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时间:2019-05-14 15:2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问题及合理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第一篇:河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河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申怀香1孙会芬

2(1邯郸县水利局邯郸056001;2 磁县城管局 邯郸 056038)

摘要:通过分析我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我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存在问题;建议概述

节水型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是指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节水型社会建设应构建四大支撑体系:即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防污工程与技术体系;与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体系以及与水资源价值相匹配的社会意识和文化体系。其本质在于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自律式发展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退化等水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工程,具有迫切而重要的现实意义。河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意义

河北省是个严重缺水的省份,具有“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双重特点。河北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03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11 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不及国际上公认的人均1000m3缺水标准的1/3,甚至比不上以干旱缺水著称的中东和北非地区。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河北省用水量逐年增长,年用水量已经高达220亿m3,但可利用量仅为170亿m3,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河北省水资源的形势十分严峻,突出表现在:(1)地表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由于降水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耕地、城镇分布和经济布局不适应;(2)地下水严重超采。河北省是全国地下水利用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了众多的地下水漏斗;(3)水资源开发程度较高,开发潜力小。在严重“资源型”缺水的同时,一些地方还普遍存在着严重浪费现象;(4)水质污染严重。河北省70%~80%的河流水系受到污染,其中50%的河流属于重度污染,全省大多数河流总的状况是:天然径流基本失去稀释自净能力,已接近“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的境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因此,在河北省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河北省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将有效地促进河北省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有力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实现节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战略。河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问题

通过相关节水法规的颁布实施和节水工作的开展,河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由于节水型社会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不完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阻碍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向更深层次上开展。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全社会共建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水利、环保、城建和经贸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由于统计口径、统计方法、统计范围在部门之间存在着差异,基础数据在统计的过程中存在不系统和不一致现象,使得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的可靠性较差。另外,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施在一些县市分级管理范围上界定不够清楚,形成了一些地方未进行管理,一些地方重复管理情况。

(2)资金需求庞大,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较大。

实践表明,节水型社会的建设的落实需要大量资金的注入。比如廊坊实现2008年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项目总投资分为6.78亿元,占政府2008年预算收入的14.5%。如此庞大的资金,使人们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经济可行性

产生质疑。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过大,可能带来社会效率低下、资金分配不公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最终导致资金无法落实。

(3)相关法规制度建设还不够,监督管理薄弱。

目前,河北省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健全、不配套,节水管理还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用水监督管理不力等现象,对节水型社会建设产生了无形的阻力。另外,政策效力较差也是当前河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当前,试点城市虽然建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政策,但节水的目标责任和考核制度还不够健全,监管能力还较差,还不能对节水产业的发展、节水新技术的推广以及节水管理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发挥较好的引导与激励作用。

(4)南水北调通水后,部分地区可能会因为调水水价过高而继续超采地下水。这样一来,调水工程工程不但没有产生其预期的效益,而且由于继续超采地下水等原因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带来其它环境和社会问题。

(5)缺乏科学、合理的建设绩效考核体系。

目前,试点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主要依照水利部印发的《关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中采用的综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四类评价指标体系。从评价内容的看,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①不能从水循环的角度对水分利用效率进行全面、科学定量评估;②一些指标的选取缺乏合理性;③指标涵盖的内容尚不全面。河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河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现有试点建设工作,突出特色、不断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主要包括加强节水制度建设、加强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制定和实施、完善工程建设体系和管理设施体系、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节水意识等方面。

4.1 加强节水制度建设,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加强水资源管理,以实现集中决策与民主决策的统一。从整体上看,水资源管理能力改善,关键在于管理设施的改善、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素质的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现代化的方法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和评价,建立以水权、水价、水市场为基础的水资源配置制度,实现水资源的一体化管理,为水资源的规划、调配、使用和调节供需关系提供依据,保证水资源的良性循环。

(2)建立规范、完整的绩效评估体系。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效果和效益进行动态、客观和公正地度量。并将节水型社会指标体系与干部政绩指标相结合,激励各级政府积极组织领导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和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社会净福利。在试点城市环境方面,建立高效执法队伍,增强执法力度和监管能力。

