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工作资格证书考试的范围是什么
社会工作资格证书考试的范围是什么?
证书考试的范围是什么?
回答beast0907 2008-11-11 13:17:35 首先说上海:
(一)上海市社会工作师助理资格考试科目为: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社会工作实务。
(二)上海市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科目为: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法律基础、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者将结束没有职业水平评价体系的局面。日前人事部、民政部联合颁发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将其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行统一管理,这将从制度上根本解决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地位和工资待遇问题,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从而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的能力建设。社会工作在发达国家已有上百年历史,但在我国起步较晚,尚未从制度层面建立起社会工作职业。社会工作者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新的规定,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分为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三个级别。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具体办法将另行制定。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时间、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科目为《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科目为《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合格者,将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和民政部共同用印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并由专门的登记机构对《证书》进行登记服务。
台湾:
依照考选部规定社工师考试科目,至少要修七科(群组)以上且满20学分才能考试,其中须包含社会工作(福利)实习或实地工作,有证明文件者。
考选部规定社工师考试需先修科目 本系曾开课科目 开课学分数 认列学分数
社会工作(概论)
社会工作(福利)理论 社会工作概论
社会福利理论
3
人类行为(发展)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3 3
社会个案工作 社会个案工作 3 3
社会团体工作 社会团体工作 3 3
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
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3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
社会及行为研究法
社会调查与研究 社会研究方法
------
------(3-3)
------
------3
社会福利概(通)论 社会福利概论 3 3
社会福利行政(与立法)
社会工作管理------
------------
------------
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 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 3 3
社会工作(福利)实习
实地工作 社会工作实习
------
2------2
社会工作方法
临床社会工作
医疗社会工作------
临床社会工作
医疗社会工作------3
高等(进阶)社会(个案、团体、社区)工作(专题)早期疗育社会工作 3 需附上授课大纲检定通过后才能认列
3社会工作督导------------------
非营利组织(经营)管理
社会服务机构(行政)管理
方案规划与评估------
------
方案设计与评估------
------3
社会政策分析
比较社会政策------
------------
------3
家庭政策
家庭(福利)服务
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政策
------
------3
------
------3
社会(儿童、青少年、老人、身心障碍者、妇女)福利(服务)
(专题)青少年福利
妇女福利 2
92.8.4修订
★同一栏中若并列多项科目,只能选择其中一科认定(EX:社会福利行政与社会工作管理两科中只能选择一科认定)
★社工师简章发售:约每年六月底七月初 ★社工师报名日期:约每年六、七月★社工师考试日期:约每年九月中旬
第二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定义及范围 文档
社会工作人才的定义及分布领域
1、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它与人们把本职工作之外的福利性、公益性和非专业性助人活动称为的社会工作,有本质不同。
2、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价值理念有两方面:从社会使命看,强调“扶弱济贫”,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专业使命看,强调“助人自助”,所谓“助人”是在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出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援,所谓“自助”是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来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
3、社会工作人才的定义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充分发挥其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对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的专业人员。
4、社会工作人才的分布领域
一、社会服务领域
(一)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
(1)老年人福利院的部分工作人员;(2)残疾人福利院的部分工作人员;(3)儿童福利院的部分工作人员;(4)精神病人福利院的部分工作人员;(5)聋儿康复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6)康复中心(康复医院)的部分工作人员;(7)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社会福利类民间组织
(1)社会福利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社会福利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社会福利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二)社会救助
1、社会救助类事业单位
(1)农村敬老院的部分工作人员;(2)救助管理站的部分工作人员;
(3)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社会救助类民间组织
(1)社会救助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社会救助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社会救助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三)收养服务
1、收养服务类事业单位
(1)收养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2、收养服务类民间组织
(1)收养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收养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收养服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四)社区建设
1、社区事业单位
(1)社区服务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城乡居民自治组织
(1)城市居委会的部分工作人员;(2)农村村委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社区民间组织
(1)社区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社区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社区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五)优抚安置
1、优抚安置类事业单位
(1)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的部分工作人员;(2)复员军人慢性病疗养院的部分工作人员;(3)复退军人精神病院的部分工作人员;(4)光荣院的部分工作人员;(5)军休所的部分工作人员;
2、优抚安置类民间组织
(1)优抚安置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优抚安置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优抚安置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六)慈善事业
1、慈善类事业单位
(1)社会捐赠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慈善类民间组织
