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静开发区工会创新社会管理调研文章
创新社会管理桐庐经济开发区总工会在行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向前推进,工会组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不论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还是社会和谐的关键点,社会各界都期待工会有声音、有主张、有作为。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要继续强化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把表达和维护广大职工群众利益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切实履行神圣职责,维护好广大职工群众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
一、对改善民生与强化创新社会管理的理解
改善民生问题和社会管理创新问题是中央早已明确提出的执政理念,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讲话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会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社会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全民奔小康、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社会呼声较大的住房、教育、就业、劳资、医改、环保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在面对我国转型期中,一些地方和企业劳动关系矛盾时有发生的现象,工会组织任务变得异常繁重而艰巨。
三、创新社会管理桐庐经济开发区总工会在行动
(一)认识到位,组建到位
首先,开发区总工会充分认识到要积极参与到这场社会管理领域伟大改革中,就要树立“责任在肩、时不我待”和“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切实转变“不思进取、等待观望、按部就班” 和“依附、被动、畏首畏尾”的观念,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工作结合点,努力在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公平正义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开发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会工作,为工会发挥作用、履行职能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必要条件,并组成工会组建推行领导小组,由开发区经济发展部主任、开发区总工会主席张苏平同志任组长,区总荟萃副主席谭伟民、发展部副主任联琴英任副组长,发展部和联系企业的工作人员任小组成员。进一步加强工会组建力度,做
到哪里有工人,哪里就有工会,计划今年实现园区企业工会全覆盖。在组建过程中讲求方法,先易后难,对于一些难建的企业,通过各层次协力进行沟通劝建。由开发区主要领导与企业领导进行沟通,由开发区专职工会干部与企业行政,企业中层及企业一线员工进行交流,协助企业行政向员工宣传工会知识,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工会。
(二)“大调解”“大维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到了今天,可以说我国已经形成了雇佣劳动者群体。也就是说,从劳动关系角度看,已经自然形成了将职工划分为管理者和劳动者两个阶层。这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中的基本形态,这就是一种“以资本为核心,以劳动为从属的雇佣劳动关系形态”。这种市场经济结构下,自然会出现劳动争议案件的纠纷类型多元化现象。开发区从以前的单一的围绕“劳动报酬” 的劳动争议案,变为多样化的除劳动报酬外,主要有劳动安全、工伤待遇、保险金索赔等。加之金融危机、企业发展不稳定等因素,职工将面临工资下降或失业的可能,这会直接影响到员工购买力、借贷状况、生活水平乃至生活生存。开发区工会在适应形势的变化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新维权模式,实行“大调解”“大维权”,所谓大调解、大维权体现在一个“大”字上,就是通过多方协力共同维权。开发区目前主要是和县劳动局进行多方面的协作,在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及时向劳动局权威专业人事请教解决。平时常与企业行政、企业工会保持联系,争取及早发现问题。同时开发区经常性的开展各类文
化体育、治安消防、安全生产、法律援助、企业法律培训、职工素质培训等方面活动。通过各类文化体育活和职工素质、法律知识的培训来提升职工的内在修养,加强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为企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使企业更加祥和,从而减少因职工的原因造成的各种矛盾与纠纷。通过加强治安消防、安全生产,减少企业和员工的因意外灾害而造成损失。通过法律援助,企业法律知识培训,进一步强化企业法制意识,规范企业用工制度,并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减少各类劳资纠纷。总之大调解、大维权就是要从源头开始发现矛盾、抑制矛盾,在纠纷中化解矛盾、解决矛盾,在企业与职工的双向教育中真正消灭矛盾。
第二篇:加强创新社会管理调研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发展社会事业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在市委中心组理论务虚会议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结合本人分管工作就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一简短发言。
社会事业是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政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今年“七一”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又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从社会发展规律和我市发展现状看,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人民群众对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需求进入了倍数增长期。去年,我市的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社会事业的发展,将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因此,必须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放到优先发展地位,坚持经济和社会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互为基础、互为保障,相互协调、快速推进的良性发展局面。
一、深刻认识我市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事业,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整合资源、完善设施建设等有效措施,全市社会事业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市社会事业发展仍相对滞后,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
1、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足。经过近几年的大投入、大建设,我市中心城区及各乡(镇、街道)陆续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学校、卫生院、文化场馆和体育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突出问题:一是标准不高。如农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尚未全部完成,文体设施档次偏低、规模偏小;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入好园难”的矛盾较为突出。二是分布不均。社会事业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强大的财政投入作为支撑,由于我市各乡(镇、街道)经济发展不均,造成各地社会事业发展落差较大。三是利用不多。近年来,我市建设了博物馆、图书馆、饶守坤公园、聚远楼等设施,但由于宣传包装、配套服务和开发运作等方面的不足,使用效率较低。
2、社会事业体制机制创新还存在不足。近年来,我市在社会事业体制机制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建立了“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民资、外资投资教育,增加教育的有效供给和优质教育资源;深化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培育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但从整体上看,社会事业整体运行和发展机制在我市还没有完善成型。一是引入市场机制不够、思路不宽。大部分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依然靠政府财政推动。二是职能转变不够、突破不大。“政事不分”、“管办不离”、“职责不明”还普遍存在,既浪费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又阻碍了行政效率的提升。三是人事制度改革不够、力度不大。没有真正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3、社会事业队伍建设还存在不足。近年来,我市通过招考、引进、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加大了队伍建设力度,但从社会的需求和未来事业的发展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高层次人才紧缺。如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名教师、名医生和领军型人才还很少;二是流动机制不活。特别是退出通道不畅,只进不出现象严重,造成竞争机制缺失。三是区域发展不均。在基层和农村地区,专业性、骨干性人才缺乏。如农村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偏低;农村优秀教师时有流失。
二、着力明确我市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建立健全较为发达的教育体系。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学前教育抓发展、义务教育促均衡、高中教育提质量、职业教育扩规模、民办教育抓规范”的发展思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创建特色学校,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各类教育快速、优质、协调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要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在资源配臵上,要从城市取向、重点学校导向转向重农村、重薄弱学校的建设和提升。在布局规划上,在中心城区,要按照城市发展现状和态势,进一步完善优化中小学布局规划,加快教育园区建设,使城区教育资源实现优质配臵,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在农村地区,结合“校安工程”,重点对村完小和教学点的校舍进行改扩建,全面消除D类危房,基本消除砖木结构校舍,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要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市高中学校的管理,加大对高中学校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努力使我市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每年稳中有升。三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市职业学校为龙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突出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合作,不断提高服务力和贡献力。四是要加快发展学期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继续教育。逐步建立开放型的全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各取所需、各得其所的优质教育。
