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浅谈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学校的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是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首要工作。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明确的是如何顺应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为此,我们必须正确分析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效的途径全方位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迫在眉睫。那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呢?下面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一、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可利用班主任例会和学校德育经验交流会等场合,组织学习德育文件、文章,围绕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交流、讨论,统一认识,提高班主任教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全体班主任、副班主任观看教育片和报告,学习他人他校的先进经验,促使班主任讲究育人艺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拓宽德育教育途径。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联系当代小学生的思想现状、心理特点,学校可长期利用每周星期一国旗下讲话的场合,由中层以上的行政干部轮流,选择适合的话题,对全校学生进行集中教育。利用晨会或课间操时间,由负责德育的少先队总辅导员总结前一周德育工作情况,公布、表扬校内外出现的好人好事,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整改的方法,促使相关年段、班级及时做好整改工作。各年段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以上的集中教育活动,针对各年段学生的具体特点,多次开展专题教育讲座。
三、长期开展班风建设综合评比活动。由少先队为龙头,制定学
校班风评比办法、标准,确定评比项目----升旗仪式队列、课间操、眼保健操、行为规范、卫生责任区、花草责任区、学生出勤、纪律遵守和不定期抽查。把班级的常规工作进行细化,统一衡量,有效促进班集体“争优创先”工作的长期开展,使校园环境、教学秩序、校风建设不断优化。
四、探讨课改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引导广大教师、班主任遵循课改的新理念、精神,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摒弃原有“好学生”的观念,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动手操作,学会做事。积极探索“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评选标准的改革方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
五、加强礼仪道德教育。
(一)、加强礼仪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学生在学校里不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家里不懂得尊敬长辈唯我独尊:在社会上不懂得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胡言乱语等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我们农村,近几年来,农村教育发展很快,农村的孩子享受与城里孩子同等的优质教育已成为现实。但是,由于原来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百姓受教育的人不多,受农村习惯势力的影响,彬彬有礼在农村很少看见。反之,粗野的举动,庸俗的谈吐随处可见,耳熏目染。农村儿童养成了许多不文明的习惯,这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可见。深入开展礼仪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完善自我形象的需要,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礼仪道德教育必须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相结合,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
1. 礼仪道德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青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礼仪道德教育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因此学校中的礼仪道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① 建立健全的礼仪道德规章制度。
为了使礼仪道德教育有法可施,有据可依,必须建立一个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例如:我们新仓中心小学把礼仪道德教育作为办学特色,第一就建立制度,通过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陋习,通过收集上来的资料建立一个规章制度,利用班会课、晨会活动逐条演讲,使学生句句理解,时时对照,加强训练。其中训练必须有规定性和重复性。对学生站、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要求进行反复训练。同时建立互相监督、检查评比制度,做到每两周一评,期终一总评,使礼仪训练规范化,制度化,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②营造环境,熏陶文明礼仪氛围。
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环境,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我们学校十分
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学生走进校门,第一眼就看见“崇尚文明礼仪道德,学做文明新人”几个大字。随处可见从学生当中征集来的文明礼仪警示语,教室、走廊等一些醒目的地方也可看见一些使用礼貌用语的宣传牌。同时还利用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学校的良好精神面貌,从而促进了礼仪规范的养成。营造一个文明礼仪氛围对礼仪道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 礼仪道德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以及对子女的要求等,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因此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家庭的文明礼仪氛围是十分重要的,理所当然家庭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培养基地。
3. 礼仪道德教育必须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社会是一个大德育环境,青少年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影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和各种公共场所的影响作用不能忽视,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倡导和营造文明礼仪的氛围。
① 培养社会角色
礼仪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而文明的素质教育的社会成员,形成社会角色。少年儿童在社会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特定位置,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但是每个人并不只担任一个角色。一个孩子可能同时担任子女、学生、观众、顾客、乘客等不同角色,而且每一种角色所遵守的规范都是有区别的,所以要进行不同角色的认识及相应的礼仪教育。
② 深入社会实践
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一些学生平时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公共场合或遭遇到不很熟悉的人时,其“礼仪”规范就无法发挥,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信心,懂得在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
总之礼仪教育是最基本的道德教育.礼仪是现代文明的具体表现,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形式。中国是“礼仪之邦”,注重礼仪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一个人文化素质、品德修养的高低,都会表现在他的外在礼仪形象上。对广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从小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基础道德水平,促进良好的校风的形成,从而推动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并影响社会风尚的好转。也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的有效途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地努力,讲方法,求实效,我们的学生必定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011.8.
