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及替代发展产业调研报告(5篇可选)

时间:2019-05-14 16:5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及替代发展产业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及替代发展产业调研报告》。

第一篇: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及替代发展产业调研报告

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及替代发展产业调研报告

替代种植在新的时期赋予新的使命,它将为减少毒品对我国的严重危害和获取我国短缺资源做出积极的贡献。在上世纪90年代至122工作组第一次会议(2004年底)之前,替代种植是我国在国际禁毒工作中的一个伟大创举,它改变了烟农祖祖辈辈靠种植罂粟,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习惯,倍受国际禁毒组织的赞赏,是我公安禁毒工作中的锐利武器。122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之后,替代种植融入了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使命,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开展三年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为标志,以替代种植为契机,促进替代种植向替代产业发展,最终形成发展替代经济的局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施实施罂粟替代种植和替代产业发展是当前全县商务工作的侧重点,也是我县开展边贸工作的又一个突破口。为全面掌握我县开展替代种植及替代产业发展发展状况,加快边贸发展,根据县委深入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认真做好相关课题调研的相关要求,今年4月份,商务局结合工作职能实际,组织相关股室对全县开展替代种植及替代产业发展发展进行调研。为使调研工作顺利进行,我局调研组主要采取听介绍、查资料、实地参观、访问座谈等形式,深入到相关管理部门、边贸企业和境外佤邦实地调研。通过调研,我局对全县开展替代种植及替代产业发展发展又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开展好替代种植及替代产业发展发展有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想法。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中国佤族与缅甸佤邦的佤族同祖同宗,血脉相连,交往难于阻隔,在禁毒合作方面双边创建了“沧源模式”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堵源截流、标本兼治、严打严禁、帮助改种”的指导方针,我县与缅甸佤邦特区政府加强合作,在发展经贸往来、资源开发、技术合作和实施罂粟替代种植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6年8月,云南省召开境外罂粟替代发展动员大会以后,我县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工作机构,县商务局曾多次组织相关企业深入到境外进行实地考察,现行的各种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有力鼓舞了有实力的外贸企业积极参与,全县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工作步伐加快。

(一)、农业方面的合作。

农业方面的合作主要是向佤邦勐冒县和南邓特区提供良种和技术指导,同时派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进行种植和管理指导,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仅2004年共完成各种作物示范推广面积6870亩,带动当地400多户农户种植蔬菜1000亩,推广玉米良种良法配套种植1000亩,平均单产325公斤;推广旱育稀植150亩,平均单产350公斤;推广各种农药150公斤,使用面积3000多亩,推广使用化肥2500亩。针对不同的节令,深入勐冒县,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7期,参加培训人员536人次。旱地立体栽培1期67人次;

病虫草鼠综合防治1期,参训人数98人次;通过开展各种科技培训,让当地群众认识和实用上了技术,为提高当地劳动者素质,培养了带头人,打下了基础。

(二)、矿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合作

目前,我县边贸企业同进缅甸佤邦行矿资源勘探和开发的是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与佤邦财政部合作勘探和开发锌矿资源,目前已产生效益,其开发的锌矿全部供我县金腊云矿锌业公司加工,这对促进中缅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开了个好头。

(三)、经济林木方面的合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县就同缅甸佤邦地区进行民间性、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先后指导南邓特区种植橡胶2万多亩,共60万株,向佤邦提供西南桦、沙松、核桃种苗1000多万株,共3万多亩。1997年我县边贸企业和源商号作为率先走出实施替代种植的企业,同佤邦勐冒县联合开发种植的3500亩台湾软枝乌龙茶已陆续开摘,并带动了附近居民种植乌龙茶近5000亩;2006年广东省茂名市华建贸易有限公司与勐冒县签订2006-2010年开发种植10-15万亩橡胶协议,目前累计完成境外橡胶替代种植面积46320亩,其中2008完成16750亩;南华晶莹生物公司累计完成境外木薯替代种植面积8435亩,2008年以来共完成2000亩;天宏公司2008年完成境外橡胶替代种植面积8700亩;通过积极争取,3户企业获得国家对境外替代种植一次补助172万元。昆明金晨公司已与境外宏邦公司签订橡胶替代种植近10万亩;园通

公司与佤邦荣岭公司签订橡胶替代种植5万亩;北京宏宇公司与佤邦签订百万亩的膏桐替代种植,现已示范种植500亩;

二、主要成效

我县通过实施对境外缅甸佤邦罂粟减种禁种的替代种植工作,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我边境地区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共计减少缅甸佤邦地区罂粟种植面积6.71万亩,也就是减少了近6.71吨海洛因对我国的侵袭和危害;二是我县通过在缅甸佤邦实施替代种植项目,培训了当地老百姓发展经济,创造罂粟种植外收入来源的技能,为当地发展培养了人材,为境外群众弃种罂粟后的生活来源打开了新的路子。三是通过在境外开展罂粟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补充了我国国内部分产品的供给,带动了我边境地区特色经济和地方企业的发展。总之,境外替代种植发展产业,拓宽了企业发展空间,使农民看到了希望并得到了实惠,效果较为明显。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目前尽管境外罂粟替代发展呈现较好的势头,具有较好的国内政策支持和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但是由于缅甸佤邦民族地方武装与缅中央政府的矛盾,目前我县企业在缅甸佤邦开展替代发展工作中还面临多方面的困难和制约,风险大、成本高,加大了我企业在该地区开展替代种植的难度。

