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绍兴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小病不医,大病难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一直是困扰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难题之一。为有效突破这一难题,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近年来,绍兴县通过推广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站,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会为范围,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基础卫生服务新路子。
一、基本情况
从2001年开始,绍兴县以当时的华舍镇为试点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始了全新的探索,将原来的华舍镇卫生院演变为华舍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同时,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以产权为纽带,按照直接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在全镇范围内设置了9个服务站。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2002年,华舍模式被推广到柯岩、福全、杨汛桥等镇(街)。据统计,到今年上半年,全县19个镇(街)已建立服务中心14个,服务站109个,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县19个镇(街)服务中心和135个村级服务站将全部建成,基本实现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全覆盖。从对已推行“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镇(街)的调查来看,应该说成效不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⒈软硬件设施大为改善。全县新成立的14个社区服务中心均进行了重新建设或改造,并添置了必要的设备、仪器。钱清、马鞍等不少中心还新添了彩色B超机、电子胃镜和全套自动生化检测仪。与县级大医院相比,这些中心只少了一台“CT”,具备了诊疗绝大多数常规疾病的能力。村级卫生服务站大部分也大都配有干净的病床以及彩电和空调,为病人就医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在软件建设方面,近年来,通过自考,轮岗培训等继续教育方式,社区医务人员的全科医比例逐渐上升。据统计,目前全县社区医务人员中全科医生比例已占到60%。同时,为统一规范社区卫生服务行为,县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出台了有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年初又在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出了“社区联村医生责任制”,分村包干,责任到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结合本地实际,也因地制宜地制定了诸如首问责任制、病人选医生等相应的措施,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社区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⒉农民“看病难、花钱多”的问题有所缓解。从全县面上来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无论是在布局还是在结构、功能定位上都较为合理,基本上平均每6000人拥有一个村级卫生服务站,一般普通的病或手术即可在社区内就诊治疗。各服务中心还都分别与不同的县市医院签署了合作协议,服务中心上送的病人可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基本形成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在药品收费和住院费用方面,由于县医药系统对药品实行统一的招标采购,然后配送到各乡村站点,因而药价比全省平均要低10-20%,住院的费用同县级以上大医院相比,服务中心也至少要便宜三分之一以上。像农家妇女在中心生个小孩的费用,一般不超过1000元,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农民群众医疗费用方面的负担,大大提高了农民及时就医的自我保健意识。
⒊服务领域大为拓展。据统计,仅今年1-6月份,全县社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为60周岁以上社区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26855人,占到全县60周岁以上老人总人数的50%,35周岁以上首症测血压75205人,出诊随访4165人次,义诊37人次,建立家庭病床212张,分发健康教育处方12776张,对130535人进行了健康教育。夏履镇还把免费体检的对象扩大到35周岁以上的所有居民。通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改变了以往医生坐在院内守株待兔等病人的被动服务方式,由过去单纯看病向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转变。广大医务人员纷纷推倒“围墙”,走出院门,变“坐堂行医”为上门服务,把健康送进了千家万户,以多种形式为群众排忧解,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⒋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双丰收。经过近二年的尝试,各镇(街)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优质、方便的廉价服务,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拍手称赞,很多人对“中心”就医环境和设备条件的满意率有了明显提高,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行为准则、指导就医、指导用药的满意度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良好的社会效益带动了经济效益。自社区卫生服务推广以来,不少中心经济效益逐月上升,甚至有部分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中心开始扭亏为盈。如福全镇卫生院原来度日如年,连工资都发不出。通过改造,如今门诊病人多了两倍,住院病人更是从无到有,大幅度攀升,仅5月份中心迁址以来,已接纳住院病人160多人,业务收入较以往增长两倍。据中心负责人预测,按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不出三年,中心就可以还清400多万元的债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县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未久,尚处于改革阶段,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⒈资金短缺亟待解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短缺问题十分普遍,尽管中央已经明确了对社区卫生服务定额补助和税收优惠的有关政策,但是资金缺乏仍困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从调查中发现,造成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金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①政府部门对卫生事业投入资金有限。据了解,2002年我县对卫生医疗事业方面的财政拨款仅为1765.7万元,2003年的预算则为1823万元,并且这一有限的资金还往往大部分投入到大中型医院建设上,忽视了对社区服务的必要投资。②社会资金投入不够。从我县农村社区服务的定位来看,主要以公益性为主,盈利的空间相较小。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又缺乏对市场化融资的渠道和机制,从而导致了社会资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方面的投入相当之少,这是造成目前社区卫生投资主体十分单一的又一重要原因。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短期化行为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利润分配上用于事业发展、更新设备的专用基金严重不足。
