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学原理分析(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5:2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学原理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学原理分析》。

第一篇: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学原理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学原理分析--行政管理 丁鑫 201300

31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人类在对食品永不满足需求的同时,也不断地促进和发展了食品的生产。当今,食品产业已经是在许多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支柱产业。对于食品而言,安全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最近食品安全问题成出不穷,从几年前的三氯氰胺,到地沟油,在到现在的人肉胶囊,这一幕幕无不时时刻刻牵动着十三亿中国儿女的心。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如果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保证,何来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中华民族何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随着食品生产和生活水平的现代化,人们对食品的消费逐渐向社会化转变,由原来主要由家庭烹饪转向以专业企业加工生产为主,食品安全的隐患也随之增加,最近曝光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个体事件,而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一、什么是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有多种定义,目前普遍采用的食品安全概念是世界卫生组织在1996年提出的,即“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它主要是指在食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没有达到危害程度一定剂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加入,从而保证人体按正常剂量和以正确方式摄入这样的食品时不会受到急性或慢性的危害,这种危害包括对摄入者本身及其后代的不良影响。”

二、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根据我目前搜集的资料显示,中国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分为如下四类: 1.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1)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江河、湖泊、近海等污染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全国有850条河流、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受到130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51个湖泊藻类污染及富营养化程这些被污染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度严重。会在农、水产品中富集,畜、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2)种植与养殖造成的源头污染。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化肥,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全国每年氮肥的使用量高达2 500万吨,农药超/

4过130万吨,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和2倍。过量施用化肥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增加,对人体造成危害。农药残留超标兽药、生物激素和生长促进剂使用不当,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都造成大量含有危害物质的粮食、蔬菜、水果、肉制品、乳制品等不合格产品充斥着市场。

2.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大量存在。例如,沙门菌病、弧菌病、肠出血型大肠杆菌等。

3.食品加工生产过程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加工生产过程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食品安全标准操作,例如: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此外,保健食品、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各方面的普遍关注。

4.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食品弄虚作假等违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法现象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

患。

三、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社会学原因分析

1.信仰缺失

目前中国信仰问题的缺失似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的重大的历史时期,市场经济本来就是以利益为向导的。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信仰,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那只有了利益,整个社会就会变得冷淡,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来远,而信仰就相当于市场经济的润滑剂,它会使我们整个社会充满责任感,企业生产安全健康的食品,监管部门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消费者追求理性健康的食品。

回到食品安全问题上,如果生产商从心里有着敬畏自然,敬畏上帝的观念,相信人在做天在看,那么我相信他是不会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因为一旦他做了这种事上帝不是会进入天堂的。同样,对于某些监管食品安全的官员来说也是如此。信仰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一个人的行为,并且是一种内在的约束,对一个的行为和思想有着很大的影响。而目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这个转型时期,原有的儒家仁义礼智信在经济利益面前不堪一击,许多人变得麻木不仁,唯利是图。于是食品生产者为了利益而造假,监督部门为了利益而受贿渎职,消费者为了口腹之欲而盲目购买食品,媒体为了利益而扭曲事实。把这些综合在一起,便酝酿出了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事故。

2.社会规范的缺失

自从改革开放,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入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体制,这种转变为市场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政府管的少了,放松了对市场的管理,同时法制建设还尚未健全,监管机制有待加强,这也就带来了社会规范的缺失。

在计划经济时,政府能够实行强而有力的宏观调控。政府职能深入到社会和个人的各个方面,从出生、到学习、在到工作、甚至到最后的死亡,政府无不涉及。在这种体制的影响下,人们奉行国家至上,集体之上的规范,很少考虑到个人利益。而自从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政府更多地强调自由,对社会各个方面的控制减弱。在这种转变下,计划经济时代的旧的社会规范或者说价值观逐渐崩溃,而新的社会规范和社会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所以作为市场主体的一些人迷失了自己,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市场经济的模样——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可以侵犯别人的利益。

于是,在这样的错误或者说不正确的价值观影响下,以及法律的不完善,监管的不到位,使他们的内心还是认为这么做是对的,那么,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也就不足为奇了。