(1)慈善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慈善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慈善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七)减灾救灾
1、减灾救灾类事业单位
(1)减灾备灾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减灾救灾类民间组织
(1)减灾救灾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减灾救灾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减灾救灾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八)家庭生活服务(婚姻登记、婚介服务、家庭教育、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1、家庭生活服务类事业单位
(1)婚姻登记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2、家庭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
(1)家庭生活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家庭生活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家庭生活服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九)殡葬服务
1、殡葬服务类事业单位(1)殡葬服务类事业单位的部分工作人员;
2、殡葬服务类民间组织
(1)殡葬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殡葬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殡葬服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教育辅导
1、教育类事业单位
(1)各类学校的学生辅导员、就业服务指导教师和心理咨询教师;
(2)残疾少年儿童特殊教育学校的部分工作人员;(3)工读学校的部分工作人员;
2、教育类民间组织
(1)教育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教育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3)民办学校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一)司法矫正
1、司法矫正类行政单位
(1)看守所的部分工作人员;(2)少管所的部分工作人员;(3)戒毒所的部分工作人员;(4)监狱的部分工作人员;(5)劳教所的部分工作人员;
(6)街道司法所、派出所负责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和安置帮教的部分工作人员;
(7)乡镇司法所、派出所负责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和安置帮教的部分工作人员;
2、司法矫正类民间组织
(1)司法矫正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司法矫正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司法矫正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二)就业服务
1、就业服务类事业单位(1)就业服务机构负责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部分工作人员;(2)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部分工作人员;(3)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部分工作人员;
2、就业服务类民间组织
(1)就业服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就业服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就业服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三)医疗卫生
1、医疗卫生类事业单位
(1)医院从事医政工作的部分工作人员;(2)精神病院的部分工作人员;
(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医疗卫生类民间组织
(1)医疗卫生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医疗卫生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医疗卫生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四)计划生育
1、计划生育类事业单位
(1)计划生育指导站的部分工作人员;
2、计划生育类民间组织
(1)计划生育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计划生育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计划生育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五)职工权益维护
1、企业
(1)企业负责职工权益维护的部分工作人员;
2、职工权益维护类民间组织
(1)职工权益维护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职工权益维护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职工权益维护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六)青少年事务
1、青少年事务类事业单位
(1)青少年宫的部分工作人员;
(2)儿童活动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3)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
2、青少年事务类民间组织
(1)青少年事务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青少年事务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青少年事务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七)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
1、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民间组织
(1)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社会团体的部分工作人员;(2)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3)妇女权益代表与维护类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
(十八)其它
1、宋庆龄基金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2、中国红十字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红十字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3、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部分工作人员。
第三篇:秘书资格证书考试
秘书职业主要指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它包含了从企业基础文书、专职文秘到高级行政助理等一个完整的行政辅助人员体系,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文字和语言沟通能力,综合协调与合作能力,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等。本职业共设4个等级,分别为五级秘书(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四级秘书(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三级秘书(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和二级秘书(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今年上半年的考试已经结束,下半年的考试定于9月11日和11月6日。申报条件1.五级秘书(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经五级秘书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2.四级秘书(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五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四级秘书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取得五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4)取得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以四级秘书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3.三级秘书(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四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三级秘书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取得四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3)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并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4.