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权法》学习之我见
一、《物权法》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物权法》自XX年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包括明确国家、集体、私人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以及对物权的保护。《物权法》第2条: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本法。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XX年,李某注册了一家公司,自任月球大使馆馆长,出售月球土地,颁发所有权证,很快就被工商部门取缔。月球土地是李某无法直接支配和排他的,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物,不受法律保护。
起草背景:在物权法通过之前,我国的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担保法等法律对物权作了不少规定。但我国始终没有一部完整的民法典,在一些问题上无法可依,拆迁、土地承包、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社会矛盾十分突出。
意义: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与《合同法》共同构筑市场经济的两大支柱。财产权分为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三种。
物权法的作用:“定分止争”、“物尽其用”
关于“定分止争”。商鞅在《商君书》中说:“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名分未定,尧、舜、禹、汤且皆如鹜焉而逐之,名分已定,贫盗不取。”其中所谓“名分”,就是“权利归属”。名分已定,解决纠纷就有了依据,社会才有正常的秩序。
关于物尽其用。通过明确权利人对物享有的权力和对物的保护,发挥物的作用,有利于鼓励人民创造财富,实现民富国强。孟德斯鸠认为:“政治法使人类获得自由;民法使人类获得财产。”
财产是人类生产、生存的物质基础,又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最根本的就是财产经济关系。物权法对广大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如征收补偿、拆迁规范、房屋买卖中的预告登记、物业管理中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确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自动续期等问题,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物权法也高度重视农民权益的保护,将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两项权利,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宅基地使用权第一次明确地规定为物权,这就有力地保护了农民最基本的财产权利。物权法还规定了确认物权的规则,如规定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小区各项设施产权的归属,实现了定分止争;物权法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为正确处理物权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物权法对于征收、征用的条件和程序以及补偿也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可见,物权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保障。《物权法》起草人之一王轶教授认为,《物权法》出台的真正意图是让私人财产在与商业利益、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得到合理、恰当的补偿。
物权法的颁布可以说是中国在走向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物权思想起源于罗马人,在17世纪被德国完善。18世纪英国首相威廉%26#8226;皮特的有句名言:“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在私人居所,不经允许,国王也不能进入。这与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观念是不一样。在西方国家,民法被称为社会生活的“圣经”,是公民、法人的权利宣言。在世界上有110多个国家有民法典,但中国至今没有。中国《民法通则》只有156条,但在2XX年前,法国《拿破仑法典》就有1000多页。今年三月份,《南风窗》杂志发表一篇文章,说物权法“不仅仅是权利保障法,它更是一部转变社会观念,重塑文化心理,再造政治文明的法律。”
二、物权法的主要内容
物权法共五编一个附则,共19章247条。从内容上分析,物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自物权,就是所有权,另一部分是他物权。前者是物的归属法律关系问题,后一部分是物的利用法律关系问题,包括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总则——概括起来,有两个基本原则:物权法定原则和平等保护原则。
物权法定原则。第5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什么是物权,必须由法律来规定。国务院和地方政府都不行,不能自行创设物权。比如公房的租赁权是不是物权,在拆迁中如何保护。也有的法学界人土认为知识产权也是物权。虽然在物权法中知识产权不是物权,但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可以作担保,在作担保时就是担保物权。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重点有两个制度:不动产登记制度和动产交付制度。这两个制度贯穿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公示原则。
所有权——是物权体系中的核心性的权利类型。所有权的定义:所有权是指权利人彻底支配物,并因此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总称,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如何理解这四种权利。处分权是所有权四项权能中的核心权能。关于所有权的内容主要有:
1、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第五章)、2、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第六章)、3、相邻关系(第七章)、4、共有(第八章)。
5、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第九章)
用益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第十一章)、建设用地使用权(第十二章)、宅基地使用权(第十三章)、地役权(第十四章)。同时,在第十章“一般规定”中,还规定了自然资源使用权、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捕捞权等用益物权的权利和义务。