(二)、项目实施的范围窄,种类单纯。要从单纯的罂粟替代种植逐步扩展到农、林、畜牧业、服务业、运输业和基础设施

建设方面,实现替代种植向替代发展转换,并将替代发展融入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领域合作当中。

(三)、替代种植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投入。

(四)、境外局势不稳,基础设施严重匮乏,影响此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四、加快全县替代种植及替代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替代种植事关国家大事,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为顺利开展好境外替代种植及替代产业发展工作,针对存在的困难问题,结合本部门实际,建议从以下方面开展好工作:

(一)替代种植要与四个原则相结合。开展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要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平等互惠和友好合作原则”、以及贯彻“睦邻、安邻、富邻”和“与邻为伴、与邻为善周边外交原则”相结合,以此来开展工作。

(二)替代种植要注重五个实效。开展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要在五个方面见实效。一是在减少罂粟种植巩固禁种成果见实效;二是在烟农直接受益上见实效;三是在改变当地罂粟经济,促进合法经济见实效;四是在维护和提高我国在国际禁毒领域地位上见实效;五是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走出去”战略中见实效。

(三)替代种植要抓住两个历史发展机遇。一是国务院新政策的实施为我省带来了第一个发展机遇,一大批国内有实力有技术的大企业参加到替代发展中,它将壮大和提高我替代发展队伍的实力,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云南对缅甸的投资将可以享受全国独一无二的优惠政策,为我县企业到境外投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缅甸中央政府已原则同意与我国签署禁毒合作协议,为我省带来了第二个发展机遇,签署协议将表明缅甸中央政府认可我在缅北地区所开展的替代种植,为我县企业开展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的境外投资合法性带来了保障。

(四)、本着互惠互利原则,继续加大矿产资源方面的合作开发力度,最大限度的满足我县工业生产原料需求。

(五)、切实把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养殖资源合理开发,引入外经贸领域,并作为促进我县外经贸发展和实现进出口贸易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充分挖掘和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资源”和“两个市场”优势,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篇:替代种植经济效益报告

泸水县工业贸易和信息化局

关于境外罂粟替代种植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报告

怒江州商务局:

自2006年以来,我县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为减少毒品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开始在怒江州毗邻缅甸北部开展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工作,现将泸水县境罂粟替代种植的基本情况及对社会的经济效益汇报如下:

一、替代种植基本情况。

从2006年自今,我县在境外缅甸开展替代种植企业共有5家企业:泸水县金阳科技有限公司、泸水县长庚药业有限公司、兴茂木业有限公司、银鑫商号、绿野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种植品种为:白云豆、苦良姜、除虫菊、薏仁、草果、核桃、桉树、橡胶、柚木。完成种植面积4.6091万亩。争取到财政补助资金514.3万元,已拨付企业界414.3万元(其中到企业264.3万元,由州财政核拨示范项目补助250万元)。企业累计投入项目资金约会5146.57万元。

二、替代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历史上,缅甸克钦邦第一特区是种植罂粟、生产毒品的主要地区之一,罂粟种植收入是老百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国际禁毒工作在缅甸克钦邦第一特区的有效开展,有利于从源头遏制毒品的生产和销售,引导原种植区的老百姓走上一条光明正确的生产经营之路。实施 1

经济作物替代罂粟种植,这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是一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的宏大工程。中国政府的这一创举,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因替代种植为长期作物,所以近期很难体现经济效益。

替代种植的实施,一是能带动项目区的交通、桥梁、水利、水电、通信、安居工程等基地设施建设,给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质的变化;二是项目实施后形成支柱产业,发展后劲较强,有利于促进项目区农业生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确保老百姓实现脱贫和不再返贫方面的社会效益显著;三是通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科技培训、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等手段,能有效提高项目区老百姓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提高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这是一个能造福国际社会特别是中缅两国的有益项目,对保持和增进中缅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是具有深远影响。四是有利于口岸的转型。

替代种植实施区域属缅甸克钦邦第一特区管辖,区域内山峦起伏,地广人稀,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属经济贫困区,项目以“核桃替代罂粟种植为主,兼顾其它替代经营”作为指导思想,不毁林,不截流,不搬迁、不占田,不占用佛教用地,不涉及名胜古迹保护,“毁罂粟植果木,毁罂粟种经济”,与项目直接相关的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建设和运营方式无直接利益冲突,项目的目的和老百姓利益是一致的。作为经济不发达、文化较落后的克钦邦第一特区,要解决老百姓主要依靠种植罂粟维持生活的问题,替代种植成为当务之

急。

三、存在的困难

(一)原缅甸克钦邦第一特区政府已接受缅中央政府的收编,目前属过渡期,境外形势复杂,企业不愿再投资。

(二)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加之有的企业多年只有投入,没有收入,筹集资金困难,无力扩大再生产。一定程度上对替代种植的持续发展产生了影响。

(三)我县境外缅甸北部属山区丛林地区,山高坡陡,没有集中连片土地供种植,交通、管理不便,企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大,成本高,效益低。

(四)今年以来,缅甸政府加快整编“民地武”组织进程,缅甸政府军与克钦邦武装组织冲突为不断,境外形势恶化明显,对我赴缅北进行经易合作、林业、矿业合作、现汇贸易、对外投资和替代种植的企业和人员造成严重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威胁。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加强替代种植的管理,服务企业搞好替代种植,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共同搞好替代种植的发展。继续协调相关部门努力争取将片密公路纳入替代发展项目,打通片密公路这条国际通道。同时争取将替代发展项目拓展,把缅NDAK特区涉及农业、林业、交通、医疗和教育事业的合作项目全部纳入到替代发展项目上来,全面促进中缅合作关系的发展。

