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会展礼仪与法规的体会

时间:2019-05-14 15:0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会展礼仪与法规的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会展礼仪与法规的体会》。

第一篇:学习会展礼仪与法规的体会

学习会展礼仪与法规的体会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每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它是人类为维持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小到家庭、企事业单位、社区,大到城市、国家),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

会展礼仪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主要包括商务礼仪、社交礼仪与餐桌礼仪。

1.商务礼仪是一门艺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与人交往的日益频繁,文明礼仪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商务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职业礼仪中重要的商务礼仪需求也达到了空前的最高潮。

商务礼仪是人在商务交往中的艺术,比如索取名片一是要能够取过来,二是要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商务礼仪不仅体现个人的自身素质,也折射出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水平和企业的管理境界。在商务场合当中,礼节、礼貌、都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最大限度的避免人际冲突,使商务场合的人际交往成为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在满足人们的社会交往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被尊重的需求。良好的商务礼节能营造良好的商务交往氛围,为企业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带来巨大的损失。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我们的商业活动越来越全球化,商务礼仪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因此,学习商务礼仪知识,运用礼仪规范,对提高我们交往应酬时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社交礼仪无处不在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社交礼仪。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应真正地做到“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力求做好每一件事。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树好自身形象,树好单位形象,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将更加温馨和谐。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外表文明是内心文明的反映,培养良好的礼仪行为,必须有内心的文明素质。所以我们都应当认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习惯。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说文明话,做文明事,着装端庄整洁,举止文明斯文,保持一种有内在素质,有外表文明的良好形象。

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中华儿女一直将文明礼仪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如今,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文明礼仪更显得尤为重要,它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可谓包罗万象,无处不在。一个人的举止、表情、谈吐、对人待物等方方面面,都能展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良好的礼仪素质,文明的行为,并非一朝一夕能提高和养成的,而要靠平时做起,从点滴做起。如接一只电话,应当首先说:“您好!请讲„„”这种和蔼可亲的话语,会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受。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时时处处讲究礼仪礼节,注意职业礼仪,而且还要讲究家庭礼仪,注意家庭美德的培养,自觉做到尊老爱幼,相互尊敬,讲文明,懂礼貌,守规矩,和睦相处。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注重实效,从平时做起,从点滴做起。

通过学习和开展文明礼仪,使我意识到,原来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到位,从小小的鞠躬礼到文明用语,似乎我们都有太多的忽略,比如在平时工作中鞠躬礼不标准、文明用语声音太小、面部无表情等常见问题我们好像都没有多加注意。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的充足、技术的先进上,更需要陶冶完美的精神、高尚的人格。促进全社会成员健康人格的构建,需要重建礼仪,让人们心灵相通,友好相处,在和谐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满足。这就需要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基础上,重建新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文明礼仪,让中国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成为新世纪的“礼仪之邦”!

因此,学习社交礼仪知识,运用礼仪规范,对提高我们自身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餐桌礼仪源远流长

中国人历来不单只是十分尊重吃的艺术及礼仪,甚至会敬拜由“火神”衍生而来的“灶君”,他们认为“灶君”能保佑厨房避开火灾及各种不幸事件之发生,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各家都准备一顿美味佳肴祀奉“灶君”,包括一只完整的鸡、烧猪、多样蔬菜、饭等,以多谢“灶君”对他们过去一年的保佑。他们通常会把餐桌放置在“灶居”的面前,把佳肴放在桌上左方,供奉数个小时后才拿走食物。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方与西方进餐的习惯也不同,我们与客户用餐之前就应该了解客户的相关饮食习惯(例如用餐的俗例、餐桌餐具的摆设、吃的方式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纠纷。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世界接轨的涉外活动不断增多,如果对此一无所知,难免贻笑大方。所以随着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不断交流与人民之间的交往益愈频繁,了解餐桌上的礼仪,变成了十分必要的事情,尤其是参加西餐宴会更应该注意某些方面的禁忌。

因此,学习餐桌礼仪知识,运用礼仪习俗,对提高我们自身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会展礼仪学习过程中,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很多鲜活生动的案例,使我们理解了经济法规,学习合同法等。掌握了基本的法学知识,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规范,提高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加强自我修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法律知识是我们必备素质之一,我们必须通过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公平交易,平等„„,在生活过程中,遵守法律,享受个人权利,履行义务。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流传到遥远的后世。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把文明礼仪与法规深深地刻在心中,争做一个合格的文明人,成为一个新世纪的公民。利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创建一个美好的社会,传承国家的优良传统。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第二篇:会展法规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

《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已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加强对商品展销会的监督管理,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保护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商品展销会,是指由一个或者若干个单位举办,具有相应资格的若干经营者参加,在固定场所和一定期限内,用展销的形式,以现货或者订货的方式销售商品的集中交易活动。

第三条举办商品展销会的单位(以下简称举办单位)、参加商品展销会展销商品的生产者或者经营者(以下简称参展经营者),均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商品展销会进行登记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举办商品展销会,应当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商品展销会登记证》后,方可进行。未经登记,不得举办商品展销会。

第六条举办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具有与展销规模相适应的资金、场地和设施;

(三)具有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措施和制度。

第七条参展经营者必须具有合法的经营资格,其经营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八条举办单位应当向举办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

若干个单位联合举办的,应当由其中一个具体承担商品展销会组织活动的单位向举办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

县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商品展销会,应当向举办地地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地、省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商品展销会,应当向举办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委托举办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商品展销会进行监督管理。

第九条异地举办商品展销会的,经申请举办单位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依照本办法第八条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

第十条申请办理商品展销会登记手续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证明举办单位具备法人资格的有效证件;

(二)举办商品展销会的申请书,内容包括:商品展销会名称,起止日期、地点、参展商品类别,举办单位银行帐号,举办单位会负责人员名单,商品展销会筹备办公室地址、联系电话等;

(三)商品展销会场地使用证明;

(四)商品展销会组织实施方案;

(五)其他需要提交的文件。

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经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批准方可举办的商品展销会,应当提交相应的批准文件。

两个以上单位联合举办商品展销会的,还应当提交联合举办的协议书。

第十一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准予登记的,发给《商品展销会登记证》。不准予登记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商品展销会登记证》应当载明商品展销会名称、举办单位名称、商品展销会负责人、参展商品类别、商品展销会地点及起止日期等内容。

第十二条举办单位领取《商品展销会登记证》后,方可发布广告,进行招商。

第十三条举办单位负责商品展销会的内部组织管理工作,对参展经营者的参展资格,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进行审查,并将审查情况报告该商品展销会的登记机关备案。

第十四条举办单位应当与参展经营者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五条参展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消费者可以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向参展经营者或者举办单位要求赔偿。

举办单位为两个以上的,消费者可以向具体承担商品展销会组织活动的举办单位要求赔偿,其他举办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六条未经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商品展销会名称不得使用“中国”、“全国”等字词。

第十七条举办单位、参展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处罚;

(一)举办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未经登记擅自举办商品展销会,或者在登记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责令其改正,并视情节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

(二)举办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未领取《商品展销会登记证》,擅自发布广告,进行招商的,责令改正,并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广告经营者违反规定,为举办单位刊播广告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三)举办单位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商品展销会登记证》的,视情节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

(四)举办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视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五)参展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予以处罚。

第十八条《商品展销会登记证》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格局。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来源:吉林省商务厅会展处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近接对外经济贸易部《关于印发〈举办来华经济贸易展览会等的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在国外举办经济贸易展销会等的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现将与海关监管工作有关问题摘下

一、由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展览会,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审批,并报对外经济贸易部备案。其它有举办来华展览经营权的公司(企业)及外贸总公司、工贸公司举办展览会报对外经济贸易部审批。各外贸总公司、工贸公司为配合进口订货举办的展出场地面积在五百平方米以下的小型技术交流会、国外样品展示会,由公司自行审批。地方贸促分会及其所属展览公司(中心)和对外经济贸易部及其授权单位批准的有举办来华展览会经营权的公司(企业)举办展览会,由

主办单位提出计划后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或其授权单位审批,并报对外经济贸易部备案。

二、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名义在国外(不含港澳地区、未建交国家和苏联、东欧等协定贸易国家)举办展览会(包括展销会,洽谈会)或参加国际博览会,均由各地省级人民政府的对外经贸部门自行审批。根据外交工作需要,以国家名义出国举办展览或参加国际博览会,由贸促会组织并商经贸部、外交部报国务院审批。各工贸公司出国举办展览会或参加国际博览会,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授权总公司总经理审批。经贸部所属外贸进出口总公司出国举办展览会或参加国际博览会,由经贸部授权总公司总经理审批。赴未建交国家举办展览会,或参加国际博览会,由各审批单位商外交部办理。赴港澳地区、苏联、东欧(协定贸易)国家举办展览会、或参加在上述国家、地区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仍由经贸部审批。

三、海关凭上述审批单位的批件,按照海关对进、出口展览品监管办法的规定进行监管。

文化部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管理规定

(文化部令第11号)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涉外文化艺术表演活动,是指中国与外国间开展的各类音乐、舞蹈、戏剧、戏曲、曲艺、杂技、马戏、动物表演、魔术、木偶、皮影、民间文艺表演、服饰和时装表演、武术及气功演出等交流活动。

本规定所称涉外文化艺术展览活动,是指中国与外国间开展的各类美术、工艺美术、民间美术、摄影(图片)、书法碑帖、篆刻、古代和传统服饰、艺术收藏品以及专题性文化艺术展览等交流活动。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下列活动:

(-)中国与外国政府间文化协定和合作文件确定的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

(二)中国与外国通过民间渠道开展的非商业性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

(三)中国与外国间进行的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

(四)属于文化交流范畴的其他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第四条 有关文物展览对外交流活动的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第五条 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必须服从国家外交工作的大局,服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局。