土地承包经营权——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等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但这种转让是有条件的,经发包人同意,受让方是从事农业经营的。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调整承包地。
目前,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我们国家存在两种土地所有权形态:土地国家所有制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集体土地需要征收为国家所有后才能出让。在物权法起草过程中,对集体土地征收问题,专家组也提出集体土地直接出让,由农民直接获得土地收益,但最后没有被采纳。
建设用地使用权——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续期,依照法律规定办理。该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根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为:居住用地70年,建设用地50年,教育、科技等50年,商业、旅游、娱乐40年,综合或其他用地50年。
宅基地使用权——主要是农村人口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的有权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备的权利。只是4条,比较简单。取得宅基地使用权是无偿的,因而宅基地具备集体经济组织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功能。但现在有一个社会现象:就是现在有一些城市人口也到农村买宅基地建房。我们淮北这一现象也很突出。物权法对转让的说法是: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有关规定,这种转让是不合法的,产权部门也是不登记的。物权法在担保物权一章中还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不能抵押。根据我的理解,这也是保护农村弱势群体的利益,防止贫富差距过大的必要措施。
担保物权——指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自己所有的财产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债务人到期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包括三种权利:抵押权(第十六章)、质权(第十七章)、留置权(第十八章)。
占有——是指占有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实际控制。有的专家说它实际上不是一种民事权利,也不是一种物权,而是属于一种单纯的事实。
在一般法律意义上,占有有两种: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比如租赁人对租赁物的占有,留置权人对留置物的占有,就是有权占有。小偷偷的物品,就是无权占有,当然这种行为还受治安处罚法和刑法的约束。
无权占有,又分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物权法的占有就指无权占有。因为有权占有前面的条款已作了规定。善意占有人和恶意占有人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同的。比如,张三从李四处借了一个自行车,张三后来去世了。但张三的儿子不知道车是李四的,就作为遗产继承。这就是善意占有。李四后来要求返还,并要求支付磨损费。因为是善意占有,张三的儿子要返还,但不需支付磨损费。但恶意占有,就要支付磨损费。如果丢失、损坏,恶意占有还要承担赔偿责任。因损坏取得的保险金、赔偿金,要支付给权利人,不够的,恶意占有要赔偿,而善意占有不需赔偿。
通过对物权法的学习,我感到学习法律,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理解社会现象,明确自己的权利,确立自己的行为准则,个人修养经过法律严谨精神的熏陶也会得到提高。
第二篇:学习物权法心得体会
《物权法》是根据宪法规定,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而制定的。
法律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服务于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财物权的归属、范围和内容,都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密切相关。如果不反映、不体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就不可能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权法。因此,物权法必须体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并以维护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根本目的。所以,本条明确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作为立法目的之一。物权法主要是从民事角度通过明确物的归属,权利人有何权利,他人负有什么义务,侵害物权的法律责任等,来体现和维护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发展市场经济,就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制度,而规范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律就是民法。物权法作为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通过明确物权归属和利用的基本规则,规范市场主体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财产关系,保持市场主体的权利,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我国市场经济服务
第三篇:学习物权法心得体会
文章标题:学习物权法心得体会
《物权法》是根据宪法规定,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而制定的。
法律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服务于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财物权的归属、范围和内容,都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密切相关。如果不反映、不体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就不可能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权法。因此,物权法必须体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并以维护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根本目的。所以,本条明确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作为立法目的之一。物权法主要是从民事角度通过明确物的归属,权利人有何权利,他人负有什么义务,侵害物权的法律责任等,来体现和维护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发展市场经济,就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制度,而规范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律就是民法。物权法作为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通过明确物权归属和利用的基本规则,规范市场主体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财产关系,保持市场主体的权利,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我国市场经济服务。