2、建立健全优质高效的卫生体系。要通过整合卫生资源,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中心城区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市人民医院南迁、市妇幼保健院和银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搬迁工程、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标准化等“三级”医疗服务网点建设,让群众“有地方看病” 二是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重点抓好“医疗保障均等化”工作,实行“六统一”,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保障体系,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另一方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使群众“看得起病”。三是强化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应急管理体制,保障群众身体健康,让群众“少生病”。
3、建立健全繁荣健康的文化体系。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着力形成文化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公共文化服务健康完善、社会文化生活丰富活跃、文化艺术创作精品迭出、历史文化保护卓有成效、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文化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文化队伍建设充满活力的文化发展新格局。一是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心城区,加快建设铜都大剧院和各具特色的广场、公园、绿地,进一步加强铜都矿山艺术博物馆和铜都精品文物陈列馆等设施的功能完善;乡镇一级要全面完成综合性文化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并逐步完善和延伸农村文化网络建设,积极建设村级文化室。二是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等送文化下乡系列活动;继续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管理,使“村村通”实现“长期通”、“户户通”。三是要加强文化精品生产。完成《张潜》等剧本创作,并搬上舞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进行演出,努力开创我市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局面。四是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深度发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查力度,着力做好银山古银矿遗址申报第七批文物国保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海口镇、新营村创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工作。
三、不断强化我市社会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要加大思想解放力度。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已经具备实现社会事业跨越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事业工作正面临着又一次重大历史性发展机遇。而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最根本、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深入解放思想,大力破除封闭保守的观念、小富即满的心态、既有经验的束缚和消极畏难的情绪,充分利用好有利因素,创造性的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提升我们的事业竞争力。
2、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首先,要确保法定政策的落实。近年来,围绕社会事业建设,国家及省市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定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我市都能结合实际,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加以执行。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部分政策尚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因此,在未来工作中,一方面要对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法定政策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政策监管力度,确保政策得到完整、准确执行。其次,要制定各项倾斜政策。社会事业是一项以倡导公益性为主要价值的工作,绝大部分领域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应,必须得到政府强有力的倾斜政策加以扶持。
3、要加大机制改革力度。一是推进社会事业单位的分类管理。按照承担任务的公益性程度以及营利和非营利性质,对社会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像公共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站以及义务教育学校、博物馆、文化馆等直接关系社会公众利益和福祉的事业,要从指导思想、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坚持公益性原则,切实强化政府职责,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特别要不断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减轻群众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负担;对于能够实行市场运作的社会事业单位,要按照“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以适当的方式交给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建立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参与机制。二是继续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要以“社会竞聘”为主导,通过深化完善社会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公开招聘、上岗竞聘等制度,广泛吸纳人才,提高社会事业队伍素质;要畅通退出渠道,引入竞争激励制度,真正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要建立健全法人任期责任制、绩效评估制度,强化岗位考核,加强对社会事业单位的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管。
4、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政府投入要到位。市、乡镇两级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社会事业正常运作和必要建设,特别是对于政策性投入,要按照有关规定不折不扣予以落实,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到用于社会事业的经费逐年递增,增长速度高于财政增收的幅度。二是融资渠道要拓宽。要进一步依法放开社会事业投资领域,通过制定积极、优惠的配套政策,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包括外资投资社会事业。三是争取资金要主动。要加强项目的论证、包装工作,争取中央、省、市的项目资金扶持,弥补当前资金缺口,确保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四是自身发展要加强。有条件的单位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要转变发展思路,积极创造经济效益,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上述措施,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和自身投入相结合的社会事业投资体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核心是改善民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和同志们一起紧紧抓住当前大好的发展时机,坚定信心,脚踏实地,扎实工作,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我市社会事业科学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我市坚持惟德乃兴、推进科学发展,争当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排头兵、夯实建设全国百强基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社会管理创新调研
突出重点 构建平台 努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是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市委范燕青书记的指示精神和市政协工作计划安排,在市政协赵敖祥副主席的带领下,我委会同市综治办,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并邀请部分民主党派的负责同志和市民政局、市司法局有关处室负责人,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和谐常州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听取情况通报、组织座谈研讨、深入基层调查、赴创新社会管理先行先试城市学习考察,在了解我市社会管理基本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社会管理工作基本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会管理是指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规,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及这些活动的过程。
