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关于重新确认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的通知(2000年2月23日民发〔2000〕41号)

时间:2019-05-14 15:2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政部关于重新确认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的通知(2000年2月23日民发〔2000〕41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政部关于重新确认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的通知(2000年2月23日民发〔2000〕41号)》。

第一篇:民政部关于重新确认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的通知(2000年2月23日民发〔2000〕41号)

民政部关于重新确认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的通知(2000

年2月23日民发〔2000〕41号)

民政部关于重新确认社会团体

业务主管单位的通知

民发〔2000〕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军委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

为了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办发〔1999〕34号)精神,进一步明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与业务主管单位的管理职责,建立和完善社会团体双重管理体制,使社会团体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经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就重新确认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的管理职责

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能应能涵盖所属社会团体的业务范围,并能够对主管的社会团体进行业务指导。各业务主管单位必须对其所主管社会团体负责,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和有关法规的规定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各业务主管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选派政治强、作风正、素质好的同志具体从事社团管理工作。业务主管单

位对其所主管社会团体在其业务主管单位未做新的调整之前,必须负责到底,决不能撒手不管。

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的管理职责:

(一)负责社会团体筹备申请、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的审查;

(二)负责社会团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财务和人事管理、研讨活动、对外交往、接受境外捐赠资助;

(三)监督、指导社会团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依据其章程开展活动;

(四)负责社会团体年度检查的初审;

(五)负责协助登记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处社会团体的违法行为;

(六)会同有关机关指导社会团体的清算事宜。

二、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是指:

(一)国务院组成部委、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及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相应部门和机构;

(二)中共中央各工作部门、代管单位及地方县级以上党委的相应部门和单位;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及地方县级以上上述机关的相应部门;

(四)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或地方县级以上党委、人民政府授权作为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的组织。

(五)军队系统的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的问题由总政治部明确。

三、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或地方县级以上党委、人民政府授权作为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的组织,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能够全面履行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职责的组织;

(二)中央或地方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组织;

(三)有具体机构和人员从事社会团体管理工作的组织;

(四)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或地方县级以上党委、人民政府履行过授权程序的组织。

同时具备以上条件的组织,方可作为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

四、授权下列组织为全国性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编译局、外文局、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地方县级以上党委、各级人民政府可参照以上意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符合第三项前三款条件的组织予以授权。

二〇〇〇年二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民政部关于全国性社会团体异地设立分支(代表)机构问题的通知民发〔2002〕52号

民政部关于全国性社会团体异地设立分支(代表)机构问题的通

民发〔2002〕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根据《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办法》规定,社会团体申请设立分支(代表)机构时,分支(代表)机构住所与社会团体住所不在一地的,需提交拟设在地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意见。现将具体办理程序通知如下:

全国性社会团体申请异地设立分支(代表)机构,首先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向拟设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含计划单列市,下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以下文件:

(一)设立申请书;

(二)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的《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登记表》(编号:1206)的复印件;

(三)拟任负责人基本情况以及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的意见;

(四)分支机构住所产权或使用权证明。

拟设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社会登记管理机关收到上述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30日内,提出同意或不同意在本地设立的书记意见(不同意在本地设立的,应说明理由),通知该社会团体并抄报民政部。

民政部按照有关规定批准该分支(代表)机构登记后,将有关批准文件抄送拟设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社团管理机关备案。自本通知发出之日起,社会团体申请异地设立分支(代表)机构事宜按上述程序办理。

二〇〇二年三月二十日

第三篇:民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驻地迁移管理工作的通知(民发〔2008〕127号)

民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驻地迁移管理工作的通知

民发〔2008〕1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近年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驻地迁移日益增多。总体上看,政府驻地的迁移,对保证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避免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有的地方政府法制观念不强,不按程序搬迁的现象时有发生,既加重了财政负担,又激化了干群矛盾,影响了社会稳定。最近,国务院领导就政府驻地迁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民政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强化行政区划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检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行政区划工作的依法管理,妥善解决当前政府驻地迁移工作中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要加强对政府驻地迁移工作的领导

政府驻地迁移是行政区划变更事项的重要内容,也是本行政区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政府驻地迁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行政管理中心的平稳转移,关系到生产力布局的优化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行政效率的提高和为民服务能力的增强,对于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各地要充分认识政府驻地迁移工作的重要性,把它作为行政区划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严格依法管理。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有利于节约集约使用土地,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出发,高度重视,慎重对待,从严控制政府驻地迁移。

二、要明确政府驻地迁移的权限

根据《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国发〔1985〕8号)和有关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和地区(盟)行政公署驻地迁移,由相关地方人民政府(行政公署)逐级上报国务院审批;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由相关乡镇人民政府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区公所、街道办事处驻地的迁移由依法批准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审批。各地民政部门在办理政府驻地迁移具体事项时,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履行部门职责,严格遵循相应的审批权限和规定程序逐级上报审批。