⒉人才素质偏低。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大部分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从业经验主要集中在疾病的治疗上,缺乏预防、保健、康复、健康咨询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知识结构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查显示:全县976名名社区医务工作者,从职称来看,高级仅占2.06%,中级占9.5%,初级则占88.44%;从学历来看,大专以上占27.4%,中专或高中占72.6%,专业人员学历职称层次低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基本制约因素。
⒊山区与平原之间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我县虽位列全国十大财神县,年财政收入近30亿元,但由于镇街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从而导致了各中心之间的医疗卫生资源的不平衡,山区网点医疗设备欠缺,人才难招现象较为严重。以南部山区稽东镇和平原水乡齐贤镇为例(具体数据见下表):
稽东、齐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资源对照表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稽东、齐贤两镇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论在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尤以大型医疗仪器与医务人员素质构成方面最为悬殊。从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这一目标来看,经济薄弱镇(街)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⒋对外来人口卫生服务工作存在一定难度。随着我县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来绍打工人员数量与日俱增,据统计,至今年上半年,我县外来人口数量已达到14、34万人,几乎占全县人口数的20%。而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县“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主要对象是本地居民,对外来人员卫生服务仅限于治疗和儿童免费预防接种等少数几项,而对其进行健康登记,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的措施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外来人口数量较多,流动性较大,再加上全县范围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建成统一的信息化网络,也无疑中增添了对外来人口提供卫生服务的难度。
⒌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的管理尚欠加强。虽然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对如何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和调动医务人员主动性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定的政策措施或管理制度,但由于这项工作起步未久,在实践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改进或完善。特别是在对突发性公共卫生问题的防治,对社区服务中的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制定有关的临床治疗、处理规程或者指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和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结果质量和服务的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建立等方面明显存在漏洞,从而使社区医务人员在卫生服务方面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同时也难以及时地发现服务中的缺陷和问题,不能有效地督促和指导社区医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
三、对策与建议
⒈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资金问题是制约我县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县镇两级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特别是对经济相对薄弱镇(街)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财政上要予以倾斜,最大限度优化全县社区卫生服务的资源配置。在融资方面,金融机构也应放宽贷款政策,积极支持社会卫生服务中心的提升或改造。各中心要在已有筹资渠道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和开发新的筹资来源,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吸纳社会资本,为己所用。同时,要在兼顾公平、效益的基础上,注重利润分配的长效性和合理性,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一些非基本的卫生服务市场,可尝试引入竞争机制,适度放开。
⒉引进、培训与资格认证并举,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要解决这一问题,光靠县一级政府的力量是显然是不够的,必须从长远出发,从源头上抓起。首先,国家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培养要有长远眼光。wmxz.cn医学院校在学科设置上要进一步拓宽专业领域,增加全科医学知识和预防、健教类知识的教学内容,使毕业生能适应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需要;在招生时,对专门为农村乡镇卫生机构培养的考生可适当降低分数或提供助学贷款、奖学金等优惠政策。其次,县里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高等院校毕
第二篇:绍兴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本站推荐)
