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时间:2019-05-14 16:5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第一篇: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综述

气候变化使中国未来农业生产面临三个突出问题:一是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加大;二是带来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的变动;三是引起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目前我国气候变化趋势主要为气候变暖,全球变暖将给农业发展带来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总体大于正面影响,以下将从两个方面论述气候变暖对农作物带来的影响。

一.温度升高对作物生产量的影响

马爱民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措施》一文中指出由于全球气候增温,寒冷季节将会缩短,温暖和炎热季节将会延长。这一定程度上会改善某些高纬地区温度条件较差的状况;但对那些夏季原本就很炎热的中、低纬地区来说,无疑是“火上加油”的灾难。高温将加快作物的生育进程,使生育期特别是灌浆期明显缩短,高温逼熟,极端高温对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均有显著的减产效应,还会造成水稻花粉败育。

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气象防灾减灾与应对气候变化”指出:过去很多关心气候变暖对农业影响不利的多一点,其实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气候变暖影响大气里面的热量资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作物的生产,有些地方本来可以一年一季的,它可以合理安排一年两季。比如东北地区,从50年代以来,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所以水稻种植面积可以往北移,一直可以到伊春,可以到一些很高的纬度。比如玉米、大豆产区也北移,一北移,一些高产、稳产的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另外热量改善,温度升高了,低温冷害也减少了。所以过去讲每年冬季,东北最关心的是霜冻,霜冻一来了以后,粮食就停止生产了,所以霜冻退后了。所以由一季变成两季,就是生产有利的一面。我们有个科学家讲,上个世纪70年代和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东北的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当然有些是科学技术的手段,他们讲70%通过我们改良品种、通过科学技术来提高产量。其中还有一个就是气候变暖,使种植布局、种植制度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所以使粮食翻了一番

苏琴 刘文君在《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中认为温度升高可延长全年生长期,对无限生长习性或多年生作物以及热量条件不足的地区有利,而对生育期短的栽培作物来说又是不利的,因为温度高使作物的发育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单产下降。在平均温度升高的同时,极值最高、最低温度的出现频率增加,对局部地区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高温条件下作物生育期缩短,生长量减少,可能会抵消全年生长期延长的效果。温度升高,高温热害、伏旱将更加严重,目前对我国亚热带农业生产的影响已十分突出,暖温带也有程度不同的类似问题。高温胁迫的热害已经限制了作物生产,影响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等的种植和产量,水稻、棉花的生育也受到强烈抑制。温度升高对不同的生长季节有不同的效果,其影响程度视作物种类、地区和种植水平而异。在温室效应影响下高温热害加剧,将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严重问题。另外,气温升高冬种面积将扩大,北方夏收和南方小春作物将增产。冬季气温升高对我国的农业意义更突出,对秋播和临冬播种的作物生育有利,小麦、油菜等作物越冬率、分蘖或分枝增加,作物生长发育较充分,有利于产量形成。我国冬种面积约占可以冬种的耕地面积的 40 %,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因此冬种面积将扩大,夏收和小春作物产量将会增长,这也是利用有利的冬季弥补不利的夏季的有效措施。

傅桦指出气温升高,将使我国积温及持续天数增加,种植界限北移,复种指数提高,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增加,还会使生长期延长,促进农业生产.据推算,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 ℃,农业气候带将北移100mm.但是,温度愈高,生长期愈长,害虫繁殖愈快,也容易成灾,增加了

控制的难度.暖冬也破坏了植物原有的生态平衡,使农作物减产.气候变暖也加剧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旱情,农业灌溉受到很大的影响.中国农业将面临产量波动大,布局和结构变动,种植制度和作物品种改变,成本和投资将增加。

