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主的基本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民主的基本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梅义征
民主法治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更是一种时代的要求。在国民民主意识日益强化,民主的体制性要求越来越高的情景之下,重新审视民主的基本价值,认真检讨民主实现的途径对于推进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主的基本价值
自20世纪以来,在所有的政治语汇中,民主是使用率最高,也是被歪曲和滥用得最厉害的一个词。它既可以成为一种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方式和理念,也可以成为专制和暴政的遮羞布。在很多场合,民主的政治宣言意义要远远大于实际的效用,其本身所具有的品质被抽空,成为一个空洞的概念。这一方面说明了民主这个词汇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正当性,另一方面也对民主向自身价值的回归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所谓基本价值,也可以叫做本源性价值,是一个概念具有现实性和正当性的基础。民主的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民主是社会成员人格尊严和生存权利的基本保障。所谓人人生而平等,其意义主要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生来应该充分享有人格权和生存权,在这两个方面没有高低贵贱之
分。所谓人人生而不平等,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由于其生存环境、个人天赋等方面的因素,生存和发展的人生轨迹注定各不相同,成为社会精英的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只能是过着普通而又平常的生活。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平等的人格权和生存权与不平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永远是一对矛盾,在很多时候,不平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会对平等的人格权和生存权形成挤压,尤其是当少数社会精英垄断了社会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时候,同时会造成话语权的垄断,进而发展到对人格权和生存权的垄断。如何解决这个亘古以来就存在的矛盾和冲突,确保每个人的平等的人格权和生存权不受威胁,使每个人都活得像一个人?唯有民主。民主的实质在于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话语权和对社会重大事务和决策的参与权、决定权以及监督权,其中确保每个社会成员的话语权是基础。只有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话语权得到充分保证,他的话有人倾听,他的意见有合适的表达渠道,他才会产生一种主人的感觉,才能真实地感到自己生存的社会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民主条件下,即使是乡野农夫也会感到自己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主人,而在专制的社会,即使位居万人之上的皇帝也处处需要防止别人篡位夺权的根本原因。
第二,民主是实现社会各种利益诉求有效整合的基础。如果说,人格的尊严和生存的权利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的话,追求自身的物质利益也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利益是维护社会的纽带,无论是国家建构还是社会关系,主要都是围绕利益的分配而展开;利益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主要标志,利益的冲突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根源。由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和社会成员个体生存环境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决定了社会成员追求物质利益无论在基础还是结果方面都是不平等的。这种财富追求能力和追求结果的不平等,一方面是激发社会成员个体创造潜能、推进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造成社会财富的高度集中和垄断,进而损害部分社会成员在追求物质利益方面的平等权利。要保持社会成员追求利益的合理需求,同时要防止部分人将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建立在损害社会其他成员追求物质利益的权利的基础之上,唯有通过民主,建立一种合理的社会利益整合机制,使社会的每个成员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都有知情权、发言权和参与决定权,最终达到社会成员利益博弈的相对平衡。更进一步说,民主背后所隐藏的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利益分配的决定权,民主的过程实质上是社会成员以尽可能公正的方式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这是民主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从制度设计层面讲,民主的过程能否与实际利益的决定和分配真正相衔接,社会成员能否从中感到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表达,自己的合法利益得到有效维护,也是判断其真伪的主要标准。
第三,民主是实现社会有序沟通的唯一途径。社会交往贯穿
于人的社会化和社会生活的始终,是实现社会秩序和社会动态平衡的基本方式。而要确保社会交往的正常化,必须以社会的有序沟通为基础。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在社会中确定自己的位置,找到归属感,进而树立必要的社会责任意识,所有这些都是在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中完成的。有序的社会沟通,有利于促进社会流动,有利于维持社会活力,有利于建立稳定而又充满活力的社会秩序。
如何确保社会沟通的有序进行?唯有建立一套民主的沟通机制,使社会成员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保持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社会成员对国家和社会建设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能随时表达,并能通过合理的渠道和途径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和决策产生影响,为社会成员之间,社会成员与国家和政府之间建立互信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民主的价值源关乎人的基本价值、基本权利,关乎社会的基本秩序。因此,在沧海横流之时,它是激发社会良心,鼓舞人们奋勇前进的号角;在和平年代,它是推进社会治理,建立稳定和谐的政治制度的基础和目的。
第二篇:政府公信力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政府公信力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摘要:政府公信力是党和国家领导最为关注的行政问题。其价值在于,它是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根本保证、社会管理效率的坚实基础和降低政府执政成本的唯一途径。目前我国政府职能日益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政府公共决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以及现代行政理论中的公务员理念等等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定位政府性质、履行政府职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和民众监督、制度制衡,则是其提升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政府职能;政府公信力;价值;实现途径。
