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公共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共5则)

时间:2019-05-14 15:1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维护公共秩序,构建和谐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维护公共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第一篇:维护公共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维护公共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公共秩序也称“社会秩序”。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所确定。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生活秩序的要求就越高。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加突出。遵守公共秩序是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公共秩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这要求我们每一位公民在精神上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认真履行遵守公共秩序的责任.随着岁月的流逝,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已经沉淀为中华民族璀璨无比的瑰宝.社会各方面制度逐渐健全,而道德与法律也渐渐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在公共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 是维护公共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道德,并不抽象。一个人在社会生活时,不但想到自己,也想到别人。道德良心,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一根重要支柱。无论哪个时代,无论哪个社会制度,无论哪个民族,道德良心,都是不能缺少的。中国古代社会就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说法。在中国古代社会主流的社会舆论中,人们对不讲道德良心的小人,总是要予以批判、揭露。西方社会,尽管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与我们有很大差别,但也强调道德良心。倡导人与人之间平等、博爱,倡导家人之间的和睦。西方文化名著《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简爱》,等等,都反映了西方社会尊重道德良心的价值观念。西方文化巨著《圣经》,也充满着对人类社会应遵守的道德良心的谆谆教诲。然而我们当代社会依然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一位在美国教书的华裔教授讲了一个他在大陆的亲身经历:他开学术会议时和两位中国教授合住一个房间。当时条件很简陋,房间里没有卫生间,只摆着三张床,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一暖瓶热水、三个茶杯。第一个教授进来,拿了一个茶杯,倒了一点水把杯子涮了一下,涮完的水没有地方倒,就直接倒在另外的一个茶杯里,然后自己沏了杯茶喝上了。第二个教授进来,也如法炮制。结果,等这位华裔教授进来时,两位先到的已经悠然自得地端着干净的茶杯喝着茶,涮杯子的脏水则全倒在留给他的茶杯里。他明白了情况后,觉

得这两个同屋大概不好相处。后来才明白,这两位其实非常和蔼可亲、通情达理。他们只是有着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陋习。这些情看起来虽然小,但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如今中国进入高速城市化的过程,大都市中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住房水平提高不少。但许多居民迁入新房后,却习惯性地将垃圾往窗外一扔,就像那两位涮杯子的教授一样,脏水随手一倒,多一步路也不走。结果,空中垃圾成了城市的公害。再有,如今城市的交通已经拥堵不堪。但车主之间经常为了抢行而互不相让,有时几辆车宁愿都卡在那里,谁也不愿意礼让。在美国开车,你左转弯时必须给对面直行的车让路。如果对面的车流源源不断,你就不得不等很长时间,即使身后也堵了一队车。但是,对面的来车在看到你的苦境时,经常会停下来,主动让出路权。这样,几个素不相识的司机会互相打灯示意,等于临时修改了不适合具体情况的交通法规,使道路通行无阻.从这些事上我们可以看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遵守社会公德会让生活更舒适.另一方面,通过法律维护公共秩序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途径.它的指导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保证了社会公共安全,保护了公共环境.有关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法》等。

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执法手段更加细化,处罚范围更加具体,新增部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宠物扰民、在集贸市场强买强卖、强行乞讨、发黄色短信干扰他人生活等行为均将被视为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将按照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论处。另外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投放虚假的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违法举办大型活动的行为;强迫他人劳动的行为;发送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偷窥、偷拍,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猥亵他人的行为;强迫交易的行为;拒不执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行为;伪造、变造者买卖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行为;违反房屋出租管理规定的为;违法承接典当物品的行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收购的物品的行为;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行为;传播淫秽信息的行为等等也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论处。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如何适应潮流,构建出一个和谐温馨的社会呢?

