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城市发展要求 创建现代文明社区

时间:2019-05-14 15:4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适应城市发展要求 创建现代文明社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适应城市发展要求 创建现代文明社区》。

第一篇:适应城市发展要求 创建现代文明社区

东山街道位于xx市南郊,适应城市发展要求 创建现代文明社区。在江宁区委提出建设高科技花园城市这一理念的推动下,江宁的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东山街道地处老城区,是建设高科技花园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适应城市发展要求创建现代文明社区显得格外重要,这对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区服务完善、富有人文底蕴的xx新市区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东山街道在社区建设上努力实践,大胆尝试,取得社区建设的新突破。去年,六个社区荣获xx市示范社区称号,街道被评为xx市文明街道,外港社区被评为绿色人居环境社区。

一、提高认识,把社区建设摆上重要位置2002年3月,经省市政府批准,东山撤镇设立街道办事处,6 月份正式挂牌。由镇进入街道,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体制和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意味着东山已全面融入城市。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实践的课题。面对刚刚由村转为社区、镇转为街道,我们各级干部对如何开展社区建设还几乎是一片空白。鉴于这一情况,我们提出以“经济发展、社区建设、富民工程”为工作主线,把社区建设摆上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

1、加强宣传,形成合力。一是统一干部思想。我们通过层层召开会议、组织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让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加快社区建设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执政为民的要求;是实现富民强街、提升社区居民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的需要;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强化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的必然,从而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加快社区建设的要求上来。与此同时,我们多次邀请市民政局和xx市先进社区的领导来作专题宣讲报告,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诠释社区建设的内涵,提高大家的理性认识。此外,我们分批组织街道和社区干部到xx先进社区和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吉林省四平市参观,让大家走进社区,亲身体验和感悟社区建设,启发思路,开阔眼界,为建设社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宣传社区居民。社区建设必须立足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动员社区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建设的生命力之所在。为此,我们发放了致《社区居民一封信》,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利用宣传栏宣传社区建设的意义、目标和创建工作计划等,把广大社区居民的目光吸引到社区创建上来,逐步确立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全新理念,赢得了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三是宣传驻区单位。通过分层次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宣传社区创建的共同责任,征求驻区单位意见,争取对社区建设的支持。明月集团无尝提供场地让社区建设活动中心;区劳动局帮助东山社区率先成立劳动和社会保障站;xx造币厂与章村社区共建宣传栏,充分发挥了整合资源、共建文明社区的效应。通过开展有效的宣传工作,形成了各级干部重视、驻区单位支持、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2、加强领导,强化考核。街道专门成立了以办事处主任挂帅,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宣传、民政、财政、计生、司法、文化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各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网络,为推进社区创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与此同时,街道明确了创建目标,即利用2年时间,全部建成xx市示范社区。为此,街道专门制定了社区建设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工资奖金挂钩,与年终评比挂钩,与干部的选拔任用挂钩,调动了社区干部抓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3、典型引路,强力推进。外港社区基础条件较好,加之居民的文明程度相对较高,社区相对集中,人居环境比较优越,社区建设易见成效。为此,我们以外港社区为试点,首先在点上取得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然后,在全街道加以推广。为促进面上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我们坚持每月一次现场推进会,在实践中发现典型,塑造典型,推广典型,从而不断提升社区建设水平。章村社区为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在全街道率先建成农民公园和休闲广场,免费为居民开放;东山社区建设首家社区就业培训学校;岔路社区培植了一所家政培训学校;龙西社区建成一流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外港社区建成600平方米的社区活动中心。正是这些典型,引领着社区建设不断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二、紧扣目标,推进社区建设快速发展立足社区创建目标,我们以美化社区环境、维护社区治安、发展社区服务、推进社区自治、繁荣社区文化为重点,遵循以人为本、服务群众,资源共享、共驻共建,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开拓进取、努力创新的基本原则,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快社区建设,调查报告《适应城市发展要求 创建现代文明社区》。

1、抓阵地建设,构筑社区创建工作的平台。一是健全网络。各社区按照地域性、认同感等构成要素,将9个社区合理划分为61个居民小组,初步形成街道、社区、居民小组三级网络。与此同时,成立了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计生、社区治安六个工作委员会,形成了健全的工作网络。二是加快基础实施建设。去年累计投入近600百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每个社区都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活动中心。此外,各社区还建成了“一点、两栏、三站、五室”,即一个全民健身点;宣传栏、公示栏;社区服务站、劳动和社会保障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教育培训室、信访调解室、警务室。三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各工作委员会制度以及党建制度全部规范上墙,并且还建立了“居务、事务、财务”公开制度。各项制度的建立,使社区工作步入有序运行的轨道。社区每季度一次“三公开”已成惯例,每年进行一次社区干部向居民代表述职,重大事项经居民代表会议通过已成为社区工作必经的程序,社区居民自治得到充分体现,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2、抓社区服务,增强社区工作的亲和力。我们立足“四个面向”,大力培育社区服务组织,开展各项社区服务。建立了治安巡逻队、社区专业服务队、社区卫生保洁队,全街道已有志愿者队伍近2000人。形成了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去年以来,我们把社区服务和推进富民工程相结合,把服务重点放在弱势群体和下岗失业人员上,共投入近20多万元用于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体帮扶工作,投入近100万元用于发放居民养老金。街道、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共培训500人次,推荐就业580人,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此外,街道各职能部门纷纷将工作重心下移,有的还建立了社区服务窗口。现已建立了社区治安服务窗口,实现了警务进社区,并配备了90名社区保安人员,街道财政每年安排70万元用于社区警务建设;建立了计生服务窗口,配备了30名计生信息员;建立了社区信访窗口,直接受理居民的来信来访。日臻完善的社区服务,让人们充分享受到社区服务带来的便利,增强了认同感。

3、抓文化建设,提升文明程度。我们把建设学习型社区融入社区创建之中,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一是狠抓老年教育工作。街道成立了老年大学,开设了10多个专业,现有学员达200多人,满足了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还建立了社区老年学校,开设了24个班,学员达500人,老年学校已成为老年人终身学习的课堂、文化娱乐的场所。二是开展健身活动。现已建成20多个室内外健身点,并且定期开展健身活动。章村社区还把健身点和环境、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投入近300万元建设 了免费农民公园和体闲广场,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文化娱乐健身的场所,而且塑造了现代文明社区的新形象。三是大力开展文艺表演活动。去年以来,由社区组织的文艺表演活动多达30余场次。此外,街道结合迎接“十六大”,举行了文艺演出和首届社区文艺汇演,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三、提升标杆,实现社区创建工作新突破对照创建省示范街道和省级示范社区的标准,今年以来我们坚持围绕中心、以人为本、服务居民、重在建设的方向,进一步加强领导,发动群众,同创共建,努力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社会秩序井然、社区服务完善、文化生活丰富、综合效益显著、道德风尚良好、社区居民放心的现代文明社区。在推进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创建工作计划,继续采取社区建设现场推进会的形式,落实关键举措,营造创建工作的强大声势,进一步放大“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效应,提升创建水平,争创省级示范街道和一个省级文明社区、三个市示范社区。重点在四个方面求突破:

1、在强化阵地建设上求突破。我们以章村社区为试点,一次规划到位,分批组织实施,高起点建设好居民小组活动场所,年内实现50%以上的社区小组建成办工和活动中心,并且统一挂牌,统一标识。同时,街道投入200万元,正在新建100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2月底即将投入使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服务,进一步扩大社区工作的影响力。此外,新建中前社区综合大楼,力争建成全市一流的社区服务中心。

2、在社区环境建设上求突破。环境建设的水平,是社区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我们把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人居生态环境作为创建文明社区的根本任务来抓。以创建绿色人居环境社区为载体,一方面注重社区的绿化,结合绿色江宁工程建设,实现绿化布局均衡,绿化工作达标;另一方面要发挥街道市容监察中队的作用,主动争取区市容局的支持,上下联动,加强市容卫生的整治。以道路、小区市容卫生整治为突破口,强化“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实现区域景观良好,环境整洁有序。目前,市容整治工作初显成效,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3、在社区服务上求突破。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核心,也是创建文明示范社区的关键。搞好社区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是发挥社区功能的具体要求,也是社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为此,我们着力在提升社区服务内涵和扩大服务外延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在特色服务、精品服务上做文章,每个社区创1-2项特色服务;另一方面壮大服务组织和扩大服务范围。年内,所有社区均要开展10个以上的服务项目。鼓励兴办社区民间服务组织,如中介组织、物业管理公司等,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促进社区成员自我服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推动社区服务社会化、网络化、市场化。同时既要服务特色群体,也要服务一般居民;既要有经营性服务,也要有公益性服务;既要服务居民,也要服务社区单位,充分体现社区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进一步发挥街道、社区两级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的作用,加强培训和就业推荐工作,全年培训1000人,开展两次大型的劳动力市场就业推介活动,力争推荐就业600人。目前,已培训400人次,解决就业245人。

4、在“四进社区”上求突破。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是创建文明示范社区的重要内容。街道全年集中开展两次“四进社区”活动,以此不断提升社区的文明程度。围绕科教进社区,加强社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完善社区科普实施,办好社区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同时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开通ISDN(综合服务数字网)服务。围绕文体进社区,进一步完善文体活动场所和文体实施的建设,重点发挥社区活动中心和健身点的作用,组织开展社区文艺演出、社区文体竞赛、社区居民健身、街道首届运动会等活动。围绕法律进社区,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大力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和义务法律咨询活动。围绕卫生进社区,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和各类义诊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第二篇:适应城市发展要求创建现代文明社区

