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型社区 构建和谐社会(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15:3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新型社区 构建和谐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新型社区 构建和谐社会》。

第一篇:建设新型社区 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新型社区 构建和谐社会

张兴荣

〔内容摘要〕 本文分析了六盘水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社区发展模式,建设新型社区,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的建议。

〔关 键 词〕 建设社区和谐社会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民政局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建设新型社区是城市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培育中心城市、创建文明城市,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构建和谐六盘水的基础性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六盘水市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特别是2004年市委、市政府实施银政合作以来,经多方筹措资金,相继投入30亿元,改造钟山大街、凉都大道、乌蒙大道(人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中国凉都城市品牌,这就对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提出了很多新的课

题。

一、六盘水市城市社区建设现状

六盘水市下辖四个行政县、区,98个乡镇(办),2004年年末人口300万,国土面积9914平方公里。经过2003年的社区整合,目前,全市共有89个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其中,六枝特区17个社区,盘县18个社区,水城县5个社区,钟山区49个社区。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2002年12月,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市民政局关于推进全市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在全市启动了城市社区建设工作,2003年,四个县、特区、区已全部出台了社区建设实施意见,有关成员单位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如《六盘水市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务建设实施方案》、《六盘水市司法行政系统法律进社区活动实施方案》、《六盘水市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方案》等具体的工作指导性方案。同时,市和各县、特区、区都成立了城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副书记任组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分别从公安、财政、建设、劳动等部门抽调有关人员合署办公。各县、特区、区涉及到城市社区建设的镇、街道都成立了相应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市中心城区的4个街道和盘县红果镇、城关镇都经人事编制部门批准,成立了专门的城市社区建设办公室,做到社区建设有机构、有人员。

(二)建立城市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从2003年开始,市、县两级都建立城市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社区成员单位负责人联席会议,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力地推动城市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开展社区建设试点。2002年,根据市政府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的有关意见,决定在六枝特区平寨镇团结路社区和钟山区区府路社区、红岩社区进行了城市社区建设试点。三个社区都根据要求制定了具体的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了社区领导和工作机构、开展了社区环境、治安、卫生、文化、警务等工作。

(四)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2003年,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市全面推开城市社区建设,市中心区和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城所在镇100%完成了社区规模调整和资源整合。市中心城区的49个社区全部建立了社区警务室,做到一区一警,社区治安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当前六盘水市城市社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市、县、街道三级都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城市社区建设的有关文件,开展了警务进社区工作,并取得了成功,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认可。但是,我市城市社区建设启动较晚,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一是社区建设处于初始阶段,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特别是社区办公用房严重不足。大多数社区没有办公用房,有的是租用,有的是借用,有的根本没有办公用房,只有极少部分社区建有办公用房。二是服务进社区内容单一。目前,我市警务、烟草、双拥等已基本进入社区,但卫生、教育、文化、科技、法律、娱乐、助老、扶孤、帮教等其他服务还没有真正进入社区,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三是社区干部待遇低。我市社区干部工资待遇非常低,在全国和全省都最低的。以前,每个社区(居、村)干部每月工资10元,经过2003年的调整,目前,社区干部工资每人每月在120元到260元之间,大多数社区干部做工作都是在无私奉献。四是社区干部综合素质与建设和谐社区要求不相适应。我市社区干部大多只有初中、高中文化,大专和本科文化的极少。由于文化素质不高,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有时不能全面理解,在贯彻实施上不能完全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和谐。五是社区自治需要进一步加强。现在社区基本上成了街道、乡镇一级政府的腿和脚,许多本应是街道、乡镇一级政府自己的事,却成了社区的主要工作,而社区自治和社区事务却很少开展,或者开展得不够理想。这就需要政府职能尽快转变,不要把自己的事给别人做,让社区真正自治。六是社区自治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市大多数社区都制定的一些工作制度和办法,但是还不够规范,比如社区居民议事程序、会议记录、服务规定等都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

三、六盘水市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新变化

(一)社区服务对象扩大化。社区服务对象面临着“一变四增”:社会成员的“单位”属性逐步弱化,大量“单位人”向“社会化”转变,新兴的多种所有制成份的“无主管”企业增多。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为主的外来流动人员增多,下岗失业人员增多,老龄人口增多。这些变化导致城市社会人口教育和管理工作弱化,迫切需要建立一种代替过去单位式管理的全新管理模式。

(二)政府职能基层化。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的改革,原先由政府代替社会承担的如退休职工管理、住房、医疗、就业等许多职能都将由社区来承担。城市社区的工作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高。

(三)管理行为民主化。社区居民的多元化和社会化,迫切要求社区管理从传统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向民主、自治型管理模式转变,把传统

