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业管理现状分析
一、物业管理现状分析
(一)亏损经营(占比95%)
1、房地产商受制于宏观调控开发商物业补贴费用越来越受到严格的控制;
2、物业雇用人力成本的上升、生产资料成本的增加,物业收费受到的限制较多、传统物业管理存在管理落后、经营单
一、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二)未将物业管理做为经营载体、忽视客户的刚性消费
开发商仅仅将物业管理作为房地产销售的一个工具和卖点,忽视了社区消费才是真正的刚性消费,每开发100多万平米,等于产生了
1.5万户人,每年都在帮物业生产客户。
二、数据分享
(一)截至2012年,全国500户以上的社区约有5万个,约2500万户,人口7500万。
(二)社区客户层次
中国的中产阶级或以上的富裕阶层,保守按照人年均消费1万元计算,一年消费额为7500亿人民币。
(三)中国,社区商业占据社会商业总支出的30%
欧美,社区商业占据社会商业总支出的60%以上
社区是一块未被开掘的金矿!
物业究竟怎样才能深度挖掘摆在面前的金矿呢?
物业行业的转型迫在眉睫!
三、关键词
关键词一:社区移动电商(B2F)
关键词二:社区移动服务
关键词三:社区移动社交
四、关于产品
产品是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入口,嵌入相关功能的网页和关联APP共同组成。
(一)产品设计
1、产品功能描述
2、社区电子商城产品销售规则
(二)产品的社区内推广
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推广。推广分为三个周期,每个周期需要由鼎晟科技、物业公司及产品供应商三方的共同配合完成。
三个推广周期(图)
五、关于项目
该项目主要涉及到产品研发及推广方鼎晟科技,各个物业公司和线上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渠道商,以及项目的监管方微商会。
(一)资源整合(二)项目推广
第二篇:我国物业管理现状分析
-目录
我国物业管理现状分析
摘要:我国物业管理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物业管理理论、物业管理制度及相关法律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同时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物业管理市场发育不够,给物业企业的发展带来瓶颈,导致物业管理企业的效益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科学管理水平不够、专业化不够以及法制不健全带来的诸多问题,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物业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措施:建立完善的物业管理法制体系;加强政府对物业管理得指导和监管;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在物业管理服务中的作用;加强物业管理公司自身建设。
关键词:物业管理 市场 物业管理企业 业主委员会 法制 法律 指导 监管 服务
中国物业管理所运用的“物业”一词来于香港方言。它翻译Real Property或Real Estate,表示房地产或不动产。在港澳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物业一词往往作为房地产或不动产的别称或同义词。在《香港房地产法》一书中,作者李宗锋先生称“物业”是单元性的房地产。它既可以是单元性的地产,也可以是单元性的房地产;既可以是一套住宅,也可以是一栋楼宇或房屋,故而物业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应注意的是,尽管“物业”常常作为“房地产”的同义词,但是物业的概念与房地产的概念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差别。一般来说,房地产一词涉及宏观领域,泛指一个国家或整个房地产;而物业则是一个微观的概念,它一般是指一个单项的房地产,或一项具体的实物资产。
一、物业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史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探索和尝试物业管理,并首先从住宅管理开始进行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为了破除传统住宅管理体制的弊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探索一条专业化、社会化、经营化的住宅管理新路;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广州,首先借鉴香港的经验,推出了物业管理业务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探索出了成功的经验。物业管理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从1981年到1994年,是我国物业管理的探索和起步阶段。1981年3月全国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即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的成立,在我国率先对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房产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开始了对物业管理新体制的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我国物业管理的诞生。
(二)第二阶段:
从1994年至1999年,这是我国物业管理开始进入规范化大发展的阶段。以建设部33号令《城市新建设住宅小区管理办法》的颁布和实施的标志。其特点,一是物业管理立法明显加快;二是物业管理队伍迅速壮大;三是建设不组织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四是地方物业管理立法步伐加快。《深圳经济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首开全国物业管理地方立法之先河,使物业管理尽快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五是物业管理协会相继成立。1993年6月,深圳市物业管理协会成立;六是出版了大批著作和期刊;七是开设了物业管理号专刊。
(三)第三阶段:
1999年5月至今,是我国物业管理快速发展和市场比时期。以建设部1999
年5月23日在深圳市召开的全国物业管理工作会议为标志,使物业管理队伍继续壮大,物业管理市场培育步伐加快,物业管理招标项目明显增多,各项配套政
策进一步完善。全国物业管理覆盖面已占物业总量的 38%,经济发达的城市已占50%以上,物业管理企业总数超过2万家,从业人数超过220万人。深圳市长城物业公司中标北京回龙观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万科物业管理公司接管建设部机关大院为国家机关实行物业管理起了带头作用。
二、物业管理现存的问题
物业管理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其法规制度仍处于逐步确立和不断调整之中,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加以改进和完善。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以2003年9月1日正式生效的 《物业管理条例》为主要依据并于2007年对此条例进行了修订,对业主及业主大会、前期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服务、物业的使用与维护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业管理市场发育不成熟