东山街道位于xx市南郊。在江宁区委提出建设高科技花园城市这一理念的推动下,江宁的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东山街道地处老城区,是建设高科技花园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适应城市发展要求创建现代文明社区显得格外重要,这对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区服务完善、富有人文底蕴的xx新市区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东山街道在社区建设上努力实践,大胆尝试,取得社区建设的新突破。去年,六个社区荣获xx市示范社区称号,街道被评为xx市文明街道,外港社区被评为绿色人居环境社区。

一、提高认识,把社区建设摆上重要位置2002年3月,经省市政府批准,东山撤镇设立街道办事处,6 月份正式挂牌。由镇进入街道,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体制和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意味着东山已全面融入城市。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实践的课题。面对刚刚由村转为社区、镇转为街道,我们各级干部对如何开展社区建设还几乎是一片空白。鉴于这一情况,我们提出以“经济发展、社区建设、富民工程”为工作主线,把社区建设摆上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

1、加强宣传,形成合力。一是统一干部思想。我们通过层层召开会议、组织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让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加快社区建设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执政为民的要求;是实现富民强街、提升社区居民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的需要;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强化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的必然,从而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加快社区建设的要求上来。与此同时,我们多次邀请市民政局和xx市先进社区的领导来作专题宣讲报告,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诠释社区建设的内涵,提高大家的理性认识。此外,我们分批组织街道和社区干部到xx先进社区和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吉林省四平市参观,让大家走进社区,亲身体验和感悟社区建设,启发思路,开阔眼界,为建设社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宣传社区居民。社区建设必须立足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动员社区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建设的生命力之所在。为此,我们发放了致《社区居民一封信》,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利用宣传栏宣传社区建设的意义、目标和创建工作计划等,把广大社区居民的目光吸引到社区创建上来,逐步确立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全新理念,赢得了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三是宣传驻区单位。通过分层次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宣传社区创建的共同责任,征求驻区单位意见,争取对社区建设的支持。明月集团无尝提供场地让社区建设活动中心;区劳动局帮助东山社区率先成立劳动和社会保障站;xx造币厂与章村社区共建宣传栏,充分发挥了整合资源、共建文明社区的效应。通过开展有效的宣传工作,形成了各级干部重视、驻区单位支持、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2、加强领导,强化考核。街道专门成立了以办事处主任挂帅,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宣传、民政、财政、计生、司法、文化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各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网络,为推进社区创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与此同时,街道明确了创建目标,即利用2年时间,全部建成xx市示范社区。为此,街道专门制定了社区建设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工资奖金挂钩,与年终评比挂钩,与干部的选拔任用挂钩,调动了社区干部抓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3、典型引路,强力推进。外港社区基础条件较好,加之居民的文明程度相对较高,社区相对集中,人居环境比较优越,社区建设易见成效。为此,我们以外港社区为试点,首先在点上取得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然后,在全街道加以推广。为促进面上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我们坚持每月一次现场推进会,在实践中发现典型,塑造典型,推广典型,从而不断提升社区建设水平。章村社区为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在全街道率先建成农民公园和休闲广场,免费为居民开放;东山社区建设首家社区就业培训学校;岔路社区培植了一所家政培训学校;龙西社区建成一流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外港社区建成600平方米的社区活动中心。正是这些典型,引领着社区建设不断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二、紧扣目标,推进社区建设快速发展立足社区创建目标,我们以美化社区环境、维护社区治安、发展社区服务、推进社区自治、繁荣社区文化为重点,遵循以人为本、服务群众,资源共享、共驻共建,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开拓进取、努力创新的基本原则,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快社区建设。

1、抓阵地建设,构筑社区创建工作的平台。一是健全网络。各社区按照地域性、认同感等构成要素,将9个社区合理划分为61个居民小组,初步形成街道、社区、居民小组三级网络。与此同时,成立了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计生、社区治安六个工作委员会,形成了健全的工作网络。二是加快基础实施建设。去年累计投入近600百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每个社区都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活动中心。此外,各社区还建成了“一点、两栏、三站、五室”,即一个全民健身点;宣传栏、公示栏;社区服务站、劳动和社会保障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教育培训室、信访调解室、警务室。三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各工作委员会制度以及党建制度全部规范上墙,并且还建立了“居务、事务、财务”公开制度。各项制度的建立,使社区工作步入有序运行的轨道。社区每季度一次“三公开”已成惯例,每年进行一次社区干部向居民代表述职,重大事项经居民代表会议通过已成为社区工作必经的程序,社区居民自治得到充分体现,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2、抓社区服务,增强社区工作的亲和力。我们立足“四个面向”,大力培育社区服务组织,开展各项社区服务。建立了治安巡逻队、社区专业服务队、社区卫生保洁队,全街道已有志愿者队伍近2000人。形成了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第三篇: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解放思想真办教育

为办好黄梅“真教育”而努力奋斗

——胡仕林同志在2010年全镇中小学教师暑期集训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8月23日)

老师们:

一年一度的集训又开始了。这次暑假集训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县中小学校长暑期集训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一学年来全镇教育工作,安排我镇暑期教师集训工作,部署新学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通过集训,使广大教职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真办教育,办真教育。下面,我代表教育总支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正视现状,创办理想的黄梅教育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学年来,我镇教育工作者积极围绕教育局提出的“创办理想的黄梅教育”愿景目标,从转变教育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入手,大力规范办学行为,大力推进均衡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突出学校德育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现实了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决定着学校道德教育的方向。各小学以培养学生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为侧重点,各初中以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确立了德育教育目标,效果比较明显。

二是丰富了德育内容。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贯穿我镇中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主线。在第16届美育节中,文艺会演近千名青少年儿童参加,共献演57个节目,孩子们用热情奔放的舞蹈、响亮优美的歌喉,展示了学生个性的激情成长,展示了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一小幼儿园、新河桥、中列、一小、一中五个单位选送的节目分获各组一等奖。美术参赛作品182幅,镇二中、一小、中列、吕咀等校作品荣获一等奖。镇一小德育活动人人参与,“文明班级”评比真抓实做,学生讲文明礼貌,校园常年干净整 洁。镇二中“文明寝室”评比使寝室文化更加丰富。

(二)突出教学中心工作,实现教学质量提升

1、坚持正确导向,规范办学行为旗帜鲜明

转变教学观念,规范教学行为,是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前题。中心学校坚持每月一次集中学习,深刻领会何局长讲话精神,反复学习局下发的三个“暂行规定”和一个“实施细则”,精选了顾明远和朱永新等20多篇有价值的文章在网上向校长和教师们推荐阅读,推荐了《如何做最好的校长》、《我的教育理想》两个读本供校长和教师们学习。通过学习,我们的干部思想观念转变了,行为逐步规范了。去秋开学,镇一中在规范办学中,认识高,整改快。全镇中小学严格执行了局规定的“开课计划”和“作息时间”表,七年级班均不超过55人,初中老师专任化率达90%,小学教师改原来“包班”为“包科”,即“主科+一门非主科”。全镇添臵了篮球架3副、乒乓球台48副、羽毛球拍248副、跳绳1546根、呼拉圈624个,各种小球3000多个,大课间和体育课得到真正落实,得到了局领导好评。

2、树立质量意识,提高课堂效率态度坚决

有人认为,规范办学会影响教学质量。其实不然。正确处理好规范办学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根本途径在提高课堂效率。中心学校加强对中小学教学管理,提出了课堂教学“精讲、精评、精练”教学方法,课堂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今年初考,前八名是:王埠、杨列、中列、联丰、陈坝、杨塘中心、大桥中心、一小。王埠、杨列两校进步明显,成为全镇小学“领头羊”,城区国办学校失去了优势。

中考,二中、一中、王埠中学成绩位居全县前列。尤其是王埠中学普高过线率连续两年达60%以上。该校从08年起就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着眼于全面提升,整体提高”两大教学理念,正确的导向收获了丰收的果实。中职招生,四所中学均采取过硬举措,招生任务完成数在全县靠前。截止8月3日,王埠中学理工招生任务数28,完成数23,完成比例82.1%;兴华中专任务数13,完成数18,完成比例138.5%,总分列全县绝对第一。二中、一中两位新校长到任后,深入实际,沉下去工作,克服困难,只用10天时间,数字明显上升,值得表扬。

期末考试,全镇各科第一名是:蒋勇、段新珍、柯琼霞、黄新国、张广丰、王琦、王松琴、吕新龙、黄巧玲、吴应红、赵兰香、程长春、梅戍平、洪文梅、黄国龙、吴恒平、帅春风、程海燕、卢明珠、林钢、刘腊梅、陈玲、沈青平、魏贵宝、周裕民、黄世清、袁慧琴、吴美琼、胡冬娥、李爱霞、潘朋春、廖济青、蔡锦红。

3、强化支柱作用,落实教研制度毫不动摇

一学年来,中心学校加大了教研工作力度,从小学薄弱学科入手,首次对小学集体备课制度进行重要改革,内容涵盖小学品德与社会、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五个学科。中心学校统一印发教案,小学领导胡建新、余华林、沈文虎、骆传光、黄学林等校长带头主讲,小学骨干教师胡建英、胡慧珍、洪剑平、张彩霞勇当教员,他们对各学科教案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精心讲解,让参训教师受益匪浅。