三、要规范政府驻地迁移管理

各地要高度重视和正确把握政府驻地迁移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组织专家科学论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驻地迁移的意见,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迁移方案。对确需搬迁的,如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政府办公设施严重老化、办公大楼属于危房以及国家重点(大型)建设工程需要等情况,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审批;对其他原因或可搬可不搬的,原则上不予报批。由国务院审批的政府驻地迁移事项,在上报审批时需提供以下相关材料: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部门对新址办公楼建设项目立项的批复、国土资源部门关于新址建设用地情况的说明、财政部门对新址建设所需经费落实情况的说明、水文地质部门或者具有甲级工程勘察专业资质单位对新址水文地质情况的说明或勘察报告、环保部门对新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城市总体规划图、政府驻地迁移示意图以及相关政府和部门的意见等。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的政府驻地迁移事项,各地民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上述要求予以明确。

四、要开展对政府驻地迁移的检查

各地民政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管理职责,加强对政府驻地迁移的监督检查,结合通知精神,开展一次政府驻地迁移的专项检查,摸清情况,分析现状,区分类别,对症处理。对已批准搬迁的,要检查是否严格按照批复内容迁移驻地,是否存在批而不搬、拖而不搬或末按照批复地址搬迁的现象;对已搬迁未报批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说明搬迁情况,提出整改措施;对将搬迁未报批的,要加强科学论证,制定搬迁方案,按照有关权限和程序,逐级上报审批。今后各地的政府驻地迁移,在未经批准前,不得擅自搬迁。对末报批已搬迁或先搬迁后申报的,我部将一律不予报批,并视情节予以通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二○○八年九月十日

转发民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驻地迁移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民政局:

现将《民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驻地迁移管理工作的通知》(民发〔2008〕127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各市专项检查情况于11月底前上报民政厅。省厅将视情进行抽查。

广东省民政厅 二〇〇八年十月九日

第四篇: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通知(民发〔2010〕121号)

【发布单位】民政部

【发布文号】民发〔2010〕121号 【发布日期】2010-08-27 【生效日期】2010-08-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民政部

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通知

(民发〔2010〕1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0年7月8日以国务院577号令公布,将于2010年9月1日施行。《条例》的颁布,为切实维护受灾群众利益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灾害救助工作迈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新台阶。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条例》,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条例》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工作

《条例》的出台,从法律上肯定了灾害救助工作多年来形成的工作原则、制度、方法,确立了灾害救助工作在国家应急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使灾害救助工作进入依法行政的历史发展新阶段。《条例》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的立法宗旨贯穿于救助准备、应急救助、过渡性安置、灾后救助的全过程,集中体现和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要求,必将有力促进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要求在灾害救助工作中的贯彻落实。《条例》明确了灾害救助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明确了民政部门负责灾害救助工作,明确了民政部门在灾害救助准备措施、预警响应、应急响应机制和受灾人员灾后生活救助、救助款物的监管工作职责,将有力促进民政部门更好地履行灾害救助职能,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各地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条例》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条例》的自觉性与紧迫感。要组织好《条例》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全面理解和深刻领会《条例》规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做到各级领导干部熟悉《条例》、救灾工作人员精通《条例》。要策划好《条例》的宣传活动,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广泛、深入地宣传《条例》,切实将《条例》宣传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提高公众对《条例》的知晓率,为贯彻实施《条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大贯彻实施《条例》力度,依法完善灾害救助相关制度

《条例》确立了灾害救助工作的基本法律制度,对灾害救助的综合协调体制机制、灾前救助准备、灾害应急救助、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以及灾害救助款物管理等各环节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规定。各地要在正确理解、全面贯彻实施《条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抓紧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完善综合协调体制机制。

要按照《条例》中关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以及各级民政部门的职责规定,着力推进各级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的建设,强化综合协调和应急指挥职能,建立和完善协调联动、信息共享、灾情评估、款物调拨等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政府与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救灾捐赠、志愿服务、灾后重建等方面的良性互动的救灾社会动员机制,全面提高救灾社会动员能力。

(二)完善灾害应急响应制度。

要按照《条例》规定抓紧各级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工作,建立健全灾害救助预警机制,及时调整和完善应急响应的启动标准,细化实化应急响应程序和各项应急措施,增强预案的实用性、操作性和相互衔接,力争2010年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要定期组织开展预案演练,着力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性演练,不断提高协同应对灾害的能力。要依法切实履行民政部门承担的灾情管理职责,规范灾情报告的时间、内容、形式,建立灾情发布制度,完善灾害评估机制,完善灾害信息管理机制。

(三)完善受灾群众救助制度。

要按照《条例》规定进一步完善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制度,建立健全灾后过渡性安置制度,细化过渡性安置的对象确认、安置形式、支持措施等内容,依法维护好受灾群众过渡性安置期间的基本生活权益。要进一步规范住房恢复重建和冬春生活救助等传统业务,做好各项灾害救助政策间的合理有效衔接,切实保障好受灾群众各个阶段的基本生活。要进一步落实救灾工作分级负责制度,制定和完善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灾害救助标准,完善灾害救助项目。