街居组织由政府的“脚”变成社区居民自己的“头”。

(四)发展模式多样化。经济发展特别是城市的不断扩展使社区构成的基础单位呈现多样化,城市区域(社区)之间差异性和多样性越来越明显,要求社区建设要从实际出发,走出各具特色的新路子。

三、建设六盘水市新型社区的几点建议

要适应当前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新形势,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新型社区发展模式,建设符合六盘水城市发展目标的新型社区,为凉都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新型社区建设。

(一)大力推进社区自治。总的原则是以党组织为核心,议行分设。社区党组织在街道(镇)党(工)委领导下,充分发挥领导社区发展的核心作用,对社区的总体工作实施领导。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是社区的权力机构,社区议事委员会是社区常设的民主议事工作机构。社区居民委员会作城市居民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监督。社区在保留部分协助型的职能外,主要职能转变为按照民主性、自治性的原则,把社区内的各类社会单位和社会成员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依靠大家的力量共同办好大家自己的事情,使社区真正成为广大居民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二)全力推进服务进社区。2004年,全市推行警务、教育、卫生、体育、烟草专卖等服务进社区,使社区治安形势发生了质变,生活更加方便,受到了广大居民的称赞。实践充分证明,服务进社区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了创造一个适宜的人居环境,必须坚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人为本”的要求,强力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和服务功能。切实做好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户等社会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建立面向全体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满足社区成员的多层次的服务需求。维护社会福利设施和社区内的公共卫生、公共环境和市政设施等。做好社区退休、失业人员和低收入家庭等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就业、保障服务等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国家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的互动共进,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形成社区居委会主办,社团运作,居民参与,有关部门指导服务的社区服务新机制。

(三)努力建设学习型社区。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全球化步伐加快,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社区居民的构成日趋多样化,知识文化素质差异性较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努力提高广大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是当前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职责。社区要通过引导、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积极营造“人人都是学习之人,时时都是学习之机,处处都是学习之所”的良好氛围,努力把社区建成创建学习型城市的重要载体,为建立学习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努力建设文明型社区。市民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社区建设水平,也是一个城市的文明形象和投资环境。六盘水正在打造凉都城市品牌和积极争创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事关全市300万人民的大事,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都承担着具体责任。要充分发挥文体教育功能,广泛开展社区群众文娱、体育、教育、科普活动和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素质,改善人际关系,增进邻里团结,养成文明风尚。通过建设文明型社区,为凉都城市品牌和争创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建设安居型社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激发社区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基础设施完善、治安环境良好、群众安居乐业是新型社区的重要目标。社区要充分发挥社会治安功能,加强法制宣传,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失足青少年帮教、流动人口管理、防火防盗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营造路不拾遗、和睦成风、其乐融融的美好生活环境。完善社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区服务功能配套,做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地面绿化,为广大居民安居乐业创造必要条件。

建设六盘水市新型社区,我们必须敢于创新,突破传统体制下的单纯行政性管理模式,超越以往社区的城市发展格局,以适应凉都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

第二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构建新型和谐社会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构建新型和谐社会

——中桥社区2007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情况汇报

中桥社区位于苏锡路东侧,中南路以南,紧邻中南新村,中桥三村,新村占地面积17.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6000多平方米,有住宅楼80幢,164个门楼,居民2844户,总人口7530人(其中外来流动人口约800余人),其中登记失业的人数为313人,大龄失业人员占20%,零就业家庭有2户,就业和再就业任务艰巨。近年来,我们中桥社区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目标,按照市、区劳动保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认真做好解决居民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居民就业率达到82.1%以上。特别是就业困难对象,大龄就业的人员就业率达到了87.4%,零就业家庭每户再就业比例达到了100%,使社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就我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主要做法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我社区充分认识到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正常开展,我们加强组织领导,把“创建充分就业”工作作为社区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工程,由社区主要领导直接抓,专职劳动保障协管员具体抓,其他条线配合抓。做到组织领导管理重视到位,建立健全“创建充分就业”工作机制,制订工作职责制度,完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电脑台帐和纸质台帐,及时、准确掌握本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和新就业人员情况,我们针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变动性较大,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通过电话联系、不定时走访下岗失业人员,遇到不配合的人员,就通过从邻居、亲戚等摸清情况,及时上报,做好信息更新,及时统计做好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电脑台帐资料,及时认真做好登记下岗失业人员的动态管理。

