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努力建设和谐湛江(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5:0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努力建设和谐湛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努力建设和谐湛江》。

第一篇: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努力建设和谐湛江

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努力建设和谐湛江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湛

江,既是我市配合全国建设和谐社会、我省建设“和谐广东”战略部署的大势所趋,也是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和谐社会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踏踏实实的基础,我们建设和谐湛江,首先就必须切实地增强这些基础,保证和谐湛江的发展稳定而有序。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因此,和谐社会的基础包括了:物质基础、制度保障、精神支撑和社会环境。物质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砖瓦”,制度保障是和谐社会实现和谐的保证,精神支撑是和谐社会运行的润滑剂,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社会环境,既是由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和精神支撑来决定,是三者的综合反映;又反作用这三者。因此,它们是四位一体的。增强构建和谐湛江的基础,就要从这四方面来努力。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湛江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不断增强构建和谐湛江的物质基础。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衡量执政能力高低的基本标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保证。和谐社会首先应当给各类人谋取一定的物质基础,提供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当一个社会在经济上能够保障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个社会的运行才可能是有秩序的,才有成为和谐的社会。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充分发挥港口和资源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了全市经济快速发展,预计完成国民生产总值603.51亿元,比增为近9年来最高水平。社会稳定,群众生活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动力和后劲有了明显增强。

但是,应该看到,我市还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与全省比还有一定差距,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需付出艰辛努力。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努力打造“一个中心,五个基地”,把市委提出今年要“强化一个主导地位”“坚持两个突出”“舞动三个龙头”“加快四个发展”“抓好五项重点工作”的目标任务为工作重点,进一步细化具体目标和措施,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湛江特色的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一是深入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战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重视做大做强二、三产业,优化投资结构,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发展一批“精、专、特”中小企业,实现全市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要靠扩大外延的经济增长方式,把依靠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促使全市各级党委部门、单位、行业要全心全意为重点经济建设项目服务,保证重点项目的顺利完成,从而产生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龙头效应”。

三是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在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基础上,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要找准发展县域工业切入点,建设具有特色的县域工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并以工业化为核心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县域经济。

四是努力做好“三农”工作,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五个机制”的落实,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体制保障。认真谋划、抓紧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加大对“三农”支持的力度,加强粮食生产、农田水利建设,改水治旱建设,推广良种良法、农产品绿色产品和国际认证,创名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做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工作,大力发展效益农业、集约农业、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五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要认真贯彻实施《湛江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办法》,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要为其发展提供公正、公平竞争发展的创业环境和高效优质的服务,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

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法制建设,不断强化构建和谐湛江的制度保障。

从社会学角度理解,和谐首先呼唤公平与公正。和谐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友好相处和和平共处,它的基础就是公平与公正,包括文化公平、经济公平、政治平等和社会公正。而这种公平必须由健全的制度来保证。必须加强法制建设,重视从政治制度上加以

保障、从分配体制上加以保障和从社会保障制度上加以保障,构建起和谐社会的坚实制度基础。一直以来,我市的民主政治都在不断发展。尤其是这几年,认真贯彻了依法治市的方针,使我市的法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而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的公正公平和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法制建设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不符合时宜的地方。比如说我市的政务环境还有待继续改善,依法维护群众利益的工作还有待加强,社会中还存在不少不公正的地方。应当从以下方向加以努力:

一是建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工作体制,贯彻依法治市的方针,推进我市民主政治的发展。建立健全党委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领导机构决定的决策机制。在作出决策时,凡属党组织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应听取广大党员的意见;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事情,要广泛征询意见,集中民智;凡关系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上的公平。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丰富民主形式,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调动基层群众依法参与民主实践的积极性。完善村(居)民自治,形成村(居)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居)民自治机制;推进城市社区民主建设,形成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坚持和完善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支持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积极探索完善实体和程序公正的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保障。

