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
市场营销 朴星秀 122030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菊花社区实践报告
转眼间我们就已经踏入大学的校门,大学是知识的海洋,人生的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也即将在这里得到奠基,所以我们必须把握好这个机会,来争取更多的知识和本领,让自己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这次我们有幸来到菊花社区进行社会实践,也通过这次实践了解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这次社会实践主要以调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为主,通过实践我们在参与调查的过程中深入了解社区文化建设情况,经受磨练,增长才干。这次活动提高了我们的政治思想素质,促进我们全面发展;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一次好的机会。在短短一天的时间里,我们走访参观了菊花小区各处的文化基础设施,娱乐体育器械等,了解了社区的文化建设项目,并向社区工作人员了解了社区目前的文化建设情况,可谓是收获颇丰。我用我的一些经历并参考书籍总结了以下几个内容。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和谐社会的构建也需要社区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和谐社会越发展,社区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如何更好的搞好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对提升社会和谐程度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国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长期以来社区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以及由此带来的某些不和谐现象日渐显露出来,譬如城乡居民精神生活匮乏,法制意识淡薄,整体素质较差等,这些都与加快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极不相称。因此,还必须下大力气全面提高整体国民的综合素质,以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来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以此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社区文化有以下几点重要作用:
1、一个社区的文化是该社区运行状态的综合体现比如,一个社区的建筑,街道,人们的语言,服饰,待人接物的礼仪都反映了该社区的文化面貌。
2、社区文化体现群众性的文化特点,比如在社区文化活动中,不管你是老师,学生,工人,公务员,都是平等的关系,在一起学习,唱歌,跳舞,彼此没有压力和隔阂。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基础上的。社区文化充分体现出这种群众文化的特点,他所形成又被社会认同的亲和力是其他政治思想工作所难以达到的。
三.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社区文化建设行政色彩浓厚。目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有过强的政府色彩,要表现在从思路,步骤,内容和形式上,都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安排。相反社区文化真正的主体——社区成员,往往处在被动状态,有些活动的开展并不是社区居民群众自己的意图;除去自发性的,得到政府允许的兴趣团体活动外,对社区文化发展决策和实施的参与度很低。文化主体的错位和主体功能的缺失,一方面令政府付出高额复杂的综合成本,却难以换来理想的文化影响和社区成员的满意度。另一方面对塑造社区文化极为不利,降低了社区文化的发展效率,又增加了社区文化工作建设和开展的费用。
2、社区成员参与度偏低。社区文化的主体对象是社区成员,如果他们对社区文化的参与意识不强,甚至毫不关心,那么社区文化活动开展起来就很困难。以菊花小区为例,一般一项活动参与面达到19%就很高了,而相当部分的活动参与面仅在 7%至 10%。老人和青少年是参与的主力军,在上班族参与度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许多社区文化活动好不容易组织起来,但参与者却总是一些“熟面孔”,这是社区文化活动面临的难题。社区文化建设不好还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下降。在一些大城市的老城区,由于居民居住时间较长,互相熟悉,以及院落住宅的特点,居民之间关系比较密切,融洽,邻里之间能互相照顾帮助,对社区活动参与度较高。在新型住宅小区,由于多是新迁居民,互不熟悉,居住场所相当封闭,人际交往少,相对关系比较冷漠,对社区活动关心参与度较低。社区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工作是提高广大社区成员对于社区文化的参与度。社区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社会公德和现代人格,形成社区成员之间文明的交往方式和公共生活行为准则,使道德精神得以升华,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和人们自身得以全面发展。
3、社区文化设施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社区文化设施管理权归投资者。社区文化设施一般都是政府投资,在计划经济体制格局下,社区内的文化设施的投资和管理大多由文化局,教育局,体育局来负责。学校,机关及各类企事业单位拥有大量的文化体育设施,虽然地处社区之内,但与社区没有组织关系。由于一些社区的工作体制还没有理顺,社区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各个地方的社区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有些相对较落后的地区尚没有建立社区文化工作委员会等组织机构,相关部门不能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关系协调极为困难,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
4、社区文化建设缺乏政策,法规的保障。社区文化建设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大局,是真正的系统工程。社区建设除去社区自身应努力外,还依赖法律、法规等制度条件的保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专门针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法规。在社区文化内容,组织结构,工作人员编制,经费,场地设施,群众文化组织合法地位等诸多方面,都没有明确规定。造成工作无头绪,统计无依据,考核无标准,管理不规范。
四、我国社区文化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概念和重要作用要有深刻的认识。强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激励大家共建和谐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区成员间的文明交往方式,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满足社区成员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素质,形成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其次,提高社区成员的参与程度。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在社区成员中确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使全体社区成员发扬参与精神和互助精神,增进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共同建设新社区。社区还应从自己的地域环境,历史文化,成员的文化价值取向等实际状况出,出发形成具有个性的社区精神。最后,重视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应重视抓好专业和业余两支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做到力量互补。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对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应实行“稳定队伍,提高素质”的方针。
通过本次菊花社区实践活动,我们对菊花小区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以及查询各种资料,对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有了一定的了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社区实践活动给生活在像塔中的大学生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
入基层,深入社区,能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真是的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含义。在经过这次菊花社区的实践后,我想我们应该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实践,不能只专注于课本,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我想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让自己学到更多的东西,能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就。青年一代的我们要争取成为“四有”新人,所以我们应该在大学中加强修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第二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1
对过去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里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大家都为未来而拼搏着,谈恋爱似乎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华而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社会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平和的大学校园成为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
李大钊说过:“两性相爱,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应保持它的自由,神圣和崇高。”
四年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大学生的心里也总是激荡着爱情的涟漪。那么大学生应怎样把握自己,处理好大学中的恋爱问题呢?
大学时代是人生美好的时光,对爱情的艳丽花朵,要悉心照料才会绽放的更加绚烂多彩。当代大学生面对爱情少了以往的矜持和羞涩,更多的表现出对爱情的强烈向往和追求。大学生谈恋爱,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对此,我们组织了一次调查,来解决心中的疑惑。在对各系学生的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同学的真实想法,对待爱情,他们各抒己见。
1、使生活丰富多彩,摆脱生活上的寂寞
上大学以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重新面对一个环境,不可避免地要找朋友,找一个可以听自己倾诉的朋友。大部分同学认为异性交往起来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当两个人交往加深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展成为特殊关系,这样,拥有了爱情,自然周末里便会有人陪你逛街,平日里也会有人陪你一起上自习、吃饭,于是,你便远离了寂寞。于是,认为两个人的世界远远比一个人的世界精彩。
2、思想比较纯洁,为了寻求真爱
据调查,49.3%的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人时,就意味着你选择一种生活,一种生命。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场灾难。”
有60.7%的大学生恋爱是为了寻觅真爱,他们坚信“真爱无敌,真爱无言,真爱无限,真爱无悔。”
有的同学认为,在大学里如果遇到合适的,绝对不能放过,否则会成为一生中的遗憾。
3、当学习与爱情相冲突时,该怎么办
高年级的学生认为这个问题很现实。管理系一位大四的学姐说:“太浪费时间了,我想考英语六级,还要考研。马上就进入社会了,学点东西才是最主要的,不要以后悔。”“现实一点好,先解决好大学里所要做的事。”大三的一名班干部这样说。所以在这些同学眼中,学习还是比恋爱重要,但他们的说法有点偏,学习与恋爱真的就那么相抵触吗?
