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兔子哈斯和狐狸福斯——去小岛旅行》有感
读《兔子哈斯和狐狸福斯——去小岛旅行》有感
我今天看了一本叫《兔子哈斯和狐狸福斯——去小岛旅行》的书,讲的是一只兔子和一只狐狸的故事。他们是朋友,兔子叫哈斯,狐狸是福斯。哈斯不喜欢冬天,为了躲避冬天的寒冷,哈斯收拾好行李,叫上福斯去南方。福斯爽快地答应了。他们千里跋涉,终于到了温暖的南方小岛……
我觉得,他们非常友爱。福斯捡到了一个特别的贝壳,他没有自己珍藏,而是送给了朋友福斯。要回家的时候,他们也给朋友准备了礼物:送给母鸡咯咯和猫头鹰奥利的是别致的海螺,送给小鸡伊克的是一个电话,送给公鸡叽叽的是一本书。
我的心里也装着我的朋友们,朋友摔倒了,我会把他扶起来,朋友伤心了,我会安慰他……
有朋友多好啊,不再孤单了。
三年级:光的诺言
第二篇:读《邦斯舅舅》有感
良乡中学张肖蒙《邦斯舅舅》一书中的主人公邦斯,是一个音乐家,一个诚实而高尚的自食其力的人。他非常喜欢绘画艺术,为了丰富自己所收藏的名画,他不惜付出一切精力,挖空一切心思,当人们不知道他手中有这一切宝藏时,谁也不把他放在心上。为了夺取孤零汉邦斯的遗产,像王室首席推事加缪索之流的一些冠冕堂皇的人便千方百计,使用种种手段下毒加害他,不达目的不罢休。我想,对邦斯来说,收藏名画是一种高尚的爱好;对他那些有钱的亲戚来说,名画只不过是发财的手段而已。我看不到那个社会的真善美,我看到的是欺诈、心计和手段,以及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看吧,在邦斯和他的好朋友许模克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不想贪图邦斯的财产。我感叹,难道金钱就是如此重要的东西吗?为了它人们变得诡计多端,为了达到目的,他们都不择手段,贪婪二字掩盖了那个社会的真善美,也蒙蔽了人们心中的真善美。是的,每一个人都像一只饥饿的老虎,为了寻找食物而不惜运用任何手段:假装的善良,荒唐的法律‘恶意的诱惑等等,这一切的阴谋让人们变得疯狂、恶毒、无恶不作。难道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的是那么不堪一击吗?真善美的社会也不会存在吗?我为邦斯的遭遇感到同情,同时也为自己没有生活在那样一个社会里感到庆幸。金钱再多也会有用完的那天,利益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浪得虚名而已,惟有真情才是天长地久,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又何必为了那些不易之财,违背自己的良心,去做那些天理不容的事呢?到头来也只是两手空空,这又何必呢?每个人都渴望着生活在真善美的社会中,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着真善美,像许模克爱邦斯一样,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没有欲望,没有贪婪,有的只是真善美。
第三篇:读麦克白斯教学案例有感
读《麦克白斯》教学案例有感
——浅议中西方教学的区别
200903094方莹莹
何老师给我们上了这个中外语文教学比较的课,我才真正的有意识地去了解西方国家是如何上语文课的。上完课,看了这个教学案例,我有一个最大的感触:我们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别人的研究,如果只在“家里“讨论讨论,研究研究,即使再热闹再花哨,那只是坐井观天,眼界太小,不能进步。
一:我觉得西方的语文老师更专业化。从教案中看,老师设计的几个教学活动中,将“野心” “诱惑” “恐惧”以及和“动机”有关的“血液”“睡眠”“黑暗”词提出来,让学生进行联想。这个活动的设计本身就体现出老师在心理学方面受到的专业教育。而在中国,我们也提出了老师要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可是在现实中,老师重教不重研,只是就课教课,很少进行系统化的知识培训,即使有在我们这样的大环境中也是不重视的,去培训有的时候也是走走形式,没有真抓实干。因为在普通的老师眼里,教研并没有多么重要,只要上课学生还算喜欢,能提高学生考试分数就行了。一切从功利的也就是高考的角度出发,教学目标是很少定位在学生的素质和终身发展的一些技能上。
二:设计的活动丰富,能引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这样的课看来非常有趣,让学生有一种研究的冲动,并且会产生成就感。而在中国,曾经有人对在校的大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在中学最
讨厌的课程,语文课竟然是名列前矛。这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是多么大的讽刺啊。很多学生上语文课就是休闲课,觉得认真听课和不认真听课没有什么区别,成绩都差不多。我想造成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语文的方向走偏了。何老师有一句话说的很对,语文老师要从天上下来,不能整天天马行空,要扎扎实实地训练一些技能,不要整天抓住那些什么人文性不放,到头来学生跟着老师学三年,觉得语文水平没有提高,原地踏步走啊。另外的原因我想外国的教育方式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他这一个案例需要5周的教学时间,在中国至今我还没有听过哪个老师上一课需要5周时间的。5周的时间老师就可以深入挖掘文本资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不仅老师能够深入文本,学生也能通过这样深入学习的方式领会知识掌握技能,把教学目标真正地落到实处。相对在中国,现在新课程改革,高中一学期要上2本书,老师是疲于奔命,学生也是疲于奔命,有的时候教学的结果只能是空的虚的,流于形式,大而化之,走马观花。西方是小班式教学,小班教学更容易实现师生的交流以及老师在过程中的指导,也符合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可是我们的情况呢,课时少,学生多,课文多,老师只能是力不从心。