(3)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用以解决地方财政困难。

(4)充分发挥群众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用水户协会等形式,实现群众用水的自我管理,切实保障群众的利益,建设公众参与的社会节水运行机制。

4.2 加强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制定和实施

为保证水市场建立的公正性和规范性,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重点为:(1)在明晰水权,在宏观总量控制和微观定额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健全水价制度,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综合考虑水价的资源部分、工程部分和环境部分的水价,制定合理的水价,发挥价格对促进节水的杠杆作用;(2)健全排污许可制度,实行纳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4.3 完善工程建设体系和管理设施体系

在河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需要完善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工程和管理设施体系,包括:(1)水资源管理硬件设施工程体,包括水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和取用水计量设施体系;(2)节水改造工程体系,包括生活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城市节水设施的建设、以及居民生活节水示范区的建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及灌溉示范工程的建设;(3)水系统生态工程体系和水资源保护工程体系,对具有供水功能的江河以及大中型水库进行保护,确保供水水源安全。水土保持工程体系,以小流域为单元,建立多层次的防护体系,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海水入侵,并

对已发生的海水入侵的城区进行综合治理,以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4)污水处理回用工程等工程建设体系。

4.4 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节水意识

水利水务工作者需要广泛深入地对民众进行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河北省农村人口很多、农业分散经营,农民受教育的程度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宣传力度、普及节水知识,采取广播电视宣传、骨干队伍培训、知识讲座、巡回宣传等多种形式,把农民节水行为与增产增收结合起来,调动农民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奠定思想和坚实的群众基础。结语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河北省主要水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经过近些年来的探索,河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较大;监督管理薄弱;缺乏科学、合理的建设绩效考核体系等方面的问题。

河北省需要在现有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部分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综合运用行政、工程、经济和技术等多种手段,加强节水社会制度的建设,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工程建设体系和管理设施体系,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节水意识,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保障河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申怀香 女 助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等工作

地址:河北省邯郸县

邮编:056001

电话:0310-8012508

第二篇: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背景

1.1 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北方地区只有99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灌区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近110座严重缺水,18个主要沿海城市就有14个缺水。城市、工业年缺水近60亿立方米。据200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30多座城市发生了水危机或出现供水紧张状况。尤其是京津等大城市,在连续遭遇枯水年时就会出现严重水危机。因此,干旱缺水对国民经济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1.2 用水效率低下 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相比,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2003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

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成为首要的解决途径。节水型社会建设就是我们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实践中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形成的一种成果。《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措施,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节水与节水型社会

节水是指采取现实可行的综合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不是在现有的社会系统上加上节水的内容,而是在社会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的具体实践活动中,都以节水作为其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之一,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较传统意义的节水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要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建设节水型社会过程中,要明晰初始水权,要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控制与微观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要采取法律、经济、工程、行政、科技等综合调控措施保证两套指标体系的实现。具体内容如下:

4.1 总量控制。根据国家确定的分水方案,将市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作为水权,逐级分配到各县(区)、乡、用水户(村、企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确定各级水权,并实行总量控制。

4.2 以水定产。根据水权总量,依据现状和未来水资源承载力,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实行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定规模、以水定灌溉面积。

4.3 定额管理。依据水权总量,核定单位工业产品、人口、灌溉面积的用水定额和基本水价。以定额核总量、总量不足调结构,定额内用水执行基本水价,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

4.4 公众参与。在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贯穿民主政治的思想,逐级选举产生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价、水量的管理和监督,由村级用水户协会管理村集体水权,配水到户,并负责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和水费收取。

4.5 水权流转。在用水户协会和政府水管部门的监督下,用水户有权以有偿转让的方式出售水量。转让价格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接受政府宏观调控指导的前提下,随行就市。

