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文员专业社会调查教学大纲
现代文员专业社会调查教学大纲
一、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性质、目的与意义
社会调查是现代文员专业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本实践也是“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各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之一。实践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了解,强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行业务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创新意识,并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二、社会调查的落实与要求
1、指导教师职责要求
(1)、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指导学生完成社会调查全过程。
(2)、指导教师对社会调查的选题方向、思想观点和文字质量负指导责任。
(3)、指导教师应当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知学生,要求学生与自己定期联系,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社会调查活动及撰写调查报告。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当及时解决或提出指导意见。
(4)、调查报告定稿后,指导教师应给出成绩并签署评阅意见。
(5)、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每次不得超过10人。
2、参加社会调查的学员要求
现代文员专业社会调查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与考核。广大学员应根据所学专业的特点结合毕业论文的选题,对与国情、民情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问题,进行专题调查与考察,也可在本单位或深入到相关的有关部门单位进行调查。学员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采访收集材料,整理资料并提交书面报告。书面材料的字数不少于2000字。
3、考核成绩的评定
成绩考核以学生提供的书面材料为依据。成绩考核还包括须有由实践活动的组织单位或接受单位签署关于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时的基本情况及表现的意见。以被调查单位盖章为准。
社会调查书面考核材料由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各分校负责书面考核材料的成绩审核。省电大进行验收。
考核成绩分合格与不合格二等。材料经验收合格后给予相应的学分。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社会调查成绩均为不合格。
A、未参加社会调查或中途因各种原因中断者。
B、无书面材料或书面材料不齐者。
C、报告系抄袭或请人代写者。
D、观点严重错误或表达文理不通者。
E、调查报告无调查对象和各地电大盖章者。
4、社会调查的时间安排
社会调查可安排在第五学期或第六学期集中进行,也可利用第五、六学期间的假期进行。社会调查的写作周期不得少于三周,从安排指导教师、确定选题开始,一直到定稿、各分校审核为止,社会调查活动的时间不得超过十周。
现代文员专业社会调查实施方案
一、性质、目的与意义
社会调查是现代文员专业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本实践也是“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各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之一。实践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了解,强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行业务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创新意识,并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二、社会调查的时间安排
社会调查可安排在第五学期或第六学期集中进行,也可利用第五、六学期间的假期进行。社会调查的写作周期不得少于三周,从安排指导教师、确定选题开始,一直到定稿、各分校审核为止,社会调查活动的时间不得超过十周。
三、社会调查选题与写作要求
社会调查是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技能工具与方法等,去研究和探讨实际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它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在社会调查和调查报告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
1、结合专业学习,在深入实际的基础上,对与国情民情密切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问题进行专题调查与考察。
2、调查形式以实地调查为主,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时,要确定调查单位和对象,选择有针对性的题目,列出调查提纲,做好调查记录。
3、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社会调查报告。
4、完成调查报告后,在报告的封面内须有被调查单位的盖章确认。
5、调查报告按统一版式的规范化要求,正文字数在2000字以上。
四、社会调查运作程序
1、省电大:组织实施
省电大根据中央电大统一要求,组织各分校教师培训,旨在指导各分校明确任务,统一要求、规范格式与操作规程。省电大对这项教学活动主要承担以下工作:
第一、根据中央电大社会调查教学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制定切合我省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通过培训会或集中教研活动,落实社会调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第三、为调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第四、对社会调查报告及成绩备案。
2、各分校:具体落实
根据省电大的统一安排,各分校具体落实社会调查的组织工作,强调规范化操作。各分校对这项教学活动主要承担以下工作:
第一,落实社会调查工作的指导教师,每位教师指导人数不得超过10人。
第二、根据中央电大和省电大要求,明确完成社会调查工作的工作计划。
第三、协助并监督指导教师实施社会调查工作。