第二篇: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古今中外,任何统治阶级在教育工作中,都总是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这是学校工作的一条基本规律。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无疑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更应特别重视德育工作。
当前,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应充分肯定。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还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因素的干扰,德育工作在许多环节上还远远没有 落实。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还面临着不少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本文仅就学校德育为首必须落到实处的问题,谈一下看法:
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问题概括起来是“三多三少”:一是注重形式多,重视实效少。学校的德育工作,搞起计划来相当庞大,提出要求条目甚多。诸如搞多少次主题报告会、主题班会,搞多少次参观、访问、调查、座谈,多少次竞赛等等,当然这些活动形式本身是好的,但若只是追求形式和数量,不重质量和效果。理论与实际脱节就会使这些活动徒有虚名,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又如学校总结工作时,一篇总结洋洋几千字,一、二、三、四、甲、乙、丙、丁说的头头是道,可是到学校真正看看,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学生的思想境界、言谈举止等存在着很多问题,有的甚至相当严重。二是演讲大道理多,解决学生实际思想问题少。如品德课上,部分老师讲起课来,解析概念,反复论证,引经据典,把一个马列主义的观点讲解的清楚明白,可是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却涉及甚少。这样考试时,学生在纸上答的是一套,而思想中却是另一套观点和看法。三是抓小事多,抓大事少。如有的班主任存在这样一种心理,怕自己的班级乱,只要不乱,便可放心,可安全的拿补贴,可毫不含糊地被评为先进。因此他们多在课上课下的纪律、卫生上下工夫。当然班主任抓这些是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对这样的事不
生。
三是寓德育于活动中。这也是搞好德育工作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渠道。对于德育教育的主体——学生,片面理解为只是开几个大会,做几个小报告,强迫性地向学生灌入德育内容,强制要求,就很难提高效果。相反,可能激起学生的逆返心理。青少年儿童本身就是生动活泼的,只有将德育教育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寓于具有时代气息、具有趣味性、艺术性,学生易于接受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认知,从而促其主动地学习和接受,并形成良好习惯。也更有效地促进德育工作的展开。
四是寓德育于学校、社会、家庭综合教育之中。诚然,学校德育教育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应认识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绝非学校一方面的影响所致,而是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综合结果。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影响在要求上、标准上有较大的差距。这种不一致的德育影响,不仅有时学生无所适从,而且有时会极大地抵消学校德育教育的正面力量。所以,应该做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只有将学校、家庭、社会的道德教育统一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把学校德育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轨道,使学校德育工作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德育质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讨和实践,那么我们的育人大业,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就会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就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三篇: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受会议安排,今天很荣幸有机会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为切实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我认为作为学校领导首先务必要有敢想、敢为、敢抓、敢干的精神,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探索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从而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认为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方面,欠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增强细节管理定成败的工作意识。
1、抓实教师管理,提高教师思想意识。
教师是一本最现实的教科书。教师的政治素养、文化水平、道德水准很大程度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思想素养,较好的道德水准,才能准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才有可能自觉加强理论修养,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才有可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否则,无从谈起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的管理,不能等同于学生的管理,善管理者能积极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巨大的潜能。工作上要充分尊重教师、信任教师,用人性化管理,换来教师个性化的工作,多给教师一些赞赏、激励和关怀,以此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保证教学发展的原动力。利用我镇良好的氛围,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育人环境。对管理者来说,要与教师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2、抓紧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是广大家长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标准。作为学校,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办学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首要任务,以培育出优秀的学生为目标。要有细节管理定成败的意识,只有注意好了教学管理中的细节,才会带来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强化教学管理工作,细化教学流程,才能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有序运转,才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切实做好教学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永恒的主题,我们始终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不放松,坚持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课程”。尽管我镇学科教师不配套,教学设施不健全,但始终本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努力做好各科教学工作。坚持强化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检查与督导,加强起始年级和重点学段的全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真正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在毕业班工作中,我们以“团队的力量一定大于个人的努力”为指导思想,让全校教师参与到毕业班工作中,有效地开展了师生接对,师师接对,生生接对等接对辅导的课外辅导工作,实现了一切服务于毕业班的理念。