第六条 文化部负责全国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归口管理和宏观调控,行使下列职权:

(-)统筹安排和组织实施国家级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计划;

(二)协调、平衡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解放军系统和全国性人民团体的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工作;

(三)批准或不批准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立项申请,本规定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批准或不批准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解放军系统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中个人通过因私渠道出国进行文化艺术表演或展览活动的申请;

(五)认定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解放军系统和全国性人民团体及所属机构涉外非商业性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组织者的资格;

(六)审核并认定全国从事涉外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活动的经营机构的资格;

(七)监督和检查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机构及活动情况;

(八)查处有重大影响的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中的违法事件;

(九)其他应由文化部行使的职权。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是本地区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主管部门,行使下列职权:

(一)统筹安排和组织实施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计划;

(二)协调、平衡本地区的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

(三)负责本地区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项目、经营涉外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展览(展销)活动机构资格认定的初审、报批、执行等事宜;

(四)批准或不批准已经文化部批准的本地区涉外非商业性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项目20天以内的延期申请;

(五)批准或不批准本地区个人通过因私渠道出国进行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申请;

(六)认定本地区涉外非商业性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组织者的资格;

(七)审核并认定本地区经营场所从事外国来华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活动的资格;

(八)监督和检查本地区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机构的活动情况;

(九)协助上级领导机关或有关部门,查处本地区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中的违法事件;

(十)其他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行使的职权。

第八条 经批准的第七条第(四)、(五)和

(七)项的项目,均须报文化部备案。

第二章 组织者的资格认定

第九条 文化部对从事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组织者实行资格认定制度。

第十条 下列部门和机构有资格从事涉外非商业性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

(一)文化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文化厅(局);

(二)文化部认定的有对外文化交流任务的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解放军系统和全国性人民团体;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认定的本地区有对外文化交流任务的部门和团体;

(四)文化部认定的有从事涉外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资格的经营机构;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认定的有从事来华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资格的经营场所(只限于来华项目)。

第十一条 文化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按照本规定,在接受涉外非商业性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立项申请的同时,根据申请单位的工作和任务性质、业务和组织能力对其进行资格认定。

第十二条 申请从事涉外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活动资格的经营机构,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经文化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认定的对外文化交流业务和能力;

(二)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营业执照;

(三)有相应的从事对外文化活动必需的资金、设备及固定的办公地点;

(四)有相应的从事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专业管理人员和组织能力;

(五)有健全的外汇财务管理制度和专职财会管理人员。

第十三条 申请从事外国来华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活动资格的经营场所,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二)、(三)、(四)、(五)项规定的条件;

(二)有与演出或展览相适应的固定营业场所和设备;

(三)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消防和卫生设施。

第十四条 涉外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经营机构和经营场所的资格认定程序。

(一)具备本规定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规定条件的经营机构或经营场所,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或有对外文化交流任务的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解放军系统和全国性人民团体提出申请。

(二)经营机构的资格认定,由其所在地文化厅(局)、有隶属关系的中央或国家机关部委、解放军系统和全国性人民团体进行初审,通过后,出具有效证明,向文化部提出申请。

(三)经营场所的资格认定,由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办理。

(四)经营机构申请时需提供营业执照、资信证明、资产使用证明、专业人员资历证明和财务制度文件。

(五)经营场所申请时除提供上述资料外,还须提供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相应许可证和公安部门颁发的《安全合格证》。

(六)文化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在接到申请之日起批天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审批,合格者发给从事涉外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经营活动资格证明。

第十五条 对取得涉外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活动资格的经营机构和经营场所,实行定期审验制度。

凡不再具备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规定条件的经营单位,资格认定部门有权取消或暂停其涉外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活动的经营资格。

第三章 派出和引进项目的内容

第十六条 鼓励下列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项目出国:

(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

(二)宣传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

(三)体现当今中国文化艺术水平的;

(四)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

(五)有利于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

第十七条 禁止有下列内容的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项目出国:

(一)损害国家利益和形象的;

(二)违背国家对外方针和政策的;

(三)不利于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

(四)宣扬封建迷信和愚昧习俗的;

(五)表演上有损国格、人格或艺术上粗俗、低劣的;

(六)违反前往国家或地区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

(七)有可能损害中国同其他国家关系的;

(八)法律和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十八条 鼓励下列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项目来华:

(一)优秀的、具有世界水平的;

(二)内容健康、艺术上有借鉴作用的;

(三)传统文明、民族民间的;

(四)有利于提高公众艺术欣赏水平的;

(五)促进中国同其他国家间友谊的。

第十九条 禁止有下列内容的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项目来华:

(一)反对中国国家制度和政策、诋毁中国国家形象的;

(二)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

(三)制造中华民族分裂、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干涉中国内政的;

(五)思想腐朽、颓废,表现形式庸俗、疯狂的;

(六)宣扬迷信、色情、暴力、恐怖、吸毒的;

(七)有损观众身心健康的;

(八)违反中国社会道德规范的;

(九)可能影响中国与其他国家友好关系的;

(十)法律和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条 文化部对国际上流行,艺术表现手法独特,但不符合我民族习俗或有较大社会争议的艺术品类的引进,进行限制。此类项目不得进行公开演出或展览,仅供国内专业人员借鉴和观摩。

第四章 项目的审批程序

第二十一条 项目报批程序:

(一)项目主办(承办)单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向其所在有对外文化交流任务的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解放军系统和全国性人民团体、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等主管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并附相关资料;

(二)上述主管部门对项目申请及相关资料进行审核,认为合格的,报文化部审批。

第二十二条 中国与外国政府间文化协定和合作文件确定的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交流项目,由文化部下达任务通知,各地方、各单位应认真落实。

第二十三条 中国与外国通过民间渠道开展的非商业性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交流活动由文化部确定任务,通知有关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具体实施;或由有对外文化交流资格的机构,通过规定程序,报文化部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四条 中国与外国进行的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活动,必须由经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有对外经营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资格的机构、场所或团体提出申请,通过其所在地文化厅(局)、有隶属关系的中央或国家机关部委、解放军系统和全国性人民团体,报文化部审批。

项目经文化部批准后,方可与外方签订正式合同,并报文化部备案。第二十五条 涉外非商业性艺术表演及展览项目的申请报告需包括下列资料:

(一)主办(承办)单位或个人的名称及背景资料;

(二)活动团组的名称、人员组成及名单等;

(三)活动内容、时间、地点、场次、经费来源及费用支付方式;

(四)全部节目录像带、展品照片及文字说明等;

(五)如出国项目,需附包括本条

(二)、(三)项内容的外方邀请信或双方草签的意向书。

第二十六条 申报涉外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项目须提供下列资料:

(一)中方在确定外方经纪机构资信情况可靠之后,与其草签的意向书。意向书的内容包括:

1.活动的组织单位或个人的国别、名称及所在地; 2.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及参加团组的人员组成; 3.演出或展览场次;

4.往返国际旅费、运费、保险费、当地食宿交通费、医疗费、演出及展览场地费、劳务费、宣传费和生活零用费的负担责任;

5.价格、报酬、付款方式及收入分配办法; 6.违约索赔等条款。

(二)涉外商业和有偿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活动资格证明;

(三)国外合作方的有关背景资料、资信证明等;

(四)全部节目录像带、展品照片及文字说明等;

(五)文化行政部门对节目或作品内容的鉴定意见(世界名剧和名作除外);

(六)申报艺术团或展览团出国的项目,需提供中介机构与相关艺术团、展览(博物馆)或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议书。

第二十七条 中国与外国友好省、州、市之间非商业性文化艺术表演(杂技或另有规定的除外)及展览交流项目,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报文化部备案。

第二十八条 中国与外国友好省洲、市之间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杂技出国演出和跨出友好省、州、市之间的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交流项目,须按本规定的程序,报文化部审批。

第二十九条 杂技团携带熊猫出国演出,须经文化部会同外交部和林业部,报国务院审批。

第三十条 携带其他珍稀动物出国或来国内展演,须按规定报文化部审批,办理有关动物检疫和进出境手续。

第三十一条 同未建交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交流活动,须按审批程序,经文化部会同外交部,报国务院审批。

第三十二条 组织跨部门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须附所涉及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的同意函,报文化部审批。

第三十三条 报文化部审批的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项目,须按审批程序,在项目实施前2个月报到文化部。

第五章 活动的管理

第三十四条 未经批准,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对外作出承诺或与外方签订有关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活动的正式合同。

第三十五条 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项目的申报单位,必须是项目的主办或承办单位。严禁买卖或转让项目批件。

第三十六条 派出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团组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出国艺术表演及展览团组,应以专业人员为主;

(二)在外期间必须加强内部管理,严格组织纪律;

(三)在外开展活动,须接受我驻有关国家使(领)馆的领导;

(四)禁止利用出国从事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交流之机,进行旅游或变相旅游;经营未经批准的商业活动;从事有损国格、人格活动等行为。

第三十七条 禁止以劳务输出输入名义,或通过旅游、探亲和访友等渠道,从事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的对外交流活动。

第三十八条 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承办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接受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海关、工商、财政、税务、物价、公安、卫生、检疫、审计及其他有关部门的管理、监督和检查。

第三十九条 主办单位如需变更已经文化部批准的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项目内容,或在签订正式合同时变更已经批准的意向书内容,须在活动具体实施前30天另行报批。

第六章 罚则

第四十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暂停或取消对外文化活动资格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批准,派出或邀请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团组的;

(二)未经批准,延长在国外或国内停留时间的;

(三)未经批准,与外方签定演出及展览合同或进行经营性活动的;

(四)倒卖项目批件的;

(五)在申报项目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六)从事有损国格人格演出或展览活动的;

