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学学习之我见
社会学学习之我见
社会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社会的科学,是一门关于社会的学问。现代社会学起源于欧洲,是在近代以来的各种进步思潮的影响下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其基础是严密的逻辑、多角度的思考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发展至今,关于社会学到底是研究何种事物,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综合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概括性的社会为主要研究对象;一是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两种研究层面都是正确的,因为对于一个社会来讲,不仅仅包括整体的结构和体现,更包括了社会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件,这些是组成社会的主要因素,研究这些将是研究社会学的基础所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经济学,经济学分为微观和宏观,社会学也有这两个层次的维度之分。当然,在研究社会学的时候,要以社会整体为出发点,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现象和规律。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而只有以一种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加以研究,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和应对措施,而这也是社会学的现实意义所在。
通过学习社会学,我认为得到的收获首先是思维层面的丰富和拓展,然后是相关方面的知识的增加。学习社会学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从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中,我们似乎可以总结出一些浅薄但却正确的结论,比如通过北京爱情故事这样一部现实的电视剧,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白现在社会中北漂的艰难以及各种矛盾,如仇富心理、住房矛盾等。其实我们很多人都经常是依据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来认识这个世界,而通过系统的学习社会学,我们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通过更加开阔的视野去观察,增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从而使我们跳出个人情境的局限性,用一个理性人的思维将事情放在更广泛的背景上来加以思考。其次,通过学习社会学,我了解到许多关于社会方面的种种知识,我认识到孔德、斯宾塞、涂尔干、马克斯·韦伯等人的思维和著作,了解到社会学有历史社会学派、社会统计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等各家流派。总之,通过社会学的系统学习,让我在认识社会和思考社会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性思考问题,在我学习法学各门功课的时候也有诸多帮助和启发。
第二篇:学习社会学 感想
——学习社会学感想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0801
姓名:
学习
社会学
感想
社会学,这个名词在学期前是多么的陌生,想起在开学时的选课过程还在揣度:这门课到底要学些什么。如今一学期转眼就过去了,我收获了不仅仅是社会学科的知识,还锻炼了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能力。
社会学学习体会: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社会学这门课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社会学的含义、内容、性质及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到个人的社会化,到社会角色认识,到社会群体、组织,到社会的分层都有了一定认识与相关内容的了解,对于社会上存在的社会问题也能根据所学的社会学知识进行分析,有自己的见解。
在这么多的内容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社会的分层的问题。因为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身边时常发生,比如:小学校园里的小朋友比接送自己的车,耻笑家庭经济不是很好的小朋友,给他们造成心理压力,甚至于使得他们变得自卑;再如:扫大街的大爷们有时遭到的白眼,这些地位差异反映了社会上,这种因为地位稍卑微的人们而遭到不平等待遇。这样类似的等级分层问题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也用一定的标准描述社会,揭示社会差异:不平等;如:农民工子弟上学难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分析,研究解决这样的社会问题。
在课程的最后几周里,老师布置的调查报告作业,使得我们不仅仅将社会学的知识放在书本上强加记忆,而是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运用社会学课上所讲知识以及用社会的角度上看待一个问题。最后,在调查完一个课题后,通过我们小组成员的思考与分析,以上书面形式递交老师指导。老师也给我们列出存在的缺陷问题,以便我们进行改正,让我们下次做得更好。
这就是要我们学习社会学,要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社会学教学建议:
(1)我认为布置学期末的调查报告作业非常好,既锻炼我们的沟通能力,又增强了我们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
(2)课堂氛围很好,使我们在听社会学课程时,没有压力感。(3)建议在每堂课的前5分钟作讨论,分析社会上的“新鲜”事件,使学生了解社会上近期问题,增强我们的分析能力。
(4)教学PPT课件多插入些图片,视频短片等使其较为丰富,吸引学生眼球,提起学生听课兴趣。
(5)每隔2周课,可以抽查10人在课上做3分钟有关社会学知识的演讲,内容自拟。
第三篇:乡村社会学学习辅导(三)
乡村社会学学习辅导
(三)第三章乡村初级社会群体要点及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1.社会群体的概念与特征