二级秘书(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三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二级秘书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取得三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3)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并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考核内容1.秘书职业考核的内容以《秘书国家职业标准》和《秘书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为依据。2.秘书职业考核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基础业务素质、案例分析、工作实务等4个基本内容。3.涉外秘书增加外语考核部分,秘书职业资格二级增加业绩评估部分。考核方式1.书面应答:考生对标准化书面试卷上的问题在答题卡上作答,题型分为单选题、选择题2种题型。2.情景模拟:考生根据所观看的情景录像,就书面问题进行笔答。3.任务解决:考生对书面提出的工作任务进行书面回答。4.综合测试:涉外秘书的英语考试包括听力题、选择题、写作题。5.业绩评估:专家对考生提供的个人工作业绩记录进行综合评审。成绩计算1.秘书(五级、四级、三级)中的4个考试模块的分数相加之和达到及格分数线(120分),即为秘书考试及格;秘书(二级)中的5个考试模块的分数相加之和达到及格分数线(180分),即为秘书考试及格。2.证书成绩计算按理论知识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两部分折算,即五级、四级和三级秘书中的各项及格成绩相加÷2后的分数为理论知识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秘书二级中的各项及格成绩相加÷3后的分数为理论知识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涉外秘书的外语成绩单独计算。3.秘书(五级、四级、三级、二级)总成绩未达到及格线,且只有一个模块成绩不及格者,其合格成绩保留一年有效,保留期内可自愿申请参加一次不及格模块所在考试段的补考。来源:中华秘书网
第四篇:英语资格证书考试
1.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CATTI 人事部与职称评定有关
2.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NAETI 教育部和北外
从2010年起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时间由原来的5月和10月的第四个周末调整到5月和11月的第二个周末。2010年的考试时间定为,第一次考试:5月8日和9日,5月8日开考英语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的笔译,英语四级的口译;日语一级、二级和三级的笔译。5月9日开考英语一级、二级和三级的口译;日语一级、二级和三级的口译。第二次考试:11月13日和14日,11月13日开考英语二级、三级、四级的笔译和英语四级的口译,11月14日开考英语二级和三级的口译。
网上报名时间。第一次考试,网上报名时间:3月1日至28日,考点确认时间:3月25日至3月31日。第二次考试,网上报名时间:8月1日至9月15日,考点确认时间:9月15日至21日。
3.全国英语等级考试 PETS
国英语等级考试(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 简称PETS)是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设计并实施的全国性英语水平考试体系。应试者不分年龄、学历、户籍等背景,只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均可选择适合自己的级别。PETS共有五个级别,各级别都十分重视对考生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的考查,均包括笔试和口试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分别报考笔试或口试。单项合格者可得到相应的单项合格证书;笔试和口试均合格者,方可获得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相应级别的合格证书。
PETS-1~4级的考试报名和组织工作由各省省级考试承办机构负责。考试时间为:每年3月开考PETS-1(B)、1、2、3级,每年9月开考1、2、3、4级。
4.上海外语口译资格证书
《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培训与考试项目是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成人教育委员会等政府部门共同设立的上海市紧缺人才培训工程的高层项目之一。上海市高校浦东继续教育中心接受委托,负责该项目的全部设计、开发、组织培训和考试等工作。由于项目定位正确、质量高、要求严、师资优秀、发展快,赢得了社会较高的信任度,被媒体和社会广大考生称为“求职通行证”、“黄金证书”、“白金证书”等。
(一)英语高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
本项目是英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项目中的高层次项目,具有大学英语六级和同等英语能力水平的考生可以报考。通过该项目的培训和考试,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公司和涉外单位造就一批能胜任各类涉外项目谈判、高层次会晤、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以及国际研讨会的翻译,并为同声翻译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考试形式:以测试口译水平为主要目标,从听、说、读、译(笔译、口译)等四个方面对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全面测试。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如在第一阶段笔试中,客观试题约占笔试试卷总分的25%,主观试题约占笔试试卷总分的75%。本考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综合笔试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听力;第二部分:阅读(1);第三部分:翻译(英译汉);第四部分:听译;第五部分:阅读(2);第六部分:翻译(汉译英)。每部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总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中间(即第三部分结束后)休息10分钟。每部分考分分配为50分,六部分总分300分,合格分为180分,第一阶段考试合格的学生方可参加第二阶段的口试。
第二阶段口试共分两部分:口语与口译。考试时间共为25分钟左右。口语部分要求考生就指定题目作五分钟左右的命题发言。考生拿到口语试题后约有五分钟的准备时间。口译分英译汉和汉译英两部分。每部分均要求翻译主题各不相同的两个段落。考生只有在通过笔试和口试两个阶段以后才能获得《上海市英语高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
考试指定培训教材:
《高级听力教程》(第二版,周国强、杨永平编著,含二盒9盘音带)《高级阅读教程》(第二版,陈德民编著)
《高级翻译教程》(第二版,孙万彪、王恩铭编著)
《高级口语教程》(第二版,严诚忠、戚之方编著)
《高级口译教程》(第二版,梅德明编著,含2盒共7盘音带)
该套高级口译教程的主编为孙万彪,编委为周国强、严诚忠、梅德明、陈德民。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
(二)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
具有大学英语四级和同等英语能力水平的考生可以报考。凡获得“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者均具有良好的口语水平和基本口译技能,可从事一般的生活翻译、陪同翻译、涉外导游以及外事接待、外贸业务洽谈等工作。
考试形式:根据口译特点,以测试口译水平为主要目标,从听、说、读、译(笔译、口译)等四个方面对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全面测试。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如在第一阶段笔试中,客观试题约占笔试试卷总分的35%,主观试题约占笔试试卷总分的65%。
本考试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综合笔试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听力;第二部分:阅读技能;第三部分:英译汉;第四部分:汉译英。总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听力部分为40分钟,阅读技能部分为50分钟,英译汉部分为30分钟,汉译英部分为30分钟。四部分总考分(满分)为250分。其中:听力90分,阅读60分,双译各50分。合格为150分。凡第一阶段合格的考生方可参加第二阶段口试。
第二阶段口试共分两部分:口语与口译。考试时间为25分钟左右。口语部分要求考生就指定题目作五分钟左右的命题发言。考生拿到口语试题后约有五分钟的准备时间。口译分英译汉和汉译英两部分。每部分均要求翻译主题各不相同的两个段落。考生只有在通过笔试和口试两个阶段以后才能获得《上海市英语高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
考试的指定培训教材:
《中级听力教程》(周国强编著,含音带9盘)
《中级阅读教程》(陈汉生编著)
《中级翻译教程》(孙万彪、冯慎宇编著)
《中级口语教程》(严诚忠、朱妙南编著)
《中级口译教程》(梅德明编著,含音带6盘)
该套“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培训教材由孙万彪任主编,编委有周国强、严诚忠、梅德明、陈汉生,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
