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助人自助、案主自决、越俎代庖
助人自助、案主自决与“越俎代庖”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价值特征,它是指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互动,在社会工作者的引导、启发和帮助下,受助者自己帮助自己,自己解决问题,摆脱困境,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案主自决是社会工作原则之一,它是指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受助者)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由案主对自己的事作出决定。
助人自助、案主自决等社会工作价值原则强调尊重人、相信人、平等待人,是 对人文精神的高扬和有效落实。与其他助人服务单方面施与以及被动接受的情况相比,社会工作更加注重人的发展、崇尚以人为本的特点。
案例甲:矿难,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屡发频发的事件。在市场需求剧增、丰厚利润刺激以及地方保护主义庇护下,不法私营煤矿主只管多产煤,不顾矿工的生命安全,常造成坑道塌陷、瓦斯爆炸、冒顶淹水等导致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而事故发生后,如何做好善后工作?做好遇难矿工家属的安抚?此时,社会工作者受命于政府及相关机构之派遣,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得以及时发挥。
面对矿难事故惨景以及痛不欲生的矿工家属,社工小郑心中沉甸甸的,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下决心要以所学专业知识帮助这些家属度过难关。小郑和同事深入遇难矿工家庭调查研究,制订工作方案,与遇难矿工家属建立援助服务关系等,并借助来自政府的资源,调动社会和社区资源,为遇难矿工家庭提供多种救助。
但还有遇难矿工家属沉浸在矿难阴影中难以自拔,有的不吃不喝,整日以泪洗面;有的欲寻短见„„怎么办?一定要让他们摆脱困境,恢复正常的生活。小郑他们运用团体社会工作方法,组织了好几次小组活动,促成这些家属相互见面,引导他们彼此倾诉、相互交流,宣泄和释放心中的悲哀和痛楚,渐渐地起了效应。小郑还针对情况的发展与变化与家属访谈,启发遇难矿工家属面对现实,重新树立生活信心,发挥个人潜能,调整生活目标,以自立、自强的态度生活下去,这样才是告慰去世亲人的最好方式。遇难矿工家属终于从矿难阴影中走了出来,小郑他们助人自助取得了成效。
案例乙:社工张云在走访居民家庭作调查时,了解到一残障老汉双腿截肢,其老伴患有心脏病,子女不在身边且多年无来往,日常生活与操持家务十分困难,有时发生老两口同时摔倒半天爬不起来的情况。张云为这户老人家庭深深担忧,一心想要帮助他们过好晚年生活。张云根据老人的实际状况,并积极寻求可行的政府与社会援助资源,为其设计了解决方案:
一是残障老汉入住养老院,这样一方面老伴可因此“解放”出来,卸下多年的照护重负;另一方面老汉在养老院专业护理下,日常生活与起居有可靠的保障。
二是老两口双双入住养老院,两人都能得到照护,这样可彻底解决老人的困难。
对两个方案,老两口都无法接受,一方案把相依为命的老夫妇生生分开,造成亲情的分割,给老人双方都带来(尤其是老伴)难以适应的孤独,对老人心理有伤害,不利于以后的正常生活。二方案受经济条件限制,老两口只靠老汉一人的退休金生活,两人同住养老院每月需交近2000元的费用,而老汉的退休金还不到其二分之一,老人实在负担不起这个费用。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老人不愿离开家的地缘和亲缘心结。民间有俗语:“金旮旯,银旮旯,不如我的穷旮旯”,老人在家住了数十年,街坊邻居、熟悉的社区环境,怎么舍得离开?
