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
福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
(2011年5月21日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
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预防与打击相结合、预防为主,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实行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通过教育、管理、防范、打击、改造、建设等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展平安建设,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条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设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当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研究部署本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组织、指导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
(四)检查、考核本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决定或者建议奖惩;
(五)办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其他事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负责办理日常事务。乡镇(街道)应有领导专门负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并确定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办理具体事务。
第二章工作任务
第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
地方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应当根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工作部署,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加强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任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根据需要指定机构和人员负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内部的治安防范,建立健全治安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消除治安隐患。
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重大建设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第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公共应急体系,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报告、督办制度,完善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
第九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司法行政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法制宣传教育。新闻媒体应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宣传报道。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其法治意识。
村(居)民委员会开展对村(居)民的法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教育。
第十条地方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应当加强对本地区社会治安形势的分析和评估,建立对社会治安问题和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矛盾纠纷进行排查的制度,组织、协调排查工作,对发现的治安问题和突出矛盾纠纷督促有关地区、单位及其责任人予以治理和调处。
第十一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应当协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元调解形式互相衔接的工作机制,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处理资源开发、环境污染、公共安全事故、医患纠纷、征地拆迁等方面的民事纠纷,以及涉及人数较多、影响较大、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纠纷过程中应当加强行政调解。鼓励设立区域性和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人民调解工作。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国家安全、司法行政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充分发挥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职能作用,及时查办、审理案件,惩治违法犯罪,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第十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校园及周边和其他学生活动场所的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卫机构,加强安全制度建设,配备人员和必要的防范设施,维护校园及周边和其他学生活动场所的治安秩序。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各类学校应当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措施,加强对青少年的帮助和服务。
第十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服务管理工作,落实和完善治安防范措施,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和房屋出租管理秩序。企业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治安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当做好在社会上服刑的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和被剥夺政治权利人员的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其教育、改造和帮助,并指导村(居)民委员会以及社会工作者开展相关工作。
第十六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应当开展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等人员的帮助教育、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群众团体应当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等人员的帮助教育工作。
鼓励和支持村(居)民委员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积极参与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等人员的帮助教育工作。
第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民政、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精神病人、吸毒人员的救助救治工作。
鼓励和支持村(居)民委员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参与救助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精神病人、吸毒人员的劝导和救助。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加强村(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加强民间组织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九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当将社会治安防范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推广运用科技防范设施,建设社会治安科技防控网络,指导督促物业服务企业落实物业小区治安防范措施。
