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1.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不断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2.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3.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4.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广泛进行道德教育,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5.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保障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民主权利,物质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正当利益。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6.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要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全社会形成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1.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2.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3.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
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4.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5.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6.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力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7.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乐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
十六大报告中有关道德建设的论述
1.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3.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4.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6.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第二篇:公民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和方针
公民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和方针:
1、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MZD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总书记同志三个代表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2、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诉工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社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规范。
4、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市场经济要求不断增强人民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要在全社会大力宣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实俱、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
十六大报告中有关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论述:
1、要建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
2、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治国的重要方略:
一、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的得要手段。
二、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
三、把道德和法律、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
1、道德要比法律的产生早得多,2、从依靠的力量来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道德则不是由家强制执行的。
3、道德和法律作用的范围不同。道德对人们行为所干涉的范围则要广泛得多、深入得多。
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价值:
1、自律功能。
2、导向功能。
3、整合功能。
4、激励功能。
职业道德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1、职为道德是协调职工同事关系的法宝;
2、有利于协调职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3、有利于协调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2、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3、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4、有利于企业摆脱困难,实现企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5、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创造企业著名品牌。
文明礼貌是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1、文明礼貌是《服务公约》和《职工守则》的内容之一
文明礼貌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需要
1、文明礼貌是企业形象的重要内容
2、职工个体形象对企业整体形象的影响。
3、做一个文明的职工。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
一、仪表端庄:
1、着装朴素大方;
2、鞋袜搭配合理;
3、饰品和化妆要适当;
4、面部、头发和手指整洁
5、站姿端正。
语言规范:
一、职业用语的基本要求。
二、要用尊称敬语。
三、不用忌语。
职业用语的基本要求:
1、语感自然;
2、语气亲切;
3、语调柔和;
4、语流适中;
5、语言简练;
6、语意明确。
讲究语言艺术:
1、和婉;
2、让步;
3、幽默。
举止得体:
1、态度恭敬;
2、表情从容;
3、行为适度;
4、形象庄重。
待人热情:
1、微笑迎客;
2、亲切友好;
3、主动热情;
1、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企业精神;
爱岗敬业是具体要求是: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责任、提高职业技能。
职业理想的三个层次:职业理想具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
人的年龄增长、环境的影响和受教育程度是人的职业理想形成的内在因素,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理想形成的客观依据。
强化职业责任:职业责任的特点:
1、职业责任具有明确的规定性,不管它成文与否,2、职业责任与物质利益存在直接关系;
3、职业责任具有法律及其纪律的强制性。
人的职业技能形成的三个条件,即人的先天生理条件、人的职业活动实践和职业教育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法则;
诚实守信是企业的无形资本:客户至上,质量第一,严守承诺。
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
2、诚实守信是从业之要;
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
一、忠诚所属企业:所谓忠诚所属企业,就是心中始终装着企业,1、诚实劳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驱动,不诚实劳动的现象:第一种,不诚实劳动就是出工不出力,第二种不诚实劳动就是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第三种不诚实劳动就是专造假冒假劣产品。
2、关心企业发展;
3、遵守合同和契约;
二、维护企业信誉:企业信誉和形象的树立,主要依赖以下三个要素:一是产品质量,二是服务质量,三是信守承诺。第一,要树立产品质量意识;第二要重视服务质量,树立服务意识;
三、保守企业秘密
办事公道的涵义:办事公道就是指我们在办事情,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当事双方公平合理,不偏不倚按照一个标准办事。
1、办事公道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
2、办事公道是企业赢得市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3、办事公道是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内容。
办事公道的具本要求?