物业管理被人们视作现代化城市的朝阳产业,但由于各种类型的物业管理公司在经费、人员构成、经营管理等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每个公司给业主提供的服务也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和业主发生严重纠纷,导致双方关系紧张。物业管理公司小而多,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目前,物业管理公司的数量急剧增多,管理的物业规模太小或物业点过于分散,往往造成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经济效益无法提高,资金缺乏。保本微利是国家对物业管理定收费标准的一个原则。事实上,由于收费标准偏低,一些收费乱的现象导致物业费收费难及由于其他各种原因导致其收益不佳,大部分物业管理公司都面临资金缺乏,经济效益低下的困境,即使独立的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公司也因为市场发育不成熟而举步维艰。物业管理市场发育不成熟,影响了物业管理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二)物业管理自身的问题
当前我国物业管理公司类型多样,水平参差不齐。现阶段我国的物业管理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安全保卫、清洁卫生和维护养护等层次的工作。在管理手段上,主要的还是靠手工操作,管理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不高,这也造成了管理成本过高,物业管理难以提高水平。另外,从业人员工素质不高,培训教育质量不高,职业化队伍尚未形成。最后,当前物业管理研究滞后,使物业管理中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真正的物业管理涉及到的内容包含了很多当今比较前沿的科学理论,象建筑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统计学、管理学、法学、营销学等;真正想把物业管理做好做精,必须掌握物业管理专门技巧,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来维护延长业主物业的寿命,使物业保值。现代化新型建筑的不断出现,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都对物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规范物业管理公司的姿质,以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三)业主委员会职责不明确难以发挥作用
业主所选举的业主委员会是物业管理主体,其宗旨与目的是以全体成员自拥有的物业为条件提供使用(不涉及所有权)管理,交付给可接受的专业管理公司实行统一物业管理,以期达到其居住及相应设施、设备和周边环境正常使用的目的。然而,以前我国的物业管理法规对业主委员会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运作方式都未能明确规定,导致业主委员会行使招标权利处于虚无状态。业主委员会是由业主大会选举产生,并经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维护业主合法权益的代表性组织。有些城市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组建不及时,有的不按规定程序组建业主委员会;还有的委员会不能代表产权人、使用人的意志,作用发挥得不好。比如目前大多数小区选举楼长等职务都是以直接口头任命的方式,并没有采取民主形式,业主遇到问题时也不知该向何人反映。在目前得实际运作
中,业主委员会的维权,监督和协调的作用也没有体现出来。
三、物业管理的法制
(一)我国物业管理法制的发展状态
30多年来,物业管理经历了从引进试点,总结经验到逐步推进的过程。它由南到北,由沿海到内地飞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城市,涉及千家万户,行业初具规模,具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城镇住宅总量的近38%已实行物业管理,不少省市实行物业管理的覆盖面以达50%以上,深圳市甚至已超过95%,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一种新的模式和新兴行业;以在我国初具规模。
相对于物业管理的实践来说,我国物业管理的立法明显滞后。1999年建设部颁布第一个部门规章——《城市新建设住宅小区管理办法》,才明确了这种新的管理 体制,为地方立法提供依据;同年6月我国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也随即出台——《深圳市经济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2003年6月,国务院颁布《物业管理条例》,则标志着我国物业管理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新时期。
(二)我国物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
1.业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较弱
一方面,业主自律机制不完善。众所周知,在物业权益关系中,业主财产的关联性和业主共同利益,构成了业主共同决定实施物业管理的财产权基础。在此情况下,必须制定业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比如业主公约),构建业主自律机制,这是协调业主共利益的关键。但在我国物业管理的现实中,缺乏业主共同遵守执行的行为准。另一方面,业主委员会,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物业管理关系当事人仍然沿用过去行政管理的办法解决问题。有些是业主委员会从不召开会议,也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结果使部分业主委员会变成了一种有名无实形同虚设的机构。
2.物业管理相关主体的法律关系极不明确
首先,物业管理企业与房地产开发商的法律关系不顺。在我国,新成立的小区则往往由各开发商自己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开发商与物业管理公司形成“母与子”的关系导致重建设、重销售、轻管理的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才引出了前期物业管理阶段中的纠纷。其次,大多数物业管理公司,工作方法和理念不能适应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形势,缺乏法律意识和服务理念,没有摆正服务者的心态。物业管理的内容往往是模糊不清的,有的只是一些漂亮的口号,诸如“封闭式管理”“酒店式管理”等,但并没有实际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规范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进而阻碍了物业管理企业服务理念的形成。
3.物业管理立法滞后,法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这主要表现在缺乏系统完善的全国性物业管理法律体系,半数以上的省及较大城市没有地方性法规,有的甚至连规范性文件都很少;即使在法制建设比较早的地方,法规政策仍然存在结构、体系、执法等许多缺陷甚至相互冲突的混乱现象。在司法实践中,现有的法律法规在涵盖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上还存在诸多不足。
四、解决当前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物业管理法律体系
法规体系法制不健全、法制环境较差以成为制约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由于法制不健全,致使物业管理活动中各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不清,企业、业主及使用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政府监督管理缺乏依据,处罚力度不够,大量的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解决,司法机关对日益增多的物业管理