二、宣传政策,促进就业。

我们围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这项中心工作,按照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深入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利用社区的黑板报、画廊等宣传阵地,进行对充分就业政策的宣传和发布各种招聘信息,让社区失业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到就业方面政策和各种就业信息。并利用走家访户的时间,上门为需要就业的居民宣传就业方面政策和 1 就业信息。在广泛宣传劳动就业政策宣传的同时,我们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可行的办法,认真落实工作措施切实解决居民就业问题。目前社区内登记下岗失业人员313人,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127人,共有111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我们把就业工作重点放在社区就业困难人员上,其中大龄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掌握技能薄弱,还有的干脆没有特长,工作比较难找,对于这类对象,我们一方面积极推荐失业人员参加各种类型的招聘会,另一方面关注收集需要年龄偏大,技术含量不大的岗位的用人单位,积极利用发挥社区综合咨询服务平台,多渠道拓展就业范围,及时为大龄失业人员牵线搭桥介绍工作。如48岁的大龄困难人员宋章云通过社区发布的招聘就业信息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广泛宣传和政策的落实,促进了社区就业工作新发展。

三、重视培训,推动就业

我们社区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一方面积极引导社区失业人员参加各种适合自己并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培训,年内完成失业职工就业指导培训 58 人,通过培训使下岗失业人员充分了解了关系其切身利益的劳动政策,为他们再就业提供了指导。推荐5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职业培训中心举办的技能培训班,使他们掌握了一些技能,为能重新走上新的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采取各种方式,宣传政府鼓励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推荐 3 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市妇联举办的千名困难妇女就业创业培训班,为他们以后的创业之路打好了坚实的基础。鼓励年轻人自主创业,自办经营,中桥二村137-302包示巾大学毕业后,因专业不对口,在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自办装璜饰品商店。二村116-504号严玛理大学毕业后自办创业一家制造企业,生意红火。失业人员包树铭开办了一家室内装璜商店,现在生意做的非常好,取得了创业的成功,被我社区评为创业先进。并在党总支换届选举中,当选了社区党总支委员。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是一项全新的社会化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决心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将按照上级劳动部门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和实践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品的新路子。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工作措施,拓展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各类招聘活动,真正把社区创充分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工作。

第三篇:构建和谐社会是社区建设的主旋律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区建设的主旋律,重心在基层,基础在社区。管理服务,是社区建设的主导。东丽区华明示范镇作为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典范,在村民整体迁入华明新市镇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针对社区管理服务面临的新形势,把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紧紧围绕服务东丽科学发展、服务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总体要求,着力维护社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多措并举,先行先试,积极创新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对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创造了很好的经验。

一、创新组织模式,夯实社区管理服务基础

社区管理服务承担着支持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责,搞好组织建设是做好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华明示范镇积极探索新型管理模式,成立了华明示范镇管理委员会,配强管委会党总支班子,班子成员由熟悉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处级干部组成,加强对社区基层组织的管理和领导。管委会下设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区事务办公室和城区管理办公室,建立起运转协调的基层行政管理机构。按照每个居委会3000户的规模组建6个居委会,在居委会成立党支部,在楼栋建立党小组,实行社区党政“一肩挑”。同时,每个居委会根据居民生活需要成立各种服务组织,搬入示范镇的居民在生产及经济建设中接受原村级组织的管理,在居住和日常生活上享受所在居委会的服务。通过创新组织设置,华明示范镇形成了街道党委、示范镇管委会党总支、居委会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新型社区组织架构和以村级组织(过渡型)、社区居委会、邻里和居民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为加快城市化建设和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创新执法体系,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推进示范镇社区执法体系创新,要以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有利于社区自治、有利于社区管理、有利于提升社区服务功能的“三利于”原则,办实事、解难事,夯实社区工作的群众基础,保证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一)创新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提升社区执法水平。经市、区两级批准,华明示范镇成立华明示范镇管委会、综合执法大队、交管办公室、城管办公室,区建委下设华明市政管理站,园林绿化管理站,确保了从社区整体管理到社会治安、交通管理、综合执法、市政、园林等各项执法工作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重大问题由管委会牵头,各部门协作配合,实施综合执法,形成一个单位牵头,多个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一起上的工作格局,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多头执法、分散执法、重复执法以及执法懈怠等问题。另外,在示范镇管委会的牵头下,各执法单位与相关职能科室做到了四结合:一是执法部门之间的有机结合。如治理燃油三轮车违章行使、非法营运等问题,交管办人员不足,就从城管办和执法队抽调20名人力,集中时间,配合交管办统一行动。二是执法部门与物业公司结合。针对乱摆乱卖、私搭乱盖、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等问题进行治理。三是执法部门与居委会结合。如开展居民讲文明、树新风,讲卫生、除陋习,遵纪守法等宣传教育活动。四是执法部门与经济办公室结合。着力解决里空外卖、占路经营、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问题。