政府公信力是党和国家领导最为关注的行政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也多次指出,必须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所谓政府公信力是政府通过自身行为获取社会公众信任、拥护和支持的一种能力①,它包括政府信用和政府信任两个方面的内容②。自从政府在历史上出现,公信力就是各国各届政府不断努力争取实现和营造的行政目标之一。
党和国家领导高瞻远瞩,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科学分析,体察党情、政情、民情,吸取历史经验并立足当代我国实际,提出了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就要提高政府公信力这一重大课题。对提升政府公信力的价值功用、必要性及其基本路径予以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政府公信力的价值功用。
1.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根本保证。
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政府公信力,是经济社会信用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部分,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心和核心。从历史上看,国家出现的本质就是政府信用的建立,亦即保障个人信用的实施并对其产生有效的约束,进而促使公众在经济交往中保持良好的信用。企业和银行的出现,促使政府信用的价值在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社会信用的规范者和倡行者,政府加强自身信用建设,全面履行其经济职能,维护好市场秩序,保证社市场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又好又快地发展,兑现对公众的承诺,树立起良好信用形象,是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根本保证。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需要政府制定和实施符合经济规律的法律及政策,市场主体间大量契约的履行离不开政府监督,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也离不开政府对市场的监管。政府的公信力较高,就能够主动进行自身改革,依法办事,在履行监管市场职能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随意干预微观经济主体的正常交易活动。政府通过施政行为,达到促进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和谐发展,使市场主体实现了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维护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就能得到民众的配合支持,政府执政效能提高,政府信任就得以巩固。
2.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管理效率的坚实基础。
效率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特征也是一个保证。效率不单单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也包含了经济、自然、社会三者要协调发展的含义。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能够实现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更新及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但资源是有限的,资源的滥用和环境危机的加剧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如何把物质财富积累、经济的增长与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相协调,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效率还指社会能够高效率的良性运作,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现阶段,政府能否全面履行职能,能否保证经济、自然、社会三者协调发展,能否有效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的根本的和长远的利益,与政府公信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简而言之,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管理效率的坚实基础。因为只有政府制定实施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政府的行政运作能够得到公众认同,政府的行政过程能够得到公众积极的配合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决策目标才能够比较顺利地得以实现,才能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3.政府公信力是降低政府执政成本的唯一途径。
在经济学意义上,政府成本分为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长期成本是指由政府行为引起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间接负担,并且影响周期超过本届政府任期的政府成本;短期成本是指政府在服务社会的活动中所发生的可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完全消化的成本。③在现实经济社会建设中,政府全面履行职能,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公众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势必要耗费大量经济成本,提高政府的短期成本。但是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整体进步的角度而言,却是降低了政府的长期成本。由此,如何解决政府成本中的长期和短期投入问题,其关键之处,就是要充分地提升政府公信力。因为政府公信力越高,一些需要长期投入的公共项目才能够得以实施,才能分批次分时段地持续投入。所以,近年来学者们的共识在于,提高政府公信力是降低政府成本的唯一途径。它要求各级政府彻底摈弃届别主义倾向,从大局出发,依法执政科学执政,通过务实、高效的工作,保证社会公众能够切实享有公民权利,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信用度,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
二、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要性。
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计划体制下的政府是一个大管家,一切以政府权力为转移;市场体制下的政府则是服务生,一切以社会民众的权利为转移。由此,如何将一个行使权力的政府转变为民谋利的政府,将一个执政型的政府转变为一个服务型的政府,最直接最简单的问题,就是政府在执政中怎样适应人民群众对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不断增长的要求,怎样及时回应人民的利益诉求,简而言之,就是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问题。但是在行政实践中,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和管理机制均不健全,产品、资源和劳务等方面的信息不能及时
准确地反映出来,其资源配置不能合理有效,而其风险性、紊乱性的应对能力和措施的预计不足,等等,都需要政府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引导、监控。否则,势必引起市场主体对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政府的行政效率产生怀疑。
2.政府公共决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要求。
