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菏泽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与分析
菏泽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与分析
摘要:本文以农机服务组织定义入手,介绍了发展和完善农机服务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通过菏泽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就菏泽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进行了阐述,发现了目前农机服务组织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部分组织不规范、内部机械构成不合理、县区间发展不平衡等一些问题,并对此作了进一步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引导、规范服务组织建设、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等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农机服务组织体系调查分析
农机服务组织主要指以从事农机作业经营服务为主的各类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农机中介组织和农机经纪人,为了维护和实现共同利益,按照“自愿、互惠、互利”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机服务组织将分散的有机户组织起来,开展社会化服务,解决了有机户作业难,无机户用机难的矛盾,实现了小生产经营与服务大市场的对接。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得以迅速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体系不断完善,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增加机手收入,维护农机服务行业利益、加快农机化发展速度,而且对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也有着重要意义。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是典型的平原地区,拥有开展农机化作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近几年来,菏泽市高度重视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服务组织发展迅速。对菏泽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全面总结分析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原因,结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初步的参考和理论依据,将会对加快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积极作用。
一、菏泽市农机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菏泽市现有农机服务组织总量为407个,其中,县级农机服务组织11个,乡镇级200个,村级196个。主要类型包括农机协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管理站、村集体作业队等,其中农机协会132个,占全市农机服务组织总量的32.4%;农机专业合作社156个,占38.3%;农机管理站70个,占17.2%;村集体作业队49个,占12.0%。服务组织多以农户带机入会、共同经营、共担责任、收益按资金、人力、作业效率等综合因素分配的经营方式,90%以上的农机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农机总值都在50万元以上。服务组织内机械作业效益较好,单机收入相对较高,以2008年三夏期间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为例,散机由于作业的盲目性等其他原因,单机收入一般在2.5万元左右,隶属服务组织的收割机在农机服务组织的统一组织下,单机作业平均收入在3.5万元左右,约为散机作业收入的1.4倍。
二、主要特点
(一)农机服务组织数量多、种类全。菏泽市共计158个乡镇,农机服务组织总量407个,农机大户4083个,农机服务组织虽然不能完全满足全市农机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但已经基本覆盖了全市所有县区、乡镇,农机大户基本遍布全市各个乡村。服务组织种类包含农机作业综合服务类、单项专业服务类和中介服务类等。各类服务组织能够根据农民群众不同的实际需要,开展优质、高效的农机服务,满足当地单项作业、订单作业、土地代耕制等农业机械化作业需求。
(二)农机服务组织结构合理、联动性好。县、乡、村级农机服务组织数量比约为1:19:19,三级服务组织结构合理,既能充分发挥乡镇、村级农机服务组织的密切联系群众、能够根据农民实际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服务项目的优势,又能通过不同级层的服务组织加强政府、农机部门与农机户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加强政府对农民购机、开展机械化作业的引导与调控,保持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三)农机服务组织作业收益高,示范带动效果突出。农机服务组织在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对接中,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示范带动效果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开展跨区作业。2007年,菏泽市以农机服务组织为主体和骨干,全年共派出农机跨区作业队300多个,带动90%以上农机专业户2.4万台套机械辗转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天津、内蒙古、黑龙江、宁夏等地开展跨区作业,完成作业面积1200万亩,实现跨区作业收入5.5亿元。二是组织协议订单作业。在三夏三秋前,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积极考察作业市场,与周边地区签订作业协议,开展农机订单作业,有效减少了机械的盲目流动,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增加了机手效益。三是开展一条龙作业服务。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由于机械数量多,配套结构合理,可有效开展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机播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机播等一条龙作业服务,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作业收益。据有关部门统计,相同条件下,服务组织成员相对一般散机户一年可多收入0.8-2.2万元。
