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专项行动方案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专项行动方案
一、预期目标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内党办发„2010‟15号)要求,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领域推进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将其作为作决策、出政策、上项目、搞改革的前置程序和必备条件,提前防范可能影响重大事项实施的不稳定因素和风险。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各项制度,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我局结合实际制定宣传、培训、督查、考评等指导风险评估实施的制度。
(二)规范评估程序,推动风险评估有序实施。在全局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八部”工作法。即健全评估机制;确定评估事项;制定评估方案;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制定维稳预案;分级报告备案;全程跟踪实施。在评估全程中贯穿收集反映民意和落实维稳措施两个核心内容。
(三)落实化解矛盾和维稳措施,全程跟踪项目实施。建立重大事项涉稳隐患直报制度,针对实施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化解,保障重大事项顺利实施。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全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子华(局长)
副组长:卢云鹏(副局长)
成员:杜勇 樊巨海 呼小平张伟 郭平智 李向前
王万福 贾战雄 吴文斌 乌云斯琴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张文清同志兼任。
(二)建立健全有关工作制度,确保风险评估规范化
1、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大事项申报制度。重大事项确定后,我局将本月重大事项项目名称、实施单位、工作人员、申报时限按规定格式(见鄂稳发„2011‟5号)填写报表,于每月25日前向旗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
2、建立评估报告备案制度。评估程序完成后,我局在对评估事项进行充分分析、细致论证的基础上,对评估项目实施建议、公示情况、专家论证情况、群众意见、属地政府意见、风险预测、风险化解措施等原始材料汇编成册,并按
规定格式形成评估报告一并报本级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3、建立评估工作实施进展情况通报制度。我局于每月25日前将当月工作进展情况、典型做法、典型案例、工作推进措施等情况报告旗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考核问责
建立《伊金霍洛旗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考评制度》,将推进风险评估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维稳(或实绩)考评体系,分别从组织领导、具体实施及工作成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考核。严格实施检查述职、“一票否决”、组织处理等方面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贯彻执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机制不力、酿成重大不稳定事件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责任查究,严肃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
(一)评估责任追究。评估主体不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评估导致决策失误,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或者重大损失等后果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对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对责任人中的共产党员给予相应处分。评估主体隐瞒真实情况或者弄虚作假,给
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或者重大损失等后果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对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对责任人中的共产党员给予相应处分。需要对责任人中的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的,依照《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处理。
(二)决策责任追究。
决策机关不根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结论进行决策和实施有关事项,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或者重大损失等后果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对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对责任人中的共产党员给予相应处分。决策机关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对引发影响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决策不暂停决策实施,或者不及时调整决策,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或者重大损失等后果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对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依照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对责任人中的共产党员给予相应处分。需要对
责任人中的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的,依照《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过关规定处理。
五、进度安排
(一)安排部署阶段(5月1日—5月31日)。成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各司法所单位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及相关制度措施,于5月31日前报旗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召开本部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会议,对此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实施进行安排部署。
(二)宣传阶段(6月1日—6月30日)。开展风险评估集中宣传,在主要媒体集中刊发报道,提高全社会认知度。
(三)实施推动阶段(7月1日—11月30日)。组织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将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报旗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总结交流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召开全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经验交流会或现场会,对评估工作进行总结,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形成长效机制,促进评估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第二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火花街道办事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火花办事处为全面评估辖区社会稳定形势,准确掌握社会不稳定隐患,建立健全社会对可能出现的稳定风险先行预测、评估、化解,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问题的发生,以确保辖区社会持续稳定。
一、建立维护稳定评估会议制度。在火花街道党工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综治部门牵头协调,司法、派出所、民政、信访、城管、团工委、妇联、劳动保障、宗教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稳定评估会议制度。及时分析社会稳定形势,了解掌握社会稳定规律特点,组织开展辖区内社会稳定形势分析、矛盾纠纷预警工作,研究处置重大疑难问题和突发事件,并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及重大问题进行分析预警,提出工作要求。办事处维稳办定期向联席会议提供辖区社会稳定方面的全面、准确的资料和数据,并通过综合分析提出工作建议。