案件的处理无法可依。如现有的物业管理法令法规对小区内公共部位、公用设施设备产权不断明晰,引发出物业管理费用的分摊、公共部位维修责任的承担、物业经营收益的分配等多 方面矛盾。所以,需要针对业主之间的共同关系,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契关系进行专门立法。加快立法步伐,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物业管理法律政策框架体系。
(二)加强物业管理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是政府责任。
政府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具体业务和日常运作,政府主要是以详尽、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物业管理各方面关系,人的行为与责、权、利。我国很多城市的物管收费最早实行之初采取的是政府定价,即由政府指令性地决定物业服务收费,物管企业遵循执行;后来逐渐过渡为政府指导价,也就是政府指导性地提出与当地经济水平、物业管理水平相当的物业服务收费标准,物管企业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的收费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种由政府参与指定或指导的物业服务价格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弊端。物管收费采用市场调节价是一种必然趋势。政府一般不直接干预物业管理收费的具体标准。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专门进行举办物业管理培训班,培训业主讲授物业管理的相关知识,对业主和物业管理的从业者进行指导。政府还应对业主的物业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对达不到标准的,政府可以对全体业主进行罚款或者责令改正。
(三)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在物业管理服务中的作用
实施良好的物业管理,不仅需要物业管理公司实施专业化的管理,还必须发挥业主自我管理的作用,实施专业化管理和群众自治管理相结合。为达到最佳管理效果,必须提高广大业主的文明意识、参与意识和自治意识。业主参与物业管理的形式是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是由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的意愿,并与该物业有关的一切重大事项拥有决定权。
业主委员会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业主代表的代理人,又是物业管理公司的委托人,因此业主委员会成员应明确自身的责任,既要完成好业主委托的工作,又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发物业管理企业的工作热情,才能获得最大的产权利益。首先,要将业主委员会组成人员纳入有序管理轨道,把好选举和人员素质关,要选用责任心强,有一定工作能力、富于团队精神的人作为广大业主的代表;其次,要对业主委员会加强行政管理力度,对其工作进行帮助和指导,对业主委员会成员定员定期培训,使他们成为一支懂业务、懂法律、善管理的高素质的业主委员会队伍。第三,要对业主委员会进行有效监督,避免业主委员会滥用职权或贪污受贿。业主委员会应该设主为一个透明的机构。
(四)加强管理公司自身建设
物业管理是为业主提供物业服务的,始终应以服务为本。不断完善自身建设达到满足业主各种需求的。
1.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物业管理的专业化是物业管理市场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物业管理要有专门的针对对象和具体的细分市场,在管理上要有专业化水平。全国70%以上的物业管理公司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派生的,物业管理企业需克服这种一体化管理中机构庞杂、人员众多、管理成本商的弊病,摈弃落后的用人观念,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加大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吸引和留住人才,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作好服务集成通过高标准服务来激发消费者的自觉缴费意识,从根本上解决物业管理收费难的问题,向知识型管理过渡,走一条人才专业化、服务专业化、竞争市场化的道路。
2.走法制化发展之路
实际上,物业管理是对业主进行自治的权力,是一项产权人对财产进行处置权力,不应该规定业主必须通过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物业管理。为此,要不段完善不动产权登记制度,对业主特别是业主共有共享的部分详细登记;明确物业管理是业主对物业进行自主治理的活动,物业管理权是业主的权利,在建立“物权法”的同时,要尽快出台“物业管理法”,真正做到依法管理,依法服务。
3.走集团化发展之路
在我国物业管理是一种微利性行业,全国约有80%的物业管理企业经营亏损,物业管理的规模效益就是显得尤为重要,客观上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必须走规模化、集团化之路。同时,物业管理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中国物业管理企业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摆脱现行的小而全模式。为此,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政策,一方面,提高企业的注册门槛;另一方面,严格降低清除制度。启动物业管理市场预警系统,促使一部分物业管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清除一些制约行业整体水平提高“小、散、滥”物业管理企业,最终实现强强联合,形成物业管理集团。
4.走“以人为本”的发展之路
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是人,物业管理的目标之一是要为业主和使用人营造“整洁、文明、安全、方便”的环境。物业管理企业要倡导“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与业主的接触服务中要把人情为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注重对业主的感情投资,提高业主满意度。物业管理企业所从事的一切活动要以使业主称心满意为前提,其核心就是要提供完善、优质服务。任何物业管理服务超越单纯的维修与维护,为小区用户营造一种高品位的生活气氛,引导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推行“零缺陷”服务的理念。
当前,物业管理行业正面临一个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的关键时刻,物业管理行业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如何更好的研究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需要作出更进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何川.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物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初探>>http://epub.cnki.net/grid2008/detail.aspx?filename=2007077265.nh&dbname=
曲 征.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房地产学院.上海:<<现代商业>>2008-06-25期刊
熊 燕.<<试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时代金融2008-05-25期刊
周 黎.陕西教育学院.<<完善我国物业管理制度的法律思考>>:<<新西部>>(下半期)2008年07期期刊
惠国辉.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我国物业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民营科技>> 2008年08期期刊
