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共建和谐新社区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共建和谐新社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共中央曾多次郑重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种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建设,它既要以服务和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生活质量为中心来开展建设,也要以培养和提高居民的互助意识、自主意识,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社区参与度,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中心来开展建设。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内涵,恰好体现了小康目标的主旨。要在新形势下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围绕和谐发展,社区的安定和谐是社区发展的根本标志.在新形势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也为发展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相协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课题。我们必须在已有的有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中寻找突破口,以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符合时代的要求,始终满足人民的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思想的指引下发挥出更大的效能,促进全社会尤其是基层社区在思想、教育、道德、风尚和科学、文化诸多领域中催生出和谐的人文精神。生活在社区内的各式群体都能够有所依托,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依、残有所助、贫有所济、病有所医、困有所求、难有所帮、业有所就、闲有所乐的和谐共处局面,以缓解和消除社区不同群众间可能因利益矛盾、人际摩擦和地位悬殊等引起的疏离和不稳定现象,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家庭、邻里、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其次,要倡导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群众自觉确立一种“互惠”意识或“共荣”意识。在社区中生活的群体或个人,不是绝对孤立的群体或个人,也不完全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经济人”,而应是社会学、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是能够与其他人产生共同的生活体验和发生互惠关系的社会人、主体人。在当前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这种互惠关系的具体体现是:政府想着人民,人民为政府分忧;单位想着居民,居民为单位分忧;此群体为彼群体服务,彼群众为此群众分忧;每个人都为他人的福利做贡献,并期待他人产生同样的反馈行为。只有实现了社区不同群众之间的互惠、互利与互助,才能够最终实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共享与共荣。再次,就是要倡导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群体能够逐步树立起关心他人、关心邻里、关心社区的公益精神和奉献精神,以此指导并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要取得实效,必须依托各种社会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广开渠道,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特色,逐步实施,以图书室、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场馆、广场等为主体的文体活动阵地网络;以楼道文化长廊、黑板报、宣传栏、阅报栏、公益广告栏等为主体的宣传阵地网络;以道德评议会、公德榜、曝光台、老年活动中心、文娱活动角等为主体的社会舆论阵地网络展开文化宣传;以城市电脑宽带网为载体的“数字社区”综合信息教育阵地网络进行思想教育。加强各方面的思想文化宣传同时,要加强对社区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坚持
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阵地,营造浓厚的思想教育氛围。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做起,精心组织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效地规范社区居民行为,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构建平安和谐社区,让广大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参与其中.。同时要将文化活动与党建创新工作相结合,与平安创建工作相结合,与居民自治相结合,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调查研究,突出典型带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面貌,一个大踏步前进的和谐社区局面。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和谐共处,我们必须与时具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我们生活的社区建设成为文明和谐的新社区。
第二篇:精诚合作 共建和谐新社区
精诚合作 共建和谐新社区