(二)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社区治安安全。为维护社区治安稳定,公安东丽分局华明派出所在认真分析辖区治安特点的基础上,把全方位、立体化防控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积极构建警防网、民防网、技防网三网并举的打击、防范体系。一是构建以监控探头和红外线自动报警器交叉防控为主体的技防网体系,设置30个液晶显示屏,由专业人员实施24小时监管。

目前,华明家园内安装了1100多个电子眼,基本上覆盖了居民居住区、街道、广场、银行、商店、停车场等。一旦发现可疑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实现技防、警防、民防联动。二是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强化警防网建设。派出所加大警力投入,不断加强巡逻防控,组建由12名专职巡逻民警组成的专业巡逻队,以活动广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延伸,形成了警车、电瓶车、步巡相结合的巡防模式。为方便群众、加大警力覆盖范围,该所先后在华明家园内的6个社区建立了警务站,形成以派出所为核心,6个警务站为扩散点的网状防控体系。三是积极推进群防群治,构筑严密的“民防网”。以治保会为依托,以治保积极分子为基础,积极动员和整合社区人力资源,建立了300余人的物业保安巡逻队、治保会巡逻队、志愿者巡逻队、构筑起全方位的社区群防群治体系,有效维护了辖区的平安。

三、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华明示范镇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效率,对社区居民最关心、最需要有效解决的问题及时高效地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使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

(一)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解决物业管理难题。针对社区物业管理面临的实际问题,建立由社区管委会牵头,滨丽公司有关部门及物业公司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分析研究群众反映的问题,明确职责,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落实解决措施。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社区管委会、滨丽公司、物业公司分别派员成立了受理群众投诉联合办公室,设立固定办公场所,设计制作《业主反映问题登记表》、《处办单》,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做好登记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向相关维修单位和人员下达《处办单》,限时解决处理问题,由业主签字后反馈到联合办公室。针对物业公司和建设单位维修力量不足的现状,社区管委会成立了专门的应急抢修队伍,对集中突发问题和常规维修人员工作日外出现的问题进行抢修,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失或把群众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疏、堵”结合多措并举,根治社区管理顽疾。

所谓“疏”就是想办法、给出路、化解矛盾。“堵”就是对抱有侥幸心理、以身试法者,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实践中,两者缺一不可,互为前提,互为保障。例如:针对“马路市场”和路边摆摊设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本着方便居民出行购物的原则,先后兴建4个菜市场,可容纳各类摊位510多个。既解决了“乱摆摊”这一顽疾,又为规范管理创造了有力条件,还为经营户带来收益。再如:不让居民封护栏,就首先做到社区治安防范到位,建立起“民防、警防、技防”三张网,几年来没出现入室盗窃案件;禁止“燃油三轮车”非法营运,就由管委会发放资金补贴,批量购置电动四轮车,进行电动车整体换代,既保护了社区环境,又提升了示范镇的整体形象;不让乱贴小广告,就在小区入口处和门幢入口处设立“宣传栏”和“宣传板”专贴小广告;不让设置大锅盖天线,就保障每套房屋通有线电视线路等。

(三)创新管理模式,疏通交通管理障碍。长期以来,华明街以运输行业闻名,运输户多,驾驶员多,交通管理问题也多。为疏通交通管理障碍,加强交警与驾驶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华明交管大队配合示范镇管委会成立“驾驶员协会”。“驾驶员协会”以为驾驶员服务,为社区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宗旨,把帮助会员排忧解难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协会真正成为连结会员,沟通会员与交警思想感情的纽带。“协会”成立以来,围绕“文明交通社区创建”,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如开展以交通安全知识及新市镇概况为主题的“华明新市镇驾驶员协会知识竞赛”;组织会员代表参加华明新市镇交通专题会议;召开交通安全知识专题讲座,由华明交通大队警长、警员向会员们宣讲交通安全知识;组织观看交通宣传片,通过实例警示驾驶员时刻注意安全驾驶等。每年年底,“驾驶员协会”还组织召开年终总结会议,对优秀的会员进行了表彰并颁发了奖金、奖牌。为维护驾驶员的切身利益,“驾驶员协会”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引进保险公司人员进驻园区,负责电动车车险和园区内停车场的保险事宜,一方面维护了车主的利益,同时也保障了镇内的交通安全。

(四)以人为本,加强刑释解教人员服务与管理。针对社区刑释解教人员,街司法所配合社区居委会坚持定期和不定期排查制度,及时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核对登记,建立安置帮教档案,采用一帮一的方式确定重点帮教对象,组织相关人员通过召开帮教会议、入户走访等形式,及时掌握帮教对象的思想动态,做到预防在先,帮教随后,防止或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同时街司法所还与街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密切协作,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工作,积极引导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刑释解教人员自谋职业。目前,全街安置帮教人数为152人,帮教率达100%,安置率达98%。按照区《关于刑释解教人员发放临时救济的通知》精神,在刑释解教的当月街道还为刑释解教人员每人发放救济补助款1600元,切实解决其燃眉之急。

