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我们》讲稿(模版)

时间:2019-05-14 15:0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我们》讲稿(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我们》讲稿(模版)》。

第一篇:《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我们》讲稿(模版)

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我们是信2第3组的同学们。下面由我向大家阐述在我和我的组员眼中,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我们。

现在出现在大屏幕中的词汇,相信大家都很熟悉,harmony,和谐的英文单词。我想在座的每个人都认识这个单词,但是如何理解,各有千秋。在我眼中,这个词可以拆分成很多不同的词汇。H,代表着human,表示和谐应该是由我们,人类,领头打造的。A, animal, 一个意义为动物,则从某种角度代表着和大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R,relationship, 不论简单,还是复杂,和谐社会总归是由社会中各种角色之间的关系连接成的密不可分的网络,可称为是社会的关系。M,melody,旋律,为什么我会想到这个词,因为我觉得,旋律是这个世界上最和谐的声音,而人、自然、社会的有机组合,想要构成和谐的程度,应该是如同旋律一样美妙,让人觉得舒服而美好的。而,o, oh,顾名思义,对于和谐的感叹,最完美的程度,应该是引用一句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关于和谐社会,有很多种定义,但是,如何才能称得上是和谐社会呢?关于和谐社会的定义,最开始提出的时候,给出了5大指标。是哪5大指标呢。小于0.2,指的是恩格尔系数,表征社会财富,代表的是一个家庭中用于购买食物的金额占总收入的百分比。0.35,基尼系数,表征社会公平,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0.9,人文发展系数,表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数字越接近1,代表人文发展水平越高。1.5,二元结构系数,衡量城乡经济差距的一个指数,越接近1,则代表城乡差距越小。0.生产集约化弹性系数,表征资源和能源的消耗率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只有构成了达到了上述5项指标,才能称得上是,和谐社会。5个数字虽然简单,但是我们现在还是只能把它当作是一个有些遥远的梦想,不知道何时才能完全实现这样如同世外桃源般理想的和谐生活。

虽然这样比较难,但是仍旧不妨碍我们为和谐社会做些努力。其实在我的理解中,不一定要全面符合了这5项指标才能算得上是和谐生活,我们完全可以试着用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来面对每天的人生,这样的和谐才是实在的,不是遥不可及的。

那么我们能从哪些方面来形成这种和谐的生活方式呢?简单的说,应该是从 人 开始。首先,把握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每天都不可避免的要与不同的人沟通、交往,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我们自己的生活以及我们所创造的环境够不够和谐。因此最根本的,是把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多了就有了社会,因此我们还应该学着如何和谐的存活于这个社会,不光光是这个社会让我们有了怎样的改变,更多的还是因为我们的存在,让这个社会有了怎样的改变。社会之外,我们生存的地方叫做自然。就像歌曲中没有旋律只有清唱就平淡乏味一样,我们的生活中如果只有人类,那么我们会不会觉得人生百无聊赖很多呢。但是不管怎样,做好自己最重要,因为不论是其他人、社会还是自然,对我们来说都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在,而我们唯一能把握也是唯一最好掌控的,只有我们自己。

在这个浩荡的宇宙中,你,我,我们,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你是否在一个人安静的思考什么的时候,问过自己这样的一个问题,who we are? 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其实和谐社会,归根结底是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来衡量的。财富、政治、文化,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我们的生活。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为打造和谐社会而努力,那么我们年轻的一代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归根结底就是,我们,是力量。还有两年我们就要以初出茅庐的身份进入这个复杂的社会。所有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新鲜的,可所有的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改进、改造,甚至创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应该很清楚我们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社会的未来会朝着什么方向前进,完全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对这个社会,对这个国家,甚至对这个世界来说,我们不仅仅是力量,更是骨干力量,先锋力量。只有我们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这整个社会才是完整的,所谓的全人类的和谐大业才不算是空谈。

但是在这过程当中,我们又能够做些什么呢?就让下面这个视频告诉我们答案吧。

我不知道大家看过这个视频有什么感想。但我相信大家从中一定能感受到温暖的感觉。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到,画面里的每个人,都拥有着非常和谐的生活方式,而正是他们和谐的处世之道,才构成了我们刚刚

看到的一幅幅和谐画面。或许大家会觉得我们太过理想化,毕竟现实生活中,像视频中的这些温暖场面出现的几率真的太低太低了,很多人甚至对这个社会失去了仅存的期待,认为它充斥着污浊的、肮脏的、丑陋的,我们完全没有办法改变的东西。我不否认我们的生活是会有不和谐的地方存在,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也不否认很多温暖的画面集合在一起,看到的这个视频对于当今社会来说,真的有点像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有梦想的。就像这个社会,我们看起来表象是蒙了一层灰的,但是将这个社会具化了,人性化了,它也应该是有自己的梦想的,就像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会一直保存着自己的梦想一样。不论是对于这个社会,还是对于我们每个人,我只想说,真的没有什么可笑的梦想,也没有遥不可及的梦想。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飞人乔丹的一句话:I can accept failure,but I can’t accept not trying.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绝不接受不尝试。我觉的这句话几乎适用与每个个体和场景。谁说太完美的东西就一定是虚幻的,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都知道不简单,但是从来没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不简单等于不可能。因此,不论是面对什么,完成自身梦想也好,构建和谐社会也罢,请都不要觉得美好的东西太虚幻,太不可能实现。

而我们能做的事情,总结起来就是:

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掌握好书本的知识。或许大家觉得这话像空谈,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学习是重要的。但只有学习没有实践,也是不行的。关于和谐社会的种种构想,也只有付诸实践,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仅仅依靠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一颗非常强大的内心。当这三者聚在一起时,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一幢温馨的小家会落成,他的名字叫做和谐。

以上就是在我们眼中的和谐社会,以及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我们。谢谢。

第二篇:和谐社会、讲稿

班级:830910学号:83091001姓名:丁晓荧

题目:什么叫和谐?你认为当今社会中有哪些不和谐现象?产生

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

我想与大家讨论一下关于“和谐”的问题。

字典上对“和谐”的定义为:和睦协调、配合得匀称、适当、协调 和解;和好相处。

“和谐”这个词用英文来说是harmonious[hɑ:'məuniəs],显然,英文单词太没趣了,它表现不出我们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伟大精神,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我们都怀着期待与自豪的心情见证了“和”字的历史演绎过程。可见和谐这个问题不仅在当今社会值得讨论,它早已是一个被每一代炎黄子孙关注了千万次的话题。