张云又为老人推荐了第三方案,向当地政府申请“居家养老服务网”的援助。该“服务网”以政府购买服务,民间组织运作的方式,免费为孤寡、独居和困难老人家庭提供照应起居、买菜做饭、清洗衣被、打扫居室、陪同看病等生活照料服务。
老人乐意接受第三方案,在社工张云的帮助下,老两口终于得到“居家养老服务网”的服务。很快,“服务网”服务员便上门照应老人起居、打扫卧室、厨房与卫生间,清洗衣被,并代买菜、购物和拿药等。现在老人家里清清爽爽,连地上都一尘不染。此事还感动了10多年不联系的儿子儿媳,从外地赶来“常回家看看”,并帮着做家务孝敬父母。
通常情况下,助人自助、案主自决无可非议,以上两个案例经社会工作实践检验,证明其具可操作性,并行之有效,社会工作者应当保持和遵守。但助人自助、案主自决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这里要强调两个必须的前提:第一,受助者(案主)在有可能、有条件的情况下自助,并具备自决的意志和能力。第二,自助、自决的结果对受助者(案主)绝无危害,并且不会危害他人和社会。
成语“越俎代庖”,出自《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替代别人做事。
显而易见,越俎代庖具有与助人自助、案主自决相反对立的含义,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教科书上,越俎代庖是被否定、批判的,与其类似的还有家长作风。家长作风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伦理较突出的特点,社会工作者往往为了受助者(案主)的利益,代做决定,以保护其权益。
社会是多元的,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两转”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产生涌现,现实社会中的人也因社会嬗变而千差万别,这些都是对当前社会工作的挑战。社会工作者若以不变应万变,死守助人自助、案主自决行教条,有可能适得其反,产生与社会工作主旨和价值理念相悖的负面效应。所以我们还得逆向思维,一分为二看问题,充分认识越俎代庖、家长作风的特殊性、合理性,发挥其在通常情况之外的特殊作用。
案例丙:某医院过道的坐椅上躺着一患病农民工,工友们把他送来只交了一点钱,输了1瓶药液后,便无人过问。医院左右为难,继续为其治疗谁来埋单?不治疗又有悖于人道主义,而病人躺在过道里也有碍观瞻,造成负面影响。医务社工小顾闻讯赶来,与患病农民工交谈了解情况,得知其因建筑工地上常加班加点,长时间得不到休息而劳累致病。小顾首先找医院院长,建议给予继续治疗;接着联系该患病农民工所在的建筑工地,敦促工程队负责人尽快支付医药费;在敦促无果的情况下,小顾又依据《劳动法》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求助,代理农民工主张合法权益。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干预下,该患病农民工医药费问题终于解决,获得正常治疗。
看起来社工小顾没有遵守助人自助、案主自决价值原则,而是自行其是,越俎代庖替患病农民工代做决定,并为其奔走呼号,主张权益。但我们欣慰地看到患病农民工医药费问题终于解决,获得正常治疗,其正当权益得以落实和保护,社会工作的利人主旨在这里实现了,“条条道路通罗马”,越俎代庖、家长作风也有行得通的时候。如果小顾按助人自助、案主自决教条行事,只是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供患病农民工选择,让农民工自己去跑门路,自己去解决。小顾倒是省心省力了,那躺着的患病农民工他还有能力自决吗?他还有气力爬起来到处奔走求助吗?我们从小顾的助人过程看到了情感和理性的创造性结合,并从中看到了同理心——这个社会工作技巧的有效运用。同理心,是指社会工作者准确地体察受助者(案主)的内心世界和感受,并把它传达给受助者(案主)。此案中的农民工当时内心感受就是要看病治疗,小顾准确地体察到并及时援助,以社会工作者的良知和责任感,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我们应当大力提倡。
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认为:我们的问题和西方国家有很多不同。助人自助是从西方、香港、台湾学来的,这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用,但是它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有很大不同。社会工作发展问题实际上是用机制问题解决体制问题,如果我们走得很快,在中国不太现实。
„„什么是服务?要以服务对象为本,没有价值观就做不到社会工作应该做到的职责。因为没有以服务对象为本,而是以我们自己的工作为本,这不符合我们社会工作的要求。所以,王思斌说:我们讲社会工作发展面临观念创新、价值创新,在中国怎么搞这个价值创新?应该对以往的概念有一个梳理,这样就会产生一个新的模式。
中国的社会工作本土化之路如何走?我们应多在实际问题、矛盾和挑战上攻关,比如助人自助、案主自决与越俎代庖的研究,以中国的社会实践检验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并加以改造,适者用之,中西融合,转化为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理论。这样,解决一个问题和矛盾,就等于在本土化的道路上前进一大步。
第二篇:案主自决原则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小编推荐]