第四、对社会调查报告成绩行使审核权。
3、指导教师:具体指导
在学生撰写报告的过程中,由指导教师进行不低于3学时/人的具体指导,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包括:
第一,按时参加中央电大、省电大和分校的培训活动或教研活动,明确教学要求。第二、落实调查计划。
第三,对调查活动的开展及调查报告的撰写进行课堂辅导。辅导内容具体包括:
1)使学生明确选题的范围及调查方法;
2)向学生介绍资料查找的一般方法;
3)使学生明确社会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4)使学生明确写作的一般格式,打印要求及时间安排;
5)学生和导师间建立可靠的联系方式;
第四,审阅学员的调查课题和提纲,指导学员开展社会调查。
第五,有效控制调查活动的进度,把握各项工作的时间结点,督促按时完成。
第六,审阅调查报告的初稿,并进行辅导,提出修改意见。
第七,评阅报告,写出具体评语,确认是否合格。
第八,埴写成绩评定表,交分校审核。
4、学生:撰写报告
学生可通过阅读有关的文字材料及面授辅导等方式来掌握社会调查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和基本内容。学生完成调查报告必须有指导教师的指导。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1)学生在接受面授辅导以后,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社会调查的对象及调查报告的提纲。
2)在调查大纲通过后,学生应尽快实施调查活动,并写出初稿。
3)根据指导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学生对调查报告进行修改,直至最后完成。
4)完成的调查报告,应送被调查单位盖章,以检查调查报告的真实性。
5)调查报告按要求装订好,送指导教师处,指导教师写出客观、真实的评语,并确认是否合格。
五、社会调查考核和成绩评定
1、考核的成绩分合格、不合格两等,合格者可获相应学分,载人成绩册。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社会调查成绩为不合格。
1)未参加社会调查或中途缺席者。
2)无调查报告或报告未完成者。
3)报告系抄袭或请人代写者。
4)观点有问题或内容不符合要求或文句严重不通者。
5)调查报告字数不足规定者。
6)调查报告初评不合格者可允许补写一次。
调查报告的成绩由各分校的指导教师评定。经各地电大审核后报省电大备案。
六、社会调查档案
社会调查档案包括:每位学员统一封面、报告提纲、正文。
第二篇: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1.2.3.4.调查课题的类型:理论性课题与应用性课题,自选和委派 选题的重要性:决定调查方向 体现调查水平制约调查过程 影响调查质量 选题的标准:重要性 创造性 可行性 合适性 调查设计的步骤:明确调查目的(描述性,解释性)确定分析单位(个人,群体,组织,社区,层次谬误)设计抽样方案(确定调查研究抽样对象,抽样设计)制定实施方案(说明调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调查的内容,调查范围 对象 分析单位,调查的理论假设,调查方案,调查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确定调查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5.抽样一般程序:界定总体,制定抽样框,决定抽样方案,实际抽取样本,评估样本质量
6.抽样方法:概率抽样方法(简单随机,系统,分层,整群,多段PPS 户内)非概率抽样
方法(偶遇,判断,定额,雪球)
7.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总体的规模,估计的把握性与精确性,总体的异质性程度,调查
者拥有的经费人力时间
8.测量的四要素:测量客体,内容,法则,数字和符号
9.测量层次包括:定类测量,定序,定距,定比
10.操作化的方法: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决定一个定义,列出概念的维度,确定发展指标
11.信度的类型: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
12.效度的类型:表面效度,准则,构造
13.问卷的一半结构:封面信(调查者身份,调查内容,调查目的,对调查结果的保密措施)
指导语 问题及答案 编码及其他资料
14.问卷设计的原则: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障碍(主客观)明确与
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种因素(调查目的,内容,样本性质,问卷使用方式)
15.问卷设计的步骤:前期探索性工作 设计问卷初稿,试用,修改定稿并印制
16.问题的种类:背景性问题,客观性,主观性,检验性
17.问题的结构:同类集中,先易后难,先次后主,先一半后特殊,先封闭后开放,先客观
后主观
18.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概念抽象,问题含糊,问题带倾向性,问题提法不妥,问题有多
重含义,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19.资料收集方法:自填问卷法(个别发送,集中填答,邮寄调查,网络调查)结构访问法
(当面访问,电话)
20.自填问卷法优点:节省时间经费人力,很好的匿名性,避免某些人为误差缺点:问
卷回收率难以保证,对被调查者文化水平有一定要求,调查质量得不到保证
21.结构性访问优点:调查的回答率较高,调查资料的质量较好,调查对象适用范围广
缺点:调查员与被调查者之间互动影响调查结果,匿名性较差,费用高代价大,对调查员要求高
22.资料收集注意:理解被调查者心理,第一印象,进门和开场白,接触被调查者之前的准
备,提问
23.资料处理:原始资料的审核与复查,资料转换与录入,数据清理(有效范围清理,逻辑
一致性清理,数据质量抽查),统计表与统计图
第三篇: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一、名词解释
1、抽样调查:就是从研究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这部分个体中所得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简言之,就是调查部分以反映整体,这就是抽样调查的基本思想和逻辑。
2、层次谬误:又称区群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谬误,指的是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
3、分析单位:一项社会调查中所研究的的对象(注意,并非调查对象,也不是研究内容或研究主题),我们称之为分析单位。
4、样本: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5、抽样框:又称作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候总体中所有元素的名单。
