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新型社区--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时间:2019-05-14 15:3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建设新型社区--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建设新型社区--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第一篇:如何建设新型社区--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青年朋友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青年志愿者行动大有可为,前景广阔.希望你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人的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人的社会化发展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个人而言,只有实现社会化,个人才能适应社会生活,才能使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发展,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掘和发挥其潜力和积极性;对于社会而言,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个体不断融入并促进社会进步的过程,在促进了人的发展同时也将促进社会结构的完善与发展,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完善.社会化是一个包含丰富内容的成长过程,在自然人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人这社会化过程中,要使其掌握生活技能,培养其社会角色,并使其在社会中能承担社会责任,权利和义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社会化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着能否发挥他们主力军的作用,进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学生社会化是他们全面成才的重要途径和标志.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社区的地位合作显得日益重要,因此,社区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社区建设应包括组织队伍建设,社区服务,卫生,环境,文化,治安建设六方面内容.社区组织队伍建设是进行社区建设的基础,社区服务建设是重点,再加上卫生,环境建设等,就构成了一个完备的体系以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一)管理体系

我认为社区建设的工作方向是由下到上,再上到下,即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政府,再由政府→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也就是说首先就由社区居委会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这一问题,工作完成情况反馈至街道办进行统计处理,再传至政府进行更大范围的处理,政府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后,再结合新的宏观目标,提出宏观性的原则指导,然后街道办和居委会根据这一原则,结合自身情况又开始新的工作.为什么工作首先应从居委会开始呢这是由社区建设的目标所决定的,社区建设的目标就是更好地为社区成员服务,因此要达到它应必须首先弄清楚他需要什么.从这一点来说,居委会强于政府,居委会与社区居民的接触是直接和广泛的,因而他们对于居民的情况和需求也最清楚;如果首先交由政府来做,起码会出现三个弊端:第一,因为对社区居民需求了解不充分,工作效果就不好;第二,由于社区的数量多,这就带给政府很大的工作量,第三,居委会等基层机构为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造成资源闲置,同时挫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目前很多地方都是采用的由上到下的管理体系,政府统一规划,然后制订出许多细则,敦促下级单位执行,当这些细则和要求传达至区委会后,委员们的工作就是一项项的执行,由于有些细则不适合该社区,因此执行情况就要大大打折.要实现这一由下到上的管理体系的关键就是放权.政府要将一些关于社区建设的具体权力下放到街道办事处,特别是居委会,让各个居委会或街道办根据自身辖区的具体情况来制订关于社区建设的一些具体措施.比如可以赋予居委会自行执行清洁费的权力.如果这一关键问题得以解决,就还应进一步考虑以下问题.第一是居委会,街道办的人员构成,居委会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就有了更好的条件来建设社区,但没有高素质的管理班子可不行,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管理班子的工作效率和水平:1,年轻化,知识化,曾经在人们印象中居委会就是一群太婆的代名词,然而目前社区居委会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以前,要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就必须得使管理班子年轻化,知识化.年轻化不可以给社区建设注入活力,更新人们对社区建设的观念.2,新老搭配,光靠年轻化的知识和活力是不够的,社区建设还离不开那些有丰富社区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因此在社区改革正在推进的现在,管理班子也可搭配一两个有丰富经验,有威信的老同志.3,人员构成,社区覆盖面大,不仅包括普通居民,企事业单位,还包括商贩,要建设好社区,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因此可以考虑从各方面选出代表来组成居委会;也可以通过公开招聘,民选等方式选出居委会成员,然后再从各利益方选取出一个监督委员会,监委会可起两个作用:一是监督居委会工作;二是协助居委会协调各方的关系,使社区建设顺利开展.4,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保证每个居委员有至少一名党员,并让党员专门负责党建工作.5,引入竞争机制,如前所述,可成立一个监委会.开展工作之前,居委会应将工作内容和目标以布告待方式示之于众,一定时期(比如一年)后,由监委会组织,并由社区成员参加,对这一时期社区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对每一委员进行评分,不合格不再继续工作.人员构成这一问题解决后,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即社区居委会的办公设施,据了解,许多居委会的办公条件都未得到保障,比如东珠社区,它是草市街道办辖管的最大的社区,管理13条街道,工作量相当大,但是目前连属于自己的办公室都没有(即使用的是借别人的,20㎡左右)远远谈不上本省要求的居委会办公用房不少于50㎡的标准.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争取实现无纸化办公,这样不仅能提高效率,而且也可以更有效地抵制腐败行为.总之,社区居委会要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政府要大胆地放权给基层,作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政府应当好董事长,把握好社区发展的方向,让居委会当好总经理,负责好社区建设的具体工作,广大社区居民和政府本身应构成一个监事会.(二)具体建设

社区建设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结合社区自身的情况来进行,坚持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社区建设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其结果,应该是一个“多赢”的结果.社区组织队伍建设已在(一)中细述