— 1 — 社会管理涉及到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社会事业的改革发展、社会组织的发展管理、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等方面的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完善社会管理七项任务和要求,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努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各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力度不断加大,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建立完善,公共交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断加强,民生问题明显改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重心下移”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社区建设全面推进;转变政府职能步伐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平安常州建设整体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逐步深化,我市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社会公众的安全感明显提升;社会组织不断发展,门类相对比较齐全,社会服务功能逐步完善;社会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领域逐步拓展,社会志愿服务在推进和谐常州建设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实践中,我市还创造了许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
— 2 — 响的成功经验,如:发展慈善事业的“常州模式”、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构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体制机制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全省首创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在全省第一家制定并实施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期规划等等。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社会管理不断得到加强,为维护我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研中我们看到,当前的改革发展已进入了关键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且呈主体多元、结构复杂、需求多样的特点,再加上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社会矛盾相对凸显。虽然我市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不断得到加强并有所创新,但从总体上讲,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实际需求,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较多。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待进一步强化 政府职能转变尚未真正到位,错位、缺位的现象依然存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加强社会管理还缺乏总体规划;社会管理力量相对薄弱,财政投入不足,公共财政体制尚待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不多且缺乏有效载体,公共
— 3 — 服务平台建设相对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尽合理,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有待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
(二)社区建设和管理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尚未理顺,绝大部分社区实行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议行不分,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影响了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的发挥;社区民主自治的机制尚不健全,有些制度流于形式、运行不畅,尚未达到预期效果。社区居委会与社区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委员会之间关系尚未理顺,还缺乏有效的衔接协调机制。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民主自治的热情不高,尤其是社区居民中的在职人员参与率更低;社区服务网络不健全,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不能很好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社区服务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低,数量较少且服务项目单一;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缓慢,志愿服务活动尚未形成良好机制。因缺乏推动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影响了社会力量对社区服务投入的积极性。从总体上看,社区建设和管理,还缺乏花钱买服务的机制,基本停留于行政化、等级化的管理结构,还没有完全突破计划经济的模式,没有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区治理体制机制。
(三)社会治安管理面临问题突出
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刑事犯罪案件虽呈下降趋势,但仍在高位运行,涉黑涉恶违法犯罪依然存在,对社会治安产生潜在威胁;在各类刑事犯罪案件中,外来人员、青少年违法犯罪尤为突出。据公安部门统计,去年我市外来人员和青少年作案人数分别占抓获刑事作案成员总数的72.8%和15.3%。与此同时,社会治安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资源分散,尚未形成合力,市及各辖市、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没有形成实体化的工作机构;协管员缺口较大,报酬仍然偏低,协管力量薄弱且队伍不稳定;服务流动人口的政策措施还不健全,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工作尚待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配备尚未完全到位,教育矫正基地建设推进缓慢,社区矫正司法奖励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对社区服刑人员尤其对严管对象缺少有效的监控手段;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衔接管理尚未完全到位,解决“三无”人员(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生活来源)实际困难的相关政策难以落实;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重点帮教对象缺少有效的措施。对不在学、无职业、流浪乞讨青少年和服刑在押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服务和管理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和协调机制;对重性精神病人、艾滋病违法犯罪人员和吸毒人员的管控还缺乏救治管理的整体规划和长效机制,针对“三类人员”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预案有待进一步
— 5 — 完善。政法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地区之间发展不够平衡,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群防群治还不够充分。
(四)社会组织发展不能适应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 各级对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尚未形成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和社会环境;登记“门槛”过高,大量社会需要的组织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登记;社会组织数量不足、规模过小,发挥作用的空间及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自律诚信机制未很好建立,党的建设相对比较薄弱;多头管理,监管职责难落实;监督措施不够有力,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社会组织登记监管机关的工作力量薄弱,无专业执法队伍;我市尚未设立社会组织专项发展资金,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评估等工作难以开展,社会组织登记公告费、专项审计费等资金至今未列入财政预算,经费短缺制约了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五)互联网发展对社会管理提出严峻挑战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无疑为加强社会管理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挑战。互联网突破了管理边界,且成份复杂,宣传传播行为无限扩展,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大量个人观点在网上汇集,加大了舆情管理难度,同时也潜藏着“群体效应”危机,对社会治安管理造成很大压力;网络
— 6 — 不恰当、不健康的言论信息对青少年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诱导青少年违法犯罪。我市虽然十分重视并切实加强了网络管理,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网络安全管理存在隐患。少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网络安全意识淡薄,网络安全建设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网上行为管理失控;网络运营单位、接入单位网络信息安全把关不严,违规接入网站现象仍然存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有待进一步落实。舆情管理力量明显不足,还有不少部门和单位对网络舆情引导认识不足,接到舆情通知后反应迟钝,处理不及时,给网上炒作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在突发网络舆情处理过程中,因信息不畅而处理不及时或失当的现象时有发生,网络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有待完善;我市新闻网站发展在体制机制、人员、技术以及运营方面难以与商业网站竞争,影响了网络主流媒体作用的更好发挥,重点新闻网站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二、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努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