所以也有不少同学以为“学习也不是孤立的,恋爱当然要面对。若你们在校园注定有一段邂逅,你要刻意避开吗?”可见,他们的看法还是较全面的,恋爱也并不见得就会给学习带来阻力,学习上的失利也不能归罪于恋爱。
对大学生来说,如果与爱情在大学时代相逢,那就应用心呵护,倍加珍惜。处理好恋爱中的各种关系,是对爱情的祝福,也是对自己的祝福,更是对未来人生的祝福.要珍视爱情,也要珍视事业,记住歌德的名言:'理想和爱情是伟大行为的双翼。'
4、对于失恋,又有何看法
大学生恋爱犹如空中楼阁一般,缺乏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所以导致成功率不高,最后走到一起的并不多,这就表明要经历失恋的人群还很广。在调查中发现,有78%左右的学生能正确面对失恋。有的同学认为:“失恋,是人生交响乐中的一段小小的插曲,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丰富着自己的人生”。
有的人怕失恋,怕自己的恋爱失败,怕失去已得到的东西。这样的同学则是思想不成熟的表现,恋爱难道就是生命的全部吗?没有了爱情,友情、亲情依然还会陪伴着你。
失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正视失恋。
5、爱情与事业,就轻孰重
在调查中,我们提出“毕业后是先找工作还是先稳定感情”这个问题。有89.4%的大学生都不假思索的选择了前者,有65.9%的学生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一位恋爱中的男生说:“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事情,使自己多有些本事。”这说明,在大学生心中,事业还是重于爱情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为了事业可以抛开爱情,但爱情必须是建立在事业的基础之上的。的确,爱情的建立离不开基础,“万丈高楼平第起”,恋爱也是如此。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生,有责任创造新型的,符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共产主义道德要求的爱情方式和行为,能体现出恋爱的纯洁和高尚,做到既不古板又不轻率,既炽热、活泼、丰富又理智和深沉,使恋爱双方都能获得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和美的享受。
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念,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
注释:(1)李大钊《人民日报》
(2)歌德:《歌德语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2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从思想上教育和引导学生切实明白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等一系列人生课题,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教学要求与重点
教学中,着力“规范、创新、发展”,加强管理,严格纪律,狠抓学风,确保质量。
第一专题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要求:绪论是开宗明义的第一课,对于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及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要使学生明确该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该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事关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出努力学习、拼搏进取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思想道德与思想道德素质、法律与法律素质等相近核心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白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长成才目标,了解该课的意义和学习方法。
第二专题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使学生认识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自己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的科学依据,正确理解确立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化理想为现实等问题。
教学重点:讲清理想、信念、信仰与理想信念;帮助走出对理想信念问题存在的“渺茫”、“怀疑”、“无用”或“无关”的认识误区,树立崇高的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第三专题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爱国主义概念;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与怎样弘扬爱国主义;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与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四专题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要求:系统了解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而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把握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剖析“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及“人性自私”;正确认识“人生环境”。
第五专题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教学要求:揭示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与人类道德文明优秀成果的历史联系,认清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人类历史上道德发展的优秀成果进行批判继承的产物,揭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认识“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阐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涵和具体要求,提高践行以诚信为重点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提高道德修养自觉性的基本途径。
第六专题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要求:认清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本质,强化公德意识,自觉遵守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深切认识社会公德的养成,法律意识的确立及公共秩序的自觉维护,是塑造和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人格的重要而实际的途径,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项重要的精神保障。
教学重点:社会公德与国民公德或公民道德的区别;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矛盾。
第七专题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教学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践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规范;认清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家庭美德观,履行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深切认识职业精神的锻炼和对家庭美德与法律规范的践行,是塑造和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人格的又一重要而实际的途径,也是成长成才的又一重要的精神保障。
教学重点:职业的内涵和本质;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正确理解爱情的本质。
第八专题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教学要求: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良好的法律素质,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做指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运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履行国家安全义务;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方式。
第九专题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和重要的实体法律制度与程序法律制度,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在实践中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如何依照法律程序维护合法权益。
三、学习成绩评定
总分100分,由平时纪律、实践和作业以及课终开卷考试三项组成。平时纪律占20%,实践和平时作业占30%,课终开卷考试占5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3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它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社会性质决定着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不仅要有完备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教育体系,而且还要重视和加强德育,具有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思想道德修养—“德”
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它包括了:
1、适应转变,确定目标!
“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目标” “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正确对待交往、友谊和爱情”等这些都是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的正确渠道!
2、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是大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因其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怎样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成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
3、加强素质修养,提高道德水平。
针对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了诚信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及其培养诚信的途径。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
4、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
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是不断完善人格,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修身律已,重视自我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自我修
养在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增强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法律基础—“法”
现在法律精神与道德观念在价值导向的全过程中。
首先,从价值形成过程看,法律是这样促进道德建设的:法律通过确认或吸收道义标准,使之成为法定标准而直接促进道德目标;或者借助于自身机制和内在准则,以间接方式促进道德目标。我们在高校道德与法的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道德观念在很大的程度上与法律观念是相重合的。法律是维系社会运转和发展的最低和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道德观的基本要求不仅是法律构成的基础,而且在很多层面上直接表现为具体的法律规范。在这一价值层次上,道德与法律一脉相承,法律精神与道德观念趋于融合。
其次,从社会需求和发展的角度来看,法律精神需要道德观念在价值内容上进行不断充实,才能满足司法审判的需求,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道德是立法的基础并引导着法律进步和发展。但要注意的是,道德与法律的融合,必须立足于二者价值内容上的相互交融和区别。既不能将道德与法律的内容完全合一,不分彼此;也不能将道德与法律的内容完全隔离开来。而应该充分发挥德与法的同质同向性,在二者的价值内容上以道德融入法律的指导性和先进性,引导和推进法律的完善与发展。现代法律精神首先应确立宪法至上的理念,在二者价值内容上的融合上,把理想的道德通过立法表现为宪法中的原则性、指导性和倡导性规范,从宪法这一根本法角度来确认和宣告理想道德的地位、性质和目标;同时,通过道德的导入来完善法律的形式和实质内容,完成理想道德从应然到实然的跃进。
再次,中国古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思想与行为,就是法与德在价值内容上的融合。理想道德所主张和倡导的价值观,往往会融合为法律价值所追求的内容。
最后,现代法律精神不仅表现于外在的司法审判制度的运行,而且更代表了一种内在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评判。现代法律精神主导下的法院公平审判是以法律和诉讼制度来扶植正气、压制邪气,使社会公众切身感受到国家法律以具体审判活动的形式对高尚道德的推崇和推行,从而弘扬理想道德观念。
三、“德”与“法”的结合
第一、从国家战略高度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伦理道德的支撑,而且需要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法律与道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离,二者的关系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中永恒的话题。人类的道德与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道德与法律的产生到德与法融合治国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道德法律化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即善法之形成过程;法律道德化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这种“德与法融合”的治国理念体现出法律和道德在维护社会长期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二者相融相长,相得益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求我们将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的提高要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视野,通过加强社会成员的法制意识来保障其道德素质的提高,通过先进的道德精神来引导社会成员遵循法律义务,自觉养成守法习惯。
第二,从人才培养高度看,在教育理念上奉行道德与法律相结合,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在调整、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法律着重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并明确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是社会对人们行为的最低要求;道德侧重从支配人们行为的内在思想意识进行规范,侧重于人们的义务而不是权利,它不同于法律,法律凭借国家的强制力实施,而道德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传统力量以及人们的自觉维护。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有着内在的不可分性,把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相互联结、相互贯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符合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从总体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德与法两种作用,融两种作用于一体,对于实现人的道德追求、塑造高尚人格、约束人的不良陋习、规范人的文明行为方式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第三,从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高度看,将道德与法律融为一体,对于学科建设和创新课程体系,整合知识结构,以科学的理论架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效性有着积极意义。从德法认知与社会德行现象的关系看,一种社会德行现象的出现,往往包含着道德与法律两个层面的诱发原因,仅仅从任何一个方面着手解决都会遇到困难,因此,只有将二者相融合起来,综合考虑,发挥两种手段各自效果优势,互相辅佐,问题才可能解决得比较圆满。
总上所言:“德“育人心,“法”育人品!在当今社会里,只有“德”“法”兼容,才能共同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二者缺一不可,为自己树立目标,并且努力去实现;在社会上要讲道德明法律;作为大学生要讲诚信,要努力钻研;感恩家人;自我反省,学会做人,做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4
一.实践方案
1.活动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乱丢生活垃圾的现象无处不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池塘、河道两旁等地方,随处可见各种生活垃圾,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生活垃圾多由一些无法或很难分解的物质组成,对土壤、地下水、大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潜在危害更是在不断增加,会产生多种有害气体包括二恶英之类的剧毒物质,污染空气,同时产生大量的残渣。垃圾处理方法多不理想。生活垃圾数量大、增长速度快,组成成份越来越复杂,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这已是不容争议的事实。是什么原因使生活垃圾到处泛滥,既影响环境,又影响人们健康呢?