4.6 城乡一体。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实行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的评价体系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估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性指标来评估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整体效果,二是通过节水指标来评估节水措施落实效果。评价体系主要由宏观整体评价和微观指标评价两部分组成。评价具体操作需要通过指标来实现,指标选取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指标的典型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5.1 宏观整体评价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为了实现区域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节水、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是统一协调的关系。从经济发展、资源状况和生态系统三方面来对比试点前后的社会状态,以评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宏观效应。5.2 微观节水评价 在宏观整体评价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考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状况,还需对具体的节水效果进行微观指标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包括综合指标评价、农业节水指标评价、工业节水指标评价、生活节水指标评价、生态用水指标评价以及水环境指标评价等方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实现,必须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最为迫切和重要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6.1 建立健全各级领导机构和相关工作机制 有效的各级领导和工作机制是试点建设的首要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由地方行政首长亲自挂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统一有序的工作机制,协调各县(市)之间、水务局与各职能交叉部门之间、行政区水资源管理与城市水务管理之间的关系,保障具体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必须建立起由上而下的运转灵活、信息通畅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机制,协调处理上下各级之间、地方政府和流域机构之间的各方关系,切实做到沟通及时、工作高效。

6.2 配置稳定的技术咨询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原创性很强的综合工作,既无现成模式可供借鉴,也无成熟经验可供,但试点建设时间短,实践要求高,因此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应当广泛吸纳省内外和国内外高水平的水利科研单位,配置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技术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既作为试点工作技术常务咨询和协调机构,在节水型社会的总体规划、政策措施和重大技术问题提供指导,同时也负责开展相关科学问题研究,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相关技术支撑。

6.3 保障相关资金到位,重视配套工程建设 资金保障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国家投入资金的及时到位,不同项目资金在符合基本建设报批程序的基础上,由相应归口单位负责审批,并予以及时划拨。二是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多种投资渠道,保障配套资金的及时到位。结论

节水型社会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水的关系,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

参考文献:

[1]梁建义,徐振辞.南水北调受水区河北省廊坊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廊坊.2006。

[2]冯城,王亚华.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资料汇编

(三).张掖市.2004。

[3]王浩,王建华,陈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

第三篇: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范文模版)

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

水,是人类最保贵的财富,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人们可以想象得出没有水的世界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因此,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迫在眉捷。水是极其稀少的,水量与可利用量也是十分有限的。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提高,可用水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出于对水资源稀缺性的重新认识,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水资源的稀缺是长期的、全局的。特别是在春灌、秋种期,天气干旱、降雨稀少,节约用水,合理运用,科学调度,优化配置也就是建设节水型社会优为重要。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革命。

节水型社会和通常讲的节水,既互相联系又有很大区别。无论是传统的节水,还是节水型社会建设,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要看到,传统的节水,更偏重于节水的工程、设施、器具和技术等措施,偏重于发展节水生产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而节水型社会的节水,主要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道路。

节水型社会的制度建设要解决的是全社会的节水动力和节水机制问题。一个人做某件事情要有动力,一个社会做某件事情也要有动力。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靠社会成员内心的自觉,靠道德和良知的引导;一个是靠外界的约束和激励,靠压力和推力,并把这种约束、压力和推力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搞节水型社会建设,固然要进行宣传教育,使得全社会都能了解我国的基本水情,了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从而增强节水的意识,自觉节水。但根本的还是要建立一整套制度,建立一种体制、机制,使得各行各业、社会成员受到普遍的约束,需要去节水;通过制度创新,使得全社会能够获得制度的收益,愿意去节水,使节水成为用水户自觉、自发的长效行为,而不是仅靠行政推动的权宜之计。

建设节水型社会,简单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明晰初始水权。

明晰初始水权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基础。初始水权是国家根据法定程序,通过水权初始化而明晰的水资源使用权。通常,水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权包括水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转让权等。在我国,水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国家通过某种方式赋予水的使用权给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因此,我们所讲的水权是狭义的水权,也就是水的使用权。

(2)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与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体系。

明晰初始水权是水权管理的第一步,还要建立两套控制指标体系,一套是水资源的宏观总量指标体系,一套是水资源的微观定额指标体系。

水资源的宏观总量指标体系用来明确各地区、各行业乃至各单位、各企业、各灌区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实现宏观上区域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水资源的微观定额指标,用来规定单位产品或服务的用水量指标。通过控制用水定额的方式,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目标。

