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型社区建设初探
关于新型社区建设的一些思考
社区建设是城市的缩影和基础,是改变人文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型社区大量兴起,新型社区建设遇到前所未有的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区,成为目前的热门研究课题。
我国社区建设的现状及障碍性因素分析
1、管理体制不顺。主要表现在:其一,基层社区的功能定位不准。按照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实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居委会是政府的准下属机构,在职能上和街道是对应设臵,在经济上和管理上则依附于街道,种种因素使社区难以有效地依法履行其民主自治功能。其二,社区内条块分离,职责不清。随着社区的发展,政府职能部门的延伸机构不断进驻社区,但缺乏一个权威性的社区事务管理机构,对社区事务实施全面监督、指导,导致社区组织去牵头开展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卫生、服务、治安等工作,而职能部门仅是参与、协助,本来是社区去督促、检查职能部门的工作,却变成了职能部门来检查、监督社区工作。其三,社区 1
建设的配套法缺乏。由于我国社区建设的时间不长,与社区建设相配套的许多法律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或没有建立起来,社区建设的运行缺乏良好、有序的制度环境。
2、建设资金不足。由于城市综合功能的需要,无论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社区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目前社区建设资金主要靠“上面争一点、财政拨一点、单位赞助一点、社会捐赠一点、自己筹集一点”等多方投入的方法来进行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社区建设资金的缺乏,使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造成社区服务跟不上、社区文化站(室)经费没保障等不良局面的出现。
3、社区服务滞后。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社区服务认识上存在误区,把社区服务完全“商业化”,甚至“产业化”,将社区服务看作发展街道福利的财源经济;其二在社区服务功能上作为“小政府”的社区“缺位”现象严重,很多服务功能不完备甚至尚未启动。
4、队伍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相当部分的社区工作者不重视社区居委会与原居委会在工作性质、内涵方面存在的差异,仍用原有的思维模式从事社区工作;部分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建设工作的意义认识不清,缺乏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有的仅仅把社区工作看作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社区工作者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接受专业社区工作培训有一定困难。同时,社区工作者待遇偏低,这与他们所承担的繁重工作任务相比是极不对称的,不利于调动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造成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不稳定,难以吸收高素质的人才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5、社区文化欠缺。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部分社区没有文化站或一室多用,即使有也是设施陈旧,面积狭小,且结构布局不够合理。二是文化队伍建设亟需加强。队伍不稳、人员老化、专业人员断档,有的社区根本没有文化站长,严重影响了文化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三是仍有不少地方社区文化形式单一,手段落后,缺乏新意,不注意培养人才,创新不够,对群众缺乏吸引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区
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要求,“新型社区”应是以往社区概念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新概念,亦可谓是一种“大社区”概念。因为“新型社区”不仅包含原有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居民自治”的定性,而且体现在“党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新的管理体制上,体现在具有“构筑基层管理平台、服务居民平台、社会工作平台”的新的功能作用上。
(一)理顺各种关系,加快社区管理体制创新
应重视革除目前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对现有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一是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努力形成责权明确、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二是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结合机构改革,将适应由社区承担的公益型、社会性、群众性的职能下放到社区,遵循“权
随责转、人随事走、费随事拨”的原则。三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国家立法机关应根据社区建设发展的需要,尽快制定或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增强其可操作性。同时注重社区的制度化建设,使社区建设的社会规范系统化、条理化和正规化,增加社区成员的认同感、积极性和依赖性,达到居民思想和社区发展目标的有效整合,促进社区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
(二)大力发展社区经济,积极提供资金保障和物质支持 具体可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政策调整。第一,实行税收增量比例返还制度。即以街道为单位,以目前提供的税收和财政下拨的经费为基数,将每年新增加的创税部分按比例返还。第二,实行“条费转块”、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将过去在绿化、环卫、治安等部门的专项收费,相应拨支街居单位,实行“费随事转”。可以结合完善“收支两条线”制度、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来研究、办理。实行各类社会募集资金的切块下拨,即将以社会募集形势形成的来自驻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支持援助公益事业的资金,根据社区的职责向街居组织切块下拨。第三,实行“以社区养社区”,填补一定的资金空缺。根据实际和可能,努力引导和发展四种类型的社区经济:一是服务型经济,主要是发展以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形式的社区服务经济;二是自救型经济,主要是组织农民在社区内实现自谋职业,进行生产自救;三是税源经济,主要是通过对区域经济的服务与协调,从其经济发展的效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四是社区公益经济,主要是社区公益事业,建立好自己的家园和各类基金等。