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教研,学校教研的支柱靠教研组。镇一中依托学校资源优势,发挥教研能手作用,大力推行“以研促教,教学相长”活动,开展优秀备课组评选活动。二中的教研不走过场,是搞真教研,他们活动前有筹划、有准备、有安排;活动中有考勤记录、有活动记载、有结果反馈;活动后有评比结果,有公示记录。可以说,这“八有”教研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半点水份。在局教学视导检查中,我镇一小李爱霞老师、中列刘安老师的教学课受到领导好评。

一波又一波的校本教研热潮不断将落后的教学方法排在课堂之外,先进的教学方法融进了课堂之中。教研的深化,让课堂效益得到升华。冯涛、3 商量、胡玲、张桂玉、帅春风、张冬霞、胡慧珍、潘朋春等老师在县级优质课比赛中夺一、二等奖,全镇有125篇论文、教案在市、县获奖。

(三)坚持均衡发展思路,推进整体工作进位 第一,均衡学校发展,规范办学有了良好基础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规范办学的要求,也是创办理想教育的需要。一学年来,我们按“保峰抬谷”的发展思路,即适度控制城区学校的发展速度,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为推进我镇教育均衡发展注入了活力。

一是加强农村小学建设。我们利用长效机制资金,一次性投入150多万元,新建了徐港中心小学;中心学校节省开支,挤出经费100万元新建了新河中心小学教学楼。两个中心的建立,极大地改善了两个地区的办学条件。二是今年我们撤销了一所初中,5所完小和四个教学点,新组建了关湖中心小学,为均衡农村学校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三是我们促进教育均衡工作得到局高度肯定。去年11月,全县校舍安全工程、合格学校建暨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现场会在二中召开,镇一中、二中和二小顺利通过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进行的农村合格学校评估。四是幼儿园办园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去年10月,我镇19家幼儿园顺利通过了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评估验收,希望、阳光双语、利童等幼儿园舍得投入,更新了一些基础设施。

在这次调整中,陈记柱、张耀宗、张广东、段记昂、陈问德、江平、李记艳、廖春华、吕汉涛等校长和原徐港中学领导素质高,大局观念强,特别提出表扬。他们积极协助中心学校到各村进行宣传,与群众和村干部座谈,打消了许多群众的思想顾虑。

第二,优化教师队伍,规范办学有了人才保障

今年,随着代课教师退出历史舞台,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成为暑期又一重要工作。为确保小学有人“站岗”,中心学校按教育局统一部署,进行了三项调整。一是落实初中教师分流制度。7月4日所有初中教师参加了全县统一的文化考试,这次考试组织严密,考风优良。在这次考试中,我镇初中教师各科状元是:语文徐翠红87分,数学100分的有胡翠英、张干生、王记怀、汪任平、李保国、张清华、袁志、李德、刘燕、但唐德、黄艳君、何伍华、张凡,英语涂香莲96分,美术商量83分,思品90分李红梅、刘鸿华,计算机戴爱民96分,历史87分刘金华、吴江兵,物理熊奇伟99分,音乐冯涛79分,化学98分吴松柏、石鹤、汪宝球,地理陈玲73分,生物卢国芳94分,体育杨红军85分。在这次分流中,许多优秀的城区初中老师主动要求到农村小学支教,如刘再芳、熊彩霞、胡翠英、黄艳君、史文霞、余文钦、汪美莲、梅爱兰、陈世湖、赵克水、张柏林等,值得高度肯定。二是小学撤并后进行了人员调整。有的学校条件艰苦,路途较远,但许多老师服从安排,冯国喜、熊胜林、张广林、潘朋春等一些老师在学校撤并后,主动要求到边远村小任教。三是严格要求外出勤工俭学人员返岗。到目前为止,已有1位提出辞职,——位已到岗,——位未到也未辞职。这里总支郑重说明,除调研员之类外,所有外出的同志,我必须告诉你,只能三选一,要么到岗,要么辞职,要么除名。这是县委、县政府的规定,是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局、编委的要求。

第三,加强制度管理,规范办学有了组织保证

良好的管理需要制度作保证,去年12月,第二届教代会审议通过了《小池镇中小学“五干”综合实绩考核方案》和《小池镇中心学校2010年工作计划》,这一方案和计划成为指导学校工作的重要蓝本。中心学校围绕工作计划和考核方案,进行了系列检查和督导。一是加强了推门听课。中心学校工作人员一学年共听课400余节。二是加强了检查力度。一学年来,中心学校进行了“五干”综合实绩考核检查和安全工作专项检查。通过两次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加强了教学常规的落实,强化了安全防范举措。“五干”考核各组先进单位是:镇一中、镇一小、镇二小、大桥中心小学;中列小学、刘畈小学、桥下小学、军列小学;殷垅小学、新河桥小学。安全检查各组先进单位是:王埠中学、镇二中、大桥中心小学、新河中心小学、徐港中心小学;陈坝小学、桥下小学、军列小学、彭列小学;顾家小学、殷垅小学;阳光双语幼儿园、欢欢幼儿园。同志们,一学年来,我镇教育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上级的充分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教育局、小池镇委镇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总支,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一是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干部和部分老师职业倦怠,被动消极,只追求个人利益,学习风气不浓。

二是办学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少数学校对开齐开足课程的规范办学行为认识不足,忽视了体、音、美、劳技、地方课、微机课等非统考科目的教学,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等成为摆设。

三是教研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学校教研计划流于形式,多数学校为的是应付检查。纸上有,实际无;教研组没有发挥作用,农村小学教师有的寄希望于中心学校组织备课,自己不动脑,不动手。

四是德育工作有待进一步改善。这几年我们在德育上是有问题,我们的确是计划简单,缺少新意。把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唯一。用的是陈旧的办法,用的是空洞、乏味的说教,收效甚微。

问题不是主流,但是是客观存在,它有碍于我们的教育发展,应逐步解决。

二、加强学习,提升理念,明确暑期集训的重要意义

8月6日-9日,各中心学校校长、各初中校长以及部分小学校长在挪步园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暑期中小学校长集训,意味着2010年假期教职工集训序幕已拉开。今年的暑期集训,又将学习什么?又将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通过今天的会议加以解决。

集训前,我和四位初中干部在上海学习了11天,学习了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理念。本应明天专题讲,但为了节省大家时间,就在今天的讲话中穿插进行。

本次集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以“务实、敬业、创新、奉献”为价值取向,以兴“五干”、转作风、比业绩和“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通过集训,学习《纲要》及何局长的重要讲话,进一步理解理想教育的内涵及其与办“真教育”的关系,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通过集训,学习先进人物感人事迹,宣讲他们道德情操,个人受教育;通过集训,总结成绩,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集训,加强制度建设,积淀学校文化。

《纲要》和何局长的重要讲话是本次集训学习的重点,下面我就《纲要》和《讲话》作简浅的解读。

解读《纲要》。《纲要》是7月13-14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公布的。全名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它规定了二十个字的工作方针,即: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它分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实施五个部分。

下面就与我们九年义务教育,与我们教师相关的内容作浅解。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五个加强”是德育内容的概括。

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

坚持全面发展。发展任务。义务教育阶段

1、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据这次起草教师标准的专家讲,鉴于目前情况,他降低了门槛,但有40%-50%的老师不合格。国为新的教师标准不再只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关心热爱学生等,而在学历和专业能力上(育人的能力、教学的能力)有较具体的要求,把学历和品行要求结合起来。有的人可能还不足为奇。请往后听。

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许多工作我县已经开始了。我县今年暑假只有几个校长未交流,一小、实小、理工中专、实中、八角亭的教师都交流了不少。

3、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体制改革。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钱学森之问发人深省。教育体制改革必须加快。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废除,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科学试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2、改革教育质量评价。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

3、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弊端。初中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力考察综合素质和能力。

保障措施。

1、教育家办学。鼓励教师和校长探索创新。

2、加强师德建设。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3、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培训费列入政府预算。重视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培训。以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

4、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的水平,并逐步提高。在工资、职务、职称、津贴等方面向长期在农村工作的教师倾斜。

5、健全教师管理制度。除了前面所说的制定教师标准,建立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外,在中小学设臵正高级教师职务,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正高级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最终淘汰不合格的。

6、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0年达4%(去年是3.26%)。

7、组织实施义教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校舍达标、师资、教仪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格。不要担心资金,国家有计划,我们从去秋到今春做了几次规划,按国家标准早报上去了。支持办好现有的乡镇和村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实施。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出方案,制定配套政策,我们就教育工作要努力践行《纲要》。当前要广泛宣传《纲要》,宣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解读何局长的讲话

1、总结了从提出“创办理想的黄梅教育”远景目标,以提升教育理念,转变工作作风为切入点,黄梅教育规范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的成绩,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

2、用科学的认识论,进一步解决了我们的观念问题。带领我们领悟“真教育”精神,分析我县教育实情,提出了“真教育”的要求。继去年我们提出“理想教育”的愿景,今年我们又进一步提出“真教育”的全新要求。这又怎么理解呢?“真教育”的要求与“创办理想的黄梅教育”是 相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创办理想的黄梅教育”是方向,是目标,是解决办什么样的教育的问题。“真教育”是途径,是手段,是解决怎样办好教育的问题。“真教育”的内涵是什么?“真”就是本源规律。真教育就是按教育规律办事,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是教人追求真理的教育。具体地说,就是办“真教育”,真办教育。总的来说,就是用真办教育的方法来办“真教育”。“真教育”的九个方面内容:①必须遵循地方经济、政治、文化、人口发展规律。②区域内教育资源配臵规律。③教育自身规律。④必须遵循学校发展规律。⑤教师专业成长规律。⑥学生成长规律。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规律。⑧学科知识构建规律。⑨学生个性发展规律。