二0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第三篇:云南国税公告2012年第2号-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农产品增值税有关问题

云南省国家税务局公告

2012年第2号

云南省国家税务局

关于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农产品增值税有关问题的公告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云南省境外罂粟替代种植企业(以下简称替代种植企业)在境外开展罂粟替代种植,并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云南省边境贸易发展中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0〕63号)文件要求的农产品,其国内生产销售环节有关增值税问题公告如下。

一、替代种植企业报关进口后直接销售的,属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可开具农产品销售发票;

二、替代种植企业报关进口用于连续生产加工,加工后销售的产品仍然属于《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的通知》(财税字〔1995〕52号)所列农业产品范围的,属于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可开具农产品销售发票。

三、替代种植企业报关进口后用于连续加工生产,加工后销售的产品不属于《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的通知》(财税字〔1995〕52号)所列农业产品范围的,按增值税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四、替代种植企业报关进口后销售的农产品享受免征增值税的,应将《云南省境外罂粟替代种植企业证书》、《云南省境外罂粟替代种植返销国内产品进口批准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凭证、相关部门核定的罂粟替代种植的农产品数量、品种等相关资料(复印件)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特此公告。

二〇一二年二月六日

分送:各州、市国家税务局。

云南省国家税务局办公室2012年2月7日印发

第四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河南省南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黄牛产业的指示精神,由南阳市畜牧局、南阳市黄牛协会、南阳市黄牛科技中心组成的联合调研组于XX年春,先后到邓州、唐河、新野、方城等县市区实地考察了黄牛养殖户、养殖场和加工企业,广泛听取了农户、经纪人、企业经理、科技工作者以及县、乡、村领导对黄牛产业发展的经验、意见、建议和发展对策。并在此基础上,经调研组反复讨论、修改,形成这份调研报告,就我市目前黄牛产业的特点、问题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对策提出了构思,谨供参阅。

1、目前我市黄牛产业的特点

南阳牛是勤劳智慧的南阳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精心培育而成的一个优秀的地方品种。XX年底,存栏160.1万头,出栏91.9万头,年产牛肉13.1万t,产值达50.8亿元,占畜牧业产值27.7%。南阳牛在南阳畜牧业经济乃至整个农村经济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表现有六大特点:

1.1、南阳牛的肉用性能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

南阳牛经过这些年的系统选育和品种改良,一是它的体型已发生了大的变化,已由原来的役用体型,接近肉用牛的体型;二是规模养殖场的育肥牛日增重一般在0.8一1.5kg之间,已接近国际肉用牛的日增重;三是经过科学育肥后的牛屠宰率达到55-65%,净肉率达到45-55%,已达到国际肉牛的标准。综上所述,南阳牛的肉用性能总体已接近国际肉牛的平均水平。

1.2、南阳牛的用途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昔日养牛为耕田的现象已基本不复存在。从调研看,南阳牛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使役为主,九十年代的役肉兼用,到目前平均每头成牛年耕役时间不足半月,并主要作为辅助动力,有些地方的黄牛已“不会”耕田。基本上完成了由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的转变,南阳牛的用途已完成了历史性的转折。

1.3、规模饲养成为发展的主流

目前,我市养牛规模场、小区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工作新的亮点,在短短的几年中,已达160多个,部分规模场仍在建设中。目前我市黄牛规模养殖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新野县歪子镇棉花庄、唐河县上屯镇高庄为代表的联户母牛养殖小区。由村组统一协调小区建设用地、牧草用地、牛场及附属设施,统一规划,农户投资。以养母牛,繁小牛为主,多以5-20头繁殖母牛为规模,投资少、风险小、成本低、收益稳。二是以唐河、社旗、方城等县为代表的专业大户养殖。以户为独立单元,统一设计,统一规划。每户饲养规模50-200头,繁育小牛和育肥相结合,规模适度,经营灵活。三是以新野县、邓州市、宛城区等为代表的标准化专业育肥场。饲养规模500-1000头,以架子牛育肥为主,高标准、高投入、高效益,具有较强的示范引导作用。

1.4、区域分布走向科学化

通过调研了解到,城市郊区、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人均耕地少的地方黄牛数量在减少,而人均土地多、丘陵地区、浅山区、沿河两岸等地方黄牛数量有所增加,如位于浅山丘陵区的唐河县湖阳镇黄河自然村,户均达到2头牛,位于白河西岸的新野县上港乡小五村户均1.5头牛。这种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表现,是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一种正常现象。在欧美畜牧业发达国家,一般是城市郊区养奶牛,平原养猪养鸡,山区、浅山区、交通偏远的地方养肉牛。南阳市黄牛养殖的这种趋向,说明了黄牛产业的区域分布正在走向科学化、理性化。

1.5、产品开发已形成燎原之势

目前我市拥有大中型屠宰加工企业10余家,经过这些年的精心经营,开发出的黄牛产品已达100余种,其中分割牛肉产品达40余种,部分产品可替代进口牛肉;深加工熟食产品达60余种,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主要销向上海、广州、南京等40多个大中城市和食品加工企业。科尔沁牛业有限公司的人住南阳,必将带动和提升我市整体肉牛产业的大发展。