1、人们对垃圾危害认识不够,人们多忽视了垃圾的危害。
2、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不当。多使用焚烧、掩埋、堆肥。这些方法破坏土壤、危害生物、淤塞河床、污染水质……对空气、土壤、水质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首先应该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自觉清除身边的垃圾,创造一个干净而美丽的生活环境。
2.活动目的
(1)鼓励同学从社会、自然和科学等不同角度考察并理解环境问题,激发同学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活动。通过同学的亲身参与,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发挥同学的自主性,培养同学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践的精神。通过活动,培养同学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资源意识。
(2)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具有创新能力。培养同学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同学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经过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3)通过活动,使同学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明白绿色生活涵义,引领同学走进环保世界,体验现实世界生活,提高同学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的联系的整体认识,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并身体力行。
3.实践意义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身,亲身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用实际行动去爱护身边的环境,领会国家的相关政策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作为大学生,我们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要主动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成长,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4.实践内容
(1)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专题培训
(2)在星海公园义务清扫
(3)留意游客对垃圾箱的标识的认知
(4)问卷调查
(5)自制宣传板展示,环境保护宣言收集
(6)实践心得
5.实践流程
(1)借用多媒体教室,举行环境保护专题班会,向同学介绍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让同学们粗略掌握一定的知识基础。
(2)提前制作宣传板。主题为“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3)以班为单位,集体到星海公园进行义务清扫。出发前要分为5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准备好清扫工具,宣传板,班旗等相关物品,并进行安全教育!要保证本次实践活动的安全性。各小组长需管理好本组成员及清扫工具,如遇紧急情况,立即与班长联系。
(4)5组同学中3组进行义务清扫,1组同学进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宣传,并收集环境保护宣言,黏贴于展板上。最后一组同学负责调查问卷及对游客对垃圾箱的标识的认知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记录分析,本组同学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会有摄像机全程录像!活动从下午2点开始至下午4点。活动结束后,由班长带队返校。
(5)每个小组写一份实践过程报告,至少1000字。
(6)每人写一份不少于100字的实践心得。
(7)汇总调查数据、图片、录像和实践心得,制作实践报告。
6.实践分工
参与实践活动人数:31人(31人)
班长:曹振宇 负责协调整体,本次实践活动的设计以及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培训的主持,对大家进行监督、照相和录像。
二.实践过程
1.《环境保护知识――垃圾分类》宣传讲座
时间:12月2日星期五
地点:西部校区 化工综合楼B103
出席人数:28人(31人) 注:3人因创新实验课请假
过程:
本次讲座由班长主持,目的在于让大家知道什么是垃圾分类?为什么要垃圾分类?怎样可以更好的做到垃圾分类?
讲座由水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和工业污染引入正题:生活垃圾。
紧接着,班长为大家解释了什么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就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开投放,废弃物如果丢弃就是废渣,就要污染环境。其实,任何废弃物都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我们开动脑筋,它们都应该有回收和利用的价值。
本次讲座大家收获了许多有关环保的知识,例如: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再生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的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人类对垃圾处理的方法具体分为四种.它们分别是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等等。
讲座的第二个环节是知识竞答环节。我们让同学按排分组,每一排为一组,回答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大家在努力思考)
(第三组)
(第四组)
此环节是为了了解大家对本次讲座知识的吸收情况,回答问题时,大家积极踊跃的回答,虽然有个别题目大家给的答案不是很确切,但是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垃圾分类的基础知识。从这一环节中同学们的表现可以充分看出环保已经深入人心,紧接着,我们的讲座也在同学们的高涨情绪中进入了尾声。
最后一个环节是宣誓环节。由班长带领大家郑重宣誓:
我们以共青团团员的名义宣誓:
一定把身边的垃圾分类扔进垃圾箱;
并进行废旧电池的回收;
对废旧材料进行分类资源化处理处置;
自觉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并带动身边的朋友、亲人参与环保行动,积极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
第三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1
对过去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里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大家都为未来而拼搏着,谈恋爱似乎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华而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社会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平和的大学校园成为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
李大钊说过:“两性相爱,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应保持它的自由,神圣和崇高。”
四年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大学生的心里也总是激荡着爱情的涟漪。那么大学生应怎样把握自己,处理好大学中的恋爱问题呢?