3、用正确的方法论创新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布臵了七大重点任务,即打造学习型组织、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有效课堂、改进德育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保障校园安全稳定。要求处理好理想与现实、快与慢、改革与稳定、德与法的关系。

4、寄语校长追求正确的价值观,争当“教育家”。

总之,何局长的这个讲话,既有理论的深刻解读,又有实践的科学指导;既有工作任务的布臵,又有工作方法的阐释。其精髓是:遵循规律、不逆势而为;深化改革,不固步自封;促进公平,不畏难退缩;提高质量,不虚饰作秀。

总支要求老师们:

1、积极参加集训学习,认真做学习笔记,说真话,写真心得体会。不请假,不迟到,不早退。

2、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理论学习和自我教育相结合。二是分析评议与经验交流相结合。三是制订整改方案与部署开学工作相结合。

3、各校加强组织和领导。集训以校为单位进行,今天上午和明天上午是大会集中时间,其余时间各校严格按中心学校安排进行,绝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中心学校将组织督查,其结果纳入“五干”考核。各校要重视宣传报道。安排专人,报道各单位集训活动,好典型、好作法,好经验。还可以发稿件,办专栏,建网页。

三、迅速行动,落实精神,着力做好重点工作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我镇教育的发展还处于内涵发展的起步阶段、深化改革的阵痛阶段,还处于制度文化完善期、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期,还处于队伍结构优化期、素质提高期。我县教育改革“四大目标”非常明晰,即以优化布局为重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深化课堂改革为重点,推进教育内涵发展;以加强管理为重点,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以提升服务市场能力重点,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我们要围绕“四大目标”,追求“真教育”,达到理想的黄梅教育的目标。当前必须着重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当今是学习型社会。《纲要》指出:“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全民学习”、“建立终身学习的网络和平台”。一个教师有没有发展潜能,关键看他有没有“想学习”欲望和“会学习”的能力。读书学习是教师成长的“保鲜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习对于老师和学校的重大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信息传媒日益多元化,学生获取知识不仅多,而且新;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材知识体系也有了新变化。面对新情况,教师唯一的选择就是坚持不懈地学习。只有不断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强能力,才能胜任,不被淘汰。所以要求各校按梅教人[2010]8号文件精神,抓住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这个出发点和着力点,制订方案,落实每月一次的学习内容,即政治学习内容、阅读学习内容、专业学习内容,精心组织实施,将教职工的读书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及学生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习成为常态,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开局。各校长和学校中层领导要带头学习,做学习的示范者,引领者,践行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了两个著名的实验。一是关于 11 人的信息获取来源,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二是知识保持。一般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的内容的70%,既听到又看到再讨论交流,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写)的80%。这说明,读、听、看、说、写是增长知识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写。我们广大教职工要积极参加学习,多进小池镇中心学校网站溜览,多做笔记、谈感悟、写心得。中心学校组织“写心得、谈感悟”比赛,优秀文章上中心学校网站,每月一次,给予奖励。通过学习活动,增长水平,增强能力,焕发从教热情。

(二)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要追求“绿色升学率”。“绿色升学率”就是在“环保”下的升学率,即在规范办学行为,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的升学率。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也是为了课堂,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提高课堂质量,课堂质量高了,教育质量自然高。所以我们要真心关注课堂,潜心研究课堂。

一要用先进的课堂观念作指导。《纲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再也不能注入式、填鸭式,再也不能一个人讲到底。木匠、裁缝带徒弟的方法都变了。原来木匠带徒弟是让徒弟先做三年粗事,砍粗坯。现在是让徒弟参与进来。比如一个家庭装修,师父徒弟就共同讨论方案。讨论中让徒弟学,使徒弟提高。明天还要举行上海成果汇报会,通过听,要有所感悟,要转变观念,用新的思想理念指导教学。

二要坚持“精讲、精练、精评”的原则。教师不可能不讲,学生不可能不练,关键在于讲、练的时间和效果。所以我们提出了“精讲、精练、精评”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很明显,功夫在课前。这就要求要认真备课,精心选题。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备课不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选题要选难度高、中、低三类,以适应于每一位学生。

三要加强教学研究。我们的教学研究是弱项。教研组有名无实,摆设 而矣,即使有些教师效果好,也是这些教师单打独斗的结果,没有真正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我们的听课也是流于形式,追求数量,应付检查。我们的评课都是不着边际的恭维话。大凡一件事,如果没有反对的意见,是难以做好的。因为有反对才能使人慎重,有反对才能使人全方位思考。比如三峡大坝,一百年前就开始了讨论、争论。泥沙问题、防洪问题、航运问题、战争问题、地震问题等,事实证明都解决好了。如果不是有反对的意见,恐怕难达到今天的效果。一节课也是如此。如果每堂课听下来,都坐下来认真评,课堂质量一定能提高。大家都能受到教益。

四要充分发挥功能室的作用。功能室包括所有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电教室。它是为教学服务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的主阵地。有功能室不使用是浪费,是犯罪。从本学期起,我们加大功能室使用。开学后,我们就组织小学功能室使用培训。

五要不断总结反思。何局长要求校长要引导教师围绕“四问”加强反思:一问自己今天的课,学生喜欢不喜欢?二问自己感觉满意不满意?三问怎样教会更好?四问下次再上同样的课,该如何改进?如果教师们天天对自己的教学能力进行这样系列务实的反思,那么有效的课堂就一定能构建。按要求,这四问必须挂在每个教师的办公室显要位臵。从本期起,我们就要围绕“四问”写课后反思。

(三)巩固布局调整成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为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整活教育资源,去年到现在,我们主动性地、前瞻性地、建设性地依据村落位臵、人口分布、历史沿革、发展趋势等对小池的学校布局按“一区、两园、三点、六处+边远”的思路进行了调整,即2012年,我镇将只有12所完小,3个教学点。这是我县2012年初步均衡,2015年基本均衡,2018年优质均衡的需要,同时也是科学合理的。布局不调整,资源难整合,薄弱学校难改造,信息化就难推进,教师难合理流动。

从现在到开学是巩固成果的关键期。我们要宣传布局调整的意义和作 用。做好极少数干部和家长的思想工作。招生范围的学校要做好迎接新教师、新学生的各项准备;撤了的学校,其领导和教师心理难过可以理解,但不能影响工作。

今秋至明春,大桥中心小学教学楼、一中学生食堂、二中学生宿舍楼要动工或完工。

布局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调整后,我们小学的办学条件、学校的大小都有明显变化,我们的管理模式也要随着改变。从今秋起,中心学校直管村办完小,村办完小管教学点。中心学校直管肯定是“紧”、“严”。杨劲松同志正在起草小学管理方案。我们的小学老师特别是农村小学老师要适应。要说去年增资幅度最大的是小学教师。原来有人说工资都兑现了,叫我做什么我都做好。现在是该努力工作的时候了。

为了推动“均衡教育”工作,6月份中心学校公布了“关于促进教职工合理流动方案”。这里我作个解读。主要精神就是提倡并大力促进城区优秀教师和领导到农村小学支教。本次积极主动申请到农村中小学工作的优秀领导和教师,两年后可调回城区学校。在所任教的农村学校仍然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职称评定、考核、评优评模优先考虑。具体是主动申请到陈坝、关湖中心、徐港中心、杨塘中心、大桥中心的老师三年后调回城区学校。主动申请到王埠、刘畈、杨列、顾家、板桥、军列、联丰小学工作的,工作认真,学校反映好,两三年后优先调回城区学校。从2012年起,原则上只有在农村小学工作一年以上才能申报中、高级教师职务。

(四)丰富学校德育工作内容,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坚持德育为先,这是《纲要》规定的原则。学校必须科学准确定位德育工作。受多种因素影响,这几年我们学校德育工作有停滞之势。这是教育规律不能允许的。我们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丰富德育工作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思想上要坚持育人为本。让德育使学生敢梦想、有笑容、会感动。德育必须坚持赏识教育原则,必须坚持生活教育原则,必须坚持主体教育原则,必须坚持集体教育原则。

在人员上,要坚持全员德育。学校根据教职工不同的岗位,对每一个教职员工提出不同的德育工作要求,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政教处、班主任是全员德育的核心力量,各校要选拔优秀的教师承担班主任。我县会逐渐推进班主任任命制度和班主任晋级制度。

在方法上,要坚持形式多样。可依《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可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可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体育、艺术、社团活动,读书活动等;可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如改革班级干部和学生会的选任办法,改革“三好学生”评比的办法等。