1、坚持真理;
2、公私分明;
3、公平公正;
4、光明磊落
怎样公平公正
1、坚持按照原则办事;
2、要不徇私情;
3、不怕各种权势,不计个人得失。
一、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是修身、持家、治国的法宝;
1、节俭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必需;
2、是持家之本;
3、是安邦定国的法宝。
二、有利于防止腐败。
三、是创业家的成功修养。
1、勤劳促进效率的提高;
2、节俭降低生产的成本;
职业纪律及其特点:
1、职业纪律的涵义。
2、(1)职业纪律具有明确的规定性(2)职业纪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遵纪守法的具体要求:
1、学法、知法,增强法制意识。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岗位规范,以期达到知法、守法、用法、护法。
2、遵纪守法,做个文明公民。
3、用法护法,维护正当权益。
遵守企业纪律和规范:
1、遵守劳动纪律。
2、遵守财经纪律。
3、遵守保密纪律。
4、遵守组织纪律,其主要内容是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一、团结互助营造人际和谐氛围。
二、团结互助增强企业内聚力。
团结互助的基本要求:
一、平等尊重。
1、上下级之间平等尊重。
2、同事之间相互尊重;
3、师徒之间相互尊重;
4、尊重服务对象。
二、顾全大局。
三、互相学习。
四、加强协作。要做到相互帮助,加强协作,还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
1、正确处理好主角与配角的关系。
2、正确看待合作与竞争。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基本原则是既竞争又协作,是一种公平的有益的竞争。
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创新的本质是突破,迎新的活动的核心是“新”,创新在实践活动上表现为开拓性。
一、开拓创新要有创造意识和科学思维。
二、开拓创新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意志
第三篇: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成为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核心,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使发展党员工作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为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实现服务,是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思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方针是:“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这个方针的基本含义是:发展党员必须严格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切实保证新党员的质量,同时要有利于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提高党的战斗力。
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坚持标准”,是指发展党员必须严格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不降低标准或另立标准。“保证质量”,是指在工作上要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需要与可能的关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改善结构”,是指发展新党员要注意结构合理,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以利于更好地发挥党员的作用。“慎重发展”,是指必须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格履行人党手续,防止把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一定要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执行“十六字”方针,防止片面性和盲目性,以保证这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四篇:原规划指导思想和意义
一、“创模”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通过“创模”活动,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加大城市环境保护力度,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能够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同步可持续发展,促进环境优化经济增长;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治理污染,实现结构调整转型,实现企业新跨越,全面推进传统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向绿色现代化城市迈进;能够改善环境,建设宜居城市,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能够推动深化环保工作,实现环保生态建设新跨越。具体体现在:第一,“创模”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可以提高城市形象,是扩大开放,吸引外资重要的基础条件,是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溪投资,促进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第二,“创模”有利于增大城市的环境容量,增加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环境空间。第三,“创模”有利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第四,“创模”有利于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深化和拓展。通过“创模”,能够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第五,“创模”有利于促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染综合控制能力和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增强城市生态环境功能。综上所述,“创模”不仅对加快推进“三都五城”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促进本溪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全面建设新本溪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目标,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加大城市环境保护力度,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全面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本溪建设成经济发达、社会祥和、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宜居城市。
第五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
课题组1 课题负责人: 方 新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课题组成员: 潜 伟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与文明研究中心
赵兰香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曾国屏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吴 彤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刘建华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与文明研究中心 曲用心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与文明研究中心 吕科伟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与文明研究中心
报告摘要
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和相关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能够适应到本世纪中叶的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并提出对策建议。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人才强国战略,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教育,促进科学与人文相融合,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尚,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方针是:国家推动、全民参与,长期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科普教育、持续创新。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方针原则,概括起来说就是“六个坚持”:坚持政府推动与全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坚持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坚持统一标准和分地区分人群相结合,坚持国家目标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坚持科学教育与科普活动相结合,坚持连续性与创新性相结合。课题组2 课题负责人:袁江洋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课题组成员:刘晓君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
乌
云
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 王扬宗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李根群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罗兴波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刘
巍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报告摘要