3.社会分层现象严重,导致社会互动缺失

社会学说所说的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虽然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但是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极其严重,从官二代,富二代,农二代就可窥知一二。社会现实也确实是这样,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近期曝出北京每日鱼翅消费额达1亿元,而中国西部的很多山区,一所像样的学校都没有。

除此之外,我国的社会流动也很困难。所谓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但是,由于中国社会分层现象严重,上流阶层垄断社会资源,把持社会流动,致使很多下游阶层通过自身努力而进入上游阶层,很难实现垂直流动。从目前的大学生中来自农村比例越来越低就可以看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不合理的社会流动不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激发不了人的积极性,危及社会良好运行。

可见社会分层严重一定会导致社会互动困难,在市场经济中,可以说百姓是弱势群体,他们与生产者相比而言信息不对称,很难知晓并监督他们的行为,而生产者却可以很容易知道消费者的信息。

四、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对策分析

1.建立信仰体系

有信仰的民族最具创造力,比如美国举国上下几乎大多信仰耶稣基督教,美国国会通过的一个牧师的建议在现发行的美元上印有“我们信仰上帝”字样,穆斯林国家的信仰使他们也具备独特的创造力,日本民族的信仰也使他们拥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出众的创造力。总之,不论任何民族任何群体,只要有信仰就具备探索和创造能力,马克思说过:"一个人失去信仰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信仰之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而言其非常重要,它是根植与人的心灵深处的,指导着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我国应该抓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信仰体系,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大力弘扬奉献精神,让道德的血液在每一位企业生产者,监督人员身上流淌。

二、建立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的缺失在每一次转型阶段都会出现,我们应想办法将其对社会良好运行的影响危害降低到最小。首先,行政部门要积极发挥自己的职能,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让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让视频生产者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积极履行,让公民意识到自己的义务自觉监督企业和监管部门。其次,立法部门也要完善立法,及时更改和修订过时的法律法规,要做到与时俱进。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工作需要的地方性法规。面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建议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以上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二是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科学确定食品标准制定原则和依据,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逐步实现标准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三是加强无公害农

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各类认证的法律地位,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统一的食品认证认可体系,培育一批运作规范、社会信誉高、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食品认证机构;四是加强劣质产品召回制度,为查处和销毁不安全食品提供法律依据。

三、建立社会流动的渠道,促进社会流动

一个社会断层的国家是极其危险的,所以应该建立社会正常流动的机制,改变这样靠关系不靠能力的现状,要鼓励底层群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向上流动,也不排斥上层群体因为自身的能力缺失而向下流动的现象,这在某一程度上也符合社会的发展——优胜劣汰。因为有了社会流动,这样我们就能更好的监督市场主体的行为,在某一程度上也缓解了信息不对称,也更加有利于社会流动,从而推动实现高水平的社会良性运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我们有必要把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放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进行观察。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表面上直接原因是不良生产者的违法行为,但更深层次原因是中国信仰的缺失、社会规范的缺失、社会分化不均。面对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事件,很难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于某一个环节。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运、检测和消费的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我国的食品安全虽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并非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我相信,只要我们能认清食品安全问题的实质、抓住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将会有所改善,人民的生活也将会更加的健康美好。