1.6、南阳牛品牌已经唱晌

南阳牛以体格高大,肉质细嫩,皮板致密,耐粗饲,适应性强等而闻名于世。建国初期,我市建立了第一部分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全国第一个黄牛繁育及科研机构,开展对南阳牛的系统选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率先在国内推广普及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实现了黄牛繁育史上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八十年代初,第一个在地方良种黄牛上制订并颁布实施了《南阳牛》国家标准,同时,把品系繁育技术应用于南阳牛育种工作中。九十年代,首次在国内提出把南阳牛培育成为我国自己的地方性的专门化肉牛品种。该项目相继列入国家“948”项目和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998年,南阳牛被国家农业部首批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XX年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名注册,南阳牛将受到世界上143个国家及地区的保护。XX年我市又成功的举办了首届黄牛节。XX年又对南阳牛进行了商标注册。XX年南阳牛的品种选育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XX年南阳牛育种技术创新被列入国家863项目,同时,南阳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意见》(宛政(XX)74号),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南阳肉牛产业的发展。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这次调研中,大家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2.1、市场问题

所到之处,大部分养殖户,特别是养殖繁殖母牛的农户反映养牛业比较效益低。养繁殖母牛每年它的收入就是一头小牛,6个月左右断奶时的价格一般在2500-3500元之间,散养不计成本还可以,规模养殖从市场上购草、购料就难以赚钱,这也是目前繁殖母牛难以象鸡猪那样大规模饲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市同全国一样,肉牛产业比较效益低,其主要原因是牛肉的生产成本高,但市场价格低,价格背离价值造成的。牛肉的生产成本高于其它肉类,更高于奶、蛋产品,一般来讲,牛肉的料肉比为7:1:羊肉为5:1,猪肉为3:1,禽肉为2:1。禽蛋为2:1,牛奶为1:2-4,所以说生产牛肉的成本属于最高,一般为猪肉的2倍以上。目前我国的牛肉由于疫情和药残等原因,销不到发达国家去,只能销往俄罗斯、东南亚、香港这些国家与地区,价格与国内差不多。国内牛肉市场由于产品开发跟不上,花色品种单一,绝大部分属于大众化食品,中、高档产品少,这是造成国内牛肉产品价格低的主要原因。

2.2、社会问题

一是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在所调研的村、组中,一般来讲,机械化程度越高,养牛的农户越少,每增加一台四轮或手扶车,要减少2头牛(其中一头繁殖母牛,一头小牛)。二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目前外出打工的多为青壮年,他们的转移使养牛环节的“下力气活”无人于。另一方面,目前养牛的农户大部分为中老年人,中老年人的自然减员也影响了养殖黄牛的数量。三是环境卫生及饲养场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户建起了楼房,环境卫生的要求也高了,既不养牛,也不养猪养禽。以上现象说明:第一农民对环境卫生的要求在提高,从卫生安全的角度讲要发展养殖,必须考虑入畜分离;第二受宅基地有关规定的影响,有些农户养殖场地狭小,难以扩大规模;第三近几年来,农户散养畜禽有所下降。四是盗牛问题。从调查的结果看,盗牛的绝对数并不大,但它的危害、负面作用相当大。往往是一户被盗,全村养牛户受惊,有的甚至影响到周边十多华里。

2.3、资金问题

调研组所到之处均有要求解决养牛资金的呼声,由于金融政策的原因,现在农村贷款相当困难,几家企业也反映资金不足。农户贷款有四难:一是贷着难;二是数额少;三是期限短;四是利率高。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讲,养牛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牛个体大,生产周期长,养殖所需的固定投资和流动资。中固鸯牧絮恙XX年增钓金相对比较多。黄牛加工企业也同样需要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占用。农户困难,无钱养牛,企业无钱,开工不足。目前在养牛业价格和效益回升的形势下,农户和企业呼唤政府协调资金,倾斜养牛业。

2.4、牛自身问题

黄牛相对其它畜禽来讲,繁殖系数低,饲养周期长,产业链上环节多。牛属于单胎动物,怀孕周期长。繁殖母牛一年最多能生出一胎。改良牛饲养到1.5岁左右才能正常出栏(体重450-500kg),纯种南阳牛2.0~2.5岁才能正常出栏,而生猪一般是6个月出栏,肉鸡45天出栏。饲养上包括养母牛、繁小牛、育幼牛,加工上包括牛肉分割、熟食制品生产及牛皮、牛血、牛骨、牛杂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相对来讲产业化的运作难度加大。

3、建议和对策

3.1、提高认识,增进做大做强黄牛产业的信心南阳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一个养牛大市,推进我市养牛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我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适宜养牛,又是国家规划的中原肉牛带核心区域。二是品种优势:南阳牛中外驰名,加上长期坚持不懈地品种选育,品质越来越优,肉用性能越来越好,为黄牛产业的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饲草资源优势:我市年产农作物秸秆达800万吨,可利用的草山草坡面积560万亩,黄牛发展的潜力巨大。四是良种繁良体系优势:在品种改良上,我市建成了两个国家级的黄牛制种、供种场,即市黄牛科技中心和市黄牛良种繁育场,拥有比较健全的市、县、乡、村四级改良体系。

3.2、加大宣传,进一步唱晌南阳牛这一品牌

3.2.1、引进“牛文化”:“牛文化”一词最早见于一位印度教授撰写的《中国应该引进“牛文化”》一文。文章的大意为:中国为全球吃的大户,但中国人主食淀粉过多,肉类猪肉统治,缺少营养丰富的牛肉、牛奶。他建议中国应引进“牛文化”多吃些牛肉,多喝些牛奶,少用些补品,一则提高民族素质,二则促进农户养牛,让农民增加收入。南阳是黄牛的故乡,养牛历史悠久,应大力引进和弘扬“牛文化”,宣传传统饮食的弊病和吃牛肉、喝牛奶的好处,逐步改善膳食结构,启动消费,拉动内需。

