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市和谐社区建构的现状调查
广州市和谐社区建构的现状调查
——兼论我国社会和谐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
一、内容摘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或切入点是构建和谐社区,因此社区建设成为目前各界关注的焦点。同时社区建设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仍处于开创阶段,全国各地的作法和进展也有所不同。于是,我们通过对广州市的社区建设情况调查,结合其它城市的做法,总结了各地的社区建设经验并提出了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和谐社区 和谐社会 现状与发展
二、当前各地社区建设的现状
社区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础平台,直接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各类矛盾反映比较直接和敏感。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创建“和谐社区”,就是要通过社区这一基础平台,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体,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
(一)各地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80年代中期,民政部曾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围绕民政工作范围开展的社区建设运动。90年代初,针对城市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职能弱化问题,又提出了在城市开展“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并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大连等地开展了试点工作。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转型需要,2000年11月3日,民政部又发出了《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把社区党建、社区民主建设、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纳入到社区建设之中。随后全国各地就社区体制创新、社区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出现了整体推进的可喜局面。
广州近年来实施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社区建设和服务社会化的途径,服务内容从助残扶困等民政部门的传统范围扩展到了文体娱乐、计划生育、青少幼服务、下岗再就业、便民利民等非民政业务范围。服务方式则包括无偿服务、非营利低偿服务及廉价的有偿服务等。按照“属地管理”和“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制定了《关于加强街道工作的意见》。对街道工作职责、事权、经费、编制、监督等五方面的内容重新作了定位和调整,以居民工作为基础,以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为重点,对街辖内地区性、社
会性和群众性工作行使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职能。在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方面,目前尚在试点阶段。如黄花岗街拟将现有的水荫南、北、西三个社区合并成一个社区,合并后的面积为0.804平方公里,管辖户数为5096户,户籍人口为16768人。社区管理机构调整设置为“两委一中心”,即社区党委会(是黄花岗街道党工委下属的党组织,在社区起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居委会(是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社区政务中心(是街道办事处派驻社区的工作机构,主要承担区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下移社区的各类行政工作,配合居委会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
天津的特点是从细节入手。该市从2001年起抓了城市卫生资源调整,提出了“抓两头,调整中间”的思路,一头是贴近群众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一头是按区域规划和学科建设为依据重新组合的医院,医疗服务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的目标。城市卫生资源调整项目启动4年来,全市城区遍布社区卫生服务网,已有80%的家庭享受到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天津市2004年20件实事之一的旧楼区综合整修也全部完成。这项使二百万人受益的民心工程,共整修旧楼区572爿,1400多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达55万户、200万人。在旧楼区综合整修中开辟文体活动场所110多处,新增商业便民服务设施603个。
武汉社区建设的最大特色是积极转变政府的职能,将权力重心下移,强化社区功能,创新社区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了“五个结合”的工作模式。一是将社区的调整划分与社区的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社区区域概念和健全的社区组织体系;二是将社区体制改革与建立社区服务设施网络结合起来,形成了社区服务的网络化;三是将加强社区建设与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四是将加强社区组织建设与发展社区建设各项实体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满足社区居民多方面要求的服务体系;五是将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与工作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了社区工作规范化良性运作机制。
深圳市创造了“盐田模式”,将政府职能从社区居委会中完全剥离出来。社区居委会成为社区的议事机构,属于居民权益保护性机构,对于社区的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进行调研、决策的监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自治组织。社区工作站从社区居委会中分离出来,作为街道办事处设在社区的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承办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开展的治安、卫生、人口、计生、文化、法律、环境、科教、民政、就业、维稳综治和离退休人员管理等工作,以
及其他由各区政府确定需要进入社区的工作事项。形成了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区民政局)——街道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社区工作站的垂直管理体制,使政府的职责、任务、资金、人员等通过一个口子下达到社区工作站。社区居委会成员与社区工作站人员不能交叉任职,相应引入了政府雇员制,社区工作站的工作人员都是由政府部门组织专门考试录用的政府雇员。通过总结试点工作经验,今年2月22日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了《深圳市社区建设工作试行办法》。制定了社区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工作人员管理、经费投入等方面的规范。
(二)国外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欧美国家的社区建设至少先行了30年。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规划;第二、政府、社区和民间组成健全的工作机制和组织体系;第三、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不可替代;第四、社区参与广泛,自治和自助能力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社区服务注重困难群体。包括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照顾,为学前儿童提供保育,为失业者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并进行家庭企业咨询,为无家可归者、单亲家庭提供住房支持,为妇女儿童提供保护服务,为低收入个人或家庭提供资助,帮助移民或难民迅速融入本地社会、实现本地化。服务的方式有:①设施服务。②外展服务,又叫走出服务机构的服务。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社区中介组织或非营利机构,也有私人机构。服务资金绝大部分来自政府拨款,部分来自服务收费。
2、社区文化提升社区形象。社区文化是美、加两国社区建设中普遍开展的内容,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他们认为,开展社区文化有利于促进人的智力开发和增强人的活力,有助于培养自尊和力量,从而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造祥和的气氛,塑造社区的形象,修补和完善社区的社会结构。两国开展社区文化的形式很多,主要是利用社区内的各种文化设施组织开展文艺、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
