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 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本站推荐]
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 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人民网 [2009-12-2 17:14:4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全国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我们坚持把加强农村社区党建作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着力点,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思路,注重探索符合城乡一体化要求的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立足统筹城乡发展大局,健全农村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党的建设,体制机制是保障。兖州市把加强和改进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摆到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社区党建领导小组,抽调专业技术骨干组建了农村社区会战指挥部,组织部长牵头挂帅,强力实施突破。建立健全了社区工作联席会议、重大事项通报等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农村社区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社区内党组织的沟通和联系,形成了运转有力的农村社区党建综合协调机制。建立了农村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镇街、部门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标准化考核和专项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将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和社区干部待遇报酬纳入财政预算,市财政列支1000万元加快农村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及配套设施建设,保障了社区党组织正常运转。以“城乡联建创五好”活动为载体,组织市直部门、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实行党务干部到联建社区挂职锻炼,在共同推进社区建设的同时,促进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致力社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新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模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本着有利于加强党对农村社区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开展党的活动、有利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原则,在组织设置方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一是村企联建新型农村社区。对大企业驻地及周边的村庄,我们采取以工带农,将企业党组织升格为党委或党总支,将周边村党组织划归其管理,引导企业资金、技术、项目等向农村延伸,由企业对驻地村及周边村进行搬迁改造,建设新型社区。如:将新兖镇小马青村、大马青村、官庄村和华勤集团联合,组建了新马青党委,企业出资对3个村统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新马青社区。企业利用旧村搬迁节约的土地建起了华勤工业园,并成功与倍耐力、固特异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实现合资合作,今年企业克服金融危机影响,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实现了企业和社区建设的大发展。再如,我们把新兖镇吴村党支部挂靠太阳纸业党委管理,在企业的帮助下,规划建设了太阳吴村社区,配套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公寓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了集中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社区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二是合村并点一步建成型农村社区。对位于煤矿采煤塌陷区涉及压煤搬迁的村庄,我们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资源、发展共同利益为纽带,实施联村共建农村社区。如兴隆庄镇前小疃等“四村合一”道沟社区,打破原有村党组织架构,组建社区党总支,参照城市社区党建模式,在楼宇、楼道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使原来以村为界、垂直管理的几个村拓展为共建共享的新型社区组织。社区党总支成立后,统筹抓好社区及医疗、警务、超市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发挥社区区位优势,统筹资金建设了商业一
条街,大力发展餐饮、零售等三产服务业,增加了社区居民收入。三是合村并点分步实施型农村社区。对距离城区和厂矿企业较远、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但短时间内又不宜实施合并的村庄,根据农村实际和农民群众要求,出台“农民主体、政府补助”的社区建设形式,由政府扶持先行启动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并逐步完善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周边村聚集建成农村社区。如:距离兖州市城区30公里的小孟镇,启动实施了南门村、后孟村等“七村合一”中心社区建设,并建立了社区联合党总支,在“起步村”先行建立社区党支部,统筹抓好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形成了以中心村为主体、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
围绕提升社区群众生活质量,拓展农村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管理和服务是社区党建工作的两大重点。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将提升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作为重点,采取公共服务设施与社区建设同步规划、统筹建设、一体推进。在服务中心建设上,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对建成达到标准要求的,市财政给予最高150万元补助;在中心功能设置上,一方面,设立党员服务大厅、流动党员服务站、党员代表议事室、远程教育规范站点等,突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功能;另一方面,设立农业、医疗、就业、治安警务、计划生育等服务站室,突出对群众的服务功能。同时,对新农村建设、新型乡镇建设、农村住房建设等扶持资金,按照“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统一拨付、集中投放”的原则,将党员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室、警务室、生活农资超市、健身广场等一并规划。今年全市新建的牛楼社区等10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均超过2000平方米,全部达到了“七大功能、十有标准”,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购物在家门、休闲娱乐有场所、义工服务进住户,让农民享受到了城市社区才有的公共服务。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引导农村社区党组织转变观念,注重整合社区内外部资源,着力为群众提供就业援助、技能培训等服务。牛楼社区党总支积极与曜晖太阳能等驻社区企业党组织沟通协调,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开展技术培训,培训后优先录取到企业工作;社区公共设施等资源无偿向企业开放,组织企业党员进社区过组织生活,引导鼓励企业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企业党员与社区党员,在联动中互学互促、共同提高。此外,由社区和企业共同组建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并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起了良好的共驻共建关系。
