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庙社区是全市乃至全省的新型农村社区的典型代表

时间:2019-05-14 15:5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郎庙社区是全市乃至全省的新型农村社区的典型代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郎庙社区是全市乃至全省的新型农村社区的典型代表》。

第一篇:二郎庙社区是全市乃至全省的新型农村社区的典型代表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郎庙新型农村社区项目进展纪实

二郎庙社区拥有省、市新型农村社区“典型代表”、“示范标杆”等一些列称号,她和她的建设者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如此成就?笔者今天来到这里为大家揭开谜底。

当我们的车行驶在距离社区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同行的社区指挥部的负责人就指着前方一片建筑物自豪地说:“看!那就是二郎庙社区,建设速度非常快,这个月底大部分主体就可以完工了!”笔者循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座座住宅楼拔地而起!塔吊林立。当我们进入社区时,应接不暇的是忙碌的工人们在施工封顶,不绝于耳的是忙碌的机器轰鸣声,建设工地一片繁忙景象!

许昌县二郎庙新型农村社区位于五女店镇东部,311国道北侧,西距市区12公里,东与鄢陵县接壤,由二郎庙、大王寨、举人卢、军王、扶桥5个行政村组成,9586口人,2623户。现村庄占地1849亩,新社区居住区规划占地500亩,建成后节约土地1349亩,节地率73%。一期工程占地160亩,共31栋(550套)住宅、6栋公共建筑,约10万平方米,于今年3月下旬正式建设。目前,16栋住宅、4栋公建已主体结顶,11栋进入顶层施工,其余进入四层以上施工,道路1500米已打好碎石。预计8月中下旬所有37栋建筑绝大部分主体完工,道路2100米基本完工,年底前住宅、公建、配套设施全部竣工并部分达到入住条件。

仅仅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二郎庙社区就取得了这样可喜的成绩,笔者惊叹:成绩取得的背后是社区建设者争分夺秒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接待笔者的是社区一位负责人,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粗糙,两眼炯炯有神,衣裳上沾有疑是水泥灰或是泥土的脏物,活脱脱一个踏实能干的民工形象。接下来的采访中,笔者了解到他就是五女店镇镇长助理、镇行政服务中心主任、二郎庙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办公室主任黄俊涛。当笔者问到作为政府基层工作者他是怎么来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时,黄俊涛说,我2012年大年初四来到工地一直到现在没有歇过一天!早上六点来到工地,巡视每栋楼的进度,整个工地是否有安全隐患,检验入场建筑材料,协调各个项目负责人之间的关系等等,如果当天有验收任务(基本每天都有)就对每栋楼的每一层进行验收,有时候冒着 50°的高温的酷暑一天要检验6栋楼,爬到每层楼上去巡视,一天下来两条腿都是软的。中午两张凳子一对,躺在上面迷会儿,晚上回去最早的时候是八点,吃饭就在工地与工人同吃。黄俊涛幽默地说,每栋楼都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我是看着他们“长出来的”。建筑专业出身的他对对待工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严格的标准要求:从进场建筑材料质量的检验到每层钢筋大小、尺寸、间距,柱子是否移位,施工是否按图纸进行等等,哪怕有一丁点的偷工减料都难逃黄俊涛的“火眼金睛”!当笔者问到工作这么辛苦是否有怨言时,黄俊涛幽默地说,我没啥怨言,儿子可有怨言了:孩儿都

不认识我了!我早上六点就起床走了,那时儿子还在熟睡,晚上基本都是八九点后才回家,那时儿子又在熟睡,这几个月基本上不见我的面,更别说与我认真的交流了。九十多岁的老母亲过生日,我都没有空回去。黄俊涛说自己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社区赶快建好,群众快点住上新房子。二郎庙村主任、监委会主任王喜建见证了从最开始的新型农村社区宣传及社区建设全过程,他说,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这项国家政策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因为我们传统的是一代人要盖几次房,像我自己就盖了四次房子,而且2005年盖的还是一所楼房,这样扒了盖盖了扒,既浪费又折腾;而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是盖一次房可以住几代人,而且质量比自家盖的房子强百倍,社区里还有有学校,广场,路灯,医院等基础设施,住在社区里既卫生又方便,像城市里一样。王喜建作为工程的监督方,主要是协调群众、施工方、监理这几方的关系,不让他们斗架;有的群众说风就是雨,得给他们解释清楚,保证群众不来闹事;监督工程质量。他说,刚开始宣传时说要在这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咱根本就没这个概念。大年初四开会,然后是去山东学习参观别人的经验做法,回来后就多次给群众讲解政策,多打比较,直到说道群众自己心里去,让他们自己认为这就是为咱老百姓自己盖房子,不是占用老百姓的地给政府盖房子。从征地到盖房子这段时间我磨的嘴比我干村委会主任这四十多年来加起来的总数还要多。但是话又说回来了,社区盖好了,群众住上新房子,过上幸福的日子,到那时每个人都可得劲。