3、社区治安列为新的警务。社区治安是社区居民最为关注的事情。在美、加两国,社区治安是一种新的警务,其功能为:(1)控制犯罪。(2)向处于危难中的人提供快速援助。(3)改善警民关系。通过加强社区治安,实行群防群治,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消除社区内各种不稳定因素。
三、目前各地社区建设中具有共性的几个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一是由于城市规模急剧扩大,政府工作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很多工作都需要依托社区才能得到落实和加强,居委会往往被上级职能部门当作其下属机构,具有严重的“行政化”倾向。二是作为基层自治组织的居委会偏离了其本身的自治性质和功能。
三是社区组织的作用以及凝聚力、号召力比“单位”逊色得多。(2)法律体系滞后。目前街道工作所依据的法律规范是1954年制定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居委会所依据的法律规范则是1990年颁布实施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前者距今已有50年。街道办事处在工作对象、工作任务、机构设置、职能和人员编制等诸多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制定时间较早以及社会变革和转型加速,这两部法律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协调、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的形成。(3)资源整合难度大。一方面由于以往城市建设中没有将社区工作本身及社区服务所需的硬件设施纳入统一规划和建设,因此可供社区整合的硬件资源十分有限,相应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服务质量等软件建设很难付诸实施。另一方面,城市基层管理的事项和内容急剧增多,但基层却没有相应的人、财、物资源的调配权,“费随事转”的原则也并未落到实处,责重权轻,许多工作管不到位,只能穷于应付。(4)政府公共投入不足。据测算,公共投入中教育和卫生医疗这两项的投入占GDP的比例,世界上最高的是瑞典等北欧国家及古巴,为15%到17%左右。其次是英、美及日本,为12%左右。第三是意大利等国家,为9%到10%左右。而我国是4.5%,低于印度的5%。造成公共投入较少的原因,一是政府职能向公共型、服务型的转变不到位。二是目前对政绩的考量缺乏完整、科学的指标体系。三是庞大的公务员队伍消耗了大量财政资源,公共投入显得捉襟见肘。(5)多数人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首先,许多居民有困难、有问题仍然习惯找单位,在许多居民看来,社区难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其次,缺乏文娱、体育等方面的交往场所,邻居间老死不相往来,严重缺乏交流与沟通。再次,长期以来对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集权式管理,使其丧失了独立性和民主政治的氛围,致使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意识不强,这是目前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瓶颈。
四、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要求
1、和谐社区内涵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民政部提出了一个到2010年阶段性目标:一是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二是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三是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四是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
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上述目标要求是现阶段社区建设的总体依据和工作指南。作为一个和谐社区,应具备以下要素:一是管理有序,二是服务完善,三是环境优美,四是安全文明,五是文化活动丰富。
2、社区建设的规模与硬件设施的要求社区规模的划分主要根据是有利于服务和管理、有利于居民自治、有利于资源开发利用,并考虑地域的独立完整性、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因素。小区规模可大可小,《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要求一般在一百户至七百户的范围内设立。深圳市根据目前城市现状,规定每个社区常住人口规模一般为1万至2万。并规定在2010年以前,深圳市社区的办公和服务设施如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工作站、党员活动室、社区警务室、社区综治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星光老人之家、社区图书室、户外文体广场面积都应达到相应标准。
(二)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建议
1、确立管理体制、推行基层民主自治。社区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城市管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基础。经过各地近几年的试点和经验总结,目前已创造出如深圳盐田模式等相对成熟的体制,就是以社区党组织领导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的民主自治为基础,社区政务服务为保障,这种“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符合目前国情,是各地政府现阶段重要的参照。
2、调动公众参与意识。社区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靠党和政府的领导,还要靠社会力量和全体公众的积极参与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实现社会和谐的社区建设。
3、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如果说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比较好的处理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话,那么,要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则是要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应该是公共意识和服务意识的确立,以及相应的体制改革及运行机制的建立。尤其是要通过加大对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等手段来推进各类社会组织的发育,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中的作用。
4、逐步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今后的社区将是一个由行政组织、社会团体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其他企业事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并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相互吸取的组织结构。而对各组织的地位、作用、任务及职能以及各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界定和规范,显得十分迫切。在目前国家尚未作出新的法律规范情况下,各地政府可以就上述需要调整的各种关系着手制定相应的条例或办法,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完善。
5、列入城市发展规划。目前正是新一轮五年规划的制订期,鉴于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地政府都会把社区建设的发展规划纳入到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去。
6、加强社工队伍的建设。目前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与社区工作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相应的解决办法,一是对现有社工进行中短期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增强爱岗敬业精神。二是开办社区学院、利用现有的职业技术等教育资源开设社区工作学历教育,为今后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扩充打下基础。三是目前对社区工作者的补充应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四是要制订高中毕业生和大中专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相关制度。只有高素质的社区专业工作者和甘于奉献的社区志愿者两支队伍相结合,才能使社区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第二篇:广州市水污染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
广州市水污染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
陈穗雯10国贸一班49号
摘要:调查广州市水资源的现状,分析广州水资源丰富但水质较差的原因,建议有关部门在污水排放、新水源开辟等方面采取整治措施。
关键词:广州水资源治理措施
一、广州市水污染现状