《学习物权法心得体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学习物权法心得体会。
第四篇:学习物权法(推荐)
学习《物权法》,调整好矿产资源财产关系
1蒋承菘
摘要:《物权法》是一部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认真学习,对于搞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的财产关系以及调整好这些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已有明确法律规定,必须由国务院行使,并且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矿产资源补偿费是矿产资源所有权人的财产收益。探矿权、采矿权是矿产资源所有权人依法设置的用益物权,取得矿产资源用益物权必须是有偿的方式,探矿权人、采矿权人除了必须依法有偿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外,还必须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国家保护探矿权人、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的《物权法》,是一部规范财产关系的的民事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着支架作用。《物权法》通过定分止争,实现维护经济秩序的目的。通过定分止争和物尽其用,为权利人充分利用财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物权法》的实施,将从法律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对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物权法》调整物权关系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物属于谁;二是权利人对物享有哪些权利;三是怎样保护物权,侵害物权要承担哪些民事责任。但调整物权不单是《物权法》的事,在法律上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宪法》。宪法从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的角度规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非公有制以及公民私有财产权等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物权法》。它从调整物权关系的基本法的角度规定了物权法律制度。第三个层次是单行法。许多单行法从民事的行政管理的角度对物权做了大量的、特殊的补充性规定,矿产资源法就是其中之一。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毫无疑问,调整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中的财产关系必将遵循《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因此,学习《物权法》对于搞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的财产关系以及调整好这些关系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矿产资源所有权问题
《宪法》、《物权法》、《矿产资源法》都明确了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物权法》三十九条也明确了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矿产资源的所有者也必然依法享有矿产资源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矿产资源的占有权具有极强的排他性,即非他莫属。矿产资源的使用权是指的是矿产资源所有权人有权对矿产资源进行勘查与开采的权利。这是因为,矿产资源一旦使用,矿产资源就消失了,而使用矿产资源必须先行勘探和采矿,因此,它的使用权实质上就是探矿权和采矿权。矿产资源是一种财产,所有权人必然享有勘查开发中的应有的收益。但是,矿产资源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开采后就成为了矿产品,其本身的价值也必将包含在矿产品的价值中。因此矿产资源法中明确规定了矿产资源开采必须依法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这是将实物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所以,收取资源补偿费就是矿产资源所有权人应享有的收益权。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它的所有权人所享有的处分权利有其特殊的内涵,矿产资源的处分权是指矿产资源所有权人有权规定什么样的矿种,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具有什么样条件的人才能勘探和开采。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还有三点必须明确:一是《物权法》和《矿法》上都规定了,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这就是说上述矿产资源所有权人的权利,只有国务院才能行使,它不因矿产资源所在地的行政区划的不同而不同。各级人民政府只有在法律和国务院法规授权的范围内行使这种所有权。《矿产资源法》第十六条就开采矿产资源的审批与采矿许可证的颁发,对国务院及各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部门进行了法律授权,此外,对上述以外的,授权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制定管理办法;国务院240令第四条就矿产1 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资源的勘查,对国务院及省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进行了法规授权;国务院241号令第三条就开采矿产资源的审批与许可证颁发对国各院及各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进行了法规授权,各级政府及其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只能在上述法律、法规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权力。二是矿产资源法明确规定,地表和地下的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这就规定了两种相邻的不同自然资源的权属关系问题。三是矿产资源补偿费是矿产资源所有权人的财产收益,因此,不缴纳、少缴纳、延期缴纳、挪用矿产资源补偿费等,都是违法行为。
二、矿产资源的用益物权