着眼夯实社区党建基础工程,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生机活力。建设一支善谋发展、善带民富、善待百姓的党员干部队伍,是推动农村社区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立足农村社区建设需要,着力探索城乡互动、一体发展的社区党员干部选拔培养、教育管理、激励保障新机制,为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夯实了基础。一是拓宽选拔培养渠道,优化社区干部结构。坚持统筹城乡干部和人才资源,打破村庄、地域、行业界限,通过社会招聘、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等方式,先后选聘56名致富能人、企业管理人员、退休干部到农村社区任职,充实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实施了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创业人才“双百工程”,择优选拔40名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创业人才到农村社区工作,为农村社区党组织积蓄力量。二是强化教育培训管理,增强党员发挥作用的能力。结合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社区为我搞服务,我为社区做贡献”等主题实践活动,加强社区党员干部对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教育,建立社区党员联系社区事务责任制,广泛开展“义务奉献日”等活动,引导他们转变观念,达成“社区是我家”的归属意识。同时,针对社区外来党员多、流动性大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对驻社区党员,建立管理台帐,实行“双重管理”;对流动党员,建立“一对一”结对联系制度,实行“跟踪管理”,确保党员教育管理不脱节、不落空、不断线。三是健全激励保障
制度,增强党员发挥作用的主动性。积极探索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立了党员诉求受理、党员恳谈会制度;支部成员轮流主持接受党员咨询、听取意见建议,疏通党员诉求渠道,增强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完善了党员议事、党务公开、党内监督等制度,真正做到了重大情况及时向党员通报、重要决策征求党员意见、重要事项执行情况请党员监督,激发了党员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主体作用。在极易引发矛盾的旧村拆迁工作中,我们将拆迁意义、政策和流程交给被拆迁区党员讨论提出意见建议,并及时修改完善。广大党员了解拆迁、支持拆迁,协助做好群众工作,在已完成的金村、范庄、五里庄等十多村的整体拆迁过程中,没有引发一起越级上访事件,做到了文明拆迁、和谐拆迁。
第二篇:关于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
关于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 的调查与思考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我们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举措,是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趋势。近期,我们组织力量,采取问卷调查与座谈相结合、普遍调查与重点分析相结合的办法,深入到各基层党委、各村党组织,对城乡统筹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绥芬河市现有基层党(工)委17个,党总支2个,基层党组织207个,党员4134人,其中,社区党组织17个,农村党组织18个。近年来,市委紧密结合口岸地缘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搭建基层党组织班子,配备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党员队伍,开展党建工作,做到统一规划,同步投入、同步推进、同步考核,努力使城乡党的建设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工作目标上相协调、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工作成效上相促进,初步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的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优化组织体系,加强领导统筹。在现有按单位为主设臵党组织的基础上,从改革、完善党组织建设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以及区划设臵入手,调整原有系统党委管理格局,实行扁平化管理,进一步明确职能,与机构改革相适应、相配套,保障经费、人员,构建职责明确、执行有力、一抓到底的工作运行机制,由原来12个党(工)委扩大到17个党
域、身份和所有制等界限,加强城乡基层干部的选拔培养,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实现干部资源统一整合、统一调配、综合使用、优化配臵。为配合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工作,阜宁镇党委将2名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镇干部下派到菜营村和北沟村任党组织书记。全市13名村党组织书记中有5人担任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党代表,2人分别上挂为市人大常委和镇党委副书记。
(三)动态党员管理,联动关爱机制。针对我市党员在城乡、产业之间频繁流动的实际情况,我们实施“一体动态化”管理,着重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努力构建城乡衔接、全面覆盖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实施党员双向管理制度,改变过去由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单一化管理的模式,使党员在工作单位和居住地参加双重学习,接受双重管理,双重服务。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25个,对于流动党员,我们将所有亮出身份的流动党员纳入相应的基层党组织进行管理。流入社区的企业党员,由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接纳管理,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中的党员,组织关系转入社区或农村党组织,实行属地化管理。流动党员所在单位有无建立党组织,均到社区、农村报到,参加社区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形成了“关系在企业,活动在社区、农村,奉献在岗位”的党员管理方式。
