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沈传金学生作文2
祖国的变化
新九小学三年级沈传金
指导教师:沈玉勇
星移斗转,岁月如梭,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快60周年了,这60周年里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进行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从简陋的房屋到美丽的高楼大厦;从物质匮乏的情景到现在的丰衣足食,变化多大啊!
听爷爷奶奶说:“他们那个年代实施计划经济,什么都是按计划进行的,吃饭要饭票,吃肉要肉票,穿衣要布票,连买包快食面都要粮票,喂了一头猪拉到采购站还因为不够称而卖不掉„„”现在实施市场经济,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当你走进市场,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你挑个够;当你走进商场,各式各样、样式新颖的衣服随你挑任你选;农民养殖国家还要补贴,农村有了新农合;城镇有城镇医疗保险„„ 三四十年前,爷爷奶奶住的房子破烂简陋的瓦房大约有一二十平方米,在里面既睡觉又做饭,家四口人挤在一起,多不方便呀!大概在五几年发生了地震房屋受损,一直还住在草棚里。现在农村的住房既宽敞又明亮,就在去年8.30地震后家乡的不少房屋也受到了一定影响,政府还对其进行补助,好多家庭都修起了洋房。奶奶常常对我说:“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从吃的住的用的样样满足,祖国的变化真大啊!国家的政策真好啊!你们这一代人可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啊!”
望着祖国新变化,盼着祖国快发展!我懂得了:祖国会越变越繁
荣,作为接班人的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学本领,长大更好地报效祖国。
第二篇:刘金传简要事迹材料
简要事迹材料
刘金传,1949年10月生,现任陆城胜利社区官桥二支部党支部书记。该同志连续三年被中共宜都市委授予全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被宜昌市关工委授予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多年来,该同志深入细致的调查走访,收集整理大量的精神文明典型,为党、为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先后推荐:模范丈夫邓颂山(陆城办事处授予文明家庭);敬老爱老好女儿邓晓玲、好媳妇杜英(民政局评为全市爱老敬老模范);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带头人贺昌林(陆城党工委评为陆城优秀共产党员);网街路上的红旗手、刘金传同志的妻子付开梅(今年被民政部门题名推荐为全国道德模范)。这些同志们的事迹受到宜都陆城网、宜都市政府网、湖北新闻网广泛宣传报道,宜都电视台百姓记事栏目先后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刘金传夫妇多次被评为胜利社区典型的模范夫妻,在群众中有良好的影响力,他的儿媳也是经常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为网吧一条街的社会治安、环境整治、关心下一代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去年,夫妻二人为孤独中风的老人杨梅修安排邻居们轮流照管,就连刘金传九十岁的老母亲也不甘落后,买东西前去慰问。
在实施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刘书记护送遭擂肥学生上学、照料五峰渔关未成人因上网手无分文的小青年回家,并主动联系家长汇款,招待小青年用餐,对实施盗窃被抓小青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两名,成功制止被抓小青年遭武力围攻解围,对社会上不务正业的小青年,刘书记招集“五老”队员把会开到他家里,使这个青年改邪归正,成功就业。
刘金传夫妇的行动也影响着全家,远在武汉已出嫁女儿也积极参
与各种社会活动。在社区举办关心下一代“大爱无疆活动”,他的女儿刘红艳主动向困难儿童、留守儿童捐赠书包、日记本等物品,折合人民币1300元。在刘书记的带动和影响下,整条网吧街的网吧业主也主动捐款2000元。
在今年学雷锋开展“三关爱”活动中,刘金传和家人全体出动,协助社区召集主办,在活动的过程中做好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活动结束评出15名优秀少先队员为“学雷锋”先进个人,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并得到了宜都陆城网、宜都市政府网的追踪报道,直至现在该活动还在持续深入的进行中。
第三篇:金传书记
金传书记二、三事
在陆城胜利社区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夫妻恩爱、相濡以沫;他们尊老爱幼、热心助人;他们礼让邻里、团结互助;他们教子有方,精心培养下一代。他们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点滴情诠释人间真爱,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他们就是胜利社区典型的模范夫妻刘金传一家。
刘金传目前担任胜利社区官桥二支部支部书记一职,大家都习惯称他为“刘书记”,熟悉他的人称为“金传书记”。作为丈夫,金传书记动情地说:“家是爱的港湾,家是我前进中的温柔臂膀。”
一、互敬互爱,和谐维家