(三)英语口译基础能力证书考试
为提高考生英语口译能力而开发的配套新项目,也是为达到英语中高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的要求增加一个台阶。
该项目的主要对象是具有高中英语以上水平、但与英语中级口译要求有一定距离者。比较适合大学低年级学生、高职校学生、高中生、三校生和具有高中英语以上水平的其他人员报考。
该项目2002年10月进行了试点考试。2003年始全面推开,每年4月中旬和10月中旬举行考试。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笔试以听力为主,包括听写、听力理解和听译,考试时间45分钟;口试包括口语和口译两部分,共25分钟,笔试加口试总共考试时间为70分钟,一天内完成。笔试和口试的考分分别为100分,两项总和满分为200分,合格为120分。合格者可获得由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委员会印制的“上海市英语口译基础能力考试合格证书”。
考试的指定培训教材:
《听力教程》以齐伟钧主编的《中级英语听力教程》为代用教材,由上海海文音像出版社出版
《口语教程》(试用本)由英语口译基础能力证书教材编写组编著
《口译教程》(试用本)由英语口译基础能力证书教材编写组编著
《口语教程》(试用本)、《口译教程》(试用本)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成教院教材科内部发行
(四)日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
具有相当日本语能力考试二级水平的考生可以报考。
凡获得《上海市日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者具有良好的日语口语水平和基本口译技能,可从事一般的生活翻译、陪同翻译、涉外导游以及外事接待、外贸业务洽谈等工作。
考试形式:以测试口译水平为主要目标,从听、说、读、写、译(笔译、口译)五个方面对考生语言应用能力进行全面测试。考试采取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形式。
本考试分为两阶段:
第一阶段综合笔试。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听力,40分钟;第二部分日语阅读技能,50分钟;第三部分日译汉,30分钟;第四部分汉译日,30分钟。四部分共需时150分钟,考分满分为200分。合格120分。
第二阶段口试,包括口语和口译两部分。考试时间20分钟左右。考试指定培训教材:
《听力教程》陆静华编著
《阅读教程》周道宏、瞿晓华编著
《翻译教程》张鸿成编著
《口语教程》陆国华、黄秋萍编著
《口译教程》钱力奋编著
以上教材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五篇:《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范围(2012.6)
社会工作的起源,需了解慈善组织会社、睦邻组织运动、友善访问员、依丽莎白济贫法等概念。
比较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及转型期我国的社会工作的组织(提供)模式的特点。
我国社会行政体制的特点 社会工作的“民政模式”
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伦理职责(以课件为准)伦理两难和伦理抉择(案例题)
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每一种的概念,以教材为主)
个案工作的面谈技巧(以课件为准,了解主要方面,题目灵活,不需硬背)小组工作的角色(以课件为准,了解主要方面,题目灵活,不需硬背)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 罗斯曼社区工作三模式
关于我国社区层面开展社会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
关于残疾人工作方法的理论探讨 社会性别视角与家庭社会工作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社会工作实务领域,搜集资料,谈谈其在我国的开展现状和发展展望。
1社会工作的起源,需了解慈善组织会社、睦邻组织运动、友善访问员、依丽莎白济贫法等概念。
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专业价值和伦理的指导下,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专业方法帮助个体、群体和社区摆脱困境、预防问题发生以及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专业助人服务活动。
1)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Poor Law)
① 内容和主要措施: A以教区为单位向地主征税
B贫民救济分区主办(中央--地方)
C设立贫民习艺所,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劳动,换取救济 D.禁止乞讨,收容救济
E.将贫民分为三类:①体健贫民,②不能工作的贫民,③失依儿童
F.规定人民有救济其家人和亲属的义务,教区即公共救济机构仅在贫民不能从其家人或亲戚那里获得救济时,方给予救助。
② 意义:
政府负起了社会救助的责任,并直接参与了社会救助活动的组织工作,在某种意义上为社会工作的诞生创设了一个合法性前提;
《济贫法》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承袭“有劳动能力的乞丐”的概念; 由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开端; 所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3.民间教会慈善活动——社会工作的开端
社会工作从有组织的援助和改良贫民生活的志愿活动到成为一个专业和学科是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期。
友善访问员(friendly visitors):从她们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初步的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模式以及专业的价值倾向。
改善贫民状况协会 慈善组织会社
1)查默斯(Chalmers)的贡献 一对一的个人化工作
注意对受助对象精神品德的塑造 强调对每个案主分别给与足够的关注 探索案主的“自然资源” 训练工作者
2)慈善组织会社(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 C.O.S)英国:起源于1869年,索里(Solly)牧师倡导,在伦敦成立。初衷为协调政府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的活动。美国:起源于1877年,水牛城 19世纪末20世纪初盛行于英美。
理念:个人应对其贫困负责,接受公共救济将摧毁贫民的自尊心、进取心和道德观念,终将致使他们依赖救济维持生计,主张贫民应尽其所能以维持自己的生活。
慈善组织会社强调只对那些“值得”救济的贫民施以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乞丐、酗酒者、嫖娼者、卖淫者不予救助。
内容:成立一个中央管理与联系机构,并将伦敦分成若干区,每个区成立一个分支机构,每区有支援委员会,主持救济物资的分配工作;各区派人对申请人进行调查;各区设立区内所有救济机构受理救济案件的总登记,另设咨询部,供济贫法监护人、各慈善组织及个别慈善家搜集申请救济者的资料;提高救济配额,使之足够申请人生活所需。
b.贡献: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进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友善访问员所开展的个别调查成了个案工作的开端 工作人员的培训(学徒式管理)建立图书馆
不同组织的协调合作,促使各种救助机构在社区层面上解决问题,为社区组织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运用统一的理念协调组织慈善救济事业,为形成具有共同价值体系和统一概念范畴的社会工作专业体系创造了条件。
3)睦邻组织运动(The Settlement Movement)
1884年,巴涅特(Samuel.A.Barnett)牧师在伦敦东区建立“汤因比馆”(社区睦邻服务中心),号召知识青年为贫民服务,实现贫富共同生活,合理解决贫困问题。
特点:贫民区设有宿舍,工作人员和贫民一起生活,口号是“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相亲相爱”;没有既定工作计划,视居民的实际需要而开展工作;发动当地人力物力,培养其自动自发的合作精神,为地方服务;尽力向当地人介绍本国及外国文化,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
b.贡献:一场社区改良运动
确立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理念,促使人们在更大范围关注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 强调救助者具有强烈的爱心,对受助人的处境进行亲身感受,以提高救助热情; 以社区作为整体工作对象,为后来的社区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
由简单的物质救济,扩展到对受助人精神的关怀和对社区环境的改造; 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三大方法的融合。1889年,简.亚当斯(Jane Addams)在美国芝加哥创立赫尔大厦服务所(Hull House)。不仅解决社区居民的问题,而且为居民的发展创造条件,为青年人和老年人提供从事教育、艺术、音乐、娱乐等活动及发展友谊的机会。同时它还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研究。
推动了美国社区睦邻运动的发展,到1937年,全美已有社区睦邻服务所500多个。
2比较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及转型期我国的社会工作的组织(提供)模式的特点。
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助人模式
1951年5月,内务部召开“全国城市救济福利工作会议”,主题是改造旧有的救济福利团体。1956年,首次提出“社会福利生产”的概念,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社会福利生产体系。