二.气候变暖对我国作物分布及种植制度的影响

周文魁在《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综述》中指出气候变暖使我国年平均气温上升,从而导致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且种植成片北移。当年平均温度增加1℃时,大于或等于10℃积温的持续日数全国平均可延长约15 天。全国作物种植区将北移,如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北移到沈阳—张家口—包头—乌鲁木齐一线。气候变暖还将使我国作物种植制度发生较大的变化,据计算,到2050 年,气候变暖将使大部分两熟制地区被不同组合的三熟制取代,而两熟制地区将北移至目前一熟制地区的中部,一熟制地区的面积将减少23.1%。马爱民 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措施》中提出全球气候变暖将明显提高中国各地的有效积温,使无霜期延长,因而有利于复种指数的提高,并造成喜温作物的种植北界向高纬延伸以及作物产区的地理位移。这意味着我国目前的各种作物气候区划都可能发生变化:现在的一些作物适宜种植区将变得不再适宜,并出现一些新的适宜种植区。各地农事安排都将可能发生重大变动。种植区的北移固然有利于农用土地的扩大,但新开垦的土地因土壤贫瘠或水源不足,大多不易获得高产。而北移了的农作物更容易受到突降低温的威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崔读昌认为,目前存在过分强调气候变暖对种植业产生危害的倾向,忽略了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我国农业通过自身调节、技术改良,完全可以适应这种气候变化。崔读昌指出,我国种植制度属于多熟种植,也就是常说的—年多季,而这主要取决于气温的高低。—年中积温越高,则季数会相应有所增加。所以,随着气候的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种植制度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变化的需求:东北地区南部,可考虑两季种植;华北地区,南方亚热带地区,气温的升高则可以降低寒露风对晚播作物的危害,稳定其产量。另外,气候变暖还给某些作物的北移西延创造了有利件。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杨晓光教授、刘志娟博士生和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陈阜教授。在《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和粮食产量的可能影响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1)与我们目前常用的中国种植制度气候区划结果(1951-1980年)相比,1981以来由于气候变暖,在陕西省、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和辽宁省,一年两熟种植北界明显向北移动;在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一年三熟种植北界向北空间位移明显。在不考虑品种变化、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各省的种植制度由一年一熟改变为一年二熟,粮食单产平均可增加54%~106%;由一年二熟变成一年三熟,粮食单产平均可增加27% ~ 58%。(2)与1951-1980年相比,1981-2007年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内蒙古、宁夏、甘肃省和青海省冬小麦的种植北界不同程度北移西扩。以河北省为例,冬小麦种植界限的北移,可使界限变化区域的小麦单产平均增加约25%。(3)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和湖南省双季稻的种植界限平均向北移动47公里、34公里和60公里。单从热量资源的角度出发,种植界限的变动将会使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和湖南省粮食单产分别增加13.8%、12.2%、1.8%及29.9%。

综上所述,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人类特别是农业生产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或许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更多的、令人担忧的却是其不利的一面。因此,如何趋利避害,利用其有利的一面,克服其不利的一面,并寻求适应或延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道崭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马爱民.气候变化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措施[J].中国科技投资,2009,(7):20-23.)

(2)[郑国光] 郑国光:推动农业适应气候变化 把“不利”化成“有利”)2012年6月5日(星

期二)9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气象防灾减灾与应对气候变化”与网友在线交流。

(3)苏 琴 刘文君(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4)周文魁(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综述周文魁)

(5)杨晓光教授、刘志娟、陈阜.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和粮食产量的可能影响分析 该项研究成果刊登于《中国农业科学》2010年43卷第2期

(6)傅 桦(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37)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影响

(7)崔读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研究员).气候变暖不会影响种植业

第二篇: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农业发展

日期:2002-06-27 来源: 作者: 阅读:1384次 字体:大 中 小

——访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环境与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林而达

人类活动从未如此巨大地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而全球气候变化又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人类面临的诸多挑战中,在很大程度上得“靠天吃饭”的农业无疑是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全球气候的任何异常变化,无一不在拨动着农业敏感的神经。