大学时代是人生美好的时光,对爱情的艳丽花朵,要悉心照料才会绽放的更加绚烂多彩。当代大学生面对爱情少了以往的矜持和羞涩,更多的表现出对爱情的强烈向往和追求。大学生谈恋爱,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对此,我们组织了一次调查,来解决心中的疑惑。在对各系学生的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同学的真实想法,对待爱情,他们各抒己见。
1、使生活丰富多彩,摆脱生活上的寂寞
上大学以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重新面对一个环境,不可避免地要找朋友,找一个可以听自己倾诉的朋友。大部分同学认为异性交往起来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当两个人交往加深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展成为特殊关系,这样,拥有了爱情,自然周末里便会有人陪你逛街,平日里也会有人陪你一起上自习、吃饭,于是,你便远离了寂寞。于是,认为两个人的世界远远比一个人的世界精彩。
2、思想比较纯洁,为了寻求真爱
据调查,49.3%的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人时,就意味着你选择一种生活,一种生命。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场灾难。”
有60.7%的大学生恋爱是为了寻觅真爱,他们坚信“真爱无敌,真爱无言,真爱无限,真爱无悔。”
有的同学认为,在大学里如果遇到合适的,绝对不能放过,否则会成为一生中的遗憾。
3、当学习与爱情相冲突时,该怎么办
高年级的学生认为这个问题很现实。管理系一位大四的学姐说:“太浪费时间了,我想考英语六级,还要考研。马上就进入社会了,学点东西才是最主要的,不要以后悔。”“现实一点好,先解决好大学里所要做的事。”大三的一名班干部这样说。所以在这些同学眼中,学习还是比恋爱重要,但他们的说法有点偏,学习与恋爱真的就那么相抵触吗?
所以也有不少同学以为“学习也不是孤立的,恋爱当然要面对。若你们在校园注定有一段邂逅,你要刻意避开吗?”可见,他们的看法还是较全面的,恋爱也并不见得就会给学习带来阻力,学习上的失利也不能归罪于恋爱。
对大学生来说,如果与爱情在大学时代相逢,那就应用心呵护,倍加珍惜。处理好恋爱中的各种关系,是对爱情的祝福,也是对自己的祝福,更是对未来人生的祝福.要珍视爱情,也要珍视事业,记住歌德的名言:'理想和爱情是伟大行为的双翼。'
4、对于失恋,又有何看法
大学生恋爱犹如空中楼阁一般,缺乏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所以导致成功率不高,最后走到一起的并不多,这就表明要经历失恋的人群还很广。在调查中发现,有78%左右的学生能正确面对失恋。有的同学认为:“失恋,是人生交响乐中的一段小小的插曲,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丰富着自己的人生”。
有的人怕失恋,怕自己的恋爱失败,怕失去已得到的东西。这样的同学则是思想不成熟的表现,恋爱难道就是生命的全部吗?没有了爱情,友情、亲情依然还会陪伴着你。
失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正视失恋。
5、爱情与事业,就轻孰重
在调查中,我们提出“毕业后是先找工作还是先稳定感情”这个问题。有89.4%的大学生都不假思索的选择了前者,有65.9%的学生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一位恋爱中的男生说:“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事情,使自己多有些本事。”这说明,在大学生心中,事业还是重于爱情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为了事业可以抛开爱情,但爱情必须是建立在事业的基础之上的。的确,爱情的建立离不开基础,“万丈高楼平第起”,恋爱也是如此。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生,有责任创造新型的,符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共产主义道德要求的爱情方式和行为,能体现出恋爱的纯洁和高尚,做到既不古板又不轻率,既炽热、活泼、丰富又理智和深沉,使恋爱双方都能获得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和美的享受。
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念,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
注释:(1)李大钊《人民日报》
(2)歌德:《歌德语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2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它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社会性质决定着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不仅要有完备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教育体系,而且还要重视和加强德育,具有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思想道德修养—“德”
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它包括了:
1、适应转变,确定目标!
“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目标” “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正确对待交往、友谊和爱情”等这些都是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的正确渠道!
2、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是大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因其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怎样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成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
3、加强素质修养,提高道德水平。
针对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了诚信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及其培养诚信的途径。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
4、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
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是不断完善人格,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修身律已,重视自我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自我修
养在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增强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法律基础—“法”
现在法律精神与道德观念在价值导向的全过程中。
首先,从价值形成过程看,法律是这样促进道德建设的:法律通过确认或吸收道义标准,使之成为法定标准而直接促进道德目标;或者借助于自身机制和内在准则,以间接方式促进道德目标。我们在高校道德与法的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道德观念在很大的'程度上与法律观念是相重合的。法律是维系社会运转和发展的最低和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道德观的基本要求不仅是法律构成的基础,而且在很多层面上直接表现为具体的法律规范。在这一价值层次上,道德与法律一脉相承,法律精神与道德观念趋于融合。
其次,从社会需求和发展的角度来看,法律精神需要道德观念在价值内容上进行不断充实,才能满足司法审判的需求,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道德是立法的基础并引导着法律进步和发展。但要注意的是,道德与法律的融合,必须立足于二者价值内容上的相互交融和区别。既不能将道德与法律的内容完全合一,不分彼此;也不能将道德与法律的内容完全隔离开来。而应该充分发挥德与法的同质同向性,在二者的价值内容上以道德融入法律的指导性和先进性,引导和推进法律的完善与发展。现代法律精神首先应确立宪法至上的理念,在二者价值内容上的融合上,把理想的道德通过立法表现为宪法中的原则性、指导性和倡导性规范,从宪法这一根本法角度来确认和宣告理想道德的地位、性质和目标;同时,通过道德的导入来完善法律的形式和实质内容,完成理想道德从应然到实然的跃进。
再次,中国古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思想与行为,就是法与德在价值内容上的融合。理想道德所主张和倡导的价值观,往往会融合为法律价值所追求的内容。
最后,现代法律精神不仅表现于外在的司法审判制度的运行,而且更代表了一种内在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评判。现代法律精神主导下的法院公平审判是以法律和诉讼制度来扶植正气、压制邪气,使社会公众切身感受到国家法律以具体审判活动的形式对高尚道德的推崇和推行,从而弘扬理想道德观念。
三、“德”与“法”的结合
第一、从国家战略高度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伦理道德的支撑,而且需要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法律与道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离,二者的关系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中永恒的话题。人类的道德与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道德与法律的产生到德与法融合治国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道德法律化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即善法之形成过程;法律道德化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这种“德与法融合”的治国理念体现出法律和道德在维护社会长期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二者相融相长,相得益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求我们将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的提高要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视野,通过加强社会成员的法制意识来保障其道德素质的提高,通过先进的道德精神来引导社会成员遵循法律义务,自觉养成守法习惯。
第二,从人才培养高度看,在教育理念上奉行道德与法律相结合,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在调整、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法律着重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并明确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是社会对人们行为的最低要求;道德侧重从支配人们行为的内在思想意识进行规范,侧重于人们的义务而不是权利,它不同于法律,法律凭借国家的强制力实施,而道德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传统力量以及人们的自觉维护。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有着内在的不可分性,把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相互联结、相互贯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符合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从总体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德与法两种作用,融两种作用于一体,对于实现人的道德追求、塑造高尚人格、约束人的不良陋习、规范人的文明行为方式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第三,从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高度看,将道德与法律融为一体,对于学科建设和创新课程体系,整合知识结构,以科学的理论架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效性有着积极意义。从德法认知与社会德行现象的关系看,一种社会德行现象的出现,往往包含着道德与法律两个层面的诱发原因,仅仅从任何一个方面着手解决都会遇到困难,因此,只有将二者相融合起来,综合考虑,发挥两种手段各自效果优势,互相辅佐,问题才可能解决得比较圆满。
总上所言:“德“育人心,“法”育人品!在当今社会里,只有“德”“法”兼容,才能共同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二者缺一不可,为自己树立目标,并且努力去实现;在社会上要讲道德明法律;作为大学生要讲诚信,要努力钻研;感恩家人;自我反省,学会做人,做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3
一.实践方案
1.活动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乱丢生活垃圾的现象无处不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池塘、河道两旁等地方,随处可见各种生活垃圾,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生活垃圾多由一些无法或很难分解的物质组成,对土壤、地下水、大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潜在危害更是在不断增加,会产生多种有害气体包括二恶英之类的剧毒物质,污染空气,同时产生大量的残渣。垃圾处理方法多不理想。生活垃圾数量大、增长速度快,组成成份越来越复杂,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这已是不容争议的事实。是什么原因使生活垃圾到处泛滥,既影响环境,又影响人们健康呢?
