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广东曲江种粮大户规模经营情况的调查[最终版]
对广东曲江种粮大户规模经营情况的调查
近两年来,在中央“一号文件”及省政府一系列惠农政策推动下,地处粤北山区的韶关市曲江区粮食生产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在过去几年连续下滑的情况下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涌现出一批规模经营生产粮食的种植大户,为当地粮食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在这些种粮大户生产的过程中,他们规模经营生产粮食的比较效益如何?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有哪些主要的制约因素?近日,曲江农调队在樟市、枫湾和白土等镇抽取了部分种粮大户,对他们的规模经营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在政策效应影响下种粮大户数量激增。
自2004年开始,受“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对种粮大户实行直补政策的积极影响,曲江区农民种植水稻的热情空前高涨,种粮大户数量激增。据对农业部门了解,仅在2004年,全区年种植面积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就由2003年的173户激增到488户,增长了近3倍。2005年种粮直补政策扩大到对全年种植20亩以上的农户实行种粮补贴后,种植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已发展到2273户,比上年增长了57%。其中:种植水稻20亩以上29亩以下的大户有1739户,占种粮大户总数的765%;30亩以上49亩以下有431户,占19%;50亩以上99亩以下有91户,占4%;100亩以上有12户,占05%。种粮大户种植的水稻以优质稻为主,优质粮面积达62462亩,占了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347%。
二、适度规模经营种植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种植的绩效比较。
在调减农业税,特别是去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对种粮大户实行补贴政策后,一部分种粮能手采取将一些外出户弃耕的田地、被抛荒的山坑田地集中起来,或向农户租赁等形式将分散的田地集中来耕种,从过去的自给自足型向规模化、效益型转变。他们依靠政府的组织和引导,千方百计地增加投入和扩大种植面积,不断提高信息化、科技化和农机化的应用程度,生产效率和效益都明显高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种植的农户。
1、从种植品种看,种粮大户多以种植优质稻(马坝油粘)为主。近年来,在省级龙头企业——广东联益米业(曲江)有限公司的带动下,曲江马坝油粘谷
种植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在粮食流通过程中,马坝油粘谷除联益米业公司收购外,还由个体粮贩大量销往珠江三角洲地区。因此,马坝油粘销路广,出售价格一直保持在每百斤120元左右。由于优质稻价格高,销路广,种粮大户多选择大面积种植效益高的马坝油粘。而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种植的农户,尽管马坝油粘的商品价值高,但这一类型的农户种粮面积只满足于自给自足,平时靠外出做工或以副业增加收入,种植品种多以产量较高的杂交稻为主,其目的是保证足够的口粮。
2、从单位亩产效益看,规模种植效益高于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种植。由于种粮大户种植的水稻多以马坝油粘为主,虽然单位亩产低于杂交稻50—100公斤,但其商品价值高于杂交稻。据对10户种植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和10户种植5亩以下的小规模户粮食中间消耗的调查比较,种粮大户种粮收益平均每亩扣除生产成本后纯收益为517元,比小规模户种植的杂交稻亩收益362元高出155元,种粮效益明显高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种植的农户。
3、从“三化程度”的应用看,种粮大户普遍高于一般农户。“三化程度”的应用,既是对信息、科技和农机的应用。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在生产上因种植面积少,平时外出做副业,疏于田间管理,生产水平仍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三化程度”的有效应用较低;而种粮大户种植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在生产经营上,近年在各级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一定的投入,基本实现了农机化耕作,而且信息来源渠道广,生产效率较高,管理水平和种植技术也高于一般农户。
三、当前种粮大户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1、土地流转经营缺乏合理机制,阻碍了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发展。一是家庭经营承包时,很多地方把同一等级地块,按照总户数进行了等分,农户地块小而且分散,使规模经营难以形成连片种植,还阻碍了农机化的推广应用;二是部分农民观念相对滞后,恋土观念严重,对耕地的依赖性过强,尽管有很多农户弃农经商、外出打工,但一边打工一边照顾承包田情况普遍,影响了耕地流转的扩大。三是部分种粮大户承包的田地多是别人弃耕丢荒的山坑田,承包时只是口头协议,没有书面合同,若这些农户想要回耕地使用权,将容易导致土地流转过程中纠纷矛盾增多。
2、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滞后,导致生产投入增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曲江水利设施由于年载久以及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日益老化严重,很多边远的山坑田、水尾田因水利设施不完善难以抵御自然灾害而被弃荒。目前,相当部分种粮大户承包的田地都是别人弃耕丢荒的且水利条件较差的田地。这样,种粮大户无形中在生产过程中加重了生产投入。如白土镇种粮大户高韶福反映,去年因干旱,种植的40亩水稻就有10亩要抽水灌溉,不仅每亩灌溉费用多了10多元,而且产量还减少了15%。
