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时间:2019-05-14 15:0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科版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科版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第一篇:教科版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教科版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态度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学目的任务: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 “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个人教研专题: 《品德与社会》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主要措施:

1、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

3、精心准备,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内外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日 期 授 课 内 容 1 2 月1 日至2 月7 日

1、邻居家的小伙伴 2 2 月8 日至2 月14 日

1、邻居家的小伙伴;

2、不给邻居添麻烦 3 2 月15 日至2 月21 日

2、不给邻居添麻烦 4 2 月22 日至2 月28 日

3、快乐的邻里生活 5 2 月29 日至3 月6 日

4、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 6 3 月7 日至3 月13 日

5、我是教室美容师 7 3 月14 日至3 月20 日

6、我送老师一朵花 8 3 月21 日至3 月27 日

7、我的劳动感受 9 3 月28 日至4 月3 日

7、我的劳动感受;

8、有多少人为了我 10 4 月4 日至4 月10 日

8、有多少人为了我 11 4 月11 日至4 月17 日

9、不说话的朋友 12 4 月18 日至4 月24 日

10、我的家乡在哪里 13 4 月25 日至5 月1 日

11、请到我的家乡来 14 5 月2 日至5 月8 日

12、可爱的家乡人 15 5 月9 日至5 月15 日

13、我们共同的家 16 5 月16 日至5 月22 日 复习17 5 月23 日至5 月29 日 复习、考查

第二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导读: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8小时前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8个学生,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各科文化课学习比较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又生于农村知识面窄,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8小时前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8个学生,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各科文化课学习比较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又生于农村知识面窄,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编制了“夸夸我自己”、“温暖的家”、“我爱我们的学校”、“家乡的水水”、“有趣的家乡风情”五个单元,共19 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安排的课时不等。一般每课建议安排2-3 课时,一册书安排40 课时左右,留出一定课时给学校和教师安排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使用。

三、教学目标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注意了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四、教学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第三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教科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编制了“夸夸我自己”、“温暖的家”、“我爱我们的学校”、“家乡的山山水水”、“有趣的家乡风情”五个单元,共19 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安排的课时不等。一般每课建议安排2-3 课时,一册书安排40 课时左右,留出一定课时给学校和教师安排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使用。

三、教学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本册教材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注意了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四、教学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五、教学专题

1、研究主题: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2、研究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习惯。

3、研究目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研究方法:平时观察、小组合作、家校结合等方法。

第四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魏田丽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但也有几个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第一周 我的自画像

2课时 第二周 别人眼中的我2课时 第三周 心中有阳光

2课时 第四周 温馨的港湾

2课时 第五、六周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3课时 第七周 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

2课时 第七周 说说我们的学校

1课时 第八周 校园里的发现

1课时 第九周 给学校画张“地图

2课时 第九周 在学校工作的人们

1课时 第十周 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

2课时 第十一周 看地图,找家乡

1课时 第十二周 家乡的山和水

2课时 第十三周 我的家乡变了样

1课时 第十三周 家乡明天更美好

1课时 第十四周 我喜欢过年

2课时 第十五周 家乡的风味小吃

2课时 第十六周 小城故事多

2课时 第十七周 一起采风去

1课时

第一单元

夸夸我自己

第一课

我的自画像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

2、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

3、通过自画像,制作“明星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教学过程:

一、从了解老师开始,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今天我们的课堂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指说)你们认识我吗?想不想和我交朋友?要想成为朋友,我们首先得互相了解。你们对我有哪些了解?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二、自己眼中的“我” 1.过渡

你们对我有了一些了解,想不想让我也了解你?

同学们之间已经相处两年多了,想不想让大家更了解你? 2.介绍游戏

好,下面我们就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叫——“猜猜我是谁”。现在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张“我的小档案”,等会儿我们把自己的外貌特征、爱好、长处都写在上面,不过有一样不能写(名字),对,这一写可就露馅了。我们来看看哪些同学平时对别人了解的比较多,能看了介绍,立刻就把猜出他是谁。3.师生独立填写《小档案》 4.二人小组讨论

我们是不是把自己的特点都写出来了呢?我建议啊,大家把自己写的拿给一位好朋友看看,读给他听听,请他给你当当参谋。愿意吗?

三、同学眼中的“我” 1.组建4~6人小组

2.游戏开始,师生共同参与 3.全班汇报

四、说说你,说说我

1.畅谈感受,激起交流愿望

今天,能认识你们这么多好朋友,我很高兴。你们高兴吗?为什么?

