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做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15:2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积极做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极做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

第一篇:积极做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

积极做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医师”,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为加快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在学习借鉴珠三角地区先行先试的经验上,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进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一是确定试点,制定方案。根据本地实际,坚持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市社会福利院和清城区为试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试点实施方案。二是精心组织,稳步推进。设立试点工作指导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精心组织,加强指导,有序推进试点工作。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社会工作知识和理念,提高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对开展社会工作试点、加快社会工作发展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第二篇: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专门职业。社会工作人才是相对社会工作提出的,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专业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的人,是现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民政工作中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低保制度、慈善事业、优抚安置、减灾防灾等领域的论述内容丰富,要求具体,观点鲜明,对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十一五”期间,按照党的十七大、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的有关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全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坚持科学发展,践行“民政为民,全心全意”的服务理念,落实“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工作导向,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圆满完成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任务,取得初步成效。

一、抢抓机遇、服务发展,科学谋划社会工作人才试点工作

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发展目标。我市成立了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和《试点实施方案》,提出了“边学习、边培训、边调研、边总结、边建设队伍、边推进工作”的思路,确定了以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目标,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加强试点探索、人才培养、岗位设置、专业服务和激励保障为抓手的发展模式,明确了3~5年内逐步形成以城乡基层组织为依托、以广大基层干部为骨干,以社会志愿者服务为补充,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相结合的大连特点的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格局。

2.积极探索实践,深化试点工作。按照民政部工作要求,我们成功申报了西岗区、沙河口区、市福利院和市救助管理站等4个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2010年,市救助站又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试点示范创建单位。结合我市实际,各试点地区和单位先后完成了事业单位内设社工专门机构、社区社工岗位及考评制度等9个调研课题,文字量达6万多字,探索了社会工作“2+1和3+1”服务组合模式,开发了“特长培养、亲情假日、小手拉大手和微笑宝宝”等20余个服务项目,建立了“心苑、温馨驿站和儿童乐园”等多个社会工作室,制定了《社会工作目标》、《社会工作服务守则》和《社会工作管理基本程序》等制度。

3.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为准确传达上级社工人才信息和普及社工专业知识,我市民政系统将社会工作知识培训列为“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积极推进“一校两地”(大连社工学校,市救助站、市福利院社工实训基地)建设,组织完成了8600人次参加的考前培训、普及知识培训和实务督导能力提升培训等,全市有280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称,已注册社会工作志愿者40余万人,建立志愿者工作站600多个,累计奉献时间约450万小时,为40余万名困难群众提供了帮助。目前,我市试点地区和单位社会工作服务性质从义务服务向职业服务转变,服务水平从简单服务向专业服务转变,服务种类从单一服务向多元服务转变。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夯实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基础

为适应社会工作管理、行业组织建设、服务机构发展和专业实务推进的需要,在 “十二五”期间,我市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要达到1.8万人;到2020年,达到3.7万人。为达成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化社工人才队伍结构。按照全域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社会工作人才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领域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需要全面优化。在层次结构上,要形成初、中、高级人才梯次配备;在区域结构上,要逐步改变城市社会人才过剩农村社会人才匮乏的状况,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在领域结构上,要形成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全面发展,实现全员覆盖;在年龄结构上,要大力培养年轻社会工作者,改变从业人员年龄总体偏大的现状。

二是提升社工人才队伍素质。要建立各级各类各领域社会工作人才能力评价体系,完善社会工作者登记管理和继续教育制度,鼓励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和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建立覆盖全市的社会工作培训网络,大规模开展社会工作知识普及教育。促进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伦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切实解决社会工作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不及时、实务分析不全面、职业服务不专业等综合素质不均衡的问题。

三是健全社工人才队伍制度。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试点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益做法,全面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职业水平和能力评价、岗位开发和资源配置、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薪酬保障和激励机制、行业组织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建设,形成完善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

三、立足长远、脚踏实地,全面推进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

当前,我市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上下正在满怀激情,全面贯彻国务院进一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全域城市化,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产业聚集区。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拓展社会工作服务,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国家战略,加快“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将以“十二五”人才规划为契机,重点抓好“三大工程”建设,努力把大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1.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一是加强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力度。选拔一批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到社会工作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先进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充分利用国外和我国香港社工专业教育优质资源,培养我市急需的高层次社工师资力量和实务督导人才。二是加大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的引进力度。将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纳入我市民政系统人才引进范畴,充分利用机关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重点选拔社会工作理论功底扎实、实务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各岗位工作,鼓励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专业社会工作在职学历学位教育。三是加强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建设力度。按照布局合理、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依托各级党校、高等院校、职业学院以及各类培训机构等培训资源,结合民政系统社会福利机构、社会救助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单位建设一批专业培训基地,实现全覆盖的社会工作培训网络,以适应大规模培训社会工作者的需要。