(四)地方政府部门重视程度高,发展势头良好。一是市农机局在认真调查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相继制定和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的通知》、《关于加快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全面推进全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二是把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列为全年农机化工作重点,纳入全年考核办法,对相关科室实行农机服务组织建设不达标一票否决制。三是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省份、地区好的经验与做法,加快全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步伐。2007年9月,市农机局在组织专门人员到东北学习考察后,召开专门会议,深入分析学习东北三省成功经验,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四是召开农机服务组织专题座谈会,对全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进行全面部署。2008年4月,菏泽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在牡丹区召开,会议要求各县区农机部门要加强对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的引导,充分发挥服务组织协调、组织和纽带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在积极争取和创造有利条件的基础上,运用
市场手段,推进服务组织多元化发展,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建立运行规范、结构均衡、分布合理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体系。到今年年底,全市力争50%以上的乡镇建立农机协会,到十一五末,农机服务组织总数不少于1000个,基本形成适合全市农机化生产的农机服务新体系。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部分基层服务组织内部机械结构配置不合理。部分基层服务组织远期规划不清晰,加盟要求低,带机即可入户,没有考虑服务组织内部机械合理配套比,尽管机械数量和农机总值很高,常常是某些大型机械过多,配套小型机械不足,或小型机械过多,大型机械缺乏,机械配套比不合理,开展“一条龙”作业和土地代耕制等综合作业的能力受限,机械利用率低,机手收益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二)服务组织建设不规范。全市407个农机服务组织中,在工商、民政部门注册的共计30个,注册率仅为7.4%,情况最好的东明县也只注册了12个,占全县农机服务组织的24%,部分县区只有1-2处注册,有的县区如曹县、郓城甚至全部没有注册。多数农机服务组织保持在自发组合、自由经营状态,农机经营收益相对不高,有的服务组织虽然暂时取得较好收益,但下一步发展前景不清晰,急需进一步规范与引导。
(三)县区间农机服务组织发展不平衡。全市共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407个,其中,牡丹区、巨野、东明、单县拥有285个,占全市农机服务组织总量的70%以上,农机服务组织最多的单县,拥有量高达116个,占28.5%,农机服务组织数量最小的县区定陶只有14个,约占3%,各县区农机服务组织发展严重不平衡。
(四)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资金缺口大。农机服务组织多由农民自发组建,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服务组织进一步发展需求,资金缺口较大。同时,由于受文化水平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农民自发组织的服务组织都有很大的盲目性,对服务组织进行规范与引导,使农机服务体系发展步入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也需求一定量资金的投入。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对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的引导。农机管理部门要在对全市农机服务组织深入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服务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政策与详尽的分类引导方案,帮助农机服务组织规范和完善组建模式、运营方式,使其逐步走入到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二)进一步规范基层服务组织体系建设。联合工商、民政部门根据农机化发展实际需求,控制农机服务组织各类型数量比,优化服务组织构成结构,增加服务组织整体作业效益。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管理人员及成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和业务水平,推进农机服务组织走市场化、企业化发展的路子。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农机服务组织体系建设较差的县区实行政策倾斜,鼓励和带动落后县区加速发展、跨越发展,在最短的时间内争取实现新的突破,推进各县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均衡发展。
(四)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政府站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对服务组织的宏观调控与引导,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完善服务组织体系建设,为最终推进农业规模化种植,建设现代农业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顾吾浩.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若干问题的思考,上海农村经济,2005年第7期
[2]白冬艳.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途径,农业经济[j].2003第10期.[3] 杨锋 杨敏丽.我国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4] 姜明伦,于敏,郭红东.农民合作的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3期
[5]枣庄市农机局.关于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情况调查报告,山东省农机化信息网。
第二篇:关于对菏泽市农机合作社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
关于对菏泽市农机合作社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