(3)综合采用法律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行政措施、科技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

(4)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

(5)用水户参与管理。

建设节水型社会要鼓励社会公众以各种方式广泛参与,使得相关利益者能够充分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如成立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量的分配、管理、监督和水价的制定。用水户协会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调动广大用水户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积极性。

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分配初始用水权;制定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公平的水市场交易规则,监督水权交易;保障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用水的权利和用水安全;保障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等等。

(2)无论是缺水地区,还是丰水地区,都要建设节水型社会。丰水地区和缺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都是为了促进科学发展。所不同的是:缺水地区的水权分配受控于“宏观控制指标”;可以充分利用水权交易市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丰水地区的水权分配取决于“微观定额指标”;注重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要把节水与治污结合起来。

只有把节水和治污结合起来,节水的效果才能更快的表现出来,才能让人民享受的更多的实惠,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宝贵财富!

第四篇: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摘要: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我国水问题的战略选择。首先,介绍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涵与作用。其次,分析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结合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需求,进一步指出了我国未来一个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方向。关键词:节水型社会;问题;发展方向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而且其分布极度不均匀,地域性缺水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水体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使能够利用的水资源量就更加稀少;同时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新鲜水资源的使用极度浪费,更加导致了全国范围的缺水。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已经成为符合我国国情、水情的必由之路。自1998年成立全国节水用水办公室开始,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已走过十余年。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仍在制约着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发展速度和建设效果,需要进一步的解决。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及作用

节水型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即指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节水型社会建设包括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等各个行业的节水,涉及群众思想观念、价值尺度、生产方式、行为方式转变的各个层面,同时也涉及行政职能、经济政策、法律体系、节水技术、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各个方面的变革完善,是一项实践性、探索性、创造性很强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它要求人们在生活和生产的全过程中具有节水意识和观念,在全社会建立起节水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宣传等措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逐步杜绝用水的结构型、生产型、消费型浪费,使有限的水资源在保障人民饮水安全的同时,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并创造优良的生态与环境。

当前,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与水生态退化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大、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为解决这些水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讲,节水型社会建设不仅是应对水危机的关键,更是关系国家安全、流域安全和区域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节水型社会旨在通过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文化等措施,建立水资源取、供、用、排、回用全过程的用水管理制度体系,涉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诸多方面,最终实现把节水和水资源保护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中,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节水型社会建设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在经济方面,节水型社会建设能够减少能源和水资源费用支出。同时,随着水费和污染治理要求的增加,也促使企业增强竞争力。二是在社会方面,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减少水污染和能源污染,可以降低污染所带来的健康风险,缓解缺水、水污染和生态破坏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三是在环境方面,节水型社会建设能够减少现状用水量,缓解干旱的影响,维持未来人可利用的水资源,维护水生环境的健康;并通过降低市政和工业取水保护饮用水水源,通过减少灌溉和景观的冲刷来减少面源污染。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此同时,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发展速度和建设效果。

(1)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的思路受限。规划编制的思路不开阔,地方特色不突出。主要原因在于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编制人员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体系理解不深入,并对当地水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到位、不及时。并且规划编制中定量分析手段薄弱。这主要是由于编制者对于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的定量技术方法及其体系缺乏认识。同时,规划与其他相关发展规划错位。当前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主要是由水利部门在推动,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体制和部门分割状况等现实原因的存在,使得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不能正确协调其与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与节约型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与当地水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经济发展规划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的出现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编制带来相当的难度。

(2)管理体制不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全社会共建的复杂系统工程。当前水务管理体制的不统一,阻碍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在更深层次上的开展。主要体现在:①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的基础数据需要水利、环保、城建和经贸等多部门提供,由于统计口径、统计方法、统计范围的差异,导致基础数据存在不完整、不系统和不一致的问题,使得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的可靠性较差。②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施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使得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监督和管理受到相当的限制。例如,一些地区长期以来实行的污水处理分别由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管理,地下水又分别由国土资源部门和水利部门管理,这种局面制约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全面开展。

