第一篇: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道德观与价值观的鲜明体现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修养具有十分生动的战略意义和极为有力的推动作用,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的一桩十分适时、非常必要的大举措。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充分显示出它的巨大生命力和精神硕果。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之所以迭经磨难而不衰微,而且以它不竭的生命力不断得以发展,始终保持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力量;尤其是当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更以先进的思想指引前进的方向,极大地革新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固有的道德内涵,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先进的思想道德观的高度体现。胡总书记所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就是全面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发扬了中国共产党和一切志士仁人在前赴后继的革命斗争与建设中所奉行的价值观,可谓是高度概括、十分全面、意旨鲜明、易于理解,而且便于遵行和实践。
荣与耻的对立,就是是与非,两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鲜明对照。有荣就有耻,有是必有非,任何的事物往往都包含着两个方面,做人也有个做什么人的问题。思想道德的分水岭这边可能就是荣,那边就是耻,它提示与促使每个社会中人作出正确的选择。
热爱祖国不仅是任何一个国民起码的品质,也是凡为公民应尽的义务。祖国有如伟大的母亲,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受益于她的恩泽。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祖国的命运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命运,祖国的繁荣强大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当然也应以自身所作的贡献来报效祖国。这里包括努力建设国家与保卫国家,使其在和平环境中进行建设而不受侵犯。相反,如果任何人作出背着祖国、危害国家利益的行径,当然是最为可耻的,理应受到最严厉的谴责。
作为国家民族的一分子,无论哪行哪业,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热诚地服务于社会,服务社会亦即“我为人人”。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热心公益,都是值得称道的。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一分子的美德之一,是做人的基本品性。相反,不顾人民的整体利益,与人民的正当愿望背道而驰,甚至践踏公益事业,当然就是背离最广大的人民的可耻行为。
科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推进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它开启了人类向更广阔的空间,更灵智的思维的窗户。因此,我们每个人应以崇尚科学为荣;任何漠视科学乃至愚昧无知都是与人类进步相悖的,而贩卖伪科学并以此蛊惑群众欺骗舆论更为人们的良知所不容,应受到人类社会的谴责。
劳动创造了世界,辛勤劳动以造福社会历来被视为人们的美德之一。中华民族更是以勤劳智慧著称于世界。无论社会发展到任何阶段,以自身的辛勤劳动而致富并为整个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始终是应予肯定和受到赞扬的;而任何形式的好逸恶劳甚至妄图不劳而获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可耻的。
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都离不开全体公民的集体意识以及在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团结互助。只有团结才有力量,只有互助才能使每个人感受到人们社会的温暖,造成一种健康、和谐的生存环境,是建立和谐美好社会之必需。相反,任何的极端自私乃至损人利己都会危害他人,有碍于和谐社会风气的形成。这样的人多了,负面的风气得不到有效的遏制,还可能造成整个民族的“一盘散沙”,其危害是很大的。
诚实守信是公民应有的良好品性,具有这种品性是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不诚何以有信,无信则不能立身,它必然造成人际关系中的缺损。同样不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与此相对立的是,那种见利忘义、贪婪欺诈的行径是极为可卑的,必须坚决加以反对。
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没有必要的法纪约束则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因此,人们应以自觉遵守法纪作为一种道德的底线。而无视法纪、违法乱纪的行为是可耻的,理应受到法律的正当干预,任何人不论其行业与“身份”,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都要懂法、守法,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同时,任何人不可做“法盲”,以“不懂”和无知而违法、犯法,同样是不可原谅的。
艰苦奋斗是我们革命人民和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光荣传统。不论在困难时期和人民生活大为改善以致走上富裕道路的条件下,艰苦奋斗仍是必须坚持的可贵品质。它在人民革命战争中,是党和人民取得胜利的法宝;在和平建设中仍是取得辉煌成果的可靠保证。因此,我们始终应以保持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为荣,与艰苦奋斗相对立的是一味追求享受,甚至骄奢淫逸、腐化糜烂,对个人与社会都是十分有害的腐蚀剂,不仅与传统的道德背道而驰,而且历来为一切正直的人们所不齿。在大力提倡加强道德修养、净化社会风气的今天,更应在每个人头脑中清楚界定应有的是非观、善恶观和荣辱观。
任何一个社会中人均应具有正当的荣誉感,它是与严于自律、肯于上进并努力为社会作出贡献并行的;而“知耻而后勇”,不知耻则无异于“心死”,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不知耻当是最大的悲哀。
以上是对“八荣八耻”的初步理解,并就正于大家。
第二篇:八荣八耻与社会主义价值观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凝聚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基本价值观的要求。
社会主义价值观就是以社会主义的根本利益为价值目标。其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富强中国;二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根本力量;三是走共同富裕之路,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价值目标;四是走民主法治之道,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在这个基础上,爱国主义价值观就是以国家利益为根本价值准绳,要求每一个公民都要在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中去实现自我的价值。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就是以集体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一切行为都应当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统一起来。以“八荣八耻”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无疑凝聚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实质上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而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一关系,必须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导向。