社区服务包括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以及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由于涉及到广大社区成员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比如可以在社区里开展家庭清洁服务,老人病人护理,职介服务,婚介服务等,一方面给社区居民提供了便利,同时又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缓解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问题,减轻了政府的负担,给企业带来了效益,也给居委会带来一定的收入,以更好地用于社区建设,其它的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进行社区服务建设的关键就是因地制宜.各社区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比如在一个老龄人口数量较大的社区,居委会可与社区内医院合作,定期地开老年保健咨询,义诊等活动,如果该社区经济条件较好,可以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并与一些厂商联系,兴办老年活动设施,成立老年歌舞队等;又比如在一个新兴的,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社区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及其他社会资源开展图书借阅服务,幼儿,学生接送服务,健身服务,心理咨询,法律事务咨询服务等.社区卫生,文化,环境,治安建设也是用同样的思路来进行.社区卫生建设以医院为依托,加强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社区文化建设也可依托社区所在地的名胜古迹或风味小吃等,形成有特色的社区文化,比如东珠社区内有巴金故居,在文化建设上就可以围绕这点做文章,并将这一优势通过宣传拉动社区的其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重在宣传,但应减少标语,口号等说教式的宣传,增加一些居民对宣传漠不关心,经济花费了大量的成本却收效甚微,这一问题也反映在环境建设上面.我认为要解决它应采用长远上的“治本”与从短期内“治标”相结合,前者说通俗一点就是从娃娃抓起,社区应同学校紧密配合,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爱护的环境的活动中自觉地去保护环境并感化和影响身边的大人,学校可开设一些业余课,让学生走进范围识各种花卉;走进花店,学习如何插花,如何搭配色彩,让他们亲自去闻一闻被污染河水的“香味”,这不仅是社区建设的需要,而且本身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治标”就是加强管理力度,对破坏环境者一律严惩,社区居委会可安排下岗职工做管理员,采用基本工资加提成的方法来激励.社区治安建设应当与当地派出所配合,居委会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成立巡逻队,分别负责白天(特别是菜市)和夜间的治安工作,巡逻队应由5--10个下岗职工所组成,对于社区内存在的非法流动人口,邪教成员,吸毒人员等,要建立档案管理,定期追踪,同时建立起举报监督体系,让犯罪分子在社区内无处可藏.社区建设是一个多方参与的互动过程,需要多方的协调,还是举东珠社区的例子,由于发展缓慢,这里大多数房屋都很破旧,甚至不少地方是有火灾隐患的低洼棚户区.这里居民的生活较贫困,据统计,在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45.6%,而且大多在效益不佳的单位,失业人员占14.7%(扣除离退休)会员最低生活保障者有47户,由于地老城区,难以找到空地修建,这个草市最大的社区仅有4个服务中心(3个棋牌室,1个缝纫店)再加上经济贫困,许多居民尚在为衣食问题而忧虑,哪里有闲情去参加社区活动,所以居委会的日常工作几乎被管理低保者申请,调查享有低保者所占据,没有时间去策划社区的其他建设.由上例我们可看出制约东珠社区发展的两大因素:一是居民贫困,二是地域受限,像这样的因素就只有靠政府来解决,由于居委会收入受限,因此对于社区服务场所的建立,只有通过政府拨款来解决;只有通过政府对老城区的改造才通用为社区建设出更多的空间.好在成都市政府经开始了对老城区的改造,估计到明年2月,东珠社区将产生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至少居委会拥有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而且也有更多的场地用于专门修建服务中心.从上面的思索中也对“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如果国家富裕了,才有能力对破旧的城区进行改造;才能更好为社区建设提供条件;社区经济好,才有可能开展更多更有效的建设;社区建设好了,才能更好的造福人民,维持安定团结大好局面,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了,才有可能进行社区建设,通过发展,也必然可以建立起“小政府,大社区”.

第二篇: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人的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人的社会化发展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个人而言,只有实现社会化,个人才能适应社会生活,才能使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发展,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掘和发挥其潜力和积极性;对于社会而言,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个

体不断融入并促进社会进步的过程,在促进了人的发展同时也将促进社会结构的完善与发展,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完善。社会化是一个包含丰富内容的成长过程,在自然人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人这社会化过程中,要使其掌握生活技能,培养其社会角色,并使其在社会中能承担社会责任、权利和义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社会化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着能否发挥他们主力军的作用,进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学生社会化是他们全面成才的重要途径和标志。

一、当前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伴随改革开放进程和我国的教育改革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和开放化趋势,在人才培养中注重了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也有了较大提高。据教育部社政司2000年3一4月份的调查显示:“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是好的”。当代大学生能够拥护并支持党和政府的力-针、政策,理性地看待国家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较强烈的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但我们也应看到,在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如价值观念的扭曲,价值主

体过于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庸俗化;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增多,根据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的调查,“大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占16.5”【2];违法犯罪日趋严重,并且有利用高科技手段犯罪的趋势;品格修养存在缺陷,对别人缺少爱心和宽容心,任性,动手能力差;心理沟通存在障碍等等。

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出现这些不良因素,原因是多力一面的,表现在:社会环境的不尽人意,如腐败滋生,物欲横流,人际关系紧张……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的认同;教育模式的局限,如教育环境的封闭,教育理念落后,社会教育的缺失,教育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教育的内容、力一法等陈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与社会的脱节,使学生对社会缺乏正确和全面的认识,缺乏面向社会的眼光和投身社会的热情;而大学教育中对社会实践的忽视是造成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存在着许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忽视的情况,如思想上不够重视社会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结合不当,社会实践仅仅局限在暑期下乡活动和课程实习、社会调查等范围,社会实践形式单一,在教育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落实不到位,甚至流为形式等等,而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对实践的漠视必然会使其社会化程度受到阻碍。