1、人们对垃圾危害认识不够,人们多忽视了垃圾的危害。
2、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不当。多使用焚烧、掩埋、堆肥。这些方法破坏土壤、危害生物、淤塞河床、污染水质……对空气、土壤、水质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首先应该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自觉清除身边的垃圾,创造一个干净而美丽的生活环境。
2.活动目的
(1)鼓励同学从社会、自然和科学等不同角度考察并理解环境问题,激发同学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活动。通过同学的亲身参与,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发挥同学的自主性,培养同学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践的精神。通过活动,培养同学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资源意识。
(2)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具有创新能力。培养同学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同学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经过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3)通过活动,使同学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明白绿色生活涵义,引领同学走进环保世界,体验现实世界生活,提高同学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的联系的整体认识,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并身体力行。
3.实践意义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身,亲身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用实际行动去爱护身边的环境,领会国家的相关政策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作为大学生,我们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要主动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成长,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4.实践内容
(1)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专题培训
(2)在星海公园义务清扫
(3)留意游客对垃圾箱的标识的认知
(4)问卷调查
(5)自制宣传板展示,环境保护宣言收集
(6)实践心得
5.实践流程
(1)借用多媒体教室,举行环境保护专题班会,向同学介绍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让同学们粗略掌握一定的知识基础。
(2)提前制作宣传板。主题为“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3)以班为单位,集体到星海公园进行义务清扫。出发前要分为5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准备好清扫工具,宣传板,班旗等相关物品,并进行安全教育!要保证本次实践活动的安全性。各小组长需管理好本组成员及清扫工具,如遇紧急情况,立即与班长联系。
(4)5组同学中3组进行义务清扫,1组同学进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宣传,并收集环境保护宣言,黏贴于展板上。最后一组同学负责调查问卷及对游客对垃圾箱的标识的认知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记录分析,本组同学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会有摄像机全程录像!活动从下午2点开始至下午4点。活动结束后,由班长带队返校。
(5)每个小组写一份实践过程报告,至少1000字。
(6)每人写一份不少于100字的实践心得。
(7)汇总调查数据、图片、录像和实践心得,制作实践报告。
6.实践分工
参与实践活动人数:31人(31人)
班长:曹振宇 负责协调整体,本次实践活动的设计以及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培训的主持,对大家进行监督、照相和录像。
二.实践过程
1.《环境保护知识――垃圾分类》宣传讲座
时间:12月2日星期五
地点:西部校区 化工综合楼B103
出席人数:28人(31人) 注:3人因创新实验课请假
过程:
本次讲座由班长主持,目的在于让大家知道什么是垃圾分类?为什么要垃圾分类?怎样可以更好的做到垃圾分类?
讲座由水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和工业污染引入正题:生活垃圾。
紧接着,班长为大家解释了什么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就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开投放,废弃物如果丢弃就是废渣,就要污染环境。其实,任何废弃物都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我们开动脑筋,它们都应该有回收和利用的价值。
本次讲座大家收获了许多有关环保的知识,例如: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再生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的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人类对垃圾处理的方法具体分为四种.它们分别是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等等。
讲座的第二个环节是知识竞答环节。我们让同学按排分组,每一排为一组,回答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大家在努力思考)
(第三组)
(第四组)
此环节是为了了解大家对本次讲座知识的吸收情况,回答问题时,大家积极踊跃的回答,虽然有个别题目大家给的答案不是很确切,但是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垃圾分类的基础知识。从这一环节中同学们的表现可以充分看出环保已经深入人心,紧接着,我们的讲座也在同学们的高涨情绪中进入了尾声。
最后一个环节是宣誓环节。由班长带领大家郑重宣誓:
我们以共青团团员的名义宣誓:
一定把身边的垃圾分类扔进垃圾箱;
并进行废旧电池的回收;
对废旧材料进行分类资源化处理处置;
自觉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并带动身边的朋友、亲人参与环保行动,积极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4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从思想上教育和引导学生切实明白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等一系列人生课题,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教学要求与重点
教学中,着力“规范、创新、发展”,加强管理,严格纪律,狠抓学风,确保质量。
第一专题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要求:绪论是开宗明义的第一课,对于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及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要使学生明确该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该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事关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出努力学习、拼搏进取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思想道德与思想道德素质、法律与法律素质等相近核心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白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长成才目标,了解该课的意义和学习方法。
第二专题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使学生认识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自己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的科学依据,正确理解确立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化理想为现实等问题。
教学重点:讲清理想、信念、信仰与理想信念;帮助走出对理想信念问题存在的“渺茫”、“怀疑”、“无用”或“无关”的认识误区,树立崇高的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第三专题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爱国主义概念;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与怎样弘扬爱国主义;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与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四专题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要求:系统了解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而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把握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剖析“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及“人性自私”;正确认识“人生环境”。
第五专题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教学要求:揭示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与人类道德文明优秀成果的历史联系,认清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人类历史上道德发展的优秀成果进行批判继承的产物,揭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认识“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阐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涵和具体要求,提高践行以诚信为重点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提高道德修养自觉性的基本途径。
第六专题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要求:认清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本质,强化公德意识,自觉遵守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深切认识社会公德的养成,法律意识的确立及公共秩序的自觉维护,是塑造和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人格的重要而实际的途径,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项重要的精神保障。
教学重点:社会公德与国民公德或公民道德的区别;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矛盾。
第七专题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教学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践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规范;认清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家庭美德观,履行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深切认识职业精神的锻炼和对家庭美德与法律规范的践行,是塑造和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人格的又一重要而实际的途径,也是成长成才的又一重要的精神保障。
教学重点:职业的内涵和本质;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正确理解爱情的本质。
第八专题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教学要求: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良好的法律素质,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做指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运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履行国家安全义务;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方式。
第九专题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和重要的实体法律制度与程序法律制度,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在实践中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如何依照法律程序维护合法权益。
三、学习成绩评定
总分100分,由平时纪律、实践和作业以及课终开卷考试三项组成。平时纪律占20%,实践和平时作业占30%,课终开卷考试占50%。
第四篇: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践报告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践报告
——浅谈大学生社会公德心
摘要:一个国家公民的社会公德心对国家的发展极为重要,大学生更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大部分。然而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心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现状并总结原因找出其中的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心;培养
1.大学生应该具有社会公德心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而社会公德心则是一个人履行社会公德要求的意识和行动。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当遇到有关社会公德这方面问题时是否能按照社会公德的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社会公德为自己的的行事准则。
具有一颗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不仅是当今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更是一个人个人素质和人格力量的体现。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2.大学生社会公德心现状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有关人士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以下是调查的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3.大学生公德心缺乏的原因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虽然看似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心情况还算良好。但鉴于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应该反思,这样的情况是否是值得我们感到欣慰的。
我们也同样看到有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对于社会公德是知之甚少的。就此,我们来总结一下大学生缺乏社会公德心的几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其一,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乏。如今已是社会比较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沉迷与金钱的世界,从而忽视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即使是在相对比较单纯的学生当中,这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学生干部的评选,奖、助学金的评定,实习机会的争夺,都已经让我们感觉到了无比身心疲惫。有谁还来关注这些被认为是冠冕堂皇的社会公德呢?