为扩大安置帮教效果,街司法所和社区居委会还建立了延伸帮教工作机制,即:一是配合区司法局,把犯罪服刑人员请出来参观华明示范镇的建设,为其举办婚礼,以真情、真景、真事进行感化教育;二是以实际行动帮助服刑、劳教人员家属解决生活困难,为犯罪服刑人员解除后顾之忧;三是重大节日期间,由社区居委会采取座谈会、入户走访慰问等方式向服刑、劳教人员家属转达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关爱,让服刑、劳教人员在监所内安心接受改造。

(五)突出服务,加强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一是结合平安东丽创建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基层治保会、单位保卫组织、调委会、治安联防队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协助做好外来人口治安管理;按照300名外来人口配备一名专职协管员的总体要求,全街配备213人的协管员队伍,其中:33名专职人员,村(居)180名兼职协管员,专门负责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二是建立街劳动服务中心,推荐外来务工人员到空港物流加工区、华明集团、华明新市镇物业管理等部门就业;协调相关部门为农民工缴纳、办理职工大病医疗和工伤保险;采取各种方式在计算机应用、手工艺编织、汽车驾驶、电气焊工等方面对农民工开展培训。目前,中心共安置外来人员就业2213人,培训887人。同时,严厉打击职业中介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非法职业中介组织,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三是建立华明街法律服务所,积极推行法律服务进社区,在社区内为外来农民工、经商户提供法律帮助。据统计,去年法律服务所调处涉及农民工工资和外来经商户及置换房屋等矛盾纠纷达200余起。四是尽最大努力安置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并在学籍管理、评优奖励、考试竞赛、文体活动、加入团组织等方面平等对待,解除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确保他们安心工作

芙蓉里东社区是一个流动人口较多的社区,每年流入流出的务工经商人员达200人左右,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的特点,芙蓉里东社区结合“讲团结、转作风、强本领、促发展”大讨论活动,对于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高度重视,从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理念出发,不断创新机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

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社区实行属地登记制度,确保信息登记不遗漏;发挥全国流动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信息共享制度,规范运行全国流动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系统,准确、及时了解掌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础信息以及相关信息变化情况,不断提高信息交流、查询、联系、反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保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异地查询畅通,流动人口基础信息完整、准确。

实行流动人口管理日清、周结、月报制度。在社区开展“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制定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制度(四知:知育龄妇女姓名、知婚姻状况、知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知避孕节育措施;四清:流动人口情况清、基础教育对象和内容清、协会基本情况清、避孕节育随访对象清;四掌握:掌握政策法规、掌握辖区育龄妇女信息动态、掌握各类药具及用法、掌握计划生育基本数据)。牢牢把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及时登记、认清核对、及时注销”工作程序,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登记工作落实到每名包片干部身上,当天下班1小时前将登记情况上报,做到“日清”;每周将责任巷道,片区的流动人口全部走访复查一遍,及时调整和补充流动人口工作台帐,做到周结;每月将工作情况汇总上报“团结街街道综治办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办公室”,做到月报。

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机制。社区的计生专干利用培训的机会,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发放《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指南》等宣传资料;向流动人口宣传计划生育奖优政策,在实行免费技术服务项目的基础上,保证每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提供零距离的计生政策、避孕节育和预防艾滋病咨询服务,免费发放避孕药具,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为她们建立了“姐妹QQ群”,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解决社区内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帮助妇女们化解“恩怨”。同时,社区还成立了DIY会员生活创意中心,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大家在编制过程中,相互交流经验,并根据群众需求,集思广益,不断编织有新意的作品,并将平时制作的工艺品定点在三洋广场商铺销售,流动育龄妇女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把自己编织的手工艺品真正推向了社会,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强化宣传教育,完善租房管理制度,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首先,通过在辖区繁华地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宣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其次,把流动人口宣传教育纳入全市综合治理宣传月和平安建设中。宣传月中向流动人口发放了《关于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通告》、《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手册》和《房屋租赁须知》1000余份,发放《致流动人口一封信》和《平安手册》1500余份。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建设和谐社区,市北区突出“民主、管理、服务”三大主题,积极探索以社区建设规模化、社区自治民主化、社区管理精细化、社区服务品牌化和加强党对社区建设的领导,即“四化一加强”为重点的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努力实现社区建设跨越发展,为建设国际化高品质特色城区提供扎实的基层基础保障。