在地域辽阔、物种繁多的中国,广州是一座水资源丰富的城市。在广州,人均综合用水量居全国第一,自来水产量居全国第二,人均综合用水量每天约500升,人均生活用水量每天约300升,比北方城市高出50%以上。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城市人口(含流动人口)的增加,广州市自来水的需求量呈逐年剧增之势。
珠江从古至今养育了多少广州人,创造了广州特有的岭南文化,她给广州人带来的是生命的源泉,带走的却是广州的废弃物。
但是,珠江广州河段的水质却不容乐观,随着生活废水和第三产业废水排放量的逐年上升,有机污染仍在继续加剧,使广州的水厂水质受到严重威胁。而广州市的生活废水与工业废水的排放成为珠江广州河段的主要有机污染源,而且,随着广州本身及其上游地区经济的发展,珠江水质还将会受到新的、更大的威胁。尤为严重的是,在广州市周围所产生的大量工业及生活废水,通过多条河流经广州入海,也将加剧广州的水污染及供水困难。而广州城市生活废水的处理率极低,废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水源将如何解决,就成为广州市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水体污染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首先是降低了水体使用功能,使原来的取水点不符合取水要求,此时要么增加水处理设施,增大药耗和运行费用,要么将取水点向上游迁移,增加工程投入和输水费用。其二,直接影响工农业生产,污染的水体造成工业产品不合格,农业减产。污染成分停留在工业产品内或者被农作物所吸收,再通过工业品,“米袋子”、“菜篮子”波及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进入人体,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其三,谁污染造成城市惶恐,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之一。毫无疑问,珠江水被加重污染将会阻碍广州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影响广州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从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整治珠江污染。
由于受各种污水、污泥、污油的排入和填海造地的影响,生态环境遭到空前破坏,珠江的渔场已经面临无鱼可捕的危险。珠江每年为珠江口海区带进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盐,加上气候条件优越,这里形成了盐度适宜、水质肥沃、饵料生物量高、渔业资源丰富的珠江口渔场和优良的浅海滩涂水产养殖功能区。但近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经济的发展,各种工业“三废”、生活污水、污泥、船舶污油的大量入侵和房地产开发填海造地等,使珠江口海区赤潮不断发生,渔业生产损失十分严重。
广州市水污染主要项目为氨氮、亚氮、总磷、BOD、COD等,属于有机污染类型,主要来源于生活废污水。另外黄埔站还受到咸潮影响,氯化物超标严重等。目前,广州市三大水源污染加剧,它们分别是:
首先,广州水域污染情况没有根本好转,珠江河段的水污染还应严加注意。其中由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导致流溪河水质下降;受东莞排放污水影响,东江广州河段两岸污染隐患加重;佛山污水经广州河段西航道支流花地河流入珠江,使该地区的水长期发黑发臭,也使得该航道污染日益严重。
其次,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进度和处理率还远远达不到环保城市的要求。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珠江,对珠江广州河段造成严重有机污染。
再次,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如农用化肥量的逐年增加,其流失到水体的氮数以万吨计;农药的滥用,使农药在水体中长期积累,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流溪河两岸的禽畜养殖业尚未杜绝,沿岸所建的养猪场有些还没有建污水处理设施等情况都对水源造成污染。
二、水污染的治理措施
1、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物的最少化,走经济和环境持续发展的道路
总所周知,经济发展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长期承载能力,使环境和资源既能满足经济发展目标的需要,又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足以支持后代人的潜在需要。与此同时,对环境保护工作,也要充分考虑到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下的经济支持能力,采取积极可行的环境政策,配合和推进经济发展进程。也就是说,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清洁生产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措施,也是实现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最根本的措施。
2、有步骤的调整工业布局,使产业结构合理化
广州市内对一些资源利用效益不高、经济效益不好、环境效益差得产业、行业、企业坚持实施“关、停、并、转”的措施;对资源利用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效益亦有利的产业、行业、企业,坚决给予支持和扶植,鼓励其发展;对资源利用效率高、经济效益较好或出口创汇,但生产过程中排出一定的污染物的产业、行业、企业,则给予相应的环境治理投资,扶植其发展。
3、控制面源污染,城市排污有序化
面源污染来源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
1、城市雨水污染负荷
2、农田、草原和林地径流中的肥料和农药
3、人的尿和禽、畜的粪便的流失
4、其他交通运输、矿山、卫生填埋场的渗漏液。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推广科学施肥方法,调整施肥成分的比例,增大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减少氮肥用量;
2、提倡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人和禽畜粪尿产生沼气和制作有机肥料。
4、落实污水处理工程
针对以上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建议要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速度,市政府计划在“十五”期间建成猎德二期、大坦沙三期、西朗一期、沥窖等污水处理厂,资金与进度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污水处理规则要适当调整,对广州饮用水
有重大影响的流溪河两岸和白云区没有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情况要改变。
5、整治绿化卫生河,上下游协调整治
应将卫生河两岸违章建筑的拆除作为专题来研究和清理,彻底整治卫生河并加以绿化,使广州市民能喝上卫生的自来水。要进一步协调好广州珠江上下游的关系。市政府应向省有关部门反映佛山、南海等上游来水对珠江广州河段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增城、东莞两岸工商业对东江水污染较严重的问题,并协调解决。此外,市与区就流溪河的保护问题也要进一步协调。
6、完善环境立法,提高排污收费标准,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企业领导应该站在维护国家法律的高度上把环境责任纳入生产的全部过程,视环境指标与经济指标同等重要,这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浓度双控制和颁发排污许可证的法律制度,配套收费,所征收的排污费要略高于由排污单位自己治理污染所需费用,从而实现节约用水,大家治理的目标。广州市应当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制定出适合于本市使用的有关法律条文,使保护珠江的工作有法可依。
7、领导重视,管理跟上,紧紧依靠科技进步
领导重视指的是省、市、部属领导有专人抓环保工作,企业领导有专人负责,环保部门密切配合行动。建立珠江流域水管理机构,完善职能,在流域范围内实施用水、排水、污水处理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确定合理的水质功能区和水质目标,同时,通过应用现代化的高科技信息系统进行水质变化过程的监测和预测,及时反馈,预防污染事故的发生。
水资源是一个城市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广州作为我省首府,它的发展决不可因为水资源而受到阻碍,广州要发展,水资源的治理必须要治理好;同时,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工作,这是我们的共同义务。
第三篇:关于广州市常规公交现状调查问卷
关于广州市常规公交现状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我们是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在校学生,为了解广州市天河区常规公交(公交车/BRT)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我市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交通综合改善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特进行本次问卷调查。您的回答对促进广州市公交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希望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逐项认真回答每一个问题。
本问卷仅限于研究之用,不署名,而且您所提供的资料我们将严格保密!再次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祝您生活愉快!