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一)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认同社会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前提。“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3]人不能脱离行动、脱离实践而从外界直接获得知识,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逐步从现象深入到事物内部,认识其本质和规律,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尤其如此。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存在对当今社会认识不正确或片面的问题,进而造成对现存社会不满或认同感不强,除了社会自身的复杂性和社会中存在不良现象外,学生自身所处环境—大学校园的相对封闭性、学生生活的相对单纯性是最重要的原因。学校环境和生活的封闭和单纯,一力一面有利于大学生避免外界干扰而安心学习,避免精神污染,培养高尚德性,但另一力一面,也会造成大学生们由于封闭造成对社会缺乏正确、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社会的认同感不强。因此,通过加强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广阔的大社会,从而使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入了解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和认同,进而投身社会、服务人民。

(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关键环节

校园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小社会,但大学校园与社会仍有着很大的差别,从校园走向社会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必要的社会化准备作为过渡的前提条件。大学生社会化程度不高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学生毕业后不能较快适应社会,不少在校表现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工作平平庸庸,甚至有些毕业生走向社会后成为人民的对立者,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现象反映出我们的高等教育存在脱离社会实际的问题,学生缺乏从学生向社会人转换的必要准备。因此,要使学生能尽快地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在校期间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强化社会实践,按照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庆典上的讲话中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了四个统一中的“坚

第三篇:浅析如何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推进社会化进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相统一的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的逐步推进,公安消防机构责任重于泰山,消防工作将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而大力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深化认识,明确消防工作的根本出路在于社会化;社会化的关键在于强化消防责任制,实现消防安全责任的社会化;社会化的根本在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社会化的基础在强化消防设施建设,实现消防设施的社会化;社会化的动力在深化消防改革,建立消防管理长效机制。下面我就当前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阻碍消防社会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以及如何实现消防工作社会化,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消防安全环境谈几点看法。

阻碍消防社会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适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消防监督管理机制还尚未完全形成。现行的消防监督机制,是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形成的,有着很深的计划经济烙印,严重滞后于经济建设,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制约着、阻碍着消防工作的社会化发展。消防行政审批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企业事务包办的产物,实际上是政企不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消防监督机构重审批、轻管理、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如建筑工程的消防监督管理,从可行性研究开始到立项、建筑设计、建筑施工、装修设计、装修施工,施工中管理直至工程验收,都要经过层层的消防审批,事实上消防部门已经直接全面参与了企业基本建设和日常管理活动,承担了不应承担的管理责任,包办了应当由企业自己做主的事项,甚至有的图纸设计直接提出,“消防设计以消防部门意见为准”,“消防产品必须消防部门指定才行”等等不负责任的文字说明。这就制约了企业的自主意识和创造欲望,没有人再愿意浪费时间和精力,探讨如何才能将消防工作做得更好。另一方面,由于体制的原因,消防监督机构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职责范围外的事务性工作中去,不能从深深介入的微观消防监督领域中撤退出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监督职能不能得到有效体现,越俎代庖的现象突出。因此,消防社会化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

监督执法的法律依据存在较大缺陷。应该说,以《消防法》为主的消防法规体系日趋完善,但目前还存在不少立法的“空白点”,一些必须与《消防法》配套的规章有待制定。对于消防行政处置程序、社会消防安全培训、消防设施施工企业资质管理、消防设施检测维护等问题,目前只有地方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作为执法的依据,因此在实际消防工作中遇到许多具体问题由于没有规定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人的相应法律责任,造成部分地区的消防规划、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建设不落实。公安部61号令的颁布实施对于强化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和推动消防社会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目前我国始终没有将消防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来抓,公民的消防意识极其淡薄,对消防工作的认识仅限于生产生活中的积累的一点极其有限的经验而已。61号令属于部门规章,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措施。消防法仅仅对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行为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处警告,行政处分并不是消防监督的权限,警告处罚无关痛痒,实施了也不能起什么作用。这些问题都极大地阻碍了消防工作社会化的发展。

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不强,消防安全组织尚不健全。不少重点单位对消防安全责任主体已逐渐明确,自我负责的主体意识逐渐养成,但仍有少数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不强,仍存在“消防安全工作是公安消防部门或其主管部门的事情”的错误想法,存在消防安全制度不完善,消防档案建设不规范等问题。还有一些单位没有真正建立起消防安全组织,没有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没有明确消防安全归口管理部门,没有明确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程序、内容、职责和奖惩措施。有的单位虽然明确了,但过于笼统、缺乏操作性,生搬硬套其它单位的规章制度,完全不顾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消防工作职责不明,各项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无法落到实处。

如何实现消防工作社会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消防安全环境

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式,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的战略部署,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和我国入世后的实际,对现行的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认真进行清理,该制定的制定,该完善的完善,该废除的废除,尽快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消防法律体系,使其更具操作性。

消防工作直接关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是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有力保障,涉及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既不可忽视也不能懈怠。《消防法》第三条规定:“消