3.2.2、扩大宣传渠道:应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的加大对南阳牛的宣传工作。可采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形式,宣传南阳牛的形成、品种特征、研究成果及牛产品;宣传典型的养殖户、养殖场、专业村、专业乡(镇)及加工企业;宣传养牛优惠政策以及为养牛业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等等。总之通过宣传,进一步唱响南阳牛品牌,使南阳囚黄牛而名,畜牧业因黄牛而兴。

3.3、制定政策。扶持黄牛产业大发展

从宏观上讲,制定政策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产业政策,含产业规划、财政支持、融资贷款、贴息补助、减免税收、土地使用、企业改制等;二是技术政策,主要指良种推广、产品开发、标准法规、产业开发立项等;三是产品促销政策,主要指品牌保护、公益广告、媒体宣传等。从微观上讲,近几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推动了农业、畜牧业大的发展。作为肉牛产业,投资大、周期长、繁殖系数低,理应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一是实施肉牛良种冻精补贴;二是加大对保种场和保种区的扶持力度;三是对实施良种登记的公母牛及其后代进行补贴;四是对性能测定站和育种中心进行补贴;五是对规模养殖母牛户、小区进行奖励或补贴;六是扶持肉牛加工企业的发展。

3.4、培育龙头,逐步把牛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起来

我市目前加工企业虽然不少,但大都生产规模小,加工能力弱,产品档次低,养殖与加工环节脱节,第一部分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也很难起到龙头带动作用。这种状况导致南阳牛有名,而牛的产品没有名气。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抓好对唐河肉牛产业集团公司、南阳市肉类联合加工厂、南阳市甲林清真肉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畜牧加工企业的扶持,并鼓励这些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二是抓招商,年加工屠宰10万头肉牛的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期工程全面启动实施。新野县已建成科尔沁牛业5000头育肥场1个,千头育肥场9个。下一步重点是落实配套措施,是企业能稳步向前发展。三是促进和培育大型交易市场以及经纪人队伍,保证养殖、买卖、加工环节的良性循环。

3.5、健全体系。

积极推进南阳牛的标准化生产切实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和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应以南阳黄牛研究所和南阳黄牛科技中心为龙头,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良繁体系。一方面加大南阳牛的品种保护力度,扩建保种场,增大保种区,有效地提高纯种南阳牛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良种登记、性能测定、人工受精、开放式基础育种群和核心母牛群的建立等措施,加快南阳牛肉用新品种的培育步伐。在牛肉产品安全体系建设上要把好“六关”。一是入口关,加强对兽药、饲料使用管理,确保畜牧业投人品的安全;二是生产关;三是出口关,搞好检测和榆疫监督工作;四是产品的认定认证关;五是准入制度关;六是质量追溯制度关。

3.6、建好基地,使农户真正从黄牛的产业中富起来

应走千家万户养牛为摹础,以专业场、户、小区为骨干的发展路子。平原地区养牛应以千家万户为基础,特别是繁殖母牛,这样不计投入,比较效益高。专业场、户、小区应以青年牛肥育为主,利用青年牛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特点,一可以加快资金周转,增加收入,提高效益;二可以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杀青”问题;三可以通过育肥,提高牛肉的品质。有条件的地方,每户可以饲养3-5头繁殖母牛,入驻小区,组成小规模大群体。在山区、浅山区、丘陵地区以及沿河两岸有草地的地方,可通过增加投入,加大人工种草的力度,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增加载畜量。有条件的地方可直接办家庭牧场或联户牧场、股份制牧场等多种形式,以规模饲养繁殖母牛为基础,犊牛可以一直饲养到出栏,直接进入市场。在基地的建设上,应重点抓好规模养殖。规模场建设要按照有关规定,统一规划,重点扶持,个体投入,规模经营,技术服务,种草养畜,生态发展的原则,依据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地引导黄牛产业的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3.7、加大投入,建立多元投资体系

目前,制约我市养牛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投入不足。俗话讲“穷养羊,富养牛”,说明养牛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的资金量大,周期长。建议南阳市及黄牛发展基地县市区设立南阳牛发展基金,用好小额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项目,秸秆养畜项目等,向基地县、乡倾斜,逐步有序地放开民间融资渠道,广开财源,以利支持龙头企业、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等发展黄牛业。

3.8、创新机制。

改革黄牛产业经营模式在黄牛产业化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但技术并不能自动延伸到产业,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产业化,产业的发展更需要有效的机制和体制创新,从这点来认识,机制和体制往往比技术本身更重要。我市目前绝大多数牛肉加工企业与农户两者之间存在的是简单的“买断”式购销关系。这种简单的购销关系很不牢固,由于是两个生产单位利益主体,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很难协调,一旦出现市场波动,发生利益冲突,这种关系便告解体,如产品畅销。中固蠡牧东志XX年增刊时,企业之间竞价抢购牛源;产品滞销时,企业减价收牛或不收牛。这样导致农户还是企业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影响产品质量和对市场的稳定供应。加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重点是通过经济关系把农户或养殖场连结为企业经营范畴的一部分,组织生产合作社或专业协会,以此把黄牛加工企业同农户的经济利益联结在一起,合作社的成员既承担风险又分得利益,成员所生产的商品必须全部出售给合作社,利益的分配和成员同企业当年的交易数量与质量挂钩。合作社把所有成员的利益联结在一起,集中每个成员的力量和智慧。我们的加工企业可借鉴发达国家合作社的有效形式,通过资产的重组和股份改造,将企业同农户的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