建立“双向互动”式的思想帮困、“雪中送炭”式的物质帮困、“授之以渔”式的就业帮困的党内关怀互动机制。结合党员信息库建设,建立了城乡困难党员、企业退休党员、失业党员档案和帮扶记录档案。市委还开展了“双结对”活动(一个基层党支部与一名需要帮助的困难党员、群众结对,一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以“精神
“双百分”绩效考核,每增加1分奖励50元,每扣1分相应扣去50元,贡献奖即为创收奖,按各村创收的10%标准返还给各行政村。2009年,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工资2.99万元,其中最高工资3.98万元,最低工资2.05万元,提高了村党组织书记的政治待遇。为全市7名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全部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当年由市财政为村党组织书记补贴“两险”保费3.1万元。市财政拿出10.57万元,为23名正常离任的村党组织书记发放了离任生活补贴。其中,对19名连续任职或累计任职不满10年的,给予一次性离任补助;对4名连续任职10年以上的,按照本村现任党组织书记年基础补贴的30%,发放了离任定期生活补贴。
(五)统筹城乡资源,全力服务群众。通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党员义工、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等形式和途径,实现城乡资源的有机整合。市委建立共建共育工作联席会,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共建共育活动。目前,26个中省直、市直部门与11个村签订了共建共育协议书,明确共建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发挥“五帮”作用。各级党组织与经济薄弱村结对,通过物质帮扶、项目帮扶、智力帮扶、文化帮扶以及党建联建等各种形式,帮助薄弱村发展经济、建设公共事业、改善村容村貌,全市共建立党员服务区153个,带动农户1537户,“三人群体”229名。学习借鉴外地农转居成功经验,推动农村“空挂户”整体“农转居”,统一登记“居民户口”。盘活现有农村存量土地,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用出租、入股、臵换等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构建以
工党员在流动中流失,无法解决在外务工党员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三是流动党员作用难发挥。流动党员责任承诺管理机制不健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归属感与荣誉感缺失,没有将发挥党员流动性优势与加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二)统筹“工、青、妇”组织工作亟待落实。主要包含三个问题。一是农民工权益问题。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工在身份上受到歧视,由于没有建立农民工权利保护的长效机制,农民工权益没有保障,部分农民工工资难以得到落实,并且因诉讼经费问题难以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二是青少年教育问题。部分农村青少年由于家庭结构失调、家长不良言行的熏染以及教育方法不当,造成了性格上偏执、缺乏管理、法制观念淡薄,生活态度消极。“留守孩”犯罪情况出现增多趋势,辍学率增高,素质参差不齐,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多数青年缺乏劳动技能,就业率偏低。三是妇女带动问题。广大农村妇女由于思想觉悟局限,社会位臵低下,多数基本以在家务农为主,在城乡统筹新格局中没有发挥出妇女群体优势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四、对策建议
(一)健全双重管理,实现党员动态机制。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双重管理机制,对流动党员管理实行追踪式和网络化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探索流入两地实施以“安家、立户、搭台、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流动党员管理“风筝工程”。采取“六个一”的办法,建立组织部门与公安、农业、人事、劳动社保、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全面实行流动党员登记备案制度和持证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与流动党员
知识和外出创业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以提高流出党员的综合素质。
3、半年一汇报。流出党员每半年必须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向流出地党组织作一次汇报,将自己在外的工作情况、思想状况、学到的新技能新知识等如实反馈给党组织,以便于党组织能定期掌握出门在外党员的思想状况。
4、带动一帮人。鼓励和支持能人党员在外创业,创业成功后带领一帮人外出创业,回乡后带动家乡能人创业,使流出党员在全民创业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5、好事一件实。结合党员公开承诺,每位流出党员每年至少为家乡群众办一件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有成效的好事,确保流出党员人在外心不离党。
6、慰问一封信。每年“七一”前夕,党(工)委给流动党员寄发一封慰问信,通报党组织工作思路、核心任务以及取得的成效,让流动党员了解家乡发展近况,体会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7、腊月一座谈。在每年腊月流出党员返乡高峰,组织流出党员召开座谈会,交流在外务工心得,进行党组织述职,接受评议,查找不足,悉心听取他们对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将在外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向党组织回报,寻求党组织的帮助与扶持。
8、管理一协议。统一制定《流出党员管理协议书》,党员外出前与党支部签订管理协议,双方就如何发挥作用做出承诺,共同履行承诺事项,做到流出党员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建立协调机制,统筹“工、青、妇”组织工作。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搭建活动载体,把党、工、团建资源整合起来。一是建立农民工保障机制。加大企业党组织协调作用,努力实现城乡保险和各险种之间的统筹发展。强化宣传,提高农民工的保险意识、积极转变观念、摒弃侥幸心里、增强务工人员投保力度。对一些高危行业和
0
青少年各项权利的保护力度,保障青少年的受教育的权利,减少农村教育费用减轻学业负担,降低学生辍学率。进一步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公安机关严格管理全市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经营场所,取缔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黑网吧,加强校园周边的巡逻,创造校园周边和谐环境。
2、加强培训,提高青年就业机率。加强和改善农村职业化、技能化教育方式,拓宽农村青少年就业渠道,开辟青少年教育新领域,加强农村网站建设,增强对社会的服务和对青少年的职业教育功能,免费提供培训和就业信息。建立健全青少年就业培训服务网络,切身服务于农村青少年的需求,创造条件,多筹建新型职教学校,可聘请农村中的能工巧匠作为师傅,允许农村青少年在中学阶段自由转学到职教学校,学校不收或少收学费,学校也可举办假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充分利用假期让农村青少年学会一门谋生的技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最终改善农村整体经济结构。三是发挥妇女群体生力军作用。召各级妇联在农村广大妇女中广泛开展以“学文化、学技术、比发展、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双学双比”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参与农业产业化调整和农村经济建设。