“小病不医,大病难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一直是困扰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难题之一。为有效突破这一难题,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奖的目标,近年来,绍兴县通过推广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站,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会为范围,融预防、医疗、保舰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基础卫生服务新路子。
一、基本情况
从2001年开始,绍兴县以当时的华舍镇为试点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始了全新的探索,将原来的华舍镇卫生院演变为华舍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同时,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以产权为纽带,按照直接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在全镇范围内设置了9个服务站。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2002年,华舍模式被推广到柯岩、福全、杨汛桥等镇(街)。据统计,到今年上半年,全县19个镇(街)已建立服务中心14个,服务站109个,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县19个镇(街)服务中心和135个村级服务站将全部建成,基本实现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全覆盖。从对已推行“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镇(街)的调查来看,应该说成效不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⒈软硬件设施大为改善。全县新成立的14个社区服务中心均进行了重新建设或改造,并添置了必要的设备、仪器。钱清、马鞍等不少中心还新添了彩色B超机、电子胃镜和全套自动生化检测仪。与县级大医院相比,这些中心只少了一台“CT”,具备了诊疗绝大多数常规疾病的能力。村级卫生服务站大部分也大都配有干净的病床以及彩电和空调,为病人就医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在软件建设方面,近年来,通过自考,轮岗培训等继续教育方式,社区医务人员的全科医比例逐渐上升。据统计,目前全县社区医务人员中全科医生比例已占到60%。同时,为统一规范社区卫生服务行为,县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出台了有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年初又在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出了“社区联村医生责任制”,分村包干,责任到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结合本地实际,也因地制宜地制定了诸如首问责任制、病人选医生等相应的措施,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社区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⒉农民“看病难、花钱多”的问题有所缓解。从全县面上来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无论是在布局还是在结构、功能定位上都较为合理,基本上平均每6000人拥有一个村级卫生服务站,一般普通的病或手术即可在社区内就诊治疗。各服务中心还都分别与不同的县市医院签署了合作协议,服务中心上送的病人可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基本形成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在药品收费和住院费用方面,由于县医药系统对药品实行统一的招标采购,然后配送到各乡村站点,因而药价比全省平均要低10-20%,住院的费用同县级以上大医院相比,服务中心也至少要便宜三分之一以上。像农家妇女在中心生个小孩的费用,一般不超过1000元,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农民群众医疗费用方面的负担,大大提高了农民及时就医的自我保健意识。
⒊服务领域大为拓展。据统计,仅今年1-6月份,全县社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为60周岁以上社区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26855人,占到全县60周岁以上老人总人数的50%,35周岁以上首症测血压75205人,出诊随访4165人次,义诊37人次,建立家庭病床212张,分发健康教育处方12776张,对130535人进行了健康教育。夏履镇还把免费体检的对象扩大到35周岁以上的所有居民。通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改变了以往医生坐在院内守株待兔等病人的被动服务方式,由过去单纯看病向预防、治疗、保舰康复、健康教育和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转变。广大医务人员纷纷推倒“围墙”,走出院门,变“坐堂行医”为上门服务,把健康送进了千家万户,以多种形式为群众排忧解,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⒋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双丰收。经过近二年的尝试,各镇(街)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优质、方便的廉价服务,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拍手称赞,很多人对“中心”就医环境和设备条件的满意率有了明显提高,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行为准则、指导就医、指导用药的满意度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良好的社会效益带动了经济效益。自社区卫生服务推广以来,不少中心经济效益逐月上升,甚至有部分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中心开始扭亏为盈。如福全镇卫生院原来度日如年,连工资都发不出。通过改造,如今门诊病人多了两倍,住院病人更是从无到有,大幅度攀升,仅5月份中心迁址以来,已接纳住院病人160多人,业务收入较以往增长两倍。据中心负责人预测,按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不出三年,中心就可以还清400多万元的债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县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未久,尚处于改革阶段,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⒈资金短缺亟待解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短缺问题十分普遍,尽管中央已经明确了对社区卫生服务定额补助和税收优惠的有关政策,但是资金缺乏仍困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从调查中发现,造成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金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①政府部门对卫生事业投入资金有限。据了解,2002年我县对卫生医疗事业方面的财政拨款仅为1765.7万元,2003年的预算则为1823万元,并且这一有限的资金还往往大部分投入到大中型医院建设上,忽视了对社区服务的必要投资。②社会资金投入不够。从我县农村社区服务的定位来看,主要以公益性为主,盈利的空间相较校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又缺乏对市场化融资的渠道和机制,从而导致了社会资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方面的投入相当之少,这是造成目前社区卫生投资主体十分单一的又一重要原因。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短期化行为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利润分配上用于事业发展、更新设备的专用基金严重不足。