3.9、优化环境,保障养牛产业的顺利发展

要认真贯彻落实《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意见》(宛政(XX)74号)。发改部门要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项目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和金融部门要按照肉牛产业发展的投入政策,抓好资金的落实与管理;土地部门要把肉牛产业用地列入总体用地规划,按农业用地管理;电业、水利部门要认真落实豫政(XX)37号文件规定,对用水用电按照农用标准收费;税务、工商、环保等部门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放宽收费政策;保险部门要开辟险种,解决肉牛养殖的风险问题;城建部门对新上的肉牛产业生产、加工项目,在收费上给予适当减免;公安部门每年要开展1-2次专项行动,集中打击农村盗牛行为,解决农民养牛的安全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和农民负担监督部门要认真落实整治企业经营环境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规定,为肉牛产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畜牧部门要搞好发展规划,抓好技术服务和行业执法,促进南阳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五篇:渭源县党参种植及产业发展报告

渭源县党参种植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摘要:

渭源县作为甘肃省的中药材资源大县,自古就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是道地中药材的天然产地,境内有野生中药材资源485种,规模家种中药材品种15个。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关于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构想,确立了建设“全国知名的中医药产业基地”的目标,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编制了《渭源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3—2020)》,出台了《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围绕扩大种植基地,提升加工水平,谈及渭源县的中药材,必然要涉及渭源县的党参,渭源县被誉为“党参之乡”,和“党参故里”。首先,党参主要营养成分主要含有糖(菊糖、果糖)、17种氨基酸、至少14种无机元素(有7种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尚含有皂甙、挥发油、脂肪、微量生物碱及三萜类化合物。性味功能为甘、平。补脾,益气,生津。药理方面有兴奋造血功能,延缓衰老作用还有强壮作用以及调节免疫功能。其次,在党参产业发展方面,渭源白条党(参)原产地标记认证和渭源县新寨镇无公害中药材(党参)产地认定工作已完成。“条宝”、“渭源白条党参”、“官堡”、“得林”、“颜裕”及“晓梅”等已成为知名的中药材产品商标,会川三角路中药材市场已发展成为全省有名的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之一。目前,多家有限责任公司先后通过中药饮片加工GMP认证。关键词: 渭源县,党参种植,中医药产业 作者:杨少华 雷满飞 指导教师:曹子坚

实践团队:兰州大学赴甘肃省渭源县调研党参产业发展暑期社会实践团

渭源县党参种植及产业发展报告

一、渭源县党参种植情况

(一)渭源县种植业简介

渭源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为种植各种中药材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自古就有“千年药乡”和“党参故里”之说,境内野生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种类达300多种,家种中药材主要以当归、党参、黄芪、红芪为主,同时还有冬花、大黄、板兰根、防风、柴胡、甘草、秦艽、黄芩等。2001年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党参之乡”。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和“稳定种植规模、加快GAP种植、发展加工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思路,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加快全县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产业,确定了建设“全国有名的中药材基地”的目标。全县的中药材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县每年种植各类中药材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当归种植面积7万亩,党参种植面积8万亩,黄(红)芪种植面积4.5万亩,其它中药材种植面积0.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5%,年产干药量达4万吨左右,总产值达5亿多元。种植的党参、当归、黄芪等都属于全省大宗出口创汇的中药材。农民从中药材产业中获得的收益占人均纯收入的25%左右。2008年,全县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20.7万亩,其中GAP种植6万亩,同比增长20%,无公害种植12万亩,同比增长20%。由于受市场价格影响,农民人均从中药材产业中收入43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5%。

(二)党参种植情况的新局面

首先,壮大种植规模。按照“南归北参川芪”的布局,逐年扩大种植规模。形成了南部高寒阴湿区以会川镇为中心,辐射祁家庙、上湾、田家河、峡城等乡镇的当归种植基地;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干旱区以新寨镇为中心,辐射北寨、大安、秦祁等乡镇的党参种植基地;中部浅山河谷川(塬)区以莲峰镇为中心,辐射路园、清源等乡镇的红(黄)芪种植基地。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基本形成了地域特色明显、布局合理、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其次是效益问题。按照“围绕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的思路,通过制定和落实各种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扶持力度,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中药材贩运加工户参与中药材加工开发,发展中药材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目前,全县共发展中药材加工企业24家,其中永安药材有限责任公司被命名为甘肃省第二批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颜裕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兴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定西市第二批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颜裕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1月28日通过了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5000吨中药材GMP饮片生产线的验收,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GMP证书,成为全市首家通过中药材饮片加工GMP认证的公司。田地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GMP饮片加工车间已完成主体工程,永安药材有限责任公司5000吨GMP饮片生产线建设项目已立项,即将动工建设。会川镇西关村规划占地100亩,入驻加工大户37户的渭源县金滩中药材加工园区已建成并入驻20多户,每户年加工中药材可达500吨左右,实现了中药材专业加工的集中规划建设。同时,发展中药材个体加工户580多户,贩运大户2600多户,年加工销售中药材4万多吨,加工贩运增值达1亿多元,已初步形成了以县城和会川镇东关、西关村为中心的中药材粗加工基地。再次,不断加强中药材市场硬件建设,市场服务功能和市场管理不断完善,交易氛围日趋良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量不断增加。目前,已建成了会川三角路、县城渭水源和莲峰3个大型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和部分乡镇农贸市场,年交易量达4万多吨,实现交易额5亿多元。特别是对会川三角路市场转换经营机制后,由永安公司承包经营,对市场进行了改造建设,建成了渭源县中药材信息平台,已发展成为全省有名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之一。同时,不断加强市场管理,规范交易秩序,吸引了福建、山东、内蒙等十多个省市的中药材客商,全县中药材市场交易比较活跃。