近年来,菏泽市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件方向性大事来认识,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来谋划,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来部署,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2007年,全市经工商注册的合作社仅有3个;2008年,注册农机合作社发展到43个,其中达到运营企业化、库房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等“五化”要求、实行统一订单作业的合作社10个;2009年1—3月份,又新增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26个。预计年底将发展到143个,其中达到“五化”标准的合作社30个。三年迈出了三大步,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跨越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规范运作。一是加强领导。市农机局把农机合作社建设工作列入工作重点,每年初都召开会议向县区下达合作社建设任务目标,予以专门安排部署。二是制定规划。市农机局认真分析全市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状况、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以及农民对农机作业服务需求情况,科学编制了发展规划,连续两年制订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通知》,提出了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各县区根据市局意见,制定了具体的发展计划,明确了重点突破区域和典型培育对象。市农机局还专门下发了今年初省农机办对菏泽市《关于抓好农机合作社典型建设的通知》进行了摘要转发,在全省推广菏泽市发展农机合作社的经验。三是坚守原则。即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在合作组织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创建的发展模式,量力而行,务求实效,不断创新农机服务组织方式;坚持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方向,以农机化推动产业化,以产业化带动规模经营;坚持示范带动、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保证农机服务组织健康发展。
(二)抓住关键,推进发展。一是瞄准三个重点抓组建。即瞄准农村能人,发挥他们思路清、头脑活,勇于探索、创造力强的优势;瞄准农机大户,发挥他们经验丰富、技术熟练,在农机户中有带动力的优势;瞄准村干部,发挥他们群众威望高、组织能力强,善于协调处理问题的优势。二是突出三个环节抓扶持。即:实行政策倾斜。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优先向合作社倾斜,并根据合作社开展作业需求,适当放宽补贴机械类型,支持合作社增强农机装备。示范园作业和各类农机科技创新项目优先安排合作社承担,并落实好工商免费登记注册、农机跨区作业免费通行和农机作业减免税等政策;予以适当奖励。对于达到要求的合作社,经验收合格后,给予不少于1.5万元的资金奖励,用于扶持库房建设或作业费补贴。同时,市政府拿出一定量的资金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协调建设用地。农机管理部门深入农村,积极与乡、村干部沟通协调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帮助办理手续,指导库房建设。三是推进三种模式抓市场。即不断扩大跨区作业模式,增加机手收益;大力推行订单作业模式,提高市场化服务水平;积极发展承包作业模式,建立稳固的作业市场,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四是做好三个层面工作抓服务。即:加强对合作社的指导。建立完善市、县区农机合作组织联系制度,做到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定点指导,及时服务;加强培训服务。以农机合作组织为依托,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开展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对各农机合作社社长加强政策、法律法规、业务技术和现代科技知识培训,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创新发展的能力。在三夏、三秋前期,突出加强合作社机手的操作技能、服务理念和安全生产意识的培训;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为农机合作社及机手提供政策、技术、市场、油料供应等方面信息,提高适应、开拓市场能力。五是完善三项制度抓管理。即完善民主决策制度,维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机务管理、维修保养、安全生产、作业管理等制度,加强成本核算,确保收益;完善收益分配制度,重点完善按股分红制度和统一管理、单机核算、自负盈亏两种制度。六是采取二条措施抓典型。即培育典型,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的合作社作为典型,在政策上优惠,资金上扶持,业务上指导;宣传典型,采取组织参观学习、现场观摩、经验交流、评比表彰、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典型经验,营造氛围,引导发展。
(三)多元创建,因地制宜。一是农机大户合作、带动型。包含由具有农机作业、市场经营、技术维修等经验的农机专业户强强组合或由农机大户发起、联合个体农机户组建两种形式。(巨野董官屯镇义和庄的程传西通过多年从事农机跨区作业,农机维修,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2008年6月组织8户农民组建了农机合作社,现有配套农机具25台套,去年通过与本村及周边村庄签订订单作业,夏秋两季共作业7000多亩,实现作业收入96万元。)二是乡镇村委、村干部主导型。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集体经济比较好的村投入资金建立村农机大院,兴办合作社,更多地为本村服务。如牡丹区大黄集聂庄行政村以村委会大院、办公室作价入股,吸引其他农机户带机入股,成立了菏泽市相龙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开展跨区作业的同时,以每亩低于市场价5元的价格,与本村及周边村庄签订作业合同,实施小麦机收、玉米贴茬免耕机播“一条龙”机械化作业服务。去年“三夏”,作业面积达到6000余亩。另一种是由村干部牵头筹措资金、倡导组织农机户建立农机合作社。(东明陆圈益民农机合作社,是由村委成员牵头,组织村民50户带资入股组建的,与本村362户农民签订作业合同,并组织跨区作业,去年作业面积达5400亩,直接经济收入41万元,作业费的50%提给机手、40%按股分红、10%为合作社办公经费)三是能人领办型。主要由农村个体工商户和懂经营、善管理、先富起来的能人投入资金,动员组织有机户组成合作社,或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领办合作社,兴办经济实体。(成武马永振拥有一个工程开发公司,经过多年经营,固定资产达到200多万元,他致富不忘众乡亲,于2007年带领7户农民组建了永振农机合作社,并为本村及周边村庄开展订单作业服务,08年作业面积达8500亩,作业收入为40多万元)
二、农机合作社发挥的作用
一是提高了农机组织化程度。合作社有效整合了农机资源,避免了单一购置和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实现了多机种集团军式作业,提高了整体实力和技术水平,取得了市场竞争优势。2008年全市通过农机合作社签订作业协议1200多份,协议作业面积98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收机械化水平达到69.8%,粮食耕种收综合收机械化水平达到83%。