这种由国家直接负责的社会福利及服务的提供模式被概括为“政府负责的、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表现:
1、国家对社会成员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福利服务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并由国家拨付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资金。
2、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依赖国家的同一政策对有困难的成员提供各种资助。
3、在提供福利服务和帮助的过程中,行政部门与工会、共青团及妇联等群众团体一起通过行政程序并借助于思想工作对有困难的成员进行帮扶。
4、这些福利服务及解困工作被当作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而列入工作议程。
5、执行服务及解困工作任务的是国家干部,他们缺乏社会工作专业训练。
四、转型时期的社会工作 1)社会工作教育
1987年,在北京马甸召开“社会工作教育论证会”,确认了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1989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招收了第一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的提供模式:
不同模式并存-政府,家庭,社区,社会福利机构 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并存 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倚重 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3我国社会行政体制的特点
也称社会福利行政,是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其中心含义是制定、执行、实施社会政策。
单一政府推动、依据统一政策、依靠行政体系、借助思想工作等官办特点。
4社会工作的“民政模式”
一、民政工作、社会福利、社会工作之间的关系
社会福利是国家的制度、国家的立法和政策以及国家的规划。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具体实施和运作。社会工作是一个国家实施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手段。
在我国,民政部门是政府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工作实务的行政管理部门。
1、民政部门有一个从中央、省、县、乡镇直至村、居民委员会的遍布全国的行政网络和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信息渠道。
2、建国以来,民政系统由于其职责所在,对于负面的社会状况关注尤甚,与基层、社会贫弱群体也有着一种特殊的联系。
3、改革以来,民政部门面临的社会问题剧增。因此,在获得信息、初步的调查研究后提出的对策措施,往往经过一段“试点”,在总结出经验,逐步推广。
4、民政部门各项重大的改革措施和社会政策的出台,要经过党中央、国务院或全国人大的批准。
5、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是民政部门的职责之一,因此,它与基层社区有着天然联系。
二、民政部门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社会福利服务—社会福利事业、社会福利企业、城市社区服务
2、救灾救济—救灾,五保,扶贫,社会救济
3、优抚安置
4、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
5、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管理
5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伦理职责(以课件为准)1)案主自决(self-determination):
案主有自由做出他自己的决定和选择的权利和需要;
这种自由的权利受到案主的能力、法律和权威、成文的社区条例以及机构功能的限制; 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在理论和实务上尊重这种权利,但是当案主的行动或潜在行动具有严重的、可预见的和立刻的危机会伤害自己或他人时,社会工作者可以限制案主的自决权。
每一个人生来都是有尊严的。
案主有权利持有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按照自己的观点行事,只要这样做不会损害其他人的权利。当案主面临价值矛盾的时候,社会工作者通常首先帮助案主准确地界定问题之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所有方案,在一一分析了各方案的优缺点后,由案主自己决定做何选择。
应该尽可能地允许他们决定自己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指导--被指导的关系。对正在成熟、成长和变得更有责任心的案主来说,他们需要自己为自己的生活作出决定,并承担因此而可能引起的一切后果。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不是表现在指导案主怎么做方面,相反,是表现在帮助案主发现、确定其问题所在,寻找和发掘可能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案,提高案主自决的能力,提供案主自决的机会,帮助案主实施他们自己选择的方案方面。
2)对案主的承诺:
社会工作者的首要职责是促进案主的福祉,一般而言,案主的利益是最优先的。但是,社会工作者对广大社会或特定法律的责任不能因此而抹煞。
3)保守案主的秘密:
社会工作者应该尊重案主的隐私权,除非为提供服务或进行社会工作评估或研究的必要,否则绝对不能泄露案主的隐私或诱使案主说出自己的隐私;如果要公开保密的信息,必须经过案主的同意和授权。
“保守秘密”的原则要求社会工作人员不得向任何人泄露案主的秘密,除非得到了案主书面形式的授权,或在某些情况下根据法律要求社会工作人员应该提供证明。
根据“保守秘密”的原则,如果社会工作人员泄露了案主的秘密并给案主带来损失或伤害,案主可以向法院起诉社会工作人员。
绝对保密:对社会工作人员来说,绝对的保密意味着不与任何同事讨论案主的问题,也不把案主的信息输进电脑或写成个案研究报告。
相对保密:在机构里工作,需要写报告;在口头上与其他同事进行交流;与督导讨论问题的细节。
下述情况下,社会工作人员被允许、希望或要求打破“保密”原则,向有关部门披露有关信息:在案主正式授权(通常是以书面的形式)社会工作人员传递(披露)有关信息时。
当社会工作人员被要求在法庭上作证的时候。当案主向法庭起诉社会工作人员的时候(例如,起诉社会人员的工作给案主带来伤害和损失)。
当案主威胁要自杀,而社会工作人员不得不泄露案主的秘密以保护案主生命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工作人员被鼓励打破保密原则,阻止案主自杀。但是,一般说来,并没有法律要求社会工作人员一定要这样做)。
当案主威胁伤害其治疗者(如医生、心理学家、精神治疗师、社会工作人员时)。当社会工作人员发现青少年犯罪的时候,当青少年作为从犯、帮凶的时候,或者当青少年将成为犯罪对象的时候,社会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人士报告有关信息,以制止犯罪行为。
当有明显的证据证明儿童被虐待或被忽视的时候,一般都要求社会工作人员向儿童保护机构报告有关信息。
当案主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使之成为对自己或他人的威胁时(当社会工作人员发现一位飞行员案主实际上是一个酗酒成性的人时),必须向有关部门或人士报告有关信息。
在以上所有的情况下,社会工作人员都必须谨慎地使用专业判断,以确定在哪些情况下的确是有必要打破保密原则的,而不能轻易地破坏这一原则。
4)坚持正常化的方针:
最大限度地减少歧视,保证案主的正常社会生活,避免社区中的隔离。5)依靠案主的力量:
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案主的能力和潜能才是导致改变的助人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因素,应该帮助案主认识和提高他们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强调案主的力量。
6)充分重视案主的参与:
“助人自助”是实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原则,社会工作者应该“同案主一起工作”而不是“为了案主工作”。只有案主清楚地理解其情境并愿意和有能力行动时,有意义的改变才会发生。
7)把远见带给案主:
社会工作者应该引进希望,不断提出创新性的方法来处理情境。8)尊重案主的尊严与独特性
在为案主服务的时候,社会工作人员应该掌握并尊重案主的独特性。
“个性化”是社会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它指导社会工作人员把案主作为一个“个人”和“系统”来看,而不是简单地把案主作为具有某一类性格的人来看。
6伦理两难和伦理抉择(案例题)一道题
所谓伦理决定,就是指人们必须在行动或实践过程中决定哪一种行为是好的或正确的,必须判断行动或实践本身对受助者的影响,以符合专业行为的道德要求。
伦理困境,则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陷入一种在道德上难以取舍和难以找到满意方案的境地。
社会工作者经常要面对的一些伦理问题包括:隐私与保密性、自我决定、知会同意、利益冲突和服务的中断与终止等。
这些伦理决定通常是和个人价值观、专业人员的价值观、机构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联系在一起的。对社会工作者来说,在伦理决定过程中,两个核心的价值观是必须考虑的:一是尊重受助者的尊严和独特性;二是努力促成受助者的自我决定,在专业实践中鼓励受助者个人对自己负责并做出适当的决定,同时工作者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尊重他人的选择。
社会工作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社会工作者经常需要在价值的基础上而不是在知识的基础上作出判断。
最优秀的社会工作人员是那些具有丰富的生活常识,并相信他们自己的直觉的人。案主与社会工作人员的价值矛盾 对案主的情形不要过分情感投入。
社会工作者本身也有价值观,如何保持客观中立?