第三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来源:物业管理师考试网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个行业要发展,首先要做到本行业的经济运作符合客观经济规律,服务的内容要符合广大消费者生活需求的内涵,管理运行的机制要有规则,并不断发展完善,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物业管理作为服务行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空间,而且这个空间在不断扩大。但是,这个扩大的过程不是必然的,如果经营管理不善,这种扩大就可能停止,甚至被其他的经济模式所取代。随着我国住宅商品化的发展,物业管理服务已经逐步被社会广泛的接受,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促使物业管理的步伐加快。与此同时,物业管理也暴露出来由于体制的不完善而引发的各种问题,对于住宅小区实施的物业管理就更为突出。
在一些地方,物业管理首先是靠一种垄断的方式介入,是以一种半强加的形式出现和存在;许多物业管理企业服务的责任心不强,遇事扯皮推诿,不能让业主满意;由于一些体制的欠缺,使一些在房屋生产建设管理过程出现的问题在进行物业管理时显现出来,责任关系混乱;一些物业管理企业缺少管理规范和规则,把过去针对公有住宅的那一套管理方式用到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当中去。总之,物业管理还没有完全实现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和法制化。其问题的根源在于:
1、机制的非竞争性。
物业管理缺乏竞争,从企业之间到物业管理企业内部之间都是如此。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却对竞争的信号不敏感,岗位对员工的竞争要求不明显。在缺乏竞争机制的情况下,造成物业企业漠视业主需求,工作效率低下,浪费很多资源。先天的、难选择的物业公司与业主的关系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同时使物业管理企业生存发展也受到限制。
2、管理的无规则性。
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标准不清晰,住户对物业管理普遍不满。2000年建设部曾下发《全国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标准及评分规则》以及2004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出台了《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等级标准(试行)》。但是,行业缺乏一个承诺性的文件,示范小区标准对一般的物业管理企业缺乏约束力,形成一个企业一个管法的局面。业主对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没有表扬、批评或评价的机会,也难以对物业管理服务表达自己的愿望。物业管理的服务水平与规范化要求相距甚远。
3、组织的分散性。
物业管理公司利微,企业发展困难。由于实施物业管理时要对治安、环境、车辆、公用设施等进行管理,支出较大,单靠企业收取的服务费用不足企业运营开支,企业开展服务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与此同时,企业本身缺乏规模、缺少品牌、自建自管,也违背和破坏了“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
4、市场的不健全性。
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的初始关系不自主,纠纷不断,职责不明确。物业管理往往是在消费者选购商品房产时的既成事实,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之间缺乏一个规范的、自主的衔接过程。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缺乏相互信任,收支内容与服务项目的关系模糊,管理随意性较大,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淡薄。业主委员会的作用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应该说物业管理服务的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对比分析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状况,经济发达地域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域,大城市好于小城市,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好的地方具备有市场、有需求、有效益、工作规范较为清晰、经营稳定的特征。而越是物业行业发展得不好的地域,问题就越多,行为就越不规范,服务质量更是参差不齐,导致经济效益差。物业管理差异的存在,从表面上看是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实质上是发展的观念、发展的方式、发展的机制的差异,是行业发展的共性的问题没有解决好。
第四篇:中国住宅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现状分析
住宅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现状分析
发布: 2009-1-13 00:34 |作者: 网络转载 |来源: 网络转载 |查看: 398次
一、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概况
1981年3月,以住宅物业为管理目标的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在深圳特区成立,并伴随着中国住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延伸至全国各地。从最初单一的住宅物业管理,向商业物业、工业物业及其它类型物业管理领域扩展。发展至今,全国共有物业管理企业达3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00万。20几年的历程,物业行业的整体发展并不均衡,特区、沿海城市以及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发展态势较好,物业管理覆盖率较高,像深圳物业管理的覆盖率已达95%以上,上海、北京也分别达到90%和70%以上,中、小城市发展态势较缓,西北、东北地区落后于全国其它地区。
从经营效益上看,非居住物业如:商业物业、工业物业及其它类型物业都有效益,有的还较可观,其中以写字楼、商厦、酒店物业等为主要代表。而起步时间最早的住宅物业,由于涉及面广、产权多元化、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大、业主消费观念成熟度不一以及法规不健全等因素,至今也是问题多、投诉多、矛盾大的一类物业,经营效益较差。据统计,住宅物业的收费率高的地区平均在70%左右,低的地区平均不到50%,甚至更低。有报告显示,在起步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深圳,物业服务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已经降到5%以下,住宅物业行业整体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二、住宅物业的经营现状分析
1、沈阳市住宅物业基本现状
考虑到地域不同、发展进程不同等因素,不同区域的不可比拟性,这里仅以沈阳市为例来说明。
沈阳市的物业管理从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物业管理已基本成型,初具规模。到2006年,已建成住宅区3326个,建筑面积10825万平方米,其中,具备物业管理条件实行等级服务的住宅区293个,建筑面积2556万平方米,占全市住宅总面积的23.6%,全市登记注册物业企业536家,开发企业设立的物业管理企业176家,从房管部门和单位后勤部门转制的81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起步较早的,包括华新国际-“河畔花园”在内的四个小区,在1996年就被建设部授予“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住宅小区”至高荣誉称号。
