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社会实践个人心得——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xiexiebang推荐)
毛泽东思想社会实践个人心得
近年来,社交网络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目前,约有一半以上的中国网民通过社交网络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社交网络已成为覆盖用户最广、传播影响最大、商业价值最高的网络终端业务。同时,社交网络在我们大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并对我们的信息获得、思考和生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选择了通过调查问卷以及视频访谈、录音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在调查结果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分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对娱乐、学习、求职的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影响。
在调查中显示同学们比较常用的社交网络是QQ、人人和微博,并且每天使用社交网络的频率非常高,有的同学甚至在上课时和睡觉前也会花费大量时间使用社交网络,这样的现象非常令人堪忧,长时间对着电脑、缺乏运动、不规律进食,这种生活方式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依附社交网络的虚拟身份沟通,人和人之间难以实现真正的信任,阻碍了我们之间的真诚交流。然而,大学生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能够快速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学习、交流成本降低,效率提高。高效率的互动社交网络使交流的趣味性增强。大学生也通过社交网站(如人人网、校友、豆瓣)能够找到老朋友,结交新的朋友,扩大交流圈。社交网络上的学习和娱乐资源十分丰富,非常值得我们好好利用。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学习,让参与者能寻找学习伙伴,除了有自我学习空间外还能和其他学习伙伴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学习资源的分享;社交网络的兴起对大学生求职带来的影响体现在:求职信息在社交网络上的发布,便于sns化的大学生用户集中筛选和取舍。求职网站会发布在线招聘、在线视频面试等信息,让大学生能通过互联网求职,免去了出行车宿费用,节省了开支,降低求职成本。
但是在社交网络上经常会出现跟风现象,根据调查问卷显示的结果也表明,其实大家对社交网络发布的信息的真实性并不是非常高,经常爆出的一些爆炸性新闻其实是某些个人蓄意的炒作或者无聊之举。而大家辨明真假的能力也随之提高,网络上这些个人也不再有市场,而主流的、正面积极的信息被广大群众接受,这也在另一个层面上鼓励的大学生不要利用社交网络散播虚假信息、甚至网络犯罪,鼓励大家善于利用社交网络。
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有着各自不同的群体思想和价值观,大家利用社交网络进行沟通表达自我具有独特个性的价值观,或就某一事件发表看法。这种群体与群体间的沟通,使大学生可以比较清楚地表达和诉求愿望,其中暴露出的社会问题,有利于社会管理者及时做出调整和处理;同时在社交网络上的和谐交流,有利于开阔大学生眼界,了解不同领域文化;另一方面,大学生也积极参与到一系列群体性事件当中,良性的如“围脖打拐”恶性的如“东方神起爆吧事件”,这里面折射出的大学生思想及处事原则,都引人反思。
总之,社交网络已经渗透到了现在大学生的生活中,社交网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也因为社交网络发生着一系列如理念、自我意识等的改变。在这种影响与改变中,一些良性的、进步的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一些恶的、坏的东西也正在蔓延,我们大学生应冷静地分析与辨别。在生活方面,利用沟通进行学习和丰富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从实际经济情况出发,发扬朴素的生活作风,养成好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态;在精神方面,做一个有道德、有良好心态、有辨识能力的成熟青年人,不发表不良言论,煽动不良情绪,滋生事端。
外国语学院
11商贸英语2班
11020230
赵阳
2013年5月5日
第二篇:社会实践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总结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社会实践
“社交网络”就是建立在真实社会的人际关系基础上的网络用户关系框架。通俗的说,它是指可供用户以真实姓名登录,并在登录平台上以真实身份进行交流的站点,人们可以上传音乐和相片、撰写日志、分享新鲜事、温故友交新友等等。社交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对人们的信息获得、思考和生活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社交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展现自我、营销推广的窗口。但是与此同时,社交网络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包括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等。尤其是青少年,他们处在社交网络的前端,但同时也是受影响最深的。
社交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并对我们的信息获得、思考和生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选择了通过调查问卷以及视频访谈、录音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在调查结果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分为对娱乐、学习的影响,对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影响。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QQ、人人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社交渠道。而且,大学生上社交网络的频率很频繁,有的同学甚至在上课时和睡觉前也会花费大量时间使用社交网络,这样的现象非常令人堪忧。长时间对着电脑、缺乏运动、不规律进食,这种生活方式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另外,据调查显示,社交网络上的信息丰富多样,最受大学生关注的是感人励志类、热点新闻事件、爱心公益类、娱乐明星类以及学术型日志类,大学生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能够快速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学习、交流成本降低,效率提高。高效率的互动社交网络使交流的趣味性增强。