(四)完善灾害救助保障措施。

要积极商有关部门,依法将灾害救助资金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与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加快建设布局合理、品种齐备、数量充足、管理规范的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库点网络,建立物资协同保障机制,完善紧急调拨和配送体系;要构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应急决策平台、调度平台及其配套的数据库和安全系统,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五)强化灾害救助款物管理。

要进一步完善灾害救助资金物资管理和使用监督制度,规范灾害救助的工作程序,强化民主评议机制,全面推行灾害救助资金物资社会化发放方式,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要进一步完善灾害救助资金物资的管理和使用监督制度,完善救灾捐赠工作规程,建立健全款物管理使用公开制度,确保各项灾害救助款物使用安全、合规、有效。

各地要按照《条例》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工作规程,推进灾害救助的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以《条例》为核心,以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地方规章、技术标准为配套,以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灾害救助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要对已有的相关地方法规和政策性文件进行全面的清理,及时废止与《条例》精神相抵触的法规和政策。

三、加强对《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地民政部门要精心组织,全面部署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的工作。要向党委、政府汇报贯彻实施《条例》的工作方案,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力争将《条例》的贯彻列入政府工作议程;要积极主动与财政、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构编制等部门进行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解决工作人员不足、工作经费紧缺、技术装备落后等实际困难;要加强对下级民政部门贯彻实施《条例》工作的指导,做到有部署、有检查。

各地贯彻落实《条例》中的有关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民政部。

二○一○年八月二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民政部关于印发《社会组织抽查暂行办法》的通知民发〔2017〕45号

【发布单位】民政部

【发布文号】民发〔2017〕45号 【发布日期】2017-03-13 【生效日期】2017-03-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民政部

民政部关于印发《社会组织抽查暂行办法》的通知

民发〔2017〕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社会组织抽查暂行办法》已经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对于实施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报告我部。

民政部

2017年3月13日

社会组织抽查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社会组织管理,改进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按照法定职责,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社会组织,对其依法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检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开展抽查工作应当坚持依法、公正、公开、规范的原则。

第四条 民政部负责指导全国社会组织抽查工作。

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开展对本级登记的社会组织抽查工作。

登记管理机关与其管辖的社会组织的住所不在一地的,可以委托社会组织住所地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委托范围内的抽查工作。

第五条 抽查分为定期抽查和不定期抽查两种方式。

定期抽查是指登记管理机关按随机抽取本级登记的社会组织开展检查。县级、市级、省级登记管理机关对本级登记的社会组织的抽查比例分别不低于3%、4%和5%,民政部对本级登记的社会组织的抽查比例不低于10%。

不定期抽查是指登记管理机关根据社会组织类别、所属行业、检查事项等条件,不定期随机抽取本级登记的社会组织开展检查。抽查比例根据工作需要合理确定。

第六条 登记管理机关开展定期抽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组织的报告、信息公开、内部治理、财务状况、业务活动等情况。不定期抽查可以在前款规定的检查内容中选择若干项开展检查,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其他检查内容。

第七条 登记管理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联合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或者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开展抽查工作。

登记管理机关可以依法使用其他部门作出的检查结果。

第八条 在抽查工作中,登记管理机关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开展审计、咨询等相关工作。

第九条 登记管理机关可以采取书面检查、现场检查等方式开展抽查工作。

登记管理机关对社会组织开展检查时,应当将检查的内容和要求通知被检查社会组织。

第十条 登记管理机关对社会组织开展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出示相关工作证件和检查通知书。

检查人员与被检查社会组织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一条 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受委托现场开展相关工作时,工作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应当出示相关工作证件、检查通知书及委托证明。

第十二条 现场检查应当制作检查笔录,如实记录检查情况,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社会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在场工作人员签字或者盖章;无法取得签字或者盖章的,检查人员应当注明原因。

第十三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将抽查发现的问题告知被检查社会组织,并依法向社会公开。

第十四条 抽查发现社会组织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处理;应当由其他部门处理的,依法移交相关部门。

第十五条 社会组织应当配合检查工作,接受询问,如实反映情况,并根据检查需要,提供相关材料,不得以任何形式阻碍或者拒绝检查。

社会组织不按规定配合检查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依法处理。

第十六条 抽查结果作为社会组织评估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也可以提供给相关政府部门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税收优惠、资格认定、评优评先等工作的参考因素。

第十七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依法将抽查过程中收集、形成的有关资料及时归档保存。

第十八条 抽查所需费用由登记管理机关按规定列支,不得向社会组织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九条 登记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抽查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民政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民政部关于重新确认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的通知(2000年2月23日民发〔2000〕41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政部关于重新确认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的通知(2000年2月23日民发〔2000〕41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