一、以整合社区资源为出发点,逐步实现社区建设规模化。

以本次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着力解决部分社区规模小、社区用房小、社区工作人员配备少的问题。一是适度调整了社区规模。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参照常住居民户数,对无物业管理或实行物业管理较少的社区,调整到3000户左右。实行物业管理较多的社区调整到4000户左右,使全区社区总数由113个调整到目前的80个。二是壮大社区工作力量。规模调整后,每个社区工作站一般配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8职,其中,社区“两委”专职工作人员职数统一调整为1正2副,社区党组织书记兼居委会主任1职,社区党组织专职副书记和居委会副主任各1职),聘用专职社工5职(现有社区工作助理和新招聘专职社工)。社区工作站设站长1人(原则上,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兼任),副站长2人(原则上,1人由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或居委会副主任兼任,1人由招聘的专职社工兼任)。新招聘的专职社工35岁以下、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三是有效整合了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目前,全区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从调整前的平均457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606.5平方米,力争至“十二五”期间每个社区均建设一处1000平方米以上档次高、功能全的社区综合性服务用房。规范社区办公和服务场所,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统一、三大功能、四个窗口、五项服务、六大活动”规范化建设目标,将社区用房统一冠名为“社区服务中心”,统一“社区一家”社区标识。社区服务中心划分办公、服务、活动三大功能区,办公区原则上集中设置社区党务、社区居务、社区警务、社区物业四大服务窗口,服务区突出养老、儿童、互助、康复、缴费五大为民服务事项,活动区主要组织居民开展学习、文体、网络、才艺、志愿、协会六大服务活动。

二、以扩大居民参与为突破点,稳步推进社区自治民主化。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社区居民的自治活动,从制度和程序上进一步进行引导、规范和保证,扩大社区居民参与,畅通民情渠道,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积极推进居民直选,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本次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加大了社区居民委会直选力度,在全区80个社区中,有43个社区采取了居民直接选举和户代表选举。二是创新民主管理体制。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为主体的“两委一站一协会”社区民主管理新体制,通过在社区居委会建立社区工作站,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统一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作,进一步形成了工作合力。同时,还在物业管理小区创建了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依法自治、业主委员会依法维权、物业服务企业服务到位的“四位一体”管理体制,较好地解决了物业管理小区的各种矛盾纠纷。三是创新民主自治机制。探索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的 “2+X”民主自治运行新机制,培育了3378家社区社会组织,成立了2074个“一长八员”楼院协管会,推行了“八必访”、“八必报”、“九条线”、“十项承诺服务”的“88910”社区服务新方法,全面深化为民服务代理制,实现了居民自治从社区向楼院、楼栋的有效延伸。

三、以创新工作机制为着力点,规范促进社区管理精细化。

积极建立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合作互动的社区管理网络,实现对社区事务的责任承接、全面覆盖和精细管理,使各项工作更好地落实到基层,服务于群众。一是设立社区工作站。按照“一居一站”的原则设立社区工作站,在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实行居站分设、交叉任职、合署办公,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执行能力和水平,有效减轻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负担。在社区“两委”、社区工作站人员构成上,实行“选聘分离”。在职责分工上,实行“政社分开”。在民主自治上,实行“议行分设”,使社区更好地承担起日益繁重的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二是强化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网格化管理。以楼院为网格单元,合理划分责任包片区域。楼院党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楼院协管会成员和楼栋单元长协助做好包片区域管理工作。街道党工委成员对包片社区的管理工作负全责,结对科室协助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工作。健全区级联系领导、街道党工委成员、相关职能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负责人参加的街道社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辖区内综合管理工作,研究决定重要事项,布置落实工作任务。公安、消防、城管、人社等垂直领导的协管人员,进入网格管理。水、电、气、暖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单位,协助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管理和服务进社区,无缝隙、全覆盖。三是实施社区信息化管理。建设了区街居三级社区信息网络。完成集社区事务管理、信息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涵盖社区100多项管理和服务业务的社区综合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建立国内首个通过音视频即时通讯方式的“市北民情在线”网络服务系统。四是建立“10+2”社区工作考评体系。“10”即社区党建、社区居民自治与规范化建设、社区救助保障、社区卫生、社区计生、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10项社区单项工作,2为民主评议和创先争优两个方面。通过明晰标准、细化指标、量化责任、兑现奖惩等措施,激发社区工作人员争先创优意识,扎实做好社区各项工作,优质快捷地服务居民群众,努力创建群众满意的和谐社区。