⒉人才素质偏低。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专
第三篇:绍兴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小病不医,大病难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一直是困扰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难题之一。为有效突破这一难题,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近年来,绍兴县通过推广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站,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会为范围,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基础卫生服务新路子。
一、基本情况
从2001年开始,绍兴县以当时的华舍镇为试点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始了全新的探索,将原来的华舍镇卫生院演变为华舍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同时,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以产权为纽带,按照直接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在全镇范围内设置了9个服务站。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2002年,华舍模式被推广到柯岩、福全、杨汛桥等镇(街)。据统计,到今年上半年,全县19个镇(街)已建立服务中心14个,服务站109个,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县19个镇(街)服务中心和135个村级服务站将全部建成,基本实现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全覆盖。从对已推行“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镇(街)的调查来看,应该说成效不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⒈软硬件设施大为改善。全县新成立的14个社区服务中心均进行了重新建设或改造,并添置了必要的设备、仪器。钱清、马鞍等不少中心还新添了彩色B超机、电子胃镜和全套自动生化检测仪。与县级大医院相比,这些中心只少了一台“CT”,具备了诊疗绝大多数常规疾病的能力。村级卫生服务站大部分也大都配有干净的病床以及彩电和空调,为病人就医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在软件建设方面,近年来,通过自考,轮岗培训等继续教育方式,社区医务人员的全科医比例逐渐上升。据统计,目前全县社区医务人员中全科医生比例已占到60%。同时,为统一规范社区卫生服务行为,县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出台了有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年初又在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出了“社区联村医生责任制”,分村包干,责任到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结合本地实际,也因地制宜地制定了诸如首问责任制、病人选医生等相应的措施,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社区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⒉农民“看病难、花钱多”的问题有所缓解。从全县面上来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无论是在布局还是在结构、功能定位上都较为合理,基本上平均每6000人拥有一个村级卫生服务站,一般普通的病或手术即可在社区内就诊治疗。各服务中心还都分别与不同的县市医院签署了合作协议,服务中心上送的病人可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基本形成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在药品收费和住院费用方面,由于县医药系统对药品实行统一的招标采购,然后配送到各乡村站点,因而药价比全省平均要低10-20%,住院的费用同县级以上大医院相比,服务中心也至少要便宜三分之一以上。像农家妇女在中心生个小孩的费用,一般不超过1000元,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农民群众医疗费用方面的负担,大大提高了农民及时就医的自我保健意识。
⒊服务领域大为拓展。据统计,仅今年1-6月份,全县社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为60周岁以上社区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26855人,占到全县60周岁以上老人总人数的50%,35周岁以上首症测血压75205人,出诊随访4165人次,义诊37人次,建立家庭病床212张,分发健康教育处方12776张,对130535人进行了健康教育。夏履镇还把免费体检的对象扩大到35周岁以上的所有居民。通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改变了以往医生坐在院内守株待兔等病人的被动服务方式,由过去单纯看病向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转变。广大医务人员纷纷推倒“围墙”,走出院门,变“坐堂行医”为上门服务,把健康送进了千家万户,以多种形式为群众排忧解,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⒋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双丰收。经过近二年的尝试,各镇(街)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优质、方便的廉价服务,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拍手称赞,很多人对“中心”就医环境和设备条件的满意率有了明显提高,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行为准则、指导就医、指导用药的满意度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良好的社会效益带动了经济效益。自社区卫生服务推广以来,不少中心经济效益逐月上升,甚至有部分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中心开始扭亏为盈。如福全镇卫生院原来度日如年,连工资都发不出。