6、统计值:也称样本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7、分层抽样含义:又称类型抽样,它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8、整群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调查的样本的方法。
9、抽样单位: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10、信度: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换句话说,信度是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或者说这一测量工具是不可信的。
11、效度:也称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12、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说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的同时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13、结构访问法:调查员依据事前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采取口头询问和交谈的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社会情况、收集有关社会现象资料的方法。
14、资料的审核:是资料处理的第一步工作。它是指研究者对调查所收集回的原始资料(主要是问卷)进行初步的审查和核实,校正错填、误填的答案,剔除乱填、空白和严重缺答的废卷。其目的是是的原始资料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而为后续资料整理录入与统计分析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简答题
1、抽样调查的优点:
(1)抽样调查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这也许是最突出的优点(2)抽样调查可以十分迅速的获得资料数据
(3)抽样调查可以比较详细的收集信息,获得的内容丰富的资料(4)抽样调查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5)准确性高
2、选题的标准:
(1)重要性。即是调查课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实际就是调查课题所具有的用途和用处。
(2)创造性。也可称作创新性或独特性,他指的是调查课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3)可行性。指的是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调查课题的主、客观条件。
(4)合适性。指的是所选择的调查课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3、抽样的一般程序:
(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4、系统抽样的具体步骤:
(1)给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按顺序编上号码,即指定出抽样框;
(2)计算出抽样间距,方法是用总体的规模除以样本的规模。假设总体规模为N,样本规模为n,那么抽样间距K就由下列公式求得:K=N/n;
(3)在最前面的K个元素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元素,记下这个元素的编号(假设所抽取的这个元素的编号为A),它称作随机的起点;
(4)抽样框中,自A开始,每隔K个元素抽取一个元素,即所抽取元素的编号分别为:A,A+K,A+2K,…,A+(n-1)K;
(5)将这n个元素合起来,就构成了该总体的一个样本。
5、操作化的方法:
从大的方面看,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界定概念,二是发展指标。界定概念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
(2)决定一个定义
(3)列出概念的维度。
(4)确定发展指标。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下面两种方式来发展概念的指标:①寻找前人和利用前人已有的指标,尤其是对一些测量人格、态度方面的量表,往往经过多次的运用和修改,常常可以成为我们可用的指标。也可适当修改。②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索性调查,采用实地观察和无结构式访问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的初步工作,尤其是与被调查者中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的交谈,从这些人那里获得符合实际的答案。
6、问题的顺序:
(1)把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在后面;
(2)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
(3)把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把他们感到生疏的问题放在后面;
(4)一般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
(5)个人背景资料一般在结尾,但有时也可以放在开头;
(6)若开放式问题,则应放在问卷的最后面。
7、结构访问法的优缺点:
优点:调查的回答率高;调查资料的质量较好;调查对象的适用范围广。
缺点:调查员与被调查者间的互动有时会影响到调查的结果;访问调查的匿名性比较差;访问调查的费用高、代价大;对调查员的要求更高。
三、抽样设计
四、计算题
1、根据组距分组资料求平均数、标准差、离散系数平均数:XXXfXf或X nfn(XX)2(XX)2f标准差:S或S
nn离散系数:CVS100% X2、从某校随机抽取300名教师进行调查,得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2岁,标准差为5岁。求在95%的置信水平下,该校全体教师平均年龄的置信区间是多少?
Z(1-0.05)=1.96 42±Z(1-0.05)*(5/17.32)=42±1.96*0.29=42±0.57, 因此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41.43—42.57岁
3、从某高校随机抽取20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抽烟的比例为15%,现要求在95%的置信度下,估计全校学生中抽烟比例的置信区间。
4、某厂职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990年时为11年。1995年从该厂抽取100名职工进行调查,得出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年,标准差为2年。问1995年该厂职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与1990年相比是否有变化?