一般来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大家可曾想过,为何关心“社会和谐”的人如此之多,为何历史上能寻找出那么多关于和谐的踪迹。这自然是说明了,自古以来,人类社会有着太多的不和谐现象存在着,很多苦难的人们被一大堆隐形的不平等条约束缚着,即如今网络上流行的潜规则。说的含蓄叫潜规则,那何尝不是一种对人权的剥削,对人格 1的侮辱以及人性极其丑恶的表现,也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民主”“公平”“实事求是”已成为一些人眼里的笑话。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鲜活的例子,富士康跳楼事件、开胸验肺事件、毒奶粉事件、超女整容丧命事件……

一件又一件令人触目惊心的案例,映射出了当今社会住院难、就业难以及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等方面的问题。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会产生这么多令人发指的社会现象呢?这些不和谐的因素从何而来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的缺陷、政策的不完善,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道德和人性的败坏程度却随之加深。

一、教育

我们不一定要把教育理解为狭隘的学校教育,它还包括家庭和社会对一个人的影响。

基督教的《福音书》中有这样有一段内容“对于那些无知识的人,你们应当尽你们所能的多多地教给他们知识;社会的罪在于不办义务教育;没有知识就像是在一片黑暗之中,当一个人的心中充满黑暗,罪恶便在那里滋生起来。真正有罪的并不是那些犯罪的人,而是那制造黑暗的人。”我们不信教,但可以认同其中一些的道理。

所以我觉得,当今社会,教育的不完善是导致道德败坏的最主要因素。要不然,北大毕业的“范跑跑”怎么会在地震时丢下

学生,自己先找活路去了呢?那些类似的自杀事件怎会屡屡再犯呢?继众多醉驾撞人事件之后,怎还会出现河南洛宁邮政局长酒后驾车撞死5名少年的案例呢?

再者,面对21世纪人类世界必须应对的三大课题——环境保护、能源短缺、交通安全,国人是何态度呢?

在大量的公益广告的警示下,有的人真正行动起来了,他们节约用水、爱护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成了他们的理想;而有的人却对那些不和谐的现象视而不见,他们永远是一副事不关己的形象,试问他们的社会道德何在、职业道德何在、罪恶感何在。同样是人为何有这样的差距,我想那是因为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一样,而导致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就是,教育能使人成为人才同时也能使人成为蠢材。

二、政策

有人说,法治社会惩罚的总是那些无权的人、无钱的人,惩罚的总是那些弱势群体。显然这话说的是错的,可仔细想来这其中竟带有不少对的成分。否则“走后门”这个词为谁而造的呢?“贪赃枉法”这个词又是为谁而造的呢? 北京的“天上人间”为何能猖狂那么久而无人问津。

其实政策的不健全所导致的一些问题还是很多的。往往政策对一些人的行为起不到压制作用,让有的不法分子钻到空子。

【案例】1999年4月22日,我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播出了“搁浅的撤职令”,报道了某省的一件处理违纪干部的事

件。1995年,该省的一位局长因违反土地法而被省纪检部门撤职,相当简单明了的事情由于上级纪检部门没有按照规定将处理意见行文下达,市里有关部门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没有对相关人员作出处臵,上级纪检部门也没有过问,在大家认为相安无事的时候,有关报纸刊登出“三年撤不掉的一个局长”的文章,爆出该局长被撤职三年未下台的新闻,引起多方领导的关注,搁浅的撤职令终于被再度提上议程,但此事直至节目播出时还没有处理意见。

对于以上我所提及的种种不和谐现象,该如何解决呢? 我想解决问题的重点还是在我国的教育和政策上。

一、教育

一些社会人士下定了这样的结论:中国的教育是失败的。但是,看看如今的中国,GDP的上升、神七的飞天、奥运的降临……这么多伟大的成果说明中国的教育是有收获的,而且是非常大的收获,只是在某些方面需要改进。比如说,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心理教育的水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差太远了。另外,国人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社会公德心有待加强。

二政策

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政府政策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存在很大差别。网友有这样的总结:

1911,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

1949,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979,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

1989,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

2009,只有中国才能救资本主义;

2012,只有中国才能救世界

当然,这样的总结是存在偏见的。不过也可以看出,我国的政策还是合理的,只是尚待完善。目前,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总体来讲,我国当前社会还是和谐的,人类社会总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也是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

在此,我也呼吁:弘扬中华文明,建设和谐社会,让美好的思想道德在校园里蔚然成风,在全社会发扬光大。

第三篇:构建和谐社会讲稿

和谐社会——一个古老而又全新的命题

讲 稿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一)和谐、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源头

和谐是指事物间(包括精神的东西)配合得适当、协调。就人类社会而言,和谐包括人的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的协调有序发展,达到一种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共生共荣的境界。

当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他的《天体论》中把和谐规定为宇宙天体间的绝对秩序时,中国古代最早的典籍《尚书・舜典》中记载了“和声”,“八音克谐”,“神人以和”的思想.那么,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这“和”到底是什么。“和”的最早的象形字描画是一件物品,这物品是一件乐器.一个象形字把这个物品画得象编钟,也有点儿象现代的架子鼓;当这乐器吹出美妙的声音,奏出优美的旋律时,古人想:这“和”,还有那么神奇的性质.于是“和”就从物品的名称变成了性质,特征的描写,于是就有了“平和”,“和美”,“和谐“”“和”就从音乐开始,再转到诗歌,绘画和书法, “和”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文学艺术的审美的理想,审美的境界!《左传·襄公十一年》:“晋侯以乐之牛赐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这段文字中的“和”、“谐”,就是“和谐”一词的词源,最早的出处。

《左传》的这段话记述了鲁襄公十一年(公元前562年,即晋悼公十二年),晋悼公将郑国贿赂给他的师悝(kui亏)、师触、师蠲(juān卷)三位乐师;成对的兵车:广车、軘(tún屯)车,各十五辆及车上配齐备的盔甲和武器,共一百辆战车;用于乐歌的钟(即悬挂成排的乐钟)两列,与其相配的榑(大钟)、石磬,女乐(能歌舞的女子)两列十六人的乐队的一半赏赐给魏绛(即魏庄子,晋国中军司马),晋悼公说:您教寡人同各部落戎人和好,而且整顿了中原诸侯,在八年之中,九次会合诸侯,就好像音乐的和谐,没有不协调的地方。请和您一起享乐。可谓一幅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历史画卷。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纪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共20篇,429章。《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我们民族的文化和思想产生过重大影响。今天我们熟知的许多格言,如“听其言,观其行”“三人行,心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等都是出自论语。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得奖人在巴黎召开会议,会议结束时的宣言这样写道:“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需回首二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这两年,《百家讲坛》栏目播出于丹《论语心得》,掀起一股国学热,关于《论语》,有人誉之,也有人毁之。誉之者大凡认为:《论语》教给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给人们怎么样过上自己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毁之者有的认为《论语》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愚味百姓的政治教科书,甚至有人认为它是“中国人的宿命之书”。对于《论语》,我个人认为,它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体系。