案主自决原则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摘要:案主自决原则作为社会工作伦理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也是社会工作者在实务中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然而,社会工作深受西方基督教文化、个人主义的影响,社会工作从西方到中国,必然存在一个价值理念的本土化过程。文章对于中国主流传统文化之于社会工作中案主自决原则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下,社会工作者在实务中应用案主自决原则时存在一些困境:案主能力与资源的不足导致不能自决;社工与案主在主人关系的不对等、社工在助人过程中角色不清导致的案主不能自决。
关键词: 案主自决 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 自决困境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地位与影响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构成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它的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描述,但是都强调了它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性。在Charles Levy对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论述中,其将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划分为三类:对于人的价值偏好这主要是指社会工作在理解人的本性方面的信念与价值观,如相信人有与生俱来的尊严等;对于与人有关的价值偏好,这主要是指社会工作对于社会的看法以智力于建设一个怎样的社会;对于有关人的工具的价值偏好,它是指社会工作在与人交往时所观察到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它较高层次的价值观工具手段。西方社会工作专家毕仁在《社会工作本质》一书中指出,社会工作的价值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是对人的尊重,第二个是相信人有独特的个性,第三个是坚信人有自我改变,成长,和不断进步的能力[1]。
社会工作的不同于其他专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只有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指导下与影响下社会工作实务才得以进行与发展。因此,社会工作也被行业内的许多人士称之为一种道德实践,可以说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得以存在的灵魂。
(二)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案主自决原则
案主自决原则属于Charles Levy对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分类中的第三部分,即对于有关人的工具的价值偏好。案主自决原则是对于社会工作价值观操作化的一种。专业社会工作伦理中一个重要原则是案主自决,它是建立在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有独特性和具有潜在的发挥自己优势实现自己价值的认识之上的。
案主自决原则就是社会工作者在尊重案主的价值和尊严以及确信案主具有能够改变的能力的前提下,提供给案主认识自身潜能的机会,帮住案主对于当下情景做出分析,鼓励案主自主选择和自我决定的工作伦理原则[2]。案主自决承认案主有自我进行选择和决定的权利,它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案主拥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以及自决方向和后果绝对没有危害到案主生命等重大利益的情况下尊重个人的选择和决定。对于案主来说,他们需要自己为自己的生活做出决定,并且承担因此而可能造成的一切后果和责任。对于社会工者来说,他们需要促使案主自觉,与案主分析自决的可能性,并且为案主创造自决的条件。
二、案主自决原则的哲学基础
(一)基督教文化对于社会工作助人原则的影响
社会工作作为在西方国家发起的专业与职业,其产生与发展必然受到西方文化与价值理念的影响。社会工作从宗教而发,基督教文化对于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基督教认为人人皆是上帝的子民,认为人生而平等。特别强调个人的责任,认为个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人有自我选择与决定的能力与权力[3]。社会工作从基督教发源而来,必然在一开始就会收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社会工作既然作为一种助人的专业与职业就必然涉及到在助人活动中对于受助者的看法,社会工作在主人关系中强调案主自决,认为案主有自我选择的权力,也正是在这样的价值指导原则下,社工运用三大工作方法为增强案主自我决定的能力而努力,通过提升案主的自我决定能力,实现案主在生活环境的极大自由,从而助人实现自我价值。
(二)个人主义对于社会工作案主自决原则的影响