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交往结成了固定的社会关系,而具有社会关系的人们进行共同活动的社会体就是社会群体。
特征:
群体成员交往活动具有社会性
一方面是说人类的群体活动是一种社会行为,而不是本能的行为。人类的群体活动是为适应外界环境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群体的社会性还表现在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成员关系与角色。他们各自的角色和角色所要求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标准。
群体成员的交往活动具有规范性
任何群体要维持其生存、发展和维持其成员间的关系,就需要有一定的规范来协调人们的行为,以保证群体的共同利益得以实现,这就是群体规范。群体的规范是群体成员必须要遵守的,它使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得以协调进行,并使群体成员的共同目标与利益得以实现。群体成员对群体具有较强的归属感
归属感,又称群体意识,就是成员在很大程度上认为自己属于某个群体。一旦群体意识建立起来,群体成员就与群体之外的人有了明确的区别感。
群体成员的交往活动具有经常性和持续性
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临时性的,他们保持着经常性的交往关系。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以彼此了解并有着共同利益和感情关系为基础的。这些关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定时间的交往。
2.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与特征
初级社会群体是指那些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它包括家庭、邻里、朋友群体等。
特征:
第一,初级社会群体的规模小。初级社会群体的规模虽然没有严格的限制,但一般都是两人以上至几十人的小群体。
第二,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控制来维持。在初级社会群体中,一般不采用严格的规章、法律、制度等正式社会控制的手段来维持关系,成员间的互动虽然也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但是,这种规范并不是很严格的。
第三,初级社会群体有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在初级社会群体中,由于人数少,人们之间可以直接交往而不需要什么中间环节。
第四,初级社会群体成员之间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在长时期的交往中,初级社会群体成员之间不可能仅仅保持一种角色关系,而必须会形成多种关系。在这种多种角色中,其成员并没有严格的分工。
第五,初级社会群体把满足其成员的需求放在首位。初级社会群体不仅能熟知每个成员的愿望与要求,而且能把满足成员的愿望与要求放在首位。
3.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第一,初级社会群体是人们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初级社会群体是一个人获得社会性的摇篮,是一个人通向社会的桥梁。在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初级社会群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功能。
第二,满足人们的情感和其他方面的需要。人们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有生理需要、劳动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审美需要等。这些需要大部分都是在初级社会群体中满足的。
第三,初级社会群体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一是正式控制,另一是非正式控制。一方面,正是初级社会群体教给了人们在一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那些思想、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而一个社会稳定就是靠着其广大社会成员接受了这些价值观和规范来维持的。另一方面,初级社会群体也是社会能统率其广大成员的重要群体形式。
第四,初级社会群体对社会组织的影响作用。小群体对社会组织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组织的稳定、工作效益及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影响。当这些小群体与组织的目标一致时,初级社会群体可以协调和促进组织的稳定的发展。相反,当这些小群体与组织的目标不一致时,则初级社会群体不利于组织的稳定的目标实现。
4.家庭的涵义与特点
它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和亲密关系的群体。这些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包括:
第一,夫妻关系;
第二,亲子关系;
第三,兄弟姐妹关系;
第四,婆媳关系;
第五,祖孙关系;
第六,其他家庭关系。
特点:
第一,家庭目标一致,内聚力强。在家庭中,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表现为很自然的一致。群体目标在众多场合下,能够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
第二,家庭满足其成员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比任何一种群体都多。它具有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
第三,家庭是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爱为前提的。家庭的各种社会关系非常亲密,人们朝夕相处,彼此了解,极易产生感情,是维系家庭的一个必要条件。
5.乡村家庭结构的涵义与类型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关系状态。第一,家庭由多少成员组成,这反映了一个家庭规模的大小。第二,家庭由哪些成员组成,这规定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状态。第三,家庭成员按照哪种关系模式组织起来,这既规定了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趋向,又反映着家庭的不同特点。