家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坚实基础。刘金传切实担当起一家之主的职责。作为丈夫,他爱护妻子,两人互扶互持,相濡以沫,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意见不统一时,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交流,实在解决不了的,就把全家人招集起来,通过家庭民主生活会来解决问题。作为父亲,他以身作则,注重对孩子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孩子节俭、谦虚、自强的良好品质,教育他们独立自主,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作为儿子,他孝敬有加,为下一代作出好的榜样。
二、勤俭朴素,家中贤内
妻子付开梅是一名家庭妇女,在她身上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和巾帼英雄的风范。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子女生
活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多年来她一力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响工作。为方便周围居民群众,家中开起了小卖铺,她只要有时间就去替换金传书记,让金传书记有更多的时间去为社区、为居民服务。
三、积极推广典型人物,真诚关心下一代
多年来,金传书记深入细致的调查走访,收集整理大量的精神文明典型,为党、为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先后推荐:模范丈夫邓颂山(陆城办事处授予文明家庭);敬老爱老好女儿邓晓玲、好媳妇杜英(民政局评为全市爱老敬老模范);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带头人贺昌林(陆城党工委评为陆城优秀共产党员);网街路上的红旗手、金传书记的妻子付开梅(今年被民政部门题名推荐为全国道德模范)。这些同志们的事迹受到宜都陆城网、宜都市政府网、湖北新闻网广泛宣传报道,宜都电视台百姓记事栏目先后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金传书记夫妇多次被评为胜利社区典型的模范夫妻,在群众中有良好的影响力,他的儿媳也是经常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为网吧一条街的社会治安、环境整治、关心下一代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去年,夫妻二人为孤独中风的老人杨梅修安排邻居们轮流照管,就连金传书记九十岁的老母亲也不甘落后,买东西前去慰问。
在实施关心下一代工作中,金传书记经常护送遭擂肥学生上学,照料五峰渔关未成人因上网手无分文的小青年,招待小青年用餐,主动联系家长汇款,送其回家。对社会上不务正业的小青年,金传书记招集“五老”队员把会开到他家里,使这个青年改邪归正,成功就业。
金传书记夫妇的行动也影响着全家,远在武汉已出嫁女儿也积极
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社区举办关心下一代“大爱无疆活动”,他的女儿刘红艳主动向困难儿童、留守儿童捐赠书包、日记本等物品,折合人民币1300元。在金传书记的带动和影响下,整条网吧街的网吧业主也主动捐款2000元。
在今年学雷锋开展“三关爱”活动中,金传书记全家出动,协助社区召集主办,在活动的过程中做好大量细致的工作,活动结束评出15名优秀少先队员为“学雷锋”先进个人,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该活动受到了宜都陆城网、宜都市政府网的追踪报道,直至现在活动还在持续深入的进行中。
四、公婆儿媳关系和睦展现文明家庭
金传书记经常说:“任何事都是相互的,儿子、儿媳对我们好,我对他们也好”。金传书记一家是四世同堂,他们老两口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小两口。小夫妻夫结婚以来,也从没跟老人红过脸,处处为公婆着想,遇上老人伤风咳嗽,身体不舒服,更是前前后后,悉心照顾。儿媳常说:“孝敬公婆是我的份内事”
五、邻里和睦相处共建和谐小区
金传书记一家相信,远亲不如近邻,做邻居是缘份。他们对邻居总是以诚相待,每天出门进门,见了面主动打招呼问好。邻居家有了婚丧事谊,他总不忘招呼帮忙;邻里家需要写些材料、孩子的一些学习问题,他都主动上门帮忙;就连出嫁在外的女儿回家探亲给他们带的礼物,他也不忘分一些给邻居。
建立家庭,就是为了幸福地生活,而幸福需要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
了,社会也才会更和谐。从金传书记家庭生活片断中,我们深深的感到:尊老爱幼,夫妻和睦,言传身教,邻里团结,关爱社会、热爱生活是家庭幸福、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础。只有这样,一个和谐的社会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第四篇:沈明金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
本人自走上工作岗位以来,在教育教学中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以谦虚谨慎,作风优良,工作踏实,专业精深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帮助下,使自己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人民教师。