个人主义也为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个人主义取向渊源于15世纪的文艺复兴,在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大放光彩,它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本源或基础,一切以个人为中心对待他人或者社会个人主义在20世纪发展到顶峰,成为了西方特别是美国价值观的核心[3]。源自西方的社会工作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深受了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个人主义对于个人尊严与权利宣扬为社会工作形成案主自决的价值观指导原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个人作为社会的组成,必然是行为自主,思想自主的个人,个人必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强调个人责任的同时也对于个人的自我价值进行了提升,认为人是世间万物的尺度,人的尊严与自由是最为重要的,社会必须保证生活于其中的人的尊严与自由,而人的尊严与自由在社会工作中的体现在与承认人有自主选择与自主决定的能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案主自决原则的影响
(一)儒家文化中的“人”对于案主自决的影响。
儒家学说的创立是基于中国的关系本位文化和伦理为本的,道德精英主导型的社会形态。在这一社会中,社会空间的理性化与自治主要通过伦理的和治人的方式来实现,儒家传统正是因为这一点而能发挥极其重要的社会整合的作用(方朝晖,2006)因此,儒家的创立与存在并不是要实现真正的人本,而是为了社会整合和国家统治[5]。儒家思想中有人本思想,以人为根本。孔子提倡爱人,他说,仁者人也 孟子说,仁者爱人,意思是说君主应该将“人”当人看待,要爱人 但是这里的“人“与西方社会中的以人为本中的“人”的概念是不同的。西方社会中的“人”是指作为个体的人,而儒家思想中的“人”是宗法人伦关系中的人和 由人伦(核心是亲属血缘人伦关系)来形成的家族、民族和国家这类整体(徐显明,2000)正是这“人”的概念,长期以来抹煞了中国人的个体独立性与差异,代之的是一种笼统的群体概念[5]。儒家伦理传统以家庭为基础,注重父子、夫妇、兄弟之家庭人伦关系(蔡萍卫小将,2006)在“三纲五常”的伦理等级下,个人要服从家长与君主[6]。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强调集体的和谐与统一,强调个人需配合家族或集体的利益而行动,从而忽视了个体的利益与权利。个人在传统社会是非常渺小的,或者说根本没有个性可言。儒家文化主导中国的传统社会意识形态,对于中国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西方社会工作倡导的案主自决原则面对中国儒家文化对于个人的忽视,必然会产生一些不适应,当然社会工作在进入中国本土中也必然面临一个本土化的问题。
(二)集体主义对于案主自决原则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集体和谐。在传统文化中,集体是一个混合概念,它既包括由血缘组成的家庭 家族,也包括由关系组成的集体。从历史文化传统角度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家庭和集体的作用,中国人个人的力量是附属于原始人际关系甚至是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中国的家庭观忽视个人利益,强调家庭整体利益(陈红莉,2006)中华文化强调集体精神,谋求通过伦理建立“大同社会”[7]。传统文化以集体的和谐统一为出发点,强调个人依附组织而生存,因此个人应配合集体和社会整体利益而行动,忽视了个体的价值与意义,这种文化与西方社会尊重人的价值能动性、独特性与潜能的人本主义文化存在严重分歧。因此从西方而来的案主自决原则在中国社会工作实务操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三)中国人的求助模式对于案主自决原则的影响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社会形成了以家族为单位来满足人们的各种救助服务需求。在中国社会,由于个人与家庭(家族)是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所以本质上并不存在“求”与“助”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施报观的影响下,当要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发生求助关系时,求人者就要考虑求助行为可能带来的代价“人情债”,万事不求人的思想就萌生了。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家庭不鼓励家人向外求助,以免被视为没有能力照顾家人而被歧视。只有个人在认为自己以及周围可以帮助自己的人与集体均无能力帮助自己时,才会向社会求助。这时来求助的案主认为自己已经毫无能力与办法改变自己的状况,而且希望助人者做一个全能者,能够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求助心态下,对于建立平等的助人关系是不利的。而且在中国助人模式中的助人者也认为自己有义务完全负责案主的事情,有着“帮人帮到底”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促成的使命感容易削弱案主自我能力增强,并且也容易使助人者面对求助者产生情感枯竭。