(三)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一方面是转变观念,走出认识误区。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和骨干,也是社区建设的龙头,是一项民心工程。不仅能够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而且起到上为政府解忧,下为百姓解愁,稳定基层社会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社区服务的基本功能在于社会生活的客观需求,从需求角度来讲,社区服务应当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社保功能。社区服务不仅仅是民政福利服务,更多的是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项目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保证性社会服务体系。
2、完善便民利民的服务功能。为广大居民提供社区服务是社会服务功能的一种重要表现。要根据所在地广大群众的意见和需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社区资源,广泛开展居民参与的互帮互助的社会公益活动;建立健全社区帮困救济、敬老养老、便民利民的服务体系。
3、完善社区单位服务的功能。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社会的转轨,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功能需要逐步转给社区,与社区共建双向服务机制,形成新的社会化服务格局。
(四)积极推进队伍建设,提高社区队伍素质
从多方面入手着力培育一支懂政策、熟民情、富于献身精神的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一是重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选聘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必须从原有的居委会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用新的视角、新的观念、新的姿态投入到社区建设工作中。二是重视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程度。有计划地对在岗的社区工作者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与各项社区工作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从而提高社区管理能力。三是要关心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生活。切实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收入水平,建立岗位补贴和养老、工伤、医疗保险制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切实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
(五)全面推进“四基”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文化
发展社区文化必须全面推进“四基”建设,即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基本活动方式。一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基层文化阵地。可采取自建、联建相结合的方法,有条件的要自建文化活动室;条件差的可依托学校或者辖区单位的图书室、演出排练厅等活动室,实行资源共享、共建、联建。二要大力建立一支稳定的文化队伍。通过推荐、评议、选举、审核、聘任等程序,配齐配强文体活动员,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三要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扩大活动领域,拓展活动空间,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要在文化广场、社会活动场所、居住楼院,利用休闲时间、节假日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既要提高审美情趣和欣赏口味,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改革精神;既要在抓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出精品,又要提高文化水平、档次;既要注意因地制宜抓经常性,又要注意影响性。
第二篇:新型社区建设材料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场调度会上的汇报材料
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初元民
各位领导:
为稳妥快速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近段时间,我们重点围绕已确定的年内计划开工建设的2个重点项目展开。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星海社区
1、前期工作:该社区所辖的土城子、河口成家2个村均已召开了村“两委”及村民代表大会,并研究通过了土城子村、河口成家村搬迁改造方案及改造补偿实施方案,并于2010年10月8日报市新农村办审批。目前,入户丈量工作全部完成。社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已于2010年9月30日通过市政府批复;村庄勘界已完成,村庄国有土地手续的办理已于2010年10月10日报省国土厅审批。回迁区已完成了建筑施工图设计;开发建设单位已确定;目前正在进行现场勘探。
2、下步工作打算:
回迁区土地手续经国土、财政等部门的积极努力,计划于2010年10月18日挂牌,公示期为20天,11月8日前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并完成勘探设计资料。11月10日前,完成回迁区的图纸设计工作。11月20日前,完成回迁区供地手续。由于该社区回迁区是18层建筑,施工图须到烟台市建设局审查,手续复杂、用时较长,10月10日,已与市建设局沟通、对接,市建 1
设局将帮助协调,计划11月26日前完成回迁区的图纸审查工作。
原村庄占地的国有土地手续办理于10月底前完成。11月22日前完成原村庄占地出让合同、用地规划许可证及拆迁许可证等手续办理工作。11月27日前,完成拆迁协议签订工作。11月28日,开工4栋360户、4万平方米回迁楼的建设。
二、北海社区
1、前期工作:兴隆庄村、北皂前村已召开了村“两委”及村民代表大会,并研究通过了兴隆庄村、北皂前村搬迁改造方案及改造补偿实施方案。目前,入户丈量工作全部完成。兴隆庄的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已通过市政府批复;村庄的勘界、勘探资料、施工图设计已完成;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已初步确定。北皂前村的规划已委托龙口市金泰设计有限公司编制;村庄的勘界已完成,增减挂钩手续已由省国土厅批复。
2、下步工作打算:10月底,完成北皂前村回迁区的勘探
设计资料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批复工作。11月10日前,完成北皂前村回迁区的图纸设计工作。11月24日前,完成两个村庄回迁区的图纸审查工作。11月25日前,完成拆迁协议签订工作。11月26日,开工6栋180户、2万平方米回迁楼的建设。
2010年10月13日
第三篇:新型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社区学习贯彻《街道新型社区建设工作会》
情况汇报