一、基本情况(在符合您情况的选项前用“√”钩选)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0~14岁B.15~29岁 C.30~44岁 D.45~59岁 E.60岁以上
3.您的职业
A.学生 B.工人 C.服务人员 D.企业单位职员/公务员
E.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F.私营/个体工商户
G.教育工作者
H.军警人员
I.离休/下岗职工
J.其他
4.您一般采取哪种交通方式出行
A.常规公交(公交车/BRT)
B.地铁
C.单位交通车
D.私家车
E.出租车
F.步行/自行车/电动摩托
G.步行
H.其他
5.您对广州市常规公交的满意度如何
A.很满意
B.较满意
C.一般
D.较不满意
E.极其不满意
6.您乘坐常规公交(公交车/BRT)的频率
A.平均一天3次以上
B.平均一天1~3次
C.平均一周1~3次
C.平均一月0~3次
7.您选择常规公交出行的理由是(可多选)
A.票价相对实惠
B.路网覆盖面广,去哪都方便
C.乘车较为安全
D.乘车方便
E.支持环保事业
F.其他
8.您不愿选择常规公交(公交车/BRT)的原因(可多选)
A.有私家车,出行更方便
B.常规公交的安全性低(失窃、性骚扰现象严重等)
C.车内舒适性不佳(卫生状况差,设施不完善,拥挤等)
D.候车时间长
E.司乘人员服务态度差
F.公交堵塞严重,乘坐时间长
G.其他
二、常规公交的拥堵问题(在符合您情况的选项前用“√”钩选)
9.您遇到常规公交(公交车/BRT)堵塞的频率
A.从未遇到过或频率极低接近于0
B.平均每10次搭乘常规公交会遇到1~2次
C.平均每10次搭乘常规公交会遇到3~5次
D.平均每10次搭乘常规公交会遇到6次以上
10.您一般每次遇到交通堵塞的时间长度为
A.20分钟以内
B.20分钟~1小时
C.1小时~2小时
D.2小时以上
11.您有没有因为怕常规公交拥堵而改变出行计划?如果有,频率高吗?
A.有,经常
B.有,偶尔,-D.没有
12.您认为造成常规公交线路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有(可多选)
A.私家车数量的迅猛增长
B.城市规划和道路布局不合理
C.出租车空驶率高
D.司机不规范驾驶
E.交通事故频发
F.信号灯、信息牌等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道路建设的步伐
G.恶劣的气候条件多
13.您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如何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A.加强城市规划,调整道路布局
C.热点路段的公交车在高峰时段增设大站快车(公交车不再经停每个站点,而只经停该线路的少数较大的车站),提高运营效率
D.在热点居住区及热点办公区之间增设高峰期专线车,专供上班族乘坐E.增强对违规私家车的处罚力度
F.重点路段增设交通枢纽,方便自行车、私家车与公交车换乘和公交之间的换乘
H.其他
三、常规公交的安全问题(在符合您情况的选项前用“√”钩选)
14.您在乘坐常规公交时,是否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某些安全问题(可多选)
A.失窃
B.诈骗
C.性骚扰
D.拥挤踩踏
E.其他
15.当你亲身经历以上安全问题时你一般采取何种措施(可多选)
A.采取某些自卫措施(如厉声喝止、武力防卫等)
B.报警
C.向司机或乘客求救
D.自认倒霉
E.其他
16.当你目睹其他人遭遇以上安全问题时你一般采取何种措施(可多选)
A.站出来阻止歹徒行动
B.报警
C.寻找机会私下提醒受害者
D.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E.其他
17.为进一步改善广州市常规公交的现状,促进我市公交事业的健康发展,您有何宝贵建议?
问卷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祝您生活愉快!
第四篇:高中生物模型建构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高中生物模型建构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本调查问卷旨在了解高中生对“模型”和“模型建构”的认识以及教学现状,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本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你的回答无对错之分,所得结果不会影响学校、教师对你的看法和评价,仅用于教育研究。十分感谢你的参与和帮助!
1、你对生物课的喜欢程度是?
A、非常喜欢
B、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E、讨厌
2、你之前是否听说过模型建构教学?
A、是 B、否
3、下列属于物理模型的是?
A、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B、一个细菌在理想条件下分裂n次,得到2n个细菌
C、D、以上都是
4、你认为模型构建活动会提高自己的能力吗?
A、会
B、不会
C、说不清
5、你觉得在课堂上进行模型建构教学有必要吗?
A、非常必要
B、必要
C、无所谓
D、没必要
6、生物老师在教学中实施模型建构教学吗?
A、经常
B、有时
C、偶尔
D、从不
7、你认为自己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出主意并解决问题吗?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一般
D、不同意
E、极不同意
8、你希望老师在生物课堂中实施模型建构教学吗?
A、非常希望
B、希望
C、无所谓
D、不希望
9、你愿意参与模型建构过程吗?
A、非常愿意
B、比较愿意
C、无所谓
D、不愿意
10、如果课堂学习时间不足,你还愿意参与模型建构吗?
A、非常愿意
B、比较愿意
C、无所谓
D、不愿意
11、在模型建构过程中遇到知识或是操作性问题,你会?(可多选)
A、查阅资料或上网搜集 B、与同学讨论
C、自己思考解决
D、请教老师 E、想不出来就跳过
12、中学生模型建构教学倾向于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而现在仍以教师讲授为主,你对此的看法?
A、赞成新的教学方式,应提倡
B、突然改变教学方式学生难以适应,应维持原状
C、两种教学方式应该补充
D、说不清
13、如果相关生物模型建构教学的内容比较多,但上课时间较紧,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上课时间少之间的矛盾,你希望老师?
A、加快教学进度 B、加时补课
C、少安排生物实践活动
D、精简模型建构的设计流程
14、在模型建构教学中,人认为参与过程与获取知识哪个更重要?