第二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公安、通信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控体系,预防和惩治涉及互联网的违法犯罪行为。
网络接入单位、服务单位及上网服务场所应当依法履行网络安全管理责任。
第二十一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文化市场、娱乐场所的管理,依法查处制作、出版、销售、传播含有危害国家安全、暴力、淫秽、迷信等内容的读物、电子信息
和音像制品等违法犯罪行为。
第二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税务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查处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商)品、不正当竞争、传销、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活动。
第二十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措施,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第二十四条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群众团体应当依法维护职工、青少年、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协助有关部门排查调处纠纷,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及有关违法犯罪行为。
第二十五条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各种形式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协会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协助做好群防群治工作。第二十六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生命财产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应当及时制止。
公民应当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加强自身和家庭的安全防范,保持和谐的家庭和邻里关系,自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鼓励公民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参与抢险救灾。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按照《福建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执行。
第三章工作保障
第二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应当安排必要经费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第二十八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协调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等机构、村(居)民委员会和有关社会组织的相关工作,整体联动,形成合力,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十九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对本地区、本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负全面责任。
第三十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与下一级人民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签订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作为考核该地区、该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依据。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应当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和当地各部门、各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考核、监督和检查。
第三十一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一票否决权制。一票否决权由县级以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行使。具体办法由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制定。
第四章奖励与惩处
第三十二条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或者有关机关给予表彰奖励。
第三十三条单位评选综合性荣誉称号和有关治安责任人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应当事先书面征求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意见。
第三十四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未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职责,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对有关责任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稳定因素或者社会矛盾处置不力,发生打砸抢烧、冲击国家机关、阻断铁路公路交通等重大群体性事件的;
(二)防范措施不落实,发生特大刑事案件,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的;
(三)存在重大治安隐患,经有关主管部门提出警告、整改建议,拒不整改的;
(四)发生刑事案件或者重大治安问题,隐瞒不报或者作虚假报告的。
第三十五条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治安问题不及时受理,对申请人身、财产保护拒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本条例自2011年8月1日起施行。1995年1月13 日福建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福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同时废止。
第二篇:福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福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中 共 福 建 省委教育工委
文件
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
闽教综〔2005〕21号
关于加强建设“平安校园”宣传工作的意见
各设区市综治办、教育局(教育工委)、公安局,各高校、省属中职学校、省教育厅直属学校: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平安福建”的工作意见》和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办《关于加强建设“平安福建”宣传工作的意见》(闽委政发„2004‟51号)精神,结合我省教育系统实际,对加强建设“平安校园”的宣传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平安福建”的决策部署,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按照“三贴近”(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要求,把握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 1
拓创新的宣传基调,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工作,营造声势大、气势足、气氛浓的建设“平安校园”舆论氛围,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建设平安校园活动的热情,凝聚社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为建设“平安校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宣传重点