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因此,要做好消防工作首先要求各级政府应认真履行《消防法》赋予的各项职责,把确保消防安全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开放,改善投资环境,保障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同时充分

发动和依靠群众,大力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走群防群治之路。

强化消防安全责任制,实现消防安全责任的社会化。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是我国《消防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制度。全面推行消防工作责任制,应当是单位承担的责任,消防部门就不要替其承担。消防部门重点是给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将自己从具体的消防检查事务中解脱出来,使消防工作逐步走上转变工作职能、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把握全局能力,建立“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新的消防监督机制。

1、紧抓重点单位这个龙头,带动整体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单位是社会大家庭的重要一员,要实现消防工作的社会化,必须先树立单位消防安全主体意识。公安部61号令进一步明确了单位的消防安全主体地位,贯彻落实61号令是实现消防工作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必须狠抓公安部61号令的贯彻落实,建立单位自身的消防安全评估体系,明确、细化和规范具体责任,将单位消防管理制度纳入日常管理和经营制度之中,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最终建成“政府统一领导,消防依法监督,群众积极参与,各单位自主负责消防安全”的社会化消防安全机制。

2、大力加强社区消防建设工作,提高居民群众的消防素质。消防监督机构应当抓住契机,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基层政权组织的作用,建立完善的社区消防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社区消防硬件设施建设,优化居民的消防安全环境,达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要求,最终建立一种新型的社区消防网络管理、消防保障和服务体系。

3、借助社会特殊力量促进消防工作社会化。在消防工作中,可以引入保险行业对消防安全的本能关注这一积极因素,使之为我所用,为我服务,建立安全和效益互动机制。可以设想:一个单位如果不整改火灾隐患,不落实消防制度,保险公司则拒绝承保;对于存在重大火灾隐患,拒不整改而发生的火灾,保险公司拒绝赔付。保险业的强力介入,将发挥较大的建设性作用,有利于推动广大企事业单位尽快树立自主安全意识。

扎实开展消防宣传,努力开创消防宣传新局面。

1、以发展的理念指导消防宣传。首先,宣传主题要突出时代特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当前消防工作的重点是社区消防、农村消防、61号令宣贯、公众聚集场所治理、建筑消防设施治理等工作。因此,消防宣传应紧紧围绕住消防工作的重点,开展系统性的宣传,大造声势,在耳濡目染中使群众形成消防的意识,同时也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宣传内容要紧扣客观实际,充分利用重特大恶性火灾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给人的触动最大,更具有教育意义这一特点,以火灾案例和消防常识为教育内容,提高全民的消防意识,达到消防知识的全面推广。再次,消防宣传要有超前意识,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着眼于从社会发展的全局,根据消防发展的未来趋势,创造性地开展消防宣传。

2、以创新的理念贯穿消防宣传。一是宣传形式要求新求奇,不断推陈出新,借助当今社会盛行的广告、电信服务、电子图书、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等潜力巨大、具有跨世纪优势的传播技术,创造出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扩大宣传的影响范围和深度。二是宣传要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不断强化群众的“三种意识”,即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三是消防部门要积极联合教育、劳动、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等主管部门,督促落实《消防法》赋予的消防宣传教育责任,督促各单位主动开展消防宣传工作。

3、以务实的理念深化消防宣传。一是消防宣传要讲求实效,通过宣传取得的实际效果,切实通过宣传推动消防社会化进度,逐步提高全民的消防意识。二是消防宣传须深入群众,通过建立消防展馆、开放消防站、设立消防网页等宣传方式,使消防宣传深入到群众中去。三是宣传要建立长效机制,利用规范化的社会各行业在职教育,老人、妇女、儿童、学生的经常性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实现消防教育的连续性、系统性、长期性运作。

强化消防设施建设,实现消防设施的社会化。大力加强城镇消防站、消防给水、消防车通道、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大力加强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建设和消防器材的配备,这是做好社会化消防工作的基础,是适应经济建设和城镇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要做好城镇消防设施建设,首先必须根据城镇总体规划要求,编制城镇消防规划,并严格贯彻执行。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城镇建设与消防建设的关系,将消防建设纳入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到与城镇建设同计划、同建设,确保消防设施建设到位。三是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从改善消防安全环境和条件出发,加大消防投入,切实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抓好公共消防设施和建筑消防设施的落实,真正做到还清旧帐,不欠新帐,切不可只顾眼前利益,搞短期行为,而牺牲消防安全。四是要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落实管理人员和责任,确保设施完整好用。

综上所述,研究和探讨如何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不仅具有现实作用,而且具有深远历史意义。随着消防工作的社会化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素质不断提高,就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减少火灾的发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第四篇:关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与加强社区建设关系的探讨

关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与加强社区建设关系的探讨最近,我们组成调查组,先后到**区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乡镇,就社区建设进行了深入调查,共走访了20个社区居委会。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市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全力构造新型城市社区。

一、社区建设状况与城市化进程还不相适应社区,是指城市中居民集中居住生活的地域共同体,是城市的细胞。进行社区建设,就是进行城市基层社会管理。近几年来随着**市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社区建设作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承接点,在促进经济发展,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优化城市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社区建设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前提基础,社区建设的落后,必将阻碍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近几年来,我区在社区建设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与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相比较,仍然存在很多不相适应。