作为示范社区,二郎庙新型农村社区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探索建设模式,确立建设主体。根据市委市政府(2012)10号等文件精神和市、县“三化”指挥部的安排,围绕破解“地、房、保、钱、管”难题,结合本社区实际,二郎庙新型农村社区初步确立了“政府主导、政策扶持、集中开发、企业帮带”的建设模式,尝试探索“六”、“三”“一”建设发展路径。“六”就是“六块钱”筹措住房建设资金,具体来讲,就是以每复耕一亩土地政府补贴15万元为基础,通过行业支持、市场运作、社会资助、政府奖补、群众自筹等办法,筹措资金进行居住区建设;“三”就是通过引进农业龙头公司、组织融资平台融资、创办经济实体经营等办法,“三途径”运作发展资金实施产业项目开发;“一”就是通过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让社区居民享受城市居民同质同量服务保障。为保证组织实施,成立了二郎庙社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由镇党委副书记、武装部长任书记、主任,5个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任委员、副主任,作为组织实施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产业开发的主体;为加快工作推进,还成立了以县长赵庚辰为指挥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为常务副指挥长的“社区建设指挥部”,抽调县镇干部组成办公室,下设镇村干部参加的综合协调组、拆安宣传组、工程监督组、资金审计组,形成以指挥部为中心、镇党委负总责、社区党工委管委会具体抓、各村干部同参与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工作局面;以“房”(居住区建设)、“业”(产业、就业、创业)、“人”(农民身份、服务、保障、管理等人的发展)“三大块”和筹措建设发展保障资金、宣传发动组织群众、加强组织领导体系建设“三保障”来统筹组织本社区全面建设,收到较好效果。

二是维护群众利益,发动群众参与。为使干部群众学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做明白,争取群众的支持、拥护、参与,围绕

群众一开始就普遍关注的建社区“钱从哪里来、新房什么样、老房怎么补、再掏多少钱、日子怎么过”等问题,二郎庙新型农村社区采取召开建设方案听证会、分送社区规划光碟和十问十答、张贴编印法规政策摘编、登门入户走访座谈等方式,分层引导干部、党员、群众明白农村各城市存在着收入水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活品质等方面的差距;明白城市社区是土地置换住房(鸡蛋换盐,两不找钱),新农村房子盖得再好也还是农村(旧棉袄换新棉袄),而新型农村社区是用城镇化的理念来改造农村,以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来覆盖农村,以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来支撑农村,让农民上楼不失地,离土不离乡,打工不离家,就地城镇化,拿“两证”、享“两保”、挣“三金”、吃“农补”,带着保障当农民,带着土地当市民;明白过去一辈人盖几所房还不值啥钱,现在盖一所房住几辈人还能成商品,以前是乡里人,以后是城里人,以前有地种,以后地更多;明白土地是集体的、不是个人的,政府补贴15万补的是地不是房,所以地和补贴都是人人有份、份份相等;明白是政府掏钱给群众,群众给自己盖房子,不是开发商搞开发,也不是政府搞建设,有啥花销都在“一亩十五万”,老宅子多要补偿新房子就得多掏钱等。下步还要领着大伙给每户算清“五块钱”:即政府补多少、新房值多少、老房补多少、剩余摊多少、你再掏多少。要求干部树立“四群”理念,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问题从群众中来,办法到群众中去。通过这些群众工作,维护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群众心里亮堂了,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自然高涨起来。

下一步,二郎庙新型农村社区将按照省领导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坚定信心,把握机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坚决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光荣任务!