6月9日,街道召开《新型社区建设工作会》,会后社区召集社区“两委”、小组长、议事会、监委会成员及时传达学习了会议精神和魏书记重要讲话。以“强化社区服务,构建和谐社区,实现社区发展新突破”为工作主线,紧围街道中心工作,我社区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1、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为龙头,以强化社区服务与管理为重点,实现居民民主自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对社区工作的创新发展做积极探索。进一步完善社区各项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加大对社区组以上干部和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全年集中培训不少于4次,社区干部分别包一至二个居民小组半年轮换一次,每周至少二天下到各个居民小组,及时收集社情民意,调查了解需要社区帮助解决的各类问题和矛盾纠纷,努力建设社区成员具有较高认同感和幸福感的服务型社区。
2、建立和完善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各单位党组织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驻共建机制,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影响力和渗透力,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开展“三访三问”和群众“大走访”活动,积极培养社区预备党员、后备干部、5月底社区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经全体党员举手表决一致同意马月同志今年予以按期转正,王三位同志吸收为中共预备党 1
员,并报送街道党工委审批。
二、抓机遇,促发展
今年,文化产业园项目将开工建设,社区将紧抓文化产业园项目这一契机,将以尙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载体,加快新型集体经济与市场对接,结合社区区域发展特点不断状大社区集体经济,着力做好社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及有针对性的培训与人才资源储备,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增加居民自主性收入。配合文化产业园开工建设,积极主动协调好项目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全力做好稳定工作
积极开展创建公民社会活动,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成立民间调解组织。在每个组设立矛盾纠纷情况收集点,社区干部主动到户进行调解,让矛盾化解在基层。同时协助社区民警抓好辖区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常走访、排查辖区内不稳定因素,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构筑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确保辖区内社会稳定,截止6月上旬成功调解纠纷9起、排查不稳定因素3起。在3月底会同相关部门关闭搬迁辖区内的“三无”生产企业7家,努力为社区居民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我社区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有序组织好产改工作组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加强对全体农户产改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为承包地实测确权等工作打好基础。并按时间节点完成此项工作(六月底完成),并着手三资股权量化工作开展。
为已入驻新区的居民户籍迁移做好准备。
做好12小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前期数据摸底与宣传工作,动员农户向集中居住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组织小组长和群众代表到 “幸福田园”项目示范区进行参观交流学习。
五、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工作常态化。做好社区植绿、补绿工作共栽植樱花、芙蓉树90株(3月已完成),完成7组支渠便桥维修、八组组道碎石路新修工作,清理废品收购点6家。切实做好治违工作,高度重视“违建”整治工作,加大对辖区违建对社会及生命财产的危害的宣传力度,细致耐心的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到6月上旬制止、拆除非法违建3处,做到不新增一处违建。
六、社区服务和社会保障
强化就业服务。全力协助劳动保障所开通社区居民就业通道,一是加强社区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利用社区劳动再就业基地,努力提供社区失业人员、失地农民技能免费培训,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2个以上,力争实现新增就业人数30-40个,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工作。走进辖区弱势群体人员,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所求,在有政策的原则上,全力帮助支持。规范帮助程序,实行低保动态科学规范管理,确保社区低于保障线居民应保尽保5月召开低保户评议大会有28户评议通过、5户取消低保;努力做好社区低保户、特困户的重大疾病救助工作,确保社区弱势群体因病救助有求必应,积极联系都瑞眼科专家免费为居民进行白内障检查惠及
74人。三是积极做好区的分房工作。四是做好社区精细化管理,节约办公开支。
七、社区科、教、文、体事业
以提高居民素质为目标,推进社区教育。按照学习型社区创建的目标,推进社区科、教、文、体等事业。做好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的“三教互动”工作,做好辖区内小学至大学阶段在校生的信息收集工作,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联合劳动保障所开展对即将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就业前先期培训。充分发挥新市民学校和多功能远教网络作用,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学习、培训于一体的学习环境,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加强社区科普活动建设,科普宣传栏内容及时更新,形成“学习科技、宣传科学”的氛围。加强社区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做好健身器材宣传工作,积极为社区居民服务,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八、社区人口计生工作
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加大监管力度,今年杜绝计生质量问题。在计生工作上做到上门关心、督促检查,另外加强计生流动人口管理,扎实做好育龄妇女的“三查”工作,认真履行计生各项指标,4月组织430名育龄妇女接受计生“三查”。举办健康讲座邀请街道计生专干对育龄段妇女计生生殖健康与优生优育知识培训和计划生育政策宣讲(计划8月中旬开展),完善社区计划生育自治章程修订。
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在社区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宣传栏、展板、新市民学校及多功能远程
教育网络,通过组织居民读一本好书、定一份报、上门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法律、科普宣传活动,做好社区工作的宣传,把社区的特色工作、居民生活、好人好事等积极向上的内容进行报道。发挥社区群团组织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提升社区综合文化水平。
2011年,有新的机遇,也有新的挑战,社区将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为构建和谐社区努力奋进。
