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少年事务中心社会工作者职责
青少年事务中心社会工作者职责
青少年事务社工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制定的工作守则,遵守青少年事务中心各项规章制度。
青少年事务社工要严于律己,严格完成中心分派的工作任务,维护中心声誉。
青少年事务社工要热爱社会工作,忠于职守,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本着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为服务社区青少年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尽职尽责。
青少年事务社工对所有服务对象在态度上一视同仁,不得因其服务对象的出身、民族、性别、年龄、信仰、身体情况、社会经济地位或社会贡献不同而有所区别,应与服务对象保持密切联系,主动了解其需要,切实为之排忧解难。
青少年事务社工工作要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观念和基本权利,注意维护服务对象的隐私和其他应予保密的权利,如因工作需要公开服务对象资料,必须事先取得服务对象、其法定代理人及青少年事务中心的同意,并采取必要及负责任的措施,避免一切可能识别个案中具体身份的资料泄露。
了解各社区社工工作情况,督促其在工作中落实中心八大职能,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心理疏导、就业咨询、创业辅导、就学引导、应急救助、困难帮扶、志愿行动、受理募捐、团务工作等方面的热线服务。
青少年事务社工要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道德素质,与其他社工、专业人士、志愿者、相关人员及其他合作者通力合作,任何建议、批评及冲突都应以负责的态度表达和解决,切实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水平。
青少年事务社工应对自身的能力有所了解,当服务对象的合理需求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为保证服务对象获得最大利益,青少年事务社工应上报青少年事务中心,由青少年事务中心社工咨询相关部门或者寻求其他资源及其他专家帮助。
青少年事务社工要重视调查研究广泛收集各项数据,关注了解***市青少年发展动态,研究社区青少年的总体特点和状况,提出工作对策和建议,为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推动青少年事务社区工作提供参考。
青少年事务社工应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向社会成员宣传贯彻党和政府有关社会工作的政策、方针和法规,扩大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影响力,鼓励和组织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青少年事务社工在终止服务时,须谨慎考虑到各种因素,先行告知青少年事务中心与服务对象,同时减少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如有必要需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转介至其他服务机构,使得服务得以继
续。
对于服务期间因事离岗的,必须提前1个月向事务中心报备,并提交离岗申请,在市项目办领导批准并报经省项目办核准后方可离岗。
第二篇: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社会工作者考核办法
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社会工作者考核办法(第一版2006年11月)
2006-11-24 09:58:50 作者: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标)为了推进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日常工作开展的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准确考核社工的工作绩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考核对象)本办法的考核对象为中心所属的基层社工。各工作站站长、社工督导及中心工作人员的考核办法另行规定。
第三条
(考核主体)由中心依据本办法对社工进行考核。
第四条
(考核原则)本着科学、公正、专业化、社会化的原则进行考核。
第二章
考核内容
第五条
(考核内容)对社工的考核内容,包括专业伦理与自身建设、工作量、工作成效等三个方面。
第六条
(专业伦理标准与自身建设)社工的专业伦理标准贯穿整个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过程。其中包括尊重服务对象的自决权、隐私权、知情权、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接纳服务对象、尊重其他工作人员、与同工合作、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参加专业学习培训和讲座等内容。(尊重服务对象的自决权、隐私权、知情权,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接纳服务对象)社工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人尊严,在服务过程中,服务对象有权对自己的事情做出决定,社工不应代替服务对象做决定。社工应对服务对象的一切隐私及相关资料做到保密。服务对象有权了解、知晓与自身相关的情况和服务的进展。社工应尊重服务对象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选择服务的权利,不应做任何损害服务对象利益的事,更不可以权谋私,侵害服务对象的利益。社工应平等对待服务对象,心怀同理,不歧视服务对象,并能接受服务对象的不同意见。
(尊重其他工作人员、积极与同工合作)社工应尊重其他社工、专业人士及志愿者,及其不同的意见及工作方法。青少年事务社工应尽量与其他社工合作,提高服务的成效。
(热爱本职工作)青少年事务社工应热爱社会工作,忠于职守,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学习培训)社工必须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中心、工作站等组织的专业学习培训。
(加分项)凡在报刊(市级以上,包括市级)上发表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文章,并有利于提高社工工作地位的。
第七条(社工工作量标准)由服务对象接触率、建档率、资料更新情况、计划总结、个案分析、个案工作情况、小组工作情况、社区工作情况、志愿者使用情况、出勤情况等组成。(撰写社工专业个案分析)社工应积极撰写社工专业个案分析,加强理论的研究和工作方法的研究。
(出勤状况)社工出勤状况考核社工遵守劳动纪律的情况。社工每周工作时间不低于40小时,可采用错时工作制;以工作日志记录的工作时间为准。
(加分项)凡担任宣传通讯员的社工,该项工作考核合格、获得季度优秀通讯员和优秀通讯员者,中心将分别给予相应加分。
中被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的(不包括区级媒体),一次加1分,上限为5分。第八条(专业工作成效)中心应当就社工的专业工作成效进行考核,包括专业工作质量评估、服务成果满意度评估、服务对象违法犯罪状况评估等内容,并将实务创新及理论发展做为加分项,以鼓励社工进行开创性探索。
(专业工作质量)专业工作质量的考核,包括服务对象数据更新、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的专业工作质量。
(服务成果满意度)服务成果满意度的考核,包括服务对象及其相关人员、区(县)、街镇以及公共事务相关职能部门和组织对社工所提供服务的满意度、认可度及评价以及社工工作的具体实务成效等。