二是促进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迅速普及,许多服务组织、农机大户成为农业新科技推广应用的示范者和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近年来,先后在全市推广应用了玉米机收、机播、秸秆综合利用、保护性耕作、化肥深施、土地深松等先进农机化技术,尤其是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工作进入了全省先进行列。
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首先,合作社广泛收集作业信息,对外统一签订合同,统一定价,统一调度作业,避免了机械盲目无序转移和农机户之间恶性竞争、互相压价造成的浪费和损失。通过有效运作本地作业和跨区作业,每台农机具可增收1万元左右。其次,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把更多的农民从农田作业中解放了出来,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增加了外出劳务等工资性收入。第三,农机新技术的推广使农民减少了种地成本,实现了增收节支。去年市农机局专门对实施保护性耕作播种的小麦和机械化播种的玉米进行了测产、对比,较传统种植模式平均亩增产小麦49.33公斤、玉米130.8公斤,增产幅度分别达到11%和27%。仅此一项,全市农业年增效益近十余亿元。
四是搭建了新的农机管理平台。政策宣传、技术推广、农机维修、技术培训、安全教育等工作,直接通过农机组织落实和带动,有效地弥补了当前基层农机管理缺失的空档,确保了农机化各项工作的开展。
五是推动了规模化经营和土地流转进程。农机合作社实现了家庭经营与机械化大生产的对接,有利于农业耕作模式由一家一户向规模化转变,促进农业经营机制完善,推进土地流转进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据统计,目前全市有近152个村的土地由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
三、存在问题
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农机库房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制约农机服务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二是普遍规模较小,服务项目单一,服务质量不高,不能实现农业生产小规模经营与农机作业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规模效益偏低。三是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不尽规范。四是合作社成员综合素质偏低,难以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四、建议
一是科学制定规划。首先要在深入调查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发展状况、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情况以及农民对农机作业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当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有序发展。
二是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农机合作社的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从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等环节延伸,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不断创新完善农机合作社的服务方式,使各市场主体间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共赢目标。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全方位开展社会化服务,增强发展活力。
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要优先向农机合作社倾斜。根据农机化发展实际与农机合作社开展作业需求,可放宽补贴机械类型。农机示范园作业和上级农机科技创新项目要优先安排农机合作社承担。对达到“五化”要求的农机合作社,经市农机局检查验收合格后,市财政将给予一定的奖励扶持资金,用于扶持库房建设或作业费补贴。市政府每年应拿出一定专项资金扶持合作社建设,促进合作社的稳步发展。
四是加强指导服务。农机部门要加强跟踪指导和服务保障工作。开展培训、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定期进行走访、座谈、调研,及时了解发展经营情况,总结推广经验,把握发展方向,解决存在问题。各县区要按照组织建设规范化、合作类型多样化、生产经营市场化的要求,指导、扶持和服务好农机合作组织建设,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健康规范发展。
五是加强人员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观摩会等多种方式,对合作社社长及成员进行政策法规、操作技术、管理知识和服务意识方面的培训,提高的他们的管理水平、操作水平和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行提高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六是加强组织协调。合作社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土管部门要把合作社建设用地列入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范围给予优先考虑,着重帮助解决农机合作社库房建设的用地问题。工商部门要为农机合作社审批注册提供方便,财政、税务、金融等有关部门在资金、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加快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搞好服务。
第三篇:关于对菏泽市农机合作社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对菏泽市农机合作社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为进一步摸清全市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加快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提升农机合作社管理、服务水平,更加合理地配置农机资源,推进全市农机化事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近期市农机局专门成立了农机合作社调查组,对全市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并就有关情况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全市农机专业合作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菏泽市农机系统把农机合作社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全市注册农机合作社255个,合作社成员达4415户,拥有大型机械5451台,配套机具1.2万台,注册资金4.5亿元。建设标准化库房18450平方米,办公室、培训室3290平方米,维修及配件室5100平方米。有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和健全的规章制度、综合效益明显的示范性农机合作社47个。