二、党参产业发展的情况概述

(一)产业发展方向

第一,强化技术支撑。按照《定西市无公害中药材质量安全标准》、《定西市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重点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种植技术,全县中药材无公害种植和GAP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依托《渭源县优质党参GAP基地建设项目》,与定西扶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合作,开展了党参GAP基地建设的各项前期研究工作,初步制定了渭源白条党参的种植标准、育苗技术规程、质量分级标准、环境标准及储存、包装、运输技术规程,基地认证申报材料已上报到国家相关部门,为今后党参GAP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配合市旱农中心完成了“渭党1号、2号”品种的选育试验,其中“渭党1号”成功通过了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的鉴定命名,已在新寨等乡镇推广扩繁;配合甘肃农业大学开展了黄芪密度、施肥等栽培技术试验,为丰产栽培不同品种中药材积累了经验。第二、健全协会组织。为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抵御中药材种植市场风险的能力,坚持从培育中药材专业协会组织入手,通过信贷支持、政策服务等各种方式,先后组建成立了渭源县中药材技术开发协会、天麻协会、清源镇张家湾中药材加工运销协会,路园中药材贸易协会,新寨洋芋药材营销协会等,会员达到2000多人。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积极引导各协会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作机制,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型,有效发挥了协会组织对中药材产业的带动作用。

第三、注重品牌培育。为了提高中药材系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先后于2003年、2005年申报通过了渭源白条党(参)原产地标记认证和渭源县无公害中药材(党参)产地认定,2006年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培育自主品牌,由昌隆公司申请注册了“条宝”牌党参,永安公司注册了“官堡”牌当归,兴华公司注册了“得林”牌、颜裕公司注册了“颜裕”牌系列中药材产品商标,为中药材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1)、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概念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中药材GAP,是由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的行业管理法规。实施中药材GAP,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保障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中药材GAP的研究对象是生活的中药材、药用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各生态因子),也包括人为的干预。它既包括栽培、饲养物种(品种),也包括野生物种。所谓中药材的生产安全过程,以植物药来说,即从种子经过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到形成商品药材(产业加工或加工的产物)为止。一般不包括饮片炮制,除非在产地连续生产中已形成饮片(如附子加工成黑顺片、白附片)。一般炮制可看作是中药制剂前处理。(2)、中药材GAP主要内容

中药材GAP是对中药材生产中各主要环节提出的要求。在GAP中对条文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是:“宜”或“不宜”,“应”或“不应”、“不得”,“必须”或“严禁”等字样。GAP在国际上已有先例,如1997年欧共体的《中药材和芳香植物生管理规范》和1992年日本厚生省药物局组织编撰的《中药材栽培与品质评价》。现简要介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4月17日颁布,2002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基本内容。本规范共分10章57条,其主要内容有:

1、产地生态环境 中药材生产企业必须对大气、水质、土壤环境条件进行检测,各项环境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

2、种质及繁殖材料 对养殖、栽培或野生采集的药用动植物,应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对种子、种畜(动物种)等繁殖材料在生产、贮运过程中应实行检验和检疫制度;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配种工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3、栽培与养殖管理 根据各种药用植(动)物的习性,确定生产适宜区,并尽量避免不良环境的干扰。制定药用植(动)物栽培(养殖)技术的标准操作规程(SOP)。

4、收获 包括药用部分的确定,尽量减少非药用部分或异物(特别是有毒杂草)混入;最佳采收期的研究与确定;采收机械、器具应干燥洁净,无污染。

5、初加工或称产地加工 指从药用部分采收到形成商品药材的过程,不包括饮片炮制初加工的目的是清除异物,尽快灭活、干燥(鲜用药材除外),以便贮存与运输。药用部分采收后通常要经过清洗(不宜用水洗的应说明)及加工(如催制、晒干、蒸煮等),并应迅速干燥。干燥器械必须干净无污染,并严格按规范操作。干燥后的产品临时摊放在晾架上,防止生霉,并应尽快包装。

6、包装 包装前应再次检查并清除劣质品及异物。包装材料(袋、盒、箱等)最好是新的或清洗耳恭听干净、充分干燥、无破损的。易碎药材应装在坚固的箱盒内,剧毒、稀贵药材应特殊包装,并贴以鲜明标志,加封。

7、运输与贮藏 成品药材运输应防晒、防雨湿,易碎药材应轻装轻卸。药材仓库应通风、干燥、避光,并应有防鼠、防虫及防鸟等措施。成品药材应层架堆放,防止生霉变质,并应定期检查。

8、质量管理 对质量管理的有关部门、人员,对与药材质量有关的检测项目等必须提出具体要求,不合格的中药材不得出场和销售。

9、人员及设备 生产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有药学或农学、畜牧学等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并有药材生产实践经验和药材质量管理经验。从事中药材生产的有关人员应具有基本的中药学、农学或畜牧学常识,并按本规范要求,定期培训与考核。中药材产地应设有厕所或盥洗室。