(五)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按照局党组要求,根据梅教党组[2010]37号文件精神,从8月中旬起,用两年时间,以“办理想教育,创一流业绩”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教育系统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为主体,坚持办学方向,深入开展“文明单位”、“示范学校”;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教师”、“师德标兵”、“十佳校长”、“湖北名师”、“黄冈名师”、“黄梅名师”等的“创先争优”活动。通过活动,达到提升服务理念,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凸现服务成效的目标。一是各中小学要围绕“服务学校发展,服务社会进步,服务师生成长”这一重点,结合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建立学习型党组织,把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二是开展三大专项活动。1)在教师党员中组织开展“关爱学生,助推发展”行动。即一名教师党员联系一个学生班级、一个学生寝室和一名以上困难学生。2)在教师党员中开展“求真知、强责任、作奉献”行动。3)在各党支部中组织开展评“三优”,创“三重”行动。三是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师风师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师德档案建设为载体,促进师风师德建设工作。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对照师德要求逐项检查自己的活动。问自己怎样为人师表?怎样关心爱 护学生?怎样提高文化业务水平?怎样遵纪守法?怎样团结同志?怎样注意学生安全?检查自己是否在工作日内打牌?检查自己是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检查自己是否接受家长吃请?是否卡、拿、索、要?检查学生座位是否按矮高次序排坐?检查是否进行有偿家教?检查是否向学生推销书籍和资料?购进大宗商品价格是否合理?(同等货物价比三家,同等价格货比三家)检查是否让少数人得益,学校受损失?各校要按《师德考核方案》严格考核实施。

各党支部要制订出创先争优方案,建立自查制度,迎接今年9月和明年3月中心学校和教育局党组进行的专项检查。

(六)高度重视安全维稳和计生工作,加快合格学校、特色学校建设。学校安全,重于泰山,必须警钟长鸣。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不惜笔墨。小池一小为什么总是出安全事故啊?炸药爆炸、跳楼自杀,这次又是弄瞎眼睛,老债未清,又添新债,你埋单吧。新学期开始了,我们要引以为鉴,要全面落实,全员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追究制,逐级逐人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要完善“人防、物防”技术体系,按规定配齐配足保安人员和安保器械。要进行13项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要上好安全第一课,每期组织一次安全演练。民办幼儿园要加快升级改造。除非法的不能办外,已批了的要迎接今年的再评,注意“四个不能办”,即与民房在一起不能办;没有户外活动空间的不能办;二楼以上幼儿园没有双通道不能办;没有配备专职保安的不能办。所有的学校和幼儿园都要坚持学校安全工作常规,确保再不出大的安全事故。

注意饮食安全。霉烂变质的食品、蔬菜,学校都不要购买,加强食堂的卫生管理。

县委县政府把教育维稳列为今年全县稳定的首位。我县的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矛盾越来越尖锐,越来越突出。我们撤销的学校,少数人思想不通;我们不再使用临时代课教师,产生了遗留问题;我们清理在编不在岗教师,少数人不满意;我们教师分流,少 数人有情绪等。这些都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我们要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现在是谁的人谁管,在谁的范围内谁管。各校要摸清情况,心中有数,实行包保。请我们的教师协助我们做好工作。

计划生育没有价还,不打折扣。计划生育率、节育措施完成率都要100%,妇检每年两次。去年有一例超生。我、杨校长受到了通报批评,我津贴少了几千。当二十年校长,十一年中心学校校长,单位年年被评为先进,唯有去年因计生而一票否决。我个人损失无所谓,但惭愧的是,教育局先进单位,中心学校先进单位被否决了。还使两位领导诫免三个月。当然,这位超生的教师是开除了。想超生,就辞职,莫存侥幸,莫坑害人。校长和计生专干要擦亮眼睛。

随着“真教育”的实施,创办“理想的黄梅教育”的深入,我县的学校将都要实践创办“合格学校”、“特色学校”、“品味学校”。继一小、王埠中学之后,我镇二中、一中、二小顺利通过了合格学校验收。今年我们又推出了杨塘中心小学、中列小学、徐港中心小学创办合格学校。前段三所学校克服了许多困难,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再努把力,迎接验收评估。已是合格的学校要办“特色学校”。所谓特色学校就是在合格的基础上,在某一方面有明显的特色的学校。就是特点鲜明、亮点很亮。如德育、课堂模式、心理健康、实践活动、校园、阅读、教研、体育、音乐、美术、绿化等,其中一两个方面做得非常好。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长计划,短安排,一件件,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坚持不懈地真做,特色就一定能形成。开学后,9月10日前,一中、二中、王埠中学、一小、二小、杨塘、中列、徐港、新河要拿出创办特色学校方案。

(七)紧扣黄梅教育发展旋律,周密部署开学工作

在黄梅教育人办真教育、真办教育,教育办真的口号声中,我们即将迎来开学工作。新的学年里:

1)只准提高规范办学的要求,巩固规范办学的成果,决不能降低要求,甚至复辟回潮,开倒车。2)切实抓好学生入学工作。各校要硬化控流措施,加大控流奖惩力度,使辍学率初中在3%,小学在1%以内。严格控制学前班和一年级学生入学年龄。从今年起,读学前班必须五周岁。从明年起,读一年级必须六周岁。中心学校仍然坚决执行划片招生和学籍管理制度。

3)规范收费行为,严禁乱收费。一律不准向学生收取任何代收费用;不准向学生摊派钱、物;不准向学生推销书籍、资料及学习用品。自愿项目遵从自愿原则,坚持市场动作,向社会公示。

4)完成各种计划。结合暑假集训,求真、求实制订各种计划。5)各学校做好返岗教师和分流下去的教师的思想工作。返岗和分流到小学的教师,必须按时到岗到位。对于不按时到岗到位的,不遵守劳动纪律的,各校坚决按县政府、教育局等五家有关精神执行。

6)精心准备,迎接全市教育工作会在黄梅的召开。根据市政府安排,市教育工作会10月中旬在黄梅召开。教育局规定小池是必参观的一个现场。请二中、一小、徐港中心、新河中心不讲条件,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老师们,黄梅教育人办真教育的号角已吹起,战鼓正擂响。黄梅的教育从来没有面临过象今天这样难得的发展机遇,广阔的发展空间,良好的发展条件。人生需要事业,事业需要成功,成功需要激情,激情需要智慧。让我们怀着理想和信念,带着激情和活力,凭着智慧和勇气,把国家的期盼作为“第一信号”,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第一要务”,把办特色学校、品味学校作为“第一追求”,把维护学校利益作为“第一职责”,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踏上践行真教育的新征程,谱写人生的新篇章!

第四篇:适应民主发展要求健全党内选举制度

适应民主发展要求健全党内选举制度

发布日期:2010/03/01提供单位:财务处

毛协铜

党内选举制度与规则是反映党内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尺,也是影响党内民主发展的基本要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改进党内选举、完善选举制度的实践中,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总体来看,由于受传统的党建模式的影响,目前党内选举制度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实体性制度多,程序性制度少;宏观规定多,实施细则少;有些制度过于笼统、抽象,流于形式,有些已经不能适应党内民主发展的需要等。所有这些都直接制约着党内民主的发展进程,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党内民主发展滞后于人民民主的重要原因。根据近年来发展党内民主的实践要求,当前要建立健全党内选举制度和规则,推动党内民主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从以下7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选举和委任的不同适用范围

目前我国领导干部的产生,基本是两个途径:选举和委任。选举是权力主体向被委托者授权,是多数人向少数人授权,而委任则是上级向下级授权,因此也可认为是少数人向多数人授权。由于两者的授权主体不同,其负责的对象也自然不同,如果不给两者明确划定适用范围和界限,任其错乱使用,必然导致民主集中制运行中的走调变味。这也就是说,在民主制度下,选举授权是产生领导干部的基本方式,委任授权方式则是对选举授权方式的补充。纵观各国的实践,为了保证效率,都不可能去选举每一个官员,被选举出来的官员也不可能独自完成所有事情,他们必须组织人员,设立机构、部门,把一部分权力委托给这些机构、部门和人员。这里两者的适用范围是清楚的。但在实践上我们往往将选举和委任两种授权方式混淆使用,出现通过“民主推荐”副职、“民主推选”部门负责人去“体现”民主,而应该选举产生的一些正职却经常实行委任或变相委任的交叉错位现象。耗费很大人力物力,通过选举出来的却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职位。什么样的干部必须选举产生呢?党章第11条规定:“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就是说,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各级组织的委员、常务委员、书记必须通过选举产生,虽然选举的结果要经上级组织批准,但前提是选举。什么样的干部任命呢?部门负责人如部长、局长和部门的中层负责人等可以通过任命产生。这个问题是建立健全党内选举制度的前提,必须明确并严格执行。

二、改革和完善候选人提名、推荐的方式

虽然地方组织选举条例和基层组织选举条例都明确规定了党代表有提名和推荐侯选人的权利,但实践中如何提名、如何推荐,条例并没有具体规定。因此,在提名程序上要细化,着力从制度上对候选人提名方式进行改革,努力使传统的单一组织提名逐步转变为多元化的提名格局,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提名制度。其一,由中央总结近年各地探索的有效做法,形成制度化的提名规定。比如四川遂宁市船山区桂花镇实行的“结构推荐直选”模式就很有创新意义。该做法在确定候选人上分两步:第一步,结构推荐产生候选人预备人选,把参加推荐的各界代表分成A、B、C、D、E五个组,“A”为本镇内的各级党代表、组织推荐本镇以外的区党代表和本镇党员代表的得票率;“B”为镇机关干部、乡镇站所及镇属所单位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在本镇内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得票率,“C”为本镇村民代表的得票率;“D”为公推直选书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得票率;“E”为被推荐对象原单位信任度测评得票率。各组的分值分别为30、20、20、20、10,总分值100分,按得