本课题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为此,我们需要了解国际社会关注、启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本进程、了解相关行动计划之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赖以确立的历史文化背景。本课题将以我国现时代社会转型与文化重铸为背景,参考美国和日本的经验,围绕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问题展开系统的理论思考,以辨明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的组织实施原则。
本课题分为以下4个子题:
子题0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之理论背景研究
子题1 美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以2061行动计划):其发生背景、行动理念与组织实施原则之分析
子题2 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看待、解决公民科学素质问题? 子题3 第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之探讨
子题0: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之理论背景研究
今天,科学成了任何现代文化不可缺失的重要基础之一。今天的人类文化从整体上讲是一种以科学为其最突出标志的文化,是“科学文化”。现时代是科学文化时代。发展科学事业并使之有效地服务于社会需要及国家发展需要,成为一切传统社会告别前现代同时转向现代的必由之径。
科学已如此深深地渗入了现代社会,渗入了现代人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在这种情形下,不了解科学的人不能不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文盲”。加深对科学及其社会-文化价值的理解,不但有助现代人确立他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也有助于现代人确立更全面、更富于价值的人生观与生活方式。
当科学与创新这两大热潮在20世纪后期全面汇流,现代人也对于传统的科学进步观所提出了以下一种修正答案,这种答案是说,知识(不只限于科学知识)的(组织化)生产与(社会与文化)运用,是(现代)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主动力。在此答案中,“知识”取其广义的含义,包括一切形式的人类知识;当然,科学技术知识,在其中仍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现代人对于人类社会的未来也提出了新的设想,这就是,要促使人类社会发展成为建基于知识的社会。
在过去的10年里,提高全民或绝大多数公民科学素质的问题,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高度关注。众多公民的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主要是基于人们对于未来社会的预想、对科学技术进步论和科学组织观的变化、对科学与社会-文化之关系的重新理解。公民的科学素质的提高,不仅可以是实现社会发展的手段,而且是进行文化改良的路径。
子题1 美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以2061行动计划):其发生背景、行动理念与组织实施原则之分析
美国制订、实施2061行动计划,是为了应付未来的挑战,巩固其在世界科技、经济乃至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领先地位。2061行动计划凝聚着美国人对于未来美国社会与文化发展的蓝图,并体现了实现此蓝图的根本路径: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2061行动计划”的基本理念深深地植根于科学技术推动论。制订、实施2061行动计划的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坚持科学技术推动论,坚持科技立国、教育立国原则,为此,它要求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智力资源,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强化美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给全体公民提供接受公平的科学教育的机会,给他们以公平地利用科学技术的社会-文化价值的机会,并以此为契机改良美国社会与美国文化。
子题2: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看待、解决公民科学素质问题? 日本目前尚没有制定出明确的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但它已在以往的(科学)教育实践、科学普及以及技术创新活动中,以务实的态度、以多种路径,致力于提高国民(科学)素质。自明治时代以降,日本一直奉行科学技术立国、教育立国的基本战略,于19世纪结束时基本上扫除了文盲,并且使其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实力(尤其是技术创新实力)在20世纪后期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基于这些社会实践,日本政府及有识之士已充分地认识到:
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国民来说,科学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国民素质;因为若不具备科学素质,日本国民就不能有效地参与科技决策。如果国民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利用作出了恣意选择或非理性判断,就可能导致技术开发费用过高、将非理性的主观意志强加于科学等问题,进而阻碍国家的发展。只有在国民充分理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科学技术才能够获得长足发展,科学技术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的智力资产的认识才能够得到普及,科学技术人才的创造性和独创性才能获得恰当的评价。
子题3: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之探讨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指导思想
根据中国科协按照国际通用的公众科学素养指标对18~69岁成年人的科学素养状况组织的 “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近年来有所提高,但总体水平还很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
目前,除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外,我国尚没有真正实现普及高中教育。从对一些农村青少年就学率调查来看,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小学就学率约为98%,初中就学率约为70%,高中就学率大约只有15%。而且,我国高中、大学及大学以上教育均采用分科教育形式。高中文科生除学习数学以外,不再专门学习科学课程。因此,可以认为,必须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与规模,以适应在我国全面实施公民科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有关公民科学素质教育的行动计划,其重要的指导思想均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基旨,其一,通过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扩展国家科学技术的人才库,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其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会极大地改善公众的决策素质;政府和行政机构对科学有较高程度的理解,必定导致更为完美的科学政策的产生。本课题的研究结论是: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实现我国在21世纪的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以制度化方式付诸于实施,面对全体公民进行理性启蒙,以建设强大的科学技术系统与国家创新体系,促使中国社会不断走向繁荣、富强;以重铸中国文化,将科学的智慧深深注入古老的中国,提升中华民族的理性精神、自由精神与创造力,促使古老的中国以全新的姿态再次屹立世界东方。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本方针
以制度化的形式推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公民科学素质的全面改造是一场历时甚久、需要巨大投入、需要社会各方面全面参与同时其意义亦极为深远的社会-文化改良工程。国家应该在启动、实施这一伟大工程的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要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真正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付诸于实践,就必须以制度化的形式展开相关的建设工作。|我们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建制化驱动路径,成立一个常设性的、国家级的、由国家领导人出任负责人的机构及其下属研究室,负责管理、协调我国教育、科技、科普等部门之间分工与协作,负责对公民科学素质工作进展进行全面评估,负责培养能够担当公民科学素质教育的教师与科普人员;与此同时,设立专门的研究基金,创办相关的研究刊物。
◆修正我国传统的科学观,在思想领域确立整合型的科学-技术-社会-文化观 ◆以人为本: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本身作为文化建设的目标 ◆实施科学教育改革 ◆公平与平等性原则、◆坚持系统性与长期性的原则
◆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的有机融合 对2049行动计划的政策性建议
(1)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在其启动时期,应采取一种以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制度化形式来进行。
(2)公民科学素质的建设一定要注意人性化目标与国家目标相结合,这是有效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前提和保障。
(3)公民科学素质的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并举,正规教育要系统、全面,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知识传授、科学观教育与科学-社会协同发展观教育。非正规教育可更多地侧重于后两方面的教育工作,以提升全民科学意识与民主生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