《物权法》第四十条规定,所有权人有权在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上设立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权人的物权可以自己用,也可以自己不直接使用,由他人使用,可以依法出让给更有经营才能的人使用。尽管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但所有权人也不可能直接使用,它必然要让渡给更有经营才华的人使用,以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探矿权、采矿权就是矿产资源所有权人依法设置的用益物权。
这里有两点需要明确。第一点,所有权人和用益物权人权利上有什么样的差异。法律规定,所有权人对属于他的动产和不动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而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动产只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矿产资源的用益物权人,即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不享有对矿产资源的处分权。因此,矿产资源法及有关法规明确了探矿权人、采矿权人转让探矿权、采矿权时,必须征得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批准。第二点,探矿权为什么是用益物权?采矿权是用益物权,很多人都能理解,对探矿权为什么是用益物权却有不同的意见。有些人认为将探矿权列为知识产权更妥。这是因为他们对物权的含义了解不深,也混淆了资本运行和思维劳动之间的区别。根据分类,财产分为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物权是指有形财产权;探矿的对象是矿产资源,是有形财产,因此探矿活动中的财产关系是有形财产关系,用《物权法》来调整是合理的。探矿需要资本投入,实质上探矿权人是通过探矿活动使其投入的资本增值。探矿权人可以是探矿的能手,即使不是能手,他可以雇用有能力探矿的人才。这些人才与探矿权人之间是一种民事的合同制关系,他们发挥自己的思维劳动为探矿权人服务,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他们之间的关系由合同法调整。
三、矿产资源用益物权人必须依法取得并保证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了国家实行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矿产资源法第五条规定了国家实行探矿权、采矿权的有偿使用制度。因此,取得矿产资源用益物权必须有偿。我国宪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物权法》一百二十条也明确规定,用益物权人行使权利应当遵守法律有关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规定。矿法重申了宪法的原则,并规定了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的必须符合规定的资质条件。第十五条还规定,设立矿山企业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审批机关对其矿区范围、矿山设计或者开采方案、生产技术条件、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等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方予批准。《矿产资源法》第三章、第四章,又分别更加明确地规定了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应遵循的有关规定。因此,探矿权人、采矿权人除了依法有偿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外,还必须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这里有五点需要明确。第一,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它包括资本金、技术设备条件、管理水平、业绩等。第二,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第三,探矿权人、采矿权人要有合理的开发方案,包括开采规模是否与矿床规模相适应,勘查与开发的方式是否最有利于合理利用,三率水平是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等。第四,要最大程度地实施综合勘查和综合利用。第五,环保和安全要达到国家有关规定。
四、出让矿产资源用益物权是一种行政许可,但可以借助市场运行的方式,必须在保护合理利用的前提下进行
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国务院又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与行政管理权合为一个主体。国务院既要保护矿产资源所有权人的利益,更要履行宪法规定的矿产资源合理利用的职责,二者目标是统一的。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国家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了对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设置行政许可,并又规定了对这些行政许可应当通过招标
拍卖等公平竞争的方式做出决定;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矿产资源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分别申请,经批准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并办理登记手续。国务院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和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规定,探矿权和采矿权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有偿取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评标,采取择优原则确定中标人,中标人缴纳规定的费用后,即可办理登记手续。有两点要明确:第一,国家对探矿权、采矿权的出让不是市场,而是行政许可。这是因为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尤其是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这是政府为了确保其合理利用而采取的一项行政手段。出让人与受让人并不是平等的地位,出让是有条件的。第二,这种行政许可可以运用市场的方式运作,国务院的有关法规对以招标方式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做了明确的程序规定,国务院240号令第十六条和国务院241号令第十三条关于探矿权、采矿权招标的规定应依法实施。对于矿产资源法上没有规定的市场运作方式,可以试点,但无论那种市场运作方式都必须保证矿产资源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只顾标的高低,不顾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损失与破坏,严重损害了矿产资源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