3、抓牢教学教研,提高教师素质。
教学研究重在教学反思,重在教师群体,重在问题解决。我镇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本着“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求真务实精神,推行“两段六环”的教研活动方式(即第一阶段:备课—集体备课—修改课,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使校本教研既源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又服务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从而引领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鼓励各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一是课题的选择把我镇学校的特点和教学实际相结合,把问题当课题,把校本教研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二是阶段性研究与成果及时转化相结合,以细节决定成败,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研究成果向教学实际转化的过程,以追求校本研究成果利用的最大化。三是课题与学校有限的资源相结合,逐渐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学研究和教学模式。
二、增强学习培训,打造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
“培养名师立名校”一直是我镇学校的努力方向。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教育的脊梁,建设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办学永恒的主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者,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培养名师立名校”的办学目标,我们努力建设好三支队伍:
1、建设一流的管理队伍。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往往决定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办学声誉的好坏和学校竞争力强弱。选拔和培养敢想、敢为、敢抓、敢干的年轻村校园长是我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各村校园行政领导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我镇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
2、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多年来,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通过加强校本培训、组织继续教育、选派外出观摩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培养了一批批工作敬业、业务能力过硬、工作踏实的骨干教师。工作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有效地提升了学校教师的业务素养,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3、建设务实的教研队伍。以选拔和培养教研组长为切入点,以打造骨干教师群体为着重点,以课题研究为落脚点,全力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三、依托古镇树特色,学生特长求发展。
人才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也是千差万别的。近年来,一些学校追求教学质量,教师强制把学生困在教室里,无休止地打“题海战”。这样不但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反而阻碍了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给学校、班级带来沉闷呆板的气氛,抑制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我镇本着以“学生特长求发展”,开展了丰富多彩活动。我们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外,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其他的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的各项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课外活动中找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个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各校都分别涌现出一个个“小诗人”(长胜小学学生陈兴丹、林丹等)、“小书法家”(石缸小学学生)、“小画家”(石门小学)。因此,发展学生特长求发展,也是我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注重人文管理,依托古镇树特色,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让学生喜欢在学校学习,让家长和社会满意,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目标。由于豆沙古镇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这是我们办学的优势,也将是我们的特色教育。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古镇的特色文化,给他们营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环境,利用我们良好的古镇氛围,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育人环境,让特色教育深入人心。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尽量多组织教师带学生去体会豆沙古镇的文化和风情,抓住现有的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气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为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加以保护和发扬古镇的文化,真正依托古镇特色发展具有豆沙特色的小学教育。