第二篇:新型农村社区考察报告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考察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破解我们在农村社区建设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2011年8月17日--25日,市新农办组织了全市各县(区)农村社区建设主管部门,赴山东诸城、临沂,四川成都三地,就农村社区建设进行考察学习,通过此次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想,现就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山东诸城考察情况

1、龙都街道土墙社区考察情况:该社区服务中心设在西土墙辐射东土墙、横沟子、小庄子、王家屯、许家庄,共1300户,4300口人。社区设社区党委、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和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下设警务室、医疗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站、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服务站室和一个综合服务厅,超市、农资超市、幼儿园、快餐店等便民服务场所齐全。该社区工业较发达,社区年收入上亿元,社区建设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投入。社区建设有集中居住小区楼,鼓励社区内居民入住,对申请入住小区的居民,进行旧宅基地流转,对节约出的土地合理利用,也增加了社区集体收入。

2、辛兴镇辛兴社区考察情况:该社区服务中心设在辛兴村辐射尧村、隋家沙岭、后齐沟、匡家沙岭,共1556户、5605口人。在设置“一个综合服务厅,八个服务站(室)”的基础上,并设幼儿园、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文体娱乐中心、农资超市、超市、活动广场、土地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中心等。该社区工业、企业较较多,社区农民主要从事服务业,社区规划有集中居住小区,通过旧宅面积对换新宅面积,鼓励社区区内居民入住。

3、密州街道东山社区产业园:该产业园整体规划占地7637亩,投资60亿元,是集种貂繁育、集约化养殖和裘皮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区,建成后年可出栏特种动物900万只,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增加就业岗位18000个,园区采用国际先进技术与管理,改变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科学利用资源,极大提高山岭薄地的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社区产业到社区的转型跨越发展。

(二)临沂市考察情况

4、南街坊大官苑社区考察情况:该社区位于北城新区,2008年11月,由兰山区政府正式批复成立。社区总占地1700亩,2352户居民,7062口人,由原大官庄、冉庄、单庄、前皮庄、后皮庄五个行政村合并改造而成,共规划建设高层住宅楼25栋,办公服务楼1栋,公共服务设施齐全。该社区属于城市郊区农村被城市化社区。

5、义堂镇华夏社区:该社区由以前华夏村改造而成,420户,1200余口人,该社区有木材加工企业十多家,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在当地企业工作,农民平均收入3000-4000元/月,对于不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搞适度规模化经营。家户自来水、合疗、有限电视费用由村里承担。社区建有医务室、职工俱乐部、读书室、电子阅览室、广场、健身设施、超市等服务设施。

(三)成都市考察情况

三圣乡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东部,浅丘地貌,属于边缘农村地区,辖红砂、幸福、万福、驸马、大安桥、江家堰等6个村。锦江区在通过深入调研后,充分利用当地花卉种植传统优势和地处城市通风 口背靠大城市的地缘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为载体,因地制宜地打造了“五朵金花”即:

花乡农居----以红砂村为主,辐射曾家坡村、陈家堰村、面积3532亩。主要以花卉种植销售为主,并依托花卉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

幸福梅林----主要涉及幸福村,以梅花种植为主,面积2155亩,栽种梅树20余万株,品种达200多个,已跻身全国四大梅林之一。幸福梅林以梅为主题,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项目。

江家菜地----以江家堰村为主,辐射大安桥村和驸马村、幸福村部分区域,面积约5000余亩。主要以江家堰村绿色蔬菜品牌为依托,通过城市居民与菜地农户代种,发展休闲式乡村旅游产业,修建乡村酒店,鼓励农户从事客栈、乡村休闲旅店经营等,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和多元化增收。

东篱菊园----地处驸马村,位于三圣乡街道南部,东临花乡农居,南接荷塘月色,北接幸福梅林,西临江家菜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花卉种植环境,面积3000余亩,其中菊花种植面积1000余亩。主要栽种四季菊花,形成四季菊园景观,以菊造景,形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引导农民从事旅游服务业,实现农户可持续增收。

荷塘月色----位于万福村,面积1074亩,主要以种植莲藕和花卉为主,通过政府引导和规划,集中打造已形成近1000亩的荷花种植面积。借助人们爱莲、赏荷的喜好依托万福村近千亩莲藕形成的风景线和当地原生态植被好,空气清新等特点,利用荒坡美景打造环境,吸引了国内外知名画家来此创作,带动和促进了当地的文化产业链的形成。