A、前者
B、后者
C、都重要
D、说不清
15、你是否喜欢老师在课堂中直接讲授高考需要考的知识?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无所谓
D、不喜欢
16、你是否喜欢老师带领你们,通过探究、实验、模型构建等活动获取知识?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无所谓
D、不喜欢
17、你希望老师如何布置生物模型建构相关作业的?
A、全是习题 B、大部分习题和小部分实践活动
C、小部分习题和大部分实践活动
D、全是实践活动
18、新课改后增加了许多模型建构活动,你觉得完成有难度吗?
A、难度很大 B、难度一般
C、基本没难度
D、没做过,不清楚
(你已经完成了调查问卷的所有内容,再次感谢你的支持,祝你身心健康、学习进步)
第五篇:和谐社区建设情况调查
和谐社区建设情况调查--2007国贸系 田甜
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着实践出真知精神,本人利用暑假里一周的时间,来到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街道办事处完成本人的假期社会实践,并且也走进了该街道和谐社区建设的示范社区--中兴社区,实际去感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是如何在基层工作中开展的。
一、社区概况介绍
沈阳市苏家屯区辖5个街道、7个镇、5个乡。中兴街道办事处驻银杏路6号,人口2.32万人,面积2.7平方千米,辖10个社区居委会:育红、官房、景兴、银杏路南、中兴里、中兴西里、银杏路东、银杏南、厂北、银杏路西。中兴社区在工作中积极贯彻我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方针,以人为本,以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开展各项具体工作,将中兴社区的建设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模范社区,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兴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高达95%。任何优秀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工作中正确的方法和在工作中付出辛勤的汗水。中兴社区之所以能够成为街道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示范社区,正是因为中兴社区在和谐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所开展的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以居民的利益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服务为民,听取和采纳居民对社区建设工作的各项意见,将和谐精神贯穿工作始终,让社区居民切身感受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各项成果。
二、社区工作介绍
下面简要介绍中兴社区在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开展的几项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21世纪,我国人口正经历快速老龄化阶段(2001年~2020年)老年人口德规模从3亿快速增长到4.37亿,因此,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情况备受社会关注。中兴社区老年人口(60岁以上)占整个社区人口的34%,其中有11%的老人是独居生活,子女不在身边;2%是孤寡老人。中兴社区为了更好地解决社区老人的养老问题,07年底出资1.2万元协助该社区下岗女工孙秀兰开办星光老年之家敬老院。此举不但解决社区内独居老人和孤寡老人养老难的问题,更解决了社区内10余名下岗女工的再就业,可谓一箭双雕。
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老的观念更应该从小培养。中兴社区与中心街小学联合,将星光老年之家作为小学思想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小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帮老人打扫卫生,从小培养学生的敬老观念。
另外,中兴社区还每月给与孤寡老人一定的补助,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设有老年棋牌室,报刊室和观看厅。聘请太极老师,组织社区内的老年人学打太极,强身健体。真正做到使社区内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二)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居民是社区的主体,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不但丰富了居民的生活,更满足了居民的精神追求,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中兴社区积极举办全民健身跳绳比赛,组织社区内的各企事业单位和各楼居民组队参加。并选出优秀代表队参加辽宁电视台《新北方》栏目举办的跳绳大赛。有效地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更通过有效的工作是社区居民都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
另外,中兴社区建有社区图书馆,藏书量达到1000册以上,有固定的青少年活动站和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社区参加全民健身的人口达50%以上,参加社区文明学校各类教育培训的人数达到本居住区居民的10%以上。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卫生之家分别占管辖区总数的40%、50%、60%。
(三)社区稳定、政务公开
社区有警务室,自保组织要健全,社区内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社区校正人员档案,对刑满释放和解教人员的帮教率达到90%。社区内居民委员会组织健全,党委领导能够及时受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要求,有《居民公约》、《社区自制章程》,居民对居委会组织的活动参与率在60%以上。社区有志愿者组织,建立了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和社区事务通报制度,坚持居务公开。居委会办公设备有着落,经费有保证。公开社区工作情况,由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发扬民主,健全法制,使居民真正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工作中来。
三、社会实践体会