第一,核心家庭,也称小家庭,它是指由一对夫妻及其未成或未婚配的子女构成的家庭。第二,主干家庭。它也称直系家庭,是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等组成的家庭。典型的主干家庭是三代家庭。
第三,联合家庭。它是由兄弟姐妹分别结婚后仍在一起生活的家庭。实际上它是两个(或多个)核心家庭或准核心家庭的联合。
第四,其他家庭。还有一些特殊的家庭形式。
6.乡村家庭的特点与功能
第一,乡村家庭每户人口较城镇为多。
第二,乡村家庭与城镇家庭相比其功能较多,功能较强。如生产功能,赡养功能。第三,乡村家庭的经济功能不仅比城市家庭更多、更强,而且也有其特点。如生产的极大分散性、生产过程的极度随机性、用工的不确定性、生产成效的难预料性和不稳定性、农业生产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主动灵活的决策。
功能:
经济功能。乡村家庭的经济功能通过生产生活资料,保证产品的分配和交换,满足了人们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需求。
生物功能。包括性生活的满足和生殖两个方面。
组织消费的功能。组织消费是任何形式的家庭都具有的功能,并且成为现代绝大多数城市社会家庭的主要功能之一。乡村家庭此功能也正在逐步增强。
抚育和赡养的功能。抚育是对子女生活上的供养和通过社会化对他们的教育。赡养是子女对父母生活上的供养和照顾。
休息和娱乐的功能。家庭是个人休息的场所,家庭娱乐对于儿童的社会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当然,乡村家庭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家庭的部分功能会外移,另一方面,新的家庭功能也会产生。
10.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
第一,乡村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和外延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乡村家庭结构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是核心家庭已占绝大多数,二是乡村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从总的趋势来看家庭的规模是在变小。
农民家庭结构的外延化,包括结构的离散趋势和延伸趋势两个方面。离散是指家庭成员为了家庭的利益,向外流动的现象日趋严重,家庭结构事实上处于松散状态。家庭结构的延伸趋势,是指家庭吸纳外部人口进入家庭共同生活。
第二,乡村家庭关系趋于权威化和两重化
存在一个事实上的权威人物、核心人物。家庭权威人物的确立,主要是靠自然的辈份关系和传统伦理道德关系,一般称之为“家长”。家庭关系以“家长”为轴心,家长与权威合二为一。
乡村家庭关系两重化的特征有两种表现形式:
(1)家庭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离与暂时中断。
(2)由于临时性家庭成员的介入,导致家庭关系出现血缘亲属关系和非血缘亲属关系两种关系并存的现象。
两重化特征标志着乡村家庭关系较过去复杂多变。权威化与两重化是乡村家庭关系变化的两大趋势。两重化巩固了家庭关系的权威化。权威化若对家庭产生正效应,可进一步使家庭关系两重化,它们是乡村家庭关系变化的相辅相成的两个主侧面。
第三,乡村家庭素质趋于现实化和层次化
现实化主要是指家庭素质的真实性和家庭活动过程 中得到应有的再现和家庭素质的实在性。
乡村家庭素质的真实性、实生性的结果,是广大农民家庭成员的素质有了较明显的区分,具有了层次性特征。
第四,乡村家庭功能趋于扩大化和效率化
乡村家庭变迁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它维持生存、发展的手段多种多样。我国乡村家庭功能扩大化并不仅仅是指家庭增加了经济功能,同时也包括其他功能在手段和作用上的扩大。
(1)家庭拥有的生存、发展、享受的物质资料迅速增加。
(2)家庭获得生存、发展、享受的物质资料与精神产品的时空领域大为扩展。效率化是指乡村家庭发挥功能讲究时间性和追求效益的倾向。
扩大化和效率化是乡村家庭功能变化的数量特征与质量特征的两个方面。扩大化主要反映了功能变化的数量状态,效率化主要反映了功能变化的质量状态。
11.家族的涵义、特点
所谓家族,是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父系亲族社会关系结合而成的一种社会群体。特点:
第一,家族是一种历史现象,最终将走向衰亡。
第二,家族的形成既与人们的血缘关系有关,又与人们的地缘关系有关。
第三,家族虽然也会举办一些公益的事,但总的说来表现和反映的是守旧、落后的社会关系。
12.家族的功能
正功能:
第一,家族有助于其成员学习社会规范
家族通过一定形式的教育与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种习惯、传统、观念,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的共同生活与人们的共同利益。
第二,家族有助于培养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
家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群体,它通过一定仪式、文化娱乐和游戏活动等反复不断地教育儿童,就会使他们逐渐地形成对具体事物与行为有判断是非好坏的能力,有造成或反对的态度。
第三,家族有助于个体完成社会化
从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来看,一方面,个体作为社会化的客体,受到社会的影响,从而被社会化;另一方面,被社会化的个体也影响其他个体的社会化,他又成为社会化的主体。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负功能:
冲击了党政基层政权。村级政权是党和政府在乡村的基础组织。有的族长可以凭借手中的权力摆布村干部。另一方面,家族往往被一些村干部当作工具加以利用,直接导致干部队伍中家长制、终身制、一言堂等不良风气的滋生。
干扰乡村经济的发展。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感受到启用本族人和亲属进厂做工对生产经营带来的便利。出于对致富之道的垄断,必然导致对技术的垄断,封闭和保守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一些乡村企业,又阻碍了跨地区经济组织的联合,形成的地方保护主义特征。
阻碍乡村法制建设的进程。在有些地区,家族族权有时成为与国家的行政、司法权力相平行的一种权力,甚至以族规代替国法。对违法犯罪分子不是诉诸法律而是以族规来惩处的事例,在当前乡村生活中屡见不鲜。
延缓传统婚姻、家庭模式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在乡村特别是一些偏僻地区,改嫁、离婚、老年人再婚被视为耻辱,见不得人,个人婚姻不以情感、幸福为目的,须恪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须以家族利益为前提。