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不断推进和完善的过程。应针对薄弱环节,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一)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 7 — 转变政府职能是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前提。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改进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实行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将一些事务性、辅助性工作向社会组织转移,实现政府社会事务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项目、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加快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步伐,进一步加强我市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提高行政审批工作效率和质量。深化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扩大、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形式。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广泛推行电子政务公开,加快推进我市“三合一”网络平台建设,完善网络服务功能,提高网络平台运行水平,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公开政务信息、在线办理服务、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的综合作用。
2、强化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行城乡保障制度的并轨,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进政府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模式,凡是国家没
— 8 — 有明文禁止或限制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都应向社会开放,逐步打破所有制、部门、行业界限,进一步形成社会公益事业举办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强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发展规律的研究,在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逐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3、创新政府服务方式,不断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实践表明,政府通过向非营利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能够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建议进一步加快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推出一批社会服务项目,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试点,通过政府招标,向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要研究制定我市政府购买服务规划、实施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领域、项目,统筹资金的安排和管理。建立购买政府服务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监察评估。项目实施主管部门要制定服务质量的具体标准和要求,明确购买服务的准入条件,确保项目实施效果。建立完善以项目实施主管部门为主,形成主管部门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对达不到服务质量标准和要求的社会组织予以退出,保障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
— 9 — 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是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条件。要坚持扶持与规范、管理与监督相结合,从政策支持、项目扶持、理顺体制、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入手,促进社会组织与志愿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不断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小政府、大社会”多元共治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
1、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一是加大扶持力度,推动社会组织加快发展。加强对社会组织地位、作用的宣传,优化发展环境;降低社会组织登记门槛,简化登记手续;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社会组织的资助和奖励机制,根据社会组织的不同类型或公共服务的不同性质制定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福利等公益性社会组织,以及社区民间组织、农村专业性经济组织,并从资金、职能、人才、场所等方面予以支持,建议市政府制定出台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和承接政府有关职能的实施意见、设立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常州社会组织服务网”建设,积极创建我市社会组织发展孵化基地,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推介、信息发布、政策咨询、培训交流等服务,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发展。二是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以法人地位明确、治理结构完善、筹资渠道稳定、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规范为目标,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各
— 10 — 项工作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用人、财务管理、廉洁从业等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进一步理顺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按照社会化、专业化的要求,实行行业协会以及相类社会组织与主管行政机构在机构、人员、资产、财务等方面的彻底脱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建立信息工作制度,有序反映社会组织成员的诉求,进一步疏通党委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沟通渠道,发挥社会组织在反映诉求、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三是强化监督,建立完善社会组织退出机制。规范社会组织收费标准,向社会公开;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由政府指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对社会组织进行评估;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登记管理部门、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落实责任。建议由登记管理部门牵头,建立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登记管理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要加强民政部门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力量,配备专职执法人员,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执法监察。
2、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一是完善招募动员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志愿文化,提高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认同;制订具体措施,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加社会志愿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大力支持并切实加强对义工联等社会化志愿服务组织的指导,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二是进一步拓展志愿服
— 11 — 务领域。继续开展服务大型活动、创建文明城市、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重点向社区管理、社区服务领域延伸,建立一批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加快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联动机制,形成“社区工作者引领志愿者拓宽服务,志愿者协助社区工作者加强社区管理、改善社区服务”的发展模式;三是加大扶持保障力度。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政府购买志愿服务制度。通过财政投入、争取社会支持等方式设立我市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参照相关基金会的捐助、捐赠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拓宽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事业的渠道。建立志愿服务权益保障机制,加强相关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志愿者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研究开发志愿服务保险产品。要大力表彰志愿服务先进组织和个人,探索实施志愿服务荣誉制度,不断健全激励机制。
(三)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实现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的良性互动
创新社区管理是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应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形成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区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协同力量互动的社区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建立社区多元治理机制。加快推进社区居委会与社
— 12 — 区工作站分开,实行议行分设。加快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对具有公益性质、服务社区居民的政务类、服务类组织简化登记手续,指导社会组织按照各自章程,自主开展活动。整合社区资源,不断建立健全社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性、福利性、群众性活动,注重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扩大参与、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将业主委员会工作纳入社区居委会工作范畴,强化社区居委会对业主委员会工作的指导、监督。明确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管理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建立相关制度和规定,强化落实措施。切实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委(党总支)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理顺和规范社区组织体系各类主体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基础、以社区工作站为依托、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驻区单位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结构。