二、考察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诸城、临沂、成都三地在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都进行了成功的探索。诸城、临沂都是靠近沿海的城市,改革开放后较早的发展起来,两市工业、商贸业较为发达,农民收入多元化,以企业打工、搞规模养殖、从事服务业、农业、个体为主,所以有利于土地的合理流转,促进土地的产业化适度规模经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产业支撑,为农民增收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诸城围绕解决公共服务在农村缺乏的问题,使城乡居民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把全市1249个村庄规划为208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并在全市农村推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形成了社区建设的“诸城模式”;临沂也较早提出农村社区建设,开展实施了农村社区建设“十百千”工程,试点示范带动农村社区的整体推进,创新了社区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成都锦江区在结合当地花卉种植传统优势和地处城市通风口背靠大城市的地缘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为载体,因地制宜地打造了“五朵金花”,并通过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探索了城市近郊深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

(一)合理优化社区空间布局。诸城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有利于整合利用现有公共资源的原则,将相邻的几个村庄规划为一个社区。在社区内选择一个交通比较便利、班子基础比较好、发展潜力比较大的村庄,作为社区服务中心所在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半径一般掌握在2公里,涵盖5个村、1500户左右,村庄密集度高的可适当增加村庄个数。临沂在农村社区建设设置,按照自身 条件因地制宜、科学定位,确定农村社区建设的不同模式:一是大村庄制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打破原村庄建制模式,按社区街道及村民居住方位设置居民小区;打破传统的村民小组设置模式,在社区内依法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打破党组织设置模式,积极推行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党组织设置方式。这种模式整合了资源、聚集了力量、壮大了规模、提高了村民的组织化程度,革新了乡村治理结构。二是中心村带动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根据村庄地理位置分布状况,按照辐射半径2-3公里的标准确定中心村,依托中心村制定社区建设详细规划,重点加强服务中心建设,配套完善服务设施,提升为民服务功能。严格控制周边村宅基地审批,对新建或改建住房的周边村居民统一安排到中心村居住区建房,逐步将周边村融合到中心村来。三是强村转化模式。此种模式是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选择一批村级班子好、村风民风正、经济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富裕强村,引入社区理念,直接向农村社区过渡。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是不调整村庄区划,不搭建新的班子,操作简单,容易推进。

(二)建立健全社区机构明确职能定位。诸城在每个农村社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内设一个办事服务厅和若干个服务站室。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是服务。同时,在每个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社区党组织由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社区内各村党组织及其它社区内单位党组织组成,党组织书记由乡镇(街道)派驻社区的机关干部或社区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在乡镇(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围绕社区化发展发挥组织领导作用。

(三)开展贴近农民需求公共服务。诸城、临沂在公共服务方面方面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基本公共服务。将乡镇(街 道)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下沉到社区,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在医疗卫生、养老入托、治安警务、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基本做到了农民群众“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代理”。(2)生产性服务。成立农业科技服务中心、金融服务站、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等,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市场营销信息等服务,推动金融服务进社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3)市场化便民服务。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组织引导供销、农技、邮政、电讯等单位和有实力的商贸物流企业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便民超市、农资超市、便民食堂、服务代办点等,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生活。(4)志愿服务。成立社区志愿服务联络机构,扎实开展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

(四)建立完善保障运行机制。(1)人员保障机制。每个社区一般配备5-7名专职工作人员,以乡镇(街道)机关、医院和站所选派为主。同时,积极组织社区建设志愿者服务队。(2)资金投入机制。坚持以市镇两级财政投入为主,实行涉农资金捆绑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社区建设,确保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需求。(3)内部运行机制。制定出台了《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厅工作规范》,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民办事特点,在社区服务中心作息时间、办事流程、服务标准等方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服务行为,规范服务流程,保证了服务及时到位。(4)督查考核机制。建立了每半月对社区运行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定期召开农村社区工作调度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查摆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将农村社区化服务列入乡镇(街道)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对在农村社区工作一年以上、群众满意度高的社区工作人员,优先晋升职称、提拔重用。

(五)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以建设现代化小城镇的标准建设社区中心村,加快供气、供暖和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对所有社区中心村进行了村内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和管网铺设,开通了公交车,实施了农村社区节能环保集中供暖工程,不断提升了农村社区的生产生活功能,增强社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六)做强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诸城、临沂都是靠近沿海的城市,通过招商引资,努力发展工业、商贸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积极引导农民搞规模养殖、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多种经营,通过开展土地流转,促进土地的产业化适度规模经营,有力促进农民增收。成都锦江区在结合当地花卉种植优势和地处背靠大城市的地缘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为载体,因地制宜地打造了“五朵金花”,繁荣了当地农村经济,促进农民的增收。