工作中,本人服从领导安排,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投身农村教育事业。在教学方面,根据学校的安排制定了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努力钻研新《课标》和教材,不断捕捉新的教学信息和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后细致及时的总结,力争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学生获取学习知识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以生动、具体的事例,把抽象枯燥的理论讲授给学生,用表扬多于批评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优生和差生一视同仁既不放松对优生的严格要求,也不轻视差生,对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次进步都给予及时的肯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了自信心,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班中的后进生有了明显转化 总之,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有得有失、喜忧掺半。本人将再接再厉,努力从各方面提高自己,为培养一代新人奉献自己的一切。
述职人:沈明金2008-12-10
第五篇:(沈金江)走近文化,让学生习作富有韵味
走近文化,让学生习作富有韵味
江苏省震泽中学 沈金江
一篇富有文化色彩的作文,可以迸发出考生胸中的激情,可以表现出考生深邃的思想,可以激发起阅读者对审美的共鸣,可以使阅卷老师感受到考生的深厚的文化积累。
在写作时,如果把话题放到一个广阔的深厚的文化背景中去审视、对比、碰撞,或以文化的眼光打量事物,或从文化的角度阐释哲理,或以文化的理性批判时代,或以文化的智慧表现真善美,或是直接叙述文化名人的言论、事迹,显示文化积淀,这样的文章,也就多了一份文化的韵味。爱默生说“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加里宁说“我们需要文化,就像需要空气一样”。我们的作文也需要文化的韵味。
一、以典雅的语言显示文化韵味
典雅的语言指的是我们的作文语言具有优美而不粗俗的特点,“典”是古典,“雅”是文雅,典雅的语言要求我们的文字具有古典语言的韵味与雅致,让人读起来能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高度融合,从而让文章显示出作者较为深厚的学养。
2013年高考例文片段:
但是悟不到这一点的人太多了,因此美被惊扰的例子常常刺痛每一个爱美之人的神经。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感伤在七彩霓虹的逼视之下无所遁形,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明快被鼎沸的人声惊到九霄云外,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深情被汽船的鸣笛声掩盖成轻得听不见的叹息……美呢?
该段文字即以排比的句式,融合了三句古典诗词,以整句的形式、优美的语言让人享受深厚的语言学养。
二、用文化素材展现文化韵味 1.巧用文化人的语言
文化人的语言,更具文化的韵味,巧用到文章之中,自然也让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非宁静无以致远》例文片段:
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天依然涛声依旧。”因而真正的宁静是内心的平和,这与“大隐隐于市”是一样的道理。只要内心宁静便能于车马喧嚣的繁华都市有一个宁静之所。
林徽因这样的文化人自然而然地从精神层面从内心深处解读了“真正的宁静”;文化人的语言,自然而然有一种典雅的语言特质,而使语段更具文化韵味。
2.多用文化界的逸事
充满文化内涵的文章,以文化名人的事迹或言论,显示作者的文化积淀,以文化的智慧表现真善美,让作文的鲜花,散发出文化的芳香。2013年高考作文片段:
世人观兵马俑,往往感叹其规模宏大,令人震撼。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兵马俑并不总是这样“灰头土脸”的——在刚出土的时候,它们色泽光鲜,一如山洞中那些美得让人屏息的蝴蝶。然而,人们的惊叹和艳羡的目光惊扰了那华美的色彩,一夜之间,彩色尽数褪去,留给世人的只有灰色的惋惜与遗憾。一连挖了几个坑洞,一边收获了几万声叹息。终于,科学家们放弃了发掘,像失落的旅者们一样,默默地退出。何必发掘呢?与其一次次被美攫住呼吸再一次次顿足于美的消逝,不如还美一个宁静而适宜的栖身之所——我们知道,在那里,在厚厚的黄土下,有一群美的精灵。这就够了。《非宁静无以致远》作文片段二:
前段时间,于丹北大被呛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文化超女”于丹在端了多年的“心灵鸡汤”后终于被人轰下台。这似乎很意外,可是却又在情理之中。当年的于丹用心灵鸡汤抚慰了无数人疲困的心,可是近年来她不断商业化,只加汤不加料的“心灵鸡汤”让人们越来越难以接受。正是于丹在成为美丽的蝴蝶被人发现时,不懂得如何退居深处,如何来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所以她只能遭到人们反感,最终失去成功。
与她不同的是,红学痴儒周汝昌尽管著作等身却仍躬耕于红楼中;“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杨绛先生从不开作品交流会,永远都是默默关注这个社会。大师尚且如此,而我们又有何骄傲的资本?我们又凭什么藐视一切?我们又怎能不屑那一颗宁静之心?