根据行业调查资料显示,全市规范化的物业管理住宅区收费率为70%左右,普通住宅区仅为38%。较低的物业收费比率、偏离市场实际的收费标准,导致沈阳市住宅物业在基本成型,初具规模的状况下,处于微利乃至亏损运行状态。
2、沈阳市部分高、中档物业公司管理项目及运营情况分析
表一:部分高、中档物业公司管理项目概况
物业项目
分析条目 万科物业 银基物业 豪森物业
新城物业
河畔新城 备注
紫金苑 金色家园 东方威尼斯 格林豪森 格林自由成建筑面积 50,000 150,000 200,000 130,000 89,000 100,000平方米户数 245 990 1122 600 1034 806 户
收费标准 2.10 1.50 1.50 1.80 1.50 1.50 元/平米
电梯数量 9 29 60 14 7 6 个
职工总数 22 75 161 64 48 70 人
平均工资 900 800 750 800 800 900 元
经营收入 100万元 216万元 270万元 225万元 128万元 144万元 万元
电梯外维、人工费用 43万元 133万元 268万元 108万元 79万元 126万元 万元
盈亏预估 略盈 亏 亏平亏 亏 ―
备注:
1、平均工资以保安员工资为基准,附加费按工资标准62.6%计;
2、人工费占总费用50%计算,常规人工费占总费用在40%--60%之间;
3、考虑收费率和收费面积比建筑面积少等因素,总收入按建筑面积80%计;
4、电梯外委维护费450/月计。
高、中档物业的收费标准除少数别墅项目的收费标准定在每月2.00元/平方米以上。其它基本是在每月1.00元/平方米-2.00元之间,平均收费在每月1.5元/平方米,个别超过每月2.00元/平方米的收费也是把能耗和维护成本较大的电梯费用包括在内,如我们华新地产开发的“河畔花园”、万科地产开发的“紫金苑”、银基地产开发的“友谊花园”等。
从经营上看,老住宅区由于配套项目自管多,设备设施服务年限较长,维护成本逐年提高等一系列原因,很难有赢利。系统内的华新国际-“河畔花园”就是此种类型。
即使新建住宅,也受政府物业收费价格限制、收费率、配套设施的配置不同而较难赢利。我们仅以系统外沈阳银基地产开发的“东方威尼斯”为例说明:
目前该项目由其下属的银基物业项目管理处管理,现有住户1122户,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收费面积15万平方米。每月物业费1.5元/平方米。由多层、小高层和高层建筑组成,共计60部电梯(房屋销售卖点),现有物业员工161人,其中70余人为保安人员。
现以保安人员750元/月的工资为平均工资基数计算,每人每月工资、社会保险和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为750+750*62.6%=1,219元,仅人工费支出每年为:1,219*161*12=235.5万元,60部电梯每部外委维护450元/月,年支出总额为32.4万元,两项费用合计:267.9万元。
而年物业费收费按100%收缴计算,收费总额为150,000*1.5*12=270万元。仅人工费和电梯费两项再加上5.55%的营业税金,已经大于物业费收入,可以看出现阶段该项目根本没有赢利可能。
目前依靠开发商或明或暗的补贴,保持着较好的物业管理服务状态,“东方威尼斯”的房产销售是红红火火。假设该项目是以标准的物业市场模式,保持微利测算,就要向业主收取较高的物业管理费,不仅业主不能接受,可以肯定的是,“东方威尼斯”的房产销售也将会严重滞销。
3、造成住宅物业微利乃至亏损的主要原因分析
1)沈阳市所有大盘及品牌地产商开发的楼盘均为自己属下的物业公司实施物业管理服务,包括华新、万科、银基、新世界地产等。建立一流物业公司的根本目的是打造地产开发品牌和支撑房产销售,而内部实施或明或暗的补贴策略来维护物业运营和较高服务标准,以小投入赚大钱。
2)政府做善事,企业来买单。社保、医保、公积金等层层加码的福利让本就微利经营的物业企业呼吸困难。如沈阳市最低工资标准,2004年为320元/月,2005年为400元/月、2006年涨至550元/月,而物业企业正是处在劳动密集、低收入人群聚集的特征体内。材料、水、电等能耗费等刚性成本逐年增加,进一步加重了物业企业负担。如煤炭2003年平均采购价格为220元/吨,至2006年平均采购价格已上涨至320元/吨,每吨上涨达100元,连政府相关部门的收费如排污费、垃圾清运费、土地使用费、防空设施使用费等也是逐年提高或增项增收费用。物业成本大致可划分为四大部分:人力、公共能源、营运和管理费用。其中人力和公共能源所占比重最大,这些成本是物业服务必须支出的,也是近几年涨幅较大的,靠住宅物业企业自身经营难以消化。
3)住宅物业涉及千家万户,政府在制订价格政策时考虑物业管理基本情况和服务水平相适应的并不够,而往往考虑民众经济承受力、社会稳定和其他方面因素较多。大部分的社会舆论关心的是企业服务质量如何,投诉解决如何等问题,较少从服务价值和收费标准相符的角度去研究和关注物业管理。
导致的结果是:本来作为市场经营模式运行的物业企业完全应按着市场机制水涨船高地提高收费标准,但要想提高一分钱的收费,不仅要政府批准,更要在批准前得到全体业主的同意,随行就市的价格调整难于上青天。
4)人力资源匮乏,目前的城市,住宅开发项目多、服务人员需求量大,到处在闹“保安荒”、“清洁工荒”,这也直接导致企业的人力招聘、培训等诸多成本的增加。
5)物业企业承担着过多的社会责任和风险,来自于业主及房屋质量等方面的各类矛盾很轻易地就转嫁在物业公司身上,企业承受着一些不堪之重和额外的成本支出。
6)无法实现效益和收益的物业企业,如果没有开发商的支持,结果是人才难留,优质服务难以保持,收费率进一步下降,并形成恶性循环,无法实现健康运营和扩张。
四、住宅物业管理的重要贡献
1、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著
住宅物业管理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而产生,在推动和美化城市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为千百万业主和家庭创造了绿、静、美、安的居住空间方面贡献巨大,3万多家企业,300余万就业大军,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著。
2、创建品牌住宅物业管理公司,为地产的持续开发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沈阳市的住宅物业管理公司绝大部分有开发商背景,知名的地产开发项目均属此类型,如万科地产、银基地产、新世界地产、一方地产、城建地产、格林豪森地产、新湖北国之春地产以及我们华新国际地产等,均由自己组建的物业管理公司对所开发项目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开发商出于地产品牌创立和房产销售战略考虑,制定的收费标准适中或偏低,并给予适当补贴,来弥补物业公司的亏空。由于物业公司与开发血脉相连,企业文化、服务理念得到很好传承,其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服务模式也深入人心,在业主和业界形成了良好的服务信誉和口碑,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信赖。
我们知道,万科地产从进入沈阳房地产市场,就一直由万科物业跟进实施物业服务,其模式已成为业界的旗帜,消费者更是推崇有加。
再如新湖北国之春,属分期开发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其采取超低物业收费标准(0.9元/平方米.月),高标准服务策略,迅速打开了市场,形成了品牌和服务效应,其房产的平米均价从2005年10月的2,700元,一路攀升至如今的4,500元。规范化、品质化的物业管理服务,在房地产的持续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3、通过创建住宅物业服务品牌,为开发商带来了高附加值的销售业绩
看万科:万科在于洪郊区开发的四季花城,均价为4,700元/平方米,正在热销中的万科新榆公馆,地处远郊浑南榆树台,均价为4,500元/平方米,平米售价均比同区域相近楼盘高出1,000多元,除了房屋质量、品牌知名度、房型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适中的服务收费,高品质的物业服务带给消费群体的安全、舒心的居住享受。
再看华新:由华新物业实施管理的华新大厦写字楼,与华阳大厦写字楼隔街相对,均为
经过了数年的维护和服务运行,目前华新大厦销售均价为8,000元/平方米,华阳大厦销售均价仅为4,000元/平方米左右,均价相差很大。