我国农业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环境与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林而达刚参加完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风尘未洗便接受了记者采访。他开门见山地说,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正产生着越来越重大的、不可逆转的影响。诸如南极冰川融化、气候变暖、大洋环流变化、臭氧层空洞等等重大的气候变化,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比如说因气候变暖导致我国西北冰川的融化就不正常,致使春汛严重,到了夏天水量反而减少,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威胁,还对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等有着潜在的、无法准确估量的负面影响。

林所长说,气候年年有波动是正常现象,但近几年的暖冬现象确实是愈演愈烈。据资料研究,过去的100年是过去1000年中气候最暖的,而最近20年又是过去100年中最暖的,13个最暖的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西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变暖幅度高于全国平均值,华北地区出现干旱化趋势。

据林所长分析,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可能会继续,但速度尚不确定,要视人口、能源消费及经济发展等重要因素而定。一般认为,在未来30~50年,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农业生产面临3个突出问题:粮食产量波动可能增大、农业布局和结构将发生变化、农业成本和投资将增加。

应将气候变化纳入国家经济发展决策

林所长强调,气候变化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经济活动,因此,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时,应将气候变化作为重要因素纳入政府决策中,而不仅仅是为了国际环境斗争的需要。但遗憾的是,这一问题尚未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林所长指出,现在各级政府部门对短期内气候的变化比较重视,因为其影响看得见,摸得着,而长期的气候变化趋势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比如说,因为气候变暖,我国各流域年均蒸发量将加大,七大流域天然流量和径流量整体上呈减少趋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将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一是粮食生产能力可能下降5~10%;二是水量供需矛盾更趋尖锐;三是海平面将上升2~6厘米,将增加沿海风暴潮、海水入侵等危害,对河口岸、三角洲等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而这必然将增加粮食进口、水利建设、沿海堤防、排灌设施等额外的大量投资,以保证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这也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人类将为自己不恰当的活动方式付出惨痛代价。

此外,像高山积雪融化等现象,是否会引起生态系统灾难性的变化尚不得而知,这种损失决不可能用金钱来衡量。而不少重大的水利设施建设、重大的生态保护措施等,因投资巨大,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深远,更需要考虑长期的气候变化对其自身的影响。

为此,林所长呼吁,要尽快把气候变化作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纳入政府决策及经济发展规划中,分析研究中长期的气候变化趋势,为国家经济活动提供决策支持。

农业病虫害将加剧

从微观具体的层面看,气候变暖将使农业病虫害加剧。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防治处副处长杨普云告诉记者,由于今冬气温偏高,今年农业病虫害将加剧,呈中度到重度发展趋势。

据介绍,今年由于暖冬现象持续,冬季气温偏高,使不少害虫的越冬基数也偏高,死亡率偏低。从全

国的情况来看,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小麦锈病等农业病虫害出现的时间比去年提前了1到两个月,今年的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容乐观。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防治处特别提醒,去年,蝗虫的越冬虫源基数较往年高,今年,全国蝗灾预计规模将加大,程度加重,发生规模可能较往年增加20%以上,应及时做好预防工作。杨普云说,为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加剧趋势,农业部已经通知各地要积极预防,提前作好病虫害防治预案,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防止病虫害进一步加剧。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2-06-18

第三篇: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实用气象学

学院:教育学部专业:小学教育姓名:张贺新学号:

2011010098

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摘要: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它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还使冰川非正常消融。全球气温升高后,这些因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等变化对农业产生了影响,通过了解这些影响从而指导农业生产,以保证农业的正常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 影响 农业

一、全球变暖的含义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二、对全球变暖的认识

全球变暖对世界的影响巨大。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另外,有关环境的极端事件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全球变暖还危及海洋生物、动植物、人类的健康。还有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但是任何一件事情就像一枚硬币一样有正反两面,全球变暖也是如此,本文主要论述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对待全球变暖的问题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积极研究应对全球变暖的解决措施。不应因噎废食,谈“暖”色变。作为社会的个体,地球母亲的孩子,地球的“主宰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好公民,“好孩子”。