3、农资价格上涨与粮价下跌,造成种粮收益减少。去年由于粮食价格高位运行,种粮收入大幅增加。此外,国家对种粮大户实行的粮食直补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但今年农民种粮面临农资价格上涨、粮食价格走低的双向制约,造成粮食收益下降,规模户种粮的积极性面临挑战。据测算,今年因农资涨价致使粮食生产成本每亩增加了30至40元,已部分抵消了政策性增收效应。加上粮食价格下跌,今年种粮户种植粮食平均每亩收益减少了80多元。
四、扶持种粮大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措施与建议。
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推广农业科技,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曲江种粮大户的生产经营已形成了诸多优势,并得到了较快发展。针对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各级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扶持种粮大户的发展。
1、加强对耕地流转的引导,建立合理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要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引入市场,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把农业从家庭分散经营转向适度规模经营。政府在搞好土地有效流转中,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有序流转土地,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和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二要科学制订发展规划,因地制宜,选择灵活的土地流转方式,引导承包户调整结构,实施连片经营。三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有效监督和规范管理,使土地流转顺利、健康有序地进行。
2、加强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要保持农业有效的发展和农民稳定的增收,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各级政府应适当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并建立固定的水利投入机制,确保水利建设、管养有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
3、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有关部门要针对农资市场放开后,经营渠道繁多,价格比较混乱,违法现象比较严重,管理比较困难的情况,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要强化农业行政执法,加强对化肥、农药等农资和种子的出厂和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依靠法律法规,重点查处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种子等方面的违法行为,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4、继续加大种粮扶持力度,注重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由于粮食生产是土地密集型产业,其劳动强度大,单位面积产值低,一家一户分散的生产难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因此,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显得特别重要。要在长期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一要继续执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并加大对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二要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引导农民种植效益高的品种;三要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机制。四要大力培育发展粮食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创立粮食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保障和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篇:种粮大户调查情况
**县粮食生产大户调查情况
调查方法:各乡镇组织村委会着专人进行摸底调查——填写“**省2012年种粮大户生产经营情况调查表”——提供承包耕地合同原件及复印件——村委会出具“真实性承诺证明”——县农业委员会进行核实登记。
一、总体情况
截止2013年1月19日,全县经调查统计有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共
户,总面积
亩,平均每户
亩,最大户面积
亩,以
、、、四个纯农业乡镇户数最多,面积最大。
特
点:
1、承包机动田、新整理耕地、荒地所占比例大,承包期长。据调查,85.2%的种粮大户承包的土地为村集体机动田、近几年新整理开发的耕地(国土资源局占补平衡补充耕地)和农户自己开垦的荒地,承包期在10—30年,这些耕地多数集中连片,适宜规模化种植。
2、承包一家一户责任田承包期短。不足15%的流转耕地面积为大户承包一家一户的责任田,这些耕地一般承包时间短,其中2.2%的承包时间在5—10年(多数为中低产田),12.8%的承包期限为一年。
3、承包合同情况。213户中,80%的大户与土地所有者(村委会、农场、农户)签订了承包合同(其中2%左右的经过了公
证处或县乡经营管理站的公证),5%的开垦荒地没有签订合同,15%的承包一家一户的耕地大户与农户之间不签订合同,只有口头协议。