三、考察的启示与思考

通过对诸城、临沂、成都三地的考察,他们在发展思路、产业开发、社区机构、制度、基础设施、服务形式等建设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在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以壮大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引导农民搞多种化经营,合理开展土地流转,搞适度规模化经营,不断促进农民增收,以产业为支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使农村居民同城市居民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15.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1.7万人,2010年全县农民人口纯收入5497元。要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二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搞好产业发展增加农 民收入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支撑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的基础。一是迅速提升塬区苹果生产水平,做强苹果产业体系。塬区已发展成我县主要苹果基地,2010年全县塬区苹果种植面积发展到31.2万亩,总产量达到35.3万吨。现我县苹果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重点县、全国苹果二十强县,在全省十五个果业强县中排名第七位。但也要清楚地看到我县苹果产业的不足:⑴苹果产业仅处于苹果生产、销售初级阶段,没有产业品牌意识。⑵苹果生产管理技术不高,果品质量有待提高。要做强产业,就必须实施xx苹果品牌战略,积极推广科学生产管理技术,不断提高果品生产的质量,做大做强xx苹果品牌;并且要努力拓展苹果产业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延伸苹果产业生产配套的农资生产供应、劳务、技术服务、果品深加工等产业链,不断提高苹果的附加值,打造一批农资生产企业、果品深加工企业,如果袋、发泡网、肥料、苹果饮品、苹果制品、果渣饲料等加工企业,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二是稳步推进川道产业开发。进一步调整川道农业发展方式和结构,以发展大棚菜为主导产业,并积极探索培育高附加值产业。如现代规模养殖、中草药种植、树草育苗、现代农业等产业,凭借川道油、煤、气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带动川道经济发展。

(二)努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1、规划布局。通过深入调研考察,对我县社区布局进行整体规划,我县社区类型有中心村辐射型、单一化社区管理型、撤乡并镇型,社区服务半径一般在2-3公里以内,坚持有利于设置社区的设社区,不利于设社区的保留行政村搞新农村建设,并聘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对首批示新型农村范社区做产业规划和社区建设规 划。

2、组织机构。借鉴诸城经验,在每个农村社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内设一个办事服务厅和若干个服务站室。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是服务。在每个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社区党组织由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社区内各村党组织及其它社区内单位党组织组成,党组织书记由乡镇派驻社区的机关干部或社区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围绕社区化发展发挥组织领导作用。

3、基础设施。根据社区建设规划,加快完善农村社区街巷道、排水渠、绿化、广场、幼儿园、社区办公室、垃圾处理、路灯等硬件设施。不断提升了农村社区的生产生活功能。

4、公共服务。(1)基本公共服务。将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下沉到社区,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在医疗卫生、治安警务、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2)生产性服务。成立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市场营销信息等服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市场化便民服务。组织引导供销、农技、邮政、电讯等单位及产业者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便民超市、农资超市、便民食堂、服务代办点等,方便了农民的生活。

5、试点示范。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新事物,即不同于新农村建设又区别与城市社区建设,我们在很多方面也是借鉴外地经验的,结合自身实际地探索,并且社区建设资金有限,先集中财力打造一批基础条件较好易推进改造的作为示范典型,从而为整体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探路,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我县农村社区建设。

第三篇:新型农村社区党建

关于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2-07-10 17:27:22 点击:1341 评论:0

目前,大部分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社区党建方面,要根据未来合村并居建立社区的总体规划,统筹整合党建资源,优化党组织设置,扎实推进“三有一化”,不断强化社区的服务、凝聚、管理、维稳4大功能,以社区党建来引领农村社区建设。

(一)拓宽思路,优化组织设置

体制创新是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动力。要从加强社区建设和党的工作的需要出发,积极构建在乡镇党委领导下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构筑党在社区执政的组织基础。

1.构建大支部。在新型社区建设中,大部分是按照地域相临、习俗相近、规模适度的原则,把其中交通便利、班子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村庄作为中心社区进行建设的。所以,要将合并前的村支部进行调整,明确其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职责和任务,为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搭建新的平台。

2.推进区域化。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镇直单位也被纳入社区之中。所以,要整合社区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具体可以采取在不改变驻社区单位党组织隶属关系、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前提下,拓展外延,构筑共建工作格局,更好地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建带共建,以共建促发展。