首先应从我做起,应当树立诚信法治意识。

每个社会都有一个规范体系,这一规范体系的基础是道德,而道德确立的根基是诚信。当今中国社会最缺乏的就

是诚信,诚信的大厦早已坍塌,造假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人们视诚信法治为无物。一个没有诚信法治的社会不可能是和谐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诚信在先,人人都必须树立起诚信法治的意识。

其次,从我做起,应当讲究修养。

儒学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自身修养的提高放到第一位。和谐社会强调人自身的和谐就是通过提高修养来达到和谐的目的。什么是修养,通俗地说,“心灵美”,思想品质好。而不做伤天害理的坏事,多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善事、好事,是修养的起点和最基本的要求。那些贪财、恋色、弄权、作恶多端之徒,腐败分子,究其违法犯罪根源,都是由贪欲、邪念所致,都是由自我内心的不和谐所致。所以我们应当不断地进行自我“修炼”,消除内心的邪念,催生内心的善意,并身体力行,带头实践,坚决与恶势力作斗争,以此影响、感染、带动大家共创和谐。和谐社会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也就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要学会包容,对己严对人宽,对他人要宽宏大量,要理解人、尊重人、赞美人,只有这样才能共创和谐。

再次,从我做起,坚决与学术、教育腐败作斗争

作为一名学生主要的职责就是学习,专心学术。然而,现在连圣洁的象牙塔内似乎也不圣洁了,学术、教育腐败泛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知识分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学术的腐败、教育的不平等、知识分子的堕落意味着文化的消亡、文明的沉沦。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决与学术、教育腐败作斗争,决不能让这颗毒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在学术教育这块净土上蔓延、癌变。

维护公共秩序,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责无旁贷。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从我做起!

第二篇: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人民利益

构建和谐社会 维护人民利益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17:18 作者:邢云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包头市紧紧围绕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要求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实效。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

做强经济规模和财政实力,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经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增强全市干部群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破解了“敢不敢发展、靠什么发展、如何加快发展”的难题,做活了市场经济这篇大文章。紧扣地区实际,我们深入研究作为投资拉动型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把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构筑重点项目,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壮大企业集团,用工业化来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全市经济发展奇迹般焕发出生机和活力。2001至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由248.6亿元增加到608.3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6.8%;人均生产总值由12082元增加到25404元,年均增速25.2%;财政收入由28.4亿元增加到73.3亿元,年均增速37.2%。200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1508元,年均增速25.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8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4136元,年均增速17.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00元。短短3年间,累计创造了1400多亿元的经济总量,相当于“八五”、“九五”两个时期的总和;财政收入累计实现158.8亿元,超过了2001年以前6年的总和,为提高全市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调整经济结构,创造就业岗位,努力实现广大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包头国有经济比重较大,产业工人较为集中。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增加人民群众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

我们坚持通过结构调整,积极寻找就业空间,通过引进和实施一大批重点项目,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促进了就业总量的扩大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7.5∶59.9∶32.6调整为2004年的4.8∶57.2∶38,从业人员的结构相应发生了变化。

我们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作用,落实《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和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强化就业培训。仅2004年就增加就业人员7.3万名,其中2.7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7%以下。我市促进和规范灵活就业的做法,受到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坚持不懈深化改革,实现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的同步增长。建设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推进改革和建设时,必须公平地处理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通过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劳动合作和利益共享。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并引导企业建立职工工资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机制,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一是加强劳动工资地方立法工作,出台了《包头市劳动者工资保障条例》,有力地保障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劳动者取得合法劳动报酬的权益。二是认真执行每年颁布的《企业工资指导线》,指导企业遵循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健全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各类企业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实际工资。2004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6141元,比2001年纯增8000多元。三是每年发布《包头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指导用人单位参照市场指导价位确定用工成本,引导劳动者根据市场需求应聘求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督促检查,有效地规范了企业的用工行为。四是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制度,通过加强政府监控和职工民主监督,确保最低工资标准的贯彻实施。全市最低工资标准从2001年的273元提高到2004年的420元。