(服务对象违法犯罪状况)服务对象违法犯罪状况的考核,评估社工所负责的服务对象中出现违法犯罪的情况。
(实务创造及理论创造)实务创造及理论创造评估社工对实务操作的积极思索及钻研、研究成果。
(加分项)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
第三章
考核方法
第九条
(考核频率)中心每年对社工进行考核。考核时间在每年的十二月份。考核时间段的起止期为上十二月一日起至本十一月三十日止。
第十条
(考核步骤)社工的考核由中心统一领导实施。工作站在考核中发挥主要作用,组织社工进行考核准备,对社工工作进行评估,对考核成绩进行整理总结并将相关成绩上报中心。
第十一条
(自评)社工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客观真实地填写考核表中应由社工填写的内容,并将表格及工作总结、分析报告等书面材料交工作站。自评分数仅供参考,不计入考核成绩。
第十二条
(工作站汇总)工作站出具最后考核成绩和考核等级,根据评定分数,按照优秀10%、良好20%、合格67%、不合格3%的比例划定考核等级。
第十三条
(中心抽查)中心根据考核结果,通过调查问卷、抽查社工工作档案、访问服务对象或基层相关部门负责人等方式对社工工作进行抽查。
第十四条
(考核结果处理)考核资料由工作站存档,考核成绩报中心,由中心报市社区办备案,抄报相关区(县)综治办、区(县)社区办。
第十五条
(申诉与复核)社工被告知考核结果后的15日内,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有权向中心提出申诉。接受申诉后的30日内,中心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复核,复核结果为最终结果。
第十六条
(委托评估的规定)对社工的考核工作站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和专业研究机构进行。第四章
奖惩机制
第十七条
(奖励范围)对于考核被评为市级优秀等级的社工。
第十八条
(奖励方式)奖励可以视情况采用通报表扬、物质鼓励、进修培训、晋升等方式。
第十九条
(惩罚办法)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社工,中心有权将其解聘或者不续签合同。第二十条
(一票否决)社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考核等级为不合格:
(一)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
(二)严重违背职业操守,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三)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或损害服务对象权益的;
(四)利用职务之便损害同事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开案个数、结案个数、小组个数其中二项或二项以上没有达到工作站规定数量的;
(六)上报的各类数据与实际工作成效严重不符的。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解释权属于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6年11月24日起施行。原《上海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考核办法(试行)》、《上海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考核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同时废止。
第三篇:青少年事务中心学习制度
青少年事务中心学习制度
为加强事务中心全体社工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创建学习型的组织,提高青少年社工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特定本学习制度。
一、学习组织。参加人员为事务中心全体社工,可根据学习需要安排相关人员参加。
二、学习计划。学习干事负责制定学习计划,确定研讨专题,提出学习要求,主持集中研讨活动,指导和检查社工的学习。
三、学习时间。社工集中学习时间,原则上每月至少安排2次。集中学习研讨时间不少于12天。
四、个人自学。全体社工要积极开展读书自学活动,提倡充分利用8小时以外的时间认真看书学习。
五、学习管理。中心建立并执行学习考勤制度、档案制度、通报制度、经验交流制度和考核制度。中心社工参加学习都要签到,因故不能参加的须事前请假。每个社工要用专用的笔记本撰写学习体会、发言提纲、读书心得,每人每年撰写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2篇以上。中心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习研讨、经验交流、通报学习情况。每个社工要自觉地接受上级对学习的检查和考核。
第四篇:青少年事务中心社会工作者绩效考核激励奖惩办法
青少年事务中心社会工作者绩效考核激励奖惩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标)为了推进***市青少年事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日常工作开展的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准确考核社工的工作绩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考核对象)本办法的考核对象为中心所属的全体社工(包含在***市范围内服务的***省燎原志愿者纳入本办法管理)。
第三条(考核依据)由中心依据2009年7月1日起执行的《***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志愿者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对社工进行考核奖惩。
第四条(考核原则)本着“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培养与使用并重”和“科学、公正、专业化、社会化”的原则进行绩效考核激励奖惩。
第二章 绩效考核内容
第五条(考核内容)对青少年事务中心专职社工的绩效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效等三个方面:
(一)工作态度
1.(纪律性)每周工作不少于40小时,主动参与团市委、事务中心组织活动和会议;
2.(协调性)能积极帮助服务对象寻求社会资源,平均每周主动沟通联系服务团队、反映问题并主动提出建议,形成分析材料;
3.(积极性)能积极参加中心及上级组织开展的学习培训、讲座和党团活动,主动撰写个案分析;
4.(责任感)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能积极、正确地宣传国家有关社会工作的政策、方针和法规;
5.(加分项)凡在报刊(市级以上,包括市级)上以个人名义发表与社会工作相关有利于提高社工工作地位的文章,一篇加2分,上限为5分。
(二)工作能力
1.(理解力)能正确理解中心和上级指示,胜任本职工作;
2.(判断力)能随机应变,恰当处理突发事件;
3.(沟通力)应尊重其他社工、专业人士、志愿者合作,尊重其不同意见及工作方法,提高服务的成效,有较强的沟通合作能力,每年开展1项以上青少年事务社会调查,能独立完成调查报告,提出意见;
4.(学习力)能加强自身建设,完成业务培训和学习任务;
(三)工作成效
1.(专业工作质量)专业工作质量的考核,包括服务对象数据更新、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的专业工作质量。
2.(服务成果满意度)服务成果满意度的考核,包括服务对象及其相关人员及公共事务相关职能部门和组织对社工所提供服务的满意度、认可度及评价以及社工工作的具体实务成效等。
第六条
对基层社区工作站专职社工的绩效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效等三个方面:
(一)工作态度:
1.(纪律性)每周工作不少于40小时,主动参与中心和所在服务单位组织开展的活动和会议;
2.(协调性)能够积极帮助服务对象寻求社会资源,平均每周主动沟通联系服务团队、反映问题并主动提出建议,形成分析材料;
3.(积极性)能按时向中心和所在服务单位提交专业针性、针对性和有参考价值的工作计划和总结,主动撰写个案分析,积极参与中心和所在服务单位组织的政治学习和党团活动;
4.(责任感)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能积极、正确地宣传国家有关社会工作的政策、方针和法规。
5.(加分项)凡在报刊(市级以上,包括市级)上以个人名义发表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文章,并有利于提高社工工作地位的,一篇加2份,上限为5分。
(二)工作能力:
1.(理解力)能正确理解所在服务单位领导和中心指示,胜任本职工作;
2.(判断力)能随机应变,恰当处理突发事件;
3.(沟通力)应尊重其他社工、专业人士、志愿者合作,尊重其不同意见及工作方法,提高服务的成效,有较强的沟通合作能力;能积极组建社区志愿者队(10人以上),能能积极组建组建青少年事务专家团队并每月规范开展活动,每年开展1项以上青少年事务社会调查,能独立完成调查报告,提出意见;
4.(学习力)能加强自身建设,完成业务培训和学习任务。
(三)工作成效:
1.(专业工作质量)专业工作质量的考核,包括服务对象数据更新、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的专业工作质量。
2.(服务成果满意度)服务成果满意度的考核,包括服务对象及其相关人员、区(县)、街镇以及公共事务相关职能部门和组织对社工所提供服务的满意度、认可度及评价以及社工工作的具体实务成效等。
3.(实务创造及理论创造)实务创造及理论创造评估社工对实务操作的积极思索及钻研、研究成果。
第七条
(评选“季度之星”)依照第五条和第六条内容,对社工每季度开展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评估,每季度拟评选“优秀社工”1名。
第三章 绩效考核方法
第八条(考核频率)中心每年对社工进行考核。考核时间定在每年的6月份,考核时间段的起止期为上6月1日起至本5月31日止。因服务期满确需提前考核时将另行通知。
第九条(考核步骤)社工的考核由中心统一领导实施。工作站在考核中发挥主要作用,组织社工进行考核准备,对社工工作进行评估,对考核成绩进行整理总结并将相关成绩上报中心。
第十条(自评)社工应按照考核内容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对服务期间的德才表现和工作情况以及存在问题自行个人总结,客观真实地填写考核表中应由社工填写的内容,并按要求认真填写相关表格及工作总结、分析报告等书面材料交中心。自评分数仅供参考,不计入考核成绩。
第十一条(工作站汇总)中心依据本办法规定的考核项目,在充分尊重社工所在服务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出具最后考核成绩和考核等级,根据评定分数,按照优秀15%、合格85%的比例划定考核建议等次上报团市委宣传部。
第十二条(实地考察)团市委宣传部联合各县市区项目办在志愿者个人述职和自评的基础上,对社工工作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走访,听取社区反映意见等方式,由团市委宣传部为青少年事务中心社工志愿者的《绩效考评表》作出评分,各县(市、区)项目办为社区社工志愿者的《绩效考评表》作出评分,并形成考核意见,提出考核等次建议报团市委党组。
第十三条(考核结果处理)团市委宣传部、各县(市、区)项目办完成考核后将相关表格及时报送市项目办。市项目办进行汇总、审核,根据被考核人德能勤绩廉表现、服务单位考核意见和考核等次初步意见,按照优秀等次比例。
第十四条
(公示)对确定及期满考核优秀等次的初步人选由市项目办统一安排时间,在志愿者服务地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公示结果不影响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予以确定为考核或服务期满考核优秀人员。
第十五条(申诉、复核与上报)社工被告知考核结果后的5个工作日内,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有权向中心提出申诉。接受申诉后的10日内,中心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复核,复核结果为最终结果,最终确定志愿者考核等次后抄送各县(市、区)项目办和所在服务单位,并上报省项目办。
第四章 激励奖惩机制
第十六条(奖励范围)对于考核被评为市级优秀等级的社工。
第十七条(奖励方式)奖励可以视情况采用通报表扬、物质鼓励、进修培训、晋升等方式。
(一)对被评为“优秀社工”奖励方式。在考核评选工作中,被评为上“***市青少年事务中心优秀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
1.给予每人500元的一次性奖励金;
2.通过社工网站、青年报、《***共青团》等进行宣传表彰;
3.优先参加由上级组织开展的专业培训; 4.在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
5.优先享受参加由中心统一组织的疗休养(期限:暂定4天)。
(二)对季度被评为“季度之星” 奖励方式。在每季度被评为“季度之星”。
1.给予每人200元的一次性奖励金;
2.在评选“***市优秀杰出青年”、“***市优秀团干部”、“***市优秀团员”、“***市优秀大学生志愿者”等荣誉称号时,将给予酌情优先考虑。
第十八条(惩罚办法)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社工,中心有权将其解聘或者不续签合同。
第十九条(一票否决)社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考核等级为不合格:
(一)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
(二)严重违背职业操守,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三)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或损害服务对象权益的;
(四)利用职务之便损害同事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开案个数、结案个数、小组个数其中2项2项以上没有达到工作站规定数量的;
(六)上报的各类数据与实际工作成效严重不符的。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解释权属于***市青少年事务中心。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0年3月 日起施行
第五篇:关于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工作的意见
关于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工作的意见
来源: 中国社工协会时间:2011-11-14 03:2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综治办,民政厅(局),人事厅(局):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逐步实现青少年工作和专业化社会工作的有机结合,同时为社会工作者职业的推广普及和职业水平评价提供探索性的实践,共青团中央、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人事部将联合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开展试点工作的目的意义