那么,你们愿不愿意向听课老师夸夸你的同学,夸夸你自己? 2.角色扮演,进行行为指导

真的?那好,如果我现在就是一位听课老师,你们谁愿意来和我交流? 3.自主活动,拓宽展示空间

现在就去向听课老师们夸夸你的同学,夸夸你自己吧!(学生下位与听课老师交流)

五、总结

作为你们的朋友,我又欣喜地发现你们还有这些优点:勇敢,大方,很有礼貌,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吗? 你们能不能大声地告诉自己,告诉所有的人:谁很棒?谁是巨人?谁能行? 对,同学们,相信自己,喜欢自己,力量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建议大家课后去征求同学们的意见,看看自己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这样才能让自己进步得更快,才能画出更满意的自画像。附:

我 的 小档案

1.同学们,请你在正确的括号里打 我是女生,()扎着辫子。()我是男生。()

在班里,我的个子很高。()

我的个子不高也不矮,属于中等。()我的个子不太高,所以做在前排。()我长得比较胖,但挺结实。()我很瘦,爸爸妈妈总要我多吃些。()

告诉你,我的视力很好,我会继续保护好它。()

虽然我戴眼镜了,但我仍然认真地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争取让度数不再加深。()2.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在横线上填写。我长得

今天,我穿了 我喜欢 我的优点是 其它方面:

第二课别人眼中的我

教学目标:

1、借助他人的评价,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

2、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

3、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愿意改正。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情导入

同学们,老师有一件事情想请你帮忙,好吗?我们认识了这几天,你们对我有什么映像,你们能不能送给老师几句真诚赞美的话?

二、以他人为镜,提升自我认识。

1、第一面镜子:家长

在小组内交流父母写给自己的话,可以大声读,也可以交换看。了解自己在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2、第二面镜子:同学

a、阅读教材中的活动提示,组织学生讨论活动中要注意的事项。b、学生分组开展“who am I”游戏,老师参与小组活动。

3、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三、活动拓展

1、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可以做我们的镜子。

2、鼓励学生不断以人为鉴,完善自己。

第三课

心中有阳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体验自我实现的愉悦。

2、引导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寻找能发扬自己优势,提高自我的生角色。

3、帮助学生制定计划,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完善,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学过程:

一、亮出我自己

展示“我自信吗”小卡片。老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机会,帮助学生“亮出我自己”。小活动:黄金广告亮出我自己

二、毛遂自荐

观看“毛遂自荐”的故事

讨论,这个故事给大家什么启示?

阅读教材,这些同学在什么情况下勇敢地亮出自己?你喜欢他们吗? 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尝试、锻炼自己?让学生完成书上的小卡片。

三、阳光计划

和自己比进步:阅读教材中的故事,思考:爱因斯坦的板凳做得并不太好,但老师为什么还夸奖他呢?

说说这学期你哪些方面有进步?

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希望自己哪些方面有进步? 阅读教材中得个案,学习男孩的决心和勇气。学生交流:怎样才能让计划顺利实施?

四、总结号召

自信是我们快乐,自信使我们成功,希望同学们把自信的秘诀记在心里,愿你们的心中充满阳光,愿你们的生活充满快乐!

第二单元 温暖的家

第一课温馨的港湾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解自己名字的来历、诉说长辈对自己无私的关爱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人员间的亲情;激发学生孝敬父母长辈、关心热爱自己的家庭。能初步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离不开可爱温馨的家庭。行为与习惯:

教育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员,平时能为家庭出一份力量,体现家庭主人翁的精神,明白父母长辈操持家务、养育自己很辛苦,从而激发自己做个热爱家庭、孝敬长辈的好孩子。知识与技能:

了解父母长辈为了创造家庭的温馨所付出的辛劳。知道热爱家庭、孝敬长辈的具体表现,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

二、重点难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父母长辈无私的关爱,体会到家庭无比的温馨、幸福。

三、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1、课件制作。(歌曲、录象、照片等)

2、学生每人制作一份名字简介卡。每人制作一朵“爱心花”。

3、邀请4——5位家长,参与活动。

4、学生回忆生活中父母长辈的“爱”,收集典型事例。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名字的故事,“温馨”的感受:

1、引入:听老师讲名字的故事,猜猜她是谁?

2、活动:

a、学生自由讲解自己名字的故事。(好朋友互说、师生互说)b、小记者采访。(互问互答)

3、小结:小朋友们,让我们铭记父母长辈们对我们的希望,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二)、浓浓的关爱,“温馨”的体现:

其实,有心的小朋友能感受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的家人就是用无声的爱,呵护着我们的成长!

1、请大家看看这几组感人的画面吧!(随机播放录象:A、下雨天,爷爷背我行走。B、生病时,爸爸细心照料。C、遇到困难,妈妈耐心鼓励。D、做错事,奶奶严厉批评。)

2、活动:学生回忆并诉说自己所经历的往事,感受到父母长辈的爱。(学生、家长一起上台讲解,孩子向长辈送“爱心花”。)

3、小结:听了刚才那一段段感人的话,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长辈的爱是那么伟大。无论是慈爱,还是严爱,都能体现一份“温馨”。那么,小朋友们,老师、家长们,让我们一起为自己拥有一个“可爱、温馨的家”,而歌唱吧!(播放歌曲:甜蜜的家

师生、家长齐唱)

(三)、承诺的见证,“温馨”的港湾:

生:同学们,长辈们的关爱我们牢记在心。我们也是家庭中的一个小主人,家庭的“温馨”不仅是长辈们“爱”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付出”。我提议,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长辈,为这个“温馨”的家出一份功劳吧!