以上就是我对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的一些基本做法和粗浅的认识,虽然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得到过上级领导好评,但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狠抓精细化管理为主线,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特长为载体,以古镇特色为依托,以建构平安校园为保障,全面提升豆沙小学教育的内涵发展,为努力办好让豆沙人民满意的小学教育而继续努力、拼搏、前行。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众所周知,无论何时德育工作都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重大任务。当今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但小学生思想品德面貌也存在着种种不容乐观的问题。如在不良影视、不良文化的影响下,以大欺小,以强欺弱、搜身、殴打、偷窃等不良行为在一些地方蔓延;在感情投入过剩的家庭环境影响下,不少孩子以我为中心,心中没有他人,蛮横娇宠,心理脆弱,经不起小小的挫折,自理能力差;在比较优越的物质条件下,贪图享乐,怕艰苦,乱花钱等等。
如何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我们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几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为立校之本,以《小学德育纲要》为指导,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遵循《纲要》提出的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实际,拓宽德育内容,不断改进德育方法,扎扎实实地进行以道德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以保证德育纲要的全面实施。
一、寓德育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班会课、晨会活动课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但空洞的说教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校各任课老师根据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把传授知识、发展智能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育之中,做到教书育人。例如,语文教学中,在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读书明理、增长知识、启迪智慧,逐步受到高尚的思想品德熏陶与感染。在数学、自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在音乐、美术教学中,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高尚情趣和审美观点。班会课、晨会活动课,各班按照学校的工作计划,周周都有教育内容。
二、寓德育教育于日常管理之中
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学校以“行为规范达标活动”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开展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并且制订了《学生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在守纪律、懂礼貌、讲卫生、爱公物以及一天中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和标准。在贯彻规章、建设校风的做法上,坚持讲清道理、树立榜样、严格要求、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反复训练、养成习惯。各班之间开展“纪律、卫生、出勤”三项竞赛,联系实际,注重实效,不断注入新内容,使这项活动立足于育人,融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于一体。由学生和教师组合,检查督促,进行评比,使此项活动落到实处。建立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制度、红领巾广播站制度、“红领巾”监督岗制度、路队制度、卫生抽查制度、值日值周制度等。由于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措施落实,有力地强化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规范的养成。学校的校风、校貌、校纪有了明显的改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文明之花开满校园。
三、寓德育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园应该像伊甸园一样引人入胜。”的确,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素质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他还曾经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对校园内的各种教育园地、橱窗以及校道走廊等的标语牌、宣传画的设置,注意它们的内在联系,既有独立性、又有整体性。
走进校门,是400多平方米的大花坛是低年级学生游戏、活动的场所,教学大楼顶上是醒目的“真 善 美 志 勤 责”六字校风,教学楼每层楼拐弯处的墙壁上分别有“说话轻,脚步轻,上下楼梯靠右行”的提示。每层楼教室的走廊都悬挂着学生的美术作品以及鼓励学生积极阅读的名人名言。教室是教与学的主要场所。一个整洁美观的教室,坐在其中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温馨感觉,陶冶着师生情操。教室的设计与布局,师生一齐动脑动手,以自己的劳动成果美化教室。教室正面黑板上方悬挂着国旗。教室后面墙壁设有学习园地,学生定期编辑出版,报道学习生活,有表扬有批评,以表扬为主;树立正气,克服缺点。通过黑板报,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和辨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尊师守纪、热爱集体、热爱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逢重大节日、纪念日出专刊,使学生知道节日、纪念日的来历和意义,从中学到历史知识,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知识园地”和图书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习生活,图书角由学生自己管理,它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培养管理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之中
1、在课外阅读中体验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真谛。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使学生在有益图书的熏陶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学校特别从紧张的教学时间中抽出一下午的时间,专门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通过阅读,同学们跟书一起,穿过时光隧道,来到南宋时期,目睹了岳飞抗金的腥风血雨;同学们跟书一起,跋山涉水,来到兰考,尝尽了人民公仆焦裕禄的辛酸苦辣;同学们跟书一起,上火山,寻英雄,体会了赖宁的气魄与胆识;同学们跟书一起,来到抗震抗灾前线,体验“傻大兵”人生价值与精神境界;同学们跟书一起,走进新北京,感受了奥运的激情飞扬„„同学们把书当作朋友,当作知己,与它共欢,与它共悲,与它共喜,与它共泣。同学们的灵魂与书完全融为了一体。因为读书,同学们可以流畅的为大人们讲述先进人物的故事,引得大人们睁大了惊奇的双眼;因为读书,同学们可以在作文课上引古论今,妙语连珠,不仅在各级作文竞赛中屡获佳绩,甚至在报刊上也能见到同学们的名字;因为读书,使同学们在面对成绩时,应该像爱因斯坦那样不沾沾自喜,以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面对挫折时,应该像保尔·柯察金那样意志坚强,百折不挠,无愧于生命的价值„„读书的滋味真是乐在其中,奇妙无穷,只有喜爱读书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读书的滋味。特别是在节假日,同学们除了享受着温馨、幸福与快乐外,更是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养分,展开了大量的阅读,古今中外,文学科技等,内容广泛,应有尽有。许多同学在假期中以书为伴,读书十几本,阅读量达100多万字,同时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还有的同学为了阅读,把自己积攒下来的零花钱、压岁钱拿出来买书。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了读书的真正乐趣,受到了好书的熏陶,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处事的原则。