1.开展试点工作是完善社会管理、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凸显,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青少年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青少年违法犯罪有所上升,青年就业压力增大,生活及其它方面存在困难的青少年数量较多,等等。这些问题的缓解,一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发挥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的作用,以专业的社会服务去具体解决青少年问题。
2.开展试点工作是提升基层社会工作水平特别是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的社会工作特别是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还存在着基础薄弱、人员缺乏、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问题,建立健全专业化的现代社会工作模式势在必行。社会工作从传统的行政模式向现代专业模式过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国情和各地具体情况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工作,这就要求有掌握现代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员充实到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线。
3.开展试点工作是促进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引导青年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有效手段。我国社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进程已经启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全国两百余所设立社会工作专业的大专院校每年培养近万名毕业生;同时,伴随着高校扩招,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为这一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资源。开展试点工作有助于社会工作者职业的推广,将为社会工作者职业的发展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供实践经验,有利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和基层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为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将对青年人才的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结构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试点工作的任务
在青少年工作中推行社会工作方法,推动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发展和完善专兼职相结合的青少年工作体系,探索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的社会化、专业化工作方式,扎实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以试点工作为切入点,各试点地区初步建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基本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的作用明显体现。
三、试点时间和范围
试点的时间为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全国将分两批确定试点地区。
四、试点工作内容
1.探索建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结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招用专业知识扎实、工作能力较强、热爱青少年工作的人员,立足街道(乡镇)、社区开展工作,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青少年工作有人做、做得实,提高工作水平和实效,特别是面向特殊青少年群体开展帮助和服务。
2.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能力建设。对即将上岗和在岗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进行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理念、知识和技能,鼓励他们参加全国统一的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不断提高对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切实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青少年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3.深化和发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以试点工作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法,推进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和青少年群体变化,把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引入青少年工作中,把具有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人才引进到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中,用专业工作为青少年提供指导和帮助,解决青少年遇到的问题,强化直接面向青少年开展工作的力量,探索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使用办法。
五、试点基本条件
1.当地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立了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机构。
2.有依法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以下简称社工机构),负责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的使用和管理,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
3.试点工作的日常经费、项目经费等各项开支,能够采取政府支持、社会募集等多种方式解决。
4.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指导支持社工机构开展工作,有关的城区(县)、街道(乡镇)及相应单位能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他们开展工作。
5.积极开展“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和“为了明天工程”示范市(县、区)创建工作;对当地青少年特别是闲散青少年等重点群体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信息数据库,并确定重点工作对象。