因而,在今天,我们应当“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就应当忠实和热爱自己的国家、民族和人民;捍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主权尊严;热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热爱祖国的和平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大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和破坏祖国统一的一切行为;热爱祖国的建设事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繁荣昌盛,并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直至生命。“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实质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人民的关系。人民群众(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是创造我们事业的根本力量,是我们国家的主人,走共同富裕之路,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价值目标;因而,热爱人民,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引以为荣的标准和尺度;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服务人民的光荣事业中去,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良好风尚;那些背离人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民的思想行为,才是最大的耻辱,应遭到社会的谴责和唾弃。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实质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与迷信的关系。21世纪是科学获得空前发展的世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已经成为我国的富民强国之道。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弘扬科学精神,这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实质上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团结互助”既有爱国主义的价值内容,又有集体主义的价值追求,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有序、家庭和睦、人际和谐的基本条件。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实质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义”与“利”的关系。“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做人之根、立国之本、为民之基,是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基本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实质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守法与违法的关系。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遵纪守法是社(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会主义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共环境,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因此,我们应当从被动的“要我遵纪守法”变成主动自觉的“我要遵纪守法”,把这种行为上升到一个道德的高度。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实质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勤俭与奢侈的关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实质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劳动与享乐的关系。“辛勤劳动”、“艰苦奋斗”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在当代它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振兴中华的必然要求,又反映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我们应当确立大局意识,继续保持和发扬勤劳朴素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以实现富裕、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之宏伟目标。
由此可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无一不凝聚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
第三篇: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学教案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圆的认识》
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认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教学关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圆规,多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创设游乐场的一个情境)
屏幕出示:五辆车,问:你最喜欢乘哪辆车?为什么喜欢乘这辆车? 学生讨论、交流。(车轮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平行四边形的、三角形的、圆形的)导入:现实生活中的车轮都是圆的,而且车轴都装在圆的中心,为什么要装在中心,不装在中心,行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车轮,好吗?(创设“游乐场乘车”这样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乘的车,并说明喜欢的理由,使数学的内容充满人文色彩。在体现了社会性和时代感的同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1.做车轮(画圆)师:要做车轮,首先要做什么?(画圆)(学生小组合作,任选工具画圆,再把圆剪下来。)师:你是怎样画这个圆的? 学生介绍不同的画圆方法。
师:你是怎样用圆规来画圆的?你认为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师介绍圆规的结构及画法。2.安车轴(认识圆心)师:车轴安装的地方我们把它看作一个点,那么车轴应装在哪里呢? 学生装车轴。
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
不是圆规画圆的,怎样找车轴? 学生介绍方法(多次折) 师小结,屏幕显示:圆心O(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
3、装钢丝(认识半经): 学生装钢丝
投影出学生所画的钢丝,问:你是怎样安装这些钢丝的?它们都是怎样的线段? 师小结: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这样的线段你能画几条?你还有什么发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屏幕显示:半经r。学生判断
问:你现在明白车轴为什么装在圆的中心了吗?(回应了引入的问题)
4、认识直径:
1)用学生剪出来的圆进行对折,让学生观察折痕有什么特点?懂得: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2)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你能否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吗?为什么?