市场体制下政府职能的发挥必须符合市场和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公共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因为公共政策的制定,目的就是对某一时期的社会公共利益做权威性分配,要保证公共政策的导向、调控以及分配功能的有效发挥,政策制定就必须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即政策系统与政策系统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以及政策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之间都要保持动态的平衡与持续的能量交换。还要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与连续性。但是由于整个社会处于转型之中,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由于个人主义、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等等观念作祟,导致决策的随机性、执行中的随意性和无计划性,使得重复决策、反复投入,甚至出现无视上级政策的行为发生,从而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因此,如何确保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合理化,确保公共决策执行中的权威化、严肃化,既是政府公信力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其必由之路。
3.现代行政理念对公务员的必然要求。
在政府职能的转变过程中,要求政府的各级各类公务员必须按照现代的行政理念依法行政。但是在传统社会长期的权力至上、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加之西方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泛滥,致使极少数的政府公务员依然习惯于长官意志行政,统治行政、管理行政,尚未能完全树立起公仆意识和服务于民的意识。由此,加强现代行政理念的学习和落实,完全彻底地推行法治行政、服务行政,就必须使政府各级各类公务员牢牢记政府公信力的行政理念,咬住行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不放,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从而树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行政理念。
三、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基本路径。
1.精准定位政府职能。
现实中的政府职能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状况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共同决定的,政府的经济职能既可能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一致也可能不一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对切身利益的关注越来越强烈,社会各阶层、团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相互依赖性大大增强,社会对拥有协调这些矛盾的权力和功能的政府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民众要求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政府为了政权的稳定和争取民众的广泛支持,总是倾向于不断扩大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能力的有限性和政府经济职能的宽泛性就造成经济职能层次的混乱,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应该由政府履行的基本经济职能未能履行,另一方面政府却又承担着它还没有能力或还不需要其承担的经济职能。这样,不仅政府失效问题解决不了,而且政府的越位和缺位也损害着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④微观经济学假设参与市场活动的经济人都是理性的,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每一个经济人都知道如何去实现效用最大化。换个说法,没有谁比那些做生意的人更关心自己的利益。政府不是万能的,不能够也没有必要充当一切经济事务的裁决者。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决定了政府职能的边界,也决定了政府经济行为的合理定位区间。党的十六大已经明确了我国政府的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职能的基本定位,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加快政府职能的战略性转变,在目前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集中的情况下,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以不断巩固政府信任。
2.依法治国与行政。
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我国政府是人民政府,建设法治政府是政府的追求与目标,政府应该在实践上为全社会做表率。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机关和公务员在一切公务活动中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切实履行职能,以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为行政工作目标。美国政治思想家约翰·亚当斯认为,一个共和国的真正含义在于确立法律在国家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即建立这样一个国家,在其中所有的人,富人与穷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官员与民众,主人与奴仆,第一公民与最低贱者都平等地服从于法律⑤。国家是组成这个国家的所有社会成员的国家,国家权力是属于全体人民的权力,政府手中的权杖是人民赋予的。保证权力属于全体人民所有并且为全体人民服务,是现代国家最核心的政治问题,也是最基本的制度设计。全球化时代,政府治理社会的活动以信任关系的确立为前提,政府信用是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在宪政体制下,政府能够依法办事,政府机关和公务员能够秉持法制精神,竭诚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恪尽职守,一切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有法律依据,保证国家权力的无害性和非任意性的行使,是政府对人民讲信用的集中体现,能够促成公众对国家和政府的基本信任。在行政实践上,政府机关和公务员应该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纲要”,依法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民众监督。
现代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理论认为,社会与国家的力量应该制衡,只有社会与国家力量均衡,才能够维系二者之间的信用机制。政府信用的实现离不开社会自身的发展,在我国,自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建立之后,传统社会中一直是国家力量相对强大,没有独立的社会力量能够与之抗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执政能力的提升,从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有意识地从制度上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营造有利于社会力量成长的环境和氛围,推动消费者利益集团形成,增强企业和消费者依法维权的主体意识,使其利益能够在规制博弈中得到尽可能充分的表达。这样,通过扶持社会力量发育成长,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使政府权力处在监督之中和压力之下,使公务员更加克制、审慎和谦恭,既是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政治保障,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由之路。
第三篇:我国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基本实现