2、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深入推进社区工作准入制,减轻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确保社区居委会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培育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健全社区居民自治规章,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规范社区民主决策程序,不断提高民主决策水平。积极推广钟楼区“社区事务协商会、社区民主听证会”等社区自治经验,进一步探索创新社区自治的有效方式。建议对小区物业管理实行以行业主管部门管
— 13 — 理为主,行业主管部门与社区居委会双重管理的体制,建立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居委会、物管企业、业主委员会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议制度,必要时邀请物业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参加,协调处理物业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要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完善社区自治工作制度,推进社区自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3、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评价机制。大力推广民情信箱、民情热线、民情联络员、居民接待日、民情恳谈会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并建立民意反馈制度,引导社区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个人意愿,畅通民意诉求渠道。进一步深化社区事务公开制度,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快推进社区网站建设,充分发挥社区网站在畅通社情民意、推行社区事务公开、接受社区居民监督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要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组织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进行评议,研究制订评议标准,创新评议方法,逐步建立完善评议监督体系。
4、创新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机制。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某种程度上直接关系到社区管理的水平。要进一步完善以培养、选拔、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拓宽选人视野,优化人员结构,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新招录人员要持有社会工作者执业资格,未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应鼓励他们通过岗位培训、在职学历教育等途径取得执
— 14 — 业资格证书,加快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利用我市教育资源,组织社区工作者进行轮训,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研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设置社区工作者岗位。
(四)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创新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社会管理的重点。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与管理、预防与控制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管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和预警应急、安全生产、网络安全、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1、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一是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改进流动人口服务工作,从就业、居住、就医、子女教育等基本民生入手,不断改善流动人口的生活条件。进一步降低外来务工人员落户门槛,依托社区和村民自治组织,建立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共同参与的社会组织,落实为流动人口服务的各项政策规定,切实维护流动人口权益,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和本地居民的认同感;二是强化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以证管人、以业管人、以房管人”的各项措施,强化用人单位服务管理责任和出租房业主的治安责任,严格规范房屋出租行为,全面推行出租屋分类管理。对流动人口
— 15 — 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高危人员采取措施实行严控,进行重点管理。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居住相对集中地区的管理,对治安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进行集中整治,对具备条件的地方,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进行封闭式集中管理,巩固整治成果。加强资源整合,完善信息平台,加快推进我市流动人口与综合治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动态化管理;三是加强机构建设。进一步理顺服务管理体制,整合职能,归口管理,市及各辖市(区)要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协调机制,加强实体化运行机构建设,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的组织协调功能。进一步加强协管力量的配备,提高协管员待遇,把协管员纳入社区工作者序列管理,稳定协管员队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难点,要勇于探索,善于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加快实施居住证制度,全面推行实有人口管理,进一步推动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的创新,破解流动人口二元管理的难题。
2、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社区矫正是一项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预防重新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各级要更加重视并切实加强对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领导,推进矫正工作和安置帮教工作创新,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安置帮教工作效果。要切实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的衔接工作,针对安置帮教对象的
— 16 — 不同情况,落实相应措施,分类实施帮教,重点加强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人员的管控。进一步搞好社区矫正对象的风险评估,提高分级管理的针对性。加强对重点矫正对象的监管,强化监管措施,创新监管手段,防止脱管失控,建议我市在武进区试点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移动定位管理系统,对重点矫正对象实施手机定位监管,杜绝和避免矫正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加大帮困扶助力度,把符合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范围,参照就业困难群体的相关政策,帮助解决生活、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重点关注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中的“三无”人员,通过多种途径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我们建议,根据“三无”人员的不同情况,采取分散安置的方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合适的企业作为“三无”人员的矫正和安置帮教基地,为他们提供居住、就业以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的过渡性场所。充分发挥司法奖励在矫正工作中的作用,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提高社区矫正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机关之间的协调配合,完善协调监督机制;坚持从实际出发,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适当放宽减刑条件,简化减刑程序,赋予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减刑建议权,建立减刑建议与法院减刑制度便捷沟通机制,充分利用司法奖励手段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加快推进矫正基地建设,各辖市、区应按要求
— 17 — 建设规范的矫正基地,各乡镇、街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建好矫正基地。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建设,按规定配足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严格招录条件,规范培训制度,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对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的财政投入,提供经费保障,帮助解决矫正工作和安置帮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建立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是预防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加强对吸毒、艾滋病、重性精神病“三类人员”的救助和管理,从舆论宣传、卫生医疗保障、救治帮困、安全防范、法律援助等方面,构建完善对“三类人员”的救治管理体系,落实相应保障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三类人员”对社会的潜在危害。建议我市制定出台加强对“三类人员”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落实责任,完善协调机制,规范责任追究。加强对不在学、无职业和流浪乞讨未成年人以及服刑在押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关怀,坚持齐抓共管的原则,明确综治、公安、民政、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以及团市委、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落实帮扶责任,建立完善关怀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注重培育、发展专业性社会组织或志愿服务组织参与教育管理,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平台、社会