第四篇:新型社区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新型社区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汇聚民智,统筹推进,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城乡和谐发展,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受到了全国人大领导和有关部委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推进机制。一是建立推进机制。成立XX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抽调精干人员集中办公,整合社会资源,重点进行推进。实行县级领导及部门包保责任制,责任到单位、到个人,县指挥部及乡镇领导经常深入社区建设一线,现场办公,一线解决问题,充分调动起各方积极性。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社区建设;对节约的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每亩给予20万元的补助;对于整村迁建的农户,提供最长5年最高5万元的贷款贴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0xx年共争取上级资金14782万元,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合理布局。坚持规划先行,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规划院编制了《XX县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纲要》、《XX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同步修编了《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确定了农村社区建设布点,将全县493个行政村规划为97个新型农村社区,优化了城乡空间建设布局。按照统一聘请设计部门、统一支付编制费用、统一评审规划、统一组织实施“四统一”标准,高标准做好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确保了农村社区规划和建设质量。
(三)突出建设重点,稳步全面推进。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维护民利,突出城中城边村、镇中镇边村、中心村经济强村、园中村、压煤搬迁村等建设重点,坚持成熟一个,改造一个,建成一个,确保群众满意。截至目前,全县建设新型农村社区42处,完成建筑面积328万平方米,打造了白石镇寨子社区、杨店乡滨湖社区等一批亮点。一是抓好城中城边村社区建设。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搞好县城周边村庄的升级改造,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长乐湖社区、黄金水岸、东湖佳苑、北辰小区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东和园、阳光巴黎等社区顺利开工建设,西和园社区已全部完成拆迁,即将开工建设。二是抓好乡镇驻地社区建设。充分发挥乡镇驻地交通便利、设施齐全、人口集中的优势,以驻地村改造为重点,吸引周边村庄向驻地社区集聚,增强驻地小城镇的承载功能。康驿镇康达社区、郭仓镇中心社区、白石镇寨子社区等已初具规模。三是抓好部分中心村经济强村建设。推进合村并点,整合利用资源,集中建设新型社区。义桥镇徐村社区74栋住宅楼、次丘镇白马河社区41栋住宅楼等基本完成主体建设,白石镇卧佛山社区等正在建设中。四是抓好园中村社区建设。南站镇路通花园社区规划占地公顷、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可整合县开发区内4个村庄,一期29栋、万平方米的多层住宅楼已建设完
万平方米的住成,部分村民已回迁入住。南站镇鸿福曙光社区宅楼正在建设中,可容纳三官、曹堂及开发区产业工人2500多户。五是抓好压煤搬迁村社区建设。将压煤村搬迁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先后启动了义桥镇中心社区、南站镇欣欣花园社区等建设,为群众营造了温馨宜人、设施完善、服务齐全的居住环境,改善了压煤村生活状况,促进了煤炭经济发展。
(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一是注重抓好社区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垃圾收集和污水处理,实现了雨污管网分流。目前,杨店乡滨湖、王楼等社区污水处理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南站镇欣欣花园、白石镇寨子、苑庄镇新苑等社区污水处理设施也正在积极建设中,所有回迁入住社区实现了垃圾社区收集、县集中运输处理。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搞好社区道路、水电管网、通讯设施及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标准,彻底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三是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所有新型农村社区都建立健全了社区党组织和工作委员会,配套设立了群众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群团组织、物业管理等机构,加强了对社区全面工作的管理,服务了社区居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五)大力发展产业,实现持续发展。一是对通过挂钩项目节约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安排不低于40%的指标用于经营性用地,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农村群众拆迁补偿、困难群众安置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规划建设商业设施。各社区内都建设了部分商业门面,集中租赁经营,既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又增加集体收益,补贴社区居民水电支出和物业管理费用,避免了群众因入住楼房而造成支出增加的问题。三是建设社区产业园。坚持“一区一业(园)”原则,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的指标,预留不低于20%用于发展社区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汇聚民智,统筹推进,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城乡和谐发展,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受到了全国人大领导和有关部委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推进机制。一是建立推进机制。成立XX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抽调精干人员集中办公,整合社会资源,重点进行推进。实行县级领导及部门包保责任制,责任到单位、到个人,县指挥部及乡镇领导经常深入社区建设一线,现场办公,一线解决问题,充分调动起各方积极性。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社区建设;对节约的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每亩给予20万元的补助;对于整村迁建的农户,提供最长5年最高5万元的贷款贴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0xx年共争取上级资金14782万元,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合理布局。坚持规划先行,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规划院编制了《XX县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纲要》、《XX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同步修编了《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确定了农村社区建设布点,将全县493个行政村规划为97个新型农村社区,优化了城乡空间建设布局。按照统一聘请设计部门、统一支付编制费用、统一评审规划、统一组织实施“四统一”标准,高标准做好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确保了农村社区规划和建设质量。