南湖区余新镇金星村位于余新镇西南,东接海盐塘,南临明星村,西靠余西村。乍嘉苏高速公路、余沈公路和余王公路、金明公路都穿越本村,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区域面积5.52平方公里,25个村民小组,1270户,总人口3514人,新居民821人。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3.75亿元。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金星村的村容村貌、社会治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步,先后被评为省级文化示范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嘉兴市科普示范村,南湖区文明村,区级维权先进集体,镇级环境优美村,市建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党总支。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村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结合我村的实际情况,努力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强化普法教育 奠定法制基础
新形势下,如何发扬民主,加快依法治村进程,是农村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从加强村民主法制建设入手,以“五五”普法为契机,不断增强全村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为依法推进村民主法制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村干部带头学法、用法。要想管好村务,就必须依法规定和明确村内各项事务管理程序,做到依法办事。只有这样,才能把村务管好,将村民的利益维护好。
二是落实法律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我们对全村党员、村民小组长和群众代表进行了法律知识的培训,并在全村可以利用的宣传栏内广泛宣传法律知识,让村民尽可能多的了解《土地法》、《农业法》、《环保法》、《刑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及政策,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利益。
二、实施民主管理 推行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村务是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我们村从建章立制入手,强化民主管理,实行村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使决策水平明显提高,各项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一是依法制定章程,科学管理村务。我们村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本着合法、民主、平等、实用的原则,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实现了村里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全面实行村务公开。财务问题是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我们严格按照村帐镇管的体制,扎实做好财务工作。根据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要求,认真进行实施,做好每一个细节,确保公布内容真实全面。村里的财务状况每个月都会在村宣传窗里公布,接受大家的监督和检查。
三是始终坚持重大事项依法决策。我们村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凡是村里的大事都要进行依法论证、科学论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
三、加大综合治理,营造和谐环境
我村把维护社会稳定,落实各项综治措施当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密结合本村实际,按照年初制定的计划、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综治队伍、加大依法治村力度,围绕余新镇平安创建的工作思路,加大调处矛盾纠纷力度,重视重点场所管理,做好归正人员帮教工作,使全村社会治安保持稳定、平安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发展。截止目前,全村无刑事案件发生,没有重大灾害事故发生。
一是狠抓综治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我们明确工作任务,与全村的出租房屋,各类场所和服务业,签订了社会治安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加强对企业和外来职工的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对存在的事故隐患,及时提出,限期整改,并对职工经常性开展交通安全,法律教育,做到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
二是加大日常工作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并有效调处。认真管理归正人员,做好了刑释人员的帮教工作,使他们转变思想,勤奋向上。
三是社会管理取得成效。由于我村靠近镇区、工业企业较多的特点,流动人口比较多,为了更好的管理流动人口,提供服务,我村积极完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服务机制,严格新居民居住证发证制度和长效管理制度,加大对流动人口主要落脚点和活动场所的管控力度。设立有一个驻村警务室,村里还组建了30人的护村队,负责维护全村的基本治安情况,为村民提供及时的帮助,充分保障村民的安全。回顾过去,我们深感欣慰,面对现状,我们不断努力,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将全力以赴,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全村的综合实力,改善村容村貌,以创建民主法治村为契机,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建设现代化和谐村庄而努力。
金星村 2010.1.7
第三篇:精品总结:共建服务新平台 共享和谐新社区
共建服务新平台 共享和谐新社区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新经济组织的迅速发展为社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提供了丰富的便民服务项目;另一方面,在新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空白点逐渐增多,如果不能及时做好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就可能出现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是党建工作薄弱点的状况。为了更好地做好清芷园社区党建工作,促进辖区内新经济组织的发展,清芷园社区党委结合清芷园社区新经济组织的状况和党建工作的特点,开展了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股份制、有限公司、私营公司为主体,实现社区内部新经济组织的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利益双赢并能够积极支持和谐社区建设的共同体组织——“清芷园新经济组织共建联谊会”,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为主要目标,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重点做好对各类新经济组织的服务工作,确立了以“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促进社区便民服务”的明确思路,并以此为特色,带动社区党建和其他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促进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根据“两新”组织在城市迅速发展的实际,清芷园社区党委依托新经济组织共建联谊会,努力开创社区基层区域党建的新格局。