(七)造成恶劣影响或引起外交事件的。前款规定的处罚可以并处。

第四十一条 对发生第四十条情况的部门或地区,省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可以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及暂停对外文化活动等处罚。

第四十二条 对违反本规定,给国家和集体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并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者的责任。

第四十三条 对从事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行政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工作人员,由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和直接领导者以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合同纠纷的解决适用中国法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五条 有关边境省、自治区同毗邻国家边境地区的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交流活动,按文化部有关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十六条 有关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财务管理,按文化部、财政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文化部以前颁发的有关规定中,凡有与本规定相抵触的内容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由文化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规定自1997年8月1日起施行。

国家知识产权局展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申请与承办 第三章 组织与管理

第四章 展会知识产权保护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知识产权局展会工作,加强展会活动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事业单位、受国家知识产权局业务主管的社会团体(以下将后两者统称“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单位”)主办、参与主办或者参与的各类展会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展会是指展览会、交易会或者博览会等形式的展览展示交易活动。

第三条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的展会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独家主办或者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为第一主办单位主办的展会。

国家知识产权局参与主办的展会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国务院其它部委或者中央部级单位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政府的邀请共同或者联合主办的展会。

国家知识产权局参与的展会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以非主办单位或者非参与主办单位的名义参加的展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单位主办、参与主办或参与的展会适用前款规定。

第四条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参与主办的展会应当为与专利等知识产权主题相关的全国性、国际性展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参与的展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单位主办、参与主办或者参与的展会,原则上为与专利等知识产权主题相关的展会。

第五条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其直属单位主办、参与主办或者参与展会的宗旨是宣传知识产权制度,促进我国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实施的意识、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我国专利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

第六条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参与主办或者参与展会的基本原则是:

(一)有利于促进全国知识产权知识的广泛深入宣传与普及,促进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实施和全国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

(二)有利于配合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战略的贯彻实施;

(三)有利于树立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社会形象;

(四)突出社会效益,讲求实效。

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单位主办、参与主办或者参与展会的基本原则是:

(一)有利于促进知识产权知识的宣传普及;

(二)有利于促进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贯彻实施;

(三)有利于树立我国知识产权系统的社会形象;

(四)坚持主要以市场化机制举办,遵循展会市场运作规律。第七条国家知识产权局按如下次序支持展会:

(一)国家知识产权局重点主办一个国际性专利展会,将其作为我国专利展会的品牌进行培育;

(二)对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的其它展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必要的资金等支持;

(三)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参与主办的展会原则上以名义支持为主要支持方式;

(四)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参与的展会及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单位主办、参与主办、参与的展会原则上仅提供名义上的支持。

第八条对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参与主办的展会,承办单位和展会举办地知识产权局应当按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要求,大力配合组织开展相应工作。

第九条国家知识产权局协调管理司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单位主办、参与主办或者参与的展会工作的具体负责部门,代表国家知识产权局统一归口管理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单位主办、参与主办或者参与的展会工作。

第二章 申请与承办

第十条下列单位可以承办国家知识产权局或者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单位主办、参与主办的展会:

(一)地级以上(含地级)人民政府;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局;

(三)具有一定规模、实力和影响,知识产权工作开展良好并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四)省级以上社会团体;

(五)其它国家知识产权局认为适宜承办的单位。

第十一条承办国家知识产权局或者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单位主办的展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明确的目的和实际需要,能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发展;

(二)可以征集到一定水平和数量的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及产品等参展展品;

(三)具有必要的工作人员、资金等;

(四)能够组织到足够的参展商、采购商和专业参会者;

(五)具有符合要求的展馆、展厅和其它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

(六)其它必要的条件。

第十二条承办展会的单位应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办会申请,并填写承办展会申请表。申请内容应当写明:

(一)办会的目的和意义;

(二)展会的名称;

(三)办会时间和方式;

(四)筹办机构及工作人员情况;

(五)国内市场对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产品供需情况的分析;

(六)组织供需方的办法;

(七)经费预算、财务收支平衡情况及解决经费缺口的措施;

(八)展出场地面积及示意图;

(九)主办单位委托承办单位举办的展会,必要时,附加书面协议或者合同书;

(十)承办单位的法人证书,或者营业执照(副本)和资信证明;

(十一)承办单位的安全保障措施、需承担的安全责任;

(十二)国际性展会还应当提供外方的有关材料,外方的邀请文件,中国驻外使、领馆的批准文件。

第十三条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要求承办国家知识产权局或者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单位主办的展会的单位,应于预定举办时间6个月前将办会申请和方案报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根据办会方案择优确定承办单位。

第十四条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的展会,承办单位被确定后,承办单位应当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实施报告,实施报告中应附举办地省级人民政府的批件,并填写申请登记表,报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或同意。

第十五条凡需国家知识产权局参与主办全国性或者国际性展会的有关单位,需在举办展会的上一将展会计划报国家知识产权局,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统一协调、安排。

凡需国家知识产权局参与展会的有关单位,需将展会计划及方案报国家知识产权局,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并出具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

第十六条申请承办展会经同意后,承办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开展筹备工作。

承办国家知识产权局所主办展会的单位应当设立展会专门财务账户。

展会举办前,承办单位应当持相关文件及有关材料向举办地公安、消防、物价等部门备案或报批,接受其监督管理。

第三章 组织与管理

第十七条国家知识产权局或者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单位主办、参与主办或者参与的展会,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统一或者参与对展会组织委员会的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

第十八条申请承办展会经同意后,承办单位可以通过新闻媒介公开向社会发布消息,向各方发出邀请,并可以委托有关单位组团参展。

第十九条承办单位应当掌握参展技术和产品的知识产权状况,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应当标注易于区分和识别的知识产权标记、标识。

被许可实施专利技术的企业参展应当出示国家知识产权局许可备案的相关文件;已宣告专利权无效和假冒、冒充或者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不得参展。

第二十条承办全国性或者国际性展会的经费由承办单位筹集,展会举办后应当进行费用核算;由两个以上单位联合承办或者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共同举办的,各单位应当按照协议承担相应的费用。

第二十一条承办单位在展会举办后一个月内写出展会总结报告,报国家知识产权局。

展会总结报告内容应包括:展会基本情况、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交易及合同签约情况、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与产品总成交额、财务收支情况、展出项目汇编、经验与教训及改进意见等。

第四章 展会知识产权保护

第二十二条展会活动中各主办、承办单位和举办地知识产权局应当加强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第二十三条展会承办单位应当指派熟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专业人员参与展会的管理工作,招展时应当向参展企业约定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主、承办单位必要时应当在筹展期间,对参展企业所携带样品有关专利、商标使用情况以及出版物合法来源情况和禁止使用情况等预先进行抽查,防止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发生。

承办单位通过会刊及时报道有关参展维权和侵权信息。

第二十五条对假冒、冒充或者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由展会举办地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依职权进行相应处理。

第二十六条展会举办期间参展单位间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应当根据展会中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由主办、承办单位及时处理,亦可依法通过行政或者司法救济途径解决。

在展会结束后,展会的主办单位要认真总结,及时将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投诉以及处理等情况,向有关部门通报。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展会主办、承办单位应当依法组织开展展会活动。工作人员营私舞弊、以会谋私、玩忽职守给国家、参展商等利益造成损害的,依法追究法律或行政责任。

第二十八条展会承办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批准文件要求和标准举办展会,不得擅自提高展会的规格和各项收费标准,不得利用展会传播虚假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和产品信息以及从事其它违法活动。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解释。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展会期间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会展业秩序,推动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行政法规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办的各类经济技术贸易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展示会等活动中有关专利、商标、版权的保护。

第三条 展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展会期间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调、监督、检查,维护展会的正常交易秩序。第四条 展会主办方应当依法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展会主办方在招商招展时,应加强对参展方有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参展项目(包括展品、展板及相关宣传资料等)的知识产权状况的审查。在展会期间,展会主办方应当积极配合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展会主办方可通过与参展方签订参展期间知识产权保护条款或合同的形式,加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第五条 参展方应当合法参展,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并应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或司法部门的调查予以配合。

第二章 投诉处理

第六条 展会时间在三天以上(含三天),展会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的,展会主办方应在展会期间设立知识产权投诉机构。设立投诉机构的,展会举办地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派员进驻,并依法对侵权案件进行处理。

未设立投诉机构的,展会举办地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指导、监督和有关案件的处理,展会主办方应当将展会举办地的相关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在展会场馆的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第七条 展会知识产权投诉机构应由展会主办方、展会管理部门、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组成,其职责包括:

(一)接受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投诉,暂停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展品在展会期间展出;

(二)将有关投诉材料移交相关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

(三)协调和督促投诉的处理;

(四)对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

(五)其他相关事项。

第八条 知识产权权利人可以向展会知识产权投诉机构投诉也可直接向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权利人向投诉机构投诉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合法有效的知识产权权属证明:涉及专利的,应当提交专利证书、专利公告文本、专利权人的身份证明、专利法律状态证明;涉及商标的,应当提交商标注册证明文件,并由投诉人签章确认,商标权利人身份证明;涉及著作权的,应当提交著作权权利证明、著作权人身份证明;

(二)涉嫌侵权当事人的基本信息;

(三)涉嫌侵权的理由和证据;

(四)委托代理人投诉的,应提交授权委托书。

第九条 不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展会知识产权投诉机构应当及时通知投诉人或者请求人补充有关材料。未予补充的,不予接受。

第十条 投诉人提交虚假投诉材料或其他因投诉不实给被投诉人带来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 展会知识产权投诉机构在收到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投诉材料后,应于24小时内将其移交有关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二条 地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受理投诉或者处理请求的,应当通知展会主办方,并及时通知被投诉人或者被请求人。

第十三条 在处理侵犯知识产权的投诉或者请求程序中,地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展会的展期指定被投诉人或者被请求人的答辩期限。