第二篇:从社会学角度看食品安全问题

从社会学角度看食品安全问题

班级学号姓名日期

人资1101 2105110105 伏星

2013年5月22日

案例:大量老鼠肉加入明胶等 冒充羊肉售往上海江苏

2013年,老鼠肉冒充羊肉事件算是一件影响较大的视频安全事件。据报道,近日,公安部公布了各地公安机关在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中侦破的10起鼠肉冒充羊肉肉制品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江苏制假售假犯罪团伙用狐狸、水貂、老鼠肉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冒充羊肉销售至苏、沪等地农贸市场。2月,在公安部统一协调下,江苏无锡公安机关出动200余名警力,在无锡、上海两地统一行动,打掉一特大制售假羊肉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63名,捣毁黑窝点50余处,现场查扣制假原料、成品半成品10余吨。经查,2009年以来,犯罪嫌疑人卫某从山东购入狐狸、水貂、老鼠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添加明胶、胭脂红、硝盐等冒充羊肉销售至苏、沪等地农贸市场,案值1000余万元。此外,陕西凤翔郝某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致人死亡。2013年2月,陕西凤翔公安机关成功侦破老鼠肉冒充羊肉一起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致人死亡案,抓获潜逃半年多的犯罪嫌疑人郝某。经查,中毒及死亡原因系食用含有甲拌磷农药的病死羊导致。对此,上海市食安办副主任顾振华表示,目前,他们已经与公安部进行联系,将根据公安部提供的相关线索,联合公安、工商、质监等多个监管部门,进一步调查“假羊肉”具体销往上海哪些市场以及具体的销售数量。有行业人士称,因羊肉价格高、加工企业小散乱多难以监管,“挂羊头卖狗肉”屡禁不止。

实际上,老鼠肉事件可以看作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缩影。在我们日常接触到的食品中,有很多都已经陆续地发现问题。自从三鹿奶粉,毒豇豆,苏丹红鸭蛋,地沟油这一系列事件后,消费者们再也不能安心地消费。最近两年,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对北京、青岛等大超市售卖的蔬菜水果进行随机抽取并送到第三方独立实验室检测时,经常发现一种蔬菜或者水果上同时有几种农药残留,有的甚至是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没有哪个部门能够明确说明,我们每天吃进去的东西有多少是安全无毒的,能让消费者完全放心的。老鼠肉冒充羊肉事件更像一个警钟,敲给不法商贩,敲给监管者,也敲给无法知道真相的消费者。“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里都没数。”这是一句网络上流行的话,也曾被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引用。这句貌似夸张的调侃,透露出的是公众的无奈。

问题及评析: 1.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

一、社会整合理论(迪尔克姆)。社会整合有两种基本类型“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社会问题的产生与社会整合程度的高低密切相关。首先,监管力量薄弱、尴尬;在最近几年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中,监管者经常首当其冲,被舆论“炙烤”,被公众质疑。监管不力”,这是总结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时必然会碰触到的话题,无论是学者还是专家,在公开场合都或多或少地做过类似表态。不过,监管者也有着诸多的困境。负责检测食品安全的专业人员分工不明确,部门不协同。同时,检测的设备也不够先进。其次,多头管理难成合力。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采取分段监管的方式,比如农产品种植的环节归农业部管,产出的产品质量归卫生部管,从生产到流通,农业部、卫生部、质检总局和工商各管一段。但在光明集团副总裁葛俊杰看来,几个部门并没有形成合力,部门配合协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整个食品产业链条的监管,不是“无缝的”。我国现代社会发展晚、起点低,各部分、部门整合程度低,制度规范监管不到位,衍生出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文化失调理论:即文化滞后、文化堕弱,该理论认为,现代的许多社会问题都是由于我们的道德观念不能与我们的技术发展相适应引起的,这种文化严重失调现象是现代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在我国,科研落后,认识不足也是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在食品添加剂方面,中国的科研要远远落后于国外,就会出现国外禁用而国内推广的尴尬;由于我国在使用添加剂上往往缺乏自主科学研究,简单拿来,比较盲目,同时外国有大量的添加剂企业在中国,他们掌握大量添加剂的信息,有些在国外遭到质疑卖不掉的添加剂都跑到中国来推销,他们宣传添加剂有多么好,而我们也没有认真地做过实验,听外国人说好就好。由于技术广泛传播,类似“老鼠肉冒充羊肉”的情况屡禁不止,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出现。

三、社会解体理论:社会解体是非正式关系的解体;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社会解体理论认为,一般而言,大众所认为的社会解体是指社会结构的崩溃减弱了社会成员遵循既有的行为规范的意欲,反社会情绪充分发展,社会成员对社会规范的共同感受基本消除的社会现象。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具体体现在制约乏力,道德缺失上;小、散、乱不仅仅存在于农业领域,中国的食品工业的现状也是企业分散、技术薄弱、装备落后;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跨地区按照产业链和价值链整合的食品龙头企业,食品企业数量比较多、规模比较小,对于法律、道德等方面的认识相对较弱。这种现状的直接结果是市场竞争剧烈,为了生存,降低直接的生产经营成本,在利益的驱动下,非常容易出现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各种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行为。2.谁该为食品安全问题负责?