经过一周的社会实践调查,我深深地体会到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和社区工作的重要性。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社会的细胞,城市的基本单元,只有基层的社区都是成熟的和谐社区,整个国家的和谐才有其可谈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和谐社区的建设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党正确领导,坚持一切以居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切实开展好每一项工作,让居民真正感受到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伟大构想的真正含义。在中兴社区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社区在沈加厂破产重组工作中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兴社区内的主要居民是原沈加厂的职工及家属,可以说中兴社区是沈加厂的家属区。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简称沈加厂)是新中国第一家国有有色金属加工企业,1949年5月建厂,被誉为中国有色金属加工业的摇篮,是我国重点综合性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和科研试制基地之一。由于经营不善等各项原因,造成企业近几年连年亏损,入不敷出。2007年12月10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破产宣告大会,依法裁定沈加厂破产还债。2008年3月4日晚,中国铝业公司与沈阳市政府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就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资产转让协议签字。
沈加厂经历了破产与重组,造成原厂40-50年龄段的大部分在职职工和下岗职工面临失业和退休等各种问题。因此,下岗职工和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成为了中兴社区首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沈加厂由于破产前连年亏损,造成大部分职工下岗,在职职工的工资也只能开到正常工资70%-80%。这就造成了许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中兴社区的工作人员走访贫困家庭,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情况,对符合低保条件的住户做到应保尽保,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
中兴社区积极贯彻国家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相关政策,鼓励社区内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和自主创业,并为下岗职工提供免费就业培训。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使失业人鼓励和帮助,社区内下岗职工经营的服装店,食杂店,化妆品店等个体店铺十余家。社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达到70%以上,是下岗职工再次投身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在沈加厂破产重组的善后工作中,由于社区的有效协调和疏导,排除了各种社会不安定因素。社区内无黄赌毒现象,无邪教组织,建立了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无集体上访和越界上访事件,有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机制,社区无重大、特大火灾,无重大安全交通事故,家庭和睦,没有虐待和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无家庭暴力。
通过我与社区内居民的谈话,我更加了解了,中兴社区居民满意度高达95%原因。通过近几年社区的建设,中兴社区一改往日的“灰头土脸”。社区的树变多了,垃圾变少了;社区内的建设设施变多了,占据马路的小商小贩变少了;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变多了,社区里居民吵嘴的事件变少了;社区里的们是变多了,无业游民变少了。这些改变都说明,社区所开展的工作是切切实实从居民生活的各项小事做起,服务为民,而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都切切实实的得到了提高。走进星光老年之家,我感受到的是老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感激,洋溢在他们脸上的笑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意义的最好诠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现阶段首要的战略任务,而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切入点。中兴社区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和谐社区的建设要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服务为民,做好基层建设工作,为我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奋斗。
从韩风中悟出的道理--2007国贸系 王雪
为了更好的了解韩国餐饮业能成功打入中国市场的原因,深入了解韩餐和韩式餐饮业的特殊之处。本人于暑假(2008年7月15日至2009年7月30日)期间,在大连市中山区韩式料理店(原名紫菜包饭韩餐厅)打了半个月的工。经过半个月的学习与观察,我对韩式餐饮和韩国的一些情况有了些深入了解。
一、紫菜包饭韩餐厅的工作经历
(一)苦苦的追寻
实践之初,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找份工作真的很难。心里早就下了假期打工的念头,而且念头万分坚定,在放假前的一个月便出来找工作了。可总是每当说只做一个月时被驳回了。最后,放假了,还是很坚定的留在了大连。白天出去找工作,晚上和朋友挤在一张床上。找了整整两天依旧没找到工作,只好死心了,便决定去新华书店买两本书再回家。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无意间,我发现了这家店的招聘海报。进去一问居然要我了。很开心,我的愿望总算打成了。
(二)我坚守的岗位职责
本以为做服务员只是点菜和收拾碗筷这么简单,没想到还要做很多零散的工作。早上八点上班,换好工作服后,第一件工作就是用洗好的抹布将所有的桌子都重新擦拭一遍。然后扫地拖地。摆放好纸巾、餐具···韩国人喜欢吃咸菜,老板便依据韩国的特色,对每位顾客赠送四盘小咸菜。于是,每天早上要准备好小菜。装小菜的碟子、筷子、勺子等都要在清洗干净后用干净的抹布擦拭掉水分···很多很多的工作都是我未曾想过的。有时,在外买很多的时候,还要去送外卖。开始送外卖时很不习惯,总觉得有人在看,但时间久了便没有什么了。
(三)紫菜包饭里的人和物
餐厅坐落在繁华区,离天津小吃街非常近。整个餐厅大约有两百多平。整个餐厅分为上下两层。客人少时在一层,人多时会被引领地下一层。我工作的紫菜包饭店是总部,因此室内的装潢会好一些。具体的室内布置和中国的餐厅没有区别,只是门上的招牌是用大大的韩国字写的“紫菜包饭”,汉语则成了个小小的标注。
这家韩餐厅,可以说非常正宗,因为老板是地地道道的韩国人。在韩国,这家店已经有好多分店,是连锁的。可见其生意的火爆。这位韩国老板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便将此店引入中国,经营起了它的中国专利。开始时,这一个老板只经营一家店,随着生意的红火,老板开了家分店。再接着,生意的依然红火,便有很多人产生了加盟进来的想法。老板自然是双手赞同,一个人开的店越多,风险越大。于是,先后有几个韩国人加盟进来。老板多了,店铺也多了。目前,这店只在大连有分店。而在我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有一对深圳来的夫妻对店产生了兴趣,在店里住了好多天了,正偷师学艺,准备在深圳开第一家分店。
老板是土生土长的韩国人。虽然语言不通,但他还是常用不太标准的汉语和我们开玩笑。老板是个很精明的人。在工作的期间里,紫菜包饭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对那些第一次来店里的顾客,我们的推荐都是“本店的紫菜包饭是本店的特色菜”。也确实好吃,许多客人都是吃完后,再买上几份带回去细细再品尝。韩国的特色菜就是紫菜包饭,老板将本国的特色成功的引入了中国,使自己获得更多利润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到韩文化,一举两得。既是为了自己又是为了祖国。