四、以提升服务水平为落脚点,努力形成社区服务品牌化。

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让居民受益、让群众满意的目标,以“为民服务”为主题,在全区深入开展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一是努力打造民生创业沃土服务品牌。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实施民生创业工程,以创业带动就业,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帮扶”。投资建设3700平方米的民生创业服务基地、35000平方米民生创业园,开办10处民生夜市,创办家庭创业小作坊,设立小额创业基金,形成了以创业培训、商贸流通、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现代物流等服务项目为主体的民生创业服务体系,使4000余户困难家庭走上自食其力的创业之路,其中1650户低保家庭成为致富之星。实施了大学生就业“亲情协助”活动,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全区540名处级以上党员干部与2600名毕业回社区的大学生结成就业帮扶对子,提供就业信息,挖掘社区就业岗位,就业率达到90%。二是努力打造民生文化客厅服务品牌。把实施民生文化工程作为服务民生的突出任务,以文化凝认同、聚合力、育文明、促和谐。深入开展“我爱市北•我爱我家”主题实践活动,新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社区图书室、居民学校等700余处,成立612支特色文化队伍,通过以广场文化、楼院文化和家庭文化为载体,年均举办1000余场,极大地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紧紧围绕社区党建和社区服务的中心任务,按照“一街一品牌、一居一特色”的要求,深入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培树了“党员在身边”、“社区帮您办”、“为民服务一线通”、“居民生活事事通”等一批富有影响力的社区党建品牌和社区服务品牌。三是努力打造民生宜居家园服务品牌。大力推进面向社区低收入困难群体的阳光救助工程,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民生创业为根本、社会互助为辅助、慈善救助为补充,应急救助为绿色通道,医疗、教育等救助政策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和“市北区民生指数评估与保障机制”,在全区建设了113处社区阳光互助家园,零距离帮助居民解决生活困难。大力实施面向老年群体的“爱心助老服务计划”,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42张,并为全区9000户独居老人免费安装了“为老服务一键通”,实现24小时应急应需保障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使1900户困难老年人得到每天2小时的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大力推进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建成了集商业业态、旅游景点、人文内涵和环境再造于一体的天幕城、文化街、体育街等17条特色街群,形成了独特的“市北特色街现象”,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五、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根本点,加强党对社区建设的领导。

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一是创新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按照构建区域化党建领导体制的要求,积极推行社区“大党委”模式。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下的,设立党支部;党员人数在50-100人的,设立党总支;党员人数在100名以上的,工作基础较好,设立社区党委。目前,在全区80个社区中,设党委的34个,党总支的45个,党支部1个。社区内以楼院、楼宇、物业小区、路段为单位划分网格,设立党支部和党小组。增设了社区书记1职、专职副书记1职。吸纳部分驻社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等的党组织负责人或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委员或兼职委员,进一步提升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推动发展的能力。二是大力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述职评议和基层党务公开制度,党组织的重大活动、党组织自身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情况定期向党员群众公开,定期组织党员群众评议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成效,加强对党务公开的监督。三是加强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选拔机制和教育培养机制,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拓宽选人用s人渠道,切实把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年龄较轻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努力形成一支以45岁左右、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为主体的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社区任职,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回社区任职,选派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挂职等,不断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四是着力加强党员管理。经常性组织开展“创先争优”等主题活动,围绕和谐社区建设积极搭建街道社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建立在职党员向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制度,鼓励和引导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各类活动,联系帮扶生活困难党员群众,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进一步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教育方式,增强管理教育实效。

第四篇: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

汤胄芳

继海南城管副大队长被曝上班时间擅离职守之后,各地陆续出现部分机关干部在上班时间玩忽职守、违规执法、办事效率拖沓、态度恶劣等有关“机关病”的负面新闻。一时间,各相关职能部门形象严重受损,群众对政府部门办事为公的宗旨满腹质疑,干部作风问题,顷刻间被推上风口浪尖。不得不承认,政府职能转变给各地老百姓带来了福音,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心为民所系,情为民所牵的温暖,也得了“改革依靠人民,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实惠。但不可否认,在全国打造“服务型政府”、“阳光行政”的同时,各地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部分公务员、干部组织纪律涣散、服务意识淡薄、作风粗暴的负面新闻屡屡见报,群众对有关部门办事效率低下、“不作为”、“乱作为”的控诉不绝于耳。整顿干部作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机关病”源于“机制病”。当前我国臃肿的职能机构,过剩的公务人员是导致“太平官”、“懒汉官”、“无能官”层出不迭的深层次原因。

那么,究竟该如何进行机关作风建设呢?站在“十一五”这艘巨轮上展望“十二五”,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因体制性因

素导致的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绝不能随改革发展的步伐带入“十二五”,转变工作作风,必须从根本上入手。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个人认知是关键。

邓小平同志说“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骨干力量,其作风如何,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