根据上一个问题所述,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是整个社会各方面整合程度低、社会文化失调、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消逝的综合结果,任何单个个人、团体无法负全责。食品安全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四个主角都有责任,并且环环相扣,不是一把钥匙就能解开目前的局面。3.面对食品安全的严重威胁,政府、社会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制度创新、文化进步、思想教育学习三方面下手,系统地解决这个问题。

从制度方面:我们要建立一个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逐步实现责、权、利相统一的现代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当前食品安全执法主体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执法监督体系尚未完全理顺,职责分工不明;二是各部门在食品安全体制建设,检验、监测体系建设,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中,缺乏统一协调和统筹规划。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认为要从管理源头做起,尽早成立一个部门或者一个机构专门行使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统一组织、协调、管理与食品安全有关各部门的工作,逐步建立现代食品安全控制体系,通过实施科学的协调一致的监测、监控、执法、科研、教育计划,就可以对食品从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和进出口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

从科学文化方面,我们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建立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产品和卫生标准,构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在全社会进行公示。不仅使执法部门之间标准一致,信息共享,执法有章可循,而且增强全社会公民的防范监督意识。同时,充分发挥农业、质检、卫生、商务等部门检测机构的作用,完善检验检测体系,严格资质审核,逐步面向社会,实现资源共享。不搞重复建设,实现检测信息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测。从而保证上市销售食品的卫生质量符合健康标准的要求。

从思想教育方面,食品安全危机背后是信任危机,我们要建立健全保障食品安全的行业自律机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信用自律对保证食品安全也是尤为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食品流通企业行业信用标准,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强化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市场经营者第一责任人意识,实施上市销售食品安全责任制,推动食品市场建立经营者和商品“黑名单”、“黄牌警告”制度。制定和完善行业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加强对经营者的法制和诚信教育,督促企业提高诚信意识、质量意识和守法经营的自觉性,从而建立健全保障食品安全的行业自律机制,更好地对消费者负责。

总结:

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一个朝夕之间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以及民众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只有大家团结了,社会发展了,国家重视了,问题才会有可能缓解或者被解决。

第三篇:食品安全问题分析论文

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键字:食品安全;安全监管;防患未然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关系到国计民生,责任重于泰山。然而,近些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却频频出现,令人担忧,让消费者陷入了极度的不安中。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影响到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因此,国家采取了相关措施来遏制食品问题的频发。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1 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1.1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1)环境污染威胁食品安全

目前我国有850条河流、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51个湖泊藻类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这些被污染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会在农、畜、水产品中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含氯有机化工产品生产厂、钢厂及其他工厂的排放物质、焚化炉燃烧废弃物、汽车尾气等都能产生二恶英及其类似物,可直接或间接地污染肉、乳及水产品。

(2)种植业与养殖业危害食品安全

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过量地施用化肥,会照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较多,而硝酸盐会进一步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对人体造成危害。兽药、激素和生长促进剂使用不当,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导致生产的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经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

1.2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隐患

(1)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2)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食品残留病原微生物或在生产、储藏过程中发生微生物腐败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其中还有应用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3)食品流通环节的问题。目前,在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还不完备,流通领域是个薄弱的环节,仓储、储运、货柜都还未到标准,导致许多本是出厂合格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变成不合格,甚至腐败变质的食品。还有一些假冒伪劣产品钻管理的漏洞,进入到市场上。

1.3食品生产经营不合法构成危害

(1)在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还没有完全渗透到各个企业,致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重利益轻卫生,弄虚作假,甚至出售过期变质食品。

(2)食品生产者素质比较低、卫生意识不够强烈、操作能力的规范程度差等,造成食品卫生不合格,导致消费者食用出现不良反应。

1.4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

(1)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

(2)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1.5卫生部门执法不严致使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漏洞:

(1)食品卫生执法部门和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效率低下,互相推卸责任,食品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

(2)政府部门的立法、执法模式没有完全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执法力度还需加大。基础监督、检验队伍素质和技术水平还需进一步严格化、规范化。2 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现象

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工商部门在一个蔬菜市场查获一批硫磺熏制过的“问题生姜”,共约1000公斤。一些商贩把品相不好的生姜用水浸泡清洗,然后用化工原料硫磺进行烟熏。与普通生姜相比,“硫磺姜”看上去又黄又亮,显得很鲜嫩,市场上可以卖出好价。食品生产者利用消费者图好看的心理,只注重利益,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011年4月13日,央视报道称,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色素、防腐剂等,将白面染色制成玉米面馒头、黑米馒头等,工人还随意更改馒头的生产日期。“染色”馒头进入了上海部分超市销售。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品是每一个消费者的最基本权益。

2011年3月15日,曝光了中国著名品牌双汇火腿肠为增加产品中瘦肉的含量,在喂养的生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食品生产者想获利更多,反而失利更多,企业受挫,经济大滑,同时企业的名誉也受到严重挫伤。

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部分河北农户用添加了工业染料苏丹红的饲料喂养鸭子,导致蛋黄内含有苏丹红,以致全北京市范围内停售河北产“红心”咸鸭蛋。食品生产者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消费者的健康,不仅损失了经济、市场地位,还浪费很多原材料。

2004年4月30日,“大头娃娃”事件曝光,安徽省阜阳市查处一家劣质奶粉厂。该厂生产的劣质奶粉几乎完全没有营养,致使13名婴儿死亡,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食品生产者完全丢失了良知,不顾婴儿的安危,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并且带来了中国奶粉界的经济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3.1 调整政策,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不法食品生产: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2010年9月15日公布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指出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始终把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摆在突出位置,始终保持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度。

(2)制定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使其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律法规。

3、食品卫生部门要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

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经常对农产品和食品实行监督抽查,对制假、售假等不法行为严厉惩治。

3.2 提高检测的力度,提升食品生产的科技水平:

(1)由于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质检机构要加强硬件建设,完备新的仪器设备,配备先进的测试手段;同时加强检测人员的素质培养,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较高的理论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有对违禁产品的外观有很强的捕捉力,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2)在加强检测的同时,要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食品的安全管理与国界接轨势在必行。我国应在系统研究和全面了解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找出我国现行标准和国际标准间的差异,引进与创新并举,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出保证食品安全和符合我国利益的进出口监督检验策略和措施。

3.3 预防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有效控制食品安全: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食品生产、消费、贸易状况,各地相关部门应加强建设食品信息,建立和完善食品与营养监测系统和食品安全预警系统,通过这些设备,分析出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食品生产、食品供给、食品分配和食品贸易等环节安全动态。各部门在这些防备基础上,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积极调整,采取有效措施,将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全民行动,大力宣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1)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并且做好对企业行为的监督,确保企业的商业活动符合法律规定,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

(2)利用一切新闻媒体加大食品安全重要性的宣传,强化人们对食品卫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人们爱好环境、珍惜生命,提高全民素质。

(3)就个人、个体而言,应以生命利益出发,自觉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积极发现和举报企业的非法行为,充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食品,是人们生存之本,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应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要让悲剧再降临人间,让生命绽放它本应有的色彩。

第四篇: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食品安全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食品安全问题

一:从产生原因看:

1:矛盾具有普遍性,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且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有正反两面性,要求我们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矛盾。因此,食品市场的繁荣有利也有弊,它的弊主要表现在食品安全问题上。

2:量变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先从量变开始,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发生质变,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从许多食品安全事件我们不难看出,许多安全事故是由于添加剂使用过量或超标引发的,按照国家规定,在国家标准允许的用量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不会引起安全事故的。在标准规定的数量内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会危害人体,而许多食品安全问题就是添加剂量的增加,过度使用从而引发人体内部损伤,即发生了质变。