第十四条 被投诉人或者被请求人提交答辩书后,除非有必要作进一步调查,地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作出决定并送交双方当事人。

被投诉人或者被请求人逾期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地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决定。

第十五条 展会结束后,相关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将有关处理结果通告展会主办方。展会主办方应当做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统计分析工作,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展会管理部门。第三章 展会期间专利保护

第十六条 展会投诉机构需要地方知识产权局协助的,地方知识产权局应当积极配合,参与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地方知识产权局在展会期间的工作可以包括:

(一)接受展会投诉机构移交的关于涉嫌侵犯专利权的投诉,依照专利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受理展出项目涉嫌侵犯专利权的专利侵权纠纷处理请求,依照专利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三)受理展出项目涉嫌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的举报,或者依职权查处展出项目中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的行为,依据专利法第五十八条和第五十九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方知识产权局对侵犯专利权的投诉或者处理请求不予受理:

(一)投诉人或者请求人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的;

(二)专利权正处于无效宣告请求程序之中的;

(三)专利权存在权属纠纷,正处于人民法院的审理程序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调解程序之中的;

(四)专利权已经终止,专利权人正在办理权利恢复的。

第十八条 地方知识产权局在通知被投诉人或者被请求人时,可以即行调查取证,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询问当事人,采用拍照、摄像等方式进行现场勘验,也可以抽样取证。

地方知识产权局收集证据应当制作笔录,由承办人员、被调查取证的当事人签名盖章。被调查取证的当事人拒绝签名盖章的,应当在笔录上注明原因;有其他人在现场的,也可同时由其他人签名。第四章 展会期间商标保护

第十九条 展会投诉机构需要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协助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参与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展会期间的工作可以包括:

(一)接受展会投诉机构移交的关于涉嫌侵犯商标权的投诉,依照商标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受理符合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侵犯商标专用权的投诉;

(三)依职权查处商标违法案件。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投诉或者处理请求不予受理:

(一)投诉人或者请求人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商标侵权诉讼的;

(二)商标权已经无效或者被撤销的。

第二十一条 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受理后,可以根据商标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五章 展会期间著作权保护

第二十二条 展会投诉机构需要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协助的,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参与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在展会期间的工作可以包括:

(一)接受展会投诉机构移交的关于涉嫌侵犯著作权的投诉,依照著作权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受理符合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侵犯著作权的投诉,根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三条 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在受理投诉或请求后,可以采取以下手段收集证据:

(一)查阅、复制与涉嫌侵权行为有关的文件档案、帐簿和其他书面材料;

(二)对涉嫌侵权复制品进行抽样取证;

(三)对涉嫌侵权复制品进行登记保存。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对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投诉,地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认定侵权成立的,应会同会展管理部门依法对参展方进行处理。

第二十五条 对涉嫌侵犯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处理请求,地方知识产权局认定侵权成立的,应当依据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关于禁止许诺销售行为的规定以及专利法第五十七条关于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的规定作出处理决定,责令被请求人从展会上撤出侵权展品,销毁介绍侵权展品的宣传材料,更换介绍侵权项目的展板。

对涉嫌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处理请求,被请求人在展会上销售其展品,地方知识产权局认定侵权成立的,应当依据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关于禁止销售行为的规定以及第五十七条关于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的规定作出处理决定,责令被请求人从展会上撤出侵权展品。

第二十六条 在展会期间假冒他人专利或以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以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的,地方知识产权局应当依据专利法第五十八条和第五十九条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七条 对有关商标案件的处理请求,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定侵权成立的,应当根据《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八条 对侵犯著作权及相关权利的处理请求,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认定侵权

成立的,应当根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进行处罚,没收、销毁侵权展品及介绍侵权展品的宣传材料,更换介绍展出项目的展板。

第二十九条 经调查,被投诉或者被请求的展出项目已经由人民法院或者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判定侵权成立的判决或者决定并发生法律效力的,地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直接作出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和第二十九条所述的处理决定。

第三十条 请求人除请求制止被请求人的侵权展出行为之外,还请求制止同一被请求人的其他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地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对发生在其管辖地域之内的涉嫌侵权行为,可以依照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一条 参展方侵权成立的,展会管理部门可依法对有关参展方予以公告;参展方连续两次以上侵权行为成立的,展会主办方应禁止有关参展方参加下一届展会。

第三十二条 主办方对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展会管理部门应对主办方给予警告,并视情节依法对其再次举办相关展会的申请不予批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展会结束时案件尚未处理完毕的,案件的有关事实和证据可经展会主办方确认,由展会举办地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移交有管辖权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中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是指专利、商标和版权行政管理部门;本办法中的展会管理部门是指展会的审批或者登记部门。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6年 3月 1日起实施。

商务部举办展览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部分 总 则

一、为加强对商务部举办展览会工作的统一规范管理和组织协调,根据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原则,特制定本办法。

二、商务部举办展览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合优势资源,完善管理规则和运作机制,加强规划协调,促进国际经贸交流与合作,扩大商品流通与消费,推动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三、本办法所称展览会是指在境内举办的经济技术贸易及投资领域的博览会、展览会、洽谈会、交易会、采购会等。

本办法所称商务部举办展览会工作是指需要以商务部名义作为主办、参与主办、协办或支持单位的内部审批、管理和评估工作。

四、商务部举办的展览会应符合商务事业发展规划和商务部工作重点方向。

五、商务部根据集中资源、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和市场化导向的原则,按照展览会对推动国民经济和商务工作的重要程度,对展览会实行分类管理。

六、除采取申办制的展览会外,商务部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市举办的展览会不超过一个,已有商务部举办展览会的省市不再新增;

商务部新增举办展览会的审批在同等条件下向中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倾斜;

新增展览会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与商务部现有举办展览会没有重叠。第二部分 展览会分类标准

七、重点发展类展览会是指由商务部单独主办或作为第一主办单位的,对国民经济和商务工作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全国性展览会。具体标准如下:

(一)全国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和意义、配合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或配合外交外贸多双边工作的需要;

(二)具有全国性、综合性或较强专业性,国内参展商来自全国一半以上省(区、市),且展位比例达到30%以上;综合性展览会参展的主要行业在3个以上,专业观众总人次不少于观众总人次的50%;专业性展览会专业观众总人次不少于观众总人次的90%;涉外领域展览会境外观众人次不少于观众总人次的30%;

(三)综合性展览会展览面积不少于30000平方米;专业性展览会展览面积不少于20000平方米;特殊装修展位面积比例不少于40%。

(四)如非商务部发起举办的展览会,应已连续举办3届以上;

八、参与主办类展览会是指对促进国民经济和商务工作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全国或区域性展览会,涉外领域的展览会以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或其他副部级以上单位为主举办,商务部作为共同主办单位;非涉外领域的展览会以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其他副部级以上单位和全国性行业组织或民间组织为主举办,商务部作为共同主办单位。具体标准如下:

(一)全国或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在展览会总体方案中,应有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运作的规划;

(三)国内参展商来自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省(区、市),且展位比例达到20%以上;综合性展览会参展的主要行业在3个以上,专业观众总人次不少于观众总人次的40%;专业性展览会专业观众总人次不少于观众总人次的70%;涉外领域展览会境外观众人次不少于观众总人次的20%;

(四)展览会展览面积不少于20000平方米;特殊装修展位面积比例不少于30%。

九、支持引导类展览会主要是指对主要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发展潜力较大的行业性和地方性展览会,涉外领域的展览会以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或其他副部级以上单位为主举办,商务部作为协办或支持单位;非涉外领域的展览会以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其他副部级以上单位和全国性行业组织或民间组织为主举办,商务部作为协办或支持单位。具体标准如下:

(一)利于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及在业内具有重大影响成长性好,对主要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二)涉外领域展览会专业观众人次与观众总人次的比值不少于40%,境外观众人次不少于观众总人次的1%;

(三)展览会展览面积不少于10000平方米;特殊装修展位面积比例不少于20%。

第三部分 审批与举办

十、除对举办时间长、组织办展模式成熟、国内外影响大的展览会继续沿用原有举办方式外,对适合采取申办制的或两个以上申请单位提出举办相近内容的重点发展类展览会,可实行申办制。

十一、新增展览会申请单位应提前一年向商务部提出举办申请。

十二、举办地相关产业比较发达,市场份额比重较高。

十三、展览会申请单位具备成功举办国际性或全国性大型会展活动的经验,具有组织协调商务活动的专门机构,具有举办商务活动所需的广告宣传、招商招展、接待服务等经费保障;举办地具备满足参展人员的住宿接待、安全保卫和交通设施等能力。

十四、对展览会的可行性有充分论证,并征求国务院相关部门、行业商协会的意见;与境外机构或国际组织联合举办的展览会事先征求相关国家(地区)经贸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的意见。

十五、展览会申请单位需提供的材料:

(一)请举办函

(二)展览会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展览会总体工作方案

(四)展览会招商招展方案

(五)展览会紧急情况应急方案

(六)展品知识产权保护方案

(七)国务院相关部门、行业商协会的意见

(八)与境外机构或国际组织联合主办的展览会须提供相关国家(地区)驻外经商(参)处的意见

(九)上届展览会总结

(十)上届展览会会刊

如为首届举办,可不提供第(九)、(十)项材料。

十六、商务部收到上述材料后,研究评估并确定举办单位;对符合举办条件的展览会,依据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依据展览会性质确定牵头主办司局,报部领导批准。

十七、对在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地区举办的重点发展类展览会,商务部可在展览会宣传、招商招展工作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十八、对参与主办类展览会,商务部在连续参与主办三到五届后,可退出主办。如需商务部继续支持,可由商务部所属商务促进机构代为主办、协办或支持单位。