三、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作物熟制北移。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光、热、水,这三个因素的不同组合也将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气候变暖会导致积温增加使作物的生长期延长。全球气候变暖,将使世界主要粮食带向极地扩展,并且扩展的速度是年平均气温每提高1℃,2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等将向北推进150公里-200公里,会使较为寒冷的高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相应增加。将使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尤其是中纬度地区农作物的适宜生长季的开始日期提早和终止日期推迟,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的生长季将有所延长。气候变暖使农作物生长季延长,会对中国的种植制度产生重大影响,作物种植带将北移,二熟制和三熟制的面积将会扩大。例:气候变暖使我国农作物三熟制的北界北移500千米之多,从长江流域移至黄河流域,两熟制地区将北移至目前一熟制地区的中部,一熟制地区的面积将减少23.1%。华北目前推广的冬小麦品种将无法适应变暖的气候,比较耐高温的水稻品种会在南方占主导地位,并且向北方稻区发展,而东北地区玉米的早熟品种将逐渐被中、晚熟品种取代。

2、冬季的冻害减轻

气候变暖使中国高纬度地区热量不足的状况有所改善,农作物生育期延长,喜温作物界限北移,促进了当地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根据多种大气环流模型的预测结果,中国东北地区的增温幅度要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维系中国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产量增加,这和气候变暖有直接关系,由于气候增暖明显,冬季冻害减少,使得水稻种植面积得以北扩,曾经不能种植水稻的伊春和黑河地区,现在也可以种植水稻,热量条件的改善同时使低温冷害有所减轻,晚熟农作物品种面积也将增加。气候变暖已经使北方冬麦区冻害大幅度减轻。气候变暖后,吉林省的玉米品种熟期较过去延长了7~10天,高产晚熟玉米的种植面积迅速增长。此外,由于气候变暖,寒露风对南方晚稻生产造成的影响日益减小,从而促进了产量的提高。

(二)负面影响

1、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

由于气候变暖会对作物的生育期造成显著的影响,因此未来气候变化将影响中国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的生产和产量。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如果没有新的适应技术,作物的生育期会缩短,生长量会减少,这将会抵消作物全年生长期延长的效果,从而对作物产量产生影响。和水稻一样,气候变暖也会缩短小麦的生育期,在目前小麦的品种条件下,小麦的生育期在平均气温上升1℃时会缩短10天,这样就会减少干物质的累积时间,降低籽粒的产量,小麦将因此减产10%~12%;气候变暖同样会缩短玉米的生育期,在目前的玉米品种条件下,当平均气温升高1℃时,玉米的生育期平均缩短7天,玉米将因此减产5%~6%。此外,在温室效应的影响下,高温热害将是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严重问题。气候变化将使得温度继续升高,高温热害、伏旱将会更加严重,这将显著的影响中国亚热带地区的农业生产。随着高温热害的加剧,很多作物的生长发育都受到了限3

制,高温会影响到谷子、高粱、大豆、玉米等作物的产量,也会强烈抑制棉花和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

2、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品质的影响

气候变暖会对农作物的品质产生影响。以水稻为例,气候变暖将会影响稻米的外观和品质,开花至成熟阶段的高温可显著缩短水稻的成熟天数,造成成熟后的稻米籽粒充实不良,胚透明度低,籽粒不饱满,精米率降低,米粒无光泽。水稻成熟期的有效积温与米粒的透明度呈负相关关系。温度对大米的蒸煮食用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未来CO2浓度的升高,会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作物的根系因此可以汲取更多的矿物元素,从而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品质。但是由于作物植株中含碳量也会随着CO2浓度的增高而增加,含氮量将会相对降低,蛋白质也会降低,可能会降低作物的品质,为了使作物茎叶所消耗的营养成分得到补充,更多的肥料就需要施加。