2、在课余生活中感悟自我的存在与价值。
为了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发展,在课余时间学校坚决不允许布置那些机械性抄写的作业,而是在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编书和办手抄小报。经过几年的磨炼,如今,同学们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称职的主编。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编出来的书种类齐全,有童话类、故事类、作文类,还有科幻类呢。不仅内容丰富、书写工整,而且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富于创新意识。从学生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的素质与能力确实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无论是封面设计,还是编排体系,无论是主题的确立,还是内容的筛选,都可以与正规书籍相比美,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与保存价值,因为其中浸透了同学们的心血与汗水。张野驰、宋关羽等几名同学的书是利用电脑打印出来的,从任何一方面来说都是精品。王颖同学编的《瞧我们这个班》一书,对全班47名同学进行了特写,班级每一名同学的外貌、动作、语言及性格特点都在她的笔下栩栩如生,再加上作者巧妙的设计与配图,使得读者对此书爱不释手。孙聪聪编的《聪聪的故事》一书,都是她本人的真人真事,为了编这本书,她除了细心地观察与思考外,还要进行细致的收集与整理。通过编书,使她懂得了应该珍惜生活的每一天。仲晨光编的《晨光文集》、王秀月编的《文海拾贝》等几本书还被带到了北京,在国际识字研讨会上进行了展览,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徐国浩编著的《星球的呼唤》一书,在丹东市少年儿童科技创作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办的手抄小报也是主题明确、想象丰富、内容全面、构思巧妙,充分体现了同学们的创造力。每一分小报都是同学们汗水的凝聚、智慧的结晶。在我校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行的读书竞赛、征文比赛、手抄报竞赛中,就有144人获奖。学生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感悟到了自我的存在与价值,从而逐渐形成残余、竞争等社会意识,力争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3、在常规化活动中实践。
我们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常规化活动。一年一次的读书竞赛活动,使学生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自己组织班队活动、出黑板报、文艺演出排练节目等,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提高自治、自理、自主的能力。每逢重要节日,学校都要抓住时机组织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清明节忆先烈、“六一”艺术节、九月尊师、十月国庆、新年联欢,已成为学校的传统活动。另外,学校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劳动教育;结合红领巾小银行储蓄活动,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结合学雷锋做好事活动,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同时学校积极配合“绿叶杯”检查工作,上街宣传,打扫卫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组织学生社会调查,通过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强化了德育教育。
五、寓教育于校内外结合之中
小学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教育。为了发挥“整体效应”,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学校、社会、家庭等各种有效教育途径,进行一体化教育,既发挥各自的独特作用,又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提高育人效果。
1、重视家长学校建设。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各种因素影响的过程,其中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有着长期而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发挥家长在德育中的作用。开办家长学校,制订家长学校计划,落实讲课人员、讲课内容、讲课时间。充分利用广播、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优育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有效经验。坚持做好家访和来访工作。做到个别学生重点访,发现问题及时访,学期结束普遍访。沟通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融洽家校关系,达到共同培育下一代的目的。
2、建立德育网站,形成德育网络。
自从学校网站成立以来,在其中专门设立了德育之窗、校长信箱、班主任信箱、班级主页等栏目。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在班级主页中又设立了学生个人简介、学生成长记录表、学生作品展台、学生特长发展记录表、光荣榜以及评比台等小栏目,把学生的各方面表现综合的在网上体现出来,从而促进学生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实现自我教育。同时学校把学校网站的网址、校长信箱、班主任信箱向学生、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大力宣传,欢迎登陆学校网站,并诚恳希望提出宝贵意见。广大家长在网上了解到孩子的实际情况后,把学生在家的表现或使自己的育儿经验及时的与老师和其他家长沟通,使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3、建立德育基地。
学校建立了以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东港市革命烈士纪念碑、大东港、老干部局、车站、为德育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大东港,邀请大东港务公司的领导讲述大东港务公司的发展史,使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接受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深化了德育内容。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听讲解员讲述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我们可爱的大兵保家卫国、视死如归,体会中华儿女无私无畏的高贵品质。
4、开展“警校共建”活动。