— 18 — 力量参与的关怀教育管理格局,把特殊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完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和应急管理机制。安全生产是“易碎品”,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应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加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措施,有序组织企业广大职工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动员和组织社会专业人士参与社会安全监督,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水平,形成安全生产社会治理新格局。要进一步加强我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着力推进以乡镇、街道为重点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基层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预案体系,落实预案演练制度,强化预案动态管理;加强对突发事件隐患排查,完善预警监测机制,实现应急管理由事后被动型向事前主导型的转变;进一步加大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动员组织志愿者、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应急管理互动机制。
5、创新基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推行基层公共安全管理组织领导一体化,本着“重在加强领导、重在整合资源、重在健全机制、重在增强素质、重在解决问题”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政法综治中心和村(居)综治
— 19 — 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加大投入,加强工作力量,配强配足综治社区工作者。完善中心(站)功能,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联合调处、社会治安联合防控、突出问题联合治理、重点工作联勤联动、重点人口联合管理、基层平安联合创建的“六联”运行机制,构筑维稳实战平台。加快建立各类社区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组织,招募并设立社区治安信息员,推行社区平安建设网格化管理,广泛开展看楼守院、邻里守望、联户联防等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最大限度地动员和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居民有序参与社区平安建设,提高群防群治水平。
6、强化互联网和文化市场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强化网络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落实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责任制,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明确信息安全主管领导、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落实相应责任。与此同时,全面落实网上行为管控技术措施。进一步明确宣传舆论、信息技术、公共安全等管理部门的职责,强化对接入服务商的管理,对违规提供接入服务的服务商应追究相应责任。加大对网络新闻媒体的扶持力度,研究制订扶持新闻网站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造我市强势网络新闻阵地。建立健全网络发言人制度,加强网络发言人队伍建设,提高网络舆情研判和网上舆论引导能力。完善网络舆情引导成员单位经常性会商制度,健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加强网络管理机构建
— 20 — 设,尽快建立我市互联网管理协调的常设机构,配强专职人员,切实加强对互联网建设的管理。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大文化综合执法力度,坚持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结合,不断推进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创新。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强化组织领导是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各级党委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加强社会管理作为推进和谐常州建设的重要任务,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提高社会管理整体水平。一是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大对软件建设投入,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早制定出台我市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加快制定、修订关于加强社区建设、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发展志愿服务、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涉及加强社会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完善加强社会管理的规章制度体系。与此同时,建议选择确定一个条件相对比较成熟的辖市或区作为我市创新社会管理的综合试点,加大指导、推进力度,发挥示范作用;二是切实加强社会工作领域党的建设。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党
— 21 — 的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社会组织系统的全覆盖。按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格局,逐步构建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管理体系。从思想、作风、组织、制度上不断加强社会领域党的建设,提高党组织动员社会、管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加强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三是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进一步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农村、基层等社会基础保障的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加大对社会管理领域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四是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建议市委、市政府明确社会管理工作扎口部门,并在我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基础上,增加其他相关部门,建立社会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统筹全市社会管理工作,协调解决社会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第四篇:社会调研文章
我们身处一个多么浮躁的社会,人们都在找寻捷径或是通过非正常的手段快速地达到个人目的,贪腐和潜规则已病入社会骨髓,炒房的、炒大蒜、绿豆的,河大飚车、长春“警服男”、西安药家公子、邵阳抢婴,以及近期的抗强拆、接连的爆炸案、掀警车等等乱象频起,这些还不能引起当政者的注意吗?记得有句歌词“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我相信国人中不乏有血性之人,但我很担心他们义气坏事!若是被利用则更可悲,甚至变得可恨了!我们的社会很脆弱的,就连盐都能让社会骚动一阵,更是经不起其它任何的动荡!一旦发生**,会死很多人的!现在,我们不能再沉默了,该行动起来做点什么了!
当下,金钱已让人们变得疯狂,让权力成为奴隶,让道德几尽沦丧,让社会已到了非收拾不可的溃败边缘……金钱到底是什么?我们每个人真的都需要那么多“无所不能”的金钱吗?我们人生一世,难道为得就是追求纸醉金迷、声色犬马、放纵人性、为所欲为的生活吗?我们有必要那么疯狂地挣钱吗?我认为,一个人首先需要活得有尊严,能够做到尊重接触到的每个人,同时通过与人交往中展示自我品德而得到所接触的部分人的理解和尊重,能够通过适量地工作让一家人有吃、有穿、有房住、享受医疗服务,有一定的文娱生活,进一步地能够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旅游学习充实一下自我,简单地说:能和家人一起平安、健康地生活,在宁静的大自然、祥和的社会中快乐地安度一生即足矣!
我们的当政者是不是应该考虑放缓发展的脚步,回头审视一下这些年来留下的诸多伤痕,挽救社会危机,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的发展进步,国家才能真正的强大起来。也才不会象现在这样,面对周边的小国时,连纸老虎都不是,唬人都唬不住!我们发展的目的不是称王称霸,但也不能只为听别人说好听的或是看人脸色而忍气吞声、任人宰割!为人如此,一个正常的国家也应如此!仅以此推论,即知我们的国家不是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国家!应该好好地休息治疗了!
那么,从何处入手呢?相信这是很多人都在反复思考、研究的大课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我仅提出一个粗略的想法。
停止强拆(这是我国的“圈地运动”)、停止浪费(放眼世界从古到今所有国家、政权都是倡导节约的)、停止所谓行政创新(行政创新其实就是想方设法钻空子绕开法律约束、投机取巧不按科学规程办事)、停建垃圾工程(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而且正常的使用年限很短,特别是公路桥梁等新建不久后就开始了长年累月地修修补补,倒是长期地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机会!还有些建筑兽医站什么的,修好还没有完全投入使用,拍几张相片后又推倒修别的什么了!)……政府也太累了,又当爹又当妈的怎么不累?而政府的大部分官员呢?我看他们也累,整天忙着折腾!不惜浪费全民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忙着把手下人调来调去,为的只是把自己手中的权力无限制地用着、并把手中的人民币(一堆有用的纸)不断地变多!捎带着还弄点政绩!用不着干那么多事情的,政府现在只是一厢情愿地做着为人民服务的事情!根本不考虑民众需不需要他们这样做?其实,政府需要做的是听取民声、收集民意、反馈民智,根据民众的需求依法行政、搞好公益设施建设才是正道,而不是以领导为本、按照领导个人的意图将各种政策、修建公益设施强加给民众接受,现在的很多政绩工程就是假民主之名实揽个人私利,很多事情根本不 需要领导替民众做主的,人民不需要自己的公仆替自己做主!如果当权者还自认是人民的公仆。
应该尽快地争取在10年内实现还权于民、还民主于民、还富于民,真正做到人民政府为人民!现在,就是现在开始内修国政、休民养生,外收虚无锋芒、固守国家主权、捍卫领土完整,让人民的权力真正回到全体人民的手中。我们若等到社会开始动荡、历史悲剧重演的时候,想要重新成长起来谁还会给我们机会?机会只能是靠我们自己创造、自己把握。现今世界**再起,经济处于低谷调整期,正是我国百年不遇的极佳时机。眼下,国内居然有人叫嚣将我国自比“世界老二”,还提醒国人要预防“世界老二魔咒”以免重蹈西德、日本的覆辙!真是痴人说梦!可笑之极!我们凭什么就是“世界老二”了?就凭10多年来不断夸大的、虚无飘渺的、毫无实际意义的GDP吗?哈哈,全世界都笑了!