其二,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很多80后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如今正处于工作或上大学的年龄。在家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或者是小公主的孩子,从来都是其他人围着他们在转,又怎么会培养好一种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品貌呢?
其三,学校教育力度还不够。学校应该多举办这方面的讲座,大力宣传这方面的知识。彻底的让社会公德心深入人心。让同学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增强,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4.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心
一、知行统一。当代青年中知行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是造成道德失范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青年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知行统一。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皮亚杰强调道德认知对道德自律的重要意义,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看到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关系。道德知识是道德行为的先导,没有道德知识就不可能有道德行为。而这些知识不是个体先天所具有的,它们是不断学习和思考的结果,所以,道德知识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学习的目的在于理解和把握道德必然,形成科学的道德知识系统。这个科学的道德知识系统才会使个体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致迷失方向,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二、自我磨练。荀子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行,圣心备焉。”⑦这说明,个体的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 一个不断积累和深化的过程。所谓自我磨练就是要通过善的积累,不断巩固强化,逐渐凝固成优良的品德。这种道德修养方法,实际上就是强调对人的道德意志的磨炼,只有不断加强对自我的磨炼,人才能步入更高的道德境界。
三、内省。所谓“内省”,指自己在内心反省自己的言行,扫除邪恶不好的东西,保留善的东西,就是要去恶存善。内省的修养方法,是一种自我锻炼的修养方法。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正确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断清洗、克服错误的道德观念。一个人只有在内心严于解剖自己,对一切错误的道德观念毫不留情地进行自我批评,坚决抛弃,才可能成为一个符合时代精神的有道德的人。
四、慎独。所谓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注意的情况下,能自觉按一定的道德准则思考和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慎独是一种境界更高,自觉性更强的自我修养方法。它不仅要求人们不要在暗地里做不道德的事,还要求人们从小处入手,防微杜渐。不因为是小的好事而不去做,也不因为是小的坏事而去做,即古语所说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所以,慎独的修养方法同时又是 一种道德境界,品德高尚的人,在个人独处的情况下要自觉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
若是在思想道德方面做到这些,那么他的社会公德心也就具备了。
总之,要想使我国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在提升一个档次的话,还有待社会和我们大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不过,有一点是可以坚信的,那就是:我们都在一步步前进着〃〃〃〃〃〃
第五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活动报告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报 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活动报告 ———敬老院之行
学 院:国际商学院
班 级:市场营销专业指导教师:费卫 组 长: 组 员:
组长联系方式:电话
邮箱
班 2
1047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活动报告 ———敬老院之行
一、小组活动前期准备
一 实践总述
(1)实践主题
“增强道德修养 关爱弱势群体”(2)实践目的
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向社会,把所学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去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问题。
1.通过社会实践,增加我们的个人阅历,使我们能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自我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社会实践可以说是自我的一次挑战,是自我能力的一次提升,是我们真正步入社会,真正服务社会前的一次演练,提高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能力。
3.通过社会实践的平台,使更多的人关注、关爱身边的弱势群体。
(3)实践可行性分析
1.可以联系到附近的敬老院,方便安排场地,活动;
2.交通方便,与本校爱心社一起活动,安全; 3.活动所需经费不多,受经费的限制小。二 实践内容
(1)实践时间
2010.12.04 7:30—10:30(2)实践地点
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敬老院(3)小组成员
(4)实践内容
1.慰问敬老院里的老人,陪他们说话聊天,带去精神上的慰藉;2.为老人表演小节目,给老人带去欢乐。
二、小组活动流程
12月4日早上7:30,小组成员与爱心社成员在本校大门口集合。全体成员到齐后,乘车百家湖敬老院,在工作人员热情的带领下,开始了第一天的活动。
看到我们的到来,老人们都非常的高兴。老人家们都很健谈,有些老人还高兴地唱起革命歌和我们一起互动,然后我们和老人家一起照相留影,有些老人们还摆出姿势让我们照相,笑得合不拢嘴。最后
在我们集中大合唱声中,结束了这次的活动。在临别时还有一些老人依依不舍得送我们离开。虽然有一丝淡淡的伤感,但我们和老人们约定,来年还要过来,为他们平静的生活增添一丝精彩,奉上我们的一片孝心!
至此,所有活动圆满结束,我们小组成员在这个让我们留下了汗水与欢笑的地方合影。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小时,但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真心祝愿这里的老人们能充实的安度晚年。
(图为小组实践活动的合影留念之一)
三、小组个人总结
敬老院活动感想
第一次的敬老院之行并没有想象中的压抑与伤感,明媚的阳光照的人心里也是暖洋洋的。可爱的老人们也都是轻松的与我们说笑,满脸的沧桑却没有想象中的哀伤。慈祥的爷爷奶奶热情的拉着我们的手,对我们诉说着他们开心的事情,从他们的言语中,我没有听到他
们对儿女的抱怨,他们只是一味的说着儿女的好,回忆着往昔的欢乐时光,看到他们微笑的脸庞,我从心底里感到欣慰。我们给他们唱歌有的还跳起舞来,爽朗的笑声也是一波波回响在充满阳光的室内。10:30时,爷爷奶奶便要准备去吃午饭了,我们与他们依依不舍的道别,没有悲伤,大家始终都笑着。
这次的活动给我很大的触动,让我想到了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突然觉得好想他们。虽然敬老院的老人们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悲伤,我却深知那些都藏在他们微笑的背后。不管将来怎样,我都不会将我父母送入那华丽的牢笼之中。
通过这次的活动,启发了我们在公益活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活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这次活动的光荣感。
敬老院活动感想
上了大学的第一个社会实践就是去百家湖敬老院,在这次的活动中我感受颇多。
在印象中,敬老院是一群孤独的老人的聚集地,是一个缺少欢乐关爱的地方,然而这一次去敬老院便彻底的改变了我狭义的认识。
阳光温暖着每一个角落,照耀在每一张布满沧桑却充满慈祥笑意的脸庞上,那般美好幸福。在与老人们的交谈中,我并未感到一丝对儿女的埋怨,反而从言语中体会到他们对儿女的理解。老人们充满活力,精神昂扬,还自己洗衣打水,清理房间,让我这个懒人颇为惭愧。
在这次体验中,我不仅学会了许多为人子女所需的孝道,更明白了人老心不老同样获得快乐潇洒的道理。也希望因种种原因而无法亲自照顾父母的人们能多抽时间陪陪他们,让父母拥有一个安详快乐的晚年,不要让父母对儿女一生的牵挂缠绕着他们。在夕阳无限好的黄昏,看着父母慈爱的双眸,道一声“爸妈,辛苦了”!