学校还与东港市武警中队、东港市公安局结成警校共建单位,签订警校共建协议书,聘请武警中队及公安局的有关同志为校外辅导员。学校经常邀请他们来校上课,进行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安全知识、交通法规教育。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今年的“八·一”建军节,我校与武警中队的官兵一起进行了一场警校文艺联欢。我校的师生用他们甜美的歌声、轻盈的舞蹈、悠扬的器乐抒发了对当代军人的崇敬之情,武警官兵用他们准确无误的口令、整齐划一的动作、训练有素的格斗赢得了师生们的阵阵喝彩。我校的师生与武警中队的官兵情绪高涨,积极参与,使联欢逐渐达到了高潮,共同描绘出一幅军民情深的美好画卷。与武警官兵的共同联欢,加强了警校之间的互相沟通与了解,促进了警校之间的友谊与发展。通过此次联欢,使我校师生深刻地认识到:解放军官兵舍小家为大家,甘于奉献不求回报,他们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几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自己的特色,成效显著,被省市各级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在开展德育系列活动的推动下,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但这是终点更是起点,面对成绩,我们不骄不躁、头脑清醒;面对未来,我们意志坚定、斗志昂扬,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第五篇: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公主岭市朝鲜族学校高志刚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方式方法的不当,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做表面文章,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实效不高,因此,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势在必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新方法,拓宽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新的形势下,随着学习竞争加剧,先天不足又加上后天刺激,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问题已不容置疑地融入德育工作的范围,成为与政治并重的德育课题,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德育工作的新特点,必须高度重视心理疏导。结合德育工作实际,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途径,把德育融入在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和学生实际生活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贯彻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
(二)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
(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四)、与各科教育活动相结合;
(五)、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六)、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七)、与指导家庭教育相结合,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其教育子女的能力;
(八)、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用高尚的师德塑造优秀的“生德”。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上,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明是非、辨曲直,知荣辱为培养“四有”新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
对青少年的教育,如果是“学校抓得紧,家庭放得松,社区
空对空”,就难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和持久的教育效果。我们知道,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在内容、方法、方式以及教育主体上,都是各有特点,难以相互替代的。如果将他们协调,取长补短,就必然会产生多渠道教育影响的整体效应,从而保证德育工作的最优效果。由此可见,通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一体化,形成三方面教育互促互补的效应,就能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
三、校园文化是环境育人的有效途径。
实用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每一科文化都有他自己的式样,其组织的力量有它自己的独特的安排。”优化的校园环境,总是以它的特有的象征符号向学生潜在地或公开地灌输着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这种教育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绕开意识的障碍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接受。虽滴水击石,润物无声,却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鲜明的指向性,进而造就校园群体的共同特征和鲜明的个性。因此,在校园内,学校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遵循高品位的原则,使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让学生处于其中,感到“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所以我们学校在校园文化的具体布置时,做到高标准、高品味。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一种教育过程。师生齐动手,发挥集体、个人的积极性,达到优化育人的环境。
四、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培育师德典型。
教师的作用首先表现在他的人格力量方面,然后才是知识、学问,只有他们能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才能真正为人师表,积极发挥师德典型的榜样作用,在学校尽快形成“不追歌星和影星”,自觉学英雄、学模范见行动的风气。这样不仅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同时也培育了典型,我们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师德典型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
五、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通过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加上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学习讨论,我们达成共识,那就是学校应以德育为首,学生应以学会做人为首,必须使学生不成才责成人。我们应该也有理由坚信人人都有闪光点、人人都有可塑之处,要确立成才须先成人的德育目标,让德育先于智育的发展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培养当代的“绅士淑女”。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当成资源来开发,不能过于整齐划一,对于后进生更要倍加呵护,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总之,如果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治校、超前认识,明确德育为素质教育之首的理念,突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体现个体价值,全方位创造学生成长的环境,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教育工作者无论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教育措施,都要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公主岭市朝鲜族学校
2009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