表二:华新物业实施管理的锦绣山庄与相邻别墅的售价比较
项目名称平均售价(元)物业费(元/平米.月)售价差值(元)
锦绣山庄 9,000 3.00 0
信盟花园 7,000 2.30-2000
花溪山庄 5,000 1.80-4000
风凰花园 4,500 1.20-4500
实践表明,华新国际通过对“河畔花园”的物业品牌打造,所形成的良好服务口碑,为之后的华新大厦、五里河大厦、锦绣山庄的租售带来了高附加值的销售业绩。
也正是依靠品牌住宅物业管理这一无形资产,使业主在房产购置上敢于出手,实现了地产开发企业的小投入大产出目标。
物业管理作为服务行业,它的健康发展与经济的增长、市场化程度、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意识的不断成熟、收费率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决定了物业行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属于微利行业,甚至有亏损,不可能有暴利。我们确应以长远的、前瞻的眼光去看待现在的住宅物业发展和经营现实。
第五篇:高校物业管理现状
高校物业管理现状及发展定位的思考
东北大学 韩子秋 有勇
一、概 述
物业管理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个新兴产业,80年代初期由国外引入,在深圳出现,陆续传播到内地。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对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维护社区稳定,扩大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最近几年来,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的实施,城镇居民出现了大量的个人购房,物业管理直接进入了千家万户。
在物业管理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物业管理企业行为不规范,服务不到位,收费与服务不相符,损害业主的合法权益等;也有业主夸大权力,忽略义务,轻视合同的现象,造成物业管理无法进行。这些 , 是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的普遍特点。
二、国内物业管理现状
物业管理由深圳引入,也在深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内物业管理行业的现状,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快速发展的物业管理企业
快速发展的物业管理企业以南方为多。这类物业管理企业的特点是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物业管理体系。这其中包括管理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已经完善,同时业主的权力与义务也正常履行。如深圳的万科物业管理公司。这类小区确实达到了绿、静、美、安的要求,物业管理从业者与业主密切配合,大家充分行使权力,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共同建设小区。物业管理企业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和经济实力,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努力完善自己的服务,竭力提高服务质量。在这个孜孜以求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适应当时形式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提高物业管理档次。他们不断地提升物业管理的理念,达到了快速发展。
2.、靠借鉴别人的模式和经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业管理企业
并不是所有的物业管理企业都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和经济实力,因此更多的物业管理企业不具备创新的能力。他们更多做的,是“拿来主义”,向先进的物业管理企业学习,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 , 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一个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尽管不是很先进,但在借鉴的时候取长补短,秉承被借鉴对象的优点,加上对自身有了足够的认识,因此对企业来讲在的一定的时间段还是很合适的。在这类企业的身上,不能发现太多新的东西,物业管理水平提升缓慢。社会上的绝大举数物业管理企业属于此类情况。不在最前沿并不等于说搞不好物业管理,他们也一直按行业标准的要求来充分行使权力并履行自身的义务,与业主关系融洽,小区管理井井有条。
3、转型阶段的物业管理企业
说其为转型阶段物业管理企业,是因为物业管理企业本身不正规。往往是某个单位的什么科室在快要解散的时候,突发灵感组成了一个物业管理企业。人员情况、经费情况等等都不能达到物业管理企业要求的标准。几个人管理者雇用几个保洁员、保安员就开始了“物业管理”。上级拨点款,自己再出租几套房屋,实在不行就卖几套门市房,收不收物业管理费无所谓。这种情况也不少,在某些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较多,尤其是在北方中小型城市中,这种情况几乎是随处可见。这样的物业管理企业所辖的往往就是本单位的小区或自己开发的小区。几幢楼,规模很小,因此在没有做出太多成绩的同时往往也不会出现什么错误。况且以前没有人管的小区现在有人管了,业主的心里觉得还不错。
4、物业管理企业尚未形成
这种情况也是集中在北方中小型城市中,南方相对少些。物业管理这一概念还未能明确,大家的观念还停留在总务处、房产科、基建处等老式的计划经济概念当中,何为物业管理,尚未来得及考虑。
这种情况往往在一些机关或事业单位较多,这些单位往往历史较长,有些福利房子以前分给了职工,形成了一个小院,因此卫生、维修等都得有人负责。再加上以前单位为了安排人、提职、提干 , 而产生了一个个新的部门,目前又无法合并。总之,一般的活现在都有人干,物业管理晚一点实施并无大碍。
三、高校物业管理现状 应该说,高校的物业管理受社会环境影响非常大。高校的物业管理本身就很落后,又没有足够的人力来对此进行研究和探讨,因此向社会先进的物业管理企业学习是高校物业管理获得间接经验和管理模式的主要渠道。对国内高校物业管理作一下简单的分析就不难发现,处在物业管理整体水平较高城市的高校,物业管理也就更加规范、更加完善、更加接近行业标准的要求;反之,所在城市的物业管理水平不是很高,高校的物业管理也不会走得很超前。因此说,社会大环境对于高校物业管理的产生和存在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高校物业管理的发展,也与社会大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大环境形成,物业管理这一概念得到普及并深入业主之心,物业管理的进程自然要快,实施物业管理的难度自然就小。如果大环境不是很先进,招投标市场不健全,业主脑海中还都是计划经济下的条条框框,实施物业管理的难度也就大。
我们曾对高校的物业管理作过认真的分析,认为高校的物业管理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完全企业化,并走出高校,占领校外市场
这类高校中的物业管理企业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排头兵。往往是成立得较早,学校给予了足够的政策,外部市场环境好;同时,从业者有敏锐的头脑和开拓市场的精神。
学校给予政策扶植和经济扶植对高校物业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很重要。学校的物业管理企业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以什么样的姿态产生、存在和发展都与学校定的调子有关,至少对于高校物业管理企业初期运行十分重要。如果学校先把物业管理企业完全企业化了,将它的职能统一了,将它的基本条件完备了,自然也就有了走向市场的可能。如果市场是相对完善的,竞争是平等的,那么凭借高校这一社会认可的品牌,将在高校所做的物业管理工作作为经验和业绩,从业者大胆地开拓市场,自然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了解,浙大的求实物业管理公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曾与陈福江总经理通过电话,他们2003年校外业绩非常出色。