十九、对其他地方性、商业性以及不涉及商务部业务的展览会,商务部原则上不再作为举办单位,特殊情况需要纳入的,由归口管理单位会同有关司局研究报部领导批准。

对与境外机构或国际组织联合举办的展览会,商务部原则上不作为举办单位。

第四部分 评价与监督

二十、牵头主办单位应在展览会结束1个月内将详细的展览会总结报告,包括展览会规模、展商数量、主要参展单位和人员、展览会成效等报部领导,抄归口管理单位。

二十一、归口管理单位会同有关司局根据《商务部举办展览会评估标准》,对展览会提出总体成效评估意见。

二十二、归口管理单位在每末对商务部全年举办展览会情况进行总结。二

十三、部纪检部门负责对举办展览会的有关情况进行监督。二

十四、展览会安全工作实行属地管辖的原则,共同主办地人民政府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部内展览会牵头主办单位及人事司负责联系展览会地方主办单位安保部门,对展览会安全工作实施具体指导和监督管理。第五部分 部领导任职与出席

二十五、与外国政府机构共同举办的展览会活动,根据外事对等原则,视外方任职情况可建议部领导担任组委会领导职务。

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任职的展览会活动,可建议由部领导出任组委会相关职务。

除重点发展类展览会外,其他展览会部领导原则上不出任组委会相关职务,如确有需要,可视情由一位分管部领导担任相关职务,由牵头主办单位提出意见会签办公厅、归口管理单位后报部领导批准。

二十六、对重点发展类展览会,商务部领导可以出席相关活动;对参与主办类展览会,商务部领导视情出席相关活动。除此之外原则上不出席其他展览会活动。如确需部领导出席应由牵头主办单位提出意见会签办公厅、归口管理单位后报部领导批准。第六部分 其他

二十七、商务部机关各司局不得以本司局名义举办或参与各类展览会。二

十八、商务部各直属单位(含商会、协会、学会)不得自行以商务部名义举办各类展览会。

二十九、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国境内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评估标准和认证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中国境内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的办展水平,商务部对境内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建立评估认证制度,并制订《中国境内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评估认证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以下简称展览会)系指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国际性展览会、交易会、洽谈会等贸易和投资促进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评估认证制度系指由商务部依据本《办法》对展览会的办展水平、实际业绩、社会效果、发展潜力等进行评估后给予等级认定的制度。

第四条 商务部将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参评展览会进行评审,不向展览会主办或承办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第五条 符合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且已经连续举办三届(含三届)以上的展览会,均可依照本《办法》自愿参与评估认证。

第六条 商务部依照本《办法》对展览会进行评估认证后,可分别授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颁发的“AAA级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AA级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和“A级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三种不同等级的称号。

第七条 凡已获得相关等级称号的展览会项目,在使用称号时均应标明年份,以表明该称号的有效性。

经评估认证的称号自授予之日起维持四年,四年后未继续申请的,认证称号自动取消。

第二章 评估认证的组织机构

第八条 商务部成立商务部展览会评估认证委员会(以下简称评估委),负责评估认证工作。评估委由相关政府部门、会展行业中介组织和会展研究机构组成。

评估委办公室(以下简称评估办)是评估委的常设执行机构,设在商务部对外贸易司。

第九条 评估委的主要职责如下: 1.制定评估计划;

2.确定商务部展览会评估认证专家库的组成人选; 3.确定可从事现场调查专业机构的名单;

4.为从事具体项目的评估,抽选专家组成临时评估工作小组; 5.指导、监督评估工作小组和现场调查专业机构开展工作; 6.审议通过评估工作小组提交的评估报告; 7.建议商务部授予评估认证称号;

8.建议商务部对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展览会及相关人员予以处罚。第十条 商务部建立展览会评估认证专家库,并对组成人选进行动态调整。专家库的组成人选须熟悉展览会业务,有参与展览会工作的实际经验,由公务员、专家学者、行业组织、企业、媒体代表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

第十一条 评估委根据本《办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定若干家具备资格的现场调查专业机构,并实行动态调整。现场调查专业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1、须具有法人资格,专业从事审计、市场调查、研究;2.须熟悉会展业相关法规与国家政策,了解行业发展特点和规律;3.须具备专业化的统计调查从业人员; 4.须具备良好的从业经历和行业信誉。

第十二条 评估委抽选专家组成临时评估工作小组,从事具体项目的评估。评估工作小组必须遵照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评估工作,并对评估委负责。评估工作小组主要职责是:

1.对具体展会实施评估;

2.选定现场调查专业机构开展现场调查,评估工作小组可根据被评估认证的展览会及举办地域,选择一家或多家现场调查专业机构对参评项目开展现场统计调查;

3.根据现场调查专业机构的调查结果起草评估报告并提出认证称号建议。第十三条 现场调查专业机构负责核对参评项目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对被评估认证的展览会进行现场调查、信息收集、数据汇总和初步分析,并提交工作报告。

第十四条 现场调查专业机构应与评估工作小组、被评审项目申报单位分别签订委托服务合同,明确各方在评估认证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

现场调查专业机构应依照合同对评估结论的真实有效性负法律责任。

现场调查专业机构可依照合同向被评审项目申报单位收取合理劳务费用。第十五条 评估工作程序、评估认证结果等信息应及时向社会公开,以接受监督。

第三章 评估认证的程序

第十六条 拟参加评估认证的展览会项目,应由该展览会的第一主办单位(按排名顺序)或牵头主办单位向评估办提出申请并提供如下材料(须包括书面和电子版): 1.中国境内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评估认证申报表(见附件)2.展览会主、承办单位的情况介绍 3.本展览会项目设立的批准文件 4.展览会招展与招商的宣传材料样本 5.展览会主要票证式样

6.展览会各项收费项目清单和价格表 7.公众责任险保险单(正本)8.最近三届会刊

9.最近三届展览会总结

第十七条 申请材料应于每年1月31日前提交至评估办。评估办负责汇总、初审评估认证的项目申请;评估委于每年的2月底公布当年展览会评估工作计划。

第十八条 评估委在被评估认证的展览会开幕前一个月选定专家组成项目评估工作小组。

第十九条 评估工作小组负责审核参评项目提交的材料,并根据参评项目具体情况委托现场调查专业机构开展工作。

第二十条 现场调查专业机构在展览会期间赴现场核对参评项目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对参展商和观众分别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现场调查内容包括:展览会主题的选定、参展后的贸易效果、参观的效果与收获、展览会的布展设计、展览会的宣传工作、展览会的观众组织、对参展商接待服务、对观众的接待服务、展场环境安全状况、展会配套活动情况、对展览会总体评价、是否愿意参加或参观下届展览会、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等,并对上述数据进行汇总和初步分析。

第二十一条 对展出面积5000平方米以下的展览会,应至少抽样调查100家参展商和200家观众。

对展出面积5001-15000平方米平方米的展览会,应至少调查抽样调查150家参展商和300家观众。

对展出面积15001-30000平方米的展览会,应至少调查抽样调查200家参展商和400家观众。

对展出面积30001-50000平方米的展览会,应至少调查抽样调查250家参展商和500家观众。

对展出面积50000平方米以上的展览会,应至少调查抽样调查300家参展商和600家观众。

所有抽样调查的有效样本比例均应达到80%以上。

第二十二条 被评估认证的展览会应对现场调查专业机构的现场工作提供协助,并按现场调查专业机构要求提供必要的补充资料。

第二十三条 现场调查专业机构应在被评估认证的展览会结束后两周内完成《展览会调查报告》,并提交评估工作小组。

评估工作小组审核《展览会调查报告》并起草评估报告,审核基本标准如下: 1.参评展览会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具有较强的办展经验和招商招展能力。2.设有专门从事办展的部门或机构,并有相应的展览专业(包括策划、设计、组织、管理及外语)人员,具有完善的办展规章制度。

3.参评展览会符合并遵守《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展品注重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

4.参评展览会现场安全保障方案科学,在整个布展、展出和撤展期间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5.主办单位应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强化事前风险防范;为展会投保公众责任险,转移因意外事故造成对第三者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赔偿风险。

第二十四条 除第二十三条所述基本标准外,“AAA级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还应达到如下标准:

1.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很强的专业性。具体要求是:

(1)有来自全国11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参展商,且参展净面积(系指参展商租用的面积总额,下同)的比例达到30%以上;

(2)采购商数量不低于观众总数的50%;

(3)展览会的境外采购商不低于观众总数的30%或者境外参展商(不包括境内外商投资企业)不少于参展商总数的20%。

(4)展览净面积不少于20000平方米,展览会特殊装修的展位(系指并非按照标准展位方式展示而是专门设计特别装修的展览位置及其所覆盖的面积,下同)面积占展览净面积比例不少于40%,其布展要体现出节约和环保的原则。

2.展览会所确定主题和展出内容符合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导向,做到与市场需求、客户愿望紧密契合,在国内同类别的展览会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具体要考察相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的评价、国内外媒体的反响等。

3.展品中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省级以上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商务部重点扶持的出口品牌总数应达到该展会展品品牌总数的30%以上。

4.在现场对参展商和采购商的抽样调查中,“满意”和“很满意”的比例均高于80%;表示愿意参加下届展览会的比例高于70%;“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低于3%。

第二十五条 除第二十三条所述基本标准外,“AA级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具体标准如下:

1.具有较突出的示范性、较强的综合性或专业性。具体要求是:

(1)有来自全国11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参展商,且参展净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

(2)采购商数量不低于观众总数的40%;

(3)展览会的境外采购商不低于观众总数的20%或者境外参展商(不包括境内外商投资企业)不少于参展商总数的15%。

(4)展览净面积不少于10000平方米。展览会特殊装修的展位面积占展览净面积比例不少于30%,其布展要体现出节约和环保的原则。

2.展览会所确定主题和展出内容符合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导向,能与市场需求、客户愿望较好结合,在国内同类别的展览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具体要考察相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的评价、国内外媒体的反响等。