3、引发农业病虫害

农业病虫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中国每年有200多亿公顷的国土面积发生农业病虫害,其面积是耕地面积的2倍,每年粮食因农业病虫害而减少的产量约占当年粮食总产量的9%。气候变暖会影响到中国主要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会加重农业病虫害的发展,气候变暖会使中国主要农作物害虫虫卵的越冬北界北移,害虫成活率提高,虫口数剧增,虫害发生期、迁入期提前,危害期延长。气候变暖会改变农作物害虫的地理分布,低温会使农作物害虫的分布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而一旦气温增高,就会使这些农作物害虫的分布范围扩大,从而使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气候变暖会加重中国农业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增加因农业病虫害造成的粮食减产幅度。气候变暖还会延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生长季节,增加这些害虫的繁殖代数,延长其每年的危害时间,加重农作物的受害程度。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一些迁飞性害虫如水稻褐飞虱,可能会大发生和特大发生。中国的水稻主产区主要在南方,南方水稻产区早稻、一季中稻、一季晚稻和双季稻并存的局面,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稻白叶枯病和稻纹枯病也可能会在部分地区暴发和严重流行。此外,气候变暖还会加重赤霉病、白粉病等病害,红蜘蛛、棉铃虫等棉花害虫将出现恶化的趋势,伏蚜、吸浆虫等害虫也可能会严重发生;近年来,由于暖冬的持续出现以及春季高温少水的影响,水稻灰飞虱经常暴发,带毒率较以往明显升高,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流行会导致整株的水稻死亡,严重危害到水稻的生长发育。

4、加剧干旱局面,影响农业生产

中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北方,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7%,频繁4

出现的干旱已成为制约中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而气候变暖则会加重北方地区的干旱局面。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和气温的不断升高,虽然个别地区降水有增加的趋势,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整个中国北方干旱化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北方总体降水将相对减少,尽管部分地区在部分年份降水会有少量增加,但总的来说,未来10年北方大部分地区将持续干旱,短期内该地区的干旱情况不会根本缓解。中国粮食生产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气候变暖会导致高温热害的发生,使得伏旱更加严重。高温热害会使作物的生长受到限制,使谷子、高粱、玉米、大豆等的种植和产量受到影响。中国南方雨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存在严重的季节性干旱,伏秋干旱经常发生。季节性干旱会降低果树、苗木和特种经济作物等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使其经济效益下降。随着气候变暖,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加大,严重影响到中国亚热带地区的农业生产,暖温带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出现了类似问题,近年来我国旱情持续时间长,发展速度快,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5、导致暴雨频发,形成洪涝灾害

在温室效应作用下,中国南方地区的大雨日数极有可能显著增加,特别是暴雨发生的天气会增多,气候趋于恶化,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大。暴雨频率增加,将直接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加剧,淹没农田,从而增加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这些都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农业生产。

6、导致海平面上升,影响沿海地区的农业生产

气候变暖会引起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这将影响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海平面上升与异常气候事件进一步加重了风暴潮、赤潮、咸潮入侵与盐渍化等海洋灾害,可能会淹没沿海地区大片的地势低洼的农田,使得沿海地区的农民无田可种。此外,海平面上升还会造成其他的不利影响,海水倒灌会使农田盐碱化,影响到沿海地区农业生产,并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7、增加农业成本和投入

肥效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氮肥,在温度升高1℃的情况下,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氮的释放量增加约4%,释放期缩短3.6d。因此,要想保持原有的肥效,就必须加大施肥量,相应的,每次的施用量需增加4%左右。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会使农业投入和生产成本提高,还会影响到环境和土壤。因此,气候变暖导致的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不仅会增加农业成本和投入,其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也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还会大大增加中国出现异常气候的频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呈增加趋势,5