3)汇报:同一圆里,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屏幕显示:直经d 学生判断
5、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通过设计车轮,知道了圆内各部分的名称,那么你们还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学生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圆上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出示板书:在同一个圆里,d=2r或r=1/2d 现在假如要长途旅行,你要选择哪辆车?为什么?(通过活动,变被动地“学数学”为主动地“做数学”。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学生掌握了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圆的基础知识,训练了一些基本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练习:
1、课本60页第五题填表。(让学生充分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r(米)0.24 1.42d(米)0.86 1.04
2、判断题:
(1)经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2)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3)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3、操作题
小明有一张没有标出圆心的圆形纸片,你能帮他找到圆的圆形心吗?同时请你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
4、扩展题:在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里画出一个最大的圆.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办法来确定它的圆心?它的半径应是多少?(通过延伸,做到首尾呼应,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5、小结体验: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第四篇:文化建设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文化建设要先行,要发挥先进文化在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习惯靠养成,道德靠教化。在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将“八荣八耻”要求体现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正确的道德观念,只有被广大群众普遍接受,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行为的一种自觉,从而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我市这些年来群众文化活动红红火火、蓬勃开展,“欢乐长沙?和谐家园”系列群众文化活动遍布城乡,已形成了一个品牌,而且成为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还要进一步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屋场文化、邻里文化、军营文化等等,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地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利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且具地方特色的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各类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体现在基层文化建设中。
第二,将“八荣八耻”要求体现在文化艺术创作中。我们党历来重视发挥文艺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就像一座精神宝库,能感染、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人生信念、道德情操;能激励、鼓舞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不懈追求。我们要充分运用文艺作品的认识、教育、审美、娱乐等功能,引导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年来,我市文艺创作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象《布衣毛润之》、《秋天的花鼓》、《书记有本难念的经》等精品力作。但也存在为通俗而媚俗等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些庸俗、低俗、媚俗的作品对人们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第一位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切实加大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力度,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什么、提倡什么、赞美什么、反对什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坚持“三贴近”原则,严肃认真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创作,以高水准的作品倡导社会新风。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升华境界,在情感共鸣中受到鼓舞。我们的娱乐节目、都市报刊、时尚杂志等文化消费品的创作和编审人员,要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反映人民群众工作、学习、生活的主流,坚决反对和抵制平庸低俗之作及消极颓废的东西。要坚持唱响主旋律,守好主战场,打好主动战。
第三,将“八荣八耻”的要求体现在文化环境净化中。这些年我们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文化市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几年来,长沙文化市场比较繁荣,特别是歌厅文化享誉全国,已成为长沙文化的又一品牌。但是,“地摊文化”、“草台班子”现象依然存在。社会上一些道德失范行为与不良文化的诱导不无关系。因此,我们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监督体系,进一步落实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加强管理,逐步建立健全抵制腐朽文化的长效机制。要继续做好“扫黄打非”工作,净化文化市场;要继续加大对文化娱乐市场的监管力度,认真查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不相适应甚至是相背离的不良行为,坚决依法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
第四,将“八荣八耻”要求体现在媒体文化传播中。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传媒在宣传、贯彻落实“八荣八耻”中的文化导向作用,褒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鞭挞各类不良行为。要切实净化报刊版面、荧屏声频和互联网上的内容,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将刊播的专栏、专题节目做精、做细、做好。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道德观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文化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只有积极营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文化环境,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和谐、文明、安宁的社会,才能促进社会新风尚的形成和发展,为实现全市的“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文化支持和精神动力。
第五篇: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最根本的文化软实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精神力量,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下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概括和提炼。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层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营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延续,二者在内在上是统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沃土,离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贯穿于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道德礼仪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养分,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延伸,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主导思想的理论体系,将中华传统文化融会贯通,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形成的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和创新。比如说: 中华文化历来强调“民本”。《尚书》中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指的就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和基础,唯有百姓富足安康,国家才能和谐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要求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关注民生,唯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富强昌盛,这是民本思想在当今时代的升华。《论语》中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要顾及他人感受,不能将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孟子》中讲:“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教导人们要彼此关心、互相扶助。《孟子》中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指在赡养老人、抚育孩子时,也应顾及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及小孩。这些强调博爱的论述都是以“和谐”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反映。体现在当代,就是要求致力于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以上这些都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思想的加以吸收和升华。除此之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它包含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重要内容。中国历史上无数的爱国志士,用英勇的事迹谱写出了光辉诗篇。这些精神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和创新。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整个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中国当今时代的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既要涵盖该国历史文化的精髓, 又要科学审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更要着眼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从而引领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精神为根基,必须借鉴和学习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必须全面概括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科学发展的根本含义,必须满足当代中国求发展、求幸福、求安定、求和谐的根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