2.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工程。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各级党政干部。将社会工作知识列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的必读课程,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研讨班的培训内容,有计划地进行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培训,着力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基层社会工作人员。着重对基层党组织干部,街道社区(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者、志愿者等相关人员进行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和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培训。三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社会工作全员培训。结合民政系统社会工作试点单位培训基地建设和“一村一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积极开展社会工作知识宣传普及教育,重点利用城乡社区宣传展板,宣传手册、座谈会和讲座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认可度和参与度。

3.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工程。一是在事业单位大量设置社工岗位。首先在民政系统公益类事业单位将社会工作岗位作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其中社工岗位要逐步达到全部岗位数量的50%~60%。二是在城乡社区探索开发社工岗位。要在城乡社区从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医疗卫生、人民调解、计划生育、残疾人服务等岗位中探索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并建立相关配套政策。三是在公益类社会组织中探索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公益类社会组织设立社工岗位。

第三篇:2007年试点工作以来厦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厦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总结

自2007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按照民政部、省民政厅的部署和要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民办函„2007‟50号)精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在化解群众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日益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赞誉。

一、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主要工作情况 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引领下,我们立足厦门实际,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在队伍组建、宣传教育、岗位设置、机构培育、服务开展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成效初显。湖里区于2009年底被民政部命名为第一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区。

(一)着力加强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是领导重视支持。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关心和指导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在每年的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专门听取我局有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并提出具体要求。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黄笑影参加了湖里区综合试点动员部署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主动对接,抓好指导,积极参加各类调研活动。二是成立工作机构。在试点工作初期,市民政局就成立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思明区、湖里区分别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社会福利中心成立了由单位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试点单位结合实际,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今年初市民政局与相关部门在认真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反复沟通协调、交换意见,拟先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框架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在市民政局设立办事机构,在政治处加挂社会工作处牌子,负责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日常工作。三是加强经费支持。今年,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经费已正式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和财力增长情况,将逐步增加经费投入,支持和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我市多个部门于2009年3月联合印发《关于调整规范全市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的通知》,规定各区可根据各自实际,对社区在岗的持有初级和中级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工作人员分别给予100元和200元的工作补贴,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考试,提升专业技能和水平,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稳定和发展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市委组织部先后共拨出15万元作为湖里区和思明区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专项经费。湖里区和思明区根据工作实际,建立了财政支持社会工作发展机制,将社会工作经费纳入了区财政预算,确保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二)抓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制度的研究制定工作 为全面掌握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现状,研究发展对策,制定出台文件,我们组织了相关人员参加各类社会工作培训班、研究班,赴境外和国内其它城市开展调研考察。2010年,我们组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完成《推进厦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调研报告。该调研报告在省委政研室《调研文稿》上刊载,并送呈省领导和有关部门审阅。在综合调研及总结试点情况的基础上,我们起草了《关于加强我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及有关岗位设置、财政支持、发展民办社工机构等配套文件。该《意见》着力于加快推进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以激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和谐社会构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等方面的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撑作用。《意见》对深刻影响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程度的有关人才教育培训、岗位设置和人才使用、人才评价和激励、民办社工机构培育发展及组织领导建设等若干重要问题做了系统地梳理归纳并提出了原则性对策。在最新出台的《厦门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配备相应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促进为老服务水平的提高。湖里区和思明区在试点示范工作中,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对全区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及民办社工机构发展、专业社工岗位设置等重点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促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持续健康发展。

(三)抓好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的开发设置和人才使用工作 我们始终坚持“明确一批,增设一批,开发一批”的岗位设置原则,抓好在全市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和民间

组织等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的开发设置和人才使用工作。思明区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持证上岗、待遇随岗”原则,在试点单位和社区开发设置了部分社会工作岗位,明确了岗位职责及岗位补贴标准。湖里区通过整合资源,转化提升,按照“1+2+3+10”队伍组建模式在每个社区成立了由1名社会工作师带领2名助理社会工作师、3名以上社区工作者和10名以上社区志愿者组成的社会工作小组,在服务社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台胞台企、社区矫正对象、中小学生、孤寡老人和孤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该区从维护企业稳定、改善劳资关系出发,选择一些企业引导和支持它们设置若干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发挥企业社工在调解劳资矛盾、缓解员工压力等方面的作用。海沧区的长庚医院设立了“社会工作课”,设置了若干社会工作岗位,引入使用专业专职社工提供医患纠纷处理、住院病人术后康复等服务,成效显著。市社会福利中心成立了社会工作站,设置了4个社会工作岗位,通过内部转岗和对外招聘,配备使用专职社工开展专业服务。