农机合作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农机大户合作型。此类有86个,占总数的34%。二是村干部主导型。这种形式的有131个,占51%。三是能人领办型。此类有38个,占15%。这几种类型的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模式95%的是社员带机入社,机械所有权不变,收入实行单机核算,合作社提取5%-10%作业公共管理费用。5%的农机合作社是成员带机或带资入股,机械归合作社所有,收入按股分红,合作社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和公积金。
二、农机合作社发挥的作用
一是提高了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农机合作社有效整合了农机资源,避免了单一购置和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实现了多机种集团军式作业,提高了整体实力和技术水平,取得了市场竞争优势。今年三夏,签订作业合同2450分,完成本市小麦订单作业580万亩,占小麦机收面积的63%,玉米机播408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8%。
二是促进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迅速普及,农机合作社成为农机新机具亲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示范者和带头人。近年来,通过农机合作社承担在农机科技示范园内的机械化作业,积极推进了全市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市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工作连续三年走在全省先进行列。
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首先,合作社实行订单作业,避免了机械盲目无序转移和农机户之间恶性竞争、互相压价造成的浪费和损失,而且,提高了作业效率,增加了作业收益。通过有效运作本地作业和跨区作业,每台农机具比非合作社机具同比可增收20%以上。其次,合作社多功能复式作业机械的应用,减少了作业环节,提高了作业质量,降低了作业成本,实现了增收节支。第三,农机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多环节或全程机械化作业,把更多的农民从农田作业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增加了外出劳务等工资性收入。
四是推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进程。农机合作社通过订单作业,逐步实现由分散零星作业向集中规模化作业、由即时流动作业向固定作业、由重点生产环节作业向全程机械化作业的转变。推进了土地流转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东明玉皇庙村依托农机合作社将全村2900亩耕地流转到强民农机合作社,实现了土地集约化经营,农机规模化作业,机具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大幅度提高,置换劳动力近1000人,较好地解决了村办工业用工紧缺的问题;鄄城惠农和单县田野农机合作社分别接管流转土地3000亩,通过合作社对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作业,并采用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每亩节约成本120元,小麦产量亩增产45.6公斤,增产10%。据统计,目前全市有近985个村的土地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机械化作业服务,其中土地流转2.8万亩。
三、存在的问题
全市农机合作社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差。由于资金不足,库房建设用地难协调,注册的255个农机合作社,有院落、有库房、有基础设施的示范性农机合作社只有47个,占不到20%。现有的农机合作社普遍规模较小,库房建设标准不高,机械和设备配套不全,其它的农机合作社只是形式上成立或在工商部门注册,根本没有场地,没有库房、没有相关配套设备,综合服务功能不高,制约农机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二是农机合作社发展速度慢。目前全市农机户有34万户,农机大户18000多户,而农机合作社只有255个,更多的农机户仍在单打独斗、散机作业、无序竞争。农机合作社按每乡镇需3—5个计算,全市需有500—800个,目前农机合作社发展慢、数量少、功能弱的现状与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与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三是农机合作社运行机制缺少活力,效益不高。由于合作社成员素质能力偏低、缺乏较强的合作意识,致使农机合作社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运行机制不尽完善,管理不够科学规范,缺乏应有的活力和发展,导致农机服务水平和综合效益不高。
四、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燃油补贴资金要优先向农机合作社倾斜,提高农机合作社购置、使用大型、复式、多功能配套机械的能力,提高其综合服务功能。二是农机示范园作业和上级农机科技创新项目要优先安排机械配套相对齐全、服务功能较强、作业质量较好、信誉度较高的农机合作社承担。三是各级财政每年都要拿出一定专项资金,对农机合作社进行扶持,用于库房建设、购买大型复式作业机械及配套办公和维修设备,提高其装备水平和服务功能。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信贷扶持力度,扩大购机信贷规模,积极满足合理信贷资金需求,做好融资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务。