建立假设 H0:M=11,H1:M≠11 选择显著性水平a=0.05,由检验表查的Z(0.05/2)=1.96(选其他值的同学也算对)然后各值代入公式得 Z=(12-11)/(2/10)=1/0.2=5 由于Z=5> Z(0.05/2)=1.96,所以拒绝虚无假设,接受研究假设。即从总体上说该厂职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与1990年相比有变化。
5、某校去年新生中女生的比例为40%,在今年招收的新生中,随机抽取100名进行调查,发现女生为38人。问今年招收的新生中女生比例是否有所下降?
第四篇: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课后习题1——4
一、什么是抽样调查?为什么实际生活中抽样调查的应用远比普通调查广泛?
答:
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得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与普通调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更多的突出优点:1 抽样调查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2 抽样调查可以十分迅速地获得资料数据;3 抽样调查可以比较详细的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4 抽样调查的应用十分广泛;5 准确性高。
二、1979 年以来,社会调查方法受到哪两种来源的影响?这二者之间的差别?
答:纵观 30 年来调查方法受到两种不同来源的影响,一种是以毛泽东农村社会调查和国内老一辈社会学所作社会调查为代表的‘传统的’社会调查方法;另一种来源则是以现代西方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为代表的‘现代的’社会调查方法。二者之间的差别:1 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式上看,前者往往选取少数几个个案或典型作为调查对象,并且这种选取所依据的也主要是研究者的主观分析和判断;而后者则往往采取从总体中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相当数量的个案构成总体的一个子集作为调查对象,并且这种抽取所依据的也是某种客观的规则或程序,2 从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上看,前者往往采取取结构的自由访问、座谈会等方式,而后者则主要采取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自填式问卷或者结构式访问的方式;3 从调查资料的分析方法上看,前者主要依靠定性的分析方法,而后者则主要依靠定量分析的方法;4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前者所适应的是以封闭性较强、同质性较高、流动性小、变动速度较慢为特征的传统社会,而后者测是以开放性较强、异质性较高等等为特征的现代社会;5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这两个有着不同来源的调查的调查方法类型,则反映着社会学中人文主义与实证主义的两种不同的传统、不同背景、不同的基础之间的区别。
三、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并用图示法画出这一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答:选题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分析阶段,总结阶段
四、研究社会的基本方式有哪四种?社会调查这种方式的基本要素包括哪几种?
答:基本方式: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第二章节
五、选择一个恰当的调查课题,对于整个社会调查工作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1 决定调查的方向;2 体现调查的水平;3 制约调查的过程;4 影响调查的质量。
六、调查课题的可行性是什么意思?调查课题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创新性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调查课题的主、客观条件。这三条标准之间存在着某种层次上的联系:重要性是最基本的标准;独特性则是在它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标准;可行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课题选择中的决定性标 准,这三种标准层层深入,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将一个理想的调查课题从最初众多不成熟的想法、思路和课题雏形中,逐渐分离出来。
七、什么是调查课题的明确化?为什么要对调查课题进行明确化的工作?
答:课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
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调查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 围或者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对调查课题进行了明确的 界定和清楚的表述,那么这项社会调查的质量和水平,以及整个社会调查过程 的顺利进行,从一开始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第三章节
八、描述性调查关注的焦点是什么?列举两例常见的描述性调查的例子。
答:焦点是通常在于回答总体的各种结构和分布是怎样的,即它回答的主要是人 们的特征、行为或者态度‘是什么’,或者研究的现象的特点、分布以及趋势 ‘怎么样’这样的问题,而不在于回答为什么存在这样的结构或者分布。
例子: 1 当前我国社会中的离婚现象,例 2 美国总统选举的民意测验、针对社会热点 问题的民意调查。
九、试述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二者的特点及其关系。
答:描述性调查在方法上要求做到系统性和全面性。描述性调查可以说是一种对现象的全面的清查和系统的反映;描述性调查所得到的是有关这一现象的整体照片,或者说是一幅缩小了的总体模型。解释性调查旺旺要求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
二者关系:解释性调查在调查方案的设计上,除了与描述性
调查一样,具有系统性和周密性之外,解释性调查在调查方案显得更加严谨,针对性也更强,十、举例说明社会调查中的分析单位、调查对象,并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分析单位:个人、群体、组织、社区。调查对象:个人。
二者关系:分析单位是一项社会调查中所研究的对象; 调查对象则是研究者收集资料时所直接询问的对象;分析单位和研究对象有时可能会有同一种对象承担着。
第四章节
十一、什么是抽样中的随机性?为什么概率抽样的方法能够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 表性?