(四)大力培育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目前全市共有6家登记注册的民办社工机构,专职工作人员37人,其中持有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的有27人。湖里区今年7月正式建成启用了民办社工机构“孵化园”,对入驻“孵化园”的民办社工机构实行场租、水电费减免等优惠措施,扶持其发展壮大。目前已有3家民办社工机构入驻该“孵化园”。湖里希望社工服务中心是我市首家注册的民办社工机构,自2008年5月成立以来,月均个案一百多人次,已累计开展个案咨询数千例,小组个案三十多例,开展社区义务讲座几万人次,并在服务中对生活困难对象给予收费减免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援助单亲妈妈家庭”项目是由湖里区民政局、湖里区妇联和湖里街道联合组织实施的我市第一个以公共财政购买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期一年,于今年底验收评估。该项目由上述三家单位共同出资10万元购买,由希望社工服务中心为湖里若干社区中的单亲妈妈提供包括心理调适、亲子活动、联谊交友、就业辅导等服务,帮助她们摆脱困境,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在“援助单亲妈妈家庭”项目基础上,湖里区进一步推出了居家养老社工服务项目,由区老年福利协会出资30万元向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购买居家养老社会工作服务,已于今年10月17日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

(五)着力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开展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社会工作服务需求,我们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和活动,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和服务对象的认可与赞誉。思明区各相关部门结合本职工作,逐渐引入专业社工开展专业服务,在10个试点社区开展了以“居家养老”、“无讼社区”、“为老服务爱心桥”等主要内容服务活动。“温馨夕阳咨询服务中心”是由厦门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张友琴教授创立的一家具有社会工作性质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前埔南社区和该机构在各自原有工作基础上,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设立了“温馨夕阳前埔南社区社工服务站”。社工服务站的社区社工和厦大学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运用专业社工理念与方法,通过问卷设计、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准确地掌

握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老年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高水准、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不仅提升了社区工作服务质量,更使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支持和肯定。湖里区的社会工作小组在高校专家和专业社工带领下,为外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在台胞较为集中的金山社区等开展服务台胞社会工作,为台胞解决家庭、生活、工作等问题。该区怡景社区针对辖区内大小企业较多,外来员工集中这一特点,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于今年5月成立了由集美大学社会学系师生、社区心理咨询室的专业咨询师和社区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组成的社区社工服务队,为辖区企业、外来员工群体提供维权、心理咨询及精神慰藉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工作和融入社区生活。2010年底至今年初,湖里区组织全区社区开展了“优秀社工服务项目”评选活动,对康乐社区“白金一代,幸福一生”等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进行了表彰奖励,分别给予2万元至5千元不等的奖励,进一步激发了各社区创新社会工作服务,打造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品牌项目,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工作积极性。市社会福利中心围绕中心各项工作,依托各内设业务部门,在老人照料、儿童养护、残障康复等领域推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如组织成立轻残儿童手工串珠学习小组、福利院老人院友互助小组、福利院老人丝网花手工制作小组等若干兴趣小组,通过简单的手工活动,帮助他们康复治疗,促进身心健康,恢复社会功能。在前不久的慈善拍卖会上,由福利院老人亲手制作的十盆丝网花作品义卖筹得5998元“爱心”款。该中心还与厦门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在中心开设了特殊教育教学点,主要为儿童院20多名智障儿童

开展特殊教育。社会工作人才的使用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明显提升了中心各项业务工作水平,赢得了服务对象的好评。

(六)深入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宣传教育工作 为营造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良好氛围,我们广泛利用《中国社会报》、《福建日报》、《厦门日报》、《厦门社工通讯》和市民政局网站、市社区建设网等媒体,宣传普及社会工作理念知识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福建省电视台多次到我市拍摄录制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思明区在“968180”网络平台开通了“思明社工网”,介绍宣传全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湖里区编印了上万册“社工知识小册子”分发给区领导、有关单位和部门,广泛宣传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情况。同时,组织每个试点社区制作了上千份社会工作便民卡和相关服务手册,入户发放,使社会工作家喻户晓。组织43个社区开展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理论知识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普及社会工作知识的热潮。市社会福利中心和各相关单位把《福建民政》杂志设立的“社会工作(增刊)”作为学习社工知识的主要内容。通过订阅《中国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文选》、《社会工作导刊》等专业刊物,加大普及宣传力度,为广大干部职工中学习运用社会工作知识创造了良好环境。

2009年12月和2010年5月,民政部先后在我市召开了全国城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和全国地市级领导干部社会工作专题研究班。经验交流会和专题研究班的举办,对宣传和推动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加大社会工作知识的宣传普及,提升各级领导和

社会各界对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知晓度和认同感,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组织开展了社会工作知识专题教育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10月中旬,市民政局组织举办了“全市基层领导干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题培训班”,邀请高校专家和试点单位授课,共有130多名基层干部参加。培训内容为社会工作基本理念和基础知识、社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社会工作专业督导等。思明区于今年4月,在区委党校为全区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街道、社区干部开展社工知识普及教育培训。湖里区将社会工作知识列入全区公务员教育培训通识内容,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授课。

我们始终将组织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作为宣传社会工作理念,普及社会工作知识,发展壮大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市民政局、市公务员局、市社会工作协会等有关部门和机构认真做好每年的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宣传动员、组织保障工作。委托省民政厅社工办和市社会工作协会组织一批省内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组成的考前辅导师资队伍,在市民政局、湖里区、市社会福利中心等设立考前辅导培训点,帮助考生进行考前辅导。四年来,全市累计四千多人次参考,分别有189人和599人取得了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参考及合格人数约占全省的50%。同时,我们认真做好对已取得证书人员的登记注册工作,今年上半年民政部开通了社会工作者网上登记注册系统,全市目前已有七成取得证书人员进行了网络或现场登记注册。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市社会工