强度也有增大趋势,强降雨、暴雪、高温、干旱、低温冷冻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出现,荒漠化和沙尘暴会一进步加剧,都将使得中国的粮食生产变得不稳定,从而影响农业成本;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度增高后,还会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大幅增加农业成本和投资,此外气候变化还会提高农田的灌溉成本,进行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的费用增加,从而造成农业的投资增加,增加了农业成本。

8、破坏农业设施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快,出现异常气候的频率将大大增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会引发区域性的农业气象灾害。中国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较差,配套不完善,而在运行管理中又因技术、经济等条件的限制而未得到及时的维修、更新改造、续修配套,在暴雨洪水等灾害的袭击后,损毁程度往往较为严重。暴雨和暴雪等农业气象灾害也会对农业设施造成重大破坏,使大棚倒塌损毁,严重影响棚栽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破坏农业灌溉系统和水利设施,引起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提高了农业成本。由于农田排灌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加之投入不足,水利设施不配套,排灌能力较差,一旦遇到洪涝或干旱等灾害,水利设施难以发挥作用,会造成大面积的农田受淹受旱,从而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

四、小结:气候变暖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有利有弊,但综合看来是弊大于利。这也正是地球给人们的警告,违背自然规律必然会得到报应。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关系十分密切其影响利弊并存,因此要掌握遵循和充分利用气候变化规律,提高人们对气候变暖的应对能力研究防御对策趋利避害使农业生产获取最佳效益。

全球变暖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不珍惜爱护地球母亲的结局,是贪婪的人类不小心闯的祸,是地球给人类的一个黄牌警告,人类只能自食其果。虽然全球变暖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只要我们认识到错误,勇敢面对,勇于承担,全体人类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把地球家园建设得更好。

第四篇:全球变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排放过多而造成的,从而导致了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和南极半岛以及北冰洋的冰雪融化等现象,此外还对农业生产和发展不利。

关键词:全球变暖 农业 发展原因

全球变暖是由于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从而导致了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有几个显著的变化:

1、全球气温逐步上升。

2、降水变化区域性不均衡,导致水资源短缺。

3、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出现,极端天气事件多趋强。

4、冰川逐步融化,海平面升高。

全球变暖引起各方面的变化,对农业的生产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包括有利的影响和不利的影响。

从有利的方面来看:

1、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出现变动。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光、热、水,这三个因素的不同组合也将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气候变暖会导致积温增加和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将使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尤其是中纬度地区农作物的适宜生长季的开始日期提早和终止日期推迟,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的生长季将有所延长。气候变暖使农作物生长季延长,会对中国的种植制度产生重大影响,作物种植带将北移,二熟制和三熟制的面积将会扩大。在过去的50年里,气候变暖造成了中国种植制度界限不同程度的北移。而且气候变暖对全世界而言,将使世界主要粮食带向极地扩展,并且扩展的速度是年平均气温每提高1℃,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等将向北推进150公里-200公里,会使较为寒冷的高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相应增加。

2、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减轻冬季的冻害。气候变暖使中国高纬度地区热量不足的状况有所改善,农作物生育期延长,喜温作物界限北移,促进了当地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根据专家预测的结果,中国东北地区的增温幅度要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维系中国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产量增加,这和气候变暖有直接关系,由于气候增暖明显,使得水稻种植面积得以北扩,曾经不能种植水稻的伊春和黑河地区,现在也可以种植水稻,热量条件的改善同时使低温冷害有所减轻,晚熟农作物品种面积也将增加。气候变暖已经使北方冬麦区冻害大幅度减轻,北方冬麦区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变暖,冬季温度升高明显,冻害的次数和强度减少减轻,宁夏的葡萄产业过去由于冬季温度过低,只能进行小范围的家庭种植,现在则可以大规模生产种植,并促进了酿酒产业的发展。气候变暖后,吉林省的玉米品种熟期较过去延长了7~10天,高产晚熟玉米的种植面积迅速增长,从而促进了产量的提高。