答:抽样中的随机性就是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同等的被抽中的可能性。之所以能保证,因为它能够很好地按总体内在结构中所蕴涵的各种随机事件的概率来构成样本,使样本成为总体的缩影。
十二、分层抽样与整体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怎样的?二者之间有何异同?什 么情况下应选用分层
抽样、什么情况下则应选用整群抽样?
答:当某个总体是有若干个有着自然界限和区分的子群所组成,同时不同子群相互之间差别很大、而每个子群内部的差异不大时,则适合于分层抽样的方法;反之则特别适合于采取用整体抽样的方法。
十三、如果条件允许,多段抽样中应尽可能扩大哪一级样本的规模?为什么?
答:多段抽样适用于范围大、总体对象多的社会调查,由于它不需要总体的全部名单,各阶段的抽样单位数一般较少,因而抽样比较容易进行。由于每级抽样 时都会产生误差,故这种抽样方法的误差较大,可以相对增加开头阶段的样本数而适当减少最后阶段的样本数来减小误差。
十四、在实际社会调查中,有哪些因素影响到研究者对样本规模的确定?
答:
一般情况下,社会调查中样本规模的确定主要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 总体的规模;2 估计的把握性和精确性要求;3 总体的异质性程度;4 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
第五篇:2008级社会学专业《社会调查方法》教学大纲090516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2008级北京(石景山、化工)班、农业部班
社会学专业
《社会调查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主持人
青连斌
(以下加※※的内容为重点掌握。)
第一讲
社会调查的内涵及其一般程序
一、社会调查及其任务
(一)社会现象的特点
(二)社会调查的定义※※
(三)社会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二、社会调查的社会功能
三、社会调查学是一门方法性学科
(一)社会调查学的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
(二)社会调查学的主要特点
(三)学习社会调查学的目的
四、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五、调查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注意事项
(一)选择调查课题※※
(二)进行初步探索
(三)提出研究假设※※
(四)组建调查队伍
思考题:
1、怎么样理解社会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2、社会调查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怎么样才能形成科学的研究假设?
第二讲
社会调查的主要类型
一、社会调查的分类
(一)社会调查的两种基本类型
(二)社会调查(狭义)的主要分类
二、普遍调查
(一)普查的概念和意义
(二)普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普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三、典型调查
(一)典型调查的概念和意义
(二)典型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典型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四、重点调查和个案调查
(一)重点调查的涵义
(二)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区别※※
(三)个案调查及其与典型调查的区别※※
五、抽样调查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程序
(二)随机抽样的具体方法※※
(三)非随机抽样的具体方法
(四)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思考题:
1、要提高典型调查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应注意哪些问题?
2、重点调查、个案调查与典型调查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随机抽样有哪些具体方法?各有何特点?
4、抽样调查有哪些优点和局限性?
第三讲
问卷的设计和问卷调查的实施
一、问卷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一)问卷法(问卷调查法)的涵义
(二)问卷法同访谈法的异同
(三)问卷法的种类※※
二、问卷的设计
(一)问卷的一般结构
(三)问题的种类
(三)问题的结构
(四)设计问题的原则※※
(五)问题的表述※※
(六)回答的类型和方式
(七)设计答案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问卷调查的实施
(一)问卷调查的一般程序
(二)努力提高问卷的回复率※※
(三)无回答和无效回答
四、对问卷调查法的评价※※ 思考题:
1、问卷调查有哪些种类?它们各有什么利弊?
2、设计问题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3、表述问题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4、设计答案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5、怎么样才能提高问卷的回复率?