二是健全收入分配机制,尽力减少和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现象。要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充分兼顾不同类型、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逐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坚决反对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在涉及到不同阶层利益的改革方案制度设计、政策安排等方面,努力使其相互间实现互惠互利,注意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成员进行保护和补偿。

三是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要强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对符合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应保尽保。加快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完善城镇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女职工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实现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加强基金监管。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今后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努力推进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重点解决好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积极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改进完善企业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健全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的补贴政策。发展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

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和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提倡公平、谦让、容忍、互助的思想文化。因此,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以文化来“化人”,从感情上化解矛盾,达致和谐,从而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当前,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在新旧价值标准面前感到无所适从,一些人甚至思想滑坡。对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力度。

一是要继续推进文化大市建设步伐。认真实施《湛江市建设文化大市纲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促进各类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不同阶层特别是外来建设者的文化权利和文化需求得以实现,从而达到人人享有文化的平等待遇;大力弘扬新时期湛江人精神。形成家园意识,增强文化认同,以实现湛江城市的文化整合,促进不同人群的和合融会。还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经济,通过发展文化来提高全社会群众的文化素质,使文化发挥出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协调人际关系的功能。

二是广泛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实现这项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要以突出群众性、注重针对性、强调实效性为基本要求,切实做到讲求实效,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群众的道德修养大为提高,从而培养出一种互助、忍让、和睦、团结的和谐氛围。

四、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切实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解决社会矛盾,为建设和谐湛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和谐社会与社会稳定是前后相承的关系,社会不稳定谈不上和谐,稳定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稳定的更高阶段,当一个社会在生活中能够保证社会成员的安全生活,这个社会的运行才可能是有序的。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近年来,我市逐步化解了一系列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维护了大局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一些问题的解决仍需要一个过程,加上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我们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积极探索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新路子,按照“抓稳定,促发展,实现人民富裕安康”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着力化解突出问题,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

一要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开展“四看四想四促进”活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切实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争取把社会矛盾化解在最基层。

二要抓“严打”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重典治乱,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种暴力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毒品犯罪、走私犯罪以及抢劫、盗窃等多发性案件;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大对私彩、传销、盗版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对问题突出者进行专项整治。积极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工作体系,完善群防群治网络,力求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三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善于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进一步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发现掌握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苗头,尽可能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要重视信访工作,及时理顺群众的思想情绪,做好预防和处置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等的教育疏导工作。

五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对农民甘蔗款“白条”、行业基金会拖欠股金、革命伤残军人退伍生活困难等几个主要遗留问题,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加以解决。

六要扎实推进“十项民心工程”,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间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拖欠农民工资问题,继续推进全民安居安康工程,解决住房难、饮水难、打官司难等突出问题,减轻农民负担,落实好农民减负增收政策

第二篇:不断增强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力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对我们加强先进文化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强文化凝聚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竞争力,作为建设先进文化城市的三大助推器,也是打造和谐城市的重要动力。

不断增强与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文化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是要使每个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够“心齐气顺”。按照这一目标的要求,加强先进文化城市建设,就应不断增强文化凝聚力。

沈阳受计划体制影响时间最长,计划经济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把市民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计划经济旧体制的长期束缚中解放出来,需要实现心灵深处的文化转型与文化变革。要求我们要全方位加强先进文化城市建设,引导全市人民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的各项任务上来。

不断发展与和谐社会要求相一致的文化生产力

构建和谐社会,不但要解决好经济建设的矛盾,而且要解决好文化建设的矛盾。我们要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建设先进文化城市,理所当然地要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根本目的。所以,不断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就构成我们建设先进文化城市的首要任务。

发展文化生产力,是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所要求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从科学、稳定、长效的社会运行机制层面上,更好地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而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正是其合法权益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组成部分。物质生活丰富而精神生活贫瘠,是建不成和谐社会的。因此,通过发展文化生产力,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特别是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文化权益,是建设先进文化城市又一重要任务。