(二)加大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的关注和协调力度。一是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农村居民区、居民楼相继建成,为解决机械存放问题,各级政府都应把农机合作社建设的用地问题,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给予考虑,优先安排,既解决了大型机械统一存放、统一管理的问题,又使村容整洁,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二是由于现在农田作业地块狭小,机耕道路狭窄且低洼不平,田间树木多,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农用运输车通行困难等,严重地影响了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造成机械作业效率低,农机资源浪费。因此,建议政府应将机耕道路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制定具体规划和措施,留出机耕道,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三)实施典型引导带动战略。一是根据部、省级农机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需要,抓好农机示范合作社的创建活动。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有较大的服务规模、有显著的综合效益为标准,以实现库房建设标准、经营企业化、管理规范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五化”要求为目标,市、县、乡三级联动,搞好规范化建设和示范点创建活动。二是要善于发现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典型,希望政府拿出更多的资金,以先建后补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大力扶持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农机合作社的更好更快发展。
(四)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农机合作社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土管部门要把合作社建设用地列入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范围而不是非农建设用地给予优先考虑,着重帮助解决农机合作社库房建设的用地问题。工商部门要为农机合作社审批注册提供方便,及时满足农民的注
册需求,财政、税务、金融等有关部门在资金、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加快全市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搞好全方位服务。
第四篇:临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调查与分析
临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调查与分析
临邑县农机局孟宪雷
近年来,临邑县农机局高度重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和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机办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意见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合作社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目前,全县已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18家,另有10家合作社已纳入2011年上半年工作计划,现正办理手续。其中,临南振兴农机合作社和德平镇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分别获得5万元和10万元的扶持资金,富民合作社的发展规模已经达到了省级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标准。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18家农机合作社注册资金达到900余万元,社员450余人,拥有各类农机具500余台套,服务覆盖农户3600余户。从组织形式来看,合作社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农机大户引领成立。即农机大户、农机经营能人等利用生产、经营服务等优势,根据农机户需要而进行自愿联合和合作。如鸿利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利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二是村组织组织成立。主要是村负责人利用自身管理优势,联合农机户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如翟家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于安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三是农机部门组织成立。主要是乡镇基层农机部门组织牵头,利用技术、服务、信息等优势把农机户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如德平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春晓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四是纯资本带动。主要由几个有一定经济实力、头脑灵活的人联合,利用资金、管理和政策优势,以股份合作模式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如佃祥农机专业合作社、春胜农机合作社等;五是农机经销商与购机户之间的合作,主要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机经销商利用农机经营和售后服务优势,组织当地某些购机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如兴隆镇鸿运如辉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
1、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的主力军。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和跨区作业市场中凸显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了农机化作业进程,提高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据统计,2010年三夏期间,全县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78.34万亩,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25.2万亩,占总量的32.2%。三秋期间,全县共完成玉米机收面积45.6万亩,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11.2万亩,占总量的25%。
2、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夏秋农机跨区作业的中流砥柱。三夏期间,全县共组织200余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参加跨区作业,完成小麦机收跨区作业9万亩,实现跨区作业收入300万元,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4万亩,占总量的45%。三秋期间,全县共组织150余
台机械参加三秋农机跨区作业,完成跨区作业面积7.8万亩,实现跨区作业总收入达170余万元,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4万亩,实现跨区作业收入83万元。