然而,依然有小部分大学生认为社交网络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困扰。很多社交网络在注册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包括手机号码等,有时不免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收到各种垃圾信息。例如新闻中经常会出现的有不法分子利用社交网络中的照片、定位等信息进行诱骗甚至谋害。另外,大学生难在学习与娱乐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由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即使是无事可做,打开电脑或是利用手机上网已成为了一种习惯。因此,很多时间都被花费在了上网上面,这样就大大地压缩了学习时间,会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并且,依附社交网络的虚拟身份沟通,人和人之间难以实现真正的信任,阻碍了我们之间的真诚交流。尤其是社交网络上经常会出现跟风现象,根据调查问卷显示的结果也表明,其实大家对社交网络发布的信息的真实性并不是非常高,经常爆出的一些爆炸性新闻其实是某些个人蓄意的炒作或者无聊之举。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有着各自不同的群体思想和价值观,大家利用社交网络进行沟通表达自我具有独特个性的价值观,或就某一事件发表看法。这种群体与群体间的沟通,使大学生可以比较清楚地表达和诉求愿望,其中暴露出的社会问题,有利于社会管理者及时做出调整和处理;同时在社交网络上的和谐交流,有利于开阔大学生眼界,了解不同领域文化;另一方面,大学生也积极参与到一系列群体性事件当中,良性的如“围脖打拐”恶性的如“东方神起爆吧事件”,这里面折射出的大学生思想及处事原则,都引人反思。
第三篇: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影响调查报告.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影响调查报告 ———以人人网为例 陈栋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武汉430063)
摘要:随着网络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全面而深刻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密不可分的媒介和手段,而与之相应的网络素养自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以人人网代表的社交网络为切入点,以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并针对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所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社交网络;大学生;网络素养
一、研究问题及背景
社交网络,即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简称SNS),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以“90 后”为代表的网络新生代成为了大学生主流群体,网络已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社交网络作为新兴社交平台,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据调查,目前超过80%的大学生拥有至少一个社交网络的账号,其中30%的学生每天至少花半小时用于该类网站,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国内最大的 SNS 网站——“校内网”成立于 2005 年,是以高校青年为主要群体,并被他们热力追捧,用于情感、信息交流的流行网络工具。它是一个真实的“虚拟”世界,也可以称为一个功能庞大的社交网站,目前是中国大学生市场具有绝对垄断地位的校园网站,对大学生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交网络对当代大学生行为方式、思考方式、社会关系等面的影响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界关注的热点。社交网络是在传统网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与传统网络相比,又具有其独特性。首先是真实性,现有的社交网络不再以匿名方式注册,而是要求实名注册,鼓励用户使用个人真实相片并填写真实信息,因此在社交网络中,用户都是以个人的真实身
份在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这样避免了匿名用户在公共网络中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扰乱网络环境,社交网络用户往往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论及其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其次是高效性,传统的公共网络讨论方式大都缺乏即时性和互动性,很难实现网络人际交往活动中信息的及时反馈和流通共享,再加上匿名导致缺乏对交往对象的信任感,社交网络通过实名回复,大大地提高了人际交往的效率。最后是同龄化,社交网络会根据用户提供的真实信息自动提供分类检索服务,因此社交人
权呈现同龄化的特点,是传统公共网络所不具备的。随着网络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全面而深刻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密不可分的媒介和手段,而与之相应的网络素养自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在网络环境纷繁复杂而又难以有效控制的迅猛发展时期,被人们普遍认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大学生又将如何表现,这也成为了我国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所关注的网络德育主要议题之一。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如何? 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我们能够通过何种途径来帮助大学生培育网络素养? 这些都是与大学生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框架