3: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运动的规律可知,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应到基本不适应,再到基本相适应;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所以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是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矛盾的表现。

二:从解决方法上看: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是好的做法和经验,还是教训与不足,都是经实践所检验证明的结果,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同时,历史是未来的一面镜子和基石,要认真回顾总结各方面的经验与不足,弘扬成绩,克服缺点,推动食品安全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相反,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所以要提高认识,切实将活动转化为高度自觉的行动。认识的高度决定活动的深度,提高思想认识是搞好活动的首要基础。由于在社会

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还有很多人的认识落后与客观实践和事物的发展,社会上普遍存在拜金主义,缺乏科学发展的思想。这就导致了人们为了追逐当前的利益而不顾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危害。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要大力普及科学发展观,把人们的认识提高到符合社会实践的客观规律和实物的发展规律的深度。

3: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要贯彻好群众路线,深化活动群众基础。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一大工作法宝,坚持群众路线,保证干部群众全程参与,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标准,是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获得群众拥护和认可的前提,也是活动必须遵循的最根本的工作方法。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党和政府要第一时间站出来维护人民的安全和利益,坚决维护人民的利益。做到每一项食品安全的改革都坚持接受群众和社会的评议,每一个环节都坚持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每一个成效都坚持以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标准。

4:价值观对人们评价客观事物,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少数生产经营者为了自己一时的眼前利益而置人们的身体健康于不顾,这种价值观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应教育生产经营者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克服个人主义。所有食品销售企业都要保证其所售食品是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的合法正规的产品。另外,食品销售企业不仅要维护全行业的利益,避免恶性竞争;更要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杜绝掺假造假;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诚信水平和食品安全水平。

5:唯物辩证法还告诉我们,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反对千篇一律。因此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制订出符合中国的惩处方案。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党和政府要第一时间站出来维护人民的安全和利益,坚决维护人民的利益,对危害人民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依法

加大惩处力度。

第五篇: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从“三聚氰胺”到“假羊肉”事件,近年来不断爆出的“食品安全门”反映出目前食品市场的乱象,看得出单纯的市场机制已不足以使生产合格产品的厂商的正外部性得到补偿,也不能有效地让生产不合格产品的厂商为其负外部性支付代价,出现明显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这种好产品不断被排挤,只剩下次品的“柠檬市场”中,消费者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在食品安全链条中处于弱势地位。

食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有三方,政府、厂商和消费者。政府是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厂商是食品的供给方和完全信息的拥有者,而消费者则仅仅是产品的需求方。这种角色分工决定了消费者的弱势地位:首先,消费者处于信息链条的终端,只能通过对产品包装、标志、说明等途径获得生产厂商愿意让其看到的信息,所以在信息获取与传递中处于被动地位。同时,绝大多数消费者不具备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无法甄别厂商所传递“信号”的真伪,只能凭借个体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进行消费。

其次,大部分消费者的非专业角色决定了其诉求无法及时充分地与政策制定层面沟通,无法参与最终的食品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在与政府、企业的三方主体博弈中,消费者仅是利益相关方,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第三,个体消费者在受到食品安全侵害时,其有限的诉讼能力和经济能力无法与厂商抗衡,如果不借助外界组织或专业人士的帮助,无法有效维权。既然消费者是弱势群体,那么,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应如何进行制度设计,让弱势消费者获得与强势一方的厂商相抗衡的能力,并通过让强势一方的厂商为其过错承担更大的成本,来约束厂商的侵害行为?在制定相关法律时算一算这笔经济账,无疑有利于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时更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可以通过把维权成本更多地由消费者转移到厂商,来激励消费者积极维权,进而约束厂商的侵害意图与行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可以选择和解、调解、申诉、仲裁、诉讼五种维权途径。一旦出了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负全部的举证责任,自己保存证据找商家理论。然而,很多时候,因为食品易变质、长期保存难度大等原因,消