二、在大连,紫菜包饭韩餐厅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一)主观原因
1.韩剧的影响
随着韩国青春偶像剧传入中国,韩国的文化逐渐渗透到了中国人心里。韩国的服饰、饮食、饰品等也都相继进入中国市场。韩国服饰店、饰品店和餐饮店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迅速扎稳脚跟。中国的青少年也是由于受到韩剧的影响,开始对韩国产生兴趣,进而对韩国的饮食有了兴趣。
2.双语菜谱
店里的菜谱是用中韩双语写的,给那些只能看懂韩语的韩国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此来店里吃饭的韩国游人特别多。
3.精通韩语的吧台
店里的吧台是个鲜族姑娘,一口流利的韩语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饭店坐落在写字楼楼下,上班族通常是叫外卖,既节省时间,又方便。那些韩国的白领自然的就会给能听懂韩语的饭店订餐了,在异国听到同样的语言自然开心。
(二)客观原因
1.引人注目的紫菜包饭
紫菜包饭的制作摊子被摆放在门口的打出窗前,透过大大的玻璃,行人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让你惊奇的制作工艺。现场制作的紫菜包饭让你吃的很透明,没人怕你偷学去了制作的手艺。因为店里有店的绝招。制作的材料都是老板从韩国带回来的。口味绝对的独特,恐怕全大连只有这家最正宗了。
2.正宗的韩国菜
虽然做菜的厨师不是正宗的韩国人,但做菜的料都是从韩国带来的。店里的几十道韩国菜是绝对正宗的韩国菜。都是你可以在韩剧里找得到的。这就满足了那些只吃得惯本国菜的韩国人的要求。
3.最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中韩饮食文化有共同之处。
这也许是因为大家都是黄种人的原因。体质相差不大,导致在饮食方面的喜好也相差不大。如果有很大的差异,那韩餐是不会受到这样欢迎的。正是由于两国人民的喜好相近,韩国小吃才会遍布中国各地。
三、在紫菜包饭韩餐厅的工作收获
(一)想象与现实中的韩国
以前都是从电视上看韩国,通过几部韩剧去感受和想象韩国。今天,透过这家地道的韩餐厅,我对韩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比如,韩国没有方便面,他们有一种叫辛拉面的速食品。石锅在韩国是非常受欢迎的,他们喜狠欢用石锅做东西吃。用其做出的东西的味道自然与我们用锅做的不同。韩国人真的很喜欢吃咸菜,辣白菜使他们的特色,也确实如此,比起中国的辣白菜要好吃很多。韩国人的日常食以米饭为主食﹐再配上几样小咸菜。主食主要是大米饭,副食主要是汤﹑酱汤﹑泡菜﹑酱类﹐还有用肉﹑平鱼﹑蔬菜﹑ 海藻做的食物。
(二)了解韩国人
在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接触到很多韩国人。老板便是每天必见的一个韩国人。以前对韩国人好陌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韩国人很好相处。他们与中国人没有什么区别,同样的肤色与相貌。韩国人的性格也与我们没有什么大差别,也很喜欢开玩笑。老板与下属的关系也是十分融洽,总会有说有笑。
那些韩国客人也很随和,尤其是来大连旅游的韩国青年就更有趣了。他们用并不熟练地汉语和英语跟我们交流,虽然常常闹出笑话。但最终,他们还是会愉快的吃一顿异国的家乡饭。
(三)工作感悟
通过这次实践,我了解到了韩国人的经商之道。要想成功就要全面的了解社会,选择好有前途的行业进行从事,全面的掌握你所从事行业的各个方面。知人善用,掌握好管理之道。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我还学到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
① 社会和校园是不同的。校园里,我们的思想很单纯。凡是围绕的都是自由、享受、开心、舒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通过心来沟通的,都是真的。可社会上的却不同,利益是基础。
② 工作也不能蛮干,要有技巧。没有人会专门去教你,一切要自己记在心里。要学会挨骂,因为你是新来的,必定会有不懂得地方,挨骂很正常,只有挨骂才能进步。等到学会了就好了。
③ 在餐厅里工作的这些服务员们都没有超过二十岁,年纪轻轻,却都已经工作好几年了。她们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学费问题。上不了学,一生便这样的要从事无止境的体力劳动了。
④ 在学校里,我们无忧无虑,觉得外面的世界都在我们的脑中。现在,经过几天的工作,了解到工作的艰辛和不易。特别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不容易。如果不好好学习,从事一辈子体力劳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因此,我们必须好好学习,为将来的美好未来打拼。把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才能有能力去改善别人的生活。学好专业知识,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造福社会,把那些处在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拯救出来,让大家共同过好日子。
抚顺市望花区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生活状况调查--2007国贸系 张迪
我在2008年7月20日到7月31日进行了为期12天的调查,对抚顺市望花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生活状况有所了解和感悟回忆一下仅仅30年前的中国社会的状况,那时抚顺人的 幸福从车间里、街路上遍布的蓝色、灰色工作服开始,在一次次向祖国“献礼”的挥汗如雨中和一封封报喜信发出、嘉奖令到来时达到高潮。即使在工业陷入低迷的期间,抚顺人的自嘲中依然可以分辨出几丝清高。环境巨变天翻地覆,全新商圈快速形成,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如果说昨日的辉煌源于最初的梦想,那么,今日之使命则是载动更多人驶向幸福深处。
一、衣--绚丽多彩的服装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颜色、款式多种多样,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社区的张桂英奶奶告诉我,改革开放以前,她们穿的衣服只有简简单单的几种颜色(如:蓝色、灰色、黑色),色彩陈旧,样式单一。不仅如此,在那时,大多数人都是到裁缝那里去做衣服,都觉得这已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了,很少有人去商场买衣服。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在三年灾害的时期,棉布定量为每人20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要的主题。她说:“那是哪像你们年轻人现在这么浪费,我们当时穿的衣服都不知道补了多少补丁,补了穿,穿了又补。直到传到不能穿为止。我们当时也没有钱去买衣服,都姐姐穿完传给妹妹穿,哥哥穿完传给弟弟穿,一直这样传下去。不像你们年轻人,衣服稍微坏一点就扔掉。我女儿也总是给我买衣服,让我穿坏就扔掉。我多年来节俭贯了,哪里舍得扔掉呀!”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不断追求时尚,服饰也就成为人们追求的主要物质之一。开放以来,建立了很多大型的商业中心,商场里的服装真是琳琅满目,叫你应接不暇。以前的衣服以的确良为主,现在的面料应有尽有。人们可以自由挑选。今天的年轻人,很多都是穿一些另类的服装来张显他们的个性。他们对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瞩目和尊重。