本研究以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以人人网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为切入点着手进行研究。
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我们通过分析总结我国社交网络的发展现状以及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在问卷调查中将“网络素养”界定为网络用户在了解网络知识的基础上,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网络,凭借网络信息理性地为个人发展服务的一种综合能力。而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亦可将其具体化为网络道德意识、网络安全素养、网络认知能力、网络使用自我控制能力等几个方面。本调查将从这四方面入手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网络活动的主体的自身认知来探究这对互动关系中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1. 资料收集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进行定量研究。收集的数据运用Visual Foxpro6.0 和SPSS17.0 进行统一分析处理。课题组成员运用结构式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武汉地区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前后共发放问卷3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2960 份。在问卷的设计过程中,我们根据简洁明确、目的性强和逐渐深入的原则将问卷分为四大板块:网络道德意识、网络安全素养、网络认知能力、网络自控能力,共30 题。
2.定量资料分析方法
(1)频率分析(Frequency Distribution)。主要用于对某一变量的总体分布情况做简要的描述。
(2)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分析几种因素相互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并用
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3.本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时间、人力和技术的问题,本研究只通过网络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的调查对象范围较小且单一,没有进行分类,并且由于技术问题,没有能够对回收的数据进行更深更复杂的分析研究,因此,本研究只能作为限定范围内的描述性研究。
三、研究结果
(一)样本基本信息
通过随机抽样,我们调查了2960 名在校大学生,样本的代表性与抽样的科学性可以通过样本的基本属性来反映,下面我们通过性别和专业来说明本次样本的整体情况。
图1:样本所在年级分布情况
在本次调查的2960 名在读本科大学生,其中男生1420人,占样本总量的48%,女生1540 人,占样本总量的52%,其中男女比例大致平衡,女生平时上网时比较小心谨慎,男生则显得不拘小节,这样的样本构成能够比较好地反映总体情况。
图2:样本在专业分布情况
由图2 可知,我们将专业分为了理工类、文史类和文体类,与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专业划分情况一致。在我们所调查的对象中,理工类的学生占样本综述的35.1%,文史类的学生占53.4%,文体类的占11.5%,这个比例与高校里各专业学生所占的比例也大致相当,主要以理工类和文史类为主,文体类的同学占一小部分。
(二)网络使用自我控制能力
网络以其丰富多彩和即时便利的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其中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的大学生自然成为了一只不可忽视的队伍。但是社交网络作为网络事物在带给大家便利愉悦的同时也难以避免的是容易引起使用者的依赖,甚至
沉溺其中,本次我们也将网络自控能力作为分析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第一个方面。这里我们通过分析人人网的使用频率以及使用人人网的时间来分析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自我控制能力。在我们所调查的同学中,选择
“每天数次”的同学最多,占到32.4%。这部分同学已经将人人网视为了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必备品,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想通过实时的关注更新的信息来了解周围的事物或者重大新闻舆论走向等信息,并在人人网上花费了一定的时间。选择人数所占比例次之的是选择“每天一次”和“一周三到四次”的同学,这部分同学虽然没有将人人网视为必需品,但仍对他们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另外还有少部分同学较少使用或者基本不使用人人网。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人网在广大学生中是一个十分流行的社交网络,大家通过人人网结交新朋友、分享各类信息,在娱乐的同时展示自我收获知识。
对于“使用人人网的时间”,70.9%的同学表示没有一定的计划随心意而定,占到样本中的大多数。这反映出大部分同学在使用人人网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将它作为一种便利的休闲娱乐的途径,当然这也与每个人所拥有的好友数量以及新鲜事的数量有一定的关系。选择“上网后习惯性一只挂着”的同学占20.9%,这部分同学上网后首先做的事情基本上是登陆QQ 和人人网,查看留言、浏览新鲜事,然后才开始查阅资料信息等其他学习计划。在所有的样本中,选择“有一定计划”的同学所占的比例最小,可见同学们在使用人人网的时候一般是随心意而定,没有一定的计划和控制。
(三)网络安全素养
网络社交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也生动的反映出网络交往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在社交网络中是否愿意使用自己的真实信息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网络安全意识。