干扰计划生育和殡葬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传宗接代人生价值取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深远,甚至影响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一些思想觉悟不高的村干部为了壮大本族势力、削弱异族势力,通常在政策的执行上偏袒一方。
同计划生育工作一样,殡葬改革工作步履维艰。
禁锢了人的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在家族中,族长一支一派一房,是层层统治的金字塔式的结构关系,甚至连权利、义务、地位、消费水平也存在不成文的等级。家族的排他功能导致人们在观念上产生懒惰、自大的思想。
13.邻里的涵义、特点
邻里是以住处为基础,以地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相互交往的初级社会群体。特点:
第一,地理范围小和居民间有直接交往,形成了邻里彼此之间比较密切的社会关系。第二,邻里之间在生产与生活上守望相助、共同生活。
第三,邻里这种群体是自然产生的,并且相互间的关系是松散的,全靠彼此之间的信任
而建立。
第四,邻里是变动的,而非固定的。
14.邻里的社会功能
(1)生活上互相帮助和服务的功能;
(2)生产上互相帮助的功能;
(3)相互交流感情的功能
(4)人际间相互影响的功能;
(5)实现人的社会化的功能;
(6)调节矛盾和纠纷的功能;
(7)社会治安的功能。
15.家庭的功能
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活单位,也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基本上都在家庭中进行,因而家庭承担着众多的社会功能。
家庭主要的社会功能有经济功能(包括生产与消费)、生物功能(包括对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赡养)、休息和娱乐的功能(包括劳动能力的恢复与再生产、精神需要的满足)。另外,家庭还有宗教功能等。
应该指出的是,并不是家庭在任何时候都具有上述全部功能,也不是所有家庭都具有上述功能。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传统社会的家庭承担着较多的功能。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专门化的部门来承担原由家庭承担的功能,如学校、医院、文化娱乐组织。这使得家庭的部门功能外移。但是,这些功能并没有完全移向社会专门机构,比如在教育比较发达、学校众多的现代社会里,家庭的教育功能还是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也发生了变化。由此看来,时至今日,传统家庭的功能有些已经外移了,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但是家庭不可能将全部功能外移给社会,在某些情况下家庭的某功能还可能增强,这也就是家庭存在的理由。
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A4.B5.A6.B7.C8.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2.ABCDE3.ABCDE4.ABCD5.BCD6.ABCD7.ABCDE
三、名词解释
1.群体(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交往结成了固定的社会关系,而具有社会关系的人们进行共同活动的社会体就是社会群体。
2.初级群体:是指那些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它包括家庭、邻里、朋友群体等。
3.家庭:是指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和亲密关系的群体。
4.家族:是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父系亲族社会关系结合而成的一种社会群体。
5.邻里:是指以住处为基础,以地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相互交往的初级社会群体。
四、问答题
1.社会群体的特点 参见教材P32或本课程辅导1;
2.初级社会群体的特点 参见教材P33或本课程辅导2;
3.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参见教材P34或本课程辅导3;
4.家庭和乡村家庭的功能 参见教材P37或本课程辅导6、15;
5.家族的特点和功能 参见教材P41、42或本课程辅导11和12;
6.邻里的特点和功能 参见教材P43、44或本课程辅导13和14;
7.乡村家庭和城市家庭功能的异同
(1)首先指出家庭所具有的一般功能: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等。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家庭功能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表现为集体化时期家庭生产功能的丧失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生产功能 的恢复。但家庭仍较全面地承担着各种功能。但也有部分家庭由于其成员在乡镇机关或企业工作而不具有生产功能。
(3)城市家庭有多种功能,但基本上不是生产单位或不具有生产功能。但也不少数家庭由于其成员从事个体劳动而具有生产功能。
(4)城乡家庭在各种功能的强弱程度上也有不同,如农村家庭有较强的赡养功能,而城市家庭的消费功能、娱乐功能要强一些。这与它们所基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关。
(5)另外,在农村,许多家庭具有宗教功能,在城市,部分家庭具有政治性的功能。
第四篇:学习雷锋之我见
雷锋精神之我见
50年前,雷锋逝世,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题词。是什么样的人能让国家领导人为他题词?这就是雷锋所体现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一种舍身忘我、公而忘私、乐于奉献、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到了新世纪、新时代,雷锋精神又有了鲜明的新时代特征。
