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沂水县第二实验中学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沂水县第二实验中学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推荐社会实践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真正基础,有助于学生团结协作和集体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学生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特制定如下社会实践制度:
(一)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参加的教育和教学活动。
(二)学校成立有校长、政教主任、教务主任、班主任、有关单位代表参加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小组,负责联系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组织指导与考核。
(三)每学年学校制订一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各班班级工作计划中应有相应的内容和要求。
(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次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思想、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带队教师五落实。
(五)每学年,每个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3天。
(六)学校应与社会保持经常性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思想教育基地-敬老院、环保教育基地-污泥场等)。
(七)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及指导人员、带队教师要负责对其进行思想、技能技巧方面的考核和记载,每学年,班主任对每个学生写一次鉴定意见。指导小组经常检查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验收,抽查的人数不少于学生数的三分之一。
(八)教育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虚心学习,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思 想感情,不断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
(九)学校或班级每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要认真进行总结,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
(十)学生毕业前如实填写国家教委统一制订的“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学校审查后存入学生毕业档案。
第二篇:实验中学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实验中学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为让学生度过一个愉快、有益的假期,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素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学校决定以“健康暑假、共享亲情、共建和谐”为主题,在假期间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意义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问题,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意义:
1、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二、组织形式和活动要求
1、组织形式:学生一般以个人分散活动为主,也可以自主结队活动(由居住相靠近3--5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活动要求
(1)、就近就便,注意人身安全。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要就近就便,组织学生在学生家庭所在范围内开展活动。团队规模要适中,不开展远距离、大范围的活动。
(2)、在生活中段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3)、遵守“诚实守信”原则,绝不允许在实践活动中弄虚作假。
三、活动内容
1、阅读经典,以书为友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用书籍点亮学生成长的道路。假期要求每位同学至少看2本有意义的 1
书籍,认真撰写读后感,开学后各班择优3—4篇上交教务处。推荐书目可以是语文课本上推荐的文学名著或由班主任、语文老师推荐书目。
2、深入进行感恩教育,开展“孝”的实践活动。
(1)向父母汇报自己一年来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父母过去一年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了解自己每年的花费在家庭中所占的比重;了解并清楚记住父母的生日;了解父母这30年来所经历的生活变迁;了解父母近20年来为自己学习和生活做出的付出;其他有关方面的情况。谈心后,应明确记住父母的生日,并在他们每年生日来临之际,通过书信或者电话等方式,向他们送上作为儿女的一份祝福。并要把你所了解的各方面情况分类记录下来;然后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记录下来,体裁不限,原则上以记叙为主。字数800--1000字左右为宜,在记叙的基础上,应有自己的一些感受和认识。欢迎在文字的基础上,提供照片;照片可以是反映浓浓亲情的生活照,也可以是反映家庭生活变迁的历史。
(2)每位同学在假期期间向父母学做2到3件家务活,每天要收拾好自己的房间,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以点滴的付出回报辛勤劳作一年的父母。要实事求是地写好每天的家务日志。活动结束时家长写上评语。(每人一本假期生活日记,记清每天活动尤其是学习与家务劳动等)
3、关注新农村建设情况
通过查阅报刊、网络和社会调查等方式,结合家乡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搜集当地10年前及现在的人们在饮食、居住、交通状况、着装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写出一份调查报告;
4、社会调查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2)、中学生上网吧问题研究 ;(3)、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4)、中学生零用钱数量及用途的调查;(5)、假期中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分析;(6)、低碳生活的实施调查;
7、公交车上的让座情况调查。
四、时间安排
活动时间:寒、暑假期间;
验收时间:开学第一、二周;
五.活动总结:
1、每位同学要以书面形式做好实践活动总结并附带证明材料(加盖相关活动实践单位公章)。
2、开学后每位同学上交一篇暑假社会实践报告(附图片或照片),各班级要对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收集、整理、统计,一周内以班级为单位将社会实践报告统一装订成册上交学校。
3、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根据方案内容及个人寒假活动情况和实际表现,进行总结评比,评选出校级社会实践先进班级集体、先进个人,评选结果记入班级考核。
4、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备注:以上四方面活动内容,第一、二方面必须做;第三、四项中根据班主任指导每位同学至少选择一小项,认真做好实践调查,按要求写出实践报告。
第三篇: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规章制度
1、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参加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不得毕业和参加高考。
2、学校成立有校长、教导处主任、政教处主任、总务处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地方党政部门、有关单位代表参加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小组,负责联系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组织指导与考核。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次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思想、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带队教师五落实。
4、每学年,每个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4天。
5、学校除把农村、社区作为学生实践基地外,应与社会保持经常性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6、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及指导人员、带队教师要负责对其进行思想、技能技巧方面的考核和记载,每学年,班主任对每个学生写一次鉴定意见。指导小组经常检查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验收,抽查的人数不少于学生数的三分之一。
7、教育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虚心向工农学习,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不断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
8、学校或班级每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要认真进行总结,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