在我们所调查的同学中,选择“完全接受”的同学占23%,选择“接受,但并非没有担忧”的同学占66.9%,这表明绝大部分的使用者能够接受作为注册条件的实名注册,另一方面,有10.2%的同学表示不能甚至完全不能接受填写个人真实信息 的做法。调查结果显示,人人网作为目前在大学生中流行的社交网络,它所要求的以真实信息注册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和接受,同学们也乐于在这样一个相对安全和公开的环境中通过实名来联系老朋友结交新朋友,进行一定的互动,同时浏览丰富的信息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由于网络本身所固有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所以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也成了一部分用户不愿意公开个人真实信息的原因。
(四)网络认知能力
网络认知能力主要指的是能够正确认识信息在网络时代的作用同时在利用网络信息的时候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在这里,我们主要通过对人人网对待分享功能的看法来分析。在“关于分享功能的使用”这个问题上,63.5%的同学选择了“以查看他人为主”,占样本总
量的大多数,这也如实反映了人人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非常注重的一个方面,那就是浏览搜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和资料。位居第二的是选择“不确定”的同学,占样本总量的22.3%,这部分用户更注重与他人的交流,不仅经常分享他人的有益内容,自己也乐于将有价值的东西分享给他人。有11.5%的同学选择了“以分享给他人为主”,这部分同学只占少数。最后
2.7%的同学表示从未使用过分享功能,占样本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分享功能时人人网用户经常使用的一个重要功能。
其中,对于“分享内容的看法”,其中有61.5%的同学认为“大部分很不错”,一方面能够节省自己搜集信息的时间,提高了获取信息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关注一些同龄人普遍关注的话题。有35.1%的同学认为“只有一部分可以”,因为网络环境纷繁复杂,学生群体相对比较单纯,难以避免少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人人网进行一些虚假的广告或者传递不良信息。有2%的同学认为分享的内容“大部分不好”,0.7%的同学认为“都很经典”。可见大部分的同学还是对人人网上得好友所分享的内容持肯定的态度,觉得能够有所收获。
(五)网络道德素养
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时代相适应,在广大学生面临新的道德要求与选择的过程中,网络道德素养应运而生。在这里我们通过与匿名网站的比较来分析。
图3:使用人人网与匿名网站比较
由图3 可知,约7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使用人人网与使用匿名网站时言行基本一致,约13%的学生认为使用人人网时自己更注意言行,约6%和8%的学生表示使用人人网时更随意或者说不清。人人网与匿名网站的区别在于它是基于真实信息的网站,调查结果显示出大部分学生仍然具有比较良好的网络道德,不会因为处在匿名状态就放任自己的行为,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不过应注意的是,调查结果是来自于学生的自我认定,其真实性有待商榷,而网络匿名性造成的负面问题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却有很明确的表现,作为网民主体的大学生在其中也扮演了不能忽视的角色。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课题调查问卷中四个方面的分析,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人网为例的社交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影响。
人人网作为一个社交网络,对于参与主体的影响必然是两方面的。首先,它对于大学 生网络素养的积极影响在于: 第一,人人网能满足大学生的社交需求,大学生作为一个开放性强、结合搜新知识迅速 的青年群体,有较强的交往需求。人人网的存在让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变得更加宽广,内 容更加深入,效率更高,方式也更加灵活。大学生可将日常生活学习中获取的思想精华及时 共享,萃取并
传播有价值的资源和信息,让更多的人分享。同时也能通过自己的文字、图 片展示自我。第二,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有助于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在人人网上,大家用 实名制进行交流,减少了受骗的几率,降低了风险和成本,有利于维护交流环境的纯净。第三,在社交的同时实现自我发展。在这样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里,大家充分的展 示自我大胆的交流,甚至能够帮助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太自信的同学更好地与人交流沟通。同 时,大家能够传递知识和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知识的积累,拓宽了眼界,对自己的成 长有一定的帮助。当然,人人网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第一,人人网是一个以娱乐休闲和社交为主要功能的网站,分享资源是同学们在使用 它的主要功能的同时获取的“副产品”,处于次要地位。很多时候分享功能是作为大学生在 利用“人人网”消遣娱乐时的一种心理安慰———“我在玩的时候也学到了东西,获得了信 息和资源,这样休闲时间的价值就被更好地利用了。但其实,” 这样的所谓学习成分在上 “人 人网”的过程中和实质上占到的比例很小,而消遣娱乐成分占的比例却很大。第二,大学生在使用分享功能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也就是说,人人网有使人们缺乏主 观判断的倾向,当然这也是网络所带来的一种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容易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 信息所误导,也正是由于网络的这种便捷性,导致我们的惰性,贪婪与沉迷。第三,缺乏法制保障容易导致消极的影响。人人网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可 能导致某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用户将人人网当做个人的宣泄和表达空间,甚至提供不良链 接,淡化大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大学生在运用社交网络过程中,要从自身出发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需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努力: 首先,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素养,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在运用社交网络的过程中,要形 成网络是非善恶评判标准,遵循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及规范,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道德 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致力于其中。