五、保障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依法行使权利
《物权法》第一百二十条明确规定,所有权人不得干涉用益物权人行使权利。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因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收、征用致使用益物权消灭或者影响用益特权行使的,用益物权人有权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的规定获得相应补偿。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矿产资源法》
第三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国家保护探矿权和采矿权不受侵犯,保障矿区和勘查作业区的生产秩序、生活秩序不受影响和破坏。国务院的有关条例,还对采矿权人和探矿权人的权利作了具体的规定。探矿、采矿是一项风险很大,技术性强的产业活动,因此,国务院的有关条例对于探矿权、采矿权的期限及保留和延期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在规定期限内,探矿权人、采矿权人依法享受对矿产资源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国家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侵犯其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也不能以任何方式和手段侵犯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为此,矿产资源法和有关法规对这些行为的法律责任作了明确的规定。也只有依法保护好探矿权人、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并依法监督他们的行为,才能保持良好的矿业秩序,也才能促进探矿、采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优秀:律师学习《物权法》心得体会
优秀:律师学习《物权法》心得体会
xxx年5月3日,律师协会举办了两期关于《物权法》的学习班,我和十几位同事一起去参加了第一期的学习。感觉收获很大,特别是第一天由“泰斗”教授讲授的物权法相关知识更是觉得受益匪浅,当然其后也有许多教授或名人等人也各有特色,但可能安排的问题,部分老师在讲授内容上存在不少重复之处,给课程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这次物权法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保留了原有部分民商法方面的法律内容,也增加了一些新鲜事物:
一、地役权
这个内容都是一些新增部分
二、质权取代质押权
摒弃了原来质押权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质权。质权分为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并首次提出应收账款也可设定权利质权,但该质权自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三、抵押权中增加了动产的浮动抵押
这是效仿国外的一种方式,指的是可以将企业生产用的设备、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均一起抵押,由工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后,在抵押期内企业可以继续生产、销售,而抵押权不受影响,当抵押期限届满时,再确认抵押物价值的一种方式。很新颖,但在中国这个诚信匮乏的现状中,我对它的抵押权设定与实现还是持一种保留的态度。但不管如何,这绝对一个新的亮点。
四、关于物权的种类及内容法定
明确了物权法定的原则,即除了物权法中明确的几种物权种类,如所有权、用益物权、地役权等内容外,其它形式的物权方式均不被法律所认可。比如有人曾提出过居住权是不是物权的问题,期待相关司法解释对其明示。
五、土地承包经营权被明确为物权的一种方式
对于保护农民利益来说,是一件好事。并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承包年限内不得任意收回及征收。到期后,也可以按相关规定继续承包经营,性质上非常象国外的永佃权,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民利益。
另外,集体土地被征收后,除了要按《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给集体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赔偿费等以外,还应给付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即为被征地农民交纳相关养老、医疗保险等。
六、明确了征用与征收的概念
征收仅用于集体土地被国家收购后转变为国有土地性质的这样一种方式;而征用则指在特殊时间,为了公共利益需要而由国家机关征用个人所有的物品,如意外事件中公安机关征用公民车辆用于制止犯罪等。但关于公共利益需要是指什么,物权法并未进行明确规定。
七、关于城市房屋拆迁一事
各位教授讲课过程中最常引用的一个案例就是重庆的“钉子户”,这次物权法提出,当城市居民房屋被拆迁时,应保证被拆迁人的居住条件,即被拆迁后,被拆迁人获得的补偿费再购买的房屋应不低于原居住条件。
八、不动产登记
1、明确不动产应统一登记。
以改变原土地使用权由土地管理部门登记、房屋由房地产管理部门登记的现状,以避免二部门登记发生冲突的事实出现。但具体收归哪一个部门,尚须司法解释或相关法规明确。
2、登记按件收费,取消原按标的收费的规定
3、首次提出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如消费者购买期房,为防止开发商一房两卖,购房人可以申请预告登记,避免房屋的再次转让。
4、首次提出不动产所有权的异议登记
不动产权属不清时,为防止登记所有权人在产权不明时将房屋转让,利害关系人可以向登记机关申请异议登记,登记后15天内向法院提起所有权确认之诉,否则异议自动失效,且异议错误时异议申请人应赔偿登记所有权人的损失。
九、不动产善意取得问题
以往法律均规定“不动产不适用善意取得”,但此次物权法却明确规定,当具备几个条件,特别是已办理了过户登记的,不动产可以善意取得。
十、遗失物处理
所有权人及其它权利人可以追回遗失物,但需对通过合法渠道购买的善意第三人支付购买费用后方可购回,所有权人支付的费用可以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但赃物的取得,应适用原法律规定,不适用善意取得,权力机关有权追回。
十一、建设用地使用权取代原国有土地使用权这一称呼,也有别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
十二、小区车位
建筑区划内,规划为车库、车位的,所有权归开发商,但应首先满足小区内业主需要。规划范围外的、或占用公共部位的车库车位为小区业主共有。
十三、居民购买的房屋所附土地使用权到期问题
曾经是很多购房人担心的,因为怕土地使用权到期后,地上房屋存续或土地出让金补缴问题,但现在物权法明确规定,住宅房屋存在的情况下土地使用权到期后则自动续期。对购房人来说,等于吃了一个定心丸。
十四、抵押权设立
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正在建造的建筑物,均需办理抵押登记后抵押权方设立,其它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之日起设立,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十五、留置权优先于抵押权和质权受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