3.群团共建。要会同上级相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群众组织建设,比如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建设,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充分调动社区内一切积极因素,服从服务于区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从而推进社区党建工作。

4.注重延伸。在社区大支部的领导下,按照有利于组织管理、党内活动开展、党员作用发挥的原则,把党支部、党小组向具备条件的楼房、住宅小区、开发区和集贸市场延伸,把行业相近的党员、把兴趣爱好相同或相近的党员、把工作生活在一起的党员联系起来,建立了乡镇党委联系社区支部、社区支部联系党小组、党小组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级四联”网格化管理模式。

5.加大投入。社区党建的稳步推进,既需要完善的工作网络和规范性的条规作保证,也需要活动场所等硬件的支撑。所以要广泛挖掘潜力,采取合力共建、资源共享、资金扶助等途径解决社区办公用房和社区党员活动场所问题,让软件、硬件齐头并进。

(二)双重管理,强化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要始终把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内容来抓,不断创新社区党员干部建设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年龄结构合理、有创新精神的农村社区干部队伍。

1.选好配强班子。抓好社区党的建设,关键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要打破身份、行业、地域界限,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面向社会公选、上级党组织委派等方式,拓宽选人视野,选拔政治引领能力强、联系服务群众能力强、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强的干部进入社区班子,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同时,加强培训,努力把创业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创业致富带头人,实现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

2.强化在职党员双重管理。通过建立完善在职党员报到登记制度、监督管理制度、身份公开制度、参加社区活动制度、表现评价制度等措施,积极探索在职党员的“双重管理”办法,组织辖区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形成对在职党员教育管理的合力。

3.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归口管理和动态管理的原则,对离退休和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等进行梳理,纳入社区管理党员台帐,加强流动党员的“双向”管理,为流动党员营造一个“温馨家园”,努力探索与新的经济社会特点相适应的有序、有效、有力的党员管理新方式。

(三)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功能

群众满意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唯一标准。要坚持把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解决社区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出发,突出重点,延伸领域,创新载体,不断推动社区服务上水平。

1.整合组织载体。健全完善辖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或联席会议,将辖区内党支部和党员整合在一起,加强社区与驻区单位、驻区各单位间的沟通与联系,使政府各部门进入社区的行政管理职能得到有效承接,真正做到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区域性党建合力,形成党在社区工作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2.构建服务体系。成立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建立公共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分户包片制、委托代办制、首问负责制等制度,大力推行“菜单式”、“一站式”服务,在加强社区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3.拓展服务领域。以社区服务为基本职责,积极探索服务社区群众的工作载体和方法。广泛开展便民利民、救助保障、医疗保健、计生服务、就业援助、纠纷调解、普法维权、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社区服务活动,着力强化社区的公共服务功能,使居民享受到内容更加丰富的社区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4.注重帮贫济困。组织各方面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时刻关注社区内弱势群体的冷暖和疾苦,经常性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帮助弱势群众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使党的温暖遍布社区的每个角落,使党组织的威信在群众中得到牢固树立。

5.营造和谐文化。依托社区人口学校、社区党校、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文化大院等阵地,通过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活动,对社区群众开展普及科技文化知识、公民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大力弘扬先进社区文化,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社区农村居民的文明素质和文化涵养。

(四)完善机制,强化自治功能

居民自治是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相当数量的社区居委会承担了大量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委会自治功能的有效发挥。在工作中,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切实增强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

1.明确居委会主要职责。剥离居委会承担的行政事务,将应由政府承担的事务从居委会工作中剥离出来,集中精力依法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职能,让居委会成为社区群众的“代言人”。

2.坚持居委会民主选举。进一步规范民主选举程序,加强对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通过居民“直选”和“海选”方式完成居委会换届。

3.改进居委会工作模式。借鉴“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经验,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推进民主决策,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推进民主管理,以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推进民主监督,使社区居委会把精力倾注到本职工作中,办自己该办的事,群众的知情权、评议权、表决权和监督权得到充分行使。

总之,社区党建工作要适应经济社会和城镇建设的飞速发展,实现社区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让社区党建焕发新的生命力。

第四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为全面了解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县发改委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是:

一、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及成效

2008年,我县抢抓国家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机遇,正式启动了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工作,将全县346个行政村科学合理规划为106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实施后可新增耕地5万多亩。在这项浩大的民生工程推进过程中,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社会参与、政策扶持、梯次推进的原则,先后启动建设了平阴镇前阮