加强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提高中低收入群众的居住质量。人居环境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把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作为落实执政为民要求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我们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将加快经济发展与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紧密结合,形成了构建园林型工业城市、环保型生态城市的新框架。2004年,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总投入25亿元以上,超过“九五”期间城市建设的总投入,目前已形成“三纵、六横、九出口”的公路交通网络。

我们以争创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承办2005年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和第二届国际草原文化节为契机,实施了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及园林景观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城市净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0.5平方米。同时,全面改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加强维护管理,增强了城市对经济快速发展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我们十分注重人民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住房条件的改善。从2001年到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2.4平方米提高到25.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4平方米提高到22.4平方米。

我们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环境的改善不仅推动了招商引资,加快了经济发展,而且使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近年来,我市先后荣获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先进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联合国人居奖、联合国人居迪拜良好范例奖、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等荣誉称号。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一是按照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要求,把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的重点、财力保障的重点进一步向社会事业倾斜,不断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二是着力建设我国中西部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大市,大力繁荣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三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蓬勃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四是强化依法行政,让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四是认真解决好城市改造拆迁、企业改制、下岗再就业等工作中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近年来,我市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城市、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等称号。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关心困难群众生活。我们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把帮扶救助困难群众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来抓。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市对社保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社保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按时足额发放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将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218元增加至264元。提高“低保”标准,扩大“低保”范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由2001年的2.71万人扩大到2004年的8.03万人,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今年,市委、市政府又作出决定,从三个方面提高全市困难群众的收入: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生活最困难的农牧民得到救助;二是对城市“低保”对象中的重点保障对象增发救助补贴,使救助补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增发企业退休(退职)人员的地方补贴,使人均月养老金收入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作者: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常委、包头市委书记)

第三篇:公共秩序维护服务

大同市普通住宅物业服务等级标准

一级

(物业服务区域公共秩序维护服务)

1、专职公共秩序维护人员,身体健康,责任心强;定期进行安全防范学习;当班时佩戴统一标志和执勤工号,穿戴统一制服,工具佩戴规范,仪容仪表规范整齐;配备对讲装置和其他必备的公共秩序维护工具,交接班制度完善并有工作及交接班记录。

2、白天巡逻次数不少于8次、夜间巡逻次数不少于8次,每组巡逻人员不少于2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及时报告警方,必要是采取正当防卫,防止事态扩大,协助保护现场和证据;安全巡逻有记录有检查。

3、制定紧急事故处理预案,定期组织员工和业主参与演练。

4、设有业主(使用人)24小时求助与报警电话;涉及人身安全处,设有明显标志并有防护措施;协助有关部门维持小区正常生活秩序。

5、有完善的车辆管理制度;按照委托合同的约定进行进出车辆管理等工作;小区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维持交通秩序,合同特别约定履行车辆保管责任。

7、各出入口24小时有人值班看守,主出入口至少有2人驻守,白天实行立岗,次出入口至少有1人值守。

第四篇:公共秩序维护管理制度[模版]

公共秩序维护管理制度

目的为保障大厦的正常办公秩序,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特制定本规定。

适用范围

华清物业科技项目处安全保卫部治安专业。

细则

1.保安员实行倒班制度,三个班次轮流值守,全天候24小时完成园区的安全保卫工作。全面做好日常值守、巡逻打点、访客登记等各项工作。

2.大厦实行封闭式管理,除人员值守外,大厦门禁系统和红外系统在非办公时间及节假日期间全天候开启,大厦制高点实行门禁及钥匙双重管理,配合监控室24小时监控,达到全方位安保体系。

3.巡视人员每小时对责任区(A、B、C、D、科技地下、B07地下、科建及园区地面)的巡视检查工作。负责楼内外设备设施的巡检、报修、跟进及处理各项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24小时无间断运行。