(3)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监督管理薄弱。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一个复杂大系统,需要建设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促进用水效率的提高和效益的改善。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健全、不配套。全社会节水管理还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缺少严格的用水统计制度、缺乏有力的用水监督管理,这些都对节水型社会建设产生了无形的阻力。

(4)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当前,试点城市都将水资源保护与节约方面的宣传、教育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式管理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总体上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公众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不强烈,节约用水、少排污废水和保护水资源等行为在公众中的比例仍较少,同时,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

3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发展方向

未来15年是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国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应进一步深化现有试点建设工作,突出特色、不断创新;同时开展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的实践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形成一套相对完整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

(1)拓宽规划编制思路,增强编制规划方法的科学定量化。充分了解、认识各区域、各流域水资源的自然条件、水资源的开发流域现状、水利建设特点,增强对区域现状水资源管理的总结,提高认识水平,编制适合本地区的节水规划。如丰水地区注重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缺水地区可利用水权交易市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增强规划中的科学、定量化成分,减少主观性色彩,如人类活动干扰下流域二元水循环的模拟技术,初始水权分配技术、水价构成及其定量技术等。

(2)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与用户参与式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水资源的短缺性、流动性,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建立包括城乡地表、地下水资源以及非常规水资源在内的多水源统一分配、管理和调度机制,以降低管理的成本,提高管理的效率;水资源以流域为单元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必须建立水资源的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公众作为自身利益的代表,是水资源管理多元化的表现,是水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水资源管理民主原则的具体体现。公众参与的主要途径应包括参与资源环境政策和法令的制定、参与水资源系统评估、参与水资源保护以及水资源管理决策等方面。并通过统一管理与用户参与式的管理体系,使政府、市场和公众“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更加健全。

(3)加强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制定和实施。制度建设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环节,当前需要完善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如尽快制定全国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确定各项节水器具、设备的技术标准、各行各业的用水定额、节水产品认证制度和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等,使得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尽快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在标准的制定方面,应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以及社会上可接受,并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

(4)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教育。节水型社会建设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它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主体,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和监管的基础力量。今后要不断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的节水意识,并使其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政策和实施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使节水型社会建设顺利进行。结语

我们正处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需在深化现有试点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形成一套相对完整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技术方法体系,并开展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的实践探索。注重规划编制方法的规范化与科学定量化、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与用户参与式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强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制定和实施、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和教育,是当前及其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整体提升的关键所在。参考文献

[1]刘七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展望[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02:43-47.[2]郭晓东,陆大道,刘卫东,白永平,陈明星.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区域节水措施及其节水效果分析——以甘肃省河西地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07:1-7.[3]李心远,王海锋.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动力,建立全社会参与机制[J].水利经济,2013,04:40-43+75.[4]李清杰,付永锋,李克飞.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探讨[J].人民黄河,2013,10:83-84+87.[5]陈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启示[J].中国水利,2012,15:30-33.[6]靖娟,秦大庸,张占庞.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全方位支撑体系研究[J].人民黄河,2007,01:45-46+52.[7]褚俊英,王建华,秦大庸,王浩,严登华,杨炳.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模式研究[J].中国水利,2006,23:36-39.[8]郭大本.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提出及其含义和背景[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4,02:1-4.[9]郭大本.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实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4,03:1-4.[10]祁玉新.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水资源配置研究[J].甘肃农业,2014,09:8-9.[11]朱厚华,曹淑敏,王建华,李海红.基于多元主体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框架构建[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4,03:291-295.