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内容。一是决策预防。对可能涉及或影响到群众利益的问题以及群众承受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研判、提出建议,并组织有关部门提前介入,预防重大决策实施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二是苗头预警。对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进行预警防范,一旦发现矛盾纠纷苗头,及时向有关单位发预
警通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预防措施,认真做好防范工作。三是个案预防。在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等敏感时期,责成有关部门对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上访和老上访户和其他稳控重点人员、重点对象和涉法上访的有关当事人做好预防工作。四是治安形势预测。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总体目标,确立了刑事案件、社会秩序、维护稳定评估指标。从重大案件和多发性案件的立案数、特殊人群和重要部位的发案数、群体性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等方面,分析刑事犯罪变化的特点规律、治安防范管理薄弱环节和影响治安秩序的社会因素。
三、改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一是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责任制和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责任制。努力形成以主要领导带头分析评估、分管领导具体分析排查,各相关部门协调联动,整体分析评估的工作格局。二是信息预警超前,实现信息预警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要求各村、社区要确定专人收集信息,做到及时掌握情况、随时解决问题。三是以联席会议为载体,实现信息预警工作制度化。建立健全定期排查、工作台帐、月报告、零报告、情况通报、考核督查等制度,做到每月必须排查突出性矛盾和普遍性问题。坚持日常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敏感时期重点排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掌握动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完善工作预案。四是以信息网络建设为载体,实现信息
预警工作制度化。进一步加强情报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办、社区、村委会信息网络。
四、进一步规范评估报告的编制。要求办事处维稳办和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综治等职能部门每季度向办事处维稳办报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一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相关情况。包括隐蔽斗争情况、社会突出矛盾纠纷、信访及涉法涉诉案件、刑事治安案件发、破案情况。二是评估情况。包括综合评价、预测趋势。三是预防和化解涉稳重大问题的工作预案。四是对社会稳定风险的建议意见。同时,还进一步明确了预警和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职责分工及联络方式,预防和处置工作的具体措施,维稳工作考评细则、和责任查究办法,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日益健全和完善。
火花街道办事处
2013年1月
第三篇: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2011年04月22日 09:20
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于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措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
充分把握参考依据。一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合法性。主要看重大事项的制定实施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否有充足的政策、法律依据;所涉及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是否界定准确,调整、调节的依据是否合法,是否符合规定的议事决策程序。二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合理性。主要看重大事项的制定实施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是否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兼顾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按照程序经过严格的审查审批,是否考虑到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因素,是否有具体、详实的方案和完善的配套措施,是否会给其他地方、其他行业、其他群众带来负面影响,是否会引发较大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事件;对可能出现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问题有无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三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科学性。主要看在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过程中,出台政策或进行决策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遵循科学方法,是否违背科学规律等。
认真遵守工作程序。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相关程序。一般说来,大体可分为六个程序。一是责任部门先期自行评估。决策作出部门、政策提出部门、项目报审部门(单位)、改革牵头部门、工作实施部门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直接责任部门,应在提出决策和开展工作之前对决策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适时性等先期自行组织评估。二是主管部门进行审查。责任部门自行评估后形成《自评报告》,送主管部门审定。主管部门可邀请维稳、法制等有关部门以及重大事项直接责任部门参与评估。三是主管部门确定实施意见。主管部门根据评估情况,将重大事项涉及的相关情况形成《综合评估报告》。该报告应对评估事项提出实施、部分实施、调整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等意见。四是维稳部门进行备案。主管部门综合评估完成后,在将评估意见反馈责任部门之前应把评估报告送同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备案。五是责任部门落实措施。在重大事项出台实施后,责任主体根据分析评估情况,严格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稳定的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六是维稳部门和主管部门进行跟踪督导。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主管部门应指定监管部门全程跟踪了解,及时掌握动态信息,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第四篇:乡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方案
xxxx关于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机制的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综治维稳部门指导考核”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机制,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或公共安全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等事项,进行系统分析、先期预测和科学评估,以提供客观、科学、正确的决策依据,提前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实施预案,确保各项重大事项稳步推进。
一、基本原则