三 :西方语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和中国有很大不同,重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目标的确定非常的明晰,有一个专门的表格来记录学生所达到的认知过程维度。这个案例是供低水平的中学四年级学生使用,但是看老师设计的活动以及研究,这种难度不下于大学的难度。我们的小学生在学校就是识字断句,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
能。那在国外,从小学开始学生就开始对一些问题研究,写论文,他们的理性思维就得到了长足的训练和发展,这也许是外国人创新思维强的原因,这一点也许能解释为什么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基本上是外国人吧。在此案例的目标中其中一个是:学生将会领会如《麦克白斯》这样的文学作品与自己的人生的关系。这样的表述我真是闻所未闻。我在教雷雨的时候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作家作品,分析文中的矛盾冲突,揣摩戏剧语言等。从来没有想过从学生的关系角度来设目标。
四,此案例的教学结果的检测科学有效,有老师对小组测验的评估,还有针对课文的练习。而我们的教学检测一般学习完一个单元再检测,每课的练习也是有点空,有几道是出自课文中的,可是别的是延伸甚至是高考链接。学生就会产生学好这篇和不学好这篇没有什么区别。
西方的教学理念是先进很多,教学模式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可是按照我们中国的国情,也是不能全盘接受的,要按照鲁迅所说的拿来主义。这样我们的语文才有希望,我们的孩子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第四篇:读《斯嘉丽》有感
读《乱世佳人》续集《斯佳丽》后感
“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乱世佳人》全书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曾带给无数喜欢玛格丽特·米切尔,牵挂斯佳丽和巴特勒命运的读者无限的憧憬和期待。然而,谁又能料到,这个“tomorrow”居然让读者们一等就是半个世纪,知道一九九一年《斯佳丽》的出版,才终于姗姗来迟。
《乱世佳人》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从一九二六年起,经过十年的辛勤笔耕,一部打印稿厚达近五英尺,成书后有一千多页的“巨著”于一九三六年六月三十日出版了。这便是一出版就打破当时美国出版界多项纪录的《乱世佳人》。除了发行量惊人外,作品还于一九三七年获得普利策奖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奖。就在小说问世的当年,好莱坞便购得电影改编权,并于一九三九年推出同名电影,并获当年奥斯卡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等十个奖项,成为一大奇观。当然,这一奇观是有许多客观和主观条件促成的。首先《乱世佳人》这本书本身就包含强大的生命力,再加上出版商的运作,它的惊人发行量以及打破销售记录就不足为奇。而最聪明的还有讲述拍成电影的好莱坞和导演,可以说他们利用《乱世佳人》谋取了巨大财富。而《乱世佳人》也因此名胜更甚!当然好导演以及对的男女主角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从中我们可以看见,《乱世佳人》的名扬天下,其出
版商、电影人都是出色的营销者。首先最为根本的是他们拥有一部绝好的书,其次就是利用它来为自己赢利了。善于抓住商机,善于用人,以及本身所具有的优于别人的能力,都为他们的成功加足了马力。总之,《乱世佳人》的成功,带给了许多了利益,也受益于那些人,当然它的成功也不是偶然。
然而《乱世佳人》的成功却给其作者米切尔带来烦恼。《乱世佳人》的出版使米切尔几乎一夜成名,突如其来的盛誉彻底改变了她宁静的生活。让她很不习惯,她曾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不善于与人交往,因为我希望工作,喜欢安静,也因为我身体不好,需要休息。近日来,我的生活已经彻底丧失了那种宁静的氛围。”也许就是受了这种心态的影响,此后她居然再也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面对读者要求她续写“tomorrow”的故事的请求,她也不为所动,直到一九四九年一场车祸夺去了她的生命,让“tomorrow”成为了永远的未来。
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一九八六年米切尔的两位财产托管人决定以竞聘的方式请人为《乱世佳人》续书“明天的故事”。美国南方女作家亚历山德拉·里普利从几百个竞聘者中脱颖而出。此后经过几年的耕耘,数易其稿,终于成书,其版权经拍卖后被华纳书局以四百九十万美元夺得,并于一九九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在全球几十个国家以不同文字同时出版,成为当年国际出版界的一件盛事。该书上市后立即成为畅销书榜的冠军。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买下了电视改编权,拍摄总长八小时的连续剧,于一九