通过改造,如今门诊病人多了两倍,住院病人更是从无到有,大幅度攀升,仅5月份中心迁址以来,已接纳住院病人160多人,业务收入较以往增长两倍。据中心负责人预测,按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不出三年,中心就可以还清400多万元的债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县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未久,尚处于改革阶段,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⒈资金短缺亟待解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短缺问题十分普遍,尽管中央已经明确了对社区卫生服务定额补助和税收优惠的有关政策,但是资金缺乏仍困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从调查中发现,造成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金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①政府部门对卫生事业投入资金有限。据了解,2002年我县对卫生医疗事业方面的财政拨款仅为1765.7万元,2003年的预算则为1823万元,并且这一有限的资金还往往大部分投入到大中型医院建设上,忽视了对社区服务的必要投资。②社会资金投入不够。从我县农村社区服务的定位来看,主要以公益性为主,盈利的空间相较小。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又缺乏对市场化融资的渠道和机制,从而导致了社会资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方面的投入相当之少,这是造成目前社区卫生投资主体十分单一的又一重要原因。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短期化行为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利润分配上用于事业发展、更新设备的专用基金严重不足。
⒉人才素质偏低。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大部分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从业经验主要集中在疾病的治疗上,缺乏预防、保健、康复、健康咨询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知识结构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查显示:全县976名名社区医务工作者,从职称来看,高级仅占2.06%,中级占9.5%,初级则占88.44% ;从学历来看,大专以上占27.4%,中专或高中占72.6%,专业人员学历职称层次低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基本制约因素。
⒊山区与平原之间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我县虽位列全国十大财神县,年财政收入近30亿元,但由于镇街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从而导致了各中心之间的医疗卫生资源的不平衡,山区网点医疗设备欠缺,人才难招现象较为严重。以南部山区稽东镇和平原水乡齐贤镇为例(具体数据见下表):
稽东、齐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资源对照表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稽东、齐贤两镇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论在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尤以大型医疗仪器与医务人员素质构成方面最为悬殊。从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这一目标来看,经济薄弱镇(街)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⒋对外来人口卫生服务工作存在一定难度。随着我县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来绍打工人员数量与日俱增,据统计,至今年上半年,我县外来人口数量已达到14、34万人,几乎占全县人口数的20%。而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县“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主要对象是本地居民,对外来人员卫生服务仅限于治疗和儿童免费预防接种等少数几项,而对其进行健康登记,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的措施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外来人口数量较多,流动性较大,再加上全县范围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建成统一的信息化网络,也无疑中增添了对外来人口提供卫生服务的难度。
⒌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的管理尚欠加强。虽然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对如何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和调动医务人员主动性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定的政策措施或管理制度,但由于这项工作起步未久,在实践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改进或完善。特别是在对突发性公共卫生问题的防治,对社区服务中的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制定有关的临床治疗、处理规程或者指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和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结果质量和服务的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建立等方面明显存在漏洞,从而使社区医务人员在卫生服务方面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同时也难以及时地发现服务中的缺陷和问题,不能有效地督促和指导社区医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
三、对策与建议
⒈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资金问题是制约我县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县镇两级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特别是对经济相对薄弱镇(街)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财政上要予以倾斜,最大限度优化全县社区卫生服务的资源配置。在融资方面,金融机构也应放宽贷款政策,积极支持社会卫生服务中心的提升或改造。各中心要在已有筹资渠道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和开发新的筹资来源,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吸纳社会资本,为己所用。同时,要在兼顾公平、效益的基础上,注重利润分配的长效性和合理性,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一些非基本的卫生服务市场,可尝试引入竞争机制,适度放开。