作人才队伍建设仍处起步发展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是社会各界认知不够到位。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对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认知度仍然较低、认同度仍然不高,对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作用,以及在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充分认识。二是政策制度不够健全。目前,我市还未正式出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意见及岗位设置、财政支持、教育培训、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等配套文件,制约了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发展。三是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力度不足。试点工作中,各相关单位、街道、社区等明确提出要开发一定比例、一定数量的专职专业社工岗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政策制度不明、人员编制和财政经费限制等原因,专职专业社工评聘使用无法到位,阻碍了社会工作服务广泛深入开展。四是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育不够充分。我市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现状是数量少、规模小,专业人员不足、服务专业性不强,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从全市和各区层面看,除了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业机构外,属于社会工作行业自治组织的社会工作(者)协会和开展社会工作绩效评估的专业民间机构也是发展迟缓。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对策

要以贯彻落实由中组部、民政部等18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2011[25]号)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习调研,理清思路,明确重点,研究对策,扎实推动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市、区两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继续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重要议

事日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健全“党政主导,社会运作,公众参与”的社会工作管理与服务格局,切实加强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各相关部门和组织密切配合的运行机制。各区和街道应抓紧成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负责领导和协调本辖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工作。在认真学习贯彻中组发2011[25]号文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切实做好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有关政策制度的研究制定工作,尽快出台《关于加强我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相关的岗位设置、财政支持、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等配套文件,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人才使用工作。继续做好在相关政府部门、工青妇残等人民团体,以及承担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城乡社区中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的开发设置工作和社会工作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评聘工作。鼓励和引导公益性社会组织,尤其是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民办学校、民办医院、民办养老机构等引进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四)进一步加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培育发展。抓紧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实施办法”,各区民政局要为主抓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扶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适当降低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完善注册办法等手段,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创办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民办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初创阶段,从服务场所、启动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降低其日常运行成本。

(五)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工作知识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根据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制定全市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明确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人员的教育培训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快建立不同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要在市、区党校和行政学院开设社会工作知识专题课程,加强对各级各部门领导,特别是对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领导干部的社会工作知识教育培训。加强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知识更新教育、岗前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

(六)继续深化试点示范工作。继续推进思明区、湖里区和市社会福利中心等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深入开展,及时归纳总结和宣传试点示范工作经验,切实发挥试点示范区和单位的引领带动与辐射作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其它各区和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从组织领导、队伍培育、岗位设置、服务开展、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试点探索和实践,推动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发展。

三、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我们将重点围绕中组部、民政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2011[25]号)的贯彻落实,以健全体制机制、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开展教育培训、开发设置社工岗位等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发展。

(一)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 1.结合贯彻落实中组部、民政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2011[25]号),加强政策研究制定工作,出台《关于加强我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及相关的财政支持、岗位设置、教育培训、民办机构发展等制度文件,推进具有厦门特色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深入发展。

2.各试点区、街道、社区和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着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二)深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工作 3.思明区和湖里区要立足本地实际,进一步加大在政府购买服务、扶持民办社工机构、开发设置岗位、引进使用人才、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等方面实践探索力度,及时做好经验和做法的总结提炼,充分发挥示范试点的辐射引领作用。

4.市社会福利中心要紧密结合中心实际,积极做好有关岗位设置、人员聘用、教育培训、专业服务开展等方面各项工作,在老人儿童养护、医疗康复等工作中大力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努力提升机构服务水平。

5.全面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扩大试点示范范围,加大在全市其它各区、各部门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

6.加强社会工作督导制度建设,从各高校选聘组建社会工

作专家督导队伍,发展机构内部督导人员。加强对各相关单位、民办社工机构等业务活动的专业督导,加强对各政府购买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督导评估等。

(三)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教育培训

7.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沟通协调,逐步在市、区委党校、行政学院开设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社会工作知识的普及教育。

8.拟举办一期由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社会工作负责人员、社会工作骨干参加的“社会工作骨干培训班”;举办2期由已取得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人员参加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

9.认真做好2012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组织保障工作,继续做好参考人员考前培训辅导工作和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的登记注册工作。

(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的开发设置

10.进一步加强在民政、教育、卫生、劳动、司法、计生等部门和工青妇残等人民团体及相关事业单位的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引进使用社会工作人才从事社会工作管理和服务工作。

11.进一步加强社区社会工作站(室)建设,明确工作站(室)的职能定位,落实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和人员配备,规范岗位职责,做到专人专职,充分发挥工作站(室)和专职社工在服务社区居民、帮助解决困难、改善邻里关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加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培育扶持

12.研究制定《厦门市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通过降低民办社工机构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启动经费补助等手段,加强民办社工机构的培育发展。