要着眼于整个“平安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安排来确定各个阶段的宣传重点,充分体现宣传工作与“平安校园”建设紧紧相随、密切配合、鼓舞推动、提供服务的特征和作用。在为期五年的“平安校园”建设中,要突出以下几个宣传重点:一是大力宣传建设“平安校园”的目的意义、目标要求、任务措施,以及党委政府建设“平安校园”的坚强决心,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认识,增强教育系统平安创建意识,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变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二是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部门在“平安校园”建设中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创造的成功经验和取得的明显成效,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更快更好落实,把“平安校园”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三是大力宣传教育系统和广大师生创建平安校园、保一方平安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貌,当前,要集中宣传任长霞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宣传郑忠华英雄事迹,激励教育系统广大保卫干部和职工始终保持高昂斗志和奉献精神。四是大力宣传广大师生参与“平安校园”建设的生动事例和感人事迹,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五是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常识及有关规定,提高师生遵纪守法、治安保卫安全防范、依法办事、见义勇为的意识以及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当前,要把《企
业事业单位内部保卫条例》和贯彻落实公安部、教育部进一步做好学校和幼儿园及周边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作为重要的宣传内容,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六是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对在“平安校园”工作中措施不力、工作无效、问题突出的单位或部门,以及发生的重大事故、事件和案件进行有选择的曝光,督促整改,推动工作落实。
三、任务措施
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具体运作上,要遵循宣传工作自身规律,以人文关怀的视野、人性化的角度、富有人情味的表现手法,特别要利用新颖快捷的传播形式,以灵活多样的载体、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努力形成立体式、全方位、动静结合的宣传态势。
一是要充分发挥校园新闻媒介的宣传主阵地作用。校园广播、网络、报刊的覆盖面广,影响大,对师生的思想、行为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善于运用和充分发挥其宣传报道“平安校园”的主阵地作用。学校党委宣传部门要把建设“平安校园”的宣传工作纳入工作计划,精心策划,整体安排,分段实施,在宣传节奏上要把重点宣传与日常宣传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高潮迭起,又要细水长流,始终保持良好的宣传势头。各设区市教育局(教育工委)、各高校党委要及时向省委教育工委、省公安厅报告开展创建活动的工作部署、重大举措和明显成效的情况,提供生动而准确的宣传报道线索、资料事件,不断提高宣传报道的质量水平,使“平安校园”的宣传报道做到报刊上有文,广播中有声,网络上有信息。
二是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宣传的途径和空间。各设区市教育局(教育工委)、各高校要通过网站、简报、专栏、标语、宣传手册、专题性图片展览、动员会、座谈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形式和途径加大“平安校园”宣传力度。各高校要发挥党政干部、青年志愿者、离退休干部协会和群防群治组织作用,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参与热情,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齐心协力共创平安。
三是要在各高校统一设置“平安校园”公益宣传栏。宣传内容以公益宣传为主,紧紧围绕建设“平安校园”各阶段重点工作开展宣传活动。宣传内容由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审核。全省高校拟设置“平安校园”公益宣传栏100个(原则上,本科高校每校设置3-4个,高职高专每校1-2个)。各高校要确定工作联系部门和工作人员,要为“平安校园”公益宣传栏的选址、设置工作等提供方便,以保证设置工作及时、顺利开展。“平安校园”公益宣传栏设置具体事宜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另文通知。
四、组织领导
建设“平安校园”的宣传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政策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工作,需要各设区市教育局(教育工委)、各高校党委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各高校要充分认识搞好宣传工作对于团结鼓舞广大师生胜利实现建设“平安校园”的总体目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觉把“平安校园”的宣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
落实、同总结、同表彰。“平安校园”宣传工作由各设区市教育局(教育工委)、各高校党委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工作部署,及时了解工作动态,及时研究和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宣传工作顺利进行。各高校要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上下贯通,指挥自如的宣传网络。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宣传阵地建设,为宣传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要有效管理教育系统宣传资源,严格宣传纪律;对涉及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的,必须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要加强预测和信息反馈,及时化解负面宣传影响,对违反宣传纪律,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要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并追究相关的领导责任。
福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
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
二○○五年七月十七日
主题词:教育平安校园宣传意见
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2005年7月19日印发
第三篇:福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福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中 共 福 建 省 委 教 育 工 委
文件
福 建 省 教 育 厅 福 建 省 公 安 厅
闽教综〔2005〕21号
关于加强建设“平安校园”宣传工作的意见
各设区市综治办、教育局(教育工委)、公安局,各高校、省属中职学校、省教育厅直属学校: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平安福建”的工作意见》和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办《关于加强建设“平安福建”宣传工作的意见》(闽委政发„2004‟51号)精神,结合我省教育系统实际,对加强建设“平安校园”的宣传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平安福建”的决策部署,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按照“三贴近”(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要求,把握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 拓创新的宣传基调,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工作,营造声势大、气势足、气氛浓的建设“平安校园”舆论氛围,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建设平安校园活动的热情,凝聚社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为建设“平安校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宣传重点