1、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承诺,表表决心。

2、活动:作一张“承诺留言”卡。(播放音乐)

3、小结:我相信只要小朋友们照着自己许下的诺言付出与行动,与家人互敬、互爱、互勉,那么我们的家庭会变得更加“可爱”,让家成为我们“温馨的港湾”。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爸爸妈妈为家庭的温馨付出的辛劳,明白家庭的幸福、自己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无私付出。

2、使学生懂得要用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为家庭分忧。

3、使学生体验“当家”的辛劳,提高自己料理生活的能力。[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建议] 这一课是由“妈妈的手”、“我跟爸爸妈妈去上班”、“今天我当家”三个内容组成。这个主题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体验、感悟爸爸妈妈为了家庭的幸福和营造家庭的温馨付出的辛劳。[教学过程]

(一)妈妈的手

1、同学们记得母亲节与父亲节是哪天吗?(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和六月的第三个星期)

2、揭题:妈妈的手。

3、看插图说故事。

4、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关于家庭美德的广告,请学生讲述。

5、记录爸爸妈妈今天为自己和家里做的事。

6、讨论交流,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二)我跟爸爸妈妈去上班

1、看插图讲故事,体会人物感情。

2、讨论一:爸爸妈妈这么辛苦,不去上班了,行吗?

3、讨论二:如何回报爸爸妈妈的辛劳?

4、交流:你了解自己的父母的工作吗?和大家说一下。

(三)今天我当家

1、出示一组对比数据:(各国少年儿童家务量统计数据)中国12分钟 英国30分钟法国分钟 韩国42分钟 美国72分钟

2、谈谈这组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

3、学习制订“今天我当家”计划表:

(1)出示两个计划表进行比较,看哪个安排更合理。(2)学生自主制订计划表。

制订计划表可以是一天,也可以是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段或某一件事情。(3)收集典型计划表,交流。

(4)分组评比,每个小组选送一个最佳方案,进行示范学习。

4、实践活动:完成一篇体验日记,记述“当家”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重点写出体验和感受。

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初步懂得长辈操持家务、养育自己的辛苦,要感激、孝敬他们。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尊重、理解、孝敬父母的良好行为习惯。知识与技能:学会与父母谈心和撰写爱心留言条。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体验掌握谈心和撰写“爱心留言条”的方法。教学准备

1.课前一周布置学生在家里观察或向爸爸妈妈了解他们最近有什么烦恼,想一 想自己有没有帮助他们的办法;

2.准备长方形的空白纸条(3~5张);

3.教师事先调查学生在家里的烦心事并选择性地录制一些内容。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和爸爸妈妈谈心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小品表演:一男生一女生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男生很不高兴的样子。女孩跑上去关心地问:“什么事不开心?”男生边走边沮丧地答:“今天早上妈妈不给我签字”。“为什么?”“她说我作业做得太慢”。“那你怎么做的?”“我就赌气跑出来了”。(两人边谈边走向座位)女生向全班同学求援:“这个问题请大家帮帮忙吧。”

2.同学们自由交流后,相机揭题:与爸爸妈妈有冲突,可以跟他们谈心,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心平气和地解决,千万不能赌气。

二、再次讨论,感悟要领 1.出示课本内容:“我的心事”(听录音); 2.提向:假如你是滔滔,你会怎样做? 先小组活动,进行角色扮演:一人当爸爸,一人当滔滔,父子好好地谈谈心(角色可互换)。再汇报交流,请你把老师当爸爸,谈谈你的想法。3.你知道爸爸对你有多大的期望吗?出示教科书范例:《画笔的故事》(听录音)4.师:当年奶奶希望爸爸好好学习,这也是爸爸对孩子滔滔的希望啊。

三、合作交流,领悟深化 师:在家里你有什么心事?请你写在小纸条上,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人说出自己的心事,其他三人帮他出主意,可以说说该怎样与父母谈心,最后全班交流。

四、活动体验,明理导行

1.你想成为孝敬之星吗?下面我们就要开展这样一次活动,首先请大家汇报课前一周的调查情况。

学生自由交流,调查内容或调查小报告可以展示出来,随机选择几个相对集中的问题进行活动,例如:爸爸老抽烟„„ 爸爸、妈妈吵架了 爸爸生病了„„ 妈妈下岗了„„

2.小组模拟活动:各小组白选(或自定)一个内容,分角色进行摸拟表演活动。3.选两个小组上台表演

4.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活动,知道了平时在家里要多和父母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对自己的期望,也要把自己的一些愿望及时告诉他们,做到心灵相通。

第二课时爱心留言条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回家写一份“爱心留言条”,并收集2—3条爸爸妈妈写的爱心留言条。2.准备彩笔、尺、空白纸条3-5张。教学过程

一、榜样引领,学习撰写“爱心留言条”

师:与父母沟通,孝敬父母的方法除了谈心以外,还可以通过书信,撰写“爱心留言条”。出示书中的四张“爱心留言条”,通过评议,知道“爱心留言条”的写法,内容可以简单地只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格式为:先写称呼,再写正文内容,最后落款,包括署名、时间。

二、作品展示,初步领悟

1.请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写的和收集到的“爱心留言条”:读一读,评一评,议一议,改一改。

2.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汇报,并说一说与“爱心留言条”有关的趣事。

3.师总结:看来大家对“爱心留言条”已不陌生,它确实是我们家庭生活中的调味剂,利用好它,会使我们的家庭更温暖。

三、活动体验,深化主题

1.比一比,看谁的“爱心留言条”写得好。请你根据以下内容写:

(1)小丽的奶奶生病住院了,请你代小丽写一份“爱心留言条”。

(2)星期二下午学校要放学晚一点,请你中午给爸爸妈妈写一份“爱心留言条”,免得他们担心。

2.比赛开始,限时5分钟。

3.展示同学们的作品,评出前八名。

4.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设计更新颖、更漂亮的“爱心留言条”,别出心裁地把它放在父母能找到又有些意外的地方,给他们一份惊喜,效果必将出人意料。

四、主题拓展,延伸导行

1.师:其实孝敬父母的方法还有很多,谈心、撰写爱心留言条之外,还可以怎样做?说一句知心话,送一张爱心卡,画一幅画,写一首小诗,生活中给父母夹菜、倒茶、让座、捶背、学习上主动自觉,与父母一起写爱心日记等都是孝敬父母的好方法。2.出示《游子吟》,齐声吟诵。

议一议:哪一句最能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请摘抄下来。教学反思

“跟爸爸妈妈谈心”有的学生一看到这个题目就露出一幅很吃惊的样子。原来他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爸爸、妈妈太凶了”。我又一次感到课程的实施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要对家长进行宣传,进行培训,转变家长的观念。孝敬父母应该让学生从最小的事情做起。父母生日快乐,可是很多学生连父母的生日都不记得。所以课后我先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生日并记在自己的日记本上。课后我收到很多“爱心留言条”,有的学生写了五六张,有写给父母的,也有写给爷爷奶奶的,还有写给老师同学的。这些小大人可精啦,他们希望“妈妈少打点牌,晚上早点睡”,希望“爸爸少抽点烟,注意身体”。他们提醒老师“多喝点开水,保护好嗓子”,同学们“上学别忘了带笔”„„可我也有些担忧,因为高年级学生上课爱写小纸条,传小纸条,写“爱心留言条”的活动会不会滋长这种坏习惯呢?

第三单元 我爱我们的学校 第一课时

说说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自己的学校,认识学校的主要设施及其作用。

2、初步了解一些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3、结合自己的学校,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

4、通过口述学校的情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通过设计、绘制校园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重点: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疑点:如何更好的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

学生自备笔记本、小卡片等,按自己喜欢的方法与喜欢的同学自由组合小组,进行“熟悉我们的学校”为主题的参观调查访查活动。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课前让大家对有关学校的喜欢的话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调查访问,深入了解我们学校的情况,大家能不能把学校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明白?(能!)

好,今天就请各小组的同学全力合作,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板书课题:说说我们的学校

二、小组梳理材料

1、大家深入调查,取得了关于学校的第一手材料。现在请各小组认真梳理材料,准备发言内容,安排好材料展示次序。并推选一人作代表发言,其它同学补充完善。

2、小组交流、梳理材料。

三、小组汇报

(一)小组汇报活动内容,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同学们,你们小组主要进行了什么样的活动?愿意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 小结:大家从各方面对自己的学校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我相信,各小组的同学一定能够把学校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明白。

(二)小组汇报,说说我们自己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到底是什么样的?哪个组的同学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具体的介绍?

我们参观小组用“导游”的形式,结合观看“学校平面图”来引导大家参观我们的学校„„ 总之,我们学校规模大,教学设施齐全,是一所规范化的学校。

我们调查小组用“解说”的形式向大家汇报学校有关教师和学生的情况:我们学校有34个教学班,120名教师„„

总之,我们学校学生多,教师水平高,是一所高质量的学校。

我们参观小组将出示摄影照片来向大家介绍学校的环境,展示学校取得的成就„„ 总之,我们学校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是一个优良的育人场所。

我们访问小组采用“演讲”的形式,介绍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眼中的学校„„

总之,我们小组通过走访座谈,了解到:我们的学校是一所高水平的学校,„„他们都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来上学。我们调查小组用“比较说明”的方法,介绍学校建校以来的变化及其它学校的不同之处。„„ 总之,我们的学校是一所现代化的学校,是一所别具特色的学校

四、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取了各小组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想法。(我们在这里上学太幸福了,我们以后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么好的学校,我们一定要倍加爱护,并为学校作一些贡献。)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假如你是这一所学校的校长,你将怎样建设完善自己的学校,请同学们或绘图,或制定计划„„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拟定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校园里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组织机构、发展变化、校风校训等

2、使学生感受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3、通过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活动:

一、交流上节课写下的问题卡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自由组合、拟定活动计划

三、汇报活动计划

1、学生汇报活动计划 我最自豪的发现: 我最不满的发现: 我最感动的发现: 我认为最有趣的发现:

2、教师提示学生的发现方法:采访、调查、参观、查阅校园信息网等

3、讨论活动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四、开展校园寻宝活动

我们的校园是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不仅环境优美,而且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同学们带上你的问题一起去“校园寻宝”吧,看看谁的发现最精彩!第三课时给学校画张“地图” 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观察、熟悉学校周边环境,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相关经验

2、指导学生正确辨别方向,能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周边环境图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进行活动前的准备

1、学生回忆画学校平面图的步骤,说说自己的收获

2、根据学校大门,帮助学生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3、组织学生讨论注意事项及怎样才能画好路线图