(三)突出建设重点,稳步全面推进。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维护民利,突出城中城边村、镇中镇边村、中心村经济强村、园中村、压煤搬迁村等建设重点,坚持成熟一个,改造一个,建成一个,确保群众满意。截至目前,全县建设新型农村社区42处,完成建筑面积328万平方米,打造了白石镇寨子社区、杨店乡滨湖社区等一批亮点。一是抓好城中城边村社区建设。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搞好县城周边村庄的升级改造,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长乐湖社区、黄金水岸、东湖佳苑、北辰小区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东和园、阳光巴黎等社区顺利开工建设,西和园社区已全部完成拆迁,即将开工建设。二是抓好乡镇驻地社区建设。充分发挥乡镇驻地交通便利、设施齐全、人口集中的优势,以驻地村改造为重点,吸引周边村庄向驻地社区集聚,增强驻地小城镇的承载功能。康驿镇康达社区、郭仓镇中心社区、白石镇寨子社区等已初具规模。三是抓好部分中心村经济强村建设。推进合村并点,整合利用资源,集中建设新型社区。义桥镇徐村社区74栋住宅楼、次丘镇白马河社区41栋住宅楼等基本完成主体建设,白石镇卧佛山社区等正在建设中。四是抓好园中村社区建设。南站镇路通花园社区规划占地
公顷、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可整合县开发区内4个村庄,一期29栋、万平方米的多层住宅楼已建设完
万平方米的住成,部分村民已回迁入住。南站镇鸿福曙光社区宅楼正在建设中,可容纳三官、曹堂及开发区产业工人2500多户。五是抓好压煤搬迁村社区建设。将压煤村搬迁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先后启动了义桥镇中心社区、南站镇欣欣花园社区等建设,为群众营造了温馨宜人、设施完善、服务齐全的居住环境,改善了压煤村生活状况,促进了煤炭经济发展。
(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一是注重抓好社区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垃圾收集和污水处理,实现了雨污管网分流。目前,杨店乡滨湖、王楼等社区污水处理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南站镇欣欣花园、白石镇寨子、苑庄镇新苑等社区污水处理设施也正在积极建设中,所有回迁入住社区实现了垃圾社区收集、县集中运输处理。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搞好社区道路、水电管网、通讯设施及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标准,彻底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三是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所有新型农村社区都建立健全了社区党组织和工作委员会,配套设立了群众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群团组织、物业管理等机构,加强了对社区全面工作的管理,服务了社区居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五)大力发展产业,实现持续发展。一是对通过挂钩项目节约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安排不低于40%的指标用于经营性用地,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农村群众拆迁补偿、困难群众安置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规划建设商业设施。各社区内都建设了部分商业门面,集中租赁经营,既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又增加集体收益,补贴社区居民水电支出和物业管理费用,避免了群众因入住楼房而造成支出增加的问题。三是建设社区产业园。坚持“一区一业(园)”原则,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的指标,预留不低于20%用于发展社区
产业,促进社区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全县围绕新型农村社区,配套建设产业园10处,吸纳
万农民就业。四是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导社区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走股份经营的路子,让农民成为股民,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加群众的股份收入,促进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干部群众认识有待提高。有的乡镇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宣传不够广泛深入,部分干部群众在认识上仍有偏差,了解掌握有关政策措施不够充分,有畏难情绪,工作被动应付。部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概念认识模糊,把新农村建设当成政府工程,缺乏主观能动性,“等、要、靠”思想严重。
(二)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乡镇规划社区多,投资力度大,进展速度快,社会效果好,也有部分镇工作进展缓慢。多数社区是从城中城边村、乡镇驻地村、园中村、压煤搬迁村等率先启动的,而边远村庄和经济条件薄弱村庄的社区建设尚未破题。
(三)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各乡镇都比较重视农村社区住房实体建设,对于供暖、供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二、三产业的发展布局统筹考虑不够、安排不周,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四)社区建设成本逐步增加,建设资金不足。目前资金仍是社区建设的制约瓶颈,一些乡镇资金筹措渠道还比较单一,融资难度大,市场化力度不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期较长,资金到位慢,乡镇资金压力相当大,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存在很大难度。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实践证明,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更是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契机,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克服畏难发愁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把社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全速推进。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认真总结经验,抓好典型带动,用新的思想理念指导社区建设,用实际案例教育引导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主动搞好社区建设的信心,形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合力。