要着眼于整个“平安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安排来确定各个阶段的宣传重点,充分体现宣传工作与“平安校园”建设紧紧相随、密切配合、鼓舞推动、提供服务的特征和作用。在为期五年的“平安校园”建设中,要突出以下几个宣传重点:一是大力宣传建设“平安校园”的目的意义、目标要求、任务措施,以及党委政府建设“平安校园”的坚强决心,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认识,增强教育系统平安创建意识,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变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二是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部门在“平安校园”建设中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创造的成功经验和取得的明显成效,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更快更好落实,把“平安校园”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三是大力宣传教育系统和广大师生创建平安校园、保一方平安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貌,当前,要集中宣传任长霞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宣传郑忠华英雄事迹,激励教育系统广大保卫干部和职工始终保持高昂斗志和奉献精神。四是大力宣传广大师生参与“平安校园”建设的生动事例和感人事迹,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五是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常识及有关规定,提高师生遵纪守法、治安保卫安全防范、依法办事、见义勇为的意识以及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当前,要把《企 业事业单位内部保卫条例》和贯彻落实公安部、教育部进一步做好学校和幼儿园及周边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作为重要的宣传内容,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六是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对在“平安校园”工作中措施不力、工作无效、问题突出的单位或部门,以及发生的重大事故、事件和案件进行有选择的曝光,督促整改,推动工作落实。
三、任务措施
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具体运作上,要遵循宣传工作自身规律,以人文关怀的视野、人性化的角度、富有人情味的表现手法,特别要利用新颖快捷的传播形式,以灵活多样的载体、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努力形成立体式、全方位、动静结合的宣传态势。
一是要充分发挥校园新闻媒介的宣传主阵地作用。校园广播、网络、报刊的覆盖面广,影响大,对师生的思想、行为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善于运用和充分发挥其宣传报道“平安校园”的主阵地作用。学校党委宣传部门要把建设“平安校园”的宣传工作纳入工作计划,精心策划,整体安排,分段实施,在宣传节奏上要把重点宣传与日常宣传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高潮迭起,又要细水长流,始终保持良好的宣传势头。各设区市教育局(教育工委)、各高校党委要及时向省委教育工委、省公安厅报告开展创建活动的工作部署、重大举措和明显成效的情况,提供生动而准确的宣传报道线索、资料事件,不断提高宣传报道的质量水平,使“平安校园”的宣传报道做到报刊上有文,广播中有声,网络上有信息。
二是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宣传的途径和空间。各设区市教育局(教育工委)、各高校要通过网站、简报、专栏、标语、宣传手册、专题性图片展览、动员会、座谈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形式和途径加大“平安校园”宣传力度。各高校要发挥党政干部、青年志愿者、离退休干部协会和群防群治组织作用,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参与热情,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齐心协力共创平安。
三是要在各高校统一设置“平安校园”公益宣传栏。宣传内容以公益宣传为主,紧紧围绕建设“平安校园”各阶段重点工作开展宣传活动。宣传内容由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审核。全省高校拟设置“平安校园”公益宣传栏100个(原则上,本科高校每校设置3-4个,高职高专每校1-2个)。各高校要确定工作联系部门和工作人员,要为“平安校园”公益宣传栏的选址、设置工作等提供方便,以保证设置工作及时、顺利开展。“平安校园”公益宣传栏设置具体事宜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另文通知。
四、组织领导
建设“平安校园”的宣传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政策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工作,需要各设区市教育局(教育工委)、各高校党委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各高校要充分认识搞好宣传工作对于团结鼓舞广大师生胜利实现建设“平安校园”的总体目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觉把“平安校园”的宣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 落实、同总结、同表彰。“平安校园”宣传工作由各设区市教育局(教育工委)、各高校党委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工作部署,及时了解工作动态,及时研究和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宣传工作顺利进行。各高校要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上下贯通,指挥自如的宣传网络。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宣传阵地建设,为宣传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要有效管理教育系统宣传资源,严格宣传纪律;对涉及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的,必须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要加强预测和信息反馈,及时化解负面宣传影响,对违反宣传纪律,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要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并追究相关的领导责任。
福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
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公安厅
二○○五年七月十七日
主题词:教育平安校园 宣传 意见
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 2005年7月19日印发
第四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一、综治委主要职责:
1、研究贯彻中央和上级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
2、积极协助镇党委、政府,协调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
3、定期研究社会治安形势,针对本辖区一个时期的突出治安问题作出部署。
4、指导和监督各单位、各行政村实行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同时要求综治委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指导,协调各单位、各行政村认真落实综合治理措施,不断强化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5、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后进。