但总体来说,全球变暖对农业的生产发展产生更多不利的影响。

1、全球变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由于气候变暖会对农作物的生育期造成显著的影响,因此未来气候变化将影响中国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的生产和产量。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如果没有新的适应技术,农作物的生育期会缩短,生长量会减少,这将会抵消作物全年生长期延长的效果,而且由于生

育期缩短,减少了作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干物质的时间,质量也会下降,从而对作物产量产生影响。例如:气温每升高1℃,我国水稻生育期将平均缩短7—8天,冬小麦生育期将平均缩短17天。此外,在温室效应的影响下,高温热害将是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严重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虽然能使世界主要粮食带向极地扩展,并且扩展的速度是年平均气温每提高1℃,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等将向北推进150公里-200公里,使较为寒冷的高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相应增加。但是气温的升高也会使中纬度地区极端天气增加,地表的蒸发加大,地下水位下降,旱情趋于加重,那么导致低纬度的高温和伏旱加剧。这些都会造成中、低纬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而世界上主要产粮地区是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的耕地面积有限,因此高纬度地区所增加的粮食产量远远不能补偿其他地区粮食的减产。而且随着高温热害的加剧,很多作物的生长发育都受到了限制,高温会影响到谷子、高粱、大豆、玉米等作物的产量,也会强烈抑制棉花和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农作物不同的生长季节,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会导致不同的效果,随着种植水平、作物种类和分布地区的变化,其影响程度也会不同。

2、全球变暖引发农作物病虫害。气候变暖会影响到中国主要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会加重农业病虫害的发展,这是因为农作物害虫的分布、生长发育、繁殖和越冬等与温度条件密切相关。气候变暖会使中国主要农作物害虫虫卵的越冬北界北移,害虫成活率提高,虫口数剧增,虫害发生期、迁入期提前,危害期延长。气候变暖会改变农作物害虫的地理分布,低温会使农作物害虫的分布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而一旦气温增高,就会使这些农作物害虫的分布范围扩大,从而使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除此之外,气候变暖会加重中国农业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增加因农业病虫害造成的粮食减产幅度。还会延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生长季节,增加这些害虫的繁殖代数,也加重了农作物的受害程度。中国的水稻主产区主要在南方,南方水稻产区早稻、一季中稻、一季晚稻和双季稻并存的局面,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3、全球变暖导致农业成本和投入大幅度增加。肥效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氮肥,在温度越高的情况下,能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就越少。因此,要想保持原有的肥效,就必须加大施肥量,而且全球变暖使得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地力下降。在高二氧化碳浓度下,虽然光合作用的增强能够促进根生物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土壤有机质的减少,但土壤一旦受旱,根生物量的积累和分解都将受到限制。这意味着需要施用更多的肥料以满足农作物的需要,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会使农业投入和生产成本提高,还会影响到环境和土壤。因此,气候变暖导致的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不仅会增加农业成本和投入,其还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下,还会大大增加中国出现异常气候的频率和像强降雨、暴雪、高温、干旱、低温冷冻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荒漠化和沙尘暴也会一进步加剧,都将使得中国的粮食生产变得不稳定,从而影响农业成本;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度增高后,还会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大幅增加农业成本和投资,此外气候变化还会提高农田的灌溉成本,进行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的费用增加,从而造成农业的投入增加,从而增加了农业成本。

4、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影响沿海地区的农业生产。气候变暖会引起冰川融化,从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这将影响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中国海平面也在持续上升,使得沿海地区遭受风暴的影响,而且

由于建造了大量高层建筑以及抽取大量地下水,导致地面出现下降,因此其海平面的上升幅度还要进一步加大,从而大幅度降低了防洪标准。海平面上升与异常气候事件进一步加重了风暴潮、赤潮入侵与盐渍化等海洋灾害,可能会淹没沿海地区大片地势低洼的农田,使得沿海地区的农民无田可种。此外,海平面上升还会造成其他的不利影响,像海水倒灌不但会使农田盐碱化,还会使内河的渔业生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沿海地区农业生产,并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针对全球变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