1、单位的社会职能外移,现有的城区管理体制和功能难以承接。在低工资、高就业率的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在整合城市社会,行使城市管理职能上发挥着主体作用,街居组织只是必要的辅助和补充。同时,单位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和服务职能,起到了把市民组织起来的作用,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为居民及其家属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服务,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繁重的企业办社会、单位办社会负担,各级政府也直接管理或包办着许多应由社会去办或应推向市场的事务。改革开放以后,个私经济快速发展,国有、集体企业实施两个置换,社会结构不断分化,城市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近二十年来大批国有、集体企业推行两个置换,**市有5万多单位人丧失了单位依托,完全转化为社会人。城区先后出现了2万多家行政事业单位之外的不具备单位体制特征的三资企业、个私企业、民办非企业组织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等。据调查,我区仅民营企业就吸纳了4863人就业。与此同时,单位的职能开始向社会转移,其服务功能、福利功能、保障功能以及政治宣传功能不断弱化,居民与单位之间的关系正在向纯粹的雇佣关系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改革的深化,单位承担的社会事务向社会释放、转移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引发的矛盾将进一步显露。如各类单位过去对职工所承担的种种生活福利性服务不断弱化或取消,而城市家庭的各种生活需求却与日俱增;房产开发的发展,单位包下来的宿舍区服务必然要退出,而相应的社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尚未完全建立等等。由于社区居委会仍处于无职、无权、无钱的境地,单位外移、释放的社会职能,社区还没有准备好承接的口袋和相应的机制,导致了城市社会中大批人员游离于管理之外,居民需求的各类生活服务得不到实现。

2、工作对象的扩展,使人口管理和维护稳定的工作难以到位。城市居委会以前的工作对象仅仅是少数的没有单位的家庭妇女和社会闲散人员。90年代以来,我市城市人口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人口中的复杂因素逐渐增多,对社会秩序形成了巨大压力。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全区现有下岗失业人员41700人,其中**区9000人,鼎城区移交6700人,省、市属企业移交26000人。此外,城区每年还将新增劳动力5000多人。二是无归宿人员和流动人口不断增多。据统计,城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进城农民、外地流动人口等不在原来那种单位体制之内的无归属人员达8.2万人,占城区总人口的21%以上。三是城市贫困人群增多。目前全区居民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人口达1.9万人,占城区居民总数的4.8%,相当一部分居民生活十分贫困。而且随着今后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这类人群仍处于增长的趋势。在过去的城乡二元结构和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人员的单位所有制和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就可以把成份比较单纯的城镇人口的社会秩序管理好,现在则面临着力不从心的局面,城区不稳定因素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

3、城市基层管理任务日益繁重,行政化的社区运行模式难以落实。由于近些年来城区的规模、功能和各种新问题都大大增加,城市管理的工作量、任务量在成倍增长,而原来的层层负责的行政性、直接性管理方式尚未改变,街道、社区基层组织承担的上级安排的任务高达130多项,实际上已经无法承担和落实。据城南街道统计,直接由社区担负的工作涉及党建工作、社会工作、经济工作三个方面、八大类、54项、130多个。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社区居委会一是无职权,小庙难以管大神。社区内的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由谁管、怎么管、哪些问题归口管,政府没有规范性文件,社区居委会想管也管不好、管不了。二是无地位,什么单位什么工作都可往社区装。职能部门布置工作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一个文件、一个会议或是领导的一个口头指示,其任务就交给社区了。仅今年来,社区居委会承担的各种调查摸底任务就有5次。三是无资金,有些管理工作无法开展。如离退休人员、企业置换身份的党员现交由社区管理,但社区既没有活动场地,又没有活动经费,对其管理只能是空中楼阁,更谈不上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据调查,我区50个城区居委会,有30多个每年经费入不敷出,全区社区每年共计资金缺口达23万元。四是无精力,社区干部整天疲于应付。城南方家巷社区居委会主任李立波共包保qqq~人员、战退军人、吸毒人员及其它重口对象等10人,均要求一日三访、盯死看牢,仅这项工作就可以耗去其全部精力。对此,红卫社区居委会主任张凤梅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抓经济工作都是偷偷摸摸,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抓。

4、居民生活需求的多样化,现在的社区服务水平难以满足。进入小康生活的居民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要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多方面的价值实现。据调查,城区居民对本社区的希望、需求是多方面的,除迫切希望社区提供就业机会外,还涉及到从居住环境到基本设施,从社区经济到精神文明,从社会秩序到人际关系等等。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和变化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社区服务业必须有一个突破性的大发展。而我区当前社区服务总体水平还较为低下,社区服务业投入单一,作为产业发展的运作机制尚未形成。虽然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对社区服务业的发

展非常重视,把它作为社区建设工作的重点,但由于有关社区服务的优惠政策相对较少,已出台的有关规定又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实,限制了社会各方面对社区服务业的投入,使城区目前的社区服务业多依靠政府、集体投入,服务项目多而杂,没有形成品牌和规模,向社会化、产业化、实体化转变的步伐缓慢。此外,社区服务在社区就业安置、城市生活环境、生活秩序,社区居民公共利益的实现和维护等方面都还没有寻求到有效的解决途径。上述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随着我市城市的发展变化,城市中有关的人和事,已经溢出了固有的城市社会的基本结构框架。管理和服务环节上的真空地带和灰色地带越来越多,原来设置的城市基层体制、功能和运行机制,已经严重不适应发展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政府的负担日益加重,各种日常性问题已经不能自行有效化解。因此,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应该把系统化的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工作的一个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关键和十分紧迫的任务,摆上突出的领导决策位置。