现在,我们要做的一方面是收缩对外经济政策,打牢自身经济基础,形成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重视农业发展、调整稳固工业、清理整顿商业。
首先整肃吏制,这是当前首要应处理的问题。因为贪腐造成社会政治经济各领域的分配不公平,官员贪腐可以说是绝大多数罪恶产生的根源!可以说一个小小的抢劫犯罪都可归罪于官员贪腐,因为他们的贪腐,侵占了本不属于自己而属于他人(包括抢劫实施者)的生活资源,致使生活资料分配不公,造成了他人的生活危机,才导致了抢劫犯罪的发生;携有“犯罪基因”的只有极少数人,而这部分人侵害他人、违法犯罪还需要有其“犯罪基因”萌发的土壤,如果他是愉快地生活在风清气正、公平正义普 照的社会中加上高犯罪成本的威慑,相信他们的“犯罪基因”也不会、也不敢轻易萌发!当前,政府应该取消繁重的非政府性质的工作,重新建立精干高效廉洁的政府,挽回民心,采取强力手段、全民参与反击腐败,不反亡国!可先给予他们退脏认罪后从轻处罚、视严重程度甚至免罪的机会,否则彻查决不留情、决不放过任何一个,划定各等界线,该杀的杀、该关的关,连带着那些挥霍无度的“*二代”等获益者一起处臵,就算逃到国外的也决不放过,重赏之下必有勇者跨洋击之,真正做到祖国不会忘记她的每一个公民。再建立完整的监督体系,保障每个公民的监督权力,让每个公民都有权力且有能力反腐!同时,不管什么人只要他犯了罪,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承受相应的惩罚。我们情愿杀掉一个十恶不赦的畜牲,再重新培养一个小孩、培养一个新的希望!
同时,继续合理地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只要利用好我们现有的人口资源,引导人们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合理分配工作量和收入,让人们爱一行干一行,鼓励从事冷行业,避免漏行,根本不用担心什么“人口红利”问题?鼓励科研,改革教育,严格筛选教师队伍,将素质低劣(特别是人品差的,业务水平差点的还能以勤补浊)清理出去,提高教师待遇,实行教育全免费,仿国外高等教育院校易进严出,学生自由选择喜爱的专业,鼓励选择冷门但社会需要的专业,重视培养提高成才率。对医疗机构和人员进行清理整顿,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行医疗全免费。
重视农业生产:只要我们自己有足够的粮食和必需的生活用品,有安定的社会,再坐拥能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核武震慑,不管世界风云诡变,我们应能安然度过。引导农民(工)回到自己的 土地上,我们的国民素质普遍还较低,很大一部分(估计一半多)工厂、工地、矿山、企业的工人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就算是现在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成才率也相当低,知识、技术都是远远达不到合格的技术产业工人标准的,产业工人素质这一点和日本等国相比我们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人们在家就能有较好的经济收入达到较好的生活条件,相信很多人不会选择背井离乡、远离父母妻子在外飘泊。应该制订可靠可行的政策,合理分配土地给农户,帮助建设家园等,引导农民回到土地上,一来可以解决全社会就业难题,加上禁止或限制使用化肥、农药,禁绝转基因种子等手段(非食用药用的粮食允许使用化肥农药),还可以解决生产环节粮食安全问题。设想:根据各地出产情况,合理规划各种粮食、蔬菜和其它各种农作物产区,免费提供种子、农具等生产资料给农户,每月发放基本工资(如成年男性300元、女性280元),照样实行男性60岁、女性55岁退养,再根据每户每年粮食产量、牲畜出栏数等情况给予家用电器、旅游等形式各样的奖励,对各种粮食实行保护价收购,保证农民的收入水平,再提供图书馆、影(戏)院等参与健康文体娱乐活动的条件,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还能从中选拔治安民兵、士兵、品行端正的公务人员等。当流动人口减少以后,社会治安将好转、能源消耗将大幅降低;当儿女回到父母身边,做父母的回到自己孩子身边,对老人的赡养和孩子的抚育都会产生积极良好的效果的,等等。
稳固并整肃工商业,从满足社会工业品需求出发,压缩工业滥数,保留绩优企业,选留有知识基础、技术过硬的高标准工人,工人个人的生产能力和效率提高了,其个人的收入也就相应提高 了。现在国内也有学者提出向日本学习“均富”,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就是通过提高国民劳动效率实现的,我们也应通过提高农民、工人等每个适合劳动的成年公民的劳动效率,实现其收入的“倍增”。因此,我们应从削减泛滥的工业企业开始,我们没有必要把全国的每个县城都复制成为工业化城市,那样造成资源的过度开采、合格工人的严重匮乏、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能源的过量消耗、污染的严重扩大等问题。现在什么事都挺怪的,我们国内那么多的农场、工厂,生产了那么多的棉花、羊毛、生丝、牛皮等,可要想买到纯棉的真丝的衣物、能穿久点儿的皮鞋等质量好点的生活用品怎么就那么难呢?出国旅游的人还要购回国产的名酒、名烟以及其它的国产物品!真象是些个笑话故事!自己国家的孩子玩得却是有毒玩具,国民吃得是有毒食品,想想真让人心寒啊!