在改革过程中,全国各地基层企业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得到坚持和发展,各项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使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基本上得到实现和保障,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基本实现。这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民主管理部在2002年8月-10月,分别组织人员对职工民主政治权利的实现和保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后得出的结论。本次调查是根据全国总工会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的总体安排进行的,调查内容着重于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三方面情况以及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相关情况。调研涉及16个省、区、市,结果表明:五年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调查报告《我国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基本实现》。截止到2002年6月,全国已有32.66万家企业建立了职代会制度,并且普遍建立了三级民主管理制度。企业实行改组、改制、兼并、破产、出售等重大改革方案和职工工资、奖金分配方案,职工下岗、分流、和再就业方案,一般都能提交职代会审议。厂务公开在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中普遍推行。截止到2002年6月,全国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实行厂务公开的共有25.09万家,其中制度健全、公开较规范的有12.48万家,占64.95%。实行厂务公开的企业一般都能够将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大事项向职工群众公开,让职工群众了解企业的情况,参与决策和管理,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了暗箱操作和个人或少数人决定重大问题的现象发生。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初步建立。国有、国有控股的公司,通过职代会选举职工代表参加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从源头上参与公司决策并进行监督,使职工代表进入公司最高层次的决策领域。截止到2002年6月,全国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公司有3.84万个;建立职工监事制度的共有3.96万个。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党的十五大以来,个人独资企业、合作企业、港澳合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人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职工人数迅速增加,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已逐步展开。截止到2002年6月,全国有8.36万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职代会制度,有5.75万家非公有制企业实行了厂务公开。
第四篇:我国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基本实现
在改革过程中,全国各地基层企业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得到坚持和发展,各项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使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基本上得到实现和保障,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民主管理部在2002年8月-10月,分别组织人员对职工民主政治权利的实现和保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后得出的结论。本次调查是根据全国总工会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的总体安排进行的,调查内容着重于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三方面情况以及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相关情况。调研涉及16个省、区、市,结果表明:五年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截止到2002年6月,全国已有32.66万家企业建立了职代会制度,并且普遍建立了三级民主管理制度。企业实行改组、改制、兼并、破产、出售等重大改革方案和职工工资、奖金分配方案,职工下岗、分流、和再就业方案,一般都能提交职代会审议。厂务公开在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中普遍推行。截止到2002年6月,全国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实行厂务公开的共有25.09万家,其中制度健全、公开较规范的有12.48万家,占64.95%。实行厂务公开的企业一般都能够将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大事项向职工群众公开,让职工群众了解企业的情况,参与决策和管理,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了暗箱操作和个人或少数人决定重大问题的现象发生。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初步建立。国有、国有控股的公司,通过职代会选举职工代表参加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从源头上参与公司决策并进行监督,使职工代表进入公司最高层次的决策领域。截止到2002年6月,全国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公司有3.84万个;建立职工监事制度的共有3.96万个。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党的十五大以来,个人独资企业、合作企业、港澳合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人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职工人数迅速增加,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已逐步展开。截止到2002年6月,全国有8.36万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职代会制度,有5.75万家非公有制企业实行了厂务公开。
第五篇: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探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
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探析
班级:动画1101姓名:欧冠升学号:1112090115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今大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取向和探索了当今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几年来,我国较为全面地进行了大学业生思想状况调查。了解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状态发展,据结果显示忧大于喜。针对目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探究,并总结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探析。
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价值 实现 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深入地分析研究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变化,寻找正确教育、引导的有效方法,对于当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十分迫切的,非常必要的。近几年来,我国较为全面地进行了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通过座谈、个别交谈、书面问卷等方式,了解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化状态,调查结果显示忧大于喜,需予以足够的重视,不可等闲视之。在进入探索分析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八十年代以来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变化。根据有关资料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大观点:
第一、八十年代的大学生纯洁的;
第二、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是浮躁的;
第三、现在的大学生是盲目轻狂的。
在八十年代,能够走进大学是很值得骄傲的,每一个大学生都怀着满腔热情来面对学习和生活。校园是学习的圣地,是梦想驰骋的平原,大学生满怀追求地编织着少年的梦。他们的思想是乐观的;他们的行动是积极的;他们的梦想是伟大的。在那样的学习氛围中自强不息,勇敢地做时代的先锋。他们是我们现今大学生的骄傲。
九十年代,在物质的利益影响下,人情世故变得虚伪和狡诈,大学纯净的学习氛围已被破坏,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令大学生感到失望。虽然还有不少人在努力地挣扎着,但是生活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这个年代的大学生有些失意与彷徨,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新的看法,价值观也有所改变。
在今天,面对五花八门的关系和人际脉络。我们身在其中,却不知该如何生活。赤裸裸的功利追逐将大学校园也熏染成刻薄的角斗场。人与人之间的淡漠,令我们追求知识的目的也发生了改变。更多的是带上名利的色彩,金钱成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因素。社会在一天天的进步,但人的追求却一天天的走向庸俗。有的人说那是上一辈人留下的,但是有没有人想过如果有一天你面对这样的情景,你是否能坚守心中的那一片洁净呢?/
3当然了,凡事都有例外。所以不是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就一定能走进梦想的天堂;不是今天所有的大学生都不能有所成就。如黑格尔先生说的:“凡是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合理性。”
一、当今大学生价值取向
(一)、主次不分,忽视专业。
第一表现为对参加学生活动过分热衷。对于刚刚走进大学的我们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面对种种新鲜事物我们很难做出判断,在高校教育者的推崇下,尽管我们本身能力有限或不适合选择的工作,但是也毅然地加入了学生工作队伍。刚刚到来的我们不知道如何在大学中学习,就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组织各种活动上,而不去复习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到了考试时,由于还没有还便条的勇气和习惯的我们这些“积极分子”就只有望着试题发呆了。
第二表现为过度从事兼职。大学生从事兼职已经被学校和社会广泛认同。据在我校调查显示:大约每100个学生中有近40%的在校学生曾经做过兼职;在没有从事过兼职的学生中有近50%表示如果有满意的条件,他们愿意从事兼职。但是无论是从事过兼职的同学还是没有从事过兼职的同学都普遍认为:从事兼职明显可以锻炼自己的交际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毕业寻找工作增加砝码。
(二)、标新立异,追求“个性”。
个性②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的个性倾向指引着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目标和人生的道路;人的个性特征影响着和决定着人生的风貌、人生的事业和人生的命运。不管是哪一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不管这种特征是鲜明的还是平淡的,它都表明了一种个性,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
现在的大学生认为:学习可以不好,做事可以没效率,但是一定要有“个性”③。比如说,敢在课堂上和老师顶嘴,敢逃严厉老师的课,敢穿希奇古怪的服装,敢到处乱发脾气„„这些都已经成为病态的个性倾向,却在大学生中形成一股潮流。另外,还有不少大学生不是在某些领域有独到见解的人,而是那些总喜欢标新立异,大放厥词的人。他们并不是大脑方面有什么缺陷或异同,而是误解或者曲解了言论自由的思想。他们认为自己说出与众不同的言语,就是领会了大学中言论自由的思想。实际上,他们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希望有一种被人关注的优越感。
二、大学生自我价值途径
(一)、重视专业,主次分明。对于刚刚走进大学的我们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面对种种新鲜事物我们很难做出判断,但是我们是学生,是学生就应该注重我们本身的专业课程。在刚刚到来的我们,不知道如何在大学中学习,那我们应该首先学会如何在大学中学习。把专业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管其他次的的事情。比如说,各种和样的学生组织、兼职等。从事各种各样的学生组织活动和从事兼职都可以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语言表②
③ 个性,这里的个性是指在现代心理学上的定义.“个性”,这里是“个性”不是现代心理学上所说的个性,这里的“个性”是病态的个性倾向./
3达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但是不能过度地重视,而应该把重点放在专业上。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自我价值,我们还要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
(二)、创新“立异”,展现自我。
我们要树立崇高的理想,要弘扬中华美德,要积极学习,要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校园制度。我们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人的个性指引着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目标和人生的道路;人的个性影响着和决定着人生的风貌、人生的事业和人生的命运。我们要发挥自身的长处,对自己专业或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要打实基础,深入探究与分析,并在其领域中有其个人的观点与看法,展现自我的价值。
三、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是不足为怪的,是历史逻辑发展的结果,不必惊慌失措,也不必把这些消极的东西完全归咎于大学生本身和高等学校,重要是要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导向和教育。
人具有社会属性,个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社会,大学生亦如此,我们不能片面追求自我价值,而忽视为社会创造价值,人生的价值在于索取而不在于创造,我们要在为社会作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以损害社会利益为基础。一个人只有把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和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在此基础上,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从实际出发,要切合自身实际,而不是好高骛远,否则将会一事无成。脚踏实地,认真做好学习与社会实践就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这是为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打好基础。可见,我们要实现自我价值,就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未来与现在的关系。
—————————————————————————————
参考著作:
[1] 张连云、蒋俊梅、朱军 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2] 朱宝荣、周楚、黄加锐 著,《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第二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3] 陈赫、罗声求 著,《做一名合格的大学业生》[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译著:
[1](美)乔纳森·布朗 著,《自我》(原名《The Self 》)[M],陈浩莺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
期刊文章:
[1] 刘峥 作,《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J],大学时代(B版),2006年第4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