1、源头治本、预防为主原则。坚持标本兼治,变被动化解为主动预防,通过科学系统地预测、分析和评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风险,在重大事项实施前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或调整到可控范围。
2、科学、民主决策原则。增强重大事项分析、评估和决策的透明度,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运用论证、听证和公示等公众参与程序,广泛征询社会各方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防止片面性。
3、合法、合理并重原则。在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过程中,尊重相关利益群体的合理诉求,确保重大事项的决策部署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又充分考虑群众的现实和长远利益。
4、权责统一原则。按照“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承担重大事项决策、审批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切实把社会稳定风险消除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5、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坚持改革发展和维护稳定相结合,提高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相统一。
二、评估范围
1、重大决策评估:关系较大范围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和涉及到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有关民生问题的政策调整。
2、重大改革评估:关系相当数量群众切身利益格局调整的重大改革。
3、重大项目评估: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政府财力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有可能在较大范围或较长时间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重点工程建设和有可能在较大范围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镇区规划建设发展和乡镇管理措施。
4、重大活动评估:参与人员多、敏感性强,涉及公共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治安稳定的重大文化、体育、庆典、集会等活动。
5、镇维稳领导小组认为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其他事项。
三、评估主体
各相关单位是组织实施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负责承办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对风险内容开展全面审查评价,形成科学、客观、全面的风险分析和评估报告,并依据评估报告提交镇党委、政府办公室审查后报分管领导审定,重大事项提请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
1、党政办负责牵头做好镇党委、政府重大政策制定和调整等方面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2、国土所负责牵头做好对土地征用、征收、拆迁及行业政策等方面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3、规划站负责牵头做好对房屋拆迁和危房重建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4、派出所负责牵头做好交通疏导等方面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5、社保站负责牵头做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方面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6、卫生院负责牵头做好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7、安监站负责牵头做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执法方面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8、司法所牵头做好群众矛盾纠纷和医患纠纷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9、信访办牵头做好信访案件和群体性信访事件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其他问题或事项的稳定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应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做好各自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四、评估内容
1、合法性评估。
2、合理性评估。
3、可行性评估。
4、安全性评估。
5、稳定性评估。
五、评估程序
1、确定评估事项,制定评估方案。
2、收集掌握情况,实施重点论证。
3、组织分析论证,形成评估报告。
4、上报核查审定,运用评估结论。
5、全程跟踪实施,切实维护稳定。
6、建立报备制度,适时督查督办。
六、强化责任 按照属地管理以及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镇党政领导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是落实维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领导,党政办是维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具体把关部门,对需要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讨论的重要事项要严格把关。凡是应评估的事项按照评估程序进行,严格督查督办,对重大事项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而未进行,或不认真组织实施,导致或出现重大群体性事件或造成重大影响的,综治、维稳部门要会同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主管部门、实施单位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xxxxx人民政府 2011年3月1日
第五篇:浅谈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范文)
浅谈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近年来,各地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还处于较为粗放的阶段,存在着评估流于形式、机制不够健全、发展不够平衡等问题,亟须进一步规范、完善。现就建立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谈些粗浅认识。
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含义及主要内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指从降低社会稳定风险的目标出发,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出台和实施之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科学的研判、分析和评估,制定应对策略和预案,以便有效规避、预防、降低、控制和应对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重大事项的顺利实施,确保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既定目标的机制。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主要内容:
界定评估范围。科学界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范围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前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范围主要指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
1决策事项,具体包括涉及征地拆迁、农民负担、国有企业改制、环境影响、社会保障、公益事业等方面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大政策制定以及其他对社会稳定有较大影响的重大决策事项。各地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当地特点进行合理界定,并适时调整。