2、半企业化状态,同时具备企业和事业“双重性格”
这种情况在高校中较为普遍。有的已经是一个企业,取得了独立法人资格; 但同时对于校内来讲,职能象一个科、一个处。这种情况的形成往往与学校定的调子、历史沉淀下来的组织机构有关。历史的原因将物业管理的职能给分解了:供暖归一个部门,绿化归一个部门,维修又是一个部门负责等等。每个部门的负责人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级别再提升的可能不大,撤职又没有什么理由:大家都有很多功劳、辛劳、苦劳。这种管理模式己经延续了好多年,好象并无太大的不足之处。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往往下不了决心将所有属于物业管理的职能归属,因此物业管理企业也就是一个“五脏不全”的物业管理企业。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提出和推进,“大物业”和“小物业”是高校一直在探讨、在思考的问题。“大物业”,就是说将所有物业管理职能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物业管理企业,如将住宅区与教学区的物业管理统一起来,将供水、供暖、供电等职能归属到一起等;“小物业”,就是维持现状,力所能及地归属物业管理职能,逐步完善物业管理企业的职能。
半社会化状态的物业管理肯定是“小物业”:“小物业”也就决定所实施的物业管理是半社会化状态。
半社会化的物业管理企业一般都不具备冲向市场的条件。首先,从业者就不是一个完全合格的物业管理者。职能的不健全不完善势必造成从业者在物业管理的某个领域的直接管理经验为零;其次,本身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物业管理企业,市场招标过程中又不可能将一个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分为几家来完成,这就造成了不完整的物业管理企业与完整的物业管理企业同台竞标的局面,结果可想而知。
东大的物业管理公司就是这样一个不完整物业管理企业。东大的物业管理公司是独立法人企业,但不负责小区的供暖、供水等任务。我们也曾试图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前来考察的单位都认为你们所负责的部分干得都很出色,但还有一部分物业管理职能你们不懂。
不能到市场中寻找经济来源,只能依靠学校而生存。因此这类物业管理企业的腰板不硬,依赖感大家共知。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一些职能部门便不时地管一管这些法人,这些企业。因此,这样的物业管理企业有时看起来更象是一个科室,用的是一个企业的名字,做的一些事务性的工作。
当然,随着物业管理这一概念的深入,随着学校决策者、物业管理从业者、业主观念的转变,让物业管理企业职能完善,最终完全企业化只是迟早的事。
3、成立了物业公司,但完全事业管理 这种情况的物业管理企业在高校中也较为多见,已经走出了酝酿的阶段,萌芽出来了物业管理企业,但从学校决策者到从业者的头脑中物业管理概念均未形成。往往涉及到了一定的物业管理职能,如设立了保洁、维修 , 还开展了出租房屋等经营性物业。没有物业管理合同,没有业主公约,没有业主委员会。在管理上,学校也是按照一个科室来对待,人、财、物样样不独立,主要领导叫了“经理”,却不能履行经理之权、无经理之实。
凡事总有一个开始,开始自然也就意味着有很多东西尚待进一步完善。事业型的物业管理企业在北方的中小型城市较多见,与很多因素有关,需要时间来逐步完善。当然,完善速度和质量取决于决策者的观念,也与从业者对物业管理的理解和努力有关。
4、物业管理的职能还在由一个科或几个科来完成
这是物业管理这股春风尚未吹到的角落。无论是领导还是居民,对物业管理缺乏一定的认识,甚至干脆不知为何物。所有的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地运行着:设一个总务处、绿化中心、能源部、房产科、爱委会等等,实施着类似物业管理的职能。每月收一元或几角的卫生费,冬天供好暖气,几十年如一日有条不紊地进行。
这种情况在高校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地理位置越偏僻,这种现象存在的土壤就越肥沃。在这些学校中,物业管理这一概念基本为“零”,高校的物业管理企业在经历萌芽、半社会化、社会化的过程中,决策者、从业者、被服务对象观念的陈旧将束缚其发展。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以上,本文就中国物业管理现状、高校物业管理现状、高校物业管理的有利与不利因素进行了讨论。从中不难看出,全国的物业管理(含高校)发展不均衡,情况十分复杂。走在前面的,已经是大师级,可以授课带弟子;走在后面的,还根本没想到实施物业管理。
四、高校物业管理的几个特殊性
高校对于物业管理而言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说其特殊,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1、高校的建校史长,观念固化
高校成立的历史往往都比较长,很多高校已经庆祝了八十年、百年华诞。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管理模式和体系,经过历代人的努力,己经建章、建制条理清晰。因此领导者本身有些观念已经固化,不容易改变。同时,高校住宅小区的居住群体非常稳定,传统的东西非常多,居民本身已经习惯了计划经济下的衣食无忧的生活,居住观念也已经固化。
在高校实施物业管理,最难解决的就是改变决策者和居住者的观念问题。
2、高校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有很多已经形成的习惯
高校是一个小社会,很多人可以常年不出校门(或住宅区门), 但基本生活不会受到影响,有一部分人过着“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生活。同时高校人与人之间较为熟悉,领导与群众之间多有师生之情、同窗之谊;最差的,还可以绕个弯找到一个非常亲近的关系。因此,谁要是心里不顺了,很容易就可以找到领导聊一聊。
改革必然对原有的习惯与生活造成冲击,否则就没有必要进行改革。物业管理是要将无偿的服务变为有偿,直接触及到居住者的切身利益。收费的高低,服务的好坏,甚至是一些莫须有的问题,都会反映到领导者的案头,影响决策者的信心和力度。
3、高校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在高校目前还可以经常看到计划经济的影子,如分房、分配方案等等。市场观念正在一点点走向高校,走向人们的脑海之中。这是一个过程。在过渡期,大家往往在发现过去不足的同时又很难接受新的事物。这个过程也是艰辛的,需要决策者、执行者、被服务对象的观点改变、行为支持;同时,也需要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支持。
五、高校物业管理经历的几个不同阶段及定位
高校的特点也就决定了高校的很多做法会显得很“独特”,物业管理也不例外。以我们经过了广泛调研和认真分析,认为,高校的物业管理应该走这样一条路:以物业管理的行业标准为理论依据,以高校的实际情况为事实依据,将物业管理的产生、发展、成熟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物业管理的模式和标准,即定位。
我们认为,为高校的物业管理定位应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产生阶段,要在维持原管理与服务的情况下逐步靠近行业标准 对于绝大多数高校而言,物业管理产生阶段都显得较为突兀,都是“平地”产生,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企业模式,有些甚至没有企业的性质。每个角色都是新的,但每个人都是以往尚未发生变化的思维模式。观念的未转变、职能的不完善等等都要求此时的物业管理不应过分追求企业化、行业化,而应该尽量维持原有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逐步提升服务标准,让物业管理这一概念潜移默化地浮出水面来。这一点很重要。产生的本身也就意味着一种转变的诞生,一场改革的开始。改革是最容易失败的。古往今来,在历代变法亦即今天的改革中,失败的例子很多:商鞍车裂、王安石罢相、戊戊六君子杀头,都是变革失败的结果。因此改革一定要在维持以往惯例的基础上,在小范围推广新的模式,树立典型,让大家感受到改革的好,让大家从心中需要改革。这就如小平同志所推行的改革:在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因此产生阶段的高校物业管理就是要以渗透的方式切入,逐步引进新的观念,当然,最主要的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创造绿、静、美、安的居住环境,让业主多年的希冀变成现实,让业主体会到被 尊重与居住环境的大大改善。这也就是高校物业管理在产生阶段所要做的定位。