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在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方面,孔子有很多独到见解。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仁”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何谓“仁”,孔子解释为“爱人”,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容所有人的过失,他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里的分寸。孔夫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相处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最佳状态,所谓“过犹不及”。

2、是孔子主张“和而不同”,他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讲和谐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才盲从附和而不讲和谐。在《国语郑语》中有这样的记载,郑桓公问当时的思想家史伯“周其弊乎”时,史伯指出弊在“去何而取同”。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就是说不同的事物和元素相组合、相均衡、相统一,才能兴盛发展,如果全部是同一元素,事物就不能发展甚至废弃。在史伯看来,万物是各种元素的组合,香甜是五味的和谐,音乐是六律的和谐,各种各样的事物都是“杂五材、合十数”的结果,治理国家也是如此。这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最初就与君主统治结合在一起,去和取同”,那就会“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讲”,以此治国,就会排斥异己、独断专行,这就离灭亡不远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婴进一步区分了“和”与“同”,认为“和与同异”,只有杂多和对立的事物才是相济相成的。逐渐形成为“和谐成其政”的思想,3,孔子强调“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尤其是朋友之间交往的根本之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在自己与人的关系上,孔子非常注意严于律己,虚心谨慎。他强调在与人交往时,不要主观臆断,不要自以为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同时他主张关心人,帮助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倡导体谅人,尊重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

孔子是一个人文主义思想家,讲道德,说仁义,对政治和伦理问题感兴趣,对宇宙问题则不大关心,谈论较少。但孔子本身具有较渊博的自然知识,对天人关系也有一定的见解。孔子提出“知天命”、“畏天命”的概念。孔子认为人们不仅要认识而且要遵循自然规律。孔子的这一思想可以说蕴涵着一种天人合一。什么叫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孔子有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论语》中记载有:“子钓而不纲(在水面上拉一根大绳,在大绳上系许多鱼钩来钓鱼,叫纲)弋不射宿。” 孔子只钓鱼,却不用大网捕鱼;孔子射鸟,却不射栖息在巢中的鸟,反对乱捕乱杀因为用绳网捕鱼可对鱼儿一网打尽,无论大小;射杀巢宿的鸟也会大大小小一巢打尽。当今时代,经济竞争的加剧使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骤然变得严重起来,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资源减少、淡水供应不足等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在我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首先,应该建立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人类不应该凌驾于大自然之上,而是应该在保持人与自然平等地位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尊重自然规律,按照规律谋发展。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消耗资源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环境超过环境容量时,必然影响到自然的再生产能力,一旦自然再生产能力遭到破坏,要想达到新的平衡和协调,需要经过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清醒认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个人身心的和谐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台阶也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我读后眼前一亮我们过去总喜欢与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起参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辉煌?往往比都自己缺失和人所得而忽视了人付出努力、做出贡献、肩负责任、承受压力想得到人所得背后付出千刀万剐与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这样比起来我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你有你快乐我有我开心知足常乐!

心与身的和谐,就是心灵深处内心的和谐。中医学里非常重视人体内外环境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怒伤肝,忧伤肺。中医学里阴阳平衡,五行相克的理论就是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与和谐。孔子主张心身和谐,主张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与遗憾。对待名与利、功与过、事与非,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平常心,一个人真正的主人是自己的心态,心态决定一切,痛苦与欢乐、成功与失败都取决于人的心态。我们每个人应该保持一种平和、恬淡的心态,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自信而不自傲,自强而不自恃,在内心深处树立一种和谐的信念。

上个世纪初,一个西班牙小伙子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出售自制的薄饼,生意很不好。而与其形成反差的是,相邻的一个卖冰淇淋的商贩生意十分红火。因为销售得好,用来盛冰淇淋的纸杯很快就用完了,需回家去取。卖薄饼的小伙子见状,灵机一动,提议将自己的薄饼卷成锥形,用来盛放冰淇淋。卖冰淇淋的商贩见这个方法不错,便要了小伙子的薄饼。没想到这种冰淇淋很被客商们看好,卖得更红火。结果作为竞争对手的两个商贩不仅双双获利,而且被评为“世界博览会的明星”。这就是蛋卷冰淇淋的起源,它可谓高度浓缩了互利互惠、和谐共赢的理念。世界就是这样和谐共生、和谐共赢。

冰心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总之,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和谐社会: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理论源头

那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创新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源头又在哪里?

除了在上述我们谈过的中国古代关于和谐思想外,太平天国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的《大同书》,再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就有了天下大同的梦想。

春天,率先使用“社会主义”一词是在1832年一个叫乔西叶尔的人提出的,是法国思想家圣西门的门徒。圣西门出生世袭贵族之家,却对枯燥的社会理论研究情有独钟。为了实现人最大限度的自由和社会和谐,他设想了一整套系统的“实业制度”。通过这项制度,他充满激情地描绘了一个人人劳动、按劳分配、人人享有民主权利、没有任何特权阶级的和谐社会。这位天才的空想家长眠在巴黎东部的拉雪兹公墓。因为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他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和财富,离开人世前几乎是一贫如洗。

《全世界和谐》,这本书的作者是31岁的傅立叶。傅立叶设想了一个名叫“和谐社会”的未来组织,其基本单位叫做“法郎吉”。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呼吁资本家出资支助他的“法郎吉”和谐社会实验。每天中午十二点,傅立叶都按时在家等候。然而,一直等到与世长辞那一天,他家的门扉也始终没有被腰缠万贯的资本家叩响。

圣西门、欧文、傅立叶,这些并不陌生的名字,书写了一段令人感慨的历史。今天,当人们隔着近两百年的时空遥望这段历史的时候,空想社会主义者追求社会和谐的欣慰与失落、功绩与缺憾,仍然是那么的意味深长。