(二)坚持规划先行,确保农村社区建设科学合理。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加快研究制定全县农村社区建设的详细规划,使农村社区规划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村镇体系、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公共服务规划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配套跟进。要充分考虑农村各地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资源配置、人文环境和村民生活习惯等因素,合理确定社区建设位置和规模,因地制宜实施村庄改造,打造一批特色乡村社区。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建设集约化、居住生态化、管理人性化、布局合理化的理念,对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休闲娱乐、绿化美化、生产布局等通盘考虑,坚持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努力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扶持政策,探索市场化融资新路子,多元化融集资金。一是建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逐年稳步增长机制。建立统筹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各级政府每都要安排一部分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并逐年增加,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用于农村社区建设,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社区服务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二是充分利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要搞好增减挂钩和土地收储、出让,探索多渠道融资方式,进一步缩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资金兑现时限。对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国家规定用途外,其余部分应优先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三是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按照“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统一拨付、集中投放”的原则,充分发挥和利用计划、财政、农业、水利、交通、民政等部门的优势,将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起来捆绑管理和使用,实行综合配套重点投入,集中用于社区及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四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建设。实施招商引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进行科学包装,积极推介,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五是引导金融资金参与社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担保方式、投融资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满足社区建设项目贷款需求。六是实施农村社区建设援建计划。建立县直单位包社区建设责任制,每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一个新型农村社区,积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四)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契机,推进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转变。一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的指标,预留 不低于20%用于发展社区产业,建设产业集聚区,使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对社区涵盖村的劳动力数量进行排查,强化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引导群众搞好土地流转和结构调整,吸引劳动力就近到产业聚集区工业企业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群众从事二、三产业,帮助农民致富。二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充分利用居住方式变化对生产方式形成的倒逼机制,出台政策,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引导农户将承包地以入股、转包等形式向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生态林业、现代畜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的转型。三是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开展“清洁家园、美化乡村”行动,投入财力、物力、人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农村垃圾乱堆、污水乱流、杂物乱放、违章乱建的问题,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为发展乡村游创造条件。
(五)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在原行政村合并的基础上,建立“大村庄”制,形成新型的集多种为民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构建农村社区服务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势在必行。一是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在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由管区党总支书记或从合村并点的村(居)党支部中选拔优秀人员担任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探索实行社区党总支领导下的农村合作组织党支部设置新模式。对社区党员重新组合,建立社区党总支领导下的产业和行业支部,拉长支部服务于产业和行业的链条,充分发挥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建立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实行社区居民自治。积极探索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公司有机统一的“三合一”的社区管理体制,基层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是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三是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内部设立医疗卫生、环卫、文教体育、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治保等服务站,具体承接政府行政部门依法延伸在农村社区的基本政务服务及有关公共服务。凡与社区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服务项目,力争在农村社区实现“一门式”集中受理,使社区居民能够在“中心”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项服务。四是加强农村社区民间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各类协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民增收。与此同时,指导成立志愿者、老年人、妇女、关心下一代、计划生育协会等民间组织,引导支持各类民间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各项服务