四、社会工作实务中对于坚守案主自决原则的困难分析
案主自决原则作为指导社工在实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理论层面许多社工都很认同并表示会坚守这一原则,但是在不同的实务领域中的社工在运用这一原则时都遇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在老年人养老服务中,医务临终关怀服务中,社会工作者无不陷入一种两难境地。面对不同领域社工在坚守这一原则的问题,文章对于原因进行分析,方便社会工作者应对实务中的两难处境。
第一,案主本身能力的不足。社工服务的案主是残障人士、一些失能者或者是现在还无能力为自己负责的人群时,比如儿童时,社工在遵循案主自决原则是就必须考虑案主实际能力。案主是否有自我选择的意识或者理智,案主在自我决定之后的后果承担,这些均是社工工作者必须考虑的因素。第二,案主的资源不足。面对处于社会劣势环境中的案主,他们往往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社会资源占有不足,社会支持缺乏,从而导致他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尽心选择与做出有利于自我发展或者家庭发展的决定。
第三,社会工作者在助人关系中的角色不清。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以及集体主义思想影响,作为助人者的社工会不自觉的在专业关系中以全权负责者自居,并且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赋予其一种拯救案主的使命感[8]。于是在专业的助人关系中,社工的角色大多数只有一种:助人者,而且是不注重案主自我能力挖掘的助人者。社工在专业服务中的定位不清,角色不清,必然导致社工为案主多做了一些事情,但是案主的能力与选择权无法保证与尊重。
第四,助人关系中的地位不对等。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下的求助者往往认为自己是在无法利用自己力量以及周围人力量解决事情之时才来求助于专业人士的,是一种被动改变的心态。并且认为求助者是专家,笔自己更清楚自己的问题原因在哪里或者解决的出路在哪里,于是在求助中的依赖心很强。而且,在崇尚权威的意识中,社工也往往容易以权威自居,从而使得在专业助人关系中形成一种施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与角色,而不是西方文化中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社会工作的助人关系中更是如此。这种地位不对等与社工拥有比案主丰富的专业知识有关,但是更为核心的因素是双方在专业助人关系中的自我定位。
五、案主自决原则困境出路的探索
(一)案主自决理念的树立
在认知行为理论中认为,人的行为是受个人的认知指导的,而不是机械的对于情景的反应。因此,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需要改变一个人的对于行为的认知,或者希望某一个人做出什么样的行为,首先需要为其树立主导这个行为的认知。在社会工作的案主自决原则中,社工首先需要让案主或者服务对象意识到自己必须自决或者自己有自决的能力与权力。在案主自决之前,必须先有案主的自觉,即社工协助案主发现自己有自决的权力,有自己决定的能力,只有案主意识到这一点,在专业的助人关系中,案主自决才会得以真正的贯彻与坚守[9]。促使案主产生自觉意识,社工可以为根据案主的具体情况讲解一些知识,让案主意识到自己决定的重要性,或者对于案主的一些不利于自决的非理性观念进行识别与修正,从而助于案主形成自决意识。
(二)社工在助人关系中的角色定位需准确
社会工作者强调助人自助,对于案主自决社工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在专业的助人关系中,社工处于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定位对于案主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社工在专业关系中时时刻刻对于自己角色定位的反思是很有必要的。社会工作时一助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因此,不同阶段中助人者是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社工的角色主要有,助人者、使能者、关系协调者、资源链接者、支持者、倡导者,政策影响者等。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对其提供不同的服务方案,在方案的每一个阶段,社工首先应该为自己做好定位,分清楚双方在服务中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在服务中坚守案主自决,不越界,促使案主力量的发挥。
(三)对于案主的赋权
在上面对于案主无法自决的原因分析中,案主能力与资源的不足,是案主无法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赋权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强调为案主进行赋权,赋权在三个层面进行,个人层面,案主人际关系层面,影响案主的政策层面。在这里主要强调为案主在个人层面与案主人际关系的层面的赋权。社工通过提升案主的能力,扩充案主的知识,改变不利于案主进行自我决定的人际关系,从而使得案主可以做到自我选择,自我决定。