文化界的闲情逸事,娓娓道来,本就吸引了读者,又加了一份浓浓的文化韵味。
3.善用文化经典中的素材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于丹说:真正的文化经典,都是那种可以无比深刻,但也可以无比简单的东西,它的深刻是它的精神内涵,简单是它的表面形式。丰富文章的文化内涵根本而有效的获得途径是通过吸纳经典造血长肉,在潜移默化之中造就浓厚的书卷气,最后达到“郁郁乎文哉”的境界。
作文片段欣赏:
作家毕淑敏曾说:“生活如同桑叶,需反复咀嚼才能酿出亮晶晶的作品来。”不经历生活的磨练就难以酿造好的作品。记得前些日子所阅读的野夫的《乡关何处》,里面对江河对母亲对家乡的追忆细致的刻画饱含深情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让读者体味杜甫那句“故人日已稀,访旧半为鬼”的人生况味。如此真切,只是因为经历,所以懂得。
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到鲁迅的《一件小事》再到余华的《活着》,这些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在经历生活“门槛”的检阅之后,将“小我”哀叹时运不济提升到“大我”怜悯众生的高度,从而用笔触及人的深处,以“龙”的责任感和尊贵感继续自己的使命。
需要指出的是:十部名著,已成了学生的必读篇目,高一考名著,高二考名著,高三的文科学生,把阅读名著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很少有学生在作文中用到了名著素材。食而不化!名著,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也应融化在学生的习作之中。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涉及到各个领域;我想说,一部《红楼梦》,可以为大多数的作文题目提供素材,遗憾的是学生用到的实在太少。
还应值得一提的是,课本中的文本,平时训练的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材料,都是作文的好素材。我们有责任唤醒积淀在学生记忆深处的素材。
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说到经典应该是“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的作品。“种子”不但拥有丰富的生命信息,而且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把文化经典的生命力融化到学生的作品中,也就焕发出文化的生命力。
三、以文化主题展示文化韵味
作文,在充分肯定人文历史的同时,要触及生命的意义,追寻人生的价值,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在精神的漫游中获得人格的滋长,闪耀人生旅程的精神之光。
借助文化的力量,反思自身,审视社会,并从而调整个人和社会的道德失范,文化也就在作文中有了鲜活深刻的现实意义,文章展现了文化认知,文化内涵更为深刻,文化思考更为厚重,乃至于“开始构建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请看2015届高三南通市一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鲤鱼们都想跃过龙门变为龙。可是龙门太高,只能望而兴叹。于是祈求佛祖降低龙门高度。佛祖被感动,降低了高度,每条鲤鱼都顺利跃过,实现了梦想。但它们很快发现自己没有了做龙的感觉。作文审题后,可以通过“联”的方式对接现实。“联”向何处?“文化”是“联接”的好方向。本题作文中,鲤鱼跃龙门降低了高度,由此有同学“联”向了现实生活中的文化降低了高度,有同学“联”向了文化界的“作家”的门槛降低了,有同学“联”向了文化的水位线。平台不同,高度也不同,站上了文化的平台,自然也就让文章的立论有了高度,说理有了文化的韵味。
附三篇作文的开端:
莫让文化低了高度
佛祖降低龙门高度适应了鲤鱼,致使“龙”变得泛滥,进而使龙不成其龙了,由此联想到当下的文化,不也因龙门太低而失其本真吗?