3.展品中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省级以上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商务部重点扶持的出口品牌总数应达到该展会展品品牌总数的20%以上。

4.在现场对参展商和采购商的抽样调查中,“满意”和“很满意”的比例均高于70%;表示愿意参加下届展览会的比例高于60%;“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低于5%。

第二十六条 除第二十三条所述基本标准外,“A级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具体标准如下:

1.展览会已经具备必要的基础规模、一定的增长潜力。具体要求是:

(1)采购商数量不低于观众总数的30%,且近三届数量处于连续增长。

(2)展览会的境外采购商不低于观众总数的10%或者境外参展商(不包括境内外商投资企业)不少于参展商总数的10%。

(3)展览净面积不少于5000平方米,展览会特殊装修的展位面积占展览净面积比例不少于20%,其布展要体现出节约和环保的原则。

2.展览会确定的主题和展出的内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反映行业先进水平,代表行业发展方向;有利于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主要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3.展品中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省级以上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商务部重点扶持的出口品牌总数应达到该展会展品品牌总数的10%以上。

4.在现场对参展商和采购商的抽样调查中,“满意”和“很满意”的比例均高于60%;表示愿意参加下届展览会的比例高于60%;“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低于8%。

第四章 评估认证的推广

第二十七条 对本拟授予评估认证称号的展览会,评估委在商务部政府网站和指定的全国性媒体、网站上公示十个工作日,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根据公示结果,商务部在十个工作日内正式公布。

第二十八条 商务部将定期在有关媒体、网站发布获得认证称号的展览会名单。

商务部鼓励获得称号的展览会使用所授予的认证称号进行宣传和招商招展。商务部对展览会使用认证称号情况进行检查,并随时接受公众对于违规使用认证称号行为的举报。

第二十九条 对于获得认证称号的展览会,商务部将在审批管理、招商招展、海内外推介等方面给予鼓励和扶持。

第三十条 获得认证称号的展览会享有排期优先选择权,可获得举办前后各2个月的排期保护,即在该展览会举办场地不安排与其在名称、内容等方面相同或类似的其他展会。

第三十一条 商务部将通过举办展览会培训班、研修班等形式为获得认证称号展览会培养相关管理人才。

第五章 评估认证的处罚

第三十二条 参评展览会虚假瞒报有关信息的,商务部将视其情节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改正或取消3年参评资格。

第三十三条 冒用商务部认证称号或称号过期仍用于宣传及招商招展的,商务部将视其情节给予限期整改、延期审批,并在有关媒体和网站上公告。

第三十四条 认证展览会在展览会期间未依法履行知识产权保护义务的,商务部将视其情节给予降低评级和取消认证称号的处罚,并在有关媒体和网站上公告。

第三十五条 认证展览会在展览会期间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商务部将视其情节给予降低评级和取消认证称号的处罚。

第三十六条 评估认证过程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应遵循客观、公平、公正原则,对被评展览会实行回避,对相关信息严格保密。如有违反,商务部将立即取消其评估工作资格并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商务部发布并负责解释。

第三篇:会展礼仪

学习

姓名:班级:

学号:课程名称:指导老师: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在中国更加向世界开放的今天,礼仪不仅体现出丰厚的历史优秀传统,更富有鲜明的时代内涵。随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讲究礼仪,礼尚往来,对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一个学期的会展礼仪课程的学习,我收获颇多。比如着装,在不同的季节、场合,就要有适合其季节、场合的不同的装扮。得体大方的衣着,能很好的展现个人的美好形象。在索取名片时,索取名片一是要能取过来,二是要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商务礼仪不仅体现着个人的素质,也折射出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水平和企业的管理境界。尊者居后原则,先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将地位低者介绍给地位高者;将客人介绍给主人;将公司同事介绍给客户,将自己公司的同事介绍给别家公司同行;将非官方人事介绍给官方人士;将资历浅的介绍给资历深的;将男士介绍给女士。介绍时动作:手心向上,介绍时一般应站立,特殊情况下年长者和女士可除外,在宴会或会谈桌上可以不起立,微笑点头示意即可,还有交谈礼仪、座次礼仪、电梯礼仪、行进中礼仪等。在整个的学习过程,商务谈判礼仪的学习让我印象深刻。

商务谈判,是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达成某笔交易,而就交易的各项条件进行协商的过程。可以说,商务谈判是一种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活动,是调整和解决不同国家和地区政府,以及商业机构之间不可避免的经济利益冲突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商务谈判礼仪本着客观、预审、自主、兼顾的原则对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关系有着重大的帮助。

首先,让我对商务谈判各种礼仪有了很清晰的认识。

一、商务谈判的准备阶段礼仪

1、谈判时间的确定。谈判时间职场交际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职场交际谈判的效果。所以在选择时间时应尽量避开身心低潮、工作效率较低的职场交际时间段,如身体不适时、夏天的午饭后。确定谈判的时间,主要应确定的有:谈判开始的时间、每次谈判的时长、谈判的次数及每次谈判中间休会的时间等。

2、谈判地点的确定。谈判地点包括依次性谈判的地点和两轮以上的谈判如何合理更换地点。一方面由于商务谈判场所要求较为严肃、安静,另一方面由于人类比其他动物更有“场地优势感”,所以,谈判的场所通常是双方轮流或设立在中立的第三方处。如果在己方场所谈判,则要安排对方的食宿,努力为对方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以尽地主之宜。谈判地点还包括环境的选择与布置。一般来说,谈判场所要具备起码的灯光、取暖、通风和隔音条件。整体环境布置要以不使双方谈判人员产生烦躁心情为原则。

根据商务洽谈举行的地点不同,可以将它分为客座洽谈、主座洽谈,客主座轮流洽谈以及第三地点洽谈。对于日常的谈判活动,最好能够争取在己方的地点进行,在自己的地点与对方谈判,各方面都比较习惯,可以随时向上级领导或专家请教,在生活起居、气候等方面都不受影响,自己处于主动状态,谈判成功率就高。

3、确定谈判人选。组件谈判小组,参与谈判的人员必须熟知双方情况,懂业务,精交际,口才好,擅应变,工作效率高,能够准确分析问题,当机立断,拍板定案。企业据此选择确定参与谈判的人员,组成谈判小组。谈判小组人员亦

精不亦多,一般2-4人为宜,不能使13人。

4、商务谈判座次的确定。传统的、正规的谈判所采取的形式是安排方桌或长条形会议桌,双方谈判人员面对面而坐。这样的形式庄重而严肃。如果谈判主题不是很严肃的话,也可以采用圆桌,大家团团而坐,以营造一个和谐一致的气氛。谈判人员座次的安排,首先是主、客方位的安排。传统的安排是长条形职场交际谈判桌面门横着摆放,依据“面门为上”的座次原则,让客方面对门而坐,己方则坐在背靠门的位置。也有因场地的原因,长条形谈判桌竖着面门摆放的,主、客方的安排则依据“以右为上”的原则,让客方坐在谈判桌的右侧。这个不是按传统的方法“人在室内,面向门来分左右”,而是站在门口,按照进门的方向来分左右。

5.谈判程序的确定。谈判的程序主要包括谈判的议程安排、各议题的讨论次序以及各议题分别占用的时间安排。谈判程序的安排对后期的谈判有很大影响,它可以使一方借助有利的谈判顺序掌握主动权,控制整个谈判局势。所以有经验的谈判者要么积极争取由己方先行草拟谈判程序的方案,要么事先就周密地审议对手所确定的谈判。

6、安排好接待、迎接工作等等接待准备工作。倘若主方担任东道主,出面安排洽谈,一定要在洽谈会的迎送、宽带、照顾对手等方面都能充分准备并认真组织实施,赢得客方信赖。

二、谈判中谈判者的礼仪

1、谈判者的举止

(1)坐姿: 男士穿单排扣西服,落座后一般可以解开自己的西服扣子;双腿分开。宽度小于双肩宽度。女士则应该双腿并拢。

(2)站姿:挺直、舒展、收腹、眼镜要平视对方,嘴微闭,手臂自然下垂。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男性通常可采取双手相握、叠放在腹前的前腹式站姿,或将双手背于身后,两手相握的后背式站姿,双脚可以少许叉开,与肩部同宽为限。女性的主要站姿为前腹式,但是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交帐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者旗袍时,可双脚微分。

(3)行姿:行走时,应抬头,身体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

2、介绍礼仪

自我介绍是谈判双方互不相识,又没有中间人的情况下而采用的一种介绍方式。在自我介绍时要说明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等,并表达出愿意和对方结识的意愿。介绍自己时要不卑不亢,面带微笑,陈述要简洁、清楚。

3、谈判者着装礼仪

女士仪容着装要求

(1)发型发式。女士的发型发式应该美观大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选择发卡、发带的时候,样式应该庄重大方。

(2)面部修饰。女士在正式的商务场合,面部修饰应该以淡妆为主,不要浓妆艳抹,但也不能不化妆。

(3)着装修饰。女士在商务着装的时候总的要求是干净整洁。同时,女士在着装的时候要严格地区分职业套装、晚礼服及休闲服。在着正式的商务套装的时候,应该避免穿无领、无袖,或者领口开得太低、太紧身的衣服,同时衣服的款

式要尽量合身,以便活动。

(4)丝袜及皮鞋。女士在选择丝袜及皮鞋的时候,需要注意丝袜的长度一定要高于裙子的下摆,同时在选择皮鞋时应尽量避免鞋跟过高、过细。男士仪容着装要求

(1)男士的西装一般以深色调为主,避免穿有花格子或者颜色非常艳丽的西服。男士的西服一般分为单排扣和双排扣两种。在穿单排扣西服的时候,如果是两粒扣子的西服,只系上面的一粒,如果是三粒扣子的西服,只系上面的两粒。穿着双排扣西服的时候,应该系好所有的纽扣。