10、文件管理 每种药材的生产全过程均应详细记录、存档后由专人保管。为了推进中药材GAP的顺利实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2003年9月19日颁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和《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并于2003年11月1日起开始正式受理中药材GAP的认证申请工作。中药材GAP认证检查项目共104项,其中关键项目19项,一般项目85项。其中涉及植物类药材的检查项目78项,关键项目15项,一般项目63项。

三、问题与对策

(一)、党参等种植产业存在的问题

1、是种植水平低。中药材种植布局零散,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特色中药材良种普遍缺乏,种植技术尚不规范,标准化生产水平低,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未形成优势,获得认证的中药材基地及产品较少。

2、是加工规模小。龙头企业缺乏,中药材加工生产规模小,加工技术落后,主要为中药材饮片等初加工,附加值不高。中药材主推品牌尚未形成,多数加工产品没有注册商标。

3、是服务体系不健全。由于投入不足,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功能不完善,交易产品主要局限于地产中药材。同时,受人才、技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全县中药材协会组织运营不规范,管理水平低,对产业开发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1、要抓好种植体系建设。以引进大型制药企业在渭源县建立药源基地为突破口,突出无公害和GAP种植,做好中药材品种选育和“渭党1号”、“岷归1号”、“陇芪1号”的示范推广,严把产地环境监测、种质资源鉴定、栽植过程监控和采收加工检测等关键环节,重点建成规范化党参育苗基地7000亩,红(黄)芪育苗基地3000亩,当归熟地育苗基地500亩,并按照中药材GAP基地建设要求,建成规范化党参生产基地8万亩,当归基地7万亩,红(黄)芪生产基地5万亩,其它中药材生产基地1万亩。同时,建成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和驯化基地6000亩。

2、要抓好市场体系建设。加强中药材交易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市场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形成以县城渭水源中药材市场为中心,以会川、莲峰、新寨中药材交易市场为支撑,部分乡镇农贸市场为补充的市场体系。结合工业集中区和商贸物流区建设,建成全县中药材工业集中区、物流区和仓贮区,打造全国有名的中药材集散中心,使中药材总交易量达到8万多吨。同时,在渭水源中药材市场建立质量监测检验中心,配备基础检测设备,在会川、莲峰、新寨等重点乡镇设立检测站,提高中药材生产质量标准。

3、要提高加工体系建设。以现有企业的GMP改造和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项目引进为重点,采取“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使中药材产品逐步向精细加工和医药生产方向发展,形成健全的中药材产品加工体系。同时,组建成立渭源县中药材合作社及重点乡镇分社,按照国家政策引导现有协会转型,使协会组织有序运作,从而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更好地规避市场风险,保护农民利益。

4、要抓好科研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之间的合作,注重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新产品开发及科研成果的引进转化,加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农户的培训,加快GAP基地建设步伐和标准化生产进程。重点争取并建设新寨白条党参科研开发中心,形成白条党参有科技开发中心、有原产地市场、有试验示范基地的科研推广体系。同时,加强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中药材初级加工、保质贮藏及包装技术的推广,保证中药材产品质量。

5、要抓好品牌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宣传和项目推介工作,提高渭源中药材的知名度。加强中药材保健品与医药产品的开发,培育“归芪扶正胶囊”等一批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中药材拳头产品,逐步形成渭源中药材特色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以交易市场和物流园区、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建设和中药材有效成份提取为重点,积极论证,申报争取国家投资项目,解决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资金制约问题。

结束语

跟大家一块,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与失败,有的时候会感到失落,但是我想说我学到了更多,收获了更多,成熟了更多。在这次暑期实践中,我们一起对渭源县的党参行业做了细致的研究,把我们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了实践当中,希望以后还能参与到这类活动当中。

致谢

首先感谢兰州大学与学院的大力支持,给予了我们资金与技术的扶持与鼓励,让我们有机会深入基层,敢于实践,寻求真知,探索自然,锻炼了我们自己,在这次社会实践中,要感谢曹子坚老师,曹老师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教会我们很多专业技能,与科技实践技巧,并且感谢我的团队,你们给予了我动力,给予了我帮助,给予了我快乐。

参考文献:

[1]赵春杰,《中药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年4月,ISBN编号: 9787509156698 [2]徐化民,《莲峰山风土录》,渭源县文化局、渭源县林业局,1993年04月 [3]王少已,《党参种植技术》,农业教育声像出版社,1992年

下载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及替代发展产业调研报告(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及替代发展产业调研报告(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车用替代燃料发展状况与前景

    车用替代燃料发展状况与前景(1)近年来,传统能源供应趋紧、温室气体减排压力不断增大,发展替代能源已成为世界共识。大力发展替代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已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必......

    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近年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牢固树立“增产、经济、环保”施肥理念和耕地保护“量质并重......

    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临床治疗、康养健身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去年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情况 一、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电子商务作为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在各领域的应用不断......

    新型建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专题

    临澧县新型建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县新型建材产业发展现状,今年6月份以来,县新型建材产业领导小组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分成四个小组,通过实地查看、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

    苹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新庄镇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意见和建议 新庄镇地处董志塬南部边缘,位于黄土高原苹果最佳生长纬度带和国家苹果生产优势产业带。全镇辖24个行政村,190个村民小组,8361户、......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四篇本文仅供参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一)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调整经济结构、创新经济体制、推进协调发展为着力点,将推进电子......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林业和草原局以林草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引导培育林下种植、养殖、山野菜采集加工、生态旅游、林果药间作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林业产业向立体复合型多元化发展,实现了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