在党的历史发展中也有不少关于和谐理论,比如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里面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这两篇讲话里面,应该说提出了比较丰富的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很可惜,这样一些正确的思想,后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这里不再追述。下面就从改革开放后谈一下。

(三)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和形成

1977年夏天,一场足球邀请赛的看台上出现了邓小平的身影。在政坛上沉寂已久的邓小平用这种出人意料的方式,重新走入了人们视野。

1978年,告别一场历史浩劫的中国,在拨乱反正,74岁的邓小平,号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2001年,千年更迭、世纪交替之际,在建党八十周年庆典上,江泽民强调:我们要追求的,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社会全面进步。

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将“社会更加和谐”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4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一个有重大理论创新的战略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也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实现途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了系统的论述。

2006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首要任务。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形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科学发展观一起,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届中央全会,开创了许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揭示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第一次将“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并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第一次向世人宣告中国2020年以前和谐社会建设的阶段性任务;

第一次系统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五大重要举措——

这四个第一充分体现了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决定这个文件的重要意义。实际上,这次六中全会更加明确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这样一个党和人民奋斗的目标。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于2007年10月21日12时24分胜利闭幕。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并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写入了党章。

十七大通过的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特技字幕]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七大报告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构建一个人人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被定义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和谐目标,到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再到十七大进一步深化和谐社会理论,将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确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五年时间成为了新一届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继往开来的一项重要执政使命。

二、当前我国存在的主要不和谐因素分析。

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基于我们的社会还是一个相对和谐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和因素。有学者提出,当前社会中最不和谐的,还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过大,而且很多是由不公平分配所造成的。比如腐败、权钱交易、偷税漏税、走私贩私等。还有垄断性行业,它凭借对资源、市场、价格的垄断,获得大量的垄断利润。

中外的发展实践表明,经济的持续高续增长并不能够自动地消除社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改革进程中的某些矫枉过正的做法,旧的社会问题虽然得以化解,新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却也在不断出现,我们走过了共同贫穷的时代,也在发展中进入了一个新的不和谐的时代。当前,我国存在的主要不和谐不协调因素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收入分配失衡,分配失衡直接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由此而带来的贫富阶层之间的冲突。有资料显示,城镇居民高收入组的收入增长显著快于低收入组,最富有的10%家庭与最贫穷的10%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超过8倍。有一个对中央党校学员的调查,就被调查对象认可的中国社会问题关注度而言,80%以上的人选择了贫富差距,这应当是一种非常清醒的认识,同时也表明了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劳动关系失衡,劳动关系失衡直接导致强资本弱劳工格局,由此而带来的劳资之间的利益冲突。毋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我国资金短缺的局面并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我们对投资者给予了多方面的保护,这种保护迅速提升了资本所有者的地位,而劳动者的地位却在不同程度地下降,在全球性的强资本弱劳工格局背景下,我国的劳动关系在近二十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关系已经处于不和谐状态,劳资之间的冲突正在日益显性化。如在某些非公有制企业中,老板任富欺侮,虐待工人的不法行为时有发生。

(三)城乡发展失衡,城乡发展失衡直接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化,由此带来的城乡之间的冲突。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是短期内形成的,也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这种差距因农民工的出现以及由此带来的城乡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三农”问题的突出,表明了城乡之间确实处于不协调与不和谐状态,其妨碍的当然不仅仅是乡村的发展,而且必然是包括城市在内的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成长。

(四)地区发展失衡。地区发展失衡直接导致地区差距扩大化,由此带来的地区之间的冲突。东部地区,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尤其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其差距是十分明显的。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近两年来国家又开始着重关注东北地区的发展,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概念,这是基于地区发展的失衡或者不和谐而做出的调整努力,它一方面表明了地区差距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这种差距及其带来的不和谐急切需要调整,这是国家发展大局的需要。

(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失衡。二者失衡直接导致价值观扭曲,由此带来道德滑坡。如官德、医德、师德等下滑已经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先富起来的群体形象急需改善,等等。这些现象表明了在物质文明日益发展并步入繁荣阶段后,精神文明或者与时俱进的新道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却未能够跟上时代步伐,两者亦是处于一种不和谐状态,换言之,新时期的伦理道德与价值取向并未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而同步进步。造成发展中出现诸多不和谐与不协调现象的原因,概括而言就是社会进步中的社会分化,但深入分析,具体来说,又表现在发展中的微观领域的许多失衡方面:

1、重经济发展与GDF增长而轻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将发展是硬道理简单理解为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甚至GDF增长是硬道理,于是,我们将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在经济发展与GDF增长上,而对社会发展方面却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了相对轻视的政策取向。这在改革开放初期当然是客观形势使然,但长期这样做,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就必然处于失衡状态,社会发展就必然处于失衡状态,这会发展的滞后结果必然是不协调与不和谐的局面。

2、重鼓励部分人先富起来而轻视共同富裕。在改革开放初期,鼓励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无疑是对的,因为这不仅是对财富创造者的肯定,更有助于人们摒弃怕富的心理,从而有利于经济发展与财富增长的政策取向,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当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的条件下,就需要重视收入再分配,通过国家干预,政策调整来促使收入分配趋向合理。而现实情形是,初次分配还未能真正实现按照生产要素分配,再分配的调节力度非常薄弱,第三次分配几乎没有,整个收入分配体制客观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3、重招商引资而轻劳工权益保护。在全国许多地方均可以看到类同的现象,即招商引资成了评估地方领导政绩的主要指标,一些地方甚至当做硬任务摊到公职人员身上,俚对劳工权益的维护却显得非常欠缺,以致于各种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层出不穷,劳资关系处于一种不协调不和谐状态。

4、重城市发展而轻乡村发展。长期以来,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经过户籍制度等安排被固定化,而公共资源配置的失衡,包括教育资源、公共卫生资源等等不断地向城市倾斜,多种经济政策明显有利于城市发展(如失地农民现象、农民工问题等),导致“三农问题”更加突出。

5、重经济效率与经济利益而轻社会公平。效率优先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异化”成为效率至上,利己主义泛滥,惟利是图现象日益突出,而平等、公平、互助、正义等价值理念却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甚至被抑制。因此,在政策调整上,应将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有机结合起来。

6、重社会稳定而轻社会和谐。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谐的社会一定是稳定的社会,但社会稳定并不一定等于社会和谐,因为社会稳定是社会控制的结果,而社会和谐却是物质、精神、文明等的综合协调状态。但不必讳言,我们以往关注的重点是稳定问题,还没有上升到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的层面,以致在维护稳定的过程中甚至出现过一些激化社会矛盾,加剧社会冲突的现象。