新经济组织共建联谊会,是社区党委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的创新项目,填补了党组织在新经济组织开展工作的空白点,形成了区域性的共建联合,2006年6月延续至今。它是社区党委为新经济组织间搭建的联谊平台,为新经济组织与居民间搭建的服务平台,也是社区积 1
极为新经济组织开展服务的一个新载体。在发展过程中,清芷园社区始终以社区党委为龙头,以新经济组织共建联谊会为主力,带动社区党建和其他各项工作,实现了共商社区党建,共管社区事务,共享社区资源,共创社区文明,共抓社区服务,共办社区活动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着力深化新经济组织共建联谊会的作用,将社区党建工作向新经济组织延伸。社区党委通过新经济组织共建联谊会,加强社区党委与新经济组织党支部的纵向联系,加强新经济组织之间的横向联系。新经济组织共建联谊会的成员已由最初的几个,发展到现在的78个,成为清芷园社区党委、居委会、服务站开展各项便民服务的重要伙伴力量。另外,社区党委通过随时调研走访、了解辖区内新经济组织党员情况,扩大党在“两新”组织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着力发挥联合党支部的作用,将完善服务体系向新经济组织延伸。社区党委充分认识到抓好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引导成立三原清芷园物业党支部及新经济组织流动党员联合支部,现共有党员29名,并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为契机,挖掘社区新经济组织党员的潜力,提高党员的服务意识。做到以人为本“双向服务”,以服务党员、服务员工、服务企业为落脚点,主动融入、主动服务,既将社区服务功能向新经济组织延伸,解决新经济组织和员工的后顾之忧,还通过迎新春新经济组织联谊会等多种形式,把新经济组织召集在一起,介绍他们相互认识,搭建联谊的平台。同 2
时,社区党委整合资源,在新经济组织党员中开展“我是党员亮身份,我的服务讲诚信”活动,使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员亮明身份,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诚信地为居民提供文化娱乐生活等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感。
(三)着力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将社区志愿组织向新经济组织延伸。党员是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社区党委高度重视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组织新经济组织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以“共建社区大家园”为口号,开展“凝聚红色力量 争创服务先锋”的主题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为社区志愿服务。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党组织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新经济组织党员也在社区安保、文体科教、环境治理、救灾捐助等志愿岗位上默默奉献,彰显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与先锋模范作用。在此基础上,社区党委参与、引导新经济组织树立优秀党员典型,为新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打造一刻钟商圈,构建便民服务平台,提供人性化服务 2010年,清芷园社区服务站成为北京市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之一。社区党委以此为契机,通过新经济组织共建联谊会,成功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将47个联谊会成员纳入到其中,涵盖餐饮、购物、美容美发、保健、家政、医药、教育服务、休闲健身、金融等,社区党委还将服务商信息在宣传栏上进行公示,并印制在《清芷园社区便民服务导航》上,让居民不出社区,便得以享受放心、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社区党委通过新经济组织共建联谊会,与辖区新经济组织开展共建共享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文明 3
生活氛围。如与三原清芷园物业公司联合举办多项大型活动,包括“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各界朋友联谊会”、社区艺术节、庆六一文艺汇演、重阳节郊游、安全宣传等;通过网上业主论坛共同听取居民心声;向2100户居民联合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和建议,发现社区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以及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针对需求开展相应的便民服务,凝聚了民心,加深了居民与物业间的沟通与了解,为物业开展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与盛鑫百货举办消夏趣味运动会,提高盛鑫百货的知名度;与社区幼儿园联合打造社区亲子服务中心,做好市民教育;与金钥匙学校多次合作,开展教育宣传;与丽都名姿美容美发店联系为社区居民提供100名免费服务和200名优惠理发活动名额等……让居民享受到一刻钟便民服务商提供的优质服务。在保障社区居民享受到优质服务的同时,清芷园社区结合商户变动频繁的特点,对加入一刻钟服务圈的商户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进行商户的新增及删减登记工作。