⒉引进、培训与资格认证并举,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要解决这一问题,光靠县一级政府的力量是显然是不够的,必须从长远出发,从源头上抓起。首先,国家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培养要有长远眼光。wmxz.cn医学院校在学科设置上要进一步拓宽专业领域,增加全科医学知识和预防、健教类知识的教学内容,使毕业生能适应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需要;在招生时,对专门为农村乡镇卫生机构培养的考生可适当降低分数或提供助学贷款、奖学金等优惠政策。其次,县里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就业,对志愿到条件较为艰苦的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实行提前定级,并给予一定经济补助。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鼓励大中型医院的骨干医师到社区工作,对一些具有一定学历和业务水平的青年医务工作者要大胆提拔,让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岗位上接受锻炼。再次是要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县全科医师队伍建设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全科医学教育体制,加快全科医师培训与资格认证的步伐。这里还要指出的是,在做好吸引、培养人才工作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⒊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化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全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尽快建立起统一的网站,将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相关健康档案、病人资料等全部输入电脑管理,实行跟踪服务,使社区与社区之间、社会与市县大中医院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⒋完善配套政策,加强规范化管理。一是要建立突发性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标准,服务规范,管理办法及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使社会卫生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要不断深化,服务领域要不断拓宽,真正将“六位一体”的功能落到实处,以服务和质量取胜。四是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机制的建设,可通过实行公开竞聘、竞争上岗等方式拉开分配档次,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自觉自愿深入社区,走入家庭,服务农民。
第四篇:关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范文
关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张冠华
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在发展中的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为全面了解我县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我办对全县农村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1、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全县18个乡镇分设了农技站、林管站、经管站、动物防疫站、水管站等机构。乡镇农技站18个,经管站18个,林管站18个,动物防疫站18个(畜牧兽医站14个),水管站18个。均属事业性质、财政差额预算、非独立法人单位,乡镇农技站、林管站、水管站为县乡双重管理,农经站、动物防疫站(畜牧兽医站)为直管站所。站所人员192人,其中男142人,女50人;编制192人,其中全额131人,差额41人,自收自支20人;实际在岗人员131人。年龄40岁以下97人,40岁—60岁95人;初中文化以下60人,高中74人,大专以上58人。2008年以前,乡镇设立了农机站,每个乡镇农机站配备1名农机员,随着农机管理职能转换,乡镇农机站机构、职能、编制未明确,原农机员转换成交通安全员,由公安交警统一管理。乡镇企业办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原有职能消失,不能正常运转。
2、政策待遇。乡镇农经管理员和动物防疫员工资、津补贴已由县财政补足,按月发放到位,乡镇农技站、林管站属差额预算,人员工资、津补贴未足额发放,乡镇农民技术员、水利管理员每人每年财政拨付生活补贴3000元;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每人每年财政拨付500元生活补贴。农民技术员、兽医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均由个人参保。参与养老保险162人,参与医疗保险144人。
3、人员稳定、履行职能情况。乡镇林管站、农经站、动物防疫站人员在职在岗人员相对稳定,对服务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技、农机、水管、兽医等人员工资待遇等问题长期得不到保障,在职在岗不能到位,职能作用严重削弱,存在“四无”现象:无场地、无设施、无人做事、无钱做事。
二、存在问题及其存因
1、体制不顺。由于机构改革中,对乡镇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没有足够认识,政策保障措施不能落实到位,严重影响了站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现有体制运转中,有的为直管、有的县乡双重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功能的发挥。
2、保障不力。农技、农机、水管、兽医等站所人员工资、津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未得到政策保障。由于站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差额预算,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民技术员、水利管理员、农机员、兽医人员待遇差,农民技术员、水利管理员每人一年只能领取3000元生活补贴;兽医人员每人每年只领500元生活补贴,农机员职能转换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空缺。林管员、农技员工资、津补贴也不能足额发放。因保障不力,站所人员多数“农转非”,把主要精力投入农资经营,获取收入,有的外出务工,谋求生存。乡镇水利管理员在80年代初就已农转非,既无土地耕种,工资福利待遇又低,生存条件非常差。
3、办公条件差。多数站所无专门的办公场所,集住舍、办公室为一体。由于经费来源困难,交通工具、电话、电脑等办公设施缺乏。全县各农技站、农经站、动物防疫站、水管站、农机站均没有办公电话,多数站所没有办公经费。
三、典型经验
1、加强了队伍建设。乡镇农技站、林管站实行县乡双向管理,业务上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人员、管理由属地乡镇负责,起到了较好的协调管理作用。
2、积极争取领导重视。乡镇农经站、动物防疫站人员工资、津贴列入县财政管理,不足部份由县财政补足发放到位,保证了队伍稳定,使站所人员安心工作,认真履行服务基层,建设新农村的职责。