费者维权投诉实际上非常艰难,如果碰到无良商家,消费者往往没有办法维权,最终致使多数消费者放弃维权。实际上,因为厂商在技术标准、生产工艺、储存环境等关键信息的掌握上有着绝对的优势,本着现代法律中的“弱者保护原则”以及“实质公平”原则,应该由厂商来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即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精神损害赔偿,也是通过加大厂商的侵权成本,来约束其侵害行为。按照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生产者和销售者负有连带责任适用十倍赔偿。但食品价值金额较小,十倍往往也没有多少,不足以补偿消费者身体和精神上的损失。对商家而言,当违法的预期收益远远大于其遵守契约的成本时,厂商通常会选择威廉姆森所说的“机会主义”行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这种行为就会泛滥。像前不久爆出的生产万斤毒腊肉的长沙男子仅获刑半年,罚金一万元的消息,其实是对厂商类似行为的鼓励,根本无法起到警示和有效约束的作用。从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的角度出发,应考虑加大民事赔偿力度,一方面让无良商家被迫放弃投机行为,另一方面让消费者的身心损失获得精神损害赔偿。

有效的信息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有利于改善博弈双方的力量对比,消除“败德行为”,这是经济学的常识。因此,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消费者应享有获取真实、及时信息的权利。目前政府各部门的食品监管信息网络分散,没有统一汇总、分类分析的食品安全信息,没有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整合和交换平台,没有通畅的消费者和政府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使得消费者获得的信息多为片面、不完整的,甚至在受到侵害后才得知有相关信息与标准。这是消费者处于博弈劣势的重要原因。

基于以上分析,在制度设计方面,可以考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弱势消费者基本权利的保护,约束厂商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侵害行为。明确消费者举证责任的限度。举证责任倒置可以减少投机行为,增大对厂商的威慑力。可以明确消费者的举证责任只需证明“产品存在缺陷、产品出厂时缺陷已经存在或产品缺陷直接造成了损害”,无需证明厂商是否存在过失。相应地,厂商应负责提供自己没有过失的证据,这比证明自己有过失难度可就大大增加了。

借鉴引入集团诉讼制度。集团诉讼在美国被称为“有史以来社会功用最大的救济方式”,是指当某个厂商的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并不需要所有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来进行起诉,只要有其中一位提起集团诉讼,诉讼结果可以适用于所有购买产品的消费者。而提起集团诉讼者可以得到一笔较为丰厚的赔偿,往往占到总赔偿额的百分之二三十。这种模式在日本等国也得到了有效使用,是最重要的一种解决消费纠纷的方法。

赋予消协更大的权力。可考虑给与消协代表消费者提起“公益诉讼”的重要权力,即受国家认可、以组织身份代表个体消费者与商家打官司并可要求商家停止不当行为。

激励民众的更多参与。采取设立财政专项奖励资金等方式,从机制上激励消费者个人、专业人士乃至NGO组织参与监督、参与执法,依靠民众“雪亮的眼睛”打击食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各种违法行为。

下载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学原理分析(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学原理分析(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食品安全问题教案素材分析

    本期内容提要 一:知识点部分,重点要求学员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以及对策(对策部分参照老师总结) 二:背景资料部分:要求学员简单了解食品问题的由来以及出现的问题,并从主体角度进......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的探讨 摘 要: 食品安全目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现状,并简要 分析了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并就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的探......

    食品安全问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是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却频频爆出丑闻。例如:苏丹红鸭蛋、孔雀绿鱼虾、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甲醛奶糖、带花黄瓜、爆炸西瓜、地沟油、染色花椒、墨汁......

    食品安全问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可是在我们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令人心惊胆战。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有资料描述道:“中......

    食品安全问题

    山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热点:食品安全问题 两会期间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与会者讨论的问题之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一再出现,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一次事件过后,往往不会去思考它深层次的原因,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等原因,造......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 给定材料 1.某报记者在调查食品安全领域问题时,发现了一个地下黑加工点。记者暗访了该加工点利用双氧水、工业碱等有害添加剂,发制、漂白百叶、毛肚等食品的全......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 深化重点品种综合整治。继续深化乳制品、食用油、肉类、酒类、保健食品综合治理。持续打击“地沟油”、“问题奶粉”等严重违法犯罪活动;实施乳制品、肉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