1、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改革种植制度。

2、革新农业技术,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

3、选育和推广适应全球变暖的农作物新品种。

4、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大力推行种养一体化的循环农业。

5、加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增强科技实力。

6、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相信在有力措施的施行下,农业生产在充分利用全球变暖带来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之上,更好地应对全球变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化不利为有利条件,从而促进农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淑华.气候变化与害虫的生长繁殖、越冬和迁飞[J].华北农学报,1994(2)

第五篇:气候变暖 议论文

全球变暖

当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时,全球气候变暖的警钟就已经敲响了。你听到了吗!

随着人类高科技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科学随之产生的副作用逐渐体现出来,全球变暖就是一个例子。炎热天气,空调成为了人们的“救星”,但人们想过使用空调的负面影响吗?空调排放的气体中含有大量导致全球变暖的气体甲烷输送到外面。同时,空调还会让你家电表尽快清零,所以还是要尽量少的使用空调。

另一个原因则是:二氧化碳!汽车尾气与工厂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又是导致温室效应组要成分。在21世纪这个汽车和工厂数量暴涨的时代,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增无减,天中乌云滚滚而来,真是令人堪忧。有人统计,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到了20吨一年!中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排放量也有2.51吨一年!当然,我们周围的环境正在以光速恶化着。

森林锐减,水资源破坏,生态链严重被破坏,大量土地贫瘠,水污染严重,也是重要的原因。据统计全世界10%的河水被污染,新鲜的淡水供应成了问题。臭氧层被严重破环,南北极出现臭氧层洞,也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如此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人们的生活被严重影响。

气温攀升,海面上涨,冰川融化,岛国被淹。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但我们无法向上苍哭爹喊娘,因为这一切悲剧都是人类亲自酿成的。

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只要我们舍弃塑料袋,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将垃圾认真分类,变废为宝……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么一切就还都不晚。我们还是可以将昨日重现,还鸟儿一片蓝天,还鱼儿一汪清潭,还百兽一片森地,最重要的是回到我们的家!

如今,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纷纷行动起来,我们虽然也采取了行动,但,对于一个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这一点,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大家一起加油吧!一起卷起袖子大干一场吧!

下载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潍坊冬季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潍坊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3.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95.0毫米左右,光照充足。但是在冬季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只有-2.4℃,自然条件远......

    气候变暖与我-英文

    Climate change and I The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in Copenhagen, the Danish capital, held in December 2009, made the subject of climate warming......

    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气候谚语

    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气候谚语 一)天时谚语天时,是节气农时的条件,即温度、水分和光照等自然条件。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农事季节的经验总结,为保证农事活动的......

    全球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合集五篇)

    全球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摘要:近百年来,人类社会快速发展,毁坏了许多林地,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以及其他对环境有害气体,导致全球变暖, 环境发生一系列改变和破坏,使得地球上的很多......

    全球变暖对我国干旱地区的影响及对策

    全球变暖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影响及对策 张肖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环学院 水保092班 2009011531) 摘要:近年来气温不断升高,CO2的含量不断增加,这对我国干旱地区造成了......

    暖冬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精选五篇)

    2013年,昌吉市于11月10日入冬,接近常年。入冬以来,我市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暖冬天气,且前暖后冷温度变幅大,各地前期降雪量少,积雪偏晚较偏薄。11月份平均气温偏高,12月份平均气温异常......

    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我们生活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拥有蔚蓝的海洋、绿色的大地以及大气的地球。生命由此诞生、进化、繁衍。然而作为我们人类自己正在破坏赖以生存的地球。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

    温湿度对农业的影响

    温室大棚的温湿度控制 塑料大棚 按棚顶形状可分为:拱圆形、屋脊形 按骨架材料可分为:竹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架结构、钢竹混合结构等。 按连接方式可分为:单栋大棚、双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