票率和机构比计算分值,形成推荐结果。第二步是由全委会差额决定正式候选人。[1]其

二、应该鼓励与尊重自我提名。由于受传统习惯与先行制度的影响,自我提名的方式现在难以充分,但是在不少国家,自我提名是作为一种主要提名方式通行的,它体现了平等、竞争、参与的民主精神。我们在规则制定中要允许和倡导这种提名方式,比如,在选举前对资格的要求不能过高,要降低报名“门槛”,因为选举本身就有择优的功能;在党代表选举前,专门划出一定比例的名额作为党员自荐提名;同时,适时公开党内职位空缺情况。

三、完善对候选人介绍的方式

目前介绍候选人的方式过于简单化、经常只见文字不见人,介绍内容多为发展经历的展示,选举人根本看不到其施政主张和任职承诺,在实际操作中难以真正达到选举人充分了解候选人的目的,甚至对其健康状况都不甚了了。要改变这种状况,最重要的是让候选人与选举人有见面交流的机会。因此,建议实行候选人与选举人的见面交流制度。比如规定候选人向全体党员或代表作自我介绍,发表演说、回答党员或代表提出的问题等;党员代表也可当面对候选人质询,从竞选目的承诺、廉洁从政等方面的情况提问考察他。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增进选举人对候选人的了解,有助于选举人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投票,减少盲目性。当然选举单位的划分也很重要,如果地域太远,无法实施相互见面交流。所以,在选区划分上应该合理,是否可以尝试通过参照党员人数和区域面积划分出一些比较小的选举单位出来,以更便利的实施选举。此外,在介绍候选人方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丰富的媒介,运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电脑互联网络等方式对候选人进行介绍,丰富介绍的方法,以便广大党员能全面地了解代表候选人,从而通过比较选出有能力、自己信赖的代表。在介绍的内容上,对候选人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考察情况和参政议政能力、身体素质等情况进行公布。

四、建立候选人之间具有实质竞争的选举规则

党内选举可以有条件地引入竞选制度,当前主要应从完善差额选举入手。党的十三大开启了差额选举的先河,党的十七大在代表选举方面差额比例有所扩大,由过去的10%提高到15%,这标志着我们党一直是提倡党内选举中的竞争的。当前,扩大差额选举除了要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层级外,关键还是还要合理确定选举的差额数和差额的比例。比例过大,票数分散,甚至会不必要地增加选举次数;比例过小,可供选择的对象少,不利于充分发扬民主。一般来说,差额比例与应选人数成反比例。即应选名额多,差额比例小;应选名额少,差额比例则大。这是制定适当的差额比例的理论依据。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和党委委员、常务委员的选举差额,应当有一适当的明确规定,不得随意变动。《党的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和纪检委员会候选人的名额,为应选人数的120%,常务委员候选人名额,要比应选名额多至少1—2人。”这一比例和差额数显然是不够。我国1979年通过、1982年修正的《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即采取差额选举的方式。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1/2至1倍;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1/5至1/2。与人大代表选举差额比例比起来,中国共产党差额比例就有所不够了。因此,建议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和纪检委员会候选人的差额比例提高至50%左右,常委委员选举差额一般应该不要少于2人。“两委”书记、副书记的差额选举应扩大到市、县一级。

五、完善党内选举的监督制度

在这些年的党内选举的实践中,不止一个地方出现贿选、私下非法交易、作出非法承诺的情况,也曾经出现打击、诽谤其他侯选人的情况。因此,在基层有些党员说选举把一些干部的头脑选晕了,人心选散了。这就不得不涉及如何对党内选举进行监督、由谁来对党内选举进行监督的问题?目前通行的做法是由党代会主席团负责,它成了一个既负责选举组织的机构,又是一个负责选举监督的机构。而且在乡镇党内直选过程中,乡镇党委书记组织成立换届领导小组,负责镇村两级的选举的组织实施,同时本人又参加新一届乡镇党委书记的竞选。这就在程序上构成了很大问题:自己本来是选举的对象,同时又要负责整个选举工作的实施和监督,使得裁判员和运动员两种不能同时兼任的身份兼起来了。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方式,能否总是保证监督的公正,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党内设立专门的具有较强独立性的选举监督机构,负责对候选人、选举人行为以及选举过程的合法性进行监督。而上级纪委作为党内专门监督机构可对党内竞选工作人员、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监督,主要包括考察党内竞选工作人员有无诱导党员的投票意向,有无破坏秘密投票规则,有无在计票时作弊等。此外,还可以邀请政党政治专家、海内外学者和政府代表参加组成选举观察团对选举过程进行监督。

六、完善投票的方式与规则

选举投票问题包括党员选党代表的投票问题和党委或者常委选拔任用干部时的票决问题。第一,无论哪种方式,都要实行秘密投票,“议决”和“举手表决”的方式应该摈弃。设立秘密划票处是一种保证投票秘密性的对策。但是,它需要一系列的规定。设置了秘密划票处以后,如果不强制大家一律进入秘密划票处划票,谁愿意进去就进去,谁不愿意进去就不进去,在这种环境中,如果要进到秘密划票处划票,就会给人以印象,认为这一定是不同意选票上的候选人,要另外填写别的候选人。谁进了秘密划票间,就等于表明他不同意选票上标明的候选人。因此如果规定在投票场所必须建立秘密划票间,就必须要求所有选民无一例外地进入其中划票。其二,可考虑将 “参加选举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半数,方可进行选举。”的规定改为:“参加选举的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方可进行选举。”或者“得票数超过到会人数的2/3方可当选。”这实际上涉及到选举合法性的问题。因为如果参加选举的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半数就可以进行选举,而被选举人得票超过半数就可以当选,那么当选人实际得票只要超过应到会人数的25%就可以当选。这样过低的得票数难以真实地反映选民的意愿。其三,要完善计票和监票制度,计票人员和监票人员不能由领导,特别是正在参加选举的领导随意指定,要通过一定的程序,选出处在中立地位的人员;计票过程中,尤其是在党代表的选举中,一定要公开对票,在党政机关领导人的选举中,可能会出现人工计票方式在较短的时期内难以统计出最后结果,为此,在条件成熟地区可以明确规定实行机读。

七、完善选举干部的任期制和届中调动制度

干部任期问题和调动问题是保证选举严肃性的两个重要环节,也是关系着党内民主原则的落实,关系着民主集中制是否能够良性运行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必须一同考虑。首先,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任期制。任期制表明选举结果的效力是有期限的,选举需要定期举行,那么干部的任期也是有限制的。不是权力一经归你所有,便终身为你所有。当前,我们在贯彻任期制已经有相应的制度。2000年8月公布的2001——2010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虽然明确提出了“实行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的原则要求,但也缺乏相关的具体规定。如果用完整意义的任期制标准来衡量,我们现有的任期制存在不规范,不严格,没有形成系统的制度的缺点。需要我们进行细化,形成可操作的程序制度。

其次,要严格限制选举制干部的届中调动。选举制干部的权力来源于选民而不是上级,选举人选出这个干部,当然能希望他能在任期内,在相应区域履行这个职位的职责,上级不应该随意调动。所以,完善选举还要建立健全选任制干部调动的方法和程序问题,严格限制选任制干部届中调动。党章第13条规定:“在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基层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上级党的组织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调动和指派下级党组织的负责人。”正是这一条规定,导致我们当前党组织领导人频繁调动。据统计,全国党的县处级领导干部,五年一届,但平均只任职二、三年,很少有任完一届的。党代会辛辛苦苦选出的领导人,在届中被上级党组织频繁调动,这使选举的严肃性受到很大伤害,是不利于发展党内民主的做法。我们需要对现行党内干部调配制度进行改革。要把干部调配从经常性、批量式调配转到应急式、个别性调配。只有当某个党组织出现随机性缺岗、意外减员,或者现有领导不能打开工作局面而需临时性过渡的职位上面,才能进行调动,而不能让调动成为一种升迁的方式。可以尝试实行党委书记代理制。上级党组织指派和任命下级党组织的领导人只能是代理书记、临时负责人,他能不能正式上台履行职务,必须经过党代会或全委会确认。

总之,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制度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制度。作为党内根本大法的《党章》从宏观上对党内选举有所规定。同时,目前我们党也己经颁布实施了很多关于党内选举的文件,这些文件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对党内选举做了规范。但是,目前这些文件中的有关规定过于笼统,弹性大,而且地方党内选举法规和基层党内选举法规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制定,某些规定已经不适应当前党内民主的需要,使党内选举出现诸多问题。另外,有的基层在民主选举过程中,已经有所创新,跳出这些选举制度的框架了。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尽快制定出台党内选举的专门条例,对近些年来党内民主实践的经验和现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这个条例应该明确规定党的各级组织的领导机关和领导的选举程序。具体包括党内选举的方式、党内选举的原则、党内选举单位划分制度、党内选举候选人提名制度、党内选举候选人介绍制度、党内选举监督制度等,也应该对党内选举的时间、范围、方式、程序、组织,选举人与候选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当选人的调动及由此而来的补选,对侵犯党员选举权的惩处等作出规定。

(作者单位:中共宁波市委党校)

第五篇: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入世后,我国企业经济环境产生巨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怎样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这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一道重要课题。

在我国,新兴的企业文化建设,以人性化管理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文化建设适应了当前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形式。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其作用

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具体定义。现代西方经济学对企业文化的阐释。每一个国际知名企业集团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不能够模仿和移植的。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明白企业文化的意义、作用、目的、切入点等方面问题。