第五篇: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加快新型社区建设是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市新型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高新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把建设新型社区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突破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抓规划、抓建设、抓机制、抓进度,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人口的集中集聚,产业的集合集群,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实施新型社区建设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布局的原则;二是坚持集约用地、规模开发的原则;三是坚持政策支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群众的原则。
二、工作任务
沁园街道宗庄居委会东闫斜、西阎斜、张庄等三个居民组以及轵城镇张岭新村集聚至高新苑社区,要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具体措施
1、统筹部署,科学规划。牢固树立新型社区规划的现代性、生态型、前瞻性、宜居性和科学性理念,把土地等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落实到规划建设的全过程。按照建设城市综合体、城镇综合体的思路,根据市域总体规划,规划建设大社区,引导农民进市区、进组团、进镇区,体现大集聚、多集聚,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居民公共服务质量和生活水平。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综合考虑人口集聚、产业支撑、生态宜居、地质地貌、自然景观、文化传承、历史沿革,以及农民承受能力、生活习惯等因素,立足高标准,突出高品位,高起点对楼宇式新型社区进行规划设计,体现特色鲜明、环境优美、配套完善、设施安全,确保新型社区外观时尚经典,户型适应不同家庭需求,服务功能齐全、实用,实现社会、经济、人文、效益的最佳结合。
2、政策倾斜,加大投资力度。要按照小区化建设、社区化管理的要求,对社区布局建设。一是政策引导,农民自建。按照“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社会参与、群众自建”的原则,由政府进行政策引导,发动群众按社区建设标准,对旧村进行联片改造开发建设;二是加大融资力度,通过投资公司融资平台统一融资,在规划区内依据规划统一建设,引导农民入住社区,实现生产生活相对分离的生活模式;三是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对社区建设工作向社会广泛宣传并提供相应的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建设,达到互利互惠、双方共盈的目的;四是积极争取中省市专项资金,充分发挥社会成功人士和工商企业的优势,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支持帮助社区发展现代农业园、养殖小区、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商贸流通等特色产业。
3、整合资源,改善条件。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行“五通、五化”建设。“五通”即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及宽带,“五化”即绿化、净化、硬化、美化、亮化。围绕广场建设,要有满足公益性、中介性服务需求的治安警务、司法调解、法律援助、信访接待、人口计生、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救助、劳动就业、产权交易、科教文体等基础服务设施和服务人员,并配套超市、托幼托老、餐饮洗浴等经营性便民服务设施的社区服务中心。根据我区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短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村级办公服务场所,抓好“一园五室两站一市”(即幼儿园、社区办公室、会议室、图书阅览室、警务室、老年活动室、农业综合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商业服务超市)建设。努力将社区建成一个设施配备相对完整、服务功能相对集中的社区化综合服务中心,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之真正成为资源共享的“社区之家”。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新型社区建设事关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全局,要站在济源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高对新型社区建设的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形成加快建设的工作合力、活力和运作力,扎实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成立由一把手为组长的新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要实行周汇报、月点评、季排名、半年观摩、年终总评制度,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新型社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2、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和无差别管理制度。对进城落户的农村居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子女入学、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政策待遇,享受城镇就业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范围。
3、强化社区管理。加强新型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倡导社区物业化管理,加强对社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管理,保证正常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毁损;积极探索新型社区自治管理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