4、承包地价格:长期承包地价格每亩在10—100元之间,较便宜,而每年承包的一家一户的耕地价格每亩在500元以上,并随市场行情变动,一年一价。
二、种粮大户经营情况
1、投资情况:耕地承包期在10年以上的大户,对自己承包的耕地都进行了田面平整、打井修渠、增施有机肥改良等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投资,投资额在10—100万元之间,最多的300多万元;当年生产性投资(包括承包地款)多数每亩在500—900元,最多的达到1250元。
2、科技应用情况:所有种粮大户都自觉自愿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接受县乡农业部门指导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思路主动创新示范新的高产模式。如先玉335、大丰30品种、化学除草剂、宽行种植、一穴多株、高密度等应用率达到了80%以上。除此之外,种粮大户还积极购买农业机械,以降低生产成本。
3、效益情况:据调查,2012年种粮大户平均亩产在500—600公斤之间,高的可达到750公斤,按2012年玉米市场价格计算,亩纯收入在300—500元,户均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最好的可达到30万元以上。
三、大户经营的困难与扶持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条件差。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多数农户投资不起或投入不足,造成了耕地不平整、水利设施不配套、地力水平低,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2、粮食直补等国家惠农政策未惠及。据调查,只有不到3%(6户)的种粮大户享受国家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国家惠农政策,其他农户所承包的耕地因为是新增加的整理土地、荒地、机动田等,未列入粮食直补范围内,不享受国家一分钱的补贴,而转包一家一户农民的责任田也是地户领补贴承包种植户则享受不到。
3、农业项目向种粮大户倾斜无可操作的政策依据。种粮大户在粮食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在相关粮食生产项目中理应得到大力扶持,项目实施物化补贴、技术服务补贴应重点倾斜,但因其面积大,补贴金额也大,又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依据,导致项目扶持被动。
4、农业机械不配套。由于农机具投资大,多数农户只能购买小四轮、三轮车等小型农机具,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无能力购买甚至一些小型农机具配套也不全。
5、粮食晾晒场地缺乏。除2户大户外,几乎所有的种粮大户都没有专门的粮食晾晒场所,多数农户收获后就地堆放,因鸟害、鼠害、雨雪等造成的损失超过1%,高的达到3%。
(二)建议
对种粮大户进行全方位补贴,激励其提高单产、增加总产,调动其对粮食生产贡献的积极性,同时带动周边农户采用“五新”技术,实现均衡增产。
1、农田基础设施、农业机械、临时晾晒场地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办法,先让农户垫资建设,经相关部门验收后国家给予补贴。
2、将大户的种粮面积重新核实登记纳入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的范围内,均等享受国家惠农政策。
3、出台具体、可操作性强的项目倾斜政策,使种粮大户理直气壮地参与到项目建设中,起到引领、拉动周围农户的作用。
第三篇:种粮大户先进事迹
马生科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回族汉子,引领一帮农民共同发展马铃薯产业,让山区农民种植的“土豆”走出家门,挤进城市,跨越国门,变成他们赖以脱贫致富的“金豆豆”。
1、情系农村,务农爱农。
固原市原州区位宁夏南部六盘山区,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使马铃薯成为当地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受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马铃薯产业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作用仍不明显,农民想靠种马铃薯发财只是个梦!带着这个问题,马生科没有沉默,他走南创北,进村入户,了解缘由,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地马铃薯品种单一且老化,产量偏低,加之外运渠道不畅,商品率价值很低,导致种植户增产不增收。做了多年小杂粮贩运生意的马生科深知,要想让马铃薯升值,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文章:第一要提高马铃薯单产,提升品质;第二要疏通外运渠道,打开销售市场。就这样,这位饱经风霜的回族庄稼汉子,本着吃苦耐劳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带着一方百姓开始做马铃薯文章,继而为六盘山区农民撑起了一方天地。
2、科技支撑,典型带动。
他在几年的组织运销中发现,六盘山区马铃薯品种单一,性能老化,抗逆性差,产量普遍较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买不上好价钱。XX年,他率先从甘肃、青海等地引进了 “陇薯6号”、“青薯168”等马铃薯新品种,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在原州区头营镇建立了千亩种薯繁育基地。当年繁育基地喜获丰收,亩产量达到XX公斤,比传统种植提高了2倍,且品质优良。几年来,他先后引进适合当地耕种生产的中、晚熟马铃薯优良品种20多个,年均推广优良品种种植面积4万亩,亩均增产380公斤,增收912元;特别是引进的航天育种“黑美人”马铃薯种薯,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产值,目前市场价10-20元/公斤,而普通品种马铃薯市场价1-2元/公斤,是普通马铃薯价格的10倍。同时,他先后组织农民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10余次,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发放技术培训资料17000多份,内容涉及脱毒良种选育推广、机械化播种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保鲜贮运等一系列推广体系。