13.探索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财政支持体系,研究用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工作发展办法;加强各区民办社工机构“孵化园”建设,对民办社工机构从人员、场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进一步优化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环境。

14.加强工作调研,不断推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和活动,拟组织开展一次“全市优秀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选活动”,进一步营造社会工作发展良好氛围。

(六)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理论研究与宣传 15.拟开展一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围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各区及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深入开展调研工作。

16.进一步加强全市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媒体宣传报道,拟在《厦门日报》、《厦门晚报》等刊物上进行社会工作专刊宣传。

17.加强“厦门市社会工作网站”筹划建设,建立健全厦门市社会工作联络员、信息员队伍,继续抓好《厦门社工通讯》创办,及时介绍交流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经验做法,营造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良好氛围。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第四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总结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总结

发布单 市民政局 位:

生成时间: 201012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引 TZ011-0501-2010-0003

文 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号:

【收藏】

【推荐】

【打印】

【关闭】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总结

台州市民政局

台州开展社会工作实践相对较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相应滞后。但近几年,随着台州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社会工作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断成长,并逐步成为构建和谐台州、全面建设小康台州的重要依靠力量。

一、台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总体状况

经过几年的发展,台州在部分领域已经造就了一批初步掌握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正在向职业化和专业化方向迈进的社会工作人员。这些人员主要集中于台州市的各级民政部门、城市社区和义工、志愿者组织。台州市民政系统主要由市民政局、市辖9个县(市、区)民政局和各乡镇(街道)民政办组成,计有工作人员896人。台州目前共有城市社区155个(其中椒江区2个、黄岩区1个正在筹备中,尚未正常运行),专职社区工作者854人,兼职社区工作者206人;社会慈善、福利机构102个,工作人员600余人;县级及以上义工、志愿组织33个,固定工作人员62人,各类志愿组织注册社工28000余名。台州市近两年接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培训的人数有260人,其中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的16人,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的24人。

二、台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做法

历经多年发展,在台州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社会工作者队伍也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主导,外部工作环境日益优越

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台州社会工作人才成长的行业环境与政策环境也越发优越。同时,在政府主导下,台州各社会部门的职能作用不断强化,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以民政为例,目前台州已基本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临时救济为补充,各项救助制度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以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为基础,临时帮困送温暖活动为补充,社区服务相配套的社会扶助体系;以政策法规为保障、双拥共建为带动、深化改革为动力,国家抚恤与社会优待相结合的优抚安置工作体系等。民政事业的大发展,迫切需要大批熟悉社会政策、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专业人才投身其中,这也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现实依据。自2005年以来,台州以社区建设为抓手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成长提供了优良的政策环境。在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激励方面,也出台了诸多具体措施。如临海市的社区工作人员工资自2000年以来,已经由508元、608元、708元每月,提到了现在的平均年薪3.5万元(含奖金、社保);台州市已初步拟定社区工作人员的加薪制度,预计自2010年始社区主任、社区党委书记均可参加乡镇、街道基层公务员的选拔。

(二)多方协作,志愿社工队伍蓬勃发展

台州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工作队伍的努力,更离不开热衷于社会工作事业的社会各界群众。如今,志愿者已经成了台州社工队伍的最重要补充,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成为台州社会工作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2003年台州慈善总会成立,至2004年,9县(市、区)已全部建立慈善总会,13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也逐步建立分会或联络员,已初步形成慈善网络。2006年5月28日台州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正式成立,志愿社工有了自己的组织。目前,台州在9个县(市、区)均建立了义工分会,各级社区志愿组织达724个,义工队伍总人数已发展到28000余人,各类义工服务队伍不断壮大。2009台州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188次,参加人次达143695,有数十万群众享受了义工提供爱心服务。志愿社工队伍的建立与发展,已经成为台州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并与职业社会工作者队伍一道成为促进和谐的重要力量。

(三)搭建平台,帮助外来人口有声有色近年来,台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志愿社工队伍都有很大发展,并形成了较大的规模群体。从国际社会工作实践来看,帮助外来人口适应本地文化与社会生活,一直是社会工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截止2006年6月,台州外来务工人员总量超150万,而且每年以19.64%的速率增加,通过搭建平台,社会工作者努力帮助规模庞大的外来人口融入台州社会,适应本地经济文化生活。如各县(市、区)在2006年以来纷纷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作为公安系统的下辖机构,为“新台州人”提供了一些帮助。一些帮助外来人口的民间性服务组织自2007年以来也相继出现,如2007年临海市成立的台州首家外来人口维权服务站,同年路桥区也成立了首家“新台州人”慈善医疗救助中心。

三、对台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一)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社会工作人才的准入制度。从学历教育、工作技能、方法等方面制定用人标准,社会工作岗位上岗人员需通过专业培训、专业教育或者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建立持证(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上岗制度。

二是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培训教育制度。对新进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入职培训,全面了解即将开始的工作。对所有在岗人员,必须按专业技术人员的有关管理规定,严格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培训档案,严格学习考勤与成绩考核,并将继续教育作为职务、职称、工资晋升的必要条件。