2011年5月初,清芷园社区党委将不断创新社区建设思路,寻求服务管理创新突破点,协调新经济组织代表,成立社区综治委员会,宣传落实安全防范知识,齐心协力共建平安家园,为辖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真情服务新经济组织,发挥党员作用,争创先进党组织 新经济组织共建联谊会创建之始,便始终贯彻着服务新经济组织的目标。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加大社区服务力度,主动融入,年节走访慰问新经济组织员工,提供计生、法律 4
等服务;到新经济组织核实、了解用工情况,建立联系卡,咨询、讲解劳动政策;为新经济组织联系参加劳动部门举办的招聘会;为新经济组织推荐所需人员;组织新经济组织参加劳动部门召开的用工单位座谈会;2010年,社区党委还把居住、经营在清芷园社区的新经济组织召集在一起,介绍他们相互认识,建立横向联系,为新经济组织之间搭建联谊平台。另外,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新经济组织优秀党员典型,以引导辖区内的新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四、继往开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共筑和谐美好家园 清芷园社区在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过程中,始终以科学发展为目标,以组织领导为保障,以居民需求为起点,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在以后的工作中,清芷园社区党委将不断创新社区建设思路,贯彻落实刘淇书记来清芷园社区现场的指示精神,以创新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提高科学化水平。做到以下三个坚持:一是始终坚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党组织建设;二是始终坚持“关爱、奉献、为民、和谐”的工作理念,服务社区,服务居民;三是始终坚持把解决好创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做到合理解决,科学规划,有序推动。开展以下三项具体工作:一是加强新经济组织共建联谊会自身建设;二是利用网络平台开拓党建工作新阵地;三是实现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服务管理规范化。
清芷园社区党委
第四篇:建设和谐新社区
建设和谐新社区(土家肉连响)
连湘一打闹喳喳,男女老少把连湘打,别的话儿我不拉,唱唱利川的变化。
宜万铁路修通了,从此蜀道不再难,城市建成园林化,条条街道搞绿化。
步行街里商业化,门店货物亮堂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
文明经商要第一,对待顾客讲和气,按时缴纳税和费,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有的同志要注意,别找麻将去出气,许多为他伤和气,有的失去了妻和子; 有的搞掉了房子,有的欠债就寻死; 想想这些请注意,别把自己陷进去。
搞搞好玩是可以,千万不要玩大的 劝君改掉坏脾气,为了家庭为自己。
现在社会讲和谐,国泰民安多安逸,共建卫生文明城市,建设和谐新社区。
第五篇:挖掘优势服务居民共建和谐文明新社区
挖掘优势 服务居民 共建和谐文明新社区
——包头市昆区阿尔丁街道乌兰社区居委会
包头市昆区阿尔丁街道乌兰社区,占地面积255.6亩,建筑面积18270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00%,人均绿地面积2平米。社区内居民楼61栋,居民2766户,常住人口6248人。乌兰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个社区居民委会,有5名社区工作者,83名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近年来,乌兰社区紧紧围绕昆区实施“三带三区”发展战略和“三个一千万”工程的有利时机,把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社会作为和谐社区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服务,在探索中求实效,在创建中谋发展。尤其是2006年温家宝总理对乌兰社区视察,给社区广大党员群众留下了巨大的鼓励和鞭策。乌兰社区先后被包头市命名为无毒害小区、安全文明小区、绿色社区、“结对共建”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谐社区建设先进社区;被内蒙古自治区命名为文明示范小区、科普示范社区、首批绿色社区;被团中央命名为青年文明社区,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全国学习型社区等荣誉称号。
一、用关爱凝聚党心
昆区从2008年开始实施“三个一千万”工程,已经连续2年为社区干部增加200元补贴,现在的生活补贴人均达到每月1100元,还给交纳“五险”,解除了社区干部的后顾之忧。昆区还集中开展了“两室”用房建设,现在乌兰社区办公用房和基础设施条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乌兰社区居委会的两室用房就是由建立最初的不足6平米,扩大到1997年的70平米,尤其是2004年从70平米增加到310平米,比居委会成立之初扩大了51.6倍。不但拥有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还设有健身娱乐室、图书阅览室、教育活动室、接访调解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办公条件也从一套办公桌椅、一个公章、一把扫帚、一把铁锹,发展到现在不但办公桌椅舒适了,还配置了跑步机、举重健身器、乒乓球台、彩色电视机、DVD、电脑、打字复印机、数码相机等先进设备。政府自动化办公网络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延伸到居委会。“两室”用房建设的是阵地,凝聚的 1 是人心,而优美的环境,良好的设施则是建设和谐社区,吸引社区党员和社区群众的基本条件,乌兰社区党支部为了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组织除了坚持“三会一课”基本组织活动外,还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服务群众活动。