首先,我们应该加大投入,狠抓干部素质教育。通过开展形势多样的培训班提高干部的思想认知水平,并严肃培训班结业考核制度,全程监控,并实时向社会公开考场考试情况,让社会参与监督。

其次,积极开展各类以转变工作作风为主题的演讲和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活动检查培学习效果,并将干部参与活动的次数及取得的成绩纳入干部年终考评,以条文的形势促使干部积极学习,用新知、新观念促作风转变。

再次,灵活并有效运用电视、电台、移动通信设备,用多管齐下的方式进行宣传,以主题文化的形式,在当地乃至全市范围内,不定期的开展作风模范竞选、有奖征文、红色短信征集活动来倡导学习。让社会的每一个人关注并参与到转变作风上面来,让政府的行动在人民与政府直间形成互动,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密切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二、精简机构,明确责任,提高办事效率是根本。目前,各地报道的政府部门工作“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等问题”正是由于政府人员过剩,机构臃肿造成的。政府机构长久的体制性因素,不仅导致权利交叉、层次重叠、分工不清、人浮于事,还使机构间运转不协调。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被浪费在同一件事情上,办事效率低下。不合理的结构设置还导致干部对自身定位不准确,对自身责任不清楚。精简机构形成明确的权责体系,有助于形成竞争机制,提高干部的责任意识。

首先,紧缩人多事少的机构,补充事多人少的方面。其次,合并重叠组织,取消可有可无的机构,成立亟需建立的机构,并尽量减少各机关的内部层次,考虑撤销或者和性质相近的机关合并。

精简机构,应当以地方公共服务需求为标准,以人民满意为衡量。根据各职能部门的业务面、工作量施行定岗,科学配备人员,使食物尽其用,人尽其责。减少并杜绝“拿钱不干事”现象的出现。

三、建立并完善各项干部作风评价机制是保障。

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结合本身实际,制定有针对性治理工作作风的考评机制,加大民主评议和群众监督测评在考核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认真贯彻业务考试制度、绩效督查制度、述勤述廉制度等规章制度,不走过场,以过硬的姿态对待各种现象、问题。再健全的制度也要强大的执行力度做保证。各政府机关应该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兑现每个干部的权责。

转变工作作风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党能否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工作面貌,是在国情、世情党情发展变化下必须面对的考验。应该认识到,党政机关的工作作风,不仅影响自身的形象,还影响着人民百姓,影响着群众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积极性,作风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和实现。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风雨同舟90载,靠的正是凛然正气和不朽的工作作风。只有腐败的政党才会将“民本位”倒置为“官本位”。因此,转变工作作风,实事求是为民谋福祉才是立身之本。

各党员干部要戒骄戒躁、以身作则,弘扬正气,率先垂范,做树立良好风气的表率,树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

第五篇:加强作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加强作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当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任何不和谐的因素都可能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绊脚石。而目前一些政府机关单位严重的工作作风问题令人担忧,已经成为阻碍和谐社会建设的危险因素。

加强政府机关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迫切需要。政府机关作风不正,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发展提速期、改革攻坚期,这个时期具有矛盾多发、集中而复杂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机关作风建设抓的不紧,服务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机关干部对企业、对基层反应的问题,对群众提出的诉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各种矛盾不能做到主动防范、及早处置,社会就难以安定,构建和谐社会就只是一句空话。

加强政府机关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何,也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政府机关作风不正,容易使群众对政府机关单位失去信任,产生矛盾,不利于开展群众工作,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失去强大的生力军。

加强政府机关单位工作作风建设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政府机关单位的工作作风建设,切实改善政府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才能形成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

下载建设新型社区 构建和谐社会(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新型社区 构建和谐社会(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作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加强作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当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任何不和谐的因素都可能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绊脚石。而目前一些政府机关单位严重的工作作风问题非常令人担忧,已......

    新型社区建设初探

    关于新型社区建设的一些思考社区建设是城市的缩影和基础,是改变人文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

    新型社区建设材料范文合集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场调度会上的汇报材料 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初元民 各位领导: 为稳妥快速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近段时间,我们重点围绕已确定的年内计划开工建设的2个重点项目......

    发展社区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社区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 潍坊社区(街道)党工委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繁杂的整体性、系统性工程,包括......

    完善社区建设工作机制 构建六类新型社区

    完善社区建设工作机制 构建六类新型社区社区就是人们集中居住和相互往来的生活区。我们立足满足人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坚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引领社区建设工作,把以人为......

    加强社区建设 服务和谐社会

    加强社区建设 服务和谐社会 关于推进兴化城市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张亚坤 高永鸽 来源:中国城市社区网 本站发布时间:2007-8-14 21:51:21 阅读量:840次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本站推荐)

    1.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极力强调发展的重要性,并先后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口号。可是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