文化是社会精灵财富的结晶,是对人类的一剂精神补养品。阳春白雪自是甚佳,下里巴人亦有妙处。但如果一味让文化作品俗下去,低下去,让文化的门槛低下去,让低俗文化跳进去,传播下去,那文化之美自是没了吧?文化作为龙的感觉自是没了,只能是鱼儿般平庸下去,低俗下去,中国文化想以龙面示人还是想以鱼面示人,其选择自是明显的吧?
“门槛”去哪儿了 如今,“作家”泛滥成灾。
纵观当今文坛,作家这一颇具人文情怀和诗意生活特质的职业,在中国传媒业娱乐信息文化的鼓动下俨然成为热门职业。
许多怀揣着“文学梦”的年轻人,提笔作诗希望自己这匹“千里马”遇上伯乐,从而轻轻一跃从“鲤鱼”变成“龙”。而我们的刊物杂志出版商似乎为了助燃文学热情,在“感动”之下逐渐降低了对文学作品审查的门槛,让一个个未经世事的年轻人陡然间就拥有了“新锐作家”的桂冠。
守住文化的水位线
近日,北京的某地标式书局被曝光有劣等书籍报刊上架的现象。其中不乏各类风靡少男少女的网络玄幻、言情,更有缺乏品味、满纸奢华金迷的所谓时尚杂志。
此闻一出,整个文化界不禁哗然,这些地标式书店应是商品文化、厚重文化的汇集地、传播地。怎能任由不合格甚至低劣的庸俗文化混杂其中,实为鲤而妄称为龙呢?
四、以基于文化的思辨凸显文化韵味
很多作文往往是李白、杜甫等一串文化名人的名言名篇,却忘了发表自己的观点。无我之思的文章没有真智灼见,没有真智灼见也就没有了灵魂,笔下的文化素材只能是有源而无流,是死水。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经典,但更要勤加思考,参照比较,消化吸收,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提升自己的文化境界,这样才能水到渠成,从心所欲。如果不从思维和思想方面提升自己、丰富自己,而是一味寻章摘句、操练所谓技法,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没有思考与心灵参与,即使有较多的文化素材,也只能是堆积了文化。荒芜了个性。
所以,不仅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化素材,更要让学生学会基于文化的思辨。
看如下几段学生习作:
2012年12月10日,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正式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并在晚宴中致辞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我们这个时代,为了有用,人们都急于把自己的所作所为转换为可以兑现的价值,追求利益最大化,市场占有率、影视收视率、考试成功率、升官发财率等等成为衡量有没有用、成不成功的主要标准。功利主义、普遍的金钱焦虑正渗透社会的各个角落……
没有了步行绿道、街心公园与市民广场的城市,不值得留恋。没有了大学、博物馆和音乐厅的城市,是否还会存在,都是个问题。国内许多城市都酝酿把大学迁移到郊区,腾出市中心的黄金靓地大搞房地产。如果没有北大清华的学术滋养,中关村是否还是中关村?没有艺术家的创造力,798只是个旅游区。(《有用与无用》)
是的,古城墙有什么用?博物馆有什么用?市民广场又有什么用?段子里潘石屹在中关村某大厦上看见好大一片空地,急嘱助手拿下。有人提醒说:那是北大。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学者乔万尼〃波特若如此定义城市:“城市被认为是人民的集合,他们团结起来以在丰裕和繁荣中悠闲地共度更好的生活。”但在中国市长们的规划之下,城市只是摩天大厦与地标工程的集合,人们只配在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中度过余生。(〈有用与无用〉)
反观当今,当郭敬明充满早恋、贪婪、颓废的作品发行时,当韩寒“巴金文采不好”的言论风生水起时,当当时明月的著作爆棚时,当马诺、芙蓉姐姐在网上受到热捧时,谁能告诉我,我们那一颗宁静的心在哪里?我们现在许多人正在慢慢地失去它,从而变得疯狂与骄傲,变得目空一切。(《非宁静无以致远》2013)
文化是基础,基于文化的思辨,才能展示自己的真知灼见,才能闪耀自己独特的智慧。这样的智慧是文化的升华,从而让文章更具文化的韵味。作家冯骥才先生说:“我喜欢这样——在生活与文化深深的肌理里感受、思考和工作”。我们需要在文化中感受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