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特8-15章主要复习内容
一、填空题(1-20题,每空1分)‘’‘,共20分)。
1、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手段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属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范畴。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4、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5、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对于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7、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处理好“先富”与“共富”、效率与公平、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治收入悬殊的关系。
8、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9、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10、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1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3、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6、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
17、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9、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24、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5、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6、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27、中国共产党人在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奋斗进程中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28、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9、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0、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农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32、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33、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34、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3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7、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38、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
39、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0、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1在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包含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二、判断题(1-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基层民主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对)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利用、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对)
3、我国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对)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
5、新时期,我国确立了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说明生产要素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对)
7、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对)
6、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领土争端。(错)
应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7、工人、农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错)应是:工人、农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对)
9、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错)
应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三、简答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P236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什么是先进文化?P248
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它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3、什么是民族精神?P26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包含哪些?P261-26
2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包含哪些内容?P276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P281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什么?P-347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8、我国对外关系一贯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32
4我国对外关系一贯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9、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P228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0、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348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含哪些? P25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领域,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试论当代大学生如何以科学发观为指导,顺利成长成才?
(一)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二)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利成长成才;
1、学习、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要求;
2、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修养,以实际行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直面
竞争,迎接挑战;
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加强知识量大科学储备;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掌握基本体育锻炼知识,养成锻炼身体良好习惯;掌握基本心理调试方法和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美育素质:掌握基本的美育、礼仪知识、提高自己欣赏美、创造美、传递美的能力;
较强的劳动技能素质(能力素质):提高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
3、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在校大学生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做贡献:
(一)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个什么样: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校园是个什么样:
和谐校园有三大特征:第一,校园内的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开展;第二,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以自己处在这样的环境而感到身心愉悦;第三,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大学生参与和谐校园建设应注意的几个主要方面: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特别要切实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要位置,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1、关注发展:发展是第一要义,学生的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主要议题,主要任务,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是
学生发展的基础。作为学生,既要关心自己的发展,还要关心学校、学院各方面的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追求自身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为将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做好充分准备。
2、要注意处理好校园内各种人际关系:要注意处理好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舍友关系、老乡关系,朋友
关系、恋人关系,上下级关系等等。
3、要注意严守校规校纪。校规校纪是学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最低要求和基本保障,凡违犯校规校纪事
件,将势必影响学校相关工作的正常开展,当事人将受到相关处罚。不仅影响自己的发展,也势必影响校园的和谐。
4、注意爱护校园环境中的一草一木的。要爱护公共财物,爱护环境卫生,尊重别人的劳动,要养成文明
行为习惯,追求真善美,反对黄赌毒,积极创造美,展示美,传播美;让校园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场所。
5、要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大学生,作为国家和家庭的被供养者,社会财富的消费者,一方面自己
要注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平时注意节约一粒粮食、一滴水、一度电等,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为自己、集体、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试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1)什么是实事求是;P50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P3-
5(3)什么是精髓;P5
4(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个理论成果产生的历史进程(历史背景、实践基础、解决的问题等)p6-7;
(5)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P7。
第二篇:毛特概论习题5--7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总体上没有取得成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B.照搬苏联模式C.以革命的方法搞建设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改革开放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
3.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A.生产力发展比资本主义更快更高,并在此基础上改善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B.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动摇
C.经济计划性比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4.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5.中国共产党保持其先进性的根本体现是
A.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B.注重社会公正
C.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D.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
A.经济实力的竞争B.人才的竞争 C.军事实力的竞争D.政治实力的竞争
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
A.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轨道上来B.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能力的轨道上来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D.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包括
A.实现共同富裕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实现社会和谐
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发展,这是因为“本质论”
A.是从本质的角度思考问题B.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发展目标的统一D.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3.邓小平说,“在改革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这两条根本原则是
A.共同富裕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D.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4.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因为
A.党的执政规律作用的体现B.党实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C.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D.由党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制约的5.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每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固有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和方式却不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特点是
A.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 B.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6.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主要有
A.社会主义本质论 B.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C.“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思想 D.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中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远远赶不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因此不能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问答题
为什么说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五、论述题
试析发展才是硬道理。
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1D 2D 3A 4D 5C 6B 7C
二、1ABCD 2ABCD 3AC 4ABCD 5ABCD 6ABCD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指
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 B.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C.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D.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
A.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C.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D.在中共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B.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D.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落后
5.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指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B.全面建设富裕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的A.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渡的时期
B.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迅速发展的时期
C.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好时期
D.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多项选择题
1.从邓小平到胡锦涛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出,我国要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
A.文明 B.民主 C.和谐 D.富强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主要表现在A.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
C.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D.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
A.实现生产的社会化 B.实现生产的市场化
C.实现工业化 D.实现经济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社会主义的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政治建设 D.和谐社会建设
5.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且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因为
A.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期 B.面临国际国内的大好机遇与挑战并存
C.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 D.承上启下的时期
6.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应做到
A.发展要有新思路 B.改革要有新突破
C.开放要有新局面 D.工作要有新举措
7.下列有关我国已达到的总体小康的叙述,正确的有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 B.低水平的小康
C.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D.不全面的小康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四、材料分析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在20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总体小康建设成为更高水平的、更加全面的、发展相对平衡的小康社会。
问:我党提出20世纪头20年把总体小康建设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及其要点
一、1C 2D 3 A 4C 5 A 6D
二、1ABCD 2ABC 3ABCD 4 ABCD 5ABCD 6ABCD 7BCD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马克思主义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3.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革命的阶级斗争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我国实施改革的目的是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B.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C.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D.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