通过科技培训推广,有效提高了薯农的耕种管理水平为提升当地马铃薯产业升级增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带动促进农民科学种植马铃薯,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租赁土地XX亩,建设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当年产种植4000吨,为广西福建提供优质马铃薯籽种1200吨。XX年,承担实施了原州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三级体系建设”项目,在原州区流转土地8100亩、订单种植XX0亩,生产原种300吨、一级种薯5000吨,为当地三级种薯繁育起到了带头作用。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中河村、丰堡村、高坡村流转土地4600亩,在彭堡镇闫堡村租用土地1000亩,自建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实验田及轮作倒茬用地;基地建设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测土培肥等进行田间管理。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流转土地8300亩建立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种植品种以青薯168、青薯9号、庄薯3号、宁薯12号等优良品种为主,全部实行标准化、机械化及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建成了集全程机械化作业、起垄化种植、配方化施肥、节水化灌溉、规范化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生产马铃薯鲜薯总产量达到3320万斤(折主粮664万斤),平均亩产4000斤以上,粮食的商品率达到85%以上,优质专用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机械化覆盖率达到100%。基地先后被国家、自治区确定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观摩点,XX年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基地”,XX年,该基地被确定为原州区第一家供港蔬菜基地,也被确定为全国马铃薯产业大会观摩点之一,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肯定和好评。
3、开拓市场,助农增收。
为畅通马铃薯销售渠道,创建外销网络,XX年,根据市场需求,他带头成立了固原市马铃薯外运协会,发展会员148家(人),其中,团体会员18家,经济人、种植大户130人;他多次前往国内外市场考察,陆续建起了马铃薯销售窗口,XX年,通过铁路、公路,向全国10多个城市、100多家市场,组织外运马铃薯鲜薯22万吨;XX年,向广西、福建供种3000吨,国内购销马铃薯外运马铃薯6000吨,出口德国4.5吨,马来西亚的58吨。如今,马铃薯产品已走出国门并远销马来西亚、中东、欧洲等国际市场,累计完成外销出口量7000余吨、实现创汇200多万美元。注册的“六盘山”牌马铃薯商标先后取得宁夏名牌产品证书和著名商标;XX年获得“绿色食品”证书,XX年获中国国际第十一届粮油博览会金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艰辛的创业历程,使马生科变得更加成熟和老练;成功的收获,使六盘山区的农民得到了实惠,也使固原市马铃薯(农产品)外运协会名声大振。XX年,他被自治区粮食局评为全区订单农业“订单粮食先进个人”;XX年,被科技部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授予《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XX年,固原市人民政府授予“马铃薯销售大户”、被评选为“宁夏XX经济人物”;被宁夏回族自治区50大庆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12月被评选为政协委员;XX年,被中国穆斯林协会评为“中国杰出穆斯林企业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固原市人民政府授予 “产业发展带头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面对荣誉,马生科没有骄傲,而是默默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事业中。
第四篇:种粮大户先进材料
种粮大户薛会贤先进材料
种粮大户薛会贤,现年42岁,中共党员,兰考县三义寨乡蔡
楼村人,现任村计生管理员、妇联主任。多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经过艰苦创业、科学种田、辛勤耕耘,至2009年10月已创造了亩年产粮食1220公斤的高产田。2009为国家年产小麦、玉米707吨,为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薛会贤同志2007年9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户”称号;2008年10月被国家农业部授予“种粮大户”称号;2009年2月被省委、省政府奖励为“种粮标兵”;2009年7月被市、县妇联推荐为“省女种粮能手“;2009年3月还发起创办了兰考县会贤种植业合作社。
一、抓机遇、靠政策、学技术谋求农村种植大发展
2005年秋,蔡楼村北有一连片的坑坑洼洼的村集体土地,临