二、外出活动

学生带上纸笔和相关工具

三、汇报探路情况

1、说清楚探路的方向,沿路经过了哪些地方

2、把自己的记录和本组同学进行交流,相互补充,纠正错误的地方

四、完成学校周边的线路图

1、启发学生为商店、大厦、报亭、车站等建筑和其他设施设计图例

2、讨论画线路图和画学校平面图有什么不同

3、小组合作,完成线路图

4、通过投影点评一张线路图,让学生说说画得清楚不清楚,大家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5、学生适当修改自己的线路图

五、再次探路,寻找发现

六、再次汇报探路情况

七、小结

第四课时

在学校工作的人们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热爱学校,关心学校,尊敬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劳动。

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养成随时收集周边信息的习惯。知识与技能:知道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校的工作人员和各种设施都是为培养学生服务的。

教学准备:

老师:学生采访的照片制作课件

学生:采访在学校工作的人们,做好记录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你们走进学校都看见了谁?(板书:老师、同学、传达室的爷爷„„)这些人都是学校的工作人员,我们学校里还有哪些工作人员?(板书课题:在学校工作的人们)

二、了解在学校工作的人们

上节课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当一次校园小记者,采访你最喜欢的或最想了解的在学校工作的人。谁来给大家谈一谈自己的采访经历?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引导:

1、采访老师

先让学生说,然后教师引导:你们每天和老师朝夕相处,还观察到老师做了哪些工作?老师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2、采访校长(出示照片)

让学生说,然后教师引导:你们没采访校长之前,以为校长每天都做什么?通过这次和校长零距离接触,你们感觉了解校长了吗? 师补充:校长每周要组织老师们学习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之前需要阅读一些有关的书籍,或是从网上搜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每天还要抽时间听老师们的课,指导老师们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化成具体的教学行为„„

3、采访微机老师(出示照片)

学生说,教师补充:学校的网站的维护等等都是牛老师的工作,“笨小孩”就是牛老师在校园网上的网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他在网上交流。

4、英语老师(出示照片)

请学生根据平时和老师的接触说一说对老师的了解。

5、图书馆李老师(出示照片)鼓励学生踊跃借书。

6、传达室的爷爷(出示照片)

7、工友申师傅

师:听说同学们在采访过程中吃了一次闭门羹,谁来谈一谈?(学生说)引导学生知道申师傅不善于表达自己,请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说一说,然后请几个学生模拟表演,完成采访任务。

三、对学校工作的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1、同学们你们想过吗?如果有一天,学校里没有了他们,会是什么样子? 师:如果没有校长„„(学生说)如果没有英语老师„„ 下面让学生来设想和回答。

2、原来在学校工作的人们对我们是这么重要,他们每天忙忙碌碌、默默无闻,是为了什么?(办好学校,给同学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请学生现场采访一下老师。你们想过该怎样和他们相处,怎样回报他们?(学生回答)

3、无论是不善表达的工友申师傅,还是侃侃而谈的校长、老师,他们都在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为了学校发展而努力工作,都是值得我们尊重和热爱的人,我们对他们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板书:

(请学生欣赏歌曲动画:感恩的心)

4、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他们说,让我们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在心形卡上,写给昨天你采访过的人。

5、学生写。

6、请个别学生念一念。

同学们,让我们手捧这一张张写满祝福的卡片,连同我们一颗颗真诚、炽热的心去送给在学校工作的工友、老师和校长,好吗?

第五课时

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 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学校名片,激发学生关心学校、热爱学校的情感

2、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像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良好个性 活动准备:

1、学生设计表格,搜集有特色的名片

2、学生准备硬卡纸、彩笔、剪刀等制作工具 活动过程:

一、初识名片,激趣导入

1、生活中,名片有什么作用?

2、小组交流自己带来的名片,看看别人在名片上介绍了什么

3、导入活动主题:同学们愿意为学校制作一张名片吗?

二、找出学校的特点

1、你对学校有了哪些了解?(地理位置、校园环境、教学设施、荣誉、老师和同学的情况、开展过的大型活动)

2、汇报结果

3、游戏--“校园之最”快速抢答 如:学校最有名的人是()学校最美的地方在()等

4、教师小结

三、学做名片

四、制作名片

五、展示名片

六、总结、拓展

第四单元 家乡的山山水水 第一课时看地图、找家乡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2.了解图例和实物的关系;学习看地图的方法,培养读地图的能力

3.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简单的图例、方向;初步养成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中国行政地图及所在地区省市行政地图,教学过程

一、看地图,说家乡

1.导入: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 学生说说家乡的所在地

2.师:知道了家乡的地址,能不能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在书中的地图上把家乡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说说它在祖国的哪个位置。

3.师出示中国行政地图,说说它像什么。复习地图上的东西南北和上下左右的关系,认认“雄鸡”的头、胸、背、尾、脚各是祖国的哪些省份。学生说说涂色的图形像什么(认认自己所在省的图形特征)。

4.说说写写你家乡的地址。如我家所在地是浙江省,在宁波市的鄞州区,杭州是我们的省会。这里是鱼米之乡,盛产雪菜、年糕等。

二、“我找到家乡了”

1.出示家乡(省市)地图。2.学习图例。

(1)讨论问题:地图上为什么要有图例?图例和实物有什么关系?我们看地图的时候,这些图例可帮我们哪些忙?