7、重政策调整而轻法制建设。如果说改革开放前一个时期是摸着石头过河,政策调整的灵活性可以使改革得以不断推进,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强化法制建设便应当成为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备要件。然而,法律缺失的现象仍然存在,执法不严并不罕见,国民的法制意识亟待提升。须知,没有健全完备的法制,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因为和谐需要法制来提供规则与标准,需要权威的执法机关与执法者来监督,需要全体国民来自觉遵守。

8、重打破旧的制度而轻完善新制度。我国现阶段的改革,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一张白纸上写字,而是在数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重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好像是拆屋建屋,拆旧屋较容易,推倒即可,建新屋却不容易,拆旧屋可以不讲规则或者不讲协调而建新屋却必须有规则并需要协调。如果多项政策协调不够,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不能很好地配合,包括就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人口政策、公共财政政策等等。诸多政策如果不能很好地配合联动,政策分割的后果必然是多项工作看起来有成效,但综合效果却不容乐观,因此,新制度的完善重在协调配合,这一方面显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诚然,还可列举其他一些原因,但上述原因足以表明,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不协调,不和谐现象是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也是致因非常复杂的问题,只有解决好发展进程中的不协调,不和谐问题,我们国家才能按照既定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行在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上。

有学者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解决我们党的一些主要依靠力量为改革发展所承担的代价与得到的补偿不对等的问题。农民、产业工人曾经为改革发展承担了相当大份额的成本或代价,应当想方设法予以适当的补偿。

社会学学者们特别关注社会阶层关系的不和谐,提出了社会排斥、社会剥夺和社会断裂等概念来说明这一问题。所谓社会排斥,是指我们制定游戏规则时,尽量考虑大家共同的利益,但每一个游戏规则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维护部分人利益的同时,有意无意地排斥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至于社会剥夺,体现最突出的就是城市拆迁和农民失地问题。这种社会剥夺,反映了我们当前的一些政策考虑得还不够周全。社会断裂,指的是我们社会当中出现一些障碍,阻碍了阶层间流动,尤其是下层向上层的流动。对这些负面的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社会和谐是很难做到的。

三、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我们党所要构建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基本特征,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社会的“28个字”的内涵是全面的,也是重点很突出的。前面20个字阐述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后边的8个字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概括起来,和谐社会无非就是这两大方面。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內”;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外”。內外之间互相渗透,不仅追求内部和谐,也是要与外部也和谐。建设这样一个和谐社会,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一)、民主与法治的统一

民主的对称是专制,民主就是民众自己掌控政权当家做主,专制泛指由个人或少数人霸占国家权力搞独裁统治。法治的对称是人治。法治就是依法治国,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个人都要服从和遵守法律。各级国家机关主要领导人,由民众依法选举产生,对民众负责,受民众监督,民众有权依法罢免他们选出的领导人。而人治恰恰相反,从中央到地方,领导人权大无边,他们的意见就是行为准则,法律则成为当权者手中的棍棒,民众失去权利。

我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几百年前加拿大有一种鸟异常凶猛,小鸟、蝴蝶、昆虫、杂草它无一不吃,声音恐怖,其他鸟类没有办法抵挡他的进攻。于是生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慢慢地,人们发现了一个怪现象,许多动植物都长出了一只或两只假眼,这些眼晴使本来好看的动植物变得凶猛,怪异,难看、失去了美好温存的外表,不久,人们发现,正是因为这些变恶的眼晴,吓退了怪鸟,这些动植物渐渐得以存活。更不可思议的事,让这些怪鸟灭绝以后,这些动植物又生出了美丽的花纹图案,林子里又回复了平和安宁,再现美貌。

由此可见,对于一个社会不能缺乏刚性、不能缺乏强有力的措施。

民主与法制说起容易做起难。有民主才能有法制,有了法制才能保证民主:一个民主的社会,方能有和谐,专制的社会是绝对不可能的。

弟子规里面有一这样一句话,“势服人,心不然,礼服人,悄无言”,但是正是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中国以前的社会是一个专制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社会,这个问题,一直遗留下来,形成了一种奴性,中国的宗法制度有其好的一面,但更有不利的一面,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死不得不亡。专制主义最可恶的一点就是愚民政策。要做到这一点唯有高压。高压必造成顺从。顺从必培养奴性。

专制吃人。人民变成羊。汉民族就是羊。汉民族的膝盖特别容易弯。既容易向皇帝弯,也容易向敌人弯。扬州城破,清军大开杀戒。扬州顿成地狱。比地狱更难忘的场景是那些人民引颈受戮的场面。史载:只要遇见一个满族士兵,“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颈受刀,无一敢逃者。”就像一个蒙古兵可以命令几百个波斯百姓互相捆绑起来,然后乖乖地把他们杀掉一样,清兵在扬州也是这样。一个清兵,遇见近五十名青壮男子,清兵横刀一呼:“蛮子来!蛮子来!”这些人皆战战兢兢,无一敢动。这个清兵押着这些人(无捆绑)去杀人场,无一人敢反抗不说,甚至没一人敢跑。到刑场后,清兵喝令:“跪!”呼啦啦全部跪倒,任其屠杀。为了活命,扬州城那些因美丽而闻名的妇女们,愿意把她们的身体献给清兵而换取生命。有的女人在满城的哀号惨叫中精心梳妆打扮,尔后倚门,向清兵献媚。一个清兵士卒说:“我辈征高丽,掳妇女数万人,无一失节者。何堂堂中国,无耻至此?”

相同的情形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一个师的国民党部队,遇见十六个日本人的小队,就乖乖投降了。几百个日本兵押着几万名国民党军俘虏去燕子矶屠杀,这些俘虏连逃跑的勇气都无。一位军委副主席讲:在他的老家山东某县,七、八个日本鬼子来扫荡,三、四万军民在逃跑。

面对着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几千年专制,必须打破,必须建立民主政治,”

民主法治”是从政治上讲的。和谐社会应当是公民社会,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没有法治也没有和谐。

(二)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是一切我国社会政策的灵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性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做到统筹兼顾,利益协调,使各项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今年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关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比例失调问题引起了人大、政协委员们的强烈关注。其突出的比例失调现象是:男女比例为120:100,媳妇越来越难找;师生比例是1:20,师资总量严重不足;城乡收入差距是3.23:1,高低收入比是2.95:1。说到不和谐,社会转型期有许多不和谐的杂音。社会和谐是在逐步消除各种不和谐的因素过程中达到的。那么,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有哪些障碍?