二、食--从“求温饱”到“不差钱”
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从饮食变迁,往往可窥知一个时代、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方方面面。
通过询问几位社区的老奶奶和老爷爷,我了解到很多。改革开放以前,他们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几乎每天都是咸菜和包米面窝窝头,他们当时最大的希望就是吃饱,白面和米饭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食物,买肉需要肉票,﹑买粮需要粮票,买油需要油票,只要买东西就得拿票。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饺子,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要是平时能吃上一顿米,已经是很奢侈了。你有再多的钱,只要没有票,你也买不到。因此,当时的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不足。
改革开放以后,食品种类繁多。人们的追求是: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我们现在买东西已经不再需要任何票,每个人都可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再是以咸菜和包米面窝窝头为主。现在的我们,每一天甚至是每一餐都吃不同的饭菜,保证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有些把每顿的剩饭和生菜都扔掉,这在改革开放以前是不可能发生的。现在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流行吃西餐、中餐、快餐......如:外国的快餐如麦当劳、肯德基。开放后更主要的变化是物价的上涨,以前四五毛钱一斤肉,几毛钱就可以买到很多肉,而现在已经达到八九块钱一斤,最高的时候达到十四五块钱一斤。当然,现在的消费水平也比开放前提高了许多。数据显示,我省的恩格尔系数完成了“四级跳”。个人的腰包鼓了,城乡“恩格尔系数”随之由54.7%,63.8%下降到目前的39%和40.6%,按照国际通用的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这一计算方式,这个区的老百姓的生活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由原来的“生存型”转变成了“发展型”和“享受型”如今,谁还在愁“下顿吃啥”,“下顿咋吃,上哪吃”才是最常听到的疑问。富裕起来的人吃风大长,一年在餐桌上甚至能吃掉上千亿元人民币。鲍鱼、海参、甲鱼、鱼翅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中国菜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西餐、法国大菜、意大利比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等纷纷进军中国,中国人不出国门便能吃遍世界。而追求营养、保健、科学、方便才是现在形容“吃”的最准确词语,人们的讲究,似乎使一日三餐成为了一件很“艺术”、很“文化”的事儿。从“一衣多季”变成了“一季多衣”。
人们开始呼应健康主题。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健康观念在开放以后,“清醒而及时地”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从温饱线上的挣扎,到“不差钱”的豪气,历史记录下的曲线让中国百姓感受的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牛市”。
三、住--房屋的变迁
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房是最好的证明。
我询问过几位老人,他们告诉我改革开放以前,他们住的是平房,只有几十平米,又矮又小,睡的是火炕,只有一张床,一大家子都睡在这一个床上,做饭需要烧煤。由于生活条件恶劣,买不起煤,只能靠废旧木头烧火,或者去捡路边的树枝。据说砖是全由扒劣有钱人家的祖坟盖起来的。当时,每家都有自己的小院子,院子里没有厕所,离那里最近的公共厕所也要步行五分钟才能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老少三辈居一室,六七口人睡一炕”,应该是上年纪人清晰的回忆。她们那些老人说:“当时,家里只有黑白电视机,没有电冰箱,没有洗衣机,没有微波炉,更别说电影院了。要是想看电影,只能是好多人围绕在以起,看那种简陋的露天电影。”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施行新政策,给住在平方的老人很大一部分补贴,老人们都搬进了楼房,心里特别高兴,比吃了蜜还甜。住房装修像宾馆。有的装修一套住房要花上好几万元甚至更多,比三星级宾馆还要豪华。有的房子里还有两个卫生间,随时都可以去,比过去方便多了。彩色电冰箱、电视机、微波炉、洗衣机遍地都是,人们追求的是高质量的液晶超薄电视机、全自动洗衣机、绿色环保冰箱。有的家里还不止一台电视机呢!家中有了电影院。功能齐全的“家庭影院”已进入不少家庭,起码也有VCD机。买菜做饭不需要爬楼梯,都可以乘电梯。现代的年轻人更想要精装修的房子,买完就可入住,不需装修,方便舒适。国家进入商品房时代。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人们对于房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房屋的结构是否合理、小区绿化是否达标以及小区周边环境都成为人们考虑的重点。而以前那种五十多平米的房子也已“退居二线”,取而代之的是一百多平米商品房。由于住房条件的改善,人们从担心有没有房子到担心房子好不好,发生了质的飞跃。
根据数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省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23.8平方米。为了舒适,人们大搞装修,城里人动用投入几万元、几十万元,农民也没落后,去村里转一转,会发现太阳能上房,瓷砖罩面,高档沙发进屋者满眼皆是。大多数人住上了上百平方米的宽敞楼房,更有一部分家庭还住上了单门独院的别墅。
四、行--便利快捷的交通
改革开放以前,人们出行主要是步行。如果想要要坐班车的话,就得等上大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就这样还都不能保证一定能挤上车,而且还要走破土路,如果遇上大雨,道路便会变得泥泞不堪。刘凤兰、刁玉珍几位老奶奶说:“在当时,谁家如果有一辆”凤凰牌“、”永久牌“自行车,就相当于有了”私家车“,让旁人很是羡慕”。那时人们要出门旅行只能乘坐火车。
改革开放以后,“自行车王国”也进入了“机动车时代”,电话从“摇着打”变成了“走着打”。小轿车正逐渐进入普通百姓家,手机更以惊人的速度普及,2008年,这两者百户拥有量分别为4.7辆和155.2部。国际航班把你带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城市公交开始注重环保节能,空调公交车投放使用;公交IC卡开始普及;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D字头列车,出租车遍地都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开放后,国家进行“修桥铺路”。即使去乘公交车也不用走以前的那种坑坑洼洼的路,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的柏油马路,在路旁种上高大碧绿的树木和五颜六色的花作为衬托。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幸福起来,从民族独立,经济繁荣道社会和谐,历经沧桑的东方古国焕发了青春,迸发出活力,以更加自信、更加开放、更加文明的全新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