三是建立完备、明确的绩效考核体系。可参照新近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对全市社会工作岗位进行普查、分类、入级、定岗、定编,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与工作任务说明,以此为依据建立完整的社会工作者绩效考核体系。最终目标是要在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完整的社会工作人才考核、晋升机制,逐步淘汰当下仅是参照公务员编制、事业单位编制进行管理,造成体系内人心不稳的机制。

四是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完善人才配套的薪资、福利体系和劳动法律关系。要根据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参照各地社会工作人才的岗位薪资标准,建立台州市社会工作人才相应的报酬体系,明确逐年增加工资待遇的规定,建立工资待遇自然增长机制。经过改革调整,最终要确保薪酬体系对内的公正性、对外的竞争性、对在岗员工的激励性、对成本的控制性,为社会工作系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二)逐步建立统筹发展机制 在部门协调方面,要确立民政部门在台州社会工作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以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建设为核心,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社工引领、志愿者服务、群众得益”的社会工作运行机制之下,逐步理顺政府各部门社会工作人才、志愿社会工作队伍、民营机构社会工作人才的关系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形成运转流畅、资源共享、和谐互动的人才工作机制。

在行业领域,可建立台州市的社会工作者协会、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业务培训、理论研讨、工作交流、行业监督、职称评定、工作考核等方面的作用,通过社会工作者协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进一步提高全市社会工作者的素质,增强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凝聚力。

在平衡城乡、区域差距方面,要建立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流动、调配、挂职锻炼等制度,制定向农村社区、后发展地区倾斜的人才政策,鼓励优秀人才进基层、进农村,逐步实现城乡、区域社会工作事业的协调发展。

(三)走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发展之路

在专业化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校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招录更多具有社工专业教育背景的高校毕业生,使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人员不断充实到现有的社工队伍中;对已经取得社工资格而不在岗的人员,各单位要尽量安排他们到相应的岗位上工作,为其开展专业的社会工作创造条件。其它在岗人员鼓励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加强专业技能和素养。在职业化建设方面,要尽快确立社会工作者职位体系,在岗位调查分析基础上分类、分档、分级,在行业内实现“以岗定薪,以绩定奖,按劳取酬”。

在推动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化方面,一是要加强志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培育,构建职业社工与志愿社工队伍的联动机制。发挥社工的职业化、专业化优势,由社工发展、指导和联系志愿者,倡导志愿者爱心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努力克服志愿服务随意性大、缺乏专业训练、资源不足等缺陷,使志愿者更广泛、更深入地推进社会服务,营造人人参与、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要逐步形成开放式的社会工作体制,鼓励民营机构进入社会工作事业,吸纳民营机构中的专业社工人才。三是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民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为社会工作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宣传造势,转变政府工作理念,促使各级部门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今年以来,全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两个着力”大局和“幸福资阳”建设目标,积极探索,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了资阳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别任组长和副组长,19个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下设办公室于市民政局,局长兼办公室主任。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在1月份召开了全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制发了《全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2011年工作要点》,作了全面、具体的安排部署。在政府机构改革中,争取在市民政局设立了社会工作科,并增加了编制,市财政安排了试点经费12万元,并由财政出钱,面向社会聘用了2名社工专业大学生从事社工工作。召开了全市民政系统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周月霞同志亲自挂帅,专题研究、确定工作计划安排,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科室密切配合。促进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着力营造社工氛围

运用媒体、简报、网络平台宣传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做到了“报纸有文、电视有影、广播有声”,在市民政局网站上开辟了“社工专栏”和“社工博客”,编发了社工信息4期。编印了《资阳市社会工作、社工人才实践指导手册》1400余册,分发给市级各部门、各县(市、区)和参加2011年社工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班学员,在普及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传播社工精神,扩大社会影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探索出台相关制度和政策

《资阳市2011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点》,确定了“五大工作重点”,并明确了部门责任分工,制订了《资阳市2011年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宣传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向上级申报了社工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创新奖项。着手研究起草全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社工岗位设置办法、社工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制度,积极探索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子,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的轨道。依托社区试点建立10个社会工作示范岗,开展“1234567”活动。

(四)加大了考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

一是组织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下发了《关于组织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通知》,发动社会工作者和全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参加考试。在4—5月份,举办了2期社工考前培训班,邀请了省民政干校、成都理工大学社会学系的专家、教授作辅导培训。全市共有512名社会工作者报名参加了全国2011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其中409人报名参考助理社会工作师,103人报名参考社会工作师。

二是对全市社工职业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各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及本科以上毕业生和已经取得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资格的人员统计,准确掌握我市社工人才队伍状况。并同时下发了《资阳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工作的通知》,做好社工继续教育工作。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社会工作宣传培训力度。计划在下半年举办一场由市委中心学习组(扩大)人员参加的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专题讲座,邀请全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工作学家或中央党校的有关社会工作方面的专家教授作专场报告,提高升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的社会管理水平。