二、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呼唤社区建设的突破和飞跃根据**市城市发展规划,近20年内,城区人口要达到100万,城市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同时,城市改革将不断深入,这都将给社区建设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它强烈呼唤着社区建设的加强,强烈呼唤着城市工作向社区化转轨。新形势下的社区建设,要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依靠社区的力量,利用社区的资源,强化社区的功能,加强社区管理,发展社区经济,开展社区服务,优化社区环境,发展社区事业。当前,我区的社区建设经过这几年的成功积累,实质上已经到了新的突破阶段,也是一个质的飞跃阶段。这种突破和飞跃主要表现为四个转向:

1、社区建设的内容转向系统化。我区过去居委会工作,内容主要限于政府所部署的社会行政管理工作和范围还很狭窄的居民自治性事务,近些年社区服务工作范畴不断拓宽,已经从一些社会成员的特殊援助服务逐步扩展到相对广泛的便民利民服务,初步拓展了社区工作的内容。要适应城市化进程,社区建设的内容还要转向为更广泛的系统工程。它应该包括社区经济建设、社区环境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教育建设、社区服务建设和社区安全建设等等。它既包括了传统的社区行政性、社会性工作,也包括了体制变化和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新的内容;既包括了由街居组织直接抓的事情,还包括社区中应由社会组织、中介组织、市场主体和居民自己去干的大量事情。还可以说是现代城市综合性的社会生志在社区这个局部上的集中表现。

2、社区管理与服务对象转向属地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入,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所表现出现的弊端将更为明显,社区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增加。单位职工更加弱化对单位的依赖,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新兴的多种所有制成份的无主管企业增多;外来人员、流动人员的比例增加;下岗、失业人员增多;老龄人口增多;贫困人群等问题增多。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增加,迫切要求彻底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状态,要求社区管理和服务突破原来较为狭窄的范畴,在工作对象上,不仅面向少数家庭妇女和社会闲散人员,而是面向工作和生活在城市社区的所有单位和人员,也要求所有居住于社区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强化属地化与社区制意识,自觉地把自己生活的社区作为参与社区活动,实现自身权益、形成社会整合的重要基地。

3、社区管理行为转向民主化、互动化。长期以来,我们的街居组织主要是执行上级交办的行政任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正所谓上到xx、下到社区办、政府工作样样干。在这种格局下,居民成了社区组织完成行政任务的简单工作对象,社区组织与居民的社会生活并没有形成一体,法律上所设定的自治实际上难以

第五篇:关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与加强社区建设关系的探讨

关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与加强社区建设关系的探讨最近,我们组成调查组,先后到**区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乡镇,就社区建设进行了深入调查,共走访了20个社区居委会。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市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全力构造新型城市社区。

一、社区建设状况与城市化进程还不相适应社区,是指城市中居民集中居住生活的地域共同体,是城市的细胞。进行社区建设,就是进行城市基层社会管理。近几年来随着**市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社区建设作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承接点,在促进经济发展,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优化城市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社区建设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前提基础,社区建设的落后,必将阻碍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近几年来,我区在社区建设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与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相比较,仍然存在很多不相适应。

1、单位的社会职能外移,现有的城区管理体制和功能难以承接。在低工资、高就业率的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在整合城市社会,行使城市管理职能上发挥着主体作用,街居组织只是必要的辅助和补充。同时,单位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和服务职能,起到了把市民组织起来的作用,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为居民及其家属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服务,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繁重的企业办社会、单位办社会负担,各级政府也直接管理或包办着许多应由社会去办或应推向市场的事务。改革开放以后,个私经济快速发展,国有、集体企业实施两个置换,社会结构不断分化,城市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近二十年来大批国有、集体企业推行两个置换,**市有5万多单位人丧失了单位依托,完全转化为社会人。城区先后出现了2万多家行政事业单位之外的不具备单位体制特征的三资企业、个私企业、民办非企业组织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等。据调查,我区仅民营企业就吸纳了4863人就业。与此同时,单位的职能开始向社会转移,其服务功能、福利功能、保障功能以及政治宣传功能不断弱化,居民与单位之间的关系正在向纯粹的雇佣关系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改革的深化,单位承担的社会事务向社会释放、转移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引发的矛盾将进一步显露。如各类单位过去对职工所承担的种种生活福利性服务不断弱化或取消,而城市家庭的各种生活需求却与日俱增;房产开发的发展,单位包下来的宿舍区服务必然要退出,而相应的社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尚未完全建立等等。由于社区居委会仍处于无职、无权、无钱的境地,单位外移、释放的社会职能,社区还没有准备好承接的口袋和相应的机制,导致了城市社会中大批人员游离于管理之外,居民需求的各类生活服务得不到实现。