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发挥先进文化功能所必须的。先进文化是时代的精华,民族的号角,政党的旗帜。其导向、凝聚、激励等功能与作用的发挥,是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前提和基础的。因此,在建设先进文化城市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文化生产水准和文化产品的质量,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先进文化才能真正实现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和鼓舞人的目的。

不断发展和谐社会所要求的文化竞争力

增强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力量,需要不断开辟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和新领域,不断巩固和壮大先进文化的竞争力。其实质就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发达的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先进文化城市,除了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文化设施,鲜明的文化特色,高尚的文明素质和强大的文化队伍等要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要素,这就是发达的文化产业。发达的文化产业是发掘、整合现存各种文化资源的动力机,是各种各类文化生产要素的加工厂,有了这一动力机和加工厂,才能催生质量上乘的文化产品和享誉内外的文化品牌,也才能成为先进文化城市建设的增长点;先进的文化产业,也是一个中心城市链接其他发达城市的桥梁纽带,凭借这一桥梁和纽带,外部先进的思想观念、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的管理方式和优秀的人才等先进的文化生产要素,才能在这里吸纳集聚,被这里消化吸收,向外辐射。

先进的文化产业也是先进文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先进文化城市不单是政治概念,还应是经济和文化范畴的先进概念。一提沈阳,人们自然会想到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历史文化遗产,但同时它也构成了沈阳文化产业的一个核心要素。没有沈阳故宫等诸多历史文化遗存和世界文化遗产,就没有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更不会有沈阳逐步发达的旅游产业。沈阳要建设先进文化城市,还应该借助建设“大沈阳经济区”的强劲东风,加强城市间的沟通合作,为打造先进文化城市再做贡献。

先进的文化产业是建设先进文化城市的物质基础。先进的文化如果离开了物质基础的保证和支撑,也会丧失生命力和感召力。沈阳发展文化产业,目前尚处起步阶段,需要政府扶持和政策支持。从长远发展看,必将逐步走向各类文化公司自我招商引资、自我发展壮大之路。

第三篇:努力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不断增强企业工会活力

努力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不断增强企业工会活力

近年来,电信工会在市总工会领导下,积极推进基层工会主席直选,建立“直选、培训、述职、测评考核与奖励补贴”五位一体的部门工会主席管理办法,开展“一家一品”特色创建活动等措施,使各级工会组织切实

在“建起来”的基础上“转起来”、“活起来”。

一、积极推进工会主席直选,从源头上增强工会活力

2002年8月,电信工会在帐务中心进行工会主席直选的试点,有12名会员经个人自荐和会员推荐竞选中心工会主席,经严格筛选,7名符合条件的会员参加了竞职演说。经176名会员差额预选和差额直选,产生了工会主席,并作为同级副职,进入账务中心领导班子。2003年、2004年,又先后在嘉定和崇明电信局、南区和北区电信局进行了直选试点。2005年,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电信工会制定出台了《上

海电信工会直接选举基层工会主席办法》,在全公司大力推进工会主席直选。

基层工会主席直选工作在五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引入会员自荐的方法,充分尊重每个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是引入公示制度,将经资格审查后入选的第一轮候选人,参加竞职演说后根据会员测评意见确定的第二轮侯选人名单,全部张榜公示,充分听取广大会员的意见,接受会员的监督。三是采用竞职演说的方法,这既是一次竞选者才能的展示,更是对今后工作的承诺。四是采用差额选举的办法,在更广范围内体现了广大会员的意志,也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五是打破原职级界限,凡直选当选的工会主席,无论其原来的岗位职级如何,全部进入本单位领导班子,按照同级副职管理。

七年来的实践证明,电信基层工会主席直选带动了工会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解决了工会干部产生的机制问题,增强了工会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了企业工会的整体工作水平,激发了企业工会的活力。目前,电信工会下属18家工会进行了直选,比例达60%,其中8家单位已连续两届实行直选。直选过程中,有2名原工会主席落选,1名主持工作的副主席退出竞选,3名有相当群众基础、受员工欢迎的同