当然,社会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当人们都回到符合自己意愿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有适当的经济收入和生活保障后,社会也将出现许多不可预料的困难,但我相信应该都是暂时的,只要当政者打开民智,全民都来谏言献策,我们的民众什么困难都能克服、都能解决!对此,我也有个想法。为保证每个成年公民的政治权益(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政府在城市按每一千人或其它适当的一定人数,在农村按社(组)或村(具体根据人口数)建一台类似自动存取款机的机器,政府通过这台机器了解民意,人们实名使用(任何人不得盗用他人的权力),可以行使各自的选举权,其所投票自己可以查到投向何处,并实时反映出投票情况;可以表达个人的权益和主张,对国家社会问题谏言献策,对这类信息比如是一千人一台的,一条建议有三百人支持的,公务 人员应重视,并鼓励和提醒其他七百人积极参与讨论,如果超过四分之三的人支持,且该项建议只涉及这一千人范围的,那么政府就应组织实施,如果该项建议涉及范围大,就逐步提请所涉范围内的人讨论,支持者超过四分之三,政府也应组织实施、落实;对干扰他人选举、表达主张、反映问题的,甚至打击报复的一律处严惩(提高各种犯罪成本以震慑企图犯罪的人们)
第五篇:创新社会管理 做好学校文章
创新社会管理
做好学校文章
——榆中县定远小学创新社会管理学习总结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学校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学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办优质的平民教育”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为解决影响学校平安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我校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细做文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
一、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确保家庭幸福安康
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学生家庭的幸福,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
(一)、完善安全制度,层层落实责任。
1、树立安全意识,健全各项制度。
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了门卫管理、食堂管理、消防管理、实验室管理、体育设施器材管理、运动场地管理、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信息报告制度、安全防范预案等一些列规章制度,落实相关人员各负其责。
2、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每学年开学初,校长与分管领导、每个教职员工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做到人人都是安全工作者,人人都是安全责任人。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把安全目标分解到各教职员工的工作职责中,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约束大家的安全管理行为。
3、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工作协议书。
每学年初,学校向每位家长及学生发了“安全责任告知书”,以告家长书、签订相关安全工作协议书等形式,告知家长应尽的监护人职责和安全教育义务。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为让安全工作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一个齐抓共管、安全第一的氛围,学校从增强学生安全知识、强化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等目的出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
1、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学校利用每周教师例会时机,对教师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培训,重点强调学生的交通安全、校园活动和课间活动、消防、交通、校园用电、防溺水、防拐骗、外出活动等安全内容。
2、做好家校联系工作。
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会,强化家长的安全意识;通过家校通及学校网站平台,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及时吸纳家长好的建议;充分利用“告家长书”这一联系渠道,对家长、学生进行各类安全教育。
3、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1)宣传形式多样。
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站、主题班队课、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安全知识竞赛、悬挂横幅、张贴标语、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宣传窗、图片展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及安全行为教育。(2)宣传时间保证。
学校做到了安全教育周周讲,班级做到了安全知识天天提。
4、做好校园共建工作。
我校与定远镇派出所实施共建,定期邀请校外法制辅导员、法制副校长来校讲座。并与派出所、联合,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
(三)、落实各项措施,确保校园安全。
1、健全门卫管理。
学校配备专职门卫人员;在上、下学高峰时段,有值周老师配合两名专职门卫人员进行护岗导行,确保放学安全有序;学校门卫实行24小时值班制;派出所民警定期或不定期到校园周边巡查。
2、财产设备设施维护与监控。
组织人员对学校的校舍安全、消防安全、设施设备安全进行了认真严格的检查,并进行了定期设备整修及维护,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整改。学校对出入口、学生活动场所等部位安装了视屏监控;对学校电路、灭火器等定期进行了全面检查和保养。
3、严格日常安全管理。
(1)加强课间检查。学生在校期间由值周教师进行课间安全巡逻。发现有危险性的游戏及时加以制止。加强对上课的管理,坚持“谁的课堂谁负责”的原则,要求教师不得擅自离岗。
(2)加强依法执教,树立“关注生命、关注安全”的意识。重视师德师风教育,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推行禁烟活动,积极开展行风民主评议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要求教职工做到“对学生有爱心,对家长有热心,对同事要关心”,始终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准则严格规范教师行为。对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行为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4、食品安全管理到位,学校食堂各项指标合格。
二、增强服务意识,惠及学生、家长
1、爱心工程化春雨。学校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积极开拓扶贫帮困渠道,不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2、关爱行动暖人心。深入开展留守学生关爱活动,对留守学生在生活上照顾、学习上帮助、心理上疏导,不断健全留守学生关爱服务体系。
3、规范行为促稳定。我校认真规范各种行为,避免因办学行为不规范而影响学校和社会稳定。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大课题,需要学校做的文章还有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着眼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稳定,确保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各项部署和任务要求落到实处,为社会的建设和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榆中县定远小学 2012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