二是筹建社会工作者协会。开展社会工作者培训、行业规范和服务、维护社会工作者权益。

三是组织对外学习考察。组织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加快我市社工工作发展进程。

四是切实抓好《全市2011年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点》确定的重点工作的落实,抓出成效。

二○一一年七月十三日

第五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报告

2014年,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综治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履行成员单位职责,坚持把民政工作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结合起来,在抓好本部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民政职能作用,围绕市“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大局开展工作,现将工作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综治工作责任体系

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市综治委的要求,我局始终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局党委对综治工作高度重视,把综治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局工作规划,统筹安排。根据局领导班子调整,及时调整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炜为组长、局党委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处室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综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局督查办,明确局纪委书记为分管领导、一名副调研员协管、一名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局领导把加强综合治理工作作为涉及全局的大事来看,经常性在的各类会议上强调综治工作。局领导班子以党委会或局长办公会形式每季度一次研究综治维稳工作,并作为一项制度来落实。年初,局领导与局属事业单位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将目标责任更进一步地明确和细化,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本单位综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副职分管,坚持综治岗位“一岗双责”,严格落实综治工作“一票否决制”。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苗头,主要领导能靠前指挥,主动化解。做好综治工作部署和落实,年初印发《关于民政系统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年中,定期由局督查办对综治工作进行督查,建立领导干部综治实绩档案,使综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做好民政系统内部管理,确保单位和谐稳定

民政部门管理和服务的对象众多,因此我局更加注重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治安防范等工作。一是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在综治工作中要求各单位全面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网格和工作制度,维护单位稳定。市民政系统共有18家事业单位,在编和编外职工共计有600多人,2014年全年局系统未发生刑事案件、违法犯罪,各单位班子成员没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各单位未发生安全事故,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有力。二是加强普法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队伍素质。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及时办理执法证件,不断规范执法行为。三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参与街道社区各项活动,自觉接受所在地街道社区对单位的监督与管理,认真完成布置的各项综治任务。四是充分发挥了信访工作的“减压阀”作用。我局先后安排局领导接访活动37次,接访时间、名单和地点定期在市民政局网站进行公开公示,并及时上报局领导干部接访各类情况统计表。此项工作多次被市信访局通报表彰。在接访过程中,我局将信访工作责任层层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高效优质的完成信访事件的处理。在工作中紧抓“双重点”,及时化解矛盾。“双重点”即:重要时间节点和重点人群。我局在各个重要敏感时期,尤其是每年的“春节”、“两会”、“清明”等时段及各类民政政策调整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安排局领导做好重点接访、下访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在萌芽状态。

三、切实落实职责分工,创新发展社会管理服务

(一)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夯实社会管理基础。一是推进社区网格化建设。今年以来,我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通知》,同时,就网格化管理在基层落实情况开展了专项督查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于11月12日在包河区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社区建设暨网格化管理现场会,张庆军市长、程瀚副市长等市领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我市社区建设及网格化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推进社区组织化建设。制定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指导意见》,目前全市登记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63个。稳妥开展减少管理层级试点。在包河区探索开展以区直管社区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成立了全市首个街道级社区—滨湖世纪社区。三是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有一半以上的社区建立了社区信息平台(含社区网站、QQ群、博客等),各区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社区“智能化便民服务亭”民生工程建设,2014年共建成200个服务亭。四是推进社区服务化建设。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在全省属首创编制完成《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2014-2020)》。圆满完成2014年200个社区“老少活动家园”建设任务,项目绩效评价为优秀。在全市社区开展“幸福社区、温馨家园”服务品牌创建工作,全面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和居民幸福指数。五是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作用。我市普遍建立了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逐步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网格(楼宇)党支部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把居民自治作为基层民主的主要内容,纳入社区建设的重要考核指标。六是推进公共资源向社区下沉。要求各区按照《市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将人员下沉到社区,将经费投入到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中,并做好新建住宅区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的专项验收。七是完善社会化参与机制。指导社区结合实际组建居民自治团体,动员社区成员广泛参与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建立共驻共建制度,各社区100%与辖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书。八是推进城乡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今年4月,我局召开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全面启动23个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并会同市财政局将390万元社区建设“以奖代补”资金拨付到各县(市)区、开发区,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慈善事业。一是政策先行,引导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布局。依据区划调整调整《市养老设施布局规划》,“十二五”期间形成“9064”养老格局,即:90%居家养老,6%社区养老,4%机构养老。二是突出重点,构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平台。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市政府“18140”工程实施方案》,强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程建设,计划建设18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4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已建设20个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07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建成并运营推动“2460”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即“24小时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服务”。三是政府扶持,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健康发展。积极探索政府引导资助,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模式,出台了《市养老福利机构考核标准(试行)》,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对新、扩建床位的民办养老福利机构,给予一次性开办补助;对征地自建养老机构的,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对运营一年以上的养老机构,给予运营补助。四是创新模式,实现五保供养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我市组织实施“515敬老工程”共实施项目71个,实现乡镇全覆盖。市、县区、乡镇总投资2.25亿元,五保床位总数达14193张,其中新增10644张,占75%。全市集中供养能力由2007年8%提高到52%。五是孵化培育,推动专业社会组织进入养老服务。我市十分重视和培育发展专业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出台了登记管理和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措施,为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以及承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做准备。目前,全市已培育发展5家专业社工服务机构和3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部介入养老服务领域。六是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不断加强慈善组织建设。市慈善协会顺利完成换届工作。引导12家企业建立慈善基金会,县区慈善组织逐步完善。积极开展募捐救助活动,市慈善协会各项捐赠和项目总金额达6289.62万元。通过开展“元旦、春节送温暖”、“慈善情暖万家”、“慈善圆梦大学”等一系列活动和项目,支出善款865.02万元,发放爱心药品、物资价值人民币5200.45万元,约11305(户)人(不含雅安捐款)和980名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得到了及时的帮助。较好地发挥了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的补充作用。