9、学生毕业前如实填写国家教育部统一制订的“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学校审查后存入学生档案。
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制度
一、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制度
1.小学3—6年级基本课时每周3课时,学期基本课时总课时不得少于45课时; 2.初中7—8年级基本课时每周1课时,学期基本课时总课时不得少于15课时; 3.初中9年级不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课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选择课题研究;
二、课程实施过程管理制度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过程管理
1.每三年一次修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方案;(第一学年第一学期)2.每学年一次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校本培训方案;(第一学期第一周)3.每学期一次制订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计划;(第一周)
4.每学期一次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学校方案、各年级段方案;(第一周)5.每学期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期末)
6.每学期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优秀班级、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学生评比;(学期末)
(二)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管理 1.活动准备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提出问题,明确学习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准备必要的活动条件。
2.活动实施阶段
活动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搜集与处理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开展实践活动。
3.总结交流阶段
总结交流阶段的主要任务:全面总结和交流活动全过程(包括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活动体会、活动方法等)中的得与失。
4.展示评价阶段
展示评价阶段的主要任务:选择展示内容和方式,制作展示作品,展示与答辩,活动评价。
(三)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管理 1.主题活动指导过程管理
(1)每个主题活动实施前,年级指导教师要撰写主题活动方案,上交学校教科室审核,审核通过后方能实施;
(2)主题活动每一阶段实施前,班级指导教师要撰写具体指导方案,实施后要记载活动过程和具体情况;
(3)指导全体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全过程,包括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活动评价阶段;
(4)指导学生及时保存、整理活动过程性资料和活动成果,并建立学生活动过程档案;(5)及时收集典型的活动过程资料和活动成果(包括文字材料和音像材料),并上传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电子档案;
(6)每个主题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7)每个主题活动结束后,上交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手册; 2.课题研究指导过程管理
(1)班级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转化为课题;
(2)班级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聘请课题研究指导教师,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收集研究资料,撰写课题报告;
(3)班级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课题研究情况,监督和管理课题研究过程;(4)班级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答辩和评价;
(5)班级指导教师在活动每一阶段实施前,班级指导教师要撰写具体指导方案,实施后要记载活动过程和具体情况;
(6)班级指导教师要及时收集典型的活动过程资料和活动成果(包括文字材料和音像材料),并上传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电子档案;
(7)学期末,班级指导教师上交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手册;(8)学期末班级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
(9)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具体指导学生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成果,撰写课题报告;
(10)课题研究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及时记录课题研究情况;
(11)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学生及时保存、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并建立课题研究过程档案;(12)课题研究结束后,班级指导教师上交课题研究指导手册;
三、课程教师配备与职责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配备
1.学校组建一支专兼职并存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队伍,包括课程指导教师、年级指导教师、班级指导教师、课题研究指导教师;
2.学校教科室主任主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担任课程指导教师,专职教师担任教研组长,专兼职教师担任年级指导教师和班级指导教师,学校全体教师和外聘教师担任课题指导教师;
3.每个年级配备年级指导教师一名,每个班级配备班级指导教师一名,每个课题配备课题研究指导教师一名,由学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聘请;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职责
1.课程指导教师职责
(1)规划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长远的发展和近期发展;(2)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管理制度;(3)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期实施方案;(4)组织和策划学校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5)组织、策划和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校本培训;(6)监督学校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管理;
(7)组织和考核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优秀班级、优秀学生和优秀指导教师;
2.教研组长职责
(1)学期初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活动计划;(2)组织和主持校内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3)记载每次校内教研组活动情况;
(4)收集并整理每次教研组活动的书面和音像资料;(5)学期末撰写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总结;
3.年级指导教师职责
(1)学期初制订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2)撰写年级段活动主题活动方案;(3)建立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电子档案;
(4)及时收集并上传主题活动过程性资料和活动成果;(5)监督年级段各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管理;
4.班级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监督和管理学生全员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全过程;
(2)指导学生建立活动过程档案袋,保存、整理活动过程性资料和活动成果;
(3)及时推荐典型的学生活动过程资料和活动成果(包括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并上传到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电子档案;
(4)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5)学期末组织评选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优秀学生; 5.课题研究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监督和管理课题小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全过程;
(2)指导课题小组建立课题研究档案袋,保存、整理研究过程性资料和研究成果;(3)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任课
1.每位年级指导教师承担一个年级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2.每位班级指导教师至少承担两个同年级教学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和管理; 3.每位课题研究指导教师每学期最多承担三个不同内容课题的指导和管理;
四、课程校本培训制度