当社会工作者的个人价值与社会工作的行业价值相矛盾的时候,可取的做法是以社会工作的行业价值为指导向案主提供服务,熟记社会工作者道德伦理守则。
鼓励案主探讨其价值及相应的选择方案。
让案主去做他想做的事、满足他的需要--只要他不侵害他人的利益。对堕胎、同性恋者、婚前性关系等很有效。
婚外恋、虐待儿童、乱伦--检讨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侵害
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把社会工作的道德伦理原则按照重要性的程度排成序列,在实务工作中,根据这个序列来作出价值判断。
社会工作价值序列
①保护生命(个人与社会的基本生存需要}
②维护独立性、自主性和自由。
③营造平等的机会。
④提高生活质量。
⑤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隐私权。
⑥讲真话,并开放所有相关的信息。
⑦根据自愿接受的原则行动。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类型 1案主自身的价值冲突
2案主与社会规范之间的价值冲突 3案主与社工个人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4社工的专业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社会、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三者在价值上的矛盾
1、伦理学理论的回顾: 1)义务论:某些行为无论结果如何,都有一定的、社会公认的、通行的关于是非对错的评价标准。)目的论:任何行为的对何错要视其所带来的结果来确定。
A.利己主义:面临两难时,人们应该设法扩大自身的利益 B.效益主义:某行为是正确的是由于该行为可以使利益最大化
2、伦理抉择: 1)指导原则:
伤害到人类生存的必要前提(如生存、健康、住所)比其他一些伤害(如欺骗、揭发隐私)要严重
个人基本福祉的权利优先于其他人的自我决定权 个人的自我决定权优先于其自身的基本福祉
社会的基本法律和规范应高于我们自己的信仰、价值和原则 2)过程:
理清伦理两难的议题——冲突的社会工作价值和职责 找出所有可能被伦理抉择影响到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尝试找出各种可采取的行动以及参与者,并评估每种行动的利弊得失 反复考察赞成或反对每种行动的理由 征求同事和其他专家的意见
做出抉择并记录抉择的过程和理由
监督、评估、跟进伦理抉择所带来的结果
有学者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决策模式供专业人员参考,这一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认识清楚问题、涉及到的人和机构以及形成这一问题的因素;
第二,澄清在特定情景下发挥影响的社会价值、受助者的价值观和个人的价值观; 第三,确定解决这一伦理问题的目标; 第四,寻求替代的干预目标和策略;
第五,评估和权衡实现目标的每一行动选择之后的可能结果; 第六,对每一行动选择清楚地认识并排列出伦理原则; 第七,充分利用相关的决策指引,进行最适当的行动选择;
第八,执行选择的行动方案并对其进行监测,一旦出现偏差立刻进行纠正; 第九,评估决策和后续干预活动的后果。
7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每一种的概念,以教材为主)
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危机介入模式
危机-当意外事件发生时,或由于积累了太多压力时,就会发生危机。开始阶段-搜集案主的基本资料,并将会谈集中在正在经历的危机事件上。
中间阶段-进一步搜集资料,扩大对案主的认识,如可以把现在的事情与案主过去的生活经历相联系,指出前后的因果关系,以帮助案主改正对问题的认识。
结束阶段-回顾开始时双方协议要做的事执行的如何,达到了什么目标。任务中心模式(对小目标、可行目标比对目标模糊的案例更有效)
将焦点集中在问题解决过程(选择和完成任务是人们应对生活的重要部分)
过程-问题探索、协议、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共同制定出具体的目标、完成任目标、结束。“社会-心理”模式是一种将案主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方法。
理论特点
1、心理社会治疗法以“人在情境中”的理论模式作为分析与治疗的框架,这是一个突破。
2、心理社会治疗法吸收了自我心理学和系统理论的学说,使治疗更趋有效。
3、无论在建立关系、研究、诊断、治疗等过程中都有一套既丰富又细腻的工作技巧。
4、探索—描述—宣泄也是一个协助案主自助的方法。
5、直接影响也是个十分重要的技巧,而五种不同强度的划分使工作者更细腻地体会到干预的不同强度,并能根据案主的情况适当地使用。
6、环境工作更是一些学说或介入模式所忽视的一环。行为治疗模式 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人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四种学习状态-反应学习、操作学习、观察学习、认知学习
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强化法、自我控制、放松训练、作业疗法、决断训练 叙事治疗模式
以日常对话为基础,从多向价值视角出发,从新审视社会工作辅导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在辅导关系和辅导技巧上的一些变化。
理论假设:后现代主义(一切理论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脉络和价值系统)、社会构建主义(所谓客观的现实是不存在的,现实是人们借着语言构建出来的精神产物)
三、人本治疗法
人本治疗法是一种应用范围很广的比较人性化的治疗模式,该模式对人性有比较积极乐观的看法,强调将案主作为治疗的中心,以开发案主的潜能、促成其自我成长为出发点和宗旨,运用同感、无条件的关怀等技巧为案主提供一个宽容、信任的氛围,使其提高和转变自我认识,树立恰当的自我概念,解决困扰,达成自我实现。
四、理性情绪治疗法
艾利斯认为以往的一些治疗方法都只重视案主行为、感受方面的改变,忽视了思想在情绪问题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解决案主情绪困扰的有效途径是协助其改变错误的思想模式。
8个案工作的面谈技巧(以课件为准,了解主要方面,题目灵活,不需硬背)
1、面谈前的准备
(1)对案主相关信息的收集(2)面谈前的心理准备(3)拟定初次面谈的纲要
① 自我介绍。② 说明本次会谈的一般目的③ 确定案主了解社会工作的一些基本原则④ 了解案主的问题并探讨和环境的关系。⑤找出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相关资源。⑥总结这次面谈,并思考第二次面谈的可能性。(视初次面谈的具体情况而定)
2、如何进行面谈?