(2)根据各自家乡的地图特征,添加个别图例,加深印象。3.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图例,在地图上找找自己的家乡。4.上台交流,说说我是怎样找到家乡的。

三、“地图告诉我很多”汇报会

1.汇报内容:选择地图、地图差异、看图收获、看图疑问等。

2.汇报程序: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推选一名同学上台向全班交流汇报。介绍地图的比例尺

地图是将地球表面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描绘在平面上的图形。因此,要想知道地图上某一段距离在实地上的长度,就必须知道实地在地图上缩小的倍数。地图比例尺的定义:地图上某一段长度与实地相应长度之比。

地图比例尺的表现形式:

1.文字比例尺:它是直接用文字来说明地图与实地上长度的比例关系,如“1厘米代表10公里”。

2.分数式比例尺:分数式比例尺,其分子为图上距离,分母为实地距离。分子与分母为同一单位且分子为1,如“1:5000”。

3.图解式直线比例尺:地图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比例尺,它可以不必经过数学计算,可直接在地图上量出相应的实地距离。

4.斜分比例尺:斜分比例尺是纵横两种分划的复合比例尺,故又叫复比例尺,又可称为微分尺。

5.纬线比例尺:上述直线比例尺及斜分比例尺主要用于大中比例尺地图,而在小比例尺(1:100万以下)的地图上,由于投影的关系,使之各纬线(或经线)的长度变形不同,所以不能用一种直线比例尺来概括全图。此时应对每一纬线(或经线)画一个直线比例尺,结合起来叫作纬线比例尺。

第二课时

家乡的山和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美丽的自然环境,关爱大自然。

2.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景观,亲近家乡的山水,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初步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养成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明白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几个同学的家乡去参观。2.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草原、高原、大连标志、乡村风光的图片: ① 师提出要求: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② 学生欣赏,自由谈,初步知道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自然环境。

③ 这些同学的家乡各不相同,有的是粗犷苍凉的高原,有的是一望无限达到草原,有的是热闹繁华的大城市,有的是宁静美丽的乡村。我们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呢? 3.介绍自己家乡的的自然环境特点。你能象书中的五个小朋友一样,说说自己家乡是什么样?教师引导学生参考教材、联系家乡的实际想想,自己家乡环境有什么特点。可先写下来,再介绍。

4.小节: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山上的泥土是那样清香,小溪的流水是那样清甜,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么亲切。亲近家乡的山山水水,想想家乡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二、我的家乡真美丽

1.让学生把收集的家乡名胜古迹、山水美景的照片、图片及文字资料展示在黑板和教室周围的墙上。

2.学生自由分组欣赏,互相讨论,在心中选定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派代表发言选定最佳景物。3.小结: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已经了解了家乡的美景。确实,家乡就像你们所画、所摄、所介绍那样,她真的美丽。生长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大家有什么感受呢?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三、我爱我的家乡

1.师提出活动要求。全班同学自由选择,可以个人、可以小组进行下面任意一项活动,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活动1:自编一节或一首描写家乡的诗歌,有感情的朗读。活动2:模仿《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旋律,自编歌词唱一唱。活动3:用其他形式(快板、相声等)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2.学生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说一说,唱一唱,演一演。教师评价鼓励。

3.小结:刚才,大家都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赞美,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确实,家乡是生我样我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深深刻在我们的心理。以后,无论我们走到哪儿,永远不会忘记的,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

四、拓展

学生继续收集有关家乡的各个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

第三课时我的家乡变了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进一步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

2.发现家乡变化给人们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之提高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收集表现家乡过去和现在情况的照片、图片(能反映家乡面貌的变化或反映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或反映家乡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2.组织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并做好记录。

3.指导学生从一个侧面,通过绘画,反映家乡现在的面貌或过去的样子。教学过程

(一)找变化

1.明确任务:了解学校附近社区最新的变化,或了解学校附近社区某个地方过去的样子。做好记录,准备汇报。2.学生分组自由活动。

(1)可以寻找学校附近道路、桥梁、建筑、公用设施、环境等各方面的变化。(2)可以询问学校里的工作人员,了解学校过去的情况。

(3)城市学生可以调查访问老人、街上店面的店主、交警、环卫工人;农村学生可以调查学校附近的农户和老人,了解学校附近社区过去的样子,甚至了解农民家庭的变化。

(二)说变化

1.各组学生可以采取新闻播报的形式汇报自己找到的变化、了解的情况。

2.教师:家乡的变化远不止我们刚才了解的这些,课外我们还收集了很多关于家乡变化发展以及家乡过去的资料,把这些资料展示出来吧!

3.学生把收集的照片、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自己画的反映家乡过去、现在面貌的图画展示出来,可以将资料分为过去和现在两个展区,贴在黑板上或墙壁上。4.学生参观,自由发表看法,也可以向提供资料的学生提问题。5.讨论交流:这些年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自由谈。

(三)谈感想

1.教师提问:看到家乡的变化这么大,家乡人的生活越变越好,你有什么感想?你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家乡变化这么大吗? 2.学生自由谈感想。

3.教师可以请社区的一些老人或社区干部现身说法,也可以播放一些宣传片。

(四)出点子

1.教师:家乡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出示教材中家乡环境被污染的图片),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是否还发现了另外一些这种变化? 2.学生谈感受。

3.教师:你能为家乡出些金点子,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美丽吗? 4.学生出点子(如:植树、清扫垃圾,等等)。

第四课时

家乡明天更美好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当前的基本情况,引导孩子们大胆想像家乡明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2.让学生熟悉家乡的物产,培养初步的动手设计、包装、宣传能力。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录像、实物投影仪、抒情钢琴曲、学生自带家乡物产、桌布等。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说说家乡正在发生的一些令人高兴的事,畅想家乡明天的美景。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实物投影出示书中的度假村图,让学生说说感受。2.师:这么美的地方!怪不得这个小女孩自豪地说:“我们村昨晚上电视了,来度假的人会更多哦!”