(2)衬衫的颜色和西服整体的颜色要协调,衬衫不宜过薄或过透。

(3)领带的颜色和衬衫、西服颜色相互配合,整体颜色要协调,系领带的时候要注意长短的配合,领带的适宜长度应该是正好抵达腰带的上方,或者有一两厘米的距离。

(4)皮鞋以及袜子的选择要适当。男士在商务着装的时候要配合皮鞋,不允许穿运动鞋、凉鞋或者布鞋,皮鞋要保持每天光亮整洁。袜子的质地、透气性要良好,同时袜子的颜色必须保持和西装的整体颜色相协调。如果是穿深色的皮鞋,袜子的颜色也应该以深色为主,同时避免出现比较花的图案。

4、握手的基本要求

握手时距受礼者约一步远,两脚立正。脚并拢或脚尖展开站成“八”字步,上身稍微前倾,肘关节微曲抬起至腰部,目视对方伸出右手,四肢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或者微动一下即可,礼毕后松开。行礼者与受礼者间距适度,不要太远或太近,否则都不雅观,尤其是不可将对方的手拉近自己的身体区域。握手时只可上下摆动,而不能左右摆动。

5、谈判者的谈吐

(1)我方发言后应留一定空间供对方发表意见,切忌喋喋不休,一自我为中心。

(2)对方发言时应认真倾听,不要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样子。

(3)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要轻易打断对方发言,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应等对方发言完再讲。

(4)交谈时应使用礼貌用语,如:谢谢,请,对不起等。

(5)交谈时不能出现伤害对方的言语。

三、谈判后的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上,双方参加谈判的人员都应出席,共同进入会场,双方致意握手,一起入座。双方都应有助签人员,分立在各自一方代表签约人外侧,其余排列站在各自代表身后。助签人员应协助签字人员打开文本,用手指明签字位置。双方代表在及己方文本上签字,然后由助签人员相互交换,再在对方文本上签字。签字完毕后,双方应同时起立,交换文本,相互握手,祝贺合作成功,其他人员也应致意祝贺。

四、学习商务谈判礼仪有感

学习了商务谈判礼仪后,我深深的了解到,拥有杰出的谈判能力能在谈判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加上好的礼仪风范则会更胜一筹。

商务礼仪在谈判中的确起到了一个奠定基础的作用,并且贯穿了整个谈判的过程。当谈判进行顺利时,一个不当的细节可能会直接导致整个谈判的失败。而

当谈判进入僵局时,一个合适的动作,一句合适的话,也可起到拨开云雾见天明的作用。当然,企业也不能因此就认为商务礼仪在谈判中起到的是一个决定性的作用,这样就会导致进入另一个误区,使企业员工过多的做作,而不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因此,企业在培养员工素质的同时也应注意员工自身能力提高以及员工自我增值的培养。总之,商务礼仪在谈判中时起到一个奠定基础以及贯穿过程的作用,要想取得谈判的最终成功,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以及谈判人员的临场应变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务礼仪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交往的必需,对于商务谈判商务交往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我们在商务交往中对传统文化礼仪的继承与发展。著名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说:“礼是尊重别人,仪是尊重的形式。”为了更好地进行现代商务来往,我们必须重视商务礼仪培训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在国际发展的今天,商业在迅速发展,商务谈判桌上的人越来越来国际化,商务礼仪也不在是局限于中国,换言之,我们要学的不在是和国内人员谈判的礼仪,还要学习国际礼仪,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真正的做到在商场上游刃有余!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商务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如今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形成,各国间的联系加强,商务往来增多,在中国加入WTO后,对外交往日益频繁,要想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和企业形象。因此,我们更需要掌握商务礼仪知识,这样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拥有更广阔的未来。

深刻认识到在商务活动与平时交往应酬时穿着打扮应得体,符合身份;谈话交往中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使凝聚情感的作用发挥,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等,时刻放在心上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工作中。

商务礼仪在商务谈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若商务谈判中缺失商务礼仪这一重要部分会造成不可忽视的直接或间接危害。

直接危害,谈判人员在谈判工作中未能遵守商务礼仪所带来的最直接危害是此次合作的失败,从而导致公司直接利益的损失合作失败降低公司绩效。在商务 谈判中往往因为谈判人员没有遵守谈判过程中的礼仪程序从而使得公司不能够顺利与合作单位达成共识更有甚者可能会导致谈判失败从而影响公司的工作绩 效,另外合作失败还加大公司管理支出成本,任何一个盈利性企业都是讲求利益最大化,都希望在能够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付出换取高的利润额。一个企业获得利益的渠道无非是开源和节流然而一次失败的谈判是既未开源也为节流的行为,是 任何 个企业在其存活期内都想尽办法避开的。

间接危害,谈判人员在谈判的工作中未能遵守商务礼仪所带来的间接危害是指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的后遗症似的情结,影响工作心态,陷入危害循环。一次失败的谈判对于谈判人员本身在心理上的影响和打击往往是巨大的。通常会影响谈判人员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心态,如果谈判人员没有在短时间内及时得到调 整,带着情绪参加到工作中往往会给新的工作带来更大的危害,陷入危害循环当中。另外,在商务谈判中没有遵守商务礼仪从而导致谈判失败还会给合作者或业

内的竞争者一种不好的印象。这种印象会持续影响公司在今后工作中与他人的合作,降低了公司形象,尤其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会大大影响到与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公司新一轮的选择。

因此,学习和了解商务礼仪上知识,对我个人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也是我们能以一种很成熟的心态面对人生,在大学,除了知识的学习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要讲礼仪的,做为大学生交我们不仅要有高素质,高技能,更要懂礼仪,礼仪是赢的自尊的基础,我们的学生时代就是我们塑造自我形象的时间,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社会需要有素质,懂礼仪的大学生,企业需要,我国的发展也需要。掌握良好的商务礼仪知识是我们走向成功必要的铺路石,关于商务礼仪我们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我们会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第四篇:会展法规与实务总结

会展法:指与会展相关的经营活动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会展法的调整对象:是会展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

会展法律关系:由与会展相关的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在会议与展览活动中各方当事人之间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会展法律关系的主体:(1)国家有关管理部门;(2)会展组织者;(3)会展场地经营商;(4)参展商;(5)会展服务代理商;(6)会展参展者

会展法律关系的客体:会展法律体系中权力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全国性会展管理机构:

会展组织者:负责展会的组织、策划、招展、和招商等事宜的有关单位

会展组织者的类别:(1)政府办展强势依旧;(2)行业协会办展方兴未艾;(3)国有展览公司面临挑战;(4)民营展览公司快速发展;(5)境外展览公司抢滩中国市场

国内商品展销会:由一个或者若干个单位举办,具有相应资格的若干经营者参加,在固定场所和一定时限内,用展销的形式,以现货或者订货的方式销售商品的集中交易活动

商品展销会举办单位条件:(1)主办单位应具备法人资格,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承办单位应具备企业法人资格;(3)承办单位必须具有展览展销活动的经营范围;(4)承办单位的注册资金应当与所承办的展览展销活动的规模相适应,承办全国性的展览展销活动,企业注册资金必须达到200万元人民币以上;(5)举办商品展览展销会必须具有相应的场地,(6)举办商品展览会必须具有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措施和制度

国际科学技术会议:与会代表来自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不含港、澳、台),以科技学术研讨为主要目的的研讨会、报告会、交流会、论坛等。

国际科技展览:以科研、技术及高技术产品的展示交流为目的,境外参展商比例在20%以上的展览会、博览会、技术展示交流会等。

出国办展组展单位的条件:(1)依法登记注册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注册三年以上,具有与组办出国办展活动相适应的经营范围;(2)具有相应的经营能力,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不低于50%;(3)具有向参展企业发出因公临时出国任务通知书的条件;(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会展企业:依法设立,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会议展览经营活动,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一种盈利性经济组织

个人独资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是根据《公司法》及有关法律规定的条件设立,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按股份比例享受收益,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的特别规定:(1)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的条件;(2)设立外商投资会展览公司的程序;(3)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的经营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大陆设立会议展览公司,参照《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的暂行规定》执行

合同:又称契约。《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色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表见代理: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终止代理权后仍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该行为人有代理权,该代理行为有效

合同订立程序:要约→承诺

合同的形式: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其他形式

违约责任: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所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进行违约行为所致事实后果的判断是应当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标准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继续履行,赔偿损失,违约金,采取补救措施

会展合同:(狭义)参展合同,是指会展组织者与参展商之间订立的、约定会展活动中双方权利义务等事项的协议书,也可以叫会展协议书、参展协议书;(广义)会展活动组各参与主体之间所订立的合同的总称

会展合同的种类:会展参展合同;会展承办代理服务合同;会展场地租赁合同;会展入场合同;会展买卖合同

知识产权:也称为智力成果权,因为它与人的智力创造,脑力劳动有关,所以也是一种无形财产权

知识产权特征:(1)法律确认性;(2)专有性;(3)地域性;(4)时间性

知识产权种类: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

知识产权的作用:(1)能够促使智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2)能够调动人们从事科学研究和创作文学艺术作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能够促进国际经济技术交流,造福全人类

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指行为人以剽窃、篡改、假冒等方式侵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的行为

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假冒他人名称进行骗展;直接使用或伪造、仿冒他人注册商标;将他人商标用于包装装潢、宣传广告上侵犯他人专用权;利用各种手段剽窃他人专利等等

商标权:又称商标专用权,至商标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内,对其经商标主管机关核准注册的商标所享有的独占地、排他地使用和处分权利