二、山头、博士、东阿镇新合、孔村镇驻地、孝直镇丁屯、展洼等18个新型农村社区,截至2010年底,累计建设住房5788户、80.4万平方米,竣工入住789户、12.6万平方米,完成道路硬化6.6万平方米,绿化1.13万平方米。全县农民新型社区建设呈现出试点先行、统筹发展、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坚持科学规划,优化社区建设布局。我县历来高度重视规划先行,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引领快速发展。我县在社区建设中,坚持规划先行,先后编制完成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和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对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布点进行了科学安排。按照城乡一盘棋、城镇协调发展和各项规划高度衔接的思路,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有效进行了合村并点。同时,本着“高起点、高层次”的原则,组织专家、村民代表对社区详规集中评审,确保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特色突出、风格多样。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县长任指挥的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及由县农办、国土、建设、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组织协调。出台了《关于农民新型社区试点建设协调会议纪要》,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县农办、国土、建设、民政、卫生、教体、水务等部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自扶持政策和具体落实目标。各镇(街道)也抽调人员成立了指挥部,形成了“党政推动、两委(村、居)主办、村民主体、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用足用活政策,切实加大扶持力度。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对列入“土地增减挂钩”进行新村建设的村庄,除安置地块外,由县政府统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统一对外调剂置换,对旧村址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每亩补助10万元。同时,鼓励农村居民向乡镇驻地、县城集中,以户为单位全部迁出本村腾出宅基地的户,除享受本村货币补偿政策外,由村集体从扶持资金中给予1万元的异地安置费。二是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本着“资金来源不变、用途不变,整合集中使用”的原则,将上级出台的涉及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政策,由县财政整合统筹运作,集中投入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三是规费减免政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除税收外,原则上一切规费全免。同时,县政府对镇(街道)、村(居)修建性详细规划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补助。

(四)创新建设模式,灵活推动社区建设。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建设模式,不断加快推进建设进程。一是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通过发展民营企业、工商

贸易、餐饮服务等行业,吸纳人口向镇驻地集中。孔村镇驻地中心社区,依托快速壮大的炭素产业和商贸服务业,规划占地517亩、建筑面积34.5万平方米的社区,吸纳集聚周边村庄人口1万多人。二是与主导产业拓展提升相结合。依托特色品牌基地产业支撑,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孝直镇汇东片区依托无公害蔬菜基地,将21个村合并为3个新型农村社区,节约用地5300多亩。三是与重点项目和滩区迁建工程相结合。借助黄河滩区迁建工程,把沿黄13个滩区村、2500户,集中整合到7个社区。同时,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同步搞好基础设施、园林绿化、教育卫生、社区服务等配套建设,促进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五)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自愿、循序渐进、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的原则,广泛地听取群众的意见,扎实做好群众基础工作。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各单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民意,宜合则合、宜搬则搬、宜改则改、宜建则建,不搞一刀切、行政命令和大拆大建。坚持民事民决,社区建设什么样式的房子、由谁来建、什么时候建,农民群众自己说了算,真正把中央的惠民工程变成农民群众自觉自发的行动,因地制宜探索出了村并村、村并城、村并镇、村并企、旧村提升等多种模式。由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最大限度地尊重群众意愿,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较大成效。

(六)坚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村社区。在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挖掘地域特色,积极打造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新型农村社区。如玫瑰镇以构建“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为目标,高标准建设,多元化投入,高效能管理,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社区建设,一个环境优美、适宜人居、展示形象、承接旅游、充满玫瑰特色的小城镇在县城西南的翠屏山下崛起。又如孝直镇以“孝为先、人为本、和为贵”的孝直文化为载体,打造了极具内涵的特色驻地社区。

三、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崭新课题,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第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一是财政政策捆绑、项目整合的扶持资金非常有限,难以弥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维持正常运转资金缺口。二是多数农村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民群众不很富裕,主要靠农民群众自身筹集解决困难很大。三是土地置换资金到位滞后,土地置换补助金须土地复垦验收合格后才能到位,而土地净收益补助则要等到土地招拍挂之后才能支付。同时,新型社区建设方缺乏主动筹资的精神,对县里社区建设投融资平台过度依赖,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广大农户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活习惯,习惯于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且生产生活成本相对于新型社区较低,再加上入住社区后生产设备存放的不方便,致使部分低收入群众对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社区建设及配套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已建设的社区现状看,存在社区规划层次较低、样式较单