6、办理上级综治委和镇党委、政府交办的有关事项。
二、司法所工作职责:
1、指导和管理村级人民调节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2、“两劳”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3、负责本辖区的法律宣传工作。
4、排查本辖区的民间纠纷。
5、指导管理法律服务工作。
6、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7、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8、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9、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镇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承办人:郭景礼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一、主要职责
1、参与本镇制订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组织、宣传、农、林、畜牧业等法律、法规及技术培训。
3、提供农、林、畜牧业等技术信息服务。
4、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5、指导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6、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
7、开展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经营活动。
二、承办人:刘树成
一、主要职责:
财 政 所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的财经制度和纪律。
2、负责镇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的管理,统筹安排,厉 2 行节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支持农业生产、乡镇企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认真执行国家农业税收政策,做好农税征管工作,广开财源,组织收入,完成财政任务。
4、切实加强各类专项资金的监管,专款专用,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5、促进教育、文化卫生和其它公共事业的发展,加强乡镇建设。
6、指导乡镇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积极为企业服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监督乡镇企业照章纳税和按规定进行利润分配。
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管理本镇范围内的会计工作。
8、对镇和村的各项经济活动实行财政监督。
9、宣传贯彻统计法,做好政府统计工作。
10、完成上级财政部门和镇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财政工作。
二、承办人:张之广
农 经 站
一、主要职责:
1、指导监督农业各业承包管理,做好农业各业承包合同档案保管工作。
2、指导监督农村土地承包,做好农村土地承包合同鉴证、档案保管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工作。
3、指导监督村务公开工作。
4、监督管理农民负担。
5、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财务。
6、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
7、对农村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考核和任职资格审查。
二、承办人:王彬
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和服务中心
一、工作职责
1、负责建立村计生组织,聘请村计生专干,并指导村计生站开展各项计划生育工作。
2、负责办理一胎生育登记、再生育审查上报,《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审批发放,对违反《河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的行为征收社会抚养费和进行行政处罚。
3、准确、及时统计各项数据,并及时上报,为本级及上级人口决策提供信息。
4、免费对育龄群众开展生殖健康服务。
5、及时向育龄群众宣传好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及避孕节育、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等知识。
6、组织发展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建立会员联系户制度,指导会员开展“三生”服务。
7、负责本镇育龄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和计划生育信访工作。
8、组织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活动。
9、负责全镇奖励扶助工作。
二、承办人:杨海峰
秦旭东
村镇建设办公室
一、主要职责
1、负责土地、矿产、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实施;
2、负责非农业占地预审和监督管理工作;
3、负责划定和保护基本农田,编制与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
4、负责村镇建设规划和编制调整及实施管理工作;
5、负责地籍管理工作,组织土地、矿产资源的调查、统计和动态监测工作;
6、负责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土地权属纠纷处理工作;
7、负责区域内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8、负责区域内矿产资源的调查保护、开发、监管工作;
9、负责土地规划、矿产、信访工作及违法案件调查处理工作;
10、负责动态巡查及监察网络管理工作;
11、负责保护区域内测绘标志的保护工作。
二、承办人:汪海洪
民 政 所
一、主要职责:
1、指导行政区域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及负责提出村委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
2、救济款物的管理发放,组织代收及本行政区域内的单位、村民的救灾捐赠款物。
3、负责管理发放现役军人、革命残疾军人、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牺牲、病故军人遗嘱、现役军人家属的优待抚恤工作。
4、负责组织管理五保供养工作的实施及敬老院工作。
5、农村低保审批和农村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工作。
6、保护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二、承办人:郭永民
党政办公室
一、工作职责
1、负责镇内党政机关的信息收集、文件起草、档案管理、事务接待、考勤。
2、负责为领导决策提供各种有关依据。
3、负责机关日常事务工作管理。
二、承办人:王小臣
武 装 部
一、主要职责:
1、在上级军事机关和同级党委领导下,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做好民兵工作。
2、按上级要求认真做好民兵整组,搞好基干民兵建制兵役登记等工作。
3、抓好三个文明建设,努力办好“青年民兵之家”,加强民兵的政治思想工作,落实好政治制度。
4、在上级军事机关和领导下帮助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按照完成民兵训练任务。
5、抓好征兵工作和复员退伍军人的管理教育工作。征兵要确实保质保量,无退兵现象,在征兵生主动配合同民政部门落实好优抚政策。
6、坚持民兵工作季度联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认真抓好典型,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7、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式下,不断探讨民兵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搞好工作的改革创新。
8、做好民兵的统计工作,并注意积累和保存有关数据和资料。
9、配合上级部门搞好国防教育。
10、搞好战时动员,组织民兵参军参战。
二、承办人:赵敬辉
文化站
一、主要职责:
1、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辅导业务文艺骨干和文化队伍。
2、协助县主管局管理文化市场。
二、承办人:王永军
广播站
一、主要职责:
1、负责本镇范围内的有线电视安装、收费,维修服务工作。
2、协助县广电局管理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