1、提高妇女素质,培养新型女农民。通过增加教育投资,建立农村教育发展基金,开展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多种措施,保证女童特别是贫困女童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减少辍学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力资源。协调有关部门创办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学校,使每个农村妇女劳动力都能掌握一至二项比较先进的实用技术。在培训过程中努力培养农村妇女的“四自”能力、创新意识,使她们敢于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参与竞争,充分挖掘自己的致富潜力、创业潜能。
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各级妇联组织要紧紧抓住家庭这个妇联工作的有效阵地,大力开展妇女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要以弘扬家庭美德、构建和谐家庭为主题,以打造文明整洁新农家为目标,动员组织农村广大妇女家庭开展学习型家庭、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开展科技知识进农家活动。成立以家庭为活动场所的“文化中心户”,传播先进文化,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将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进村入户。开展“明美德”进农家活动。充分发挥妇联在家庭领域中的工作优势,把家庭美德、家庭文化、家庭助廉创建活动整合起来,引导广大妇女以德治家、文明立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
第三篇: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2010-5-17
编者按: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是随着城镇化、市场化快速推进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许多地方在这方面进行但总的来看,这些探索都还是初步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继十七大提出的要“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之后,为会一体化的新趋势,进一步明确提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战略构想。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以及城乡基层党组织神,创新实践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党的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同时注意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比较优势基层党建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工作局面,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注入活力。本刊本期围绕这一主题,选发基层的王秋实等同志的实践体会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侧面,重点探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指应顺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建乡互促、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努力把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城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堡垒。
一、实行组织联建,建立城乡结合的基层组织体系
传统的按照地域、单位设置党组织的方式,使城乡党组织处于相对分离状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设置在区域、行业界限上有所打破,但城乡基层党建的二元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这不利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因此,应义新农村和协调推进城乡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努力形成城乡一体的基层党组织网络。例如,可以按照“按需互利共赢”的原则,综合考虑城区居委会、企业、部门与村在产业上的相近性、优势上的互补性、资源上的共享性和职能上的带力推行村居联合、村企联合、部门联村等模式,跨区域组建城乡联合党组织,走出一条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二、实行共育共管,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机制
在城乡大流动、大开放、大融合的趋势下,党员跨区域、跨城乡流动日益频繁,呈现出从业方式多样、从业地点多变的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推动城乡党员在日常管理、教育培训、服务群众等方面互动融合,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发挥他们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党员方面,对在城乡之间流动的优秀农民工和各类优秀人才,可以采取培养、专人跟踪培养、网上培养等方式,由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实行“双重培养考察、双重征求意见、双重张榜公示”城乡一体的党员发展机制。在教育培训方面,可以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城乡党建信息资源共享,让城乡党员同步学习、同步督方面,可以探索实施党员双向管理制度,对农村企业党员、机关社区党员等实行居住地和工作单位双向登记、双向联系,使党
居住地灵活参加学习教育、接受管理服务。
三、实行活动互联,建立城乡共赢的互帮互助机制
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应立足建立城乡联动的组织活动方式,积极开展互帮互助共建活动,实现城乡之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比如,开展城乡党活动,加强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和工作协调,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比如,立足市、县、乡部门特点和优势,采取自由“结对”、群众“选对”等形式,大力开展部门包村帮扶活动,重点帮扶班子“软、散、懒、瘫、乱”的后进村,帮助其建班子、选准一条好的发展路子、形成一个好的工作机制、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四、实行资源共享,建立城乡互促的党建工作机制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把城乡党建资源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科学规划、有效整合,重点是推动城源向农村流动,鼓励城乡活动场所、公共设施等资源双向开放,提高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城乡党建资源的互补伍建设上,应打破制约人才流动的区域、行业、身份等限制,通过有计划地选派机关干部到村(社区)任职、选拔企业能人进村促进优秀人才在城乡间合理流动,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整体结构。