6、问卷调查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第四讲
文献调查和文献研究
一、文献调查法的概念
(一)文献和文献的基本要素
(二)文献调查法及其特点※※
(三)文献调查法的作用
二、文献的种类和发展趋势
三、文献的搜集
(一)搜集文献的基本要求
(二)查找文献的具体方法
(三)搜集文献的主要途径
四、信息的摘取
五、内容分析法
(一)内容分析法的涵义※※
(二)内容分析法的特点
(三)内容分析法的种类※※
(四)内容分析法的一般程序
六、对文献调查法的评价
思考题:
1、什么是文献调查法?它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内容分析法?它有哪些类型?
第五讲
实地观察法
一、实地观察法的概念和种类
(一)什么是实地观察法※※
(二)实地观察法的种类※※
二、实地观察的实施
(一)实地观察的一般原则
(二)实地观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努力减少观察误差
(一)产生观察误差的原因
(二)减少观察误差的途径和方法※※
四、对实地观察法的评价※※
思考题:
1、什么是实地观察法?它有什么特点?
2、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3、怎么样才能减少观察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4、你认为实地观察法的最大优点和最大缺点是什么?
第六讲
访谈法
一、访谈法的概念和种类
(一)什么是访谈法※※
(二)访谈法的种类※※
二、访谈过程及其技巧
三、访问调查的实施
(一)做好访问前的准备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重视访谈过程中的非语言信息
(四)做好访问记录
(五)对无回答的处置
(六)关于电话访问的几个问题※※
四、集体访谈法
(一)什么是集体访谈法※※
(二)集体访谈法的实施
(三)头脑风暴法※※
(四)德尔菲法※※
五、对访谈法的评价※※
思考题:
1、访谈法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电话访问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头脑风暴法和反向头脑风暴法有什么异同?
4、如何评价德尔菲法和派生德尔菲法?
5、如何评价访谈法在各种社会调查方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讲
民意调查和市场调查
一、民意调查
(一)民意调查的由来和发展
(二)民意调查的主要特点
(三)对民意调查的评价
二、市场调查
(一)市场调查的概念和意义
(二)市场调查的主要内容
(三)市场调查的类型及其主要方法
第八讲
调查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
一、调查资料的整理
(一)整理资料的意义和原则※※
(二)文字资料的整理
(三)数字资料的整理※※
(四)问卷资料的整理
二、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
(一)统计分析概述※※
(二)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三)单变量统计分析
(四)双变量统计分析
(五)多变量统计分析
(六)统计软件
思考题:
1、什么是整理资料?它有什么重要意义?
2、整理资料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3、如何认识统计分析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4、怎么样理解统计分析的目的?
5、如何认识统计分析中的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效用最大化原则?
第九讲
思维加工
一、比较法和分类法
(一)比较法※※
(二)分类法※※
二、分析法和综合法
(一)分析法
(二)综合法
三、矛盾分析法
四、因果分析法※※
(一)形式逻辑的因果分析法
(二)唯物辩证法的因果分析法
五、系统分析法
六、结构—功能分析法
(一)结构分析法和功能分析法
(二)黑箱方法、灰箱方法和白箱方法
思考题:
1、什么是比较法?运用比较法认识客观事物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什么是分类法?科学分类应该遵循哪些逻辑规则?
3、形式逻辑探求因果关系有哪些方法?为什么它们的结论都只具有或然性?
4、什么是矛盾分析法?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5、什么是结构分析法?什么是功能分析法?
第十讲
调查报告的撰写
一、调查报告的特点和类型
(一)调查报告的特点※※
(二)调查报告的类型※※
二、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一)标题
(二)前言
(三)主体
(四)结束语
(五)调查报告简介
三、调查报告的构成要素和撰写程序※※
(一)提炼报告主题※※
(二)拟定写作提纲
(三)精选调查材料
(四)推敲书面语言
思考题:
1、调查报告有哪些特点?
2、调查报告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3、撰写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哪些方式?
4、如何提炼调查报告的主题?
5、如何认识调查报告的主题、结构、材料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阅读书目:
1、水延凯等编著,《社会调查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版。
2、风笑天著,《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
3、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风笑天著,《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美]D·K·贝利著,《社会研究的方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6、[美]艾尔·巴比著,《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7、郭星华等著,《问卷调查技术与实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戴建中著,《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9、侯亚非主编,《社会调查研究原理与方法》,华文出版社1998年版。
10、严家明著,《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1、苏驼主编,《社会调查基础知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