二、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

在我国短短二十多年的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五种企业文化基本模式:海尔“三层次说”企业文化、北京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一本三涵”企业文化、广东太阳神“CIS”构建模式企业文化、上海宝钢“CS客户满意战略”、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三维立体”构建模式。北钢集团如何建树北钢文化,首先必须懂得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积极影响,其次明白企业文化建树的方法策略,选择专业机构,专业人力对企业文化执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关键在于“认准一个理、抓住一条线、坚持一颗心”。

三、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加强对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研究、运用、实践,是企业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由之路。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以下作用:凝聚、协调、约束、塑造形象等作用。企业文化建设为中国企业步入国际舞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01年11月11日,中国加入了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国的“入世”,标志着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在经济上进一步的崛起,也标志着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彻底结束了闭关锁国的时代,标志着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竞争对手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入世”后,中国的企业面对以上所代理的变化,我们的企业领导者应该采取怎样的变革应对发展问题?发源于欧美,成熟于日本的企业文化逐渐发展成为当今企业管理改革的趋势。那么企业将如何通过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建设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的需要,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壮大自身实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又将是怎样的,企业文化建设如何进一步围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主题的要求?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当前每一个企业都必须直面的问题,也是当前中国企业家、企业文化研究者,不能不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弄清这些问题,就能与趋势成功地配合——成功地迈向未来,为企业发展赢得广阔空间。

在我国“入世”以后,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市场和不断强大的竞争对手,如果仍然拘泥于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来经营管理企业,显然是滞后于整个时代发展进程。为了在新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企业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彻底地管理变革,这就涉及到深层次的方面,企业管理理念化,企业精神等诸多方面根源于企业经营者的思想深处,创新建立健全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这种现代人性化管理的最大特点是贴近市场,贴近企业管理者与企业生产者,适合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度的经营,适合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它能够对员工、对顾客、对供应商、对消费者等的需求做出迅速反映。实行企业文化理念化管理的企业,不再单纯依靠具体的规章制度约束员工,企业文化精神理念会渗透到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心底,每个人都会感觉到企业无时无刻不在关爱着自己,将自己的利益与企业利益随时联系在一起。当然,企业文化管理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管理之上的,就和海尔的企业文化理念管理是建立在OEC日清日高的基础管理之上一样,诸多模式企业文化有着各不相同的成长基础。

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其作用

企业文化是什么?专家这样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团队在经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它可以分成四个层面。首先是表层的,即物质上的,这也是最可变的部分;其次是浅层的,即行为文化;第三层是中层文化,即制度文化;最后是深层文化,即精神文化,这是精髓部分,也是变化最小的部分。这是企业文化构成要素。企业文化通常指的是企业的环境或个性,以及它所有的方方面面。具体从四个方面定义为:

一、企业员工所共有的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等外在表现形式。

二、由管理作风和管理观念(管理者语言、行为、奖励等形式)构成的管理氛围。

三、由现成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构成的管理氛围。

四、书面和非书面形式的标准和程序。

现代西方经济学(特别是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使经济学更接近现实,它打开了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这个“黑匣子”,使我们可以从更深层次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

西方学者阿尔钦(A.Alchain)、德姆塞茨(H.Demsetz)对于企业文化阐释使我们认识企业文化在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在其《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一文中,他们提出了“团队生产”(team production)的理论。他们认为,企业实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团队生产的意义在于多项投入在一起合作生产得出的产出要大于各项投入在分别生产的产出之和,即实现1+1是否大于或者小于、等于 2的功能。他们指出,如通过团队生产所获得的产出大于各队员分别生产的产出和加上组织和约束团队成员的成本,就会使用团队生产。然而,在团队生产中,参与合作的队员的边际产出并不是可以直接和分别地观察到的。因为,一个团队向市场提供的是整个团队的产品,而不是每个成员的边际产品,而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便会诱致偷懒行为:团队成员缺乏努力工作的积极性。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体现出的一种“团队精神”,是企业赖以成长的丰厚土壤。它能从根本上有效制约生产中的偷懒问题等道德风险,实现了“团队生产”、“联合劳动”的高效率。

在诺思(D.North)的框架中,企业文化作为制度的一个层面尤为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在他看来,文化作为秩序的伦理基础,是一种“意识形态”,他更是从经济发展史的高度指出,“意识形态是人力资本”、“个人意识形态的信念强,说明他的意识形态资本大。” 一定的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诺思等人看来,不仅是减少经济秩序交易费用的重要制度基础,更重要的而且它对经济主体创新和进取精神的推动,具有和产权界定匹敌的巨大作用,他可以提供选择性经济动力激励等方面的产出,是有效率的经济组织的基础。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日本迅速的崛起,无不证明了这一点。而这也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主旨。企业文化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定的思维框架和评价参照体系,也可谓之“心灵结构”(mental structure),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机制,促进和制约管理活动的发展,而且保证企业发展的连贯性。如企业不会因为公司领导层的变迁而引起公司具体行为的起落,具有持久性和延续性,这就是百年企业的立足根本。当然,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企业文化可能显现出高度的“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使之在演进中受到自身的障碍,因此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塑造奋发有为的企业文化,并能不断再造,适时创新、改变。

大卫·克莱珀斯(David Kreps)在其《企业文化和经济理论》一文中更是用博弈论来解说企业文化,对其作出经典的解释。企业作为一个由多个人组成的群体,其行为实际就是人与人的博弈过程。人的行为取决于他自己的效用函数和约束条件,一般认为效用函数的变化很小,因此个人所面对的约束条件如环境就决定了他的行为主观能动性。克莱珀斯定义其为“Corporate Culture”(企业文化),他认为其对企业的经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普遍的情况下,由于不完全信息的影响,企业作为人们合作的“场所”无法把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明确地写在契约中(因为无法估量该事件发生后所带给每个人的损益)。企业需要形成某种“文化”即“决策”环境,使企业的人们可以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更容易地找到“决策”的“焦点”,也就是企业文化可以形成一种默契和一种微妙的暗示。也可以反过来认为,“焦点”的存在减少了人们选择行为中的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倾向,也就是说企业文化能够从人的思想意识中起到管理作用。这里的“焦点”很显然使容易我们想到“麦肯锡7S”中所指的核心“共享的价值观”(Shared value),这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随着现代经济管理发展的不断创新实践,诸多西方学者和管理家将企业文化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不断充实和发展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哈佛大学教授泰仑斯.E.迪尔和麦金赛管理咨询公司专家唉伦.A.肯尼迪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企业文化五大组成要素:企业环境、价值观念、英雄人物、文化仪式、文化沟通网络。在广告大师奥威格的眼中,企业文化是由许多部分组合而成的——传统、神话、仪式、习俗、习惯、英雄、特色和价值观。

现代企业的管理中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可以模仿的,但企业文化没法模仿,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具有自身特点,根源于自身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和生产者所总结、积淀出文化与管理等方面的成就,为什么海尔的企业文化只适用在海尔自己,而别的企业在学习“海尔”文化之后,盲目的嫁接到自己的企业,没有再产生又一个克隆的“海尔”呢!其实这些企业学习的结果就是学来了“皮毛”,舍弃“精髓”。有这样的一个例子:笔者曾经在一家商业企业亲自经历这样的事情,该企业领导层集体去“海尔”考察学习,盲目以为在取到“真经”之后,千方百计想把“海尔”的文化移植到自己的企业。该企业一味搞“海尔”的“零库存”、“狼来了”等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其实这家企业管理者根本就不知道这样的浅显道路,“海尔”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海尔企业文化的,“零库存”是建立在海尔企业文化中所提到的企业营销体系之上,自己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管理者与企业的生产者根本就没有从思想深处接受这样的企业文化理念。结果是企业领导者站在台前指手画脚、照猫画虎决策部署,中层的管理干部糊里糊涂执行,下面的职工是不知东西,闹出了一场克隆企业文化的闹剧,这种活动其实就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企业之间推广的“比、学、跟、帮”的模式,其实企业文化不是简单复制和克隆,企业浪费大量财力、物力大搞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还是原来的模式,没有什么变化,这样的事例在我们周围也是屡见不鲜的,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避免走这样的弯路,深刻认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功能不是体现在为企业当时能带来几个亿或者几千万、几百万的利益。企业文化功能是间接的,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现在的企业文化与传统不同,但过去的文化所起的作用应该珍惜,而未来必须由新的文化来引导。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以儒、道、佛三家为主,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作为企业的文化,只是大文化的一小部分,脱离不了大文化的范畴,中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根植与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基础之上,吸收和汲取外来文化的精粹,从而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

谈到企业文化切入点,应该从人与人、组织与组织、组织与人、组织与企业、企业与社会这个范畴切入:首先是宗旨、精神、理念;其次是经营、研发、工作上的文化;第三是个人层面上,做人做事的规范,人在社会中的规范。企业文化的特点大致是:非决策的、非经营的、非制度的、非管理的、非功利的。那么在企业范围内,企业文化的目标就主要指向——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问题。

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要在企业员工内部倡导和营造一种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精神氛围。做企业文化的各项工作都集中指向核心这一点,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会对企业的各方面的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就体现了企业文化所蕴涵潜在的巨大价值。从精神状态这一块产生出一种力量,可以叫企业的文化力,主要的几种可以看作为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力和辐射力。这样,在管理通畅、制度贯彻、人才智能发挥、市场开拓、形象展现等各方面都可以从中得到好处,君子各善其身的同时,又可以兼济天下,企业运转又多了一层最好的润滑剂和推动力。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无庸至疑的重要作用。