只要产生了,就自然意味着发展。关键是在产生时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能急,要认清形势,要分析内外环境。尊重历史、尊重现实本身也就具备了发展的前提,只要能把握好方向,掌握好节奏,良好的开端必然也就达到了成功的一半。
2、发展阶段之一, 将已有职能按行业标准来运行
正如以上所述,不管背景如何,产生了物业管理企业,目的就是要将物业管理企业化,按行业标准来运行。这应该说也是成立的初衷。职能不完善、政策不是非常有利、外部环境不好,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于处在这个阶段的物业管理企业而言,不能等、不能靠,更不能怨天尤人。最需要做的、最应该做的,就是将已有的职能完成好,并向行业标准靠近。比如说,只有保安、保洁、零星维修的职能,那就要努力建设这三个方面,让这三个方面的工作质量达到行业标准的要求,让业主从这三个方面所得到的服务是充分的、是满意的。尽管所涉及的面不是很宽广,但并不影响业主对这个类型物业管理企业的评价。正所谓“窥一斑可见全豹”:小事不可随便。己有的工作井井有条,业绩突出,那么企业的自信心会增强,业主的信任感也会得到提高。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阶段很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决策者已经开始了第一个试探。如果成功,那么根据试探的结果会产生较大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出现;反之,决策者会要求企业稳一些,步子慢一些,增加观察的时间。这是一块试金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从业者具备足够的能力,所采取的措施与手段得当,被服务者从心里愿意接受和认可,这些才会让决策者下决心将高校的物业管理拓展开来。决策者、物业管理从业者、业主三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3、发展阶段之二,归属物业管理职能,并按行业标准来运行
进入这一个阶段表明,物业管理从业者已经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决策者的认可和支持,业主也对物业管理这一概念理解、接受,甚至已经开始配合物业管理从业者的工作。
进入这一阶段也表明,一个良好的开端己经为成功打下了一半的基础,它增强了与之相关人员的信心、热情和力量。
走进这一阶段,也说明此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什么是物业管理,它应该包含哪些职能,如何为业主提供最佳的服务,如何行使权力并履行义务等等。也就是说,从业者本身心理上和观念上已经是一个物业管理从业者,可能由于职能不完备而对某一个领域不熟悉。这已经不是关键的问题。“人非生而知之”学习物业管理知识是很容易就会学到,这对于工作来讲,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物业管理者的经验、所取得的业绩、业主的理解支持,这些,都会促使从业者特别是决策者产生新的思考:完善物业管理职能并将高校的物业管理社会化。
完善物业管理职能,也就是我们经常谈到的“归口”问题,将应该由物业管理企业管理的部门,都纳入其名下,也就是我们高校后勤常常谈到的造大船,产生“大物业”。这多少有点残酷告,“统一”的过程将会带有“血腥味”很多人要因此被打乱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多年的地位与收入会发生变化,更多的是走了下坡路。这种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要一个一个地解决,一块一块地合并,合并之后还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磨合期。
归属合并的过程要突出一个概念,即所有新的职能要按行业标准来运行,至少经过短期的过渡与磨合之后,必须按行业的标准来运行。
归属合并肯定要涉及到人、财、物方面的问题,这里有一个最难解决的,就是人的观念的改变,由事业单位所拥有的思维方式向企业化改变。这就又回到了本文在前面所讨论的问题。这次转变观念的难度应该比最初产生物业管理企业时转变观念的难度小,时间短,对企业的影响不会太大。要有正规的考核办法与管理规章制度,要完善企业的氛围与运营机制。有规矩也就成了方圆,新的环境塑造新的观念,这也都是正常的事。一个职能完备的物业管理企业,势必就要按行业的标准来运行和发展。
4、发展阶段之三,完善物业管理职能,完全按行业标准运行
所谓的行业标准,也是在不断地变化。但最基本的条件是将物业管理企业在完全企业化的环境下运行,不断提升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对于高校的物业管理企业而言,要彻底与高校形成甲方、乙方的关系,要完善合同的条款,在法制而非行政干预的轨道上运行。物业管理企业也可以通过竞标的方式来获得为本校业主服务的机会,不一定是行政命令的结果。从业人员可能有很多是高校的职工,但属于学校派出人员,所有的福 利待遇等都由物业管理企业本身负责。学校与业主在接受服务方面是一致的,属于甲方,对物业管理企业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行使相应的权力与义务。
按行业标准来运行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是很重要的,使其经过了艰苦的历程之后终于变成了“正规军”。在市场这个浩瀚大海中品尝快乐与艰辛的同时,至少有一点是令人兴奋的:摆脱了很多束缚。
走到这一步的高校物业管理企业,市场对于他们来讲并不是很可怕。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本校的小区已经是其辖区,有了一定的经济来源。这部分经济来源应该是能够满足公司本身的支出,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行。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解除了后顾之忧,是经济优势。
②高校的物业管理企业有很多都是高校派出人员,其中一部分管理者的学历层次较高,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尽管他们未必是物业管理这一专业的,但至少具备企业所要求的素质。这是人力资源的优势。
③高校的物业管理企业在命名时绝大多数都会含有高校的名字或简称。高校本身就是一个品牌,因此高校的物业管理企业在社会上更具备信任感,容易被业主接受。这是品牌优势。
高校的物业管理企业还有很多优势,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因此高校的物业管理企业很自然地就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占领学校市场的同时,冲向校外市场,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5、冲出本校,走向市场,达到企业化最终目的
这是高校的物业管理企业的最高追求,这是一种结果。此时的高校物业管理企业与其它社会上的物业管理企业已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最多是文化气息浓厚一些。因此本文在此不做过多地探讨。
以上,我们将高校的物业管理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进行了讨论。当然,并不是每一个高校物业管理企业都必须按照这个模式来运行,也可能忽略了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这都是正常的,无可厚非。本文只是探讨了一个较为普通的模式。
由于时间紧,调研工作不是很充分,加之水平有限,本文的有些观点未必十分准确,对问题的分析也可能不是很完善。我们谨以此文呈献给高校物专会的同行,供大家交流,请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