具体来谈几个方面,一是城乡之间不和谐。(有一个故事,出了车祸,一个农民赔了六万,一个城市的人赔了十六万),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把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分割开来。而城乡收入之比近年来也逐年扩大,2003年扩大到3.23∶1,2004年3.25.实际会更大。据国际劳工组织对36个国家的统计资料,绝大多数国家城乡收入差距均小于1.6倍。另外,区域之间不和谐。近年来,中国的东中西部之间经济总量、人均GDP的差距也是越拉越大(东部是西部的八至十倍)。

再有经济与社会之间不和谐,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分配、就业状况及人的发展均存在着不和谐。例如我国的教育经费只相当于GDP的百分之二点几,比印度、土耳其还低,仅为菲律宾的一半,不抵美国的1/2。人均的卫生经费,我国只相当于非洲最穷国家的一半。

另外社会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产生新的利益矛盾,导致制度建设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不相适应,由此带来的犯罪案件、经济纠纷、侵权案件、信访数量的增长同样是飞速的。比如信访,由1978年至1982年,全国法院处理民事申诉来信和来访共83700件(人)次,到1998年至2002年,全国法院共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4224万件(人)次,上升了近504倍!这一数据是惊人的。如此大规模申诉信访,表明在社会结构的微观层面即基层蕴藏、积压着大量人际矛盾和社会矛盾,这也是社会结构基础层面不够稳定、不够和谐的信号。当前,社会结构中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最大风险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政治风险源———腐败,导致政治上人民对执政党和政府权力认同度降低。二是经济风险源———失业,导致普通劳动者、困难群体层面的社会成员利益受损。三是社会风险源———贫富两极分化,导致一些社会成员产生相对剥夺感,易产生心理和社会的危机。

公平是人类构建理想社会的一个古老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基本原则。体现公平,从利益协调入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化解社会风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国家管理机构,要注意使用“热炉”法则,不能因人而异。“热炉”法则形象地阐述了惩处原则: A、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警告性原则。B、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火灼伤---一致性原则。“说”和“做”是一致的,说到就会做到。也就是说只要触犯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C、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会被灼伤---即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D、不管是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不论是谁,只要触犯制度,都要受到惩处。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三),建立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

有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地狱与天堂的区别究竟在哪里.故事是这样的:在地狱中,有这样一群人围着桌子吃饭,桌子上摆满了各种丰盛的食物,唯一不足的是他们的手上都拿着10米长的筷子,他们拿着这样的筷子夹着食物费劲的往自己的嘴里送,却无法吃进去,就这样天长日久他们人人挨饿,个个愁眉苦脸,面黄肌瘦.在天堂里,也有一群人围着桌子吃饭,他们手里的筷子也同样的很长很长,但是他们夹着食物并不往自己的嘴里送,而是送到了对方的嘴里,所以他们人人饱食,个个开心.。这个故事是启示我们:关爱,是如此的重要,它不仅仅是人类彼此的需要,他更是人类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建立和谐社会,必须要注意修身,修仁爱之身,仁爱之心,修身才能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儒家的根本在仁,仁者又是爱人。有这样一句话,“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冷漠,冷漠的社会才会让社会变得可惜”。我们这个社会忧郁症、癌症越来越多,其实就是冷漠啊。

“蝴蝶效应”的启示: 20世纪70年代,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了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他打了一个比方: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对地球大气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强,甚至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用西方的一个民谣可以形象地诠释“蝴蝶效应”: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初始条件十分微小,但其长期效应却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应从小处从小事做起关爱他人。有一个故事叫《老师的稀粥》,故事的梗概是一所落后的学校,教学质量很差,校长换了几任,办法用了很多,可就是没有改变落后的现状。后来调来了一位新校长,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教学成绩居然由全市倒数第一名,一跃而起达到全市第三名。问其原因,没有什么先进的管理方法,只不过是学校早上对于按时上班的老师,会提供一碗热腾腾的稀粥!一碗稀粥,值不了几文,可是情意无价!老师们很容易被感动,一碗稀粥就可以让老师们感动得去撑起学校的一片蓝天!

(四)、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有两个寓言:

1、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爱买活鲜的。渔民们为了避免沙丁鱼在运输途中死去,往往在船舱里放上几条鲶鱼。鲶鱼滑溜无鳞,常爱四处乱钻乱窜,弄得沙丁鱼十分紧张,不得安生,也只好跟着鲶鱼一起游动。这样,不但避免了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而且抵达渔港后还能保持鲜活。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鲶鱼效应”。

2、南风”法则。“南风”法则也称“温暖”法则,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之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如果我们的社会多点“人情味”,国家管理者尽力解决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人们真正感受到领导者给予的温暖,就能激发人们创造、工作的积极性。

(五)构建安定有序的社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麻将启示

社会稳定不仅关系到人民安居乐业,而且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只有社会稳定,社会的经济才能发展,社会的文化才能繁荣。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种社会问题易发多发,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为此,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要通过法制建设,打击各种扰乱、破坏活动,为社会和谐提供法制保障;通过思想文化建设,凝聚人心,为社会和谐构筑精神支撑。

(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无限制的掠夺自然,会造成资源的枯竭,森林的破坏和减少,土地的退化、荒漠化和沙漠化,水资源的减少和污染,最终导致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恶化。这不仅实现不了发展的目标,还会使地球变得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就无从谈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无从谈起。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不但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们总结历史经验、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之后作出的理性选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统一。当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

一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观念。人类永远是自然之子,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人类的生存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生态系统。我们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维护大自然的平衡与和谐。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其实也就是尊重和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二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科学精神,正确认识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和改造永远也不会停止,问题在于如何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这就必须认识自然,尤其是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只有在科学认识自然和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按自然规律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是高度重视和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与生态建设。面对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和环境污染日渐加重的严峻现实,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治理环境污染的力度,坚决禁止各种掠夺和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改变以破坏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采取坚决行动保护自然,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和谐。同时,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努力实现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应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培养节约资源的良好风尚,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五、结束语