时代变了,但是雷锋精神的实质并没变。在当代,雷锋精神是一种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一种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雷锋精神的实质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网络上出现了一种否定雷锋的言论,说雷锋好虚荣、爱炫耀,但试想,雷锋当时是一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并无可厚非。正如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节目中所说,雷锋是现实中的人,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年轻人,甚至是个孩子,仿佛就像一个邻家小伙,有喜有怒,爱美赶时髦,喜欢并且乐于帮助别人,这都是正常的。所以,并不能因为他身上的一些瑕疵而否定这个人,更不能因此而否定了雷锋精神。
现在,很多人在抱怨自己身边缺少雷锋一样的好心人,其实不然。帮助小悦悦的阿姨就是我们身边的人,“最美妈妈”吴菊萍就是我们身边的人,捐资助学的白芳礼老人也是我们身边的人,这些人都是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人。或许雷锋在世的话,今年是72岁,我想他看到小悦悦也会伸出援助之手,当自己摔倒别人搀扶时,他也一定不会恶意诬陷别人。所以雷锋就在我们身边,雷锋精神在我们的日常行动之中。
我认为学习雷锋精神不节日化。我们现在的学雷锋活动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雷锋,更多带有纪念色彩,更有俗语说:雷锋叔叔三月来了四月走。学习雷锋精神,不要仅仅限于在3月5日,而应该常态化。让走雷锋式的路、做雷锋式的人成为许许多多人的自觉追求。
不狭隘。雷锋是朴实无华的,他的精神、人生理念从他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现在人们提起雷锋精神,想到的就是他的助人为乐、做好事。也许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每年三月在全国一片火热学雷锋的浪潮中,总会出现一些“滑稽”场面和笑闻:学校、单位都组织人员上街扫地,以至同一街道在一天内被反复地清扫,有关职能部门上街宣传,发放各种资料方便市民,却弄得废纸满街,更有敬老院的老人一天被上门服务的学雷锋同志洗了五个澡,以至听到敲门声都怕开门----可是学雷锋仅仅局限于做好事是远远不够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在学习雷锋精神也应该与时俱进。固然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学习雷锋精神,但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也是学雷锋精神-.雷锋精神的本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就要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每个人该做的事,自觉以雷锋精神为动力,以身边的雷锋为榜样,时刻向他们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五篇:汉语拼音学习之我见
汉语拼音学习之我见
枝柯中心校 杨艳宏
《新课标》提出: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学好汉语拼音,有利于识字、阅读及普通话的学习;反之,会给小学语文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可见汉语拼音在整个小学语文学习中起着基础的关键的作用。然而学好汉语拼音绝非易事,拼音教学集中在小学的初始阶段,要想顺利闯过拼音学习的难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最大限度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谈谈我在课堂上的做法:
一、游戏中学习拼音
教师要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来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设置了一些游戏环节,如在学习复韵母ai ei ui时,我们进行了排队、过家家、打电话的游戏。排队游戏时,老师让孩子们一个挨着一个,突出“挨”这个音,孩子们在排队中就掌握了ai 的发音;过家家游戏中,妈妈叫孩子回家吃饭,孩子随口就来,突出“来”的读音:“ei ”;ui的教学孩子们更感兴趣打电话,“喂,你好,请问你找谁?”突出“喂”和“谁”的发音,这样ei、ui的发音也容易就掌握了。
二、图形结合,形象学拼音 一年级新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少,图形结合最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扩展学生的想象力,因为枯燥的拼音符号本身毫无意义,不像汉字那般,象形,有意义。所以我把字母的形状或者发音与图片结合起来。例如,b和d的学习中,b可以看作是大屁股的人,而d可以看作是大肚子的人,孩子们在哈哈大笑中就识记了这两个易混淆的字母。再如:两个门洞mmm、一个门洞nnn...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变抽象的符号为形象的图画。
三、编顺口溜或儿歌来识记拼音
儿歌在幼儿园孩子们就接触到很多,读起来节奏快,朗朗上口,因此结合拼音字母的形和音变成儿歌是最好教学方法。如:圆圆脸蛋扎小辫,aaa;河里倒映一只鹅,eee。孩子们在明快的节奏中识记了拼音的形和音。
当然在教学拼音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种方法和途径,教师不管设计了什么样的环节,还是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和主体,尤其是一年级新生,奖励和表扬是每个孩子都想得到的,所以多使用激励机制鼓励他们学习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合理的教学方式加之学生的积极进取是拼音学习的最有效模式,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易于接受,学的更快、更扎实。欢迎大家提供交流更多的教学办法,让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求索!
评析:《汉语拼音学习之我见》是我在平常的教学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点浅见,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新课标》提出的关于小学拼音学习的重要性论述,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在符合拼音初学者成长、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将自己认为行之有效的几条方法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因此,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