志走上工会领导岗位。

二、建立五位一体的管理办法,将企业工会活力的重心下移

在总结二级基层工会主席直选工作经验的同时,我们又将活力重心下移,在基层382个三级部门工会中,提出了“直选、培训、述职、测评考核与奖励补贴”五位一体的《上海电信部门工会主席管理办法》,从部门工会主席的产生机制、素质提升、考核激励等入手,进一步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激发部门

工会的活力。

《上海电信部门工会主席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已有95%的部门工会主席通过培训取得上岗证书。2009年2月,我们首次对三级部门工会主席进行述职考评,295名部门工会主席参加述职测评和考核,根据会员测评和考核,有34人被评为“优秀部门工会主席”,79人评为“优良部门工会主席”,181人评为“合格部门工会主席”,有1人评为“不合格部门工会主席”。在考核的基础上,我们按每月100元、80元、60元的标准向部门工会主席发放了奖励和补贴。

三、深入开展“一家一品”特色创建活动,进一步激发基层工会活力

为进一步增强基层工会活力,不断提升基层工会的整体工作水平,2008年初,我们在基层工会中开展

了“一家一品”特色创建活动。活动要求基层工会创品牌、重特色、系员工、求实效。

两年来,在上海电信各基层工会中形成了长途无线部的会前听政、会后评估两项职代会制度创新;宝山电信局的首席员工制;网络运行部的“网上工会”;莘闵电信局工会的模块式管理等一批特色工作,提升

了工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了企业工会在企业转型过程中“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国工会十五大对工会工作提出了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要求,我们将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创新,推动工会工作再上新的台阶。2010年,针对工会自身建设上重点抓好5项工作:一要努力建设学习型工会,积极推进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对基层工会主席侧重理论、政策知识培训;对工会干事侧重上岗、实务操作培训,不断提升工会干部服务大局、服务员工的能力。二要加大贯彻落实《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的力度。在工会机构设置,专职人员配备等方面与相关部门商谈,要求基层工会设置办公室并配设专职工会干事。三要继续推行基层工会主席直选和“五位一体”的部门主席管理办法。要在任期届满的、有条件的基层单位继续实行工会主席直选,将党性强、办事公道、群众信赖的同志选配到工会主席岗位上。四要持续推进基层工会“一家一品”建设,深化模范职工之家创建。鼓励基层工会创新,形成特色。努力把基层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活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五要围绕企业所需、基层所盼、工会所能,对公司工会各部室工作实施有效工作整合。进一步改进作风,精简高效、资源共享,降低管理成本,切实为基层减负。

第四篇:和谐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把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载体,表明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和谐创建活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

所谓和谐创建活动,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和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把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任务落实到城乡基层,广泛开展以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创建活动。

(一)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是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丰富和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各地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及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不断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呈现出勃勃生机,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显然,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机结合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难以涵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因此,必须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增加开展一种更加符合“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和谐创建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是群众性创建活动,它们有各自侧重的领域,又具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在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谐创建活动重在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通过这两个群众性创建活动的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是大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有效载体。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生成与发展,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建设和谐文化同样需要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的过程。和谐创建活动能够承载和谐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能够反映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人是社区中的一员、村镇中的一员、单位中的一员、家庭中的一员,社区、村镇、单位、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只有每个人自身实现了和谐,每个社会“细胞”实现了和谐,全社会和谐才具有广泛坚实的文化基础。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和谐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贯穿于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始终,坚持重在建设、常抓不懈,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具体事情抓起,通过春风化雨的方式,让和谐精神、和谐理念入脑入心,使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的创建过程成为推动全社会强化和谐理念、践行和谐精神的过程,从而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对人们思想的引领和启迪作用、对人们精神的抚慰和激励作用、对社会矛盾的疏导和缓解作用、对全社会的亲和和凝聚作用。

(三)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揭示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道路、实践主体和根本目的,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党把广大人民群众最广泛地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和谐创建活动,就能够激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增强公民、企业和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就能够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方方面面投身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就能够促进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完善社会调节机制,增强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因此,一定要把开展和谐创建活动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把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和谐创建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的有效途径