一、整体规模较小的问题,不利于将来社区发展,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初衷有一定差距。在建社区把重点放在楼房建设上,水、电、路、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重建轻管”,入住户服务管理的缺位影响了群众积极性。

四、加快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组织形式,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充实调整现有的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抽调相关单位业务骨干,组成一支业务熟、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社区建设队伍,具体负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政策拟定、措施落实、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强化联席会议、一事一议制度和社区建设进度周报制度,尽量减免各种规费,集中办理各种手续,简化办事程序。同时,进一步明确部门、镇(街道)、村(居)委会、农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具体责任,形成“政府统筹推进、部门协调配合、镇(街道)、村(居)积极运作、农民参与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突破常规推动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各种宣传载体,对社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在规划建设、创新内容、建设标准、运作模式等方面,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对社区建设实施全程监督,让群众享受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因地制宜发动群众,“钱不够的不用慌,可帮你联系银行,也可攒攒钱再迁;想不通的不用慌,想通了再迁;意见不一致的不用慌,商议好再迁”。在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速度。

(三)强化资金统筹,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明确以县为主的新型社区建设资金统筹主导地位,加大力度,整合扶持项目。充分利用土地整治投资公司这个平台,专门经营增减挂富余指标,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多种途径,争取社会资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财力支持,推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开展。同时,将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多个部门涉农资金捆绑使用,按照“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不改变投资管理渠道,在发改委、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下,借助土地投融资平台,严格按照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强化县级政府整合作用,集中投放,综合使用,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提高资金利用整体效益。

(四)狠抓质量安全,提升整体建设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须自始至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运作、高质量建设。严把质量安全关。继续严把施工图审查、招标、监理、质监与安监等重要环节,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农村住房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作用,对在建工程进行安全、质量、手续、监理、节能方面的全面检查,切实搞好建筑质量监理和工程验收,确保社区建设质量安全。

(五)制定产业规划,促进农民就业。农户入住社区后,虽然生活开支有所增加,但相对完善的服务功能,可以使他们从繁重的家务和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一是制定产业规划,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集约种植、养殖。二是引导好各种农村协会组织在社区中的衔接,为农副产品的外销搭建好平台。三是有针对性地引进劳动密集型、适于松散管理、分散经营或生产的企业,为家庭妇女和居家留守人员经营生产提供更多机会,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六)加强社区管理,深入探索农村服务社区化的有效形式。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科学谋划的原则,推进硬件建设再提高,软件建设上水平。进一步加强完善新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原有制度进行整合、完善、规范,并对成功的、符合自身实际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加以借鉴,构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推进支部服务社会化、党员服务具体化,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切实以“富民、便民、亲民、安民”为目标,保障社区农民可以享受到像城市社区居民一样快捷高效、周到全面的服务。

第五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称中心村建设,指的是以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农村居民点为中心,聚集周围一些自然村,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并对周边区域具有一定经济辐射作用的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它由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让农民主动到社区购房建房,交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又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

下载二郎庙社区是全市乃至全省的新型农村社区的典型代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郎庙社区是全市乃至全省的新型农村社区的典型代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典型材料

    创先争优推动社区党建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区 ---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材料社区联合党委从实际出发,围绕社区党建中心工作,服务社区建设,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模......

    社区典型材料

    勤政务实为民服务 ------北城区兴旺社区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汇报材料兴旺社区位于规划路4号,辖区内有住户2662户,6200余人。两委班子共计9人,工作人员3人,党员58人。开......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典型做法(5篇范例)

    山东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若干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困难群众安置问题 山东省规定,对自己建房有一定困难的农户,实行民建公助,鼓励群众互帮互助;对没有能力进行危房改造的特困群众,由......

    XX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

    XX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 一、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群众的意识。南坞乡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克服畏难发愁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把社区建设摆在......

    2012年度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2012年,**社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启动......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

    永城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永城市地处豫东平原,国土面积2000平方公里,辖29个乡镇732个行政村3600个自然村。全市人口140万,其中,农村居住人口87万人。近年来,永城市按照“......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xx镇位于县城南x公里处。镇域面积x平方公里。辖x个行政村,x个自然村,x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x万亩,人口x万人。共规划后马岗、双泉、田庄、张庄、铁匠庄、长秋、王庄、八王坟等八......

    2012年度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2012年,**社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