4.门岗及各大堂对外来人员加强控制,做好相关登记,对推销及散发小广告人员,一律清出园区。对于在园区长期开展业务的公司或人员(如送餐、送件)进行登记备案。

5.对于物资外出施行出门条制度,核实物资所属单位名称、数量、单位许可等,查证后方可放行,所收出门条统一存档以备后查。进入大厦的物资,如核查为易燃易爆、有毒害、管制类等可能危害公共或人身安全,公安机关明令禁止的,严格把关,禁止入内。

6.对于园区内开展的施工行为,检查施工证件、现场防火措施、有无安全隐患、施工人员进出大厦的管理规定等,巡视人员将其列为巡视重点给与关注,发现违章、违纪、隐患等问题,及时制止上报处理。

7.对于大型活动,抽调队伍骨干,全面负责活动的人员引导、车辆停放、现场警戒等工作,特殊情况联系派出所提供安全保障。

8.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及安全责任制。

9.定期举行各项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的培训及演习。

10.定期举行保安队伍的专业知识及体能测试考核。

11.定期举行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宣传及防范措施。

12.定期举行警民共建提高园区综合布防及处突能力。

科技大厦物业管理处安全保卫部

治安专业

第五篇: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

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实质性、阶段性成果。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世界的发展经验表明,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社会矛盾的凸现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是和谐的。但是总体和谐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没有利益冲突。由于过去我们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至于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成就,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一些问题已经发展到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地步,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日趋严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趋多样化;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缩小发展差距的任务日趋艰巨;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不可避免地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人员流动大大增加,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困难;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高涨,对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文化领域的分化激荡不可避免;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也给社会 1

和谐带来了负面影响。

当此关键时期,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其重大意义有五个方面:第一,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第二,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第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第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总之,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的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对策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的主旋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和谐”更是成为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重点有七个方面:

(一)发展经济,夯实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社会和谐的最重要因素,没有强大的物质保证,就不可能有发达的社会事业,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

(二)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维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为每一个人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如果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么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二是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三是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四是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六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公民的道德水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建设和谐文化要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和谐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穿到和谐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使其深入人心,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期待。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民受教育的程度的提高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人力资本是最具竞争力的生产要素。通过教育而形成的就业创业能力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最重要的保障。

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充分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只有实现这个目标,收入才能增加,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富强。

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第一靠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把蛋糕做大、做好、分好;第二靠改革,深化包括收入分配体制在内的诸多改革,创造一个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过程平等的体制机制环境;第三靠调节,就是要提高低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调节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是收入结构。

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党的十七大适应我国城镇化加快的历史趋势,要求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基本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最核心的就是不管是市民还是农民,人人享有社会保障方面的公共服务。

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重点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支持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切实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五)着力解决“三农”问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十七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六)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首先,要提高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其次,要提高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其三,要提高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其四,要提高人们保护自然的能力。

(七)充分发挥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先锋模范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努力,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党的领导。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是党的领导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必然体现。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党必须提高做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工作的本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目前存在一些有碍和谐和稳定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社会变革过程中出现的暂时现象。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万众一心,同心同德,一定会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

下载维护公共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维护公共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是当前全党全社会压倒一切的,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社......

    维护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

    昨天的会议传达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精神,通报了本市受到全国表彰的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并对下阶段本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

    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公共安全心得体会

    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公共安全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

    构建和谐社会 维护社会稳定

    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和......

    突出维护职能 构建和谐社会范文

    突出维护职能 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如何通过维护,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企业发展,是国有企业工会......

    公共秩序维护管理制度5篇

    公共秩序维护管理制度维护管理区域的治安,确保人身安全。确保辖区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业户平安出入,秩序井然: 1.公共秩序维护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2.各值......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音乐-字幕] [00社会公德图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维护公正司法与构建和谐社会[最终版]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我来自__县人民检察院,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约会公正,拥抱和谐》。和谐,是美好的象征。春风是和谐的,她使坚冰融化,万物复苏;春雨是和谐的,她“随风潜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