在经费保障上,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通过党费划拨、基门支持、社会赞助等渠道,落实城乡党建工作专项经费,保证城乡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第四篇: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党的建设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梁子湖区积极探索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的方式,初步探索了一条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下一步,梁子区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围绕区委确定的“打造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和谐区”目标,以构建“三大网络”为平台,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组织网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在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网络上着力转变城乡二元分割的思维模式,打破城乡党建封闭格局,做到城乡党建工作统一规划、城乡党建资源统一配置、城乡党建事务统一管理、城乡党建服务统一开展。近年来,梁子湖区按照“城乡互动、区域联动”和“有利于促进党员管理、有利于促进党内和谐、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的要求,积极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组织网络,通过以城带乡、以企带村、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方式,建立起立体式、网络化、全覆盖的城乡党的基层组织网络。2009年,梁子湖区通过创新“四联”结对法,安排党群部门联“弱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目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网络。基层党建工作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工程。要按照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统筹协调,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基层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切实做到党员管理系统统一建设、城乡党内事务统一管理、城乡党建互促共进机制统一建立、城乡党内关怀激励统一开展,积极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之间党务公开、发展党员、目标管理等方面实现双向拓展,在党
员教育、组织生活、发挥作用等方面实现双向促进,在开展党内帮扶、关爱、激励等方面实现同向加强,形成有利于推进统筹城乡党建的工作网络。2009年以来,梁子湖区全面实施“四五”工作制,建立起集体活动日、结对共建分析会、交流挂职、日常党建互助等“四个”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共签互助协议、共谋发展路子、共享实践培训基地、共过组织生活、共联困难党员和创业党员等“五共”活动,形成城乡统筹、共建共享、联动互通的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服务网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构建城乡统筹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根本价值取向。要坚持把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发展作为构建城乡统筹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切实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各类机制。要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建设,以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承诺制”、“党员志愿者”等活动为基本形式的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服务网络,使党员群众的服务需求与组织服务资源有效对接。要以加强区、镇、村三级党员服务中心为重点,建立健全服务党员机制,使之成为综合展示梁子湖区“四位一体”和党建工作的新窗口、探索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阵地、体现党内关爱的新家园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新纽带。要建立健全服务发展机制。
第五篇:阳春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阳春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工作情况汇报
为贯彻党的十七精神,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意见》(粤发﹝2008﹞10号)精神,以开展“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主要做法 我市将“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组织上统一领导,机制上统一协调,工作上相互促进,并以此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周密部署、精心实施,扎实推进。
(一)“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在前三批“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共选派了396名干部(含省、阳江市选派)进驻337个基层点,继续扎实推进这项工作。驻村以来,我市驻村干部紧紧围绕“双学双促双建”工作主题,努力帮助所驻村(居)建强班子、找准发展路子,建设和谐家园,驻村工作亮点迭出,推动了全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止,全市驻村干部帮扶驻点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109个,办好事实事1396件,累计投入帮扶和慰问资金近300万元。
一是建强班子,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全市驻村干部抓住今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的契机,积极配合当地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开展工作,争取挂点单位支持资金24万元帮助解决选举经费紧张问题,协助村(社区)选准配强“两委”班子。通过各级党组织的努力工作和驻村干部的积极配合,全市村级换届选举工作进展顺利,于今年4月底前提前圆满完成了换届选举任务,比省委提出的要求提前了2个月。同时,还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帮助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
二是找准路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全市驻村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这个工作中心,帮助驻点村理思路、明方向、定计划、抓落实,千方百计把技术、信息、资金等要素引向农村,找准切实可行的路子,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全市驻村干部帮扶驻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共109个,投资金额达280.43万元。