3、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大都眼光超前,思路开阔,接受新事物较快,善于研究新政策,并积极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购置新型机械,起到了宣传带动、推广应用的作用,逐渐成为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如兴隆镇依靠合作社保护性耕作基地建设,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前来授课,现场讲解,推动了免耕播种技术的广泛推广;德平富民合作社联合农机经销商举办了小型玉米机械展示会,激发了广大农户购机、用机,开展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积极性。
4、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土地规模流转和经营的强大主体。农机专业合作社凭借独有的资金、机具和技术优势,可以将农民手中大量的零散土地集中起来,搞土地规模化经营。合作社统一组织供应种子、化肥、农药,统一耕、种、收,统一田间管理,既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又为大型、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如德平富民农机合作社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帮助广大农户开展土地流转经营和管理。富民合作社负责人自2009年秋季承包1000亩土地,全面推广小麦联合收获-玉米保护性耕作、玉米联合收获-小麦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模式,种植小麦、玉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
三、农机部门的推动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坚持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扶持和服务。结合实际制订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制订资金保障、示范推广、人员培训和指导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是实行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1)实行政策倾斜。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时,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支持发展先进成套农机装备。(2)强化资金扶持。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采取“先建后补”的办法,鼓励、支持农民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用于农机合作社库棚建设、示范推广新型机械、维修设备等补助。
三是加强指导服务,搞好典型示范。积极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完善民主决策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提高效益。把规模上档次、管理上水平、服务综合化、人才层次化作为当前合作社建设重点。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重点打造德平富民合作
社、临南振兴合作社等亮点,达到“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五化”标准,向省级农机合作社建设标准迈进。
四、发展局限和措施
一是合作社规模小。从全县情况来看,一般合作社投资户也就是十几户,最多三十几户,并且多以机械入股为主;机械设备仅限于耕、种、收等机具,农产品加工、养殖业、设施农业机械偏少,缺乏更为广泛的合作。
二是部分合作社管理不规范。管理机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各项业务管理界限模糊,容易出现权责混乱。
三是群众对合作社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群众没有真正认识到发展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力度,创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树立典型,总结经验,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知识普及,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是正确引导,规范管理。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加强业务指导,提高合作社成员素质,增强合作意识,促进共同发展
三是培植典型,促进发展。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做法,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发展。
四是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政府给予支持引导。在信贷、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带动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健康发展。
第五篇: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源实践范文
新源县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实践
一、新源县基本情况
新源县地处“中国十大新天府”之称的伊犁河谷东端,享有“草原明珠”、“新疆酒乡”之美誉,生态环境质量在新疆86个县市位居第一。全县总面积9970平方公里,东西长约191公里,南北宽约33.8公里,海拔高度792-4621米之间。辖6镇5乡77个行政村,有12个驻县单位,由哈、汉、维、回等34个民族组成,总人口30.32万人。
新源县农机局位于县城卡普河路。作为新源县人民政府主管农机化工作的综合部门,下辖三站一校(农机管理站、农机推广站、农机培训学校和农机安全监理站),有在编干部职工44人,具体负责全县农机化的管理、农机生产作业技术指导及督促检查、各项农机政策和法规的落实、示范区建设和新技术推广工作、教育培训和安全监理工作。乡镇农机管理推广服务站11个,乡镇农机管理人员64人,村级农机协管员8人;农机修理和供应网点32个,全县农机从业人员达5715人,农机户4513人,农机大户103户,农机总动力达21.537万千瓦;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3845台架,其中拖拉机6123台,联合收割机280台,畜牧业机械2183台(套);全县驾驶员持证率为99.8%,检验率为106.5%,机车注册登记率为98%;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9个,示范村22个。主要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农业机械化已成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新源县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新、市场运作”的基本思路,有重点、有目标、有计划地培育和扶持发展县、乡镇、村三级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实施了县级农机推广培训服务基地建设、乡镇惠农农机服务大厅建设、村级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机大院建设工程,采取县、乡、村三级联建,发动农机大户、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参与农机大院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走出了一条村户对接、县乡共建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一体化的新路子,率先迈出农机服务社会化的第一步。基本形成以县为重点,乡镇、村为基地,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为基础的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