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 企业文化传播到我国不过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模式,例如在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有“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和“珠江三角洲模式”等,同样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因为企业各自特点及其市场发展空间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构建模式。根据目前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种企业文化的基本模式。

第一,以青岛海尔集团为代表的“三层次说”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海尔CEO张瑞敏指出,“我们将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即表象的发展速度、海尔的产品、服务质量,等等;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最核心层是价值观,即精神文化。”海尔人以创新为价值观,构建了先进的精神文化,包括海尔理念、海尔精神、海尔作风和海尔目标等;以此为核心构建了制度行为文化,如“OEC管理法”、“SST市场链机制”和“6S大脚印”等管理法则等;在此基础上则构建了现代文明的物质文化。

第二,以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为代表提出来的“一本三涵”模式。即“以人为本”,它体现了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的主旨;“讲求经营之道”,强调了企业理念与经营战略相结合;“培育企业精神”,涵盖了企业规章制度、企业作风和企业道德的建设内容;“塑造企业形象”,综合了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和员工形象等的建设发展要求。

第三,以广东太阳神集团为先行代表的CIS构建模式。它从企业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三个层面,系统地将企业形象塑造与企业文化建设融为一体。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许多企业还出现了将CIS的营销战略提升为企业文化战略的趋势。

第四,以上海宝钢集团为先行代表的“用户满意工程”(即CS,顾客满意战略)的构建模式。它以企业理念满意为先导,以产品和服务满意为重点,将企业管理文化与经营文化融为一体,开拓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型模式。新版ISO9000系列提出了顾客满意度的指标,也将会从质量保证体系上推进这种模式的实施。

第五,以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为代表的“三维立体”的构建模式。即以企业文化为主体,将厂区文化、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三者结合为一体进行系统的文化建设。这种模式虽具有其特殊性,即适用于厂区和社区连为一体的企业,但是它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浙江横店集团、江苏华西集团等的经验也都证明了这一点。以上五种企业文化建设模式都是根据企业及其环境的特点而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各有所长,但都是成功有效或比较成熟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并且在我国企业界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或效法。当前,在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我们企业的目的。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新高潮正在兴起之中,新的经验和模式也在层出不穷,北钢集团做为大型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在自身发展经验基础上,根据企业多年来形成的特点,参考和综合以上几种企业文化模式的特点,有选择性建设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企业文化,而不是简单的去嫁接或者移植一种外来的企业文化。北钢集团在发展历程中通过不断地扩张、发展成为横跨多个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那么北钢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具有广博的包容精神、创新精神、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多方面的企业文化,但也应该有下属板块企业自身特色文化,两者之间关系是绝对以北钢文化为中心,提倡板块文化相互促进和发展的企业文化集成和整合文化。

企业文化应该如何建树?要想企业文化有所建树,我们必须清楚知道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有那些方面的影响。首先,企业文化对企业施以积极影响。我们知道,企业是人群组织,更是人性化的组织,而人性化的实质是体现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因此,在企业这样的人群集体里要驱动和召引其个体成员齐思一律地沿着一个方向,一个终极目标进发,最基本也得有两套措施:一是“格式化”——即以制度、计划、纲领、文件等约速之;二是“同使命”——即以自发一致的使命感导向之。这两种手法一个刚性,一个柔性,从管理学上讲,二者都不可或缺,都十分有用,但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来看,后者确是更高的层次,也因其没有固定成模式的操守,故而难度系数大一些。然而无数的企业组织社会实践不止一次地证明,在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企业文化起到了导致局面性问题迎刃化解的作用。我们都曾记得,在工业文明持续发展的几百年间,有关产品质量的问题经历了“检验——监督——管理——责任——使命”五个阶段。最初大家认为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只要严于把关,质量就可以保证,后来认为次品是监督失控所致,再后来发现这是管理上疏漏导致品质问题,再后来才发现作业人员责任心强与弱对质量关系甚大,到现代企业竞争阶段,企业管理者又翻然醒悟,组织文化培养起来的精神主宰——使命感才是维系质量最好状态的法宝。这个认识经历花了几百年时间,它是阵阵巨疼反思与经验教训总结的结果。这在上部分中我们可以从西方学者的论述中体现出来。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工业文明的核心、经济社会效益的核心正是由死板的“硬”制度管束逐步让位于灵活的“软”文化影响。我们不难理解,当我们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愿望受到寄身组织的真诚关注,当我们个体的孤立思想被先进而优秀的组织文化召引和融合并给予更大释放空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最细致的心思化为种种作业能力去报答这种良好的归属呢?而这个,就正是企业文化生力的基点,也就是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正确引导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捷径。

其次,是企业文化建树的方法和策略。企业文化建树绝不是请个什么专家大师来培训讲解,那样企业文化就会变成校园文化,而大家都很清楚校园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化,根本就不具备生产能力、甚至连影响生产的能力也不存在(这里并没有否定校园文化的意思,只是校园文化自有其它价值体现)。企业文化的建树,首先要做组织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分析,其目的是看本企业组织相比于其它组织的特点、优势和精神导向有何不同,而后加以评价、补充、发展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是集思广议,能借此打动每位员工个体广泛而积极地参与意识。这样强调的好处有二:一是最大限度地发扬了集体智慧、以期提炼出的文化基础更科学、优秀和实用;二是让员工们感觉到其中有自己的精力和智慧,最起码也应使其感觉到组织重视了其建议,这样便于确定后的组织文化在他们中间流通,接受也就快,认同感也就强;第二,须是企业经营者怀着无限激动、真诚和珍视将这份集体智慧互动的结晶(企业文化蓝本和理念)分享给大家,号召大家共同学习、探讨。让组织成员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形成了一种企业亲和力。事实证明,企业经营者尤其是现代型绩优企业的经营者都是受员工爱戴和尊敬的。如果领导都如此重视,下属定是大受感染,学习气氛日盛。这里需提醒的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许多企业主思想不大气,没有正气,不成熟,带着幼稚病,分不清企业经营何为主何为次,哪是虚哪是实。企业做大,领导被众多商家的利欲缠身,再加上受浮华风气影响,往往不由自主地失去了真实的创业者的身份,只重外面,不重里面。致使企业员工对企业组织的发展前途失去信心。实际上,在企业文化方面的重视和投入才是真实的。只有这个才会积蓄潜力。

第三是选择组织专业人力对企业文化执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综合评价,整理意见,集合思想进行二次修正、二次推行,如此往复,去其糟粕,得之精华,日臻完善。这里又有一点需提示,如此的循环往复,组织成员非但不会厌烦,反而在心中更加尊重自己的企业。因为企业如此尊重个体员工的思想,他们必然十分感动,加倍努力,而且还更敢于直言,提出自己发展企业点、线、面、体的宝贵意见。只要以上三方面的执行到位,做的扎实,企业文化必然顺利建树并能够确立之,而且必然不同凡响,必然会在企业文化的影响和感召下,企业员工坚决执行。企业文化建树说其复杂实不简单,然说其简单也并不难成。关键是要认准一个理,抓住一条线,坚持一颗心。这一个理是:组织文化成功依赖组织群力;一条线是:沿着组织成员议论的焦点一线贯穿跟踪解决到底;一颗心是:对自己的职员(“自家人”)常施以爱心。诚如此,则优秀的企业文化诞生之时,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将是无限辉煌。

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大家的公认。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21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外企业发展的成功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加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完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切实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真正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企业的发展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谈不上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注重研究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协调作用。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职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强了他们相互之间的信任、相互交流和沟通,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加协调。

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对职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塑造形象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总结以上所谈到的观点,企业文化建设应该通过精心设计理念,实现管理变革;在结合信息化管理上,实现企业文化的提升;同时企业领导者应该直面人才竞争,重视营造爱才氛围;企业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增强发展后劲;企业应该重视文化冲突,建设“合金”文化,相信通过持之不懈的努力,在企业文化的巨大推动力作用下,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企业将获得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下载适应城市发展要求 创建现代文明社区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适应城市发展要求 创建现代文明社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适应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适应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试论党始终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先进生产的代表。今年是我党成立八十周年,八......

    城市党建引领社区创建工作

    城市党建引领社区创建工作基层社区是城市创建工作的基础,重点,基层社区党支部如何发挥功能,为城市创建在社区的开展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从而盘活社区整体创建工作。基层社区党支......

    如何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村流通业

    如何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村流通业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7年2月5日09:56)新华社信息北京2月2日电(刘凡)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促进组织工作创新(推荐5篇)

    文章标题: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促进组织工作创新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江泽民同志曾讲过“只有不断创新,党才能保持先进性,才能走在时代前......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精选5篇)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一)论文提纲:序言:入世后,我国企业经济环境产生巨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怎样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这是现代企业......

    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要求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 拓展**关工委工作空间的思考 **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15年6月 **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发展实现了低基数上的较高增......

    如何依托城市发展抓好社区经济

    围绕城市经济探索如何依托城市发展,抓好社区经济,带动全处经济城市经济就是以城市作依托形成的经济形式,涵盖一、二、三产业,以二、三产业为主,一产在城市经济建设中起提供资源供......

    1、城市社区建设发展背景

    1、城市社区建设发展背景 社区建设是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1986年,为配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民政部首先倡导社区服务,旨在城市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