(三)孤儿保障制度日益完善,不断推进适度普惠型未成年人福利制度建设。一是孤儿保障范围逐步拓展。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孤儿及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的困境儿童按照机构养育孤儿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的养育标准,实现了孤儿及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的困境儿童应保尽保有目标。二是稳步扩大保障范围,推进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建立。认真落实孤独保障政策,在一些问题上做出创新和突破,推进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立。三是不断规范资金管理和发放程序,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提供平台和载体。新建、扩建、、、4个功能完善的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基本满足孤残儿童集中供养需求。五是推进救助场所和未保中心建设。2014年我市在四个县各新建一个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场所。四县政府高度重视,在较短时间,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工程前期的各项工作,有力确保了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占地199亩土地,总建筑面积4000㎡,设200张床位,总造价660万元。该项目计划于2014年投入使用。届时将成为我市流浪未成年人生活救助和教育矫治的专门场所,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创建“平安”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边界沿线群众生活安定。年初,我局将平安边界建设作为重点工作进行专门部署,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三轮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的通知》,对边界线联检和创建平安边界建设提出要求,年中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人员确定,责任落实,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年底印发《关于开展2014全市平安边界创建工作考评的通知》,组织对县区进行考评。做到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活动、年底有考评。与毗邻市及市内毗邻县(区)间都签订了共建平安边界协议书,实现了市级界线和县级界线签订共建平安边界协议书全覆盖的目标。建立健全了边界管理的各项工作机制和边界纠纷应急处理方案。一年来,我们先后赴芜湖、滁州、淮南、安庆、六安等地开展创建互访活动,组织县(市)区对边界线巡查,认真组织边界线联检工作,全面完成20142条市级界线、3条市内县级界线的联检工作任务。通过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一年来没有发生因边界不清而引发恶性刑事案件、群体性械斗事件和集体上访事件,边界沿线群众生活安定,经济社会秩序稳定。

(五)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扶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发展。

一是加大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力度。落实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双重负责、分级登记管理”体制,对于非法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开展敏感活动及涉外活动的情况等予以重点关注,及时查处。认真开展市级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年检结束后,依据有关规定开展了社会组织清理整顿工作。二是创制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出台《市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办法(试行)》等社会服务“1+4”政策从社会组织的界定、放宽社会组织备案登记管理、政策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兑现财税奖补政策入手,创新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制定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指导意见》,重点培育发展社区服务类、社会事务类、文化体育类、慈善救助类、法律维权类等五类社区社会组织。三是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品牌建设,培育和组建了一批品牌行业协会(商会),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如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10月份承办了第三届中国餐饮产业大会,市龙虾协会今年承办了第十二届中国龙虾节。四是开展行业协会自律与诚信创建。要求全市行业协会要根据行业发展要求,制定行规行约并组织实施;要主动向社会公开信息,增加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要为会员、行业、社会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要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逐步实现行业协会自我运作、自聘人员、自理会务。五是指导行业协会商会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印发了管理制度示范文本,指导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健全章程、民主选举、会员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财务、印章和文件、重大活动备案报告、信息披露、分支机构及法定代表人述职等系列管理制度,促进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化建设。

下载积极做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极做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2011年2月19日上午中央党校举行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

    2016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2016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一、2016年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回顾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们逐步走出了'党政主导......

    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5篇范文

    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2010-06-13 09:27:46 来源: 人民网(北京)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党的十七大......

    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5则范文

    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打牢和谐社会的人才基础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在为......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

    黑龙江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黑龙江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09—2020年) 中国的社会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有了实质性的发展,然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却始终存在发育迟缓问题。近几年,一些省市积极探......

    关于社会工作和社会人才队伍建设几点思考

    关于社会工作和社会人才队伍建设几点思考WWW.WJGQT.ORG 作者:团区委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05 更新时间:2007-6-12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提纲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提纲 一、全面调研提纲 1、基本情况。各地级市和各部门社会工作发展现状;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经验;社会工作人才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