其次,要提高自身的网络认知能力。网络世界纷繁复杂,信息丰富,这需要我们学会明 辨各种网络信息,充分利用有益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这促使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增强网络判断能力,充分借助社交网络平台,加强互动,增强德育效果,进而全面提 高自身网络素养。最后,要增强网络自制能力。社交网络充满诱惑,大学生容易沉迷于其中,从而浪费时 间,进而荒废学业,调
查不难发现大学生投入在人人网上的时间较多,甚至形成一种瘾,这 就要求我们要增强网络自制力,合理控制时间,拒绝诱惑,形成一个良好的上社交网络的习惯。当前社交网络环境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我们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构造良好的社 交网络环境,从而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第一,完善和普及社交网络法律法规,是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重要一环。要对大学生 进行网络法律知识的渗透和普及。第二,加强网站建设,开辟“绿色”社交。毋庸讳言,社交网络上存在的一些暴力、色 情等不良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腐蚀和影响了青年学生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加强“绿色社交 网站”建设、净化人人网等社交网络的环境刻不容缓。总之,虽然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有一些负面影响,但不可否认它与大学生网 络素养的培养联系紧密,通过运用社交网络,我们的大学生活变得五彩缤纷,相信通过采取 以上对策和建议,我们能真正发挥社交网络的积极作用,减少甚至避免消极作用,充分利 用社交网络这个平台让我们的学习生活变得五彩斑斓。参考文献: [1] 古玉立,李大鎏.从Facebook 到校内网:我国校园SNS 网站发展分析[J].南方论刊,2008,(7).[2] 丁凯,马涛.校园新型网络交流模式对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以 “人人网”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6).[3] 姚敏.浅谈社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应对[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9).[4] 王轶.校园SNS 网站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东南传播,2008,(11).[5] 杨威,马丽娟.当代青年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分析与培育途径之探讨[J].现代远距离教 育,2011,(1).[6] 黄映玲,薛胜兰.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抽样调查与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7] 赵月.实名制网络的特点、不足及改进措施———以人人网为例[J].新闻世界,2010,(6).评价:这是一篇专题性调查报告。标题: 只标出事由和文种,直截了当地表明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人人网为例分析社 交网络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影响。导语:是提问式的导语。阐明了调查研究的目的与背景,以及调查对象的介绍。本文 来说,就是首先介绍了社交网络,然后说明了大学生对其的依赖性,已成为大学生交流的重 要场所。接着说明了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职能重要影响,又将它与传统网络相对比,说 明了它的独特性、优越性。进而引出一系列问题: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如何、存在的 问题、利用
哪些途径来帮助大学生培育网络素养等等。主体: 本文是按事物发展的规律为顺序。首先分析总结了我国社交网络的发展现状以 及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并对网络素养做了定义,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将其分为四个部 分:网络道德意识、网络安全素养、网络认知意识、网络使用自我控制能力等几个方面。本 调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对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以此来探究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影 响。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结尾: 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总结,详细地阐述了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一些 负面的影响。针对大学生自身和社交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议。最后再一次总 结了社交网络的重要性。