(四)评估具体环境与个人的情况,优化生命。
社工在遵循案主自决原则时必须要考虑的一点是,案主自决之后的后果是什么,自决的代价是谁在承担。对于一些案主在危及到自己生命时或者自决之后危及到其他无辜之人的生命或者重大利益之时,案主能不能进行自决,是社工需要考虑的事情。因此,面对具体的案主以及案主具体生活的环境,社工首先要对于案主的能力及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初步的评估与判断,然后再服务中坚守案主自决。如果案主在自决之后,会出现任何人的生命不安全,那么社工首先应该考虑保护生命,再者选择尊重案主自决,生命至高无上,一个社会不会让自己的公民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社工与案主一起所做的一切行动最后都是为了优化案主的生命,因此,在案主自决时,必须保护案主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范明林.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2]王淼.浅析专业社会工作中的案主自决[J]金田,2009.[3]郅玉玲 莫肖超.浅谈“案主自决”原则影响因素及其在社会工作教学中的运用[J]社会工作,2012.[4]王建.社会工作案主自决原则在中国本土实践中的困境[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0.[5]徐显明.文化与人权的主体[C]// 王家福等.人权与21世纪.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6]蔡萍,卫小将.中西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构建[J].科学之友,2006,(5B).[7]]陈红莉.社会工作本土化:文化视角下的家庭治疗[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8]韩晞婷.试论“案主自决”原则在社工实务中的局限性及其贯彻[J]福州大学学报,2012 [9]徐 震, 李明政.社会工作伦理[M].台北: 五南图书出版社, 2002.
第三篇:助人自助——心理健康培训心得
助人自助
——心理健康培训心得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凭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热爱,在秋高气爽的十月,我参加了乐清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上岗c证资格培训会。此次培训请来的都是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有周红
五、吴郁葱、徐慧珠等。培训的内容有《师生交往艺术》、《心理教育个别辅导》、《学习心理分析》等。他们都用一个个鲜明的事例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并且通过理论学习、小组讨论、自我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通过培训我还意识到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所以在这几天的培训学习中,我都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做好笔记,学好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学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周红五老师的讲座,让我们听得入了神,他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举了一个例子,对一名有心理障碍的高二女学生,他通过家访,了解家庭背景,倾听她的倾诉,给她以支持与鼓励,让她从自卑中走出来,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最后这位学生获得精彩的人生。这个故事给我启发很大,让我想到了自己所经历的一件事,我班有位学生家庭离异,他一直跟着外公外婆,性格固执,顽皮,老是对别人产生攻击行为。有一次,他打了一位女生,就因为女生碰掉了他的铅笔盒,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一顿,从那以后,他更叛逆,老是惹是生非,令大家都头痛不已。听了周老师的讲座,我觉得我做法比较轻率,如果我先倾听他的想法,然后跟他家长沟通,慢慢地引导他,或许他会一点点改变,我想接下来我会多关心他,让他逐渐改变。
周老师的讲座还带给我很多的启发,比如要想改变人的心理活动有几种方法:一是体育锻炼,二是旅游,三是读书。听了之后,我想想,的确是啊,作为老师的我们工作如此繁忙,在忙中要抽空多锻炼,多看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也是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所必须的条件。
此次心理健康培训的时间虽然只有六天,但在我的心理却激起了层层涟漪。“助人自助”!我相信这次培训给与我的东西决不止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它会有一种延续性,影响我的生活,影响我的工作,影响我的人生……它会让我更为自信更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战!