3.还有好消息:他们村里要建幼儿园,学校也要盖新楼了,看来他们的家乡越来越美了。4.师揭题:我们相信,我们的家乡明天也会更美好。

二、我来做个小向导

1.讨论我们的家乡正在建设些什么呢?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推荐一名小向导作介绍。

2.根据学生的介绍,师出示课件画面,让学生再作补充介绍,如:修砌河堤、新建高校、开发风景区等。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

1.师:我们家乡在父老乡亲们的努力下,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你们现在个个是小小设计师,用你们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手设计家乡的明天吧!学生动手操作。

2.实物投影出示部分作品,请这些“设计师 ”上台说明设计意图,并请同学提出更好的意见或建议,使这些设计更加合理。3.设计师们对作品做修改。4.师:如今的家乡和你们设想的情况一致吗?说说我们家乡还有哪些不足?怎么做我们才会实现梦想呢?谈谈改变家乡现状的一些方法。学生讨论交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带布置展台用的东西,家乡的各种物产少许。教学要点

熟悉家乡物产,开好“家乡物产博览会”。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家乡有丰富的物产,为了让别人了解这里,我们可以把各种物产推销出去,提高知名度。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家乡物产博览会”。

二、举办“家乡物产博览会” 1.准备会场 师:这个活动可以按怎样的顺序来做?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图,从而知道开博览会需要布置展台、设计包装、介绍物产等步骤。同时观看物产博览会录像,学习他人的经验。2.准备广告词

师:你们现在是家乡物产推销员,你准备说些什么?

课件出示部分广告,引导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推销产品,并学写广告词。3.“博览会”活动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布置展台、设计包装(配以抒情钢琴曲)。学生互动,各小组同时派一人去采购,留三人向前来采购者作介绍。4.思考拓展

你还想让别人了解家乡的什么?看来家乡的有些物产不够知名,怎么才能让它们销到外面?学生讨论、发言。

第五单元 有趣的家乡风情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

2、引发学生关注、探究民风、民俗的兴趣,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感受家乡风土人情之美的同时,获得精神的陶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帮助学生认识祖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第一课时我喜欢过年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过春节的一些习俗,感受过年的热闹气氛,体会过年人与人之间互相祝福、互相问候的美好感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欣赏《春节序曲》。

导入语:大红灯笼高高挂,对对春联门上贴,福到福到财神到,家家户户放鞭炮。同学们,过年了,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怀着高兴的心情来欣赏《春节序曲》吧!

一、联系实际,交流过年的趣事感想。

1、小组交流:你家是怎么过年的?过年时有什么让你高兴、让你难忘、让你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吗?

2、师生互动,交流上述问题。

二、表达创作,布置过新年的欢乐场面。

1、分组合作,布置过新年的欢乐场面。(挂灯笼,贴福字,贴春联,贴财神等)

2、师生交流有关春节习俗的小常识。如“福”字为什么倒贴,春联该怎么贴?窗花、财神有什么象征意义。

三、情境表演,体会过年的快乐气氛。

1、分组合作,选题讨论该怎么表演。

2、分组上台表演。

(1)一家人一起吃团年饭。

(2)小伙伴们一起去敬老院爷爷奶奶拜年。(3)小朋友们一起放烟花爆竹。(4)一家人一起看春节晚会。

四、知识拓展,了解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

1、看录象:傣族的泼水节。

2、教师介绍:傣族的春节习俗:傣历年-----泼水节。

3、学生讨论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过年的习俗呢?

4、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查阅书报资料、上网查寻、咨询他人等方式获得丰富的知识。

五、激发情感,赠送新年礼物。

1、教师表演:我整备了一份新年礼物(出示中国结),想送给台湾的小朋友,你知道中国结代表了什么意思吗?

2、你有什么话想让我捎给台湾的小伙伴吗?

3、你整备了是什么新年礼物?想送给谁呢?有什么祝福的话要说吗?(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4、互赠新年礼物。

第二课时

家乡的风味小吃 第一课时请你尝尝臭豆腐 活动目标

知识技能:调查了解家乡风味小吃的特点及其蕴涵的人文特质。情感态度:感受不同地方特色小吃也有区别。

能力习惯:通过调查活动,能与同学交流,提高学生的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臭豆腐若干串,学生事先收集家乡风味小吃的照片或实物。活动过程

一、想“臭”辨物

1.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想象一下教室里传来了一阵很浓的味道臭臭的、香香的,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小吃?