2、工作对象的扩展,使人口管理和维护稳定的工作难以到位。城市居委会以前的工作对象仅仅是少数的没有单位的家庭妇女和社会闲散人员。90年代以来,我市城市人口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人口中的复杂因素逐渐增多,对社会秩序形成了巨大压力。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全区现有下岗失业人员41700人,其中**区9000人,鼎城区移交6700人,省、市属企业移交26000人。此外,城区每年还将新增劳动力5000多人。二是无归宿人员和流动人口不断增多。据统计,城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进城农民、外地流动人口等不在原来那种单位体制之内的无归属人员达8.2万人,占城区总人口的21%以上。三是城市贫困人群增多。目前全区居民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人口达1.9万人,占城区居民总数的4.8%,相当一部分居民生活十分贫困。而且随着今后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这类人群仍处于增长的趋势。在过去的城乡二元结构和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人员的单位所有制和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就可以把成份比较单纯的城镇人口的社会秩序管理好,现在则面临着力不从心的局面,城区不稳定因素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

3、城市基层管理任务日益繁重,行政化的社区运行模式难以落实。由于近些年来城区的规模、功能和各种新问题都大大增加,城市管理的工作量、任务量在成倍增长,而原来的层层负责的行政性、直接性管理方式尚未改变,街道、社区基层组织承担的上级安排的任务高达130多项,实际上已经无法承担和落实。据城南街道统计,直接由社区担负的工作涉及党建工作、社会工作、经济工作三个方面、八大类、54项、130多个。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社区居委会一是无职权,小庙难以管大神。社区内的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由谁管、怎么管、哪些问题归口管,政府没有规范性文件,社区居委会想管也管不好、管不了。二是无地位,什么单位什么工作都可往社区装。职能部门布置工作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一个文件、一个会议或是领导的一个口头指示,其任务就交给社区了。仅今年来,社区居委会承担的各种调查摸底任务就有5次。三是无资金,有些管理工作无法开展。如离退休人员、企业置换身份的党员现交由社区管理,但社区既没有活动场地,又没有活动经费,对其管理只能是空中楼阁,更谈不上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据调查,我区50个城区居委会,有30多个每年经费入不敷出,全区社区每年共计资金缺口达23万元。四是无精力,社区干部整天疲于应付。城南方家巷社区居委会主任李立波共包保FLG修炼人员、战退军人、吸毒人员及其它重口对象等10人,均要求一日三访、盯死看牢,仅这项工作就可以耗去其全部精力。对此,红卫社区居委会主任张凤梅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抓经济工作都是偷偷摸摸,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抓。

4、居民生活需求的多样化,现在的社区服务水平难以满足。进入小康生活的居民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要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多方面的价值实现。据调查,城区居民对本社区的希望、需求是多方面的,除迫切希望社区提供就业机会外,还涉及到从居住环境到基本设施,从社区经济到精神文明,从社会秩序到人际关系等等。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和变化的物质和文化需

求,社区服务业必须有一个突破性的大发展。而我区当前社区服务总体水平还较为低下,社区服务业投入单一,作为产业发展的运作机制尚未形成。虽然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对社区服务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把它作为社区建设工作的重点,但由于有关社区服务的优惠政策相对较少,已出台的有关规定又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实,限制了社会各方面对社区服务业的投入,使城区目前的社区服务业多依靠政府、集体投入,服务项目多而杂,没有形成品牌和规模,向社会化、产业化、实体化转变的步伐缓慢。此外,社区服务在社区就业安置、城市生活环境、生活秩序,社区居民公共利益的实现和维护等方面都还没有寻求到有效的解决途径。上述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随着我市城市的发展变化,城市中有关的人和事,已经溢出了固有的城市社会的基本结构框架。管理和服务环节上的真空地带和灰色地带越来越多,原来设置的城市基层体制、功能和运行机制,已经严重不适应发展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政府的负担日益加重,各种日常性问题已经不能自行有效化解。因此,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应该把系统化的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工作的一个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关键和十分紧迫的任务,摆上突出的领导决策位置。

二、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呼唤社区建设的突破和飞跃根据**市城市发展规划,近20年内,城区人口要达到100万,城市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同时,城市改革将不断深入,这都将给社区建设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它强烈呼唤着社区建设的加强,强烈呼唤着城市工作向社区化转轨。新形势下的社区建设,要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依靠社区的力量,利用社区的资源,强化社区的功能,加强社区管理,发展社区经济,开展社区服务,优化社区环境,发展社区事业。当前,我区的社区建设经过这几年的成功积累,实质上已经到了新的突破阶段,也是一个质的飞跃阶段。这种突破和飞跃主要表现为四个转向:

1、社区建设的内容转向系统化。我区过去居委会工作,内容主要限于政府所部署的社会行政管理工作和范围还很狭窄的居民自治性事务,近些年社区服务工作范畴不断拓宽,已经从一些社会成员的特殊援助服务逐步扩展到相对广泛的便民利民服务,初步拓展了社区工作的内容。要适应城市化进程,社区建设的内容还要转向为更广泛的系统工程。它应该包括社区经济建设、社区环境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教育建设、社区服务建设和社区安全建设等等。它既包括了传统的社区行政性、社会性工作,也包括了体制变化和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新的内容;既包括了由街居组织直接抓的事情,还包括社区中应由社会组织、中介组织、市场主体和居民自己去干的大量事情。还可以说是现代城市综合性的社会生志在社区这个局部上的集中表现。