确定评估内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四个方面。合法性主要指是否享有相应的决策权并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决策,决策内容和程序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合理性主要指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并兼顾了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会不会给群众带来负担或造成不便,会不会引发其他攀比;是否尽最大可能维护了所涉及群众的合法权益;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界定是否准确,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可行性主要指是否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具备相应的实力,是否经过科学论证,出台的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是否充分考虑了群众的接受程度和承受能力,是否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可控性主要指是否存在公共安全隐患,会不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社会负面舆论、恶意炒作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是否可控,是否制定了预防和化解措施以及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宣传解释和舆论引导工作是否充分。
设定评估程序。一是制订评估方案。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或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
估方案要准确把握评估重点,并明确评估牵头和协助部门责任。二是充分听取意见。通过公示、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各方面意见,并注意对象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准确掌握握群众的真实情况和意见。三是全面分析论证。梳理各方意见和情况,对评估事项实施的前提、时机及后续社会影响、配套措施等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研究论证,对实施评估事项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确定等级,提出评估结论、对策建议、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应急预案,形成评估报告。四是运用评估成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结论要作为重大事项是否实施的重要依据,要根据风险等级分别做出实施、部分实施、暂缓实施或不实施的决定。五是全程跟踪实施。对付诸实施的重大事项,坚持全程跟踪并做好后续维稳工作,及时发现和化解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实施工作顺利推进。
二、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现实意义
当前,一些地方因群体性事件引发的社会不稳定问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这些地方决策不科学,侵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所造成的。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切实尊重和保障群众的权益,从源头上预防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制度保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
正确的政绩观,统筹抓好发展“硬道理”与稳定“硬任务”,在作出重大决策时,不仅要考虑最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要充分考虑实施过程中对各利益主体的影响,从源头上防范可能出现的不稳定问题,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以稳定保发展,以发展促稳定,实现发展与稳定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从制度机制上保障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可持续性。
二是推进科学决策的必然要求和制度保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要求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民生、听取民声,全面了解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力求找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群体具体利益的结合点,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完善与改进决策方案,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建立在最广泛的民意基础之上,从制度机制上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保障决策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
三是加强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和制度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新时期面临的紧迫任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重大事项实施可能出现的稳定风险实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因决策不当损害群众利益,最大限度地将社会稳定的风险消除在发生之前,有利于社会利益协调的重心从事后处理前移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上来,推动社会管理关口前移,从而推动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实现从被动“保稳定”到主动“创稳定”的转变,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三、建立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应把握的基本要求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防范社会风险的重要制度性措施,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需认真把握其基本要求,不断推进机制的完善。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必须把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只靠专家或职能部门搞小范围的 “闭门评估”,应充分征询民意。特别是对于涉及民生的重大决策,一定要面对面广泛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的意愿和诉求,吸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综合考量各方利益,防止因评估流于形式、评估报告做文字游戏、评估结果运用不到位而产生“决策一出台,问题跟着来”的现象。
坚持利于发展,把化解社会矛盾作为主线。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必须把促进发展特别是推进事关民生的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要把重心放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以保障决策的正确和顺利实施,而决不是给上项目、作决策增关卡、设门槛。要充分发挥风险评估的预测、预防功能,积极预防和化
解矛盾,科学调整和完善决策,既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又有力促进改革发展,确保“在发展中维护稳定,在稳定中实现发展”。
坚持民主法治,把推进机制完善列为重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涉及的领域广泛,评估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政策性,实行依法、规范操作对提升评估质量至关重要。要进一步细化、完善风险评估各项工作制度,构建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指标体系,增强可操作性;进一步畅通依法有序的信息公开和民意表达渠道,规范评估行为,提高评估的整体水平;进一步强化风险评估的主体独立性,变“自己评自己”为专业机构评估,提高公信力和可靠性;进一步确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法律地位,以解决目前风险评估机制有关法律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