A.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D.沿海、周边、内地
6.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发展B.创新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战略是
A.国内国际两种市场相结合B.自力更生、独立自主
C.全面开放、兼顾内外D.“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8.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
A.兴办经济特区B.开放浦东新区C扩大出口D.实施“走出去”战略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
A.改革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2.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
C.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3.邓小平明确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增强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吸引力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B.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C在自力更生基础上推进对外开放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改革是对我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2.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000美元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
四、问答题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通过改革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处理它们之间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及其要点
一、1C 2A 3C 4D 5B 6C 7D 8D
二、1ABCD 2ABC 3ABD 4ABCD
第三篇:毛邓三考试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1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依法治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程序化,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绵延不绝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的、最集中的体现。(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和谐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发的联盟。
简答,辨析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中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保人民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充分发挥。
辨析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依据是有哪些?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和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
1、性质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而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2、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3、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表现:
第一,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还有民族资产阶级。
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第三,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16方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辨析 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1、(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是要改变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而是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人民要求的、尚不完善、还存在弊端的具体的政治体制。)
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和不需要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的治国理想、治国方略、治国机制,也是治国结果。
2、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又可以为三者提供重要条件。
3、建设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建设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条件。
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2 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的关系.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科学发展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题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场地不变。
具体为:一个中国;2 两制并存;3 高度自治;4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器;5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 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 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 坚决反对台湾独立的言行9 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
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
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是东西方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的集中体现;
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原则;
4、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依然还没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的基本任务是: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懂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成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2 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3 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5 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据又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论述
如何按照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党的建设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和工作重点.2 思想建设必须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3 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突出环节4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5 廉政建设是党面临的重要挑战.6 党的法制建设.PS:人权与主权
网络偷菜
南海问题
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按照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协文化的要求,坚持不懈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人民。
2、要加快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3、要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规范。
4、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结合起来。
5、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如何理解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实行这一政策除了坚持只能允许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手段富裕起来外,还需要解决一个富裕程度差别的矿大不能导致社会产生两极分化的问题。
1、防止两极分化,必须有针对地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防止收入高低过于悬殊。
2、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在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篇:毛中特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3、邓小平理论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我国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提供了良好机遇。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分析了失误产生的原因,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实力。”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6、中国无产阶级的基本有点和自身特点:
7、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依据①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②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地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③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④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又包含4小点)a近代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间隙b农村革命根据地有较好的群众基础c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使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d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和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9、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度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10、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村阶级政策);贫农和下中农一起,约占农村人口的60%到70%,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从而解决了农村依靠农民大多数和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包括原来是贫农而在土地改革后变成的下中农以及老中农的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11、(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①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性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12、(为什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①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②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因为不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要靠发展。③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无论国内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党就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
13、(每一点后要结合实际解释说明)(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①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领域,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推动力量。科学技术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生产要素,使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的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③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使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南方谈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①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②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16、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排除了个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每一个劳动者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劳动,社会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
17、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18、为什么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增加,推动着消费结构升级,形成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使我国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理念②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由于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再加上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③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由于我国基本国情没变,社会矛盾没变。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要解决好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问题,我们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19、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提高自主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④统筹区域发展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①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②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到2020年进人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21、三个转变(多选):①促进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③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2、资源节约型社会: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②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③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④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23、基本民主自治体系: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24、依法治国的意义: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5、中特文化地位和作用: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要内容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主题,树立共同理想;精髓,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基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8、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③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9、如何发展文化产业?①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②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改革中贯彻“创新为主、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调动社会力量,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因依据:①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②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③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31、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3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3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略)
34、加快改善民生建设的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社会和谐社会。
35、优先发展教育,建立资源强国: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优化教育结构③推进教育改革创新④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36、为什么要发展就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就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是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互动,积极发展经济和调整结构,以发展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②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③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要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37、深化收入体制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第五篇:毛特参考书目
阅读书目
1、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2、费孝通:《乡土中国》
3、刘瑜:《民主的细节》
4、李泽厚:《美的历程》
5、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6、周国平:《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
7、传记:《毛泽东传》、《晚年蒋介石》、《周恩来传》、《宋氏三姐妹》、《四大家族》、《苏共兴衰透视》、《陈独秀的最后十年》……
8、史:《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世界通史》、《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上下五千年》、《
9、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0、《希腊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