商标权的内容:专用权、许可权、转让权、续展权、标示权、禁止权

会展期间商标侵权行为:(1)会展徽标侵权行为;(2)参展品中的商标侵权

专利权:法律授予发明创造人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使用的权利

专利法规定的三种专利:发明、实用外型、外观设计

涉外会展:会展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中有舍外因素的会展

中国公民出入境的法定条件:(1)须持有国务院主管机关或其授权的机关签发的有效护照或其他有效证件出境、入境;中国公民因公务出境,由派遣部门向外交部或者外交部授权的地方外事部门申请办理出境证,并到对外开放的或者指定的口岸通行,接受边防检查机关检查;

(2)须无禁止或者组织条件存在。

中国公民出入境的法定程序:(1)须进行签证;(2)须从对外开放的指定的口岸出境、入境,向边防检查站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者其他出境入境证件,天交出境、入境登记卡,接受查检;(3)对违反《出入境管理法》的处罚

涉外会展业的资金流:(1)国内单位出国举办或参加各类经贸、科技会展的资金管理(2)非居民在参加境内涉外会展期间的资金管理

商业秘密:一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且权利人已采取了保密措施的经营信息和技术信息

会展消费者:在商贸类展览会上,为个人(家庭)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人

第五篇:会展公关与礼仪——绪论

会展公关与礼仪——有“礼”走遍天下(绪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专业知识,85%是靠人际关系与处世能力。——卡内基 电影

五分钟改变一生——看《华尔街》学拜访礼仪 放下你的背包——看《在云端》学沟通礼仪

生命在舌尖跳跃——看《杯酒人生》学葡萄酒礼仪

让别人从内心欣赏你——看《杜拉拉升职记》学职场礼仪 麻雀变凤凰——看《窈窕绅士》学礼仪修炼 礼仪的定义和内涵(1)“礼”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呢?它是一种道德规范:尊重 孔子:“礼者,敬人也。”

在社会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此即“礼者敬人。”(2)“仪”就是恰到好处地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具体形式。礼就是尊重,仪就是表达。

礼仪——可以引申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好和敬意,泛指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人际交往中人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规则等行为规范。礼仪是一种行动的方法和程序,有一定的套路,表现为一定的章法。礼仪要求社会成员都遵守这种行为规范。

礼仪是可以学习、掌握并加以实践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礼仪是一种情感互动的过程。

礼仪的目的是实现社会成员的互相尊重,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礼仪的作用

(一)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

(二)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三)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是国民素质的体现和国家文明的标志,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礼仪的具体表现

礼貌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应具有的相互表示敬意、友好、得体的气度和风范

礼节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出的尊重、祝颂、致意、问候、哀悼等惯用的形式和规范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如容貌、服饰、姿态等

仪式是指在特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如发奖仪式、签字仪式、开幕式等

(一)、礼仪的涵义、产生及发展 我国礼仪的起源

(1)对神灵的敬畏“ 礼立于敬而源于祭”礼的繁体字

(2)对家庭成员言行的规范“尧舜之时,五礼兼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人际交往沟通的需要如

“握手礼”“碰杯礼”(4)维系封建等级差别的需要

中国古代礼仪的主旨,是明确严格地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强调并坚持人的等级差异。对于这一点,荀子讲:“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它提出来礼仪的一些基本原则,制定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并且强调“礼之用,和为贵。”而另一方面,它并不尊重人,而重在维护封建统治制度。萌芽时期公元前(5万年~公元前1万年)在原始社会中晚期,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

北京山顶洞人,在他们去世的亲人身旁撒矿石粉,举行原始宗教仪式,这是中国迄今最早的葬礼。

草创时期(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22世纪)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从事农耕和畜牧,已发现公共墓地,仰韶文化时期的其他遗址以及有关资料表明,当时人们一注意尊卑有序、男女有别。而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男子坐左边、女子左右边等礼仪日趋明确。形成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 青铜时代,《周礼》是中国至今的第一部礼仪专著。强化时期(公元前221~1796年)西汉初期:董仲舒,儒家礼仪:“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汉代《礼记》

南宋朱熹的《朱子家礼》,北宋司马光《涑水家仪》 礼仪衰落期:1796~1911年

当代礼仪:清王朝的土崩瓦解是其开端。

(二)、礼仪的性质、特征和原则

1、阶级性

2、民族性

3、普遍性

4、差异性

(二)、礼仪的性质、特征和原则

1、规范性

2、限定性

3、操作性

4、传承性

5、时效性

(二)、礼仪的性质、特征和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应用礼仪,有必要在宏观上掌握一些具有普遍性、共同性、指导性的礼仪规律。这些礼仪规律,即礼仪的原则。礼仪的原则大概有十条。它们同等重要,不可缺少。掌握这些礼仪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礼仪,运用礼仪。

1、遵守:“欲将取之,必先与之”

2、自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敬人:“礼者,敬人也”

4、宽容:“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5、平等

6、从俗

7、真诚

8、适度

9、沟通

10、互动

(三)、礼仪的内容、归属与功能

礼仪依据其适用对象、适用范围的不同,大致上可以分为: 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国际礼仪

(三)、礼仪的内容、归属与功能

礼仪的主体——指的是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既可以使人,也可以是组织 礼仪的客体——指的是礼仪活动的具体指向者和承受者 礼仪的媒体——礼仪活动所依托一定的媒介

礼仪的环境——礼仪活动得以进行的特定的时空条件。礼仪学科的特点是

它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普及性、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多门学科有着紧密的关系,其中尤其与民俗学、传播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的关系更为密切。

(三)、礼仪的内容、归属与功能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内容十分丰富,其具有多种功能。美化功能、协调功能、文化功能、维护功能、沟通功能。

二、会展礼仪概述

会展早期的概念,主要是将会议和展览简单地加和起来。展览:奖励旅游(是从国外引进的概念)

这种概念在外延上没有扩大,但在内涵上有所丰富。

会议:大型会议:奥运会、世界妇女大会;中小型会议:论坛、高峰会议;大型博览会:世界博览会;中小型展示活动:汽车展、服装节 会展的起源与发展

(一)国外的会展雏形

国外会展的雏形:公元五世纪古波斯国王举办了财宝、物品的展卖活动。公元十二世纪在德国莱比锡出现有人组织招展参加的展览会,主要是王公大臣和贵族等。主要目的还是炫耀自己的财宝。十八世纪(1791年),捷克布拉格大公举办了只展不卖的展会。

(二)中国的会展雏形

中国会展的雏形:庙会、集市。

宋代开封城市集市性的展示、展销活动; 1905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劝工陈列所; 1909年,湖广总督在武汉举办劝业奖进会; 1910年,在南京有官商合办的南洋劝业会; 1929年,浙江省政府举办西湖博览会;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举办三届生产展览会。

(三)现代博览会

1851年英国举办了万国工业博览会,是世界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博览会。展会结束后留下了著名的海德公园。

1889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巴黎举办了国际博览会,也留下了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

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了国际博览会,留下了著名的铁原子模型,该模型是按照真正的铁原子模型放大1.5亿倍制做的。

会展的概念

会展是会议和展览会的总称,即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会,吸引大量商务人士和参观观众,促进产品市场的开拓、技术和信息交流、对外贸易和旅游观光的发展,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会展礼仪概述

会展礼仪,旨在为会展企业及其从业人员提供较为系统的、实用的现代礼仪规则、规范和技巧,通过介绍会展礼仪的基本原则、规范和知识技能,帮助人们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个人形象,减少失误和误会,搞好各类会展活动,从而赢得更多的商机和信任,取得事业的更大成功。会展礼仪的内涵

首先从修养角度来看,会展礼仪是从业人员的内在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其次从交际角度来看,会展礼仪是会展相关活动中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交际艺术。

再次从企业传播的角度来讲,会展礼仪是会展企业、参展企业及其他相关组织塑造品牌,提升价值的方法和技巧。会展礼仪的意义

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展现职业精神 学习会展礼仪的方法

——将会展礼仪知识内化为个人修为!

学习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 2.系统学习3.注重训练的直观性

下载学习会展礼仪与法规的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会展礼仪与法规的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展法规模拟试题与答案

    《会展政策与法规》模拟试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要约遇到下列情形之一时,要约发生效力( D) A、要约被撤回 B、要约被拒绝 C、要约被依法撤回 D、受要约人对要......

    会展礼仪(五篇模版)

    论述在会展活动中 礼仪是如何体现它的作用的 前言: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以礼待人,有时侯礼的作用不可估量,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仪比智慧和学识都重要。而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帮”......

    学习《教师礼仪》体会

    学习《教师礼仪》的心得体会 左敏 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校基础部组织教师学习金教授主讲的教师礼仪,通过对《教师礼仪》的观看学习,我对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又有了进一步的了......

    学习《社交礼仪》的收获与体会

    学习《社交礼仪》的心得和体会所谓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活动中,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如: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规范和惯用形式。社交......

    学习社交礼仪的收获与体会★

    学习社交礼仪的收获与体会通过一学期社交礼仪课的学习,我确实学到了不少在日常生活中极具实用性礼仪,也知道了处处注意与应用礼仪的重要性。先从下面几个方面阐述我在学完这门......

    学习社交礼仪的感受与体会

    学习社交礼仪的感受与体会学习了社交服务礼仪这门课程,让我感受颇深,才更为深刻懂得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才更为清楚明白礼仪的深邃内涵。对于个人来说,礼仪是外部形象和内在素......

    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体会

    班级:2014级酒店管理1班 姓名:魏先生 学号:0001 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学习体会 时光匆匆,转眼间便已接近这学期的尾声了,短短8周的会展课也离我们渐行渐远。就我们专业而言,会展策划......

    学习《教育法规》心得 体会

    学习《教育法规》心得 体会 通过在教管课程班学习《教育法规》这门课程得到很多启示,几天的学习中,首都师范大学程振勇教授在学校伤害事故方面进行了精辟的讲解,感觉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