(1)鼓励和重复案主的话(2)积极的反馈(3)澄清
(4)开放式提问
(5)增强案主的力量
① 在案主的行为方面② 在案主的个性方面③ 在案主的资源方面(6)自我表露
运用自我表露的目的在于:
①社会工作者通过跟案主分享相似的经验和感受,增加案主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感。使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专业关系更加亲切和带有人情味。
②大部分案主不易袒露自己的某些真实想法,因此社会工作者适当的自我表露具有示范的作用,让案主在安全的氛围中,学习更有效地开放自己。
③ 社会工作者跟案主分享相似的经验和感受,可以增进案主对自已的经历和行为后果的反思,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四种类型的自我表露:
第一,可以跟案主谈谈自己的专业角色。
第二,可以通过回应,与案主分享自己对案主的感觉和印象。
第三,可以告诉案主你对正在进行的和案主之间的互动及相互关系的看法。第四,与前面几种有较大差别,就是告诉案主自己的某些个人生活或个人问题的片段,当然是与案主当时的情感、问题和情境相关的内容。
(7)理解
“理解”是建立良好专业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社会工作人员不仅要使自己的情感与案主的情感协调一致,而且还要让案主明确地感觉到—“我已经理解了你的情感。但是,“理解”并不要求社会工作人员具有与案主相同的情感,或者要求社会工作人员评判案主的情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8)面谈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①怎样处理面谈时的沉默?
面谈中的沉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案主引起的,一种由社会工作者引起的。案主的沉默可能是因思绪太乱,需要片刻停顿以理清思路,也可能本身就不是自愿来见社会工作者的,以沉默来抗拒,拒绝和社会工作者合作,或给社会工作者施加压力,迫使社会工作者顺其思路工作。
社会工作者要分清其沉默的原因,特别是后一种情形,要在较短的时间里打破沉默,否则,持续的冷场会使面谈失败。社会工作者可以用一些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来打破僵局,减轻案主的焦虑和敌对情绪,或者用转移案主注意力的方法,先把气氛缓和过来。
如果沉默是由社会工作者引起的,一般有不同的原因,有的是和社会工作者本身的个性有关,内向、寡言少语,对工作也不甚投入。有的是缺乏经验,突然间脑子一片空白,不知说什么才好。这样的沉默具有负面影响,一般应加强专业的培训与督导,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调节谈话速度 在谈话过程中,有时候交谈和信息交换的速度太快了,以至于案主跟不上或不能完全吸收和理解全部的谈话内容,社会工作者运用短暂的沉默,使案主有时间来思考和消化刚才的内容。
沉默的聚焦
这段沉默的时间相对长些,而且往往发生在有了一些重要的新发现之后。沉默的聚焦就是让案主有时间能集中在这一问题上进行深入思考,避免匆匆忙忙地进入下一个议题。
社会工作者对防御的反应,这种沉默发生在案主直接对社会工作者大发脾气。社会工作者也许会试图作出防卫的反应或指出案主行为的失控。但一段时间的沉默伴之以适当的非语言行为(如用眼睛正视着案主并带着十分严肃的表情),也许可以给案主提供时间去思考自已的所作所为及为什么要这样做。
沉默的关心
是指在谈话的过程中,案主会出现比较激烈的情绪反应,如难过、悲伤和悔恨等等,很多时候案主会放声大哭。
哭是真实地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可以借此宣泄痛苦。只有通过适当的方式发泄种种痛苦的情感,人们才得以克服它们并继续生活下去。这时候社会工作者使用沉默能最好地表达自己的同情、理解和关切。
②如何处理和案主的意见分歧
另外,有些案主会制造烟幕弹或假象,主要目的在于避免触及真相,害怕改变。他们常常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搪塞或掩饰自己,使人很难看清其真实面目。
③如何对待那些非自愿的案主
(二)介入技巧
1、反馈
2、改善自我对话
3、空椅子
4、再构
5、集中焦点
6、情境想象
7、制定目标
9小组工作的角色(以课件为准,了解主要方面,题目灵活,不需硬背)小组工作是一种以两个或以上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它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小组经验,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行为改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成员在团体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清楚地界定出成员在团体中的身份、地位、权利和义务,使成员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相应的预期。
(1)基本角色
受助者、协助者、自决者
一个小组必须完成两项功能:任务功能和维持功能。
任务功能指的是保证小组专注于某项特定的任务,并努力达到预定的目的。维持功能指的是重视小组成员的需要。不管是任务小组还是治疗小组,都需要小组成员努力实现这两大功能。
(2)小组任务角色 发起者
资讯寻求者或意见寻求者 资讯提供者或意见提供者 精心策划者 协调者 指引者 评估者
杂务技术人员 记录者
(3)小组激发和维持角色: 鼓励者 调和者 妥协者
协助完成者或守门者 标准设定者
团体观察者或评论者 跟随者
(4)反团体角色 攻击者 阻碍者 寻求认可者 自我表白者 放浪形骸者 强势支配者 求救者 高傲自大者 毛遂自荐者 告密者 使坏者
敌对的或愤怒的成员 垄断独占者
退缩的、不参与的安静的成员
二、小组工作者
工作者的地位会因团体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
在团体的初始期,工作者需要澄清团体目标,协助成员订立团体契约,引发成员间的互动,营造团体气氛,此时的工作者处于团体的中心位置;
进入团体的转换期,团体动力逐步形成,工作者开始逐步偏离中心位置,退让一部分角色,向边缘转移;
到团体工作期,团体动力形成并且逐步成熟,成员间的相互作用顺畅,团体开始进入自我引导、自我发展的阶段,工作者此时只是资源的提供者,他的位置已经退到边缘;
最后,进入结束期,团体的凝聚力下降,团体结构松散,工作者需要处理成员的分离情绪,评估团体的成效,进行转介等,重又回到了中心位置。
引导者 催化者 调解者 代理人 评估者
10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
一、小组形成前的准备
1、小组的规划
性质,类型(成长性、治疗性、支持性)目标 服务对象 地点、时间 带领者
是否有机构和组织的政策影响小组的发展? 需要与哪些重要的人进行接触? 评估
2、小组的组成 同质性/异质性 开放性/封闭性 自然/人为 自愿性/强制性
3、招募和筛选成员
4、决定小组的规模
5、决定小组工作的时间
6、做好团体系统内外的协调工作
7、团体开始前工作环境的准备
8、经验性认知的准备
二、小组的初期
1、有效地开始小组
2、成员的相互认识
3、澄清小组和成员的目标
4、订立小组契约
5、产生信任的小组氛围
6、工作者在初期的角色与地位
三、小组的转换期
1、处理抗拒行为
2、处理问题成员 沉默的成员
表达感受困难的成员 成为“代罪羔羊”的成员 总是抢着说话的成员
3、处理小组中的冲突 成员之间的冲突
成员与工作者间的冲突
四、小组的中期
1、小组中期的特点 团体的凝聚力增强 孕育希望和改变的动机 成员投入与表露 互助合作的形成
成员对工作者的依赖减弱
2、小组中期的任务 维持小组良好互动
协助成员从小组获得新的认知 协助成员把领悟转化为行动 协助成员解决问题
3、工作者的介入 个人层面的介入 小组互动层面的介入 环境层面的介入
五、小组的结束期
1、小组结束的含义
2、成员的特征
3、工作者的角色
4、小组结构的特点
5、结束期的工作任务 处理成员的分离情绪
协助成员维持和巩固在团体中的所学并将其推广到现实的生活环境中 协助成员走向独立并面对不具支持的小组外的环境 计划未来、处理遗留工作、安排跟进工作
11罗斯曼社区工作三模式
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区内存在的社会问题,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三大模式:
地区发展-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
社会计划-依靠专家的意见,通过有关专家的调研、论证、计划,然后落实、推行,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
社会行动-针对社会不公平、不平等与剥削现象,社区工作者动员、组织社区居民,采取集体行动,以从下而上的形式,求的公正解决问题。
12关于我国社区层面开展社会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社区社会福利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倡导下,以一定层次的社区组织为主体和依托,以自助-互助的广泛群众参与为基础,既突出重点对象又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用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来增进公共福利,提高生活质量的区域性、社会性的福利事业。
社区服务六方面的含义:
1.政府在社区服务中起主导作用
(1)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2)其能力和作用也是有限的,应“有所为,有所不为”。2.社区服务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依托 3.社区服务以群众性的互助活动为基础 4.社区服务面向本社区全体居民 5.社区服务注重社会效益
6.社区服务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商业服务的区别:
(1)服务对象不同。社区服务的基本对象是社区内的“三无”老人、孤残人、优抚对象,以及老、青、少、幼和一部分居民群众;而商业服务行业面向社区的所有成员。
(2)服务目的不同。社区服务以福利服务为主,非以盈利为目的;而商业服务追逐的目标是盈利。
(3)行业性质不同。社区服务是指社会化的福利服务事业,政府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扶持;而商业服务行业进入市场竞争,没有相应的政策倾斜。
(4)服务方式不同。社区服务的服务者与被服务者是一种互济互助的奉献关系;商业性服务服务者与被服务者是一种单纯经济关系。
(5)服务效果不同。社区服务追求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社区稳定,而商业服务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三)社区服务的特征
1.资金采取政府补助、社会集资、个人捐赠、适当收费相结合的办法解决 2.组织形式采取政府机构与民间机构相结合,政府指导和民间机构的创造性相结合,专业服务人员与志愿人员、社区居民互相服务相结合。
3.服务设施齐全,按社区的实际需要,合理布局。
4.服务项目以社区居民社会生活需要为目标,福利性与服务性相结合,内容广泛,方式灵活。
5.由点到面,形成社区服务的工作系统与服务网络。服务内容:
1.面向各类弱势群体的福利性服务 2.面向社区全体居民的社区事务性服务 3.市场化的盈利性服务
(五)当前我国社区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服务的性质定位问题。
福利服务?营利服务?在服务项目上如何划分?
2、社区服务的队伍建设问题。
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质量不高。
3、社区服务的行政化问题
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社区服务中心角色尴尬
(六)社区服务工作的发展
1、明确社区服务的性质并进行归类
2、发展公共服务-卫生服务、健康服务、安全服务、社区教育等。
3、发展社区志愿服务
4、社区福利服务的职业化
13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
社会撤离理论:超过一定年龄,认得能力会不可避免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为活动能力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角色,资源帝摆脱社会。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的撤离,无论这一过程是因老人资源还是社会起动,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活动理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地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主张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的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最小到最低限度。
连续性理论:不论是年轻还是老年,人们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和生活方式,而个性在适应衰老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在老年时依然能够保持中年时代的个性和生活方式,那么他(她)便会有一个心腹的晚年。因此,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来规定标准,这是老年人对生活感到满意的基础。
符号互动理论:人们是在他们的社会环境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他们的自我概念的。(人们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判、态度来思考自身。)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
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互动是一种双方交换的行为,在交换过程中双方都考虑各自的利益,企图根据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利益来选择相互作用,当双方都达不到自我目的时,社会互动就会趋于停止。人们是通过掌握物质财富、能力、成就、健康、美丽等社会认可的权力资源来确定自己的社会地位。由于老年人缺乏可供交换的字眼,所以他们在社会中只能扮演屈从和依赖的角色。基于此,发展与老年人有关的政策和社会服务的原则就是力求最大限度地增加老年人的权力资源,以保持老年人在社会互动中的互惠性、活动性和独立型。
14关于残疾人工作方法的理论探讨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个人、家庭或残疾人群体进行的有目的的专业活动,是以残疾人为主体对象而提供的各种有效的服务和帮助。理论探讨
供养理论:对于残疾人特别是完全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养起来。家人和社会通过经济上的供养表示对残疾人的责任和爱。
回归社会论:通过社区照顾,让他们过正常的生活,回归社会,而不是院舍式照顾。增能理论:以人的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方法使残疾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他失去的机体的、社会的功能,并有助于他们进入一般的、正常的社会生活。
15社会性别视角与家庭社会工作
社会性别视角是指性别角色的社会设定,如现在女性的弱势地位是因为社会原因造成的,而不是她本身的原因。
16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社会工作实务领域,搜集资料,谈谈其在我国的开展现状和发展展望。
青少年社会工作
发展问题:学习成才、娱乐休闲、参与社会
青少年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保护问题、互联网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城市青少年问题、情感问题
展望: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引入学校社工,辅以社区社工;社工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