2、社区管理与服务对象转向属地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入,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所表现出现的弊端将更为明显,社区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增加。单位职工更加弱化对单位的依赖,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新兴的多种所有制成份的无主管企业增多;外来人员、流动人员的比例增加;下岗、失业人员增多;老龄人口增多;贫困人群等问题增多。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增加,迫切要求彻底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状态,要求社区管理和服务突破原来较为狭窄的范畴,在工作对象上,不仅面向少数家庭妇女和社会闲散人员,而是面向工作和生活在城市社区的所有单位和人员,也要求所有居住于社区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强化属地化与社区制意识,自觉地把自己生活的社区作为参与社区活动,实现自身权益、形成社会整合的重要基地。

3、社区管理行为转向民主化、互动化。长期以来,我们的街居组织主要是执行上级交办的行政任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正所谓上到国务院、下到社区办、政府工作样样干。在这种格局下,居民成了社区组织完成行政任务的简单工作对象,社区组织与居民的社会生活并没有形成一体,法律上所设定的自治实际上难以实现,大多停留在纸上,表现在几个组织机构的建立上,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多为动员式执行式参与,内容上主要为打扫卫生、为民服务、义务巡逻联防、捐衣捐被等,因而居民参与激情不高,参与效果也不好。而另一方面社区的各种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和细化,社区组织力量有限,相当多的社会管理工作是部署多、落实少。如果机制不变,要改变这种状就要大规模地扩大政府的基层力量和职能,给政府造成新的沉重的负担,这不符合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也是超过了政府承受能力的。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当前行政化的社区体制转向社区制,把社区组织由现在的政府的腿变成社区居民的头,把作为简单的行政区划和行政性设置的社区,转变为具有自我组织性和能动性的地方性社会,从而彻底变革其管理和活动的行为方式。

4、社区经济发展运作转向市场化。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弥补社区经费不足的原因,我区部分社区居委会特别是村改居社区居委会,仍存在自办经济的现象。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社区居委会要坚决消除自办经济的状况,对所有的集体性质的企业推行两个置换,社区经济发展完全按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去整体指导,让社区各类企业都成为独立经营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街道、社区抓经济建设的精力,应该主要用在为各类经济实体创造良好环境、搞好社会化服务上。对于社区服务中那些属于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项目,也要按照第三产业的发展规律,推向市场,以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活力。

三、加强社区建设要全力构造新型城市社区

1、转变观念,树立大社区意识。市、区党委、政府要提高认识,把强化社区建设和管理作为城市各项基础工作的总抓手,采取有效措施,把社区建设纳入城市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从管理体制、政策导向、考核办法等多方面,推动社区工作重点向社区建设转移。驻区单位也应该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的界限,树立驻于社区、服务社区、同享资源、共建社区的意识,自觉地把本单位的发展与管理纳入社区建设和管理之中,真正做到我为社区做贡献、我与社区共发展,既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又成为社区建设的受益者。区、街、社区各级组织要淡化本位意识,强化大社区观念,积极主动地密切与所有驻区单位和

方面的考核。通过考核办法的改进,形成对社区经济工作和整个社区建设的新的合理的激励机制。

6、完善管理办法,建立一支灵活高效的社区干部队伍。区委、区政府常武发〔1999〕1号文件对居委会干部的管理曾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据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没有落实,近几年来居委会存在盲目进人、关系进人的现象,给社区造成了较为沉重的负担。对此,如不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强硬措施予以遏止,势必给社区建设留下隐患。在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上,一要明确社区干部的职数,每个社区干部职数原则上设5-7人。二要建立动态的管理办法,对社区居委会新进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合同制,按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不给予固定编制,区财政只按职数拔款给予补贴,人员由街道办事处按程序依法选聘。社区干部任职期间参加养老保险,不在任后与居委会依法解劳动合同。三要加强社区干部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综合素质。四要建立居民民主评议社区干部制度,通过居民的评议,根据居民群众的意见,使社区干部真正“能上能下”。

关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与加强社区建设关系的探讨(第4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如何建设新型社区--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建设新型社区--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与加强社区建设关系的探讨

    关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与加强社区建设关系的探讨 关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与加强社区建设关系的探讨 最近,我们组成调查组,先后到**区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乡镇,就社区建设进行了深入调查......

    关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与加强社区建设关系的探讨(精选5篇)

    最近,我们组成调查组,先后到**区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乡镇,就社区建设进行了深入调查,共走访了20个社区居委会。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市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全力构造......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加快苍溪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苍溪县政府副县长王彦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

    新型社区建设初探

    关于新型社区建设的一些思考社区建设是城市的缩影和基础,是改变人文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

    新型社区建设材料范文合集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场调度会上的汇报材料 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初元民 各位领导: 为稳妥快速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近段时间,我们重点围绕已确定的年内计划开工建设的2个重点项目......

    推进高县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思考[合集5篇]

    推进高县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思考 高县政府副县长 李宏斌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既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惠民生、促统筹的重要载体,对于集聚和整合生产要素,缩小城乡......

    对加速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加速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作者:朱伟民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2期......

    大学生社会实践新农村社区建设材料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调查感想长期以来,“三农”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农业丰则经济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