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要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万众一心、共创和谐为主题,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建立健全“以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为重点,以创建和谐单位为支撑,以创建和谐家庭为基础”的创建体系,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维护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坚持思想领先,创建文明型社区。良好的社会风尚、共同的生活愿望、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创建和谐社区的精神支撑。社区各种组织一定要着眼于增强居民的社会责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教育居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振奋精神、鼓舞斗志,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行为、养成美德,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积极推动理论教育进社区、时代精神驻社区、先进典型在社区,不断增强居民的爱国爱市意识、团结奋斗意识、创业发展意识。要不断创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的内容,大力倡导爱国、诚信、友善、敬业、守法等道德规范,切实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努力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知我社区、爱我社区、奉献社区、为社区争光”的风尚,积极营造社区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二)坚持重在建设,创建服务型社区。社区是具有多重功能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创建和谐社区,要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准则,加强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要积极推进社区就业服务,增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要积极推进社区社保服务,增强居民的生活稳定感。要积极推进社区救助服务,增强居民的社会信赖感。要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增强居民的健康保障感。要积极推进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增强居民的地缘归属感。要积极推进社区便民服务,增强居民的生活方便感。

(三)坚持资源共享,创建学习型社区。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学习型社区,要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全方位、多形式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要有效整合优势资源,让人们接受各种智能、技能、体能方面的培训提高。要积极开展社区教育,逐步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要不断优化学习环境,把社区建成广大居民求知的课堂、心灵的家园。

(四)坚持安居乐群,创建友好型社区。良好的治安环境是人的基本需要,良好的人居环境和人际关系更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条件。一个和谐的社区必定是安全、宜居、友好的社区,有一个能够保证人们顺心干事、和谐创业的社会环境。要高度重视社区安全建设,把综合治理工作延伸到社区内各个单位、各个角落。要充分发挥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居民小组的作用,抓小抓早抓苗头,及时消除社区内部反映出来的各种不和谐、不稳定因素。要切实抓好社区环境建设,为社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社区单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五)坚持激发活力,创建凝聚型社区。一个和谐的社区,既是社区内各单位、各家庭团结和睦的社区,也是人人充满活力的社区。因此,社区党建工作和和谐创建活动要努力实现“全覆盖”。要扩大社区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要扩大和谐单位创建工作的覆盖面,努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构建和谐社区和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要扩大和谐家庭创建工作的覆盖面,通过家家户户的稳定和谐,促进整个社区的稳定和谐。

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的保障机制

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要借鉴吸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好做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健全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的体制机制。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制。和谐创建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组织领导尤为重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和谐创建活动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逐步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始终抓住城市和农村这两“块”、各行各业这一“条”,努力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无论是社区和村镇的“块块管理”,还是各行各业的“条条管理”,都要把和谐创建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统一起来,科学制定符合实际的和谐创建活动规划。各级党委宣传部和文明办要认真履行组织、协调、服务、指导的职能,通过不断完善议事制度和工作制度,积极协调民政、公安等部门抓好城市和谐社区创建,协调农业等部门抓好农村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创建,协调各行各业抓好和谐单位创建,协调辖区内具有较强实力和能力的单位对口社区、村镇共建和谐,协调妇联抓好和谐家庭创建,从而形成推进和谐创建活动的整体合力。

(二)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人民群众是和谐创建活动的主体,是和谐创建活动的实践者和创建成果的受益者。要坚持以人为本,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不断扩大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的社会基础。要问计于民,悉心听取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凡有关和谐创建活动中的重要决策,都要积极听取吸纳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要贴近于民,按照“三贴近”要求精心策划组织各类活动,不断扩大和谐创建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要服务于民,把和谐创建活动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群众最欢迎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使创建过程成为服务群众的过程,让人民群众从和谐创建活动中得到实惠。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力宣传和谐创建活动中的好人好事和先进典型,形成人人追求和谐、人人维护和谐、人人促进和谐的良好局面。