以驻区 8 家单位党组织为依托,以社区党建联席会为纽带,先后与包头市扶贫办、昆区区委组织部、昆区工会等6家单位结成对子,开展“以服务社区群众为重点,创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以服务驻区单位为重点,创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为主要内容的“双服、双创”活动,努力营造“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氛围。为不断扩大社区党总支的社区覆盖面和凝聚力。建立了以楼栋单元为单位的党小组,明确党员责任区,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党员奉献在社区”为主题的党旗行动,组建了有85名党员参加的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起了党员志愿者巡逻队伍、党员环境护卫队伍、党员楼栋长队伍、党员服务队伍、党员帮扶队伍、党员调解队伍。形成了社区创和谐,党员做垂范的和谐共建良好局面。同时注重加强对下岗失业党员和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教育。认真组织下岗失业流动党员定期就近参加和开展活动,社区党支部还组织这部分党员在社区内认领社区服务岗位,让他们成为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调查员,邻里关系的调解员。在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他们积极开展环境整洁、调解和助残解困活动。对长期生活在社区的党员每月20日组织集中学习,学习采取读书看报与听广播相结合,收看党员远程教育学习与看电视相结合,举办专题辅导讲座与座谈讨论相结合。并根据离退休党员身体状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对行动不便的上门送学习资料、上门传达会议精神、上门读书、读报、上门辅导等多种形式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给他们,确保离退休党员组织生活“不离不退”。
把“爱我家园建和谐社区”与在职党员教育相结合。实行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制度,并作为考核依据。社区在职党员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政治资源”,社区党支部聘请他们担任社区党建指导员、党员联络组长、联络员等职务,发放《一名党员一面旗,一片真情献社区》的公开信,提高了社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关爱凝聚了党心,真情真心,社区党支部的温暖激发了党员的热情,进一步凝聚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用真情凝聚民心
近年来,乌兰社区党支部始终以“一个服务平台、两个服务站”为阵地,以顺应民心,为民服务的凝聚力工程,来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为解决辖区居民的老龄化问题,社区党支部与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共同开展了居家养老工作。制作发放了心连心联系卡,为61户高龄、空巢、体弱多病的老人安装了呼叫服务器,配备了专职服务人员。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家政服务。服务方式灵活多样,根据老年人的家庭收入状况以有偿服务、低偿服务、无偿服务来满足居家养老的需求。每月为社区4户70岁以上的低保、低收入的孤寡老人免费服务一次。先后为36户家庭的老年人进行53次各类服务。社区党支部还与包头义工联手为社区百名空巢老人举办了半人饺子宴活动。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包头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现场直播。
社区党支部还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载体,开展了为下岗失业人员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和落实优惠政策的“五送一落实”活动。先后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计算机、美容美发、烹饪、面点等各类培训80余人次,自主创新讲座15场。社区下岗职工朱渝珍从自己创业,开办小饭桌到春晖托管班,历经10年致富不忘下岗姐妹,先后聘用了下岗职工12人,并有2人在她的带动下自立门户再创业,她的先进事迹曾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目前社区98名下岗失业人员全部实现了再就业。
三、用和谐创建舒心
创建和谐社区,不仅需要构建和谐的社区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还需要多元化的群众活动,乌兰社区党支部以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为载体,不断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开展了以“讲文明、树新风,筑和谐”为主题,以道德、科教、文化、法律、卫生、绿色、劳动保障、消防安全进社区的“八进社区”活动。
社区文化站有书画协会、文体协会、乒乓球队、健身操队、太极拳队、太极剑队、秧歌队、歌咏队、舞蹈队、老年民乐演奏乐队、民歌合唱团等丰富多彩的文体组织。每年的鹿城消夏文化节,社区之光文艺晚会、趣味运动会、乒乓球联谊赛等文体活动接连不断。过去党员学习无教室,居民娱乐无场地,现在社区活动中心,每周一、四老年合唱团都有活动;每周三老年英语大学成为社区的一 3 道亮丽风景;每周五老年书画比艺切磋欢歌笑语;10000平方米的社区休闲娱乐场所,设有体育健康路径、儿童游乐场,清晨居民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交际舞等表演展示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在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时,老党员董礼夫妇向灾区捐款2000元,在他的带动下,社区党员以缴纳特殊党费等方式向地震灾区捐款18483.5元。捐助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扩大了党组织在社区的影响力和战斗力,党组织和党员、党组织和群众、党员和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像春风化雨般,温暖着一个社区居民。同时为进一步净化社区环境,乌兰社区党支部还以图书阅览室和科普画廊为阵地,开展读一本科普书籍、阅一份科普报刊、看一次科普画廊、听一次科普知识讲座、参加一次科普宣传的“五个一”活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向居民发放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手册500余册,提高了居民群众识别和抵制邪教的能力,乌兰社区内无邪教组织、无邪教参与者、无邪教活动。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普及健康知识、增强身心健康为宗旨,经常开展健康知识、计划生育优生优育讲座。为社区7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办家庭病床,居民小病不出社区就能医治,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就医。
二00九年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