第四篇:主案设计师
XXX装饰公司
(主案设计师)职务概述
一、职责总述:
1为客户设计装修方案,代表公司促成装修合同的签订。
2与客户交流,使装修工程顺利进行。
二、工作内容:
1、执行设计部各项制度,负责接待客户,与客户谈判,提供咨询。
2、负责效果图,施工图的制作及按公司报价单要求编制预算书。
3、负责向客户说明设计思想,设计意图及设计图纸的说明解释工作,并得到客户明确态度----对设计意图、图纸及预算完全了解明白。
4、负责一次交底和现场交场的说明,使施工人员完成明白设计意图和准确看懂施工图纸。(一次交底的图纸,预算必须全面、完整、准确,必须有现场交底过程)、在施工过程中,全程跟踪施工情况,执行《客户交流记录表》的全部内容。
6、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增项设计预算工作。(此项要求与工作要求中第2条相同)
7、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协助施工人员的客户作好解释工作,如果需要修改设计,要及时进行修改并向客户解释说明。(此项要求与工作要求中第2条相同)
8、施工过程中如因设计师引起的投诉,视情节轻重作出相应处罚。
三、工作要求:
1、对公司文化的深刻理解及运用。
2、仪表端正,服务热情周到,设计严谨细致,图纸准确全面。(图纸准确全面解释为设计图纸中包括效果图、平面布置图、吊顶布置图、开关电路图、插座插板电路图、装修施工图。装修施工图应有详细接点图,应标注基、面层材质,混油工艺设计图纸中应标注油漆颜色。并附有设计说明,预算书中备注栏要准确全面概括。)
3、设计工作中计划性强,条理清楚,快速完成设计任务,讲究工作效率。
4、注意不断学习设计知识和提高设计能力。
第五篇:助人自助——《从心开始》电影赏析
助人自助
——《从心开始》心得
我看到什么呢?
我看到的是两个男人如何相伴过他们的生活,生活很简单,就是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我突然意识到空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我有自己的空间吗?有的,我总有种被困在这里的感觉,似乎这里就得受着,而这也是我一直想走的地方。你或许会问这不是你一直都想要的生活吗?但是我又会觉得这里的老师太强势了,她就像藤树一样想要缠绕着你,而这种感觉是很恐怖的。
查理和艾伦,都已经是中年男人,在这个阶段会遇到什么事呢?查理看上去很幸福,因为他什么都已经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可爱活泼的女儿,高收入,高技术,高生活品质,但为什么他还是得去看心理医生,他憋得很痛苦,生活对他来说突然失去了意义,连出门都不能自己做主,无论去哪里好像都得向大人报到,难道自己就真的一点自由权都没有了吗?
艾伦乌头垢面,一身邋遢,对于他来说生活已经一片灰暗,至于这个世界是什么已经都不重要,他仅仅是受着那份沉重到可以击垮他的悲伤游荡人间,也真是这份悲伤让他尚有一丝的眷恋。曾经美好到如在天堂的生活霎间毁灭,在9.11事件他的妻子和三个女儿跟着离去,他们还有那么多要一起做的事情没做,再也见不到,再也没有机会了,甚至连一声道别都没有。
世界上最痛苦的不是悲伤,而是被悲伤打败,自我的放弃,自我毁灭,彻底隔离这个世界,不是这个世界不好,而是这个世界曾经太好了,好到不敢去触动一丝一毫,因为每一次的触动都是自己世界的天崩地裂,有多少人可以经受得起一次又一次的崩塌,当崩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生不如死那还不如让别人来毁灭自己。当艾伦终于忍受不了内心的煎熬的时候,带着没有子弹的手枪到街上闹事,就为了让警察送他上路,这样子就不用再沉沦在这看不到出头的地狱。
到底是谁比较可怜呢?
在外人看来非常需要帮助的艾伦反而更加担心查理,至少艾伦还拥有自由,他可以随心所欲,尽管他一无所有,艾伦看着查理就像一只背负着重担的乌龟,那个龟壳已经快把他压扁了,他有多久没有真正的笑过呢?
我看到了一个男人的世界,为什么他们需要空间,因为他们需要面对和支撑很多东西,生活需要他们一视同仁,他们必须保持一颗平和的心,这样子他们才能够兼顾到更多,他们甚至不能有太多个人的情绪,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事情等待他们去处理。妻子、子女、父母、公司、朋友和这个社会,男人的心是大海,你不能抓住他不让他与自己汇流,他知道自己能够处理好任何事情,只要你相信他就够了。
他不需要太多的安排,他也不需要太多的嘱咐,一切都交给他,就算他做得不够好,也请放手让他尽管去做,他会打造出一座宫殿给你看的,而你或许仅仅是这座宫殿里面的一间休息室,但已经足够了,当他累的时候自然会回到休息室,也只有在休息室他才是最放松和最温暖的地方。
我还看到什么呢?我看到了两性关系的微妙,妻子想要融入丈夫的生活,可是丈夫并不想要成为这样的人,他想要有自己的独立的空间,这个空间可以为所欲为,可以不管不顾,可以不用负责任,可以向小孩子一样的放肆,而这个空间必须没有妻子,这个空间必须是另一个世界,跟生活的空间完全没有重叠。
我还看到什么呢?