有一位老革命的回忆录里讲红军时期毛泽东曾出题考还是红小鬼的胡耀邦,先问你懂军事吗?胡耀邦对军事的战略、战术说了一通。毛泽东说,你对军事理解的还不够到位。什么是军事呢?军事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不能够死拼到底。然后毛泽东又问什么是政治呢?胡耀邦讲了阶级斗争,群众工作。毛泽东又说你对政治的理解也不深刻。政治就是把赞成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有作为的政治家善于把反对我们的人变成赞成我们的人。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中国革命因此赢得胜利,共产党成了中华大地上的执政党。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高度浓缩了互利互惠、和谐共赢的思想,深得人心。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是高屋建瓴的积极应对,意义不容低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龙 跃 海 2008-7-29

第四篇:浅论新农村建设中和谐社会构建

浅论新农村建设中和谐社会构建

晋中学院师范分院武慧俊

Shallowly discusses in 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the harmonioussociety to construct

Jinzhong institute pedagogical branchWu Huijun

[摘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所以没有农村社会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由此可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部分。本文就新农村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性以及在新农村和谐社会建构中出现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针对出现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Abstract] Party's 16 sessions of five CCP plenary conferences proposed theconstruction socialism new countryside significant historic task, itis constructs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the important content.Therefore does not have the countryside society the harmony, isimpossible to have the entire social the harmony.Thus it can be seendevelops the countryside society enterprise, becomes the extremelyimportant part.The problem which this article constructs theconstruction on the new countryside harmonious society the importanceas well as constructs in th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countrysideharmonious society which to have aspect and so on economy, politics,culture, social construction appears to carry on the elaboration.Andaimed at the key point and the difficulty which appeared put forwardthe corresponding proposal.[关键词] 新农村;和谐社会;二元结构

[Keyword] new rural area;Harmonious society;Binary structure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有利于扩大村民自治,加强民主监督,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进步。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做出的一个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新农村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性

[1]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三农”问题连接着社会的整体和谐,没有农村社会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目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建设新农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化的需要。不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城 市的发展基础不稳固,市场无法扩展,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提高。加大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的投入,不仅能提高农村的消费能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而且能够稳定农民消费预期,扩大农民的消费,将给城市工商业发展培育广阔的市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二、新农村和谐社会建构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主要内容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新”字就是指:经济发展有新水平,农民收入有新实惠,农村的风气、农民的精神面貌要有新的形象和新的环境,农民兄弟居住的生活环境有新的改善,农民当家作主,农村经济社会管理要有新的变化。新农村不但涵盖国家以往在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政策内容,还赋予其新时期的建设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既包括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也包括以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既包括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也包括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通过以上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要建设的是物质文明,“乡风文明”要建设的是精神文明,“村容整洁”要建设的是生态文明,“管理民主”要建设的是政治文明。这五句话内涵丰富,讲到了整个经济的发展,讲到了农民收入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讲到了农村整体面貌、环境的变化,讲到了农民素质的提高,也讲到了农村的管理、民主政治的推进问题。它的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

1、新农村和谐社会构建必须关心民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要关心民生。古人云:“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凡百姓安居乐业,则天下太平;凡民不聊生,必社会动荡。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作为直接服务于百姓的基层政府必须从解决民生问题着手,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殷实。

2、新农村和谐社会构建必须优化民风

优良的民风是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优良民风,历来为人们所推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农村,必须把引导民风、优化民风摆在重要位置。就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民风建设运行机制尚须完善、农民文明素质尚须提高、农村“脏、乱、差”、“黄、赌、毒”现象尚须整改等问题。

3、新农村和谐社会构建必须发扬民主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从全国来看,各地具体情况差别比较大,但基本制度已经确立起来。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从国家层面来讲,要出台村民自治法的实施细则。

三、推进新农村和谐社会建构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我国是个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二元结构是指在整个经济社会结构体系中,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城市社会和相对非现代化的农村社会,同时并存着比较发达的城市工业和相对落后的农业。目前农村中存在的问题有:

1、经济方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3]目前我国对贫困人口测量有两条线,人均年纯收入小于625元的是绝对贫困人口,根据这个统计口径,我国绝对贫困人口在3000万左右,贫困发生率为3﹪,人均年纯收入小于865元的是低收入群体,我国低收入群体大约在6000万左右,因此贫困人口总数在9000万左右,贫困发生率为8﹪左右。国家民政部《2001年白皮书》认为,我国实际失业人口达到10﹪,比如说,我国农村劳动力是4.9亿,现有土地只能容纳1个亿左右,乡镇企业能容纳1个亿左右,到城市打工1个亿左右,农村尚有1.52亿富余劳动力。不能保证充分就业这就会影响

社会稳定,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

2、政治方面,村民自治中的民主是不充分,不健全的。党支部形式上由党员选举产生,实际上多由乡镇党委决定,事实上不少党支部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一些农村宗族势力通过各种手段操纵选举村委会,村级组织中严重存在“家族化”和“世袭制”现象。部分村委会的行政或者管理行为存在侵犯农民权益的事实,他们脱离生产,而且又缺乏群众监督,或搞暗箱操作。这些行为引起老百姓的严重不满,也极大地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加剧了干群关系紧张,对我国政治和谐的构建起着牵制作用。

3、文化方面,农村封建腐朽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信奉风水、算命、占卜、维护宗族利益、大修祠堂庙宇这些都是封建文化糟粕。对农村传统文化中迷信、愚昧颓废和庸俗的因素对损害农村群众身心健康,误导农村群众的思想,对影响农村社会发展的成分,要坚决剔除。要破除部分农民思想上的狭隘主义,家族观念和封建意识。要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少数先富裕起来的人,他们缺乏对物质之外的更深远的精神追求,把财富浪费在一味效仿西方生活方式上,把嫖赌作为一种炫耀,农村文化需要在生活中树立起人们起码的道德感和羞耻感。

4、社会建设方面,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利事业的建设,农田基本设施的建设,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教育事业的建设,还有道路建设、供电建设、广播电视建设等。这些社会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推进新农村和谐社会建构的对策和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农民为本,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新农民就建不成新农村,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和造就一大批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民,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

2、坚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经济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3、建设新农村的途径是发展县域经济。[4]县域经济本质上就是农村综合经济,是直接面向“三农”的经济。从县域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当前的主要矛盾是资源共享短缺,基础设施较差,有效需求不足,就业压力大,市场需求不旺,特别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两种体制摩擦激烈,转换成本增加等带来的农村经济发展不快,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增收难,以及诸如农村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因为县一级是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的交汇点,但由于县域经济具有一定的决策自主权,本身经济功能比较完善,改革易于在此突破。以改革为动力,通过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努力建设新农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之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审视,发展县域经济是破解“三农”难题的突破口,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因此,只有发展县域经济,才能解决我国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才能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保证经济、生态、社会等全面协调发展;才能有利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贯穿始终,大力提高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开拓能力、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