同时这次的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多奉献些爱心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多参加些实践活动,锻炼我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丰富我们的大学生活。
敬老院活动感想
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我总学得缺少一点什么,总是呆在风平浪静的象牙塔做着天真的事。今天,我有幸跟随大家来到百家湖敬老院,心中起伏不断,有点顾虑会不会又是千篇一律的活动,形式一下。然而几个小时后,却把这种无知的顾虑冲击得云消雾散,这确实是一
次爱心之旅,更是对人心的洗礼。
潜意识里,敬老院是一个关着很多老人的华丽牢笼。里面的老人们或许生活得很舒适,吃饱住暖,但内心一定很孤寂,郁郁寡欢。然而,这一次的活动彻底颠覆了我以往自以为是的认知。敬老院里有专门表演才艺的娱乐厅,老人们可以随时欣赏和表扬才艺,闲暇时还可以结伴逛街遛弯儿。我们总认为敬老院内的老人们是被子女们抛弃的可怜人,可事实上他们和我们一样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我以为对老人们来说,送他们来敬老院的儿女们是他们的死穴,提不得,碰不得。然而,这“死穴”却恰恰是老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儿女的成长,成家,立业,老人们述说了很多,唯独没有对子女送他们来敬老院的埋怨,取而代之的是对儿女的诸多理解,谁说应老远的老人们生活不开心,他们也可以很阳光很可爱!
这次组织活动让我懂得了敬老活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这类活动,因为那是我们大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
敬老院活动感想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进一步加强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于是我们以实际行动为老人家送温暖、献爱心,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敬老院。进了门,老人们都很
热情的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也被此时的场景所感染。我们和老人们聊天,帮老人打水,听老人讲自己的过去,也与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还为老人们表演了小节目呢!让这些在孤独中生活着的老人又一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在欢声笑语中,我们离开了敬老院。让老人颐养天年,是每个子女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责任。在此真心的希望老人们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通过这次跟老人家的聊天,是我们明白的很多,明白到他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他们的辛劳,明白他们对他们儿女的记盼,更明白他们对我们的希望。
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一个弱势群体,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以报答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将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继续更好的传承下来。
敬老院活动感想
这本该是一个寻常的星期天上午,按照惯例,大家都会睡到十点才起,然后收拾收拾去吃饭。但是今天却是不平凡的一天,我们居然在七点前就都起床了,这确实是一大“壮举”,尽管大家都是睡眼惺忪的,但想到一会儿要去敬老院做义工,大家还是很兴奋的,一路上都是欢声笑语。
去之前,我曾想象过敬老院的样子,几间古老的房子,有一个种满参天大树和花草的幽静的院子,阳光照在门前的石阶上,爷爷奶奶
坐在门前的椅子上晒着冬日的太阳„„但今天当我到达那时才发现那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用一样。一幢三层现代建筑,镶着洁净的透明玻璃,绿色的屋顶,空旷的庭院,老人们靠墙而坐,唯一与我想象的场景相似的大概就是老人们确实在晒太阳,经过领队的分组后,我们走进了今天我们工作的房子,我和我们小组的另外三个人来到了一个奶奶的房间。奶奶看见我们很开心,她一直很开心地笑着,让我们坐。奶奶和我们交谈中对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世上只有妈妈好,在妈妈的怀中像块宝”,尽管我们不怎么听得懂奶奶的方言,但是这句话我们听得真切,也是触动我最深的一句话。平时我们说起这句话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听着奶奶说起她刚爬时就失去母亲,由自己尚且年幼的姐姐抚养大,稍大点时唯一的哥哥由于参加八路军牺牲的时候,我的心不能不为她的遭遇动容。当奶奶不知第几次又说到这句话时,我清楚地看见了她红了眼睛,眼泪在她由于岁月而深陷的眼眶里打转。其实奶奶总是谈起这句话,我能明白她其实很想她的孩子,她不停地重复这句话为的不过就是想让她的孩子明白这句话的意义。我想如果可以让她选择的话,她宁愿天天帮孩子做家务来换取呆在孩子身边的机会,而不是呆在有人服侍的敬老院里,就算敬老院再好再舒适,毕竟少了些许亲人的味道。
这让我想到活动开始前学姐交代的话:不要问起老人他们的孩子的情况。不管老人们是因为何原因来到敬老院,孩子都会是他们的一块心病,他们被孩子送到这里,无论他们找多少原因来安慰自己,他们都很清楚自己已成为了累赘,现在被抛弃了。
那位奶奶除了让我们要对妈妈好外,还格外叮咛我们要好好学习。奶奶所说的总让我想起我妈,想起未上大学前,我可以天天看见她,天天听她对我啰嗦,还能和她吵嘴。而现在自己一个人,只能通过电话联系,好几个星期才能讲半个小时的话,想念也像水草一般在心间蔓延。独自在外的三个多月,让我终于明白了家的重要,明白了爸妈对我的关爱,也因为我明白了这些,我真的很不理解那些把自己父母送到敬老院的人,无论父母有什么过错,他们也不该因为父母年纪大了,成为了他们生活的拖累而把他们丢弃在敬老院,他们连为人的基本准则都失去了。
当他们年幼的时候,是父母含辛茹苦地供他们吃穿住,每天为他们的生活学习奔波劳累,而当时间之轮碾过,他们因为害怕被拖累而选择了逃避责任,将父母送进那看似温暖,实际总透着寒气的地方。从小到大,我从没有看到身边的人有过相同的举动,在我的观念里,孩子对父母尽赡养义务是天经地义的,为父母养老送终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而是一件很平凡的事。真希望那些人能够早点明白老人们对家的依赖,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再去后悔。
想起学姐告诫我们的话:不要对老人做任何承诺,不要和他们说下次你还会来看他们,因为如果你做不到,他们会很伤心地。这些老人们比那些儿孙绕膝的老人们要脆弱很多,他们的心已经连一点点失望都已无法承受,所以他们都选择让自己过得开心点,避免那些令他们伤心地话题。
虽然和老人们在一起不过是短短的几个小时,但我学到的不只是短短的两句话能说清楚地,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去关心老人,去多和他们谈天,更希望老人们的孩子能明白老人更愿意呆在他们身边,希望子女们能把老人们接回家去住。
敬老院活动感想
12月4日星期天,我们小组于清晨7:30跟随我校的爱心社去了百家湖敬老院。刚到那儿的时候我非常的兴奋与激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敬老院与可亲的爷爷奶奶们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
也许是去得比较早的原因,我们刚开始走访的两个屋子中的老人还在休息,所以我们就没有去打扰。最后我们走访到了王爷爷的寝室,屋里就他一人,因为是第一次,也不知说什么,于是我们就帮王爷爷干起了活儿。我帮爷爷晒了衣服,冲了开水,就与他拉起了家常。对了,还谈了我们的中药学呢!王爷爷是南京本地人,于是我们就让王爷爷给我们介绍了一下雨花台、中山陵、夫子庙等等。此外我们还与爷爷合了影留念呢。最后在午饭的铃声中,我们结束了活动。离开时还真有点舍不得,他们很亲,就跟我们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
爱,因为在心中,所以人与人之间才多了一份亲密和友爱。那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看到他们在我们去后的真诚笑脸,我们也很开心。我们的目的就是将欢乐与温暖送给每一位老人,让他们在黄金的岁月拥有黄金般的生活。
同时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认识到,我们不能再做象牙塔里不受风吹雨打的花朵了。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再回头看看我们的实践历程和洒下的汗水,看看我们留下的脚印和得到的实践成果,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我真诚的希望能再次去那里,看看他们,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奉献一份爱心,为创造和谐社会奉献出我们的力量。
敬老院活动感想
这一次的敬老院之行让我感触很多。还没有来敬老院之前,我心中无比激动,想到自己能为老人做点什么,心中无比开心。
来到敬老院大概是早晨8点,很多老人已经在外面的操场上活动了,个个精神抖擞充满活力。跟他们打招呼他们都特别热情开心,这让我们心中暖暖的,因为我知道,我们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欢乐。