1.每学年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培训方案; 2.每学期举行至少两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员培训; 3.每学期举行至少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坛; 4.每学期举行至少四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研讨; 5.每学期举行至少四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题研讨; 6.每学期举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沙龙;
7.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配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一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四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杂志至少一份;
8.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学期阅读至少一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著; 9.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学期摘录至少二十页读书笔记; 10.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学期设计至少两个活动方案; 11.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学期撰写至少一个活动案例; 12.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学期撰写至少一篇教学论文; 13.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学年展示至少一节课堂教学观摩课;
14.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月参与至少一次中国综合实践活动网的在线研讨; 15.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月观看至少两小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络培训视频;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为了确保新课程计划的贯彻落实,并进一步提高实施和研究水平,在有效落实师资和课时的基础上,我们要注意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和管理制度。
一、学习制度:
1、学校每学期组织一到两次大型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学习、培训活动。
2、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位任课教师每学期都必须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和经验,并写好学习笔记。
3、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专题论坛。
二、活动制度:
1、每周三下午自习为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综合实践活动要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呈现的。
2、各班要求组织开展好每次主题活动,长线活动和短线活动注意有机结合。
3、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精心备好课,认真做好每一此活动记录。
4、教师不但要留好详细的活动材料,还要指导学生留好活动记录过程材料。
5、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
6、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三、教研制度:
1、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教研组成员要求经常互相听课,并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把每次教研活动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2、学校领导禾教研组要不定期的到各班进行听课,督促各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四、考核激励制度:
1、学校随机查阅各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每学期进行一次专项调研;
2、教师每学期写一篇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出一期综合实践活动专版。
3、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负责教师考虑适当减轻其工作量,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在年终考评评先评优中给予优先。
第四篇: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1、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参加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不得毕业和参加高考。
2、学校成立有校长、教导处主任、政教处主任、总务处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地方党政部门、有关单位代表参加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小组,负责联系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组织指导与考核。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次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思想、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带队教师五落实,管理制度《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4、每学年,每个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4天。
5、学校除把农村、社区作为学生实践基地外,应与社会保持经常性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6、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及指导人员、带队教师要负责对其进行思想、技能技巧方面的考核和记载,每学年,班主任对每个学生写一次鉴定意见。指导小组经常检查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验收,抽查的人数不少于学生数的三分之一。
7、教育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虚心向工农学习,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不断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
8、学校或班级每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要认真进行总结,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
9、学生毕业前如实填写国家教育部统一制订的“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学校审查后存入学生档案。
第五篇: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1、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参加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不得毕业和参加高考。
2、学校成立有校长、教导处主任、政教处主任、总务处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地方党政部门、有关单位代表参加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小组,负责联系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组织指导与考核。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次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思想、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带队教师五落实。
4、每学年,每个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4天。
5、学校除把农村、社区作为学生实践基地外,应与社会保持经常性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6、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及指导人员、带队教师要负责对其进行思想、技能技巧方面的考核和记载,每学年,班主任对每个学生写一次鉴定意见。指导小组经常检查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验收,抽查的人数不少于学生数的三分之一。
7、教育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虚心向工农学习,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不断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
8、学校或班级每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要认真进行总结,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
9、学生毕业前如实填写国家教育部统一制订的“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学校审查后存入学生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