查理的父母是一对怨天尤人的父母,母亲絮絮叨叨,她就像一个欲求不满的饥渴女子,她需要爱,可是他的丈夫给不了她,因为他觉得自己被困在这个充满垃圾和肮脏的城市牢笼里,他想离开,却又依附儿子,他重病缠身,这让他更加的不满。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查理总是处于救急的状况,似乎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欺负他。
我的思绪有点乱,想要在乱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却发觉反而是被弥漫,那又何必呢?就让它这样乱着吧,把这些乱点都倒出来,然后我们再一点点的梳理,不就行了吗?那我现在想说点什么呢?
我想到助人自助,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是相互联接的,他的出现,他的离去不是无缘无故的,一定是为了来让你知道某些你之前忽略了很久的事情,也可以说是来给你礼物的,只是你能不能看到这个礼物,因人而异,有些人早找到,有些人却总是视而不见,那要怎么办呢?总会有些人就是看不过去,就是不平衡,就是不舒服,凭什么我们这样子,你却是那样子呢~!
还有什么呢?我一时反而想不起来了。
这部电影让我感觉很好的地方就是很接近生活,并没有把电影拍得那么美轮美奂,像编织了童话故事一样来给人一些希望,而是真实的展示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一面,他们的愤怒、焦虑、紧张和压抑,又是怎样的面对和处理,各种结果展示在眼前,告诉你,人生由你选择,你想要怎样就会有怎样的结果在前方等着你。
艾伦在酒吧质问查理:为什么要来找他?为什么要来烦他?为什么要出现在他面前?为什么他得面对不想面对的事情?为什么要来救他?查理说我想救你!为什么你会觉得别人需要救呢?还是其实是你需要被救呢!你已经厌倦了自己日复一日的死气沉沉,你想要摆脱,但是你需要一个理由,在查理的心中他一直在等着这个理由,一个可以说服自己,可以蒙混过关的理由让自己走出内心的困境,他也知道这种困境不是因为家庭所缚,而是自己不愿意造成家庭的冲突,不愿意跟妻子有正面的冲突,因为他害怕这样子会伤害他们彼此,也会有损家庭的感情,他希望给家里一个好好丈夫的形象。
幸运的是查理有一个充满智慧又贤淑的妻子,她非常理解自己的丈夫,对于他的处境,她只能看在眼里,忍在心头,等着丈夫有一天能够向她打开心扉,同时她给他自由,让他去做他想做的事情。因为她知道抓的越紧,丈夫就会离她越远。
查理在帮助艾伦面对自己的创伤的时候,同时也在面对自己的困境,当艾伦正视现实时,告诉查理他对妻子和女儿的思念和遗憾,唤醒了查理那份深埋在心中对妻子和女儿的爱,这份爱从来就没有消失,只是被计较、愤怒、不满、担心、恐惧淹没,当这份爱绽放的时候,查理也解开了长久以来对妻子的心结,坦诚告知对方心声,不管你接不接受,只是想让你知道。
这是一部让人看了会会心一笑的电影,人与人就是这样子,你折腾我一下,我折腾你一下,日子就这样相伴而过,在你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别人也在帮助你,因为他给你了帮助的机会,给了你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并非是这里的问题,而是我自己能否对自己负责,安排好自己的人生,不要总是把自己的不满归于他人,没有谁就应该为你负责,除了你自己。收起你那一文不值的自怜,也收起那臭气冲天的脾气,成千上万个结不知如何下手,那就从能够解得开的地方下手,解结合打结是同时发生的事情,你在解开过去的结同时也在生成新的结,只是希望提高解结的速度和技巧,少打一些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