二、承办人:毕明波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
一、主要职责
1、研究提出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重要措施或建议。
2、监督检查、指导、协调镇政府有关部门和各行政村的 8 安全生产。
3、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检查。
4、负责组织协调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5、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6、承办安全委员会召开的会议和重要活动,督促、检查安委会决定的事项的贯彻落实情况。
7、承办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承办人:宋贺昌
劳动保障事务所
一、主要职责:
1、建立城镇劳动力资源信息库,掌握辖区内劳动力就业情况,实现动态化管理。
2、开展劳动政策宣传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代理事宜。
3、掌握辖区内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情况,并组织对有就业意愿且无技能的人员参加技能培训。‘
4、负责“阳光工程”的宣传与实施工作,做好劳动用工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组织劳务输出。
5、做好劳动保障各项统计工作,并按时上报统计资料。
6、协助做好辖区内的企业职工工伤认定调查工作。
7、协助做好辖区内的劳动保障监察及劳动争议处理工作。
8、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
9、做好各类企业(含个体经济组织)劳动用工和劳动合同管理工作。
10、完成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承办人:代东友
刘宝双
第五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材料
一、什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从根本上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的社会系统工程。
二、社会治安问题为什么要实行综合治理?
治安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西汉贾谊的《治安策》,贾谊所说的治安,是指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现代意义的社会治安,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和行政管理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秩序。那么社会治安问题为什么要实行综合治理呢?
一是社会治安问题形成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既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也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既有人们思想意识、法制观念的原因,也有个人心理、生理上的原因;既有工作单位、居住小区等“小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这个“大环境”方面的原因;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外影响的原因。
二是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预防社会犯罪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党和国家高瞻远瞩,提出了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这一重大战略方针。按照这一方针和措施,通过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全体参与,齐抓共管,解决了治安工作中的“预防”、“惩处”、“改造”三大重要课题。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治安问题,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它是我国的一大创造。
三是对社会治安问题实行综合治理,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我们搞改革开放,关键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也干不成,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由于影响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维护好稳定也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因此,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党中央的一项重要工作方针,也是维护稳定的最主要措施和最有效的途径。实践证明,要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能只靠哪一个部门,而是要靠党政的统一领导和各级组织以及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不能只用哪一种方法,而是要用千百种方法;不能只抓一阵子,而是要长期坚持。就是我们常说的: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三、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和确立的?
党中央正式明确将“综合治理”作为社会治安工作的基本方针,是1981年6月14日中共中央批转的《京、津、沪、粤、汉五大城市治安座谈会纪要》中提出来的。纪要提出,争取社会治安根本好转,必须各级党委都来抓,全党动手,实现“综合治理”。1991年1月15日,党中央在烟台召开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过去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明确了今后的方针、任务。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这两个决定深刻阐明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规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要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工作范围、工作方法等。1991年3月又成立了“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继成立了相应的组织。
四、为什么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提出,是根据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安新路子。特别是当前,各级党政领导和综治组织,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努力开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我们国家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量源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精髓,就是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力量,来管理社会。因此,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会得到全社会的拥护和支持,就可以把各个地区、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的力量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最大限度地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落实,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
第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在党政组织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协调一致,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种手段得到全面的运用和贯彻落实。可以说,只有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种手段和措施,才能得到全面的运用和落实,这是我国特有的政治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