当我们来到老人的房间,房间特别的干净整洁,老人正在看电视,看到我们的到来,老人热情的招呼我们坐下,本想帮老人打点开水的,但是他说他早就已经打好了。他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然后打扫卫生,锻炼身体,他从不让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打扫自己的房间,因为这些都是他自己来做。尽管他已经70岁了,但他平时还会帮其它的老人洗衣服。听他讲述的这些,我无比惭愧,自己每天早上睡懒觉,有时起床后还不叠被子,而老人的被子却叠得像方块似的。陪着老人聊天,听着他讲述着年轻是的故事,讲每天在敬老院发生的琐碎之事。虽然这些都很平常,但对于他们,却是快乐着的。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社会关爱。每天生活在那里,没有亲人的陪伴,难免会感到孤独,所以,能够有人陪他们聊聊天,耐心地听着他们唠叨,就会让他们很开心了。
经过这一次的敬老院之行,我的内心得到了一次洗礼,我觉得我们应该在空闲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关爱社会,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上网打游戏上。
敬老院活动感想
12月4日,我们小组去了百家湖敬老院,我们一进门,老人们的目光比安全都聚集在我们身上,那是一种充满期待与欣慰的目光,弄得大家有点不知所措。工作人员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我们便一一拜访老人。
在敬老院中,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夕阳无限好”的感觉。老人们都非常可爱,我也同样理解了一句话“老人就是长大的小孩”。我们
陪他们聊聊天,说说话,询问他们在敬老院的生活情况,知道了这里的条件还是非常不错的。
最先拜访的是一位老太太,她很健谈,我们一进门她便笑着拉我们坐下。她一直说着自己和家人的事,但不久便开始重复说过的内容,我想他是舍不得我们走吧。老人是寂寞的,他开心的笑容和滔滔不绝的话语只是暂时的,我们一走他们又会陷入无尽的孤寂之中。这一刻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依依不舍得拜别老人,我们又继续访问其它老人,走廊之上,碰到多个手提东西的老人,上前帮助他们却都遭到了拒绝。后来才听说老人们连衣服都是自己洗,他们平日里边是做些家务来打发时间的。
原来老人们的生活是这么乏味,虽然敬老院有娱乐休闲室,但老人们似乎不太喜欢去。他们之间好像也没有太多的走访,即使聚在一起也只是坐着,还有2个同住的老人因为语言不同而没交流。这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注意,敬老院虽然为老人提供了很好的食宿条件,但也应该注重老人的精神生活,开展活动使他们能彼此了解,彼此沟通,互相关爱,让敬老院内随时都充满爱。
实践前,自己常常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真正意义在哪里。通过这次敬老院之行,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想我们会慢慢的长大,改变自己。这次活动后,我想它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几个稚气未脱的大学生真的能给大家带去很多吗?不,不能。反而是我们学到了更多,在这个过程中,增长了人生阅历,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无法学到的东西。
四、团队总结报告
为使同学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在社会中逐渐的认识自我,提升自己。同时充分发挥团体优势,奉献社会,使我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弱势群体,尽己所能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提升个人的精神修养,锻炼品格,成为服务社会和他人的有用之才,我小组组织参加了这次的敬老院之行。
老人,他们是社会的弱者,可曾经他们也是社会的创造者,祖国之栋梁。到敬老院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将自己活力释放的同时,我们感到一种充实。这些活动很好的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一方面培养当代大学生关心他人,敬老爱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一个弱势群体,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次,能够给那些子女没时间照顾的老人们一些温暖,我们发自内心地喜悦。
每个人都会老,但老了也不应该被社会遗弃。老人们在年轻的时候用他们的辛勤和汗水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或大或小,可能仅仅是养育自己的子女,但无论如何,他们付出了。虽然他们不求回报,但作为子女,我们决不能忘了他们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孝敬他们,让他们幸福快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朝历代都有这方面的楷模,如《二十四孝》里孝感动天的虞舜,卧冰求鲤的王祥等。其实作父母的,他们并没有什么大的希望、高的要求,也不在乎什么金山银山,他们只希望儿女生活美满,能常伴在他
们左右,一家人有说有笑,和和睦睦的,这样,他们就满足了。而我们的社会实践,就是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
正如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所说,“来到这里,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锻炼,老人需要社会的关心,社会也应该给予这些老人一定的关注。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和老人们多交流沟通,明白老人的苦处、难处,这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敬老院的老人们虽然孤独,但社会没有抛弃他们,而是给与了他们极大的关怀。他们没有家庭,幸福指数也许会低一点,但他们应该觉得满足了,因为在他们的背后,是殷勤的工作人员,是仁爱的政府,是团结强大的中华民族。如此一来,敬老院的老人们其实儿女众多,因为所有关心他们的晚辈都是他们的儿女,因为社会把他们当成了父亲母亲!
在这次的事件中我们收获了很多。有句许说得好:实践出真知。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想成为21世纪的一名合格人才,必须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从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向社会,参加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摆正自己的位置,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帮助,对我们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也有一定的帮助。
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益处还远非如此。通过参加这样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增强了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使得我们积累了社会经验。在此过程中,我们充分地克服了自己害羞畏缩的心理,使我们在与老人们的接触中多了一份自信,也新添了一份自如。我相信在以后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这一份自信和自如将会永远地伴随着我们,这将成为引导我们步入社会的一个先决因素,可以说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使我们在面对就业时多了一个竞争优势。社会实践所带给我们的是一次能力的全面提升。
从实践主题的提出,围绕主题准备、活动等等,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团队地协作下从头到尾地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学会了在团队中各司其职,尽忠职守,互相配合,对于我们这些独生子女来说,学会合作,学会配合,这将成为我们成长轨迹上一次巨大的突破。我想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这样一座桥梁,它引导我们认识和接触社会,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园中成长的大学生完成由校园走向社会的转换,避免了大学生在初入社会时所发生不知所措,真正地把大学生的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社会实践锻炼培养了我们,通过社会实践这样一种形式,使我们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地成长。社会实践是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帮助我们大学生认识了社会,也帮助社会了解了我们这一群充满理想与朝气的大学生,终有一天我们将真真正正地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展现我们的抱负和智慧。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最后,很高兴学校能给我们这样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们真正学习到了社会经验,它为我们积累了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为我们今后步入社会打下了牢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