3、主管部门当好后盾。县农经、林业、畜牧水产等部门积极当好乡镇所属站所人员的后盾,在工资待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积极为职工争取政策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大力支持,解决站所人员的后顾之忧。
四、几点建议
1、理顺服务体制。站所人员工作在一线,工作上离不开属地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建议建立乡镇综合服务站,实行县乡双向管理,业务由主管局负责管理考核,组织、人事、办公场所、工作协调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安排。
2、加强队伍建设。选拔、调整、充实站所人员,解决有人办事问题。加强对站人员的政治、理论、业务、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从政治方面多关心、多培养,提高人员素质,更好地为基层、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好务,当好参谋和助手。加强对乡镇站所人员的管理考核,对工作取得优秀成绩、群众认可的优秀杰出人才,予以提拔重用。
3、落实政策,保障站所人员的待遇落实到位。站所人员的工资、津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应与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一视同仁,纳入财政预算,同时,适当安排站所办公经费,解决有钱办事问题。使他们安心工作,积极服务基层,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发挥其一技之长,为服务基层、建设新农村做出贡献。作者单位:湖南省桂东县农村办
第五篇:怎样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怎样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加大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上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改善基层群众就医条件,减轻国有大中型医院的看病压力, 降低群众就医费用;政府也可以将有限的财力集中在广大基层群众身上,使群众充分分享改革成果,真正得到实惠。
随着社区医疗工作的不断推进,社区卫生的需求与服务模式、服务与管理体制间的矛盾开始制约社区卫生工作的开展。一是医疗设施老化或不足,难以适应诊疗需求。社区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不足,原有的设备严重老化,检查手段受限、准确性降低。由于人员、设备条件限制和社区医院服务不到位,致使就医人群大量流向三级医院,增加了三级医院的负荷和有限资源的占用。二是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参差不齐,有些地方政府将经费转移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受利益驱使,仅注意于医疗收入,“六位一体”的服务职能多数流于形式,造成群众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产生偏见和不信任。三是医保政策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表现不同步。尽管医保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在药品和诊疗方面的费用只略低于大型医疗机构,又由于医疗质量及服务等问题,因此目前的医保政策还不能起到就医的导向作用,仍然存在大医院挤、小医院空的现象。四是技术力量薄弱,人员结构不合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具有全科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数量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梯队建设没有形成;医、护、技、药人员比例失调,护理人员数量和层次达不到要求;医生普遍存在未经过规范的全科医师培训阶段,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影响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由于医疗条件、收入等问题,影响了社区医生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吸引人才留在社区医疗机构服务。五是“双向转诊”难以形成机制。首先,担负首诊的一级医院由于条件有限,很容易转出患者,而三级医院的诊疗标准又以患者的康复为依据,同时患者对转回一级医院康复也没有信心,社区医疗机构的护理水平不高,很难再把患者转回,不能实现“双向转诊”的目的。
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要着力于体制、机制创新。
首先,大力倡导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有三个职能,包括掌握本辖区居民的详细健康状况,指导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正确的饮食方式和锻炼方式;负责诊治辖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时监控居民的大病征兆,让居民在大病
初期能得到尽早治疗。在社区开展首诊能够合理分流门诊病人。大家现在说看病难,最突出的是到大医院排队挂号。实际上在国外,大医院几乎没有门诊部,到大医院看病都是社区医生的转诊,这样,社区医生能够帮助病人找到更合适的医院和医生。作为一个居民,不可能对各大医院的特点、哪一个医生怎么样了解得很清楚。但是作为社区医疗机构,医生会根据每个居民的实际需要进行转诊。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的目标。
其次,要将家庭病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在转诊方面,如果是经由社区卫生服务站转诊,病人的报销比例可相应扩大,并将医保病人在社区获得慢性病药品的报销比例和范围扩大,药品集中配送,减免部分挂号诊疗费用等。卫生部门要和医保、物价等部门进行协商,力争在相关的一些政策上对社区卫生机构有所倾斜。
最后,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精神,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种形式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创新社区卫生投入机制,建立稳定的资金筹集机制,探索政府“花钱买服务”等资金投入、补偿方式,并随财力增长逐步增加投入。要明确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和功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服务。要下定决心、下大力气合理调整和配置社区卫生资源。要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激励和外部监管机制,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技术项目的准入,改革人事和收入分配等制度,将社区居民是否受益、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工作的主要标准。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可以为群众提供廉价、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提高全社会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