九四年公映。里普利在确定由她写续集后,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她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斯佳丽》一出版,就立刻引起评论界的普遍重视,虽然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但惊人的发行量不能不说是该书成功的标志之一。
继《乱世佳人》后《斯佳丽》的成功不得不让人们注意到西方资本家的营销手段的高明了。《斯佳丽》的成功路线几乎与《乱世佳人》如出一辙。但不同的是,《斯佳丽》在出版之前就已经被炒得热火朝天,这也是之后惊人的发行量的重要因素。不得不承认西方资本家在炒作方面有很深的见解啊。首先以竞聘方式为《乱世佳人》招作者写续,继而是高调拍卖《斯佳丽》的出版权,然后又是在全球几十个国家以不同的文字同时出版,也许《斯佳丽》本身并不比《乱世佳人》更佳,但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足以让《斯佳丽》在谋利和名声方面像《乱世佳人》一样给那些操作的资本家带来巨大的商机。由此看出一本书的成功,书的内涵最重要,但营销者的手段却也是保证其价值被世人认可的最有效方式。
说完作者与书的命运,便讨论下书中斯佳丽的命运,以及其中值得注重的营销道理吧。文中斯嘉丽是个感情丰富多彩的女性,冒险精神强烈,书中描写了斯嘉丽有年少无知、虚荣、任性到成熟、稳重的转变。《斯佳丽》的故事延续了《乱世佳人》的脉络,斯佳丽一边忙于创业,一边依然陷在与阿希礼和瑞特·巴特勒的感情纠葛里难以自拔。曾有专家对《乱世佳人》中的主要
人物做过这样的概括的描述:斯佳丽是女人中的男人(也就是现在说的女强人),巴特勒是男人中的男人,玫兰妮是女人中的女人,阿希礼是男人中的女人。
那么斯佳丽就有着许多可以成为一个优秀营销者的潜质,再者斯佳丽作为女性独立的能活下去,有妩媚,有智慧,的确自私,也喜欢享受,但永远不放弃奋斗。这一切的一切特性都将为斯嘉丽在生意场上的成功打下基础。首先她能将塔拉庄园经营的有条有理,其中不乏她善于用人的因素,那个年代刚好是南方极度憎很黑奴的年代,因为那时北方想解放黑奴,南方却希望扩大黑奴人数,而黑奴也为自由而反抗南方。而斯嘉丽是个典型的南方农场主,但她却很人性化的对待自家的黑奴,使得黑奴没有与她斗争的矛盾并且更加卖力的和她一起守护和建造新的塔拉庄园。这善于用人也是营销手段中最为重要的地方了。再者斯佳丽在生意场上与人打交道也很有一套,当然首先是斯佳丽为人提供的商品是好的,但让别人选择她也是一种营销手段。斯佳丽善于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美丽,提要求也让人拒绝不了。不得不说斯佳丽对人们心理揣摩得很透彻。她明白别人需要什么,无法拒绝什么,喜欢什么。她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和美貌,当然一个成功的营销者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美貌或许不是很重要,但拥有它确实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再者就是对人们心理的了解,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投其所好这个道理在营销学上是早就被公认的。
再回到斯佳丽在得知巴特勒成功与她离婚后伤心地回到爱
尔兰继承其奥哈拉家族遗产的地方吧。对于爱尔兰这个地方,斯佳丽还是比较陌生的。但为什么到后来远在美国的巴特勒都知道爱尔兰最近由一个美丽的美国女性掀起的一个高调的话题,这不得不说斯佳丽具备一切人们议论关注和喜欢的特性。这里就简单介绍下斯嘉丽在爱尔兰成功的过程吧。斯嘉丽由于遗产继承问题去了爱尔兰,并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奋斗赢得了外公的信任以及奥哈拉家族的认可,并在生意场上运转自如,成为奥哈拉家族族长。在爱尔兰当地已经是个少有的成功女性。
斯佳丽的美丽和智慧,坚持与奋斗使得她事业、爱情、家庭都有着令人羡慕的结局。不得不说《斯佳丽》是部不可多得的好书,也满足了人们对《乱世佳人》结局的期待。
第五篇:读《耐尔斯读书》有感
读《耐尔斯读书》有感
记得我妈妈跟我说过,做任何事都要认真,特别是学习。但是,我不知怎么回事,每次考试都太粗心了!然后,我一想,哎,别认真了,认真也没什么作用
有一天,我看到了一篇故事,名字叫做《耐尔斯读书》,我读完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学习的重要,还有怎样学习了。你们肯定想知道主要内容是什么吧?告诉你们吧!
耐尔斯是一个美国人,他的家里很穷,很穷,但是他执意要去学习,妈妈也就同意了。但是他家里的钱不够他上学校,他呢,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偷偷的到学校去学习,然后把老师讲的内容记下来。(买笔纸的钱还是有的)到了晚上,耐尔斯就拿起早上的笔记,读了起来。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渐渐的快要睡着了,但是,他做梦还在想着学习,在说梦话:我今天学了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桥
我看了以后,心想:耐尔斯家里穷都可以读书,我又不是穷小子,我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哦!恩,开始行动,就从今天开始!
从那以后,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我好开心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