(三)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激励对于推动和谐创建活动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科学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可以先从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着手,研究制定和谐创建活动的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备的指标体系,使和谐创建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注重城乡、地区、行业等差别,突出地方特色和行业特点,区别不同情况,分层提出要求。对工作基础好的地方,要提出更高要求,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对工作基础薄弱的地方,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培育指导,突破薄弱环节,尽快抓出成效。对和谐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进行表彰,对工作进展不力、效果不佳的进行通报批评,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考出导向,评出压力,奖出动力,激励各地、各部门创造性地开展和谐创建活动。

(四)建立健全督促指导机制。和谐创建活动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贵在实效,必须自上而下加强督促指导。要坚持逐级推动的原则,善于识大局、谋全局、抓开局,标准由低到高,项目由少到多,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及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在和谐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以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表率作用。要坚持务求实效的原则,力戒形式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定要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断推动和谐创建活动取得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

第五篇: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努力建设和谐文化解读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努力建设和谐文化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建设和谐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因此,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有助于培育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内在地需要而且必将催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

如同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一样,和谐文化对社会和谐也发挥着方向导引、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的作用。这种作用具体表现在:作为一种理念,它支撑起人们的精神世界,给人们以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目标和力量,引领现实社会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它对社会生活发挥着评判功能、凝聚功能、教化功能和定向功能,给和谐以肯定、赞扬、褒奖和倡导,鼓励一切和谐事物的发展,促进各种和谐因素的增长。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它对制度、法律、道德的建构发挥着灵魂和指导作用,约束和规范着社会生活的秩序,促进各种制度机制的优化,保障现实社会在愈益和谐的轨道上运行。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和文化产品,它又能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不仅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而且能用和谐之美陶冶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热情。

建设和谐文化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紧迫的现实课题。必须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科学把握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意识发展变化的新特点,以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为根本,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持续不断地加以推进,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促进和谐文化建设。

一是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帅和支配的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和谐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

二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注重和谐,求同存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底蕴十分厚重。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涵,充分发掘其所蕴含的当代价值,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建设和谐文化,还要注意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使其熔铸于和谐文化建设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和谐文化。

三是立足社会生活实际,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体现为目标和过程的统一。作为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同我们的远大理想、同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一致的;作为过程,构建和谐社会是分阶段的、有层次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建设和谐文化,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更要着眼于现实的要求,不能脱离现实,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和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要包容多样,把握好建设的层次性,区分不同对象和层次,鼓励先进,团结多数,从而引导好不同阶层、不同思想觉悟的人。同时,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在一起,使和谐文化建设符合时代和现实的要求。

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用和谐之美陶冶人们的精神。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按照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理念的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创造更多的促进社会和谐、倡导和谐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要根据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强化文化市场管理,积极营造发展先进文化、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作者单位:廊坊日报社)

下载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努力建设和谐湛江(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努力建设和谐湛江(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努力营造和谐社会的基础——谈建设和谐社区

    建设和谐社区,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

    努力建设和谐沈阳

    文章标题:努力建设和谐沈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

    努力建设和谐沈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

    建设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建设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原始出发点。中国有句古训叫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深刻阐述了家庭建设对于国家和社会建设的......

    努力建设基层党组织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努力建设基层党组织构建和谐社会近年来,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认真做好抓基层、打基础......

    建设和谐社会

    建设和谐社会 社会,是国家不可缺的,也是人民不可缺的。社会组成国家,家庭组成社会,人口组成家庭。所以,一个和谐的、让人民有幸福安全感的社会是要每一个人去努力构建和维护的。......

    建设和谐社会

    建设和谐社会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短短的12个耀眼的大字,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代表党中央的全国任命发出的庄严号召! 这十二个耀眼的大字,奏着和谐的旋律,飞......

    建设和谐社会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干部工作是社会工作和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老干部工作则是高校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老干部在长期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