6.街道(乡镇)团组织健全,青少年工作基础扎实;志愿服务基础好,能够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能够组织高等院校社会工作、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学生开展岗位见习,配合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
六、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
社工机构根据有关街道或乡镇的需求,派遣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开展以下工作:
1.根据当地实际,围绕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学习教育、就业创业、婚姻恋爱、身心健康、困难救助、权益保护、预防犯罪以及社会交往、社会参与等方面开展工作。
2.为特定的工作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
3.调查研究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和状况,提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对策和建议。
七、实施步骤
1.2007年12月下旬,确定10—15个地区(副省级城市、地级市、直辖市的城区)作为全国首批试点;
2.2008年2月前,各试点地区的专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基本到位;
3.2008年11月前,各试点地区初步建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培养、使用、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制度和机制;
4.2008年11月,确定第二批试点地区并开展试点工作;
5.2009年12月,试点工作基本结束,进行总结并确定下一步工作安排。
各试点地区结合以上内容合理安排当地试点工作的实施步骤。
八、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试点工作对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社区青少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试点工作由共青团中央、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人事部共同领导,日常事务由共青团中央权益部具体负责。各地开展试点工作的情况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进行专题汇报,协调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并使试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规划,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为推动试点工作,共青团中央、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将对确定的试点地区给予一定的支持。
2.分工负责,形成合力。开展试点工作是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实践,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密切协同配合。各级共青团组织应发挥试点工作的牵头作用,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如指导社工机构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培训、选拔、派遣、使用、考核等各项工作;综治办和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未成年人保护领导机构应认真指导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化的服务,做好基层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民政部门应动员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居(村)委会积极支持、配合试点工作;人事、民政部门应协调做好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的评价,并结合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引导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社会工作一线就业。
3.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开展试点工作要着力从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入手,提高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实际效率和整体水平。社工机构面向社会招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时,应依据国家法律有关规定,和招用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合理确定薪酬,为他们建立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并进行培养、使用、考核和奖惩。团中央、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网站,实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登记备案,将经过培训合格上岗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统一编号、统一管理,以便于查询和开展工作辅导、交流等。
4.求真务实,创新实践。开展试点工作是对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全新探索,对于这项工作的成功推广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各地在开展试点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求真务实,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开展试点工作,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实际效果来评价、检验试点工作;另一方面要创新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方式方法,及时总结和研究试点工作中好的做法、经验和出现的问题,为社会工作者职业的推广积累经验。
拟参与全国试点工作的地区,须根据试点基本条件,由团市委协调有关单位并牵头起草书面申请和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征得同级党政同意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各省级团委将材料汇总后,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综治、民政、人事部门协商后确定1-2个备选试点地区,于2007年12月21日前将书面申请材料提交团中央权益部(通讯地址: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邮编:100051,电话:010-85212614,联系人:何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