竞争力明显增强。

5、坚持以改革体制和创新机制为根本动力。加快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让城乡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征地制度改革,依法维护农民的正当权益。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青连斌《建设和谐社会与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国网06-11-07

http://.cn/policy/zhuanti/sljlzqh/txt/2006-11/07/content_7326733.htm

[2]王崇《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新农村建设》 06-12-19

http:///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055

[3] 廖官生《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乡村发现2006-11-27

http://

[4]武琪.《浅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农村的认识》发展2007(02)40—42页

[5]于淑青《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上海商学院学报2005(01)51—53页 作者简介:

武慧俊,1978年,女,汉族,出生于山西省太谷县。2002年由山西大学毕业,并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现为晋中学院师范分院的一名教师,职称为助理讲师。正攻读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第五篇:农村党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文章标题:农村党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既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如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好六个方面的作用。

一、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头雁,必须围绕建设和谐社会这个历史任务,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把农村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推动和谐发展。一是提高村“两委”班子领导发展的能力。要采取内举、下派、外聘、回请等多种形式,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的各类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尤其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提高村党支部团结带领群众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本领,充分体现村党支部领头雁的作用。二是增强农村党组织的活力。要通过党组织设置的创新,为组织注入新的活力。适时把符合条件的党组织升格为党委、党总支,通过“强强联合”建立联合党组织,在新建企业和流动党员中及时建立党组织,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力量更加强大,人力资源得到整合。三是发挥农村党员队伍的模范作用。要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改善农村党员和干部队伍结构。深入开展党员联系户、党员联系村务、党员责任区、党员致富工程等活动,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发展经济的引领作用

一要注重提高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强化科学发展的意识,加强市场经济新知识的学习,研究分析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自身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二要注重引导,明确经济发展方向。通过组织农民群众外出参观考察、召开经验交流会、邀请致富能手现身说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总结推广农村脱贫致富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辐射、带动农民群众跟着学、比着干,形成一户带一批,一点连一片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以“支部 协会”为依托,引导农民群众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三要注重盘活资产,搞活集体经济。立足长期“造血”,把脱贫的点子最终落实在有“造血”功能的开发项目上,增强村集体经济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如国道、省道两旁的村,可发挥交通便利和地理位置优越的优势,依法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土地开发或建设招商厂房,“筑巢引凤”,获取收益。边远山区的村,可发挥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根据本地传统种养习惯、技术特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各种种养基地。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村级现有企业、商铺、鱼塘、果场等集体资产,改革和完善现有产权制度,通过股份合作、租赁、承包等形式,开放搞活,增加收入。

三、推动民主建设的主导作用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民主治理机制,是保障农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妥善解决矛盾和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一要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明确界定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职责、任务,合理划分职权范围,促使村民自治组织自觉接受党支部的领导,依法开展村民自治活动,确保村党支部把方向、管大事,村委会实施具体工作,两者的工作有分有合,步调一致。二要进一步创新村民自治的领导方式。摒弃传统的包揽型领导方式,变“管琐事”为“抓大事”,改“指令式领导”为“引导式领导”,由“以人治村”变为“以法治村”,引导村级各种组织在建设新农村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三要进一步推进农民“素质工程”。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以案说法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村民树立大局观念,增强集体意识,在依法享受权利的同时履行应尽义务。

四、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因此,基层党组织务必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要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要深入群众,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亲民之所爱,为民之所需。要对群众的反映和意见进行综合分析,使代表多数村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意见成为制定村党组织决策和部署工作的依据。要集思广益,主动让农民群众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二要坚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饮水难、读书难、行路难、住房难等热点难点问题。要进一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养老、医疗、生育等社会保障能力。要认真解决失地农民和因灾因病致贫家庭的实际困难,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体能够得到党组织关爱。

五、维护社会稳

定的主心骨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能否及时发现矛盾,正确、妥善地化解矛盾。农村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妥善解决好农村的各类矛盾纠纷。一要完善维稳情报收集机制。通过设立农村党员治安联防岗、维稳信息传递岗等责任岗位,发挥农村党员情况熟、接触群众多、收集信息快的优势,及时收集并向村支部报送影响农村社

会稳定的苗头性问题。开通民情通道,健全群众来信来访制度,畅通群众向村党组织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二要完善及时解决群众上访问题机制。对已经上访的,采取村“两委”成员包案负责,及时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共同调处,妥善解决。对准备上访的人员,要实行农村党员干部“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切实做到包掌握情况、包解决问题、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协助调处。三要完善化解矛盾调处机制。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开展经常性排查,及时发现各类矛盾纠纷苗头。变上访为下访,采取入户调解、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把调解开展到户、深入到人。

六、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引导作用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依托和特征。营造浓厚的和谐文化氛围,才能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使人民群众安定有序、和睦相处,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一要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深入宣传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宣传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增强农民群众对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二要大力培育农村文明道德新风尚。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促进农村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使村村谋发展、家家忙致富、人人勤创业蔚然成风。三要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户、和谐家庭、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群众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在农村形成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农村党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农村党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下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我们》讲稿(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我们》讲稿(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维护稳定问题审视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维护稳定问题审视 摘要] 稳定既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基础性工作和关键......

    商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商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一、“走向竞争的和谐”才刚刚破题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强烈的针对性,实质上是要通过亿万群众的探索与实践,在告别计划经济......

    规则意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意义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曾大致勾勒出他心目中和谐社会的面貌:兼爱互利,反对掠夺和暴力,选贤举能,公平竞争,节......

    浅谈老干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老干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老干部是我们党宝贵的政治资源、人才资源和社会财富,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的创业者和奠基人,他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

    2009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人人有责

    寒假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而作为一个大学生,除了要应该充实度过,还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多为社会做事,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十六届四中全会......

    构筑和谐社会就在我们身边

    构筑和谐社会就在我们身边 夏邑一高高三20班张双 中国古老的文字非常形象生动,“和”二字就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字分解为“禾”和“口”,意为人人都能够食所欲食;“谐”......

    我们这一代演讲稿

    我们这一代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们这一代》。 我们是生在改革后,长在春风里的一代。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时期峥嵘岁月;没有体验过三年大饥荒的食不果腹;没......

    作风建设与和谐社会党课讲稿

    文章标题:作风建设与和谐社会党课讲稿加强作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今年1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