近黄河大堤南侧,常年长着茂密的杂草,无人管理,薛会贤看到农村搞活新土地流转政策和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扶持的一系列政策后,觉得荒废着让人看了感到可惜,就和爱人商量向村集体承包那一片土地。当她以每亩200元的价格承包了那里590亩地的时候,全村向炸了锅似的传开了,有的说:“她净瞎能,那地能会种出庄稼来?”也有朋友劝她趁早给村里说说把钱退了算了,不要折腾自己。开弓没有回头箭,听了那些闲言碎语,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让她们瞧瞧,说干就干。由于她爱人在几十里外的城关乡政府上班,很多活就她一个人张罗,近590亩地的杂草清理,她找亲戚朋友20多个人来帮忙,清理了一个多月。土地平整她找来大型机械,花了20多天,用去现金近16万元,付出了她们半辈子的积蓄,而且还向信用社贷款12万多元。那段日子她真觉得自己有点支持不住了,有点动摇的念头,要让这590亩中低产田得到改造,产出高效益的粮食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她借助爱人在乡政府农业服务中心部门工作的优势,找到了一些科学种田的书籍,没日没夜的琢磨起来,弄不懂的她就骑着车到几十里地远的县农业局找技术人员求教。县农业局领导知道她这一情况后,也非常支持,局里在培训各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时,都提前通知她,让她做旁听生。在她的记录本上,有关农作物技术管理的知识记得满满的,她承包的土地第一年复耕后,小麦的产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令她欣慰的是付出有所回报了。第二年,她又找农业技术专家来这里进行测土配方,指导科学种田,这一年她承包的590亩地,当年产粮食450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赚回了投资的成本,她也成了全乡及至全县有名的种粮大户。尝到承包土地甜头的她,又动员爱人一鼓作气承包了村里100多亩的果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随后两年她的收入增加了,腰包鼓了起来,成了村里的富户,而后她又购臵了11种农业机械,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她的干劲更加足了。
二、依靠科技投入,实现高产稳产
俗话说:“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可在薛会贤眼里可不是这个理,她始终坚信: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要想多打粮食,只有用科技,才能取得效益。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每当种植面积确定后,薛会贤总是认真总结上一年的经验,请来专家指导培训,河南省农科院专家多次来兰考对她进行指导,薛会贤结合多年经验和专家意见,总结出两点:一是选用优良品种:二是科学种植,精心管理。她还注重整地施肥技术,根据当地土壤水肥条件,深耕细耙,耕层都在20公分以上,实行精量半精量播种。在施肥上,改变过去的“一炮轰”的做法,重施底肥,氮肥后移,巧施返青肥。及时综合防治病虫害,大大提高了小麦的单产。2009年薛会贤租种的耕地小麦的单产达到610公斤,较全县平均水平提高了25﹪。同时,所产的小麦属于优质品种,市场畅销,价格比常规小麦高出10﹪以上。2009年春天面对持续旱情,薛会贤和她的家人不等不靠、不畏天寒地冻,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迅速掀起了抗旱保苗工作,从春节前到春节后,她的麦田已经连续浇灌两遍,看到墨绿健壮的麦苗,薛会贤欣慰的说:“我的麦田亩产超过千斤不成问题,今年还得是个好收成。”
粮食再高产,投入是关键:不种梧桐树,引不出凤凰来。薛会贤在抓粮食生产中舍得投入那是远近闻名的,为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实现粮食高产并颗粒归仓,薛会贤这几年来先后筹资40万元购进了收割机、旋耕机、多功能发电机、综合式播种机,喷灌机等农用机械11台,进行田间机械化管理,缓解了劳动力匮乏的矛盾。2009年5月投资20万元架设了高压线路,进行了井井通配套,惠及周边2000亩地。薛会贤常说:“抓规模种粮,得靠农机帮忙”,这不仅把农民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还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既提高了生产经营水平,又对帮助农民增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创办专业合作社,架起农民致富桥
在多年的粮食生产中,薛会贤想:怎样才能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种植,共同参与市场竟争?为此,薛会贤来到县农业局进行了咨询,得知国家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法》.农民可以按照“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成立自己的组织。于是2009年3月发起创立了兰考县会贤种植业合作社,并已在县工商局登记注册。合作社运行中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主要采取:“五个统一”为成员服务,即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播种、统一施肥标准、统一收获销售。如今,加入合作社的230户农民每年纯收入比没加入前至少增加12%以上,合作社架起了农民通向市场的致富之桥。薛会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发展粮食生产,带领农民致富的典型代表之一,她也是农民的领头羊。她不仅自己致富,而且还探索走出了一条实现规模种植、产生规模效益的产业化经验之路。
种粮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为国家、为社会生产更多的粮食是薛会贤一生的信念和追求。
薛会贤
电话:***
2009年11月12日
第五篇:种粮大户承诺书
附件1-1
1种粮大户承诺书
承诺人姓名:联系电话:
所在县(市)乡(镇)村:
本人郑重承诺:
一、本人所提供的种粮大户信息、证件真实准确,若有不实,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交回全部种粮大户补贴资金。
二、本人自觉遵守各级政府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时间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合理使用补贴资金,并按期归还银行贷款本息。
三、本人服从国家粮油宏观调控的相关政策,在同等条件下,如国家需要,将本人生产的粮食优先出售给国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承诺人签字: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