三是调解矛盾,营造农村和谐平安的新环境。针对上半年村级换届选举出现各类矛盾纠纷较多的问题,驻村干部未雨绸缪,积极预防和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使全市1400多宗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了农村和谐稳定。
四是解决困难,建设人人感温暖的美好家园。我市驻村干部充分发挥派出单位的职能作用,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驻点村办实事、做好事,为群众送去党的关心和温暖,为弱势群众建设了有温暖感的家园,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密切了党群关系。今年以来,全市驻村干部共争取或投入抗旱资金30多万元,组织群众义务投工投劳3.8万人次,修建主干渠道70多公里;联系各种送科技下乡活动46 次,举办村级农业生产、沼气生产等技术培训班120多场次;累计走
访农户3万多户,投入慰问资金17.74万元,为群众解困难办好事实事1396件。
(二)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的做法及成效 按照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
一是抓住关键点,努力构建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互帮互助的组织领导体系。我市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点,为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互帮互助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在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三个着力”,即着力构建层级联动的领导机制,即:市委、市直单位、镇(街道)均成立了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着力探索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机制,坚持“自愿、就近、互补”的原则,安排309个农村党组织与城市基层党组织结成了帮扶对子;着力建立组织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
二是找准着力点,努力创新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互帮互助的有效载体。在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互帮互助活动中,我市在开展“五个一”活动的基础上,注重
创新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载体,增加自选动作,有力推进活动顺利开展。如嘉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党支部围绕“四送”(送技术、送资金、送项目、送服务)活动内容,在结对的春湾镇大垌村创办了1个500亩的甜玉米种植基地,1个万亩的春砂仁种植基地,由嘉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种子、技术、肥料,并负责收购产品。
三是围绕落脚点,努力探索城乡基层党组织双赢的有效途径。我市把促进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互帮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切实帮助农村基层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城乡基层党建实现互利共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市直以上单位党支部到结对帮扶的农村基层党支部进行专题调研700多次,开展党组织生活500多次,拟定帮扶项目550多个,扶持困难党员、贫困学生共300多人,累计投入资金共45万多元,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二、存在问题
(一)“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驻村工作力度有所减弱。个别驻村单位认为上级对今年驻村工作组在选派干部人数上要求不及前几年,因而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驻村工作力度较以前有所减弱。二是驻村工作开展不平衡。由于驻村干部个人素质、能力、农村工作经验的差异,派出单位支持力度、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驻村工作开展不够平衡。三是驻村单位的后盾作用发挥不够。一些派驻单位领导对驻村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发挥单位的后盾保障作用,对驻村干部和驻点村工作关心、支持不够,效果较差。
(二)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开展不够平衡。从总的情况看,我市大多数参与结对共建的单位是重视和支持的,但仍有个别的认识不到位,缺乏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互动互进的长远目标和打算,没有制定长远规划,往往停留在举行一次座谈会、办好一件实事上,互帮互助工作尚未形成规范化、制度化。二是活动载体单一,工作推动力不足。目前,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互帮互助的载体主要还是以开展“五个一”活动为主,而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互帮的工作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三是企业党建滞后,结对覆盖面不广。我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规模以上企业不多,加上一些企业主对这项工作认识不到位、不支持,现在仅有9个企业党组织参与结对共建,只占11.8%。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下步打算
一要进一步提高各驻村单位、驻村干部对驻村工作的重视程度。各驻村单位、驻村干部要进一步抓紧落实做好驻村工作,做到“人”减“力”不减,“人”减“效”更高。二要加强经验交流,促进全面发展。要经常组织召开驻村工作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使一些年轻、经验浅的同志有机会学习掌握开展驻村工作的方法,吸收好的经验,从而进一步做好驻村工作,促进全市驻村全面发展。三要注重推广典型。对在驻村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要注重总结挖掘,使典型得到及时推广。四要建立完善对驻村干部的激励机制。对深入调查研究、工作方法好、驻村成绩突出、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驻村干部要给予表彰奖励和提拔使用。
(二)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下步打算 一要构建组织领导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要切实加强对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工作的组织领导,把这项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协调配合的组织领导机制。二要搭建互通信息的交流平台。要通过定期召开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工作座谈会或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力争在市场经济信息、党建经验交流、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以信息化促进城乡基层党建联动发展。三要加强检查督促和指导。要积极主动抓好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通过日常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中共阳春市委组织部
2008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