第五篇: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县2008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随着“生态立县、产业富县、项目强县、科教兴县”县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水是自治县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命脉显得更加突出,为保障自治县经济社会可持续稳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特制定****2008年

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一、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一)水资源现状:县域内水资源总量为6.012亿m3,其中地表水年径流量3.08亿m3,可开发利用的的年径流量2.12亿m3,地下水综合补给量为5.42亿m3,重复量为2.5亿m3,实际补给量2.93亿m3,可开采量2亿m3。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2007年全县总用水量15550.153万m3,其中农业用水量14130.246万m3,工业用水量150.85万m3,生活用水243.81万m3,生态用水量1025.246万m3,用水比例为90.8:1:1.6:6.6。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县水资源特点,存在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地域分布不均,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水资源利用率偏低,用水结构不合理,地下水开采强度相对较高,浪费水的现象时有发生,节水意识淡薄。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坚持以优势资源转换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新型化旅游化城市建设的需要,是坚定不移的走“生态立县、产业富县、项目强县、科教兴县”之路,是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型、文化型、旅游型“现代旅游城市,构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需要。

四、08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计划安排

一、成立领导小组,健全组织机构

二、切实落实“定额管理、总量控制“的用水量化管理,建立用水定额管理体系。

(一)农业用水实行“地有定额、户有总量”08年用水量化管理覆盖面积达到10万亩,责任单位县水管总站、水资办,责任领导:赵晓,责任人:***、***、***。

1、落实各乡(镇)种植面积,种植结构调整面积,按照不同的作物,核定用水定额,3月底前完成2、根据不同土壤墑情,不同作物种植结构在每次轮流灌前后都进行监测,比较耗水量和经济效益,为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8月低前完成。

(二)立足企业用水实行“产品有定额、企业有总量”,其中规模20万以上的企业用水量化管理覆盖面积达到100%,其余企业达到90%。

1、对县域内的所有工业、企业用水量进行调查摸底,核定企业生产、生活、绿化用水量,经核定的企业用水量由企业负责人签字盖章,整理归档,年底全面实行“超定额累计加价制度”。责任单位:县水资办、节水办,责任领导:***,责任人:***、***。

(三)城市生活用水实行“人有定额、户有总量”,城市自来水覆盖范围内的居民生活用水量化管理达到90%,公共服务设施用水量化管理达到95%,全面建立用水档案,实行定额用水,超额加价的阶梯式水价运行机制。

责任单位:建设局、水利局,责任领导:***、***,责任人:***、***,于4月底前完成。

四、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先进单位创建工作

(一)认真做好07年节水型先进单位的挂牌验收工作,对07年开展节水型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的企业、宾馆、机关、地区、家庭加大检查力度,进行技术指导,完善节水运行体制,对符合创建目标要求的单位进行验收挂牌,奖优罚劣。

该项工作由县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各成员单位配合,于4月底前完成。

(二)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先进单位创建活动

1、创建节水型企业1家(****江友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责任单位:经贸局、水利局,责任领导:****、****,责任人:****、文****、****。

2、创建节水型机关5家(县水利局、建设局、国税局、社保局、环保局)。

责任单位:建设局、水利局,责任领导:****,责任人:****

3、创建节水型社区1家(县城镇住宅小区)

责任单位:建设局、水利局,责任领导:****,责任人:****

五、在07年开展工业企业水平衡测试工作的基础上,08年继续做好该项工作,年内完成****新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哈密江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的水平衡测试,对于不按计划进行水平衡测试的企业,将执行《哈密地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开展水平衡测试后管理办法》予以处罚,以推动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

责任单位

下载河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问题及合理化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问题及合理化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节水型社会建设论文

    节水型社会建设论文专业:班级 :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年 10月23号星期日2011节水型社会建设中一些主要因素所起的作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主要因素包括基本工程,制度,政府,它们对节水型......

    长沙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初探

    长沙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初探 ● 长沙市水务局 廖森胜 ● 2011年12月 ● 参考文献:附后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00亿m,人均水资源量约2100 m,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预计到21世纪30年代......

    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要求,结合我县水资源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约水源,合理利用——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调查报告张掖市第二中学高一22班冯亦青一、引言镜头一:如今的居延海,早已失去了往昔的神韵风姿。西居延海原有水面近3000平方公里,自19......

    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我镇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年初召开了领导会议,对相关精神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并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认......

    节水型社会建设(最终版)

    浅谈节水型社会建设姓名:丁春雨 专业:安全工程班级:安全10-06学号:3110010106051 一.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人多水少,水资源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是我国的基本水......

    节水型社会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深入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联合发布《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

    节水型社会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深入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联合发布《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