第四篇: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网络社交)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社交正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手段,上网聊天、收发电子邮件、到论坛发帖、网上二手交易等已成为大学生便捷而时尚的选择。作为新兴的社交工具,网络在社交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到底怎么样呢,我们急切地想知道大学生和社会人士对网络社交的态度和看法,为此,我们展开了相关的调查活动。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是“社会性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调查,社会调查对象(样本)确定为社会人士和大学生。调查活动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为了能更顺利地完成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任务。一方面,我通过互联网发放一部分问卷(面向大学生的在线调查),再将反馈数据整合;另一方面,我又进入社区住户家中(面向社会人士的上门调查)进行实时调查。
面向大学生的问卷发放了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份,回收率100%。在调查结果中发现,被调查的10位大学生有9位接触网络达4年以上,大部分人使用网络社交工具的时间为1到3个小时,这说明网络与大学生的社交活动密切相关。关于“网络社交”的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更愿意把网络社交当作一种兴趣爱好或是学习工作工具,不是必须依赖的对象,仅有少数大学生则表明社交网络占据了其大部分休闲时间;另一方面,关于“社会适应力”的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真实世界中的社交能力欠佳,但他们希望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以胜任未来的职场生活。
面向社会人士的问卷发放了17份,回收有效问卷10份,回收率59%。在调查结果中发现,被调查的社会人士大都认为现在的大学
生普遍缺乏与他人正面沟通的社交能力和相关礼仪,这使他们不能很好地胜任职场生活。数据表明,他们普遍认为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在就业时的重要性要略高于其他基本能力的重要性。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来说,积极学习、口头沟通、学习方法、理解他人等涉及到人际沟通、协调方面的能力技巧是最为重要的基本能力,而阅读、写作、数学解法等不涉及人际沟通的、但又是传统学校教育中投入最多的方面,其重要性反而是比较低的。口头沟通、协调安排、说服他人、服务他人、解决复杂问题、质量控制分析、操作和控制、判断和决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而其中有关社交方面的能力被排在了最前面,是影响毕业生薪资给定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社会人士对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报怀疑态度。
当下的教育是以考试为导向的,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学习压力特别大,春游、夏令营等活动这几年变得越来越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社交机会。家长、学生自己,都认为应当把学习放在首位,甚至将学习作为学生的全部生活。
有些人认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其从小所处的大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家庭经济情况,但也有被调查的社会人士说:“家庭收入还有人脉关系与孩子的社交能力没有直接联系。通常是工薪家庭中比较贫困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容易成才,因为他们更加独立,能够更早地得到锻炼,更早地去社交和打拼。相反家庭条件越好,父母创造的机会越多,孩子就越不可能利用这些机会,社会适应能力就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相比于家庭环境,网络对大学生社会
适应能力的影响则更为深远,有些学生终日沉溺于虚拟时空而导致丧失社交能力,但也有学生能很好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获取大量宝贵的信息从而对他们的社交活动起到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关键就是要统筹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扬长避短,为我所用,更好地将网络开辟为大学生社会交往的一个新渠道。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实践小结,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水平,原来理论上模糊的印象得到了巩固,原来理论上的欠缺在实践环节中得到了补偿,加深 了自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深化;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提高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增加了对社会的认知度。
第五篇:社会实践 大学生社交网络调查问卷
(附表一)
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有关问题调查表
近年来,人人网、新浪微博等热门社交网站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大学生也成为使用社交网络的主体之一。社交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消极影响,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由此,我们希望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此进行深入了解,请您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谢谢您的配合。
1.你常用的社交网络有()
A.QQB.人人
C.微博D.其他
2.你每天使用社交网络的频率为()
A.高B.较高
C.较低D.不用
3.你一般在什么时候使用社交网络<多选>()
A.上课无聊时E.睡觉前
B.吃饭的时候F.随时随地
C.走路时G.其他
D.上厕所时
4.你会分享以下哪种类型的新鲜事<多选>()
A.学术类型日志E.奇闻异事
B.感人励志类F.明星娱乐类
C.热点新闻事件G.恶搞类
D.爱心公益类H.其他
5.你对社交网络中发布的信息的真实性的看法()
A.低B.较高C.高
6.你认为社交网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A.利大于弊B.弊大于利C.不好说
7.你可以接受多久不上社交网络()
A.不能接受B.一天
C.一星期D.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