2.教师介绍臭豆腐的来历。

二、尝尝臭豆腐

1.请几个同学上来尝尝臭豆腐。2.教师介绍臭豆腐的制作方法。

三、介绍家乡小吃

1.你的家乡有这样出名的小吃吗? 2.向同学简单介绍小吃的名称及其特点等。3.全班交流风味小吃的照片。

四、说说你爱吃的小吃

1.向同学们介绍一种你最爱吃的小吃,可以涉及它的故事、制作方法及来历、传说。2.如果有一天,你在街上遇到一位外地朋友,他要你介绍本地最好吃的一样特色小吃,你该如何介绍?

五、拓展

教师介绍其他地方的特色小吃。

第二课时我们也来做小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某一风味小吃制作的难度、注意事项。

情感态度: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喜悦,学习与同学分享,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特色多,风味产品丰富,人民智慧又勤劳,从而使学生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能力习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课前得到家长支持,能够说出一种风味小吃的制作方法。做猪油汤团的材料。教学过程

一、尝尝辣椒萝卜

1.准备一份自己喜欢吃的辣椒萝卜,互相看看、说说、尝尝。2.教师简单介绍辣椒萝卜的做法。

二、动手试一试

1.教师推荐一样当地风味小吃——汤圆。2.师生一起探究汤圆的做法。(教师分步骤讲解)3.回家大家动手试一试,每人做一个汤圆。

三、开个尝鲜会

1.选择一样自己想制作的简单风味小吃。2.组织学生动手制作。

3.举办“尝鲜会”活动,让每个学生品尝别人制作的小吃。4.交流制作方法和经验。

四、拓展

你能选一些不起眼的素材,去尝试制作一些美妙的风味小吃吗?

第五篇: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行为习惯良好。大家初步懂得了基本的规则,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劳动和生活的习惯。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较高,思维敏捷,主体作用发挥较好。能开展基本的合作学习。另外,由于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反复性较大,还需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习惯。同时,还需要渗透心理、法制教育。通过教育,真正达到知行统一。

二、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要求和特点: 第一单元:话说社区

1、认识社区,了解社区的概况。

2、认识社区里生活的人和在社区里工作的人,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

3、了解社区中正在开展的各项活动,并积极参与。

4、了解所在社区的大致位臵、大小和环境。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

1、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臵,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了解家乡的人文景观和民风、民俗,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3、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的关系,感受祖国物产丰富,感受家乡的发展,热爱家乡。

4、了解家乡优秀人物的实际和精神品质,向他们学习。第三单元:东西南北中

1、了解祖国的版图,知道我国首部北京的位臵,指出地图上相应的位臵。

2、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

3、了解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的美丽风光,知道港澳回归祖国的时间。初步了解台湾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物产,感受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迫切心情。

第四单元:人类共同的家园

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它的表面是陆地和海洋,地球上的面貌多姿多彩。初步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臵及面积大小。

2、知道世界上分布着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了解各大洲的一些重要国家及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文艺作品、动植物和矿产、科学成就、地貌特征。

3、知道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珍视和热爱生活。懂得科技和艺术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热爱科学和艺术。

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要求、重点、难点等)

第一,这套实验教材的第一个特点,它是采用核心课程的设计框架和跨学科的编写模式来设计的。从学生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也就是社会的,历史的,地理的,文化的,多视角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各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这门学科的第二个特点,就是采用教学单元的教材体例和生活化、情景化的内容材料。通过不同主题的教学情景来展开的,选用真实的事例、真实的图片和数据资料,呈现真实的生活化的社会情景,来引导学生从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生活现象入手,了解社会和进行深入思考。第三,采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和多媒体的展示手段。除歌曲、故事、儿歌、诗歌等艺术形式之外,还有漫画、游戏、谜语等等形式,来增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功能。第四个特点,就是渗透研究性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来拓展学习,发现问题,选择问题,鉴别问题,建立假设,搜集和分析资料,形成结论。在这样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合所学过的教学单元的知识,进行拓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各单元安排:

本册教科书由三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 话说社区

1、社区——我的大“家”

2、可爱的社区人

3、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4、走进社区

第二单元 生我养我的地方

1、我的家乡在哪里

2、我来做个小导游

3、家乡特产知多少

4、了不起,家乡人 第三单元 东西南北中

1、我国的行政区

2、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3、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第四单元 人类共同的家园

1、我们的地球

2、世界真奇妙

3、我们这样生活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一学期中,开研究性课至少一节,课题研究教案两篇,案例分析一个。

2、坚持以自我教育为主,把学习的过程作为一个认识的过程,自我教育的过程,最后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

3、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4、重视实践活动,坚持对学生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平时检查和考核,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估。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精心创设探究情境,编写典型范例,设计思考问题等,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

5、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6、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儿童的语言,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充分发挥图画、照片等在呈现教科书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加教科书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7、指导学生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并知道如何分析处理资料。注意课堂与家庭、社会的延伸,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让课堂走出狭小的空间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渗透基本的法律知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教科版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科版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最终五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水库小学梁晓峰 一、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一班有学生()名,其中男生()名,女生()名,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他们还处于儿......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德育纲要》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健康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扎扎实实地把德育工作真正融......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最终定稿)

    三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态度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2班共有52人,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班上班风好,学风好.但也有个别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教材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起始年级,它前承《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开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内容。本册内容共......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在成长。在这一教育主题统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共设计了七个单元教育主题:1.我和我的同学;2.我要安全地成长;3.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