目前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建立县级农机推广站培训服务基地1处,争取自治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资金建设乡镇农机管理站农机推广培训服务基地1个,县财政自筹资金建立乡镇惠农服务大厅11个,村级农机专业合作社9家,农机大院6个。
二、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1、工作重心改变。前几年,农机服务工作主要以农机作业、油料供应、农机整机和配件销售、农机修理、新技术培训、和科技培训为主要内容,并建立了覆盖县、乡、村、户功能齐全的服务网络。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整合,农机油料供应、农机具销售、农机修理网点受到冲击,基本退出市场竞争。当前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从内容、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到其主体、社会基础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2、适应市场需求。首先农机系统监理、推广、培训、管理等各单位之间要加强协作。市场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样化的,无论是农机作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还是机具的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信息收集、安全生产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合作共同完成。要创新管理手段和服务手段,各种农机服务组织要准确地给自己定位。
3、加强服务组织建设。深化县、乡、村农机服务组织的改革,努力培育社会化、专业化的农机服务组织,形成国有、集体、私人、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资金引导等措施,引导个体农机户、农机联户走农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路子。
4、市场化运作,合同化作业。各种农机服务组织坚持按市场化机制运作,根据农机服务的内容、作业面积、服务时间、服务费收取、服务质量监督等向用户做出约定和承诺,推行农机服务标准化的“合同作业”和一条龙作业服务。
三、创新实践和措施 一是强化乡镇农机管理服务职能。巩固乡镇农机阵地,稳定基层农机队伍,是农机事业生存发展的组织保证。从2000年开始实施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站“三权”下放,人财物统归乡镇政府管理。在这种管理机制下,新源县农机局领导多次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提出要求收编农机管理人员,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2010年完成了全县11个乡镇的“三权”收回工作。
二是扶持农机大户,增加有机户的收入。在实施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时,新源县将农机大户购买农业机械列为优先补贴条件。同时,为他们提供产品信息、作业信息服务。几年来,全县共扶持发展农机资产45万元左右的农机大户50个,实现了种田大户与农机大户的有机结合。
三是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2008年伊犁州农机局在新源县进行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试点工作。当年3月阿热勒托别镇就率先以机具、资金、人员相结合的方式成立了首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过三年来的运营,全县建立规范农机合作社9个,拥有各类农业机械586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9806千瓦。涵盖了机收、机耕、机播、牧草收获、饲料加工等各领域。2010年阿热勒托别镇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秀峰参加了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和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在河南郑州市共同举办“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论坛”会议。今年7月23日,合作社理事长张秀峰将赴山东参加农业部举办的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理事长培训。
四是建设农机大院。2009年新源县把农机大院建设作为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引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进驻农机大院,把农机大院与农机专业合作社结合建设,建立了基层农机管理服务新模式,打造出了集农机管理、推广、培训、维修和农机作业五位一体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平台。三年来,全县新建或改扩建农机大院6座,县财政补助建设资金32万元。自农机大院投入运营以来,共举办农机新技术培训班38期,开展农机新技术咨询现场会26次。
五是乡镇惠农大厅设立农机服务窗口。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县财政局在各乡镇建设财政惠农服务大厅,新源县农机局以此为契机,主动与乡镇党委与委沟通,要求在乡镇财政惠农大厅设立农机服务窗口,得到了乡镇党委的理解和同意。目前全县11个乡镇惠农大厅都设立了农机服务窗口。
六是抓好农机项目建设。几年来,先后承担并实施了国家、自治区安排的农机化项目20余个。今年动工实施的530万元国家农业部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土建项目---127万元的县农机推广培训服务基地建设项目和自治区农机购置服务体系建设项目—80万元(县财政配套60万元)阿热勒托别农机管理站建设项目,都经过了严格的规划和布局,服务基地中包含了机库、机棚建设、培训教室建设、训练场地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于提高县、乡农机部门农机管理和服务水平,必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