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判断改革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是“唯生产力论”
邓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不争论”告诫——如同对毛“三七开”一样——当然是出于政治策略考虑。
1、当时所谓的“不争论”,仅仅是指“不争论姓社姓资”,并无“在对外的国际关系的争锋中是不争”的含义——其后诸多“不争”,一是争而无益,如毛“解放全人类”那套帝王意识;二是争而不能——没有实力;三是缺乏远见——典型如“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论调。如果1992年就突然派兵驻防南海争议岛屿、就组建强大武力的海事警察舰船巡弋钓鱼岛周围,今天就不会这么被动。
2、楼主所述“没有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所有改革都是不彻底的,将无法解决发展中那些越来越尖锐的矛盾”看似画龙点睛——实际高层早已挂在嘴上,邓公更是1986年就开始设题。
为什么喊了26年改革,矛盾却越积越多、越来越尖锐呢?原因在于违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要改革政治体制,首先就要私有化现存垄断性经营国企——经济基础发生了质变,政治体制改革不需要喊口号就水到渠成了!
3、只要避免俄罗斯私有化卢布悲剧,私有化过程中的任何损失(包括官商勾结低价私有化)不需三五年,就被私有化以后显著提高的企业效益、社会效益补偿了——朱时代抓大放小甩包袱的那些私有化国企就是例证。
再者,官商勾结低价私有化的代价再大,财富还是在中国人手里,还是留在大陆作为资本存在并由于再生产——远胜于中石油用四倍于融资额的财富输出美国“爱国”得多!
还有,朱时代实际是强化了国有制对经济基础的控制力度、控制效率,政治体制改革课题反而更尖锐了——当然就不能查处“放小”时的腐败。现存垄断性经营国企全面私有化之后,任人唯亲的政治体制发生了质变,官官相护现象极大消除——后期的官商勾结私有化被清算的概率、比例必然极大提高!
4、判断改革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还应当是文革时遭到四人帮痛批的、马克思主义的“判断社会进步程度的唯一标准是生产力水平”的“唯生产力论”,而不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大是大非”!
第二篇:关于车间工人准确判断加工工件是否正确方案
关于车间工人准确判断加工工件是否正确方案
现状分析:
在车间实习的一个多月期间,担任质量检验员,我的职责就是在工人试生产之后给他们
检验,检验合格后签字,他们才可以开始生产。
生产过程中他们也要隔一段时间自检,自检合格后继续生产,而有时候他们自己对与所
生产产品是否合格无法做出正确判断,这就需要找我们质检员检验确认,有时我们质检员也无法作出判断,只能去办公室找张主任,这样就会出现等待时间,工人等我们的结果,浪费了很多时间,影响生产效率,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可以分为生产前前预防和生产中处理,通过预防就可以使产品更加符合标准,从而降低工人判断产品合格的难度。而生产中处理可以及时制止不良品的继续产出,从而避免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1)生产前预防
在生产前可以对工人进行培训对于生产过程的操作要领作出规范要求(特别是新员工),对于加工件的摆放位置作出要求,做好标示,用黄色纸贴出,使其与模具其他地方明显区别开来。生产前后要对工作台进行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对现场做到6S管理。对工人做好防护措施,规定工作一定时间休息一段时间防止视疲劳,可以轮班操作。
(2)生产中处理
对于工人自检和检验员检测,可以要求车间张主任把经验值明确标出,让工人和检验员的检验标准统一,防止标准不统一,造成分歧,进而麻烦张主任判断,浪费工人的工作时间。定期让工人讲解交流操作技巧,使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测量技巧。
除借助游标卡尺外,还要准备一些滑块,模具这样更有说服力。并且操作也简便、快捷。
对于检验员也要提高要求,定期培训,检查检测记录及检测方法,如果有问题及时纠正。使检验员技术过关,能解决判断一般问题,这样就能帮助工人快速判断加工工件是否准确。
这些预防措施可以使工件更符合标准,这样对于工人测量降低了检测难度,如果符合标
准,就不需要检验员与张主任的确认。
当然预防措施的实施会降低工人向质检员的请教频率,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时间,使生
产时间增加,提高日工作量。如果预防后仍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质检员的确认,此时质检员就需要提高业务工作水平,有威信权威,让工人意识到质检员说合格就合格,尽量避免工人越过质检员直接找张主任,毕竟张主任工作太忙。这就需要张主任及质量检测部门对质检员的培训,考察,使其能完全胜任此项工作。
第三篇: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爱你
请批判吸收,别对号入座:
1、如果一个人天天给你打电话发短信,毫无疑问,他是爱你的,起码心他里有你。如果每次都是你给他打电话,那你不用问了,他心里根本没有你。千万不要相信什么他没有时间他很忙之类的谎言,一个人连打电话的三五分钟都没有,他得忙到什么程度啊?他还能活着吗?
2、如果一个人和你见面就带你去两个人私密的地方,那么他不是爱你的,相反,要是他要求和你一起去公园啊一系列公共场合,那么他是喜欢和你在一起的。
3、如果一个人给你打电话发短信只是寒暄一下,而不带有一点暧昧的味道,那么不要傻了,他对你已经没有爱情了,可能问候你只是例行公事。
4、如果一个人爱你的话,他会主动跟你说想你的,而不用你去问。
5、如果一个人因为一点小事他就跟你发脾气,那么说明他是很在乎你的,但是如果在你承认错误以后,他还是不搭理你,奉劝你,别理他了,如果他爱你,他会主动理你的,如果他不爱你,就是以此为借口对你撒手了。
6、如果一个人爱你,他会包容你一切错误的,如果一个人不爱你,你做的再好,他最后还是会找你毛病离开你的。
7、如果一个人爱你,他会接受你一切的,而不是要你改变这个改变那个。
所以,你还是自我一点吧,不要因为爱而委屈了自己。知道吗不管是恋爱中的男女,还是已经分手的人、看完了就一定得转啊、咱都会幸福…
第四篇:漂亮是美术鉴赏的唯一标准吗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艺术美和形式美 石阡民族中学
彭兴红
教学课时:一节课 教学方法:
1、我利用很多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从综合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中,区分出艺术美及引出形式美,进一步对艺术美和形式美深入学习和体验,再从艺术美和形式美回到学生生活,发现身边的美,从而培养审美的眼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语言规则等相关知识。
2、通过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经验,描述、分析自己身边的美与艺术的美。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雕塑图片《欧米艾尔》导入。
小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它的美不同于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审美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术的认识,也有碍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
欣赏、判断
[提问]:罗丹的《欧米艾尔》,我们能不能用“漂亮”、“好看”来形容这种作品的艺术美呢?
[讲述] :《欧米艾尔》既不“漂亮”,也不“好看”,但给我们以心灵和审美上的震撼。作品传递给我们一种“残缺美”或是“凄美”。
[提问]: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讲述]:如果我们要掌握美术鉴赏的标准,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和形式美。
美术形象: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二、展开新课
1、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比较、分析
(1)《开国大典》的摄影相片与油画作品比较
摄影作品是真实的场面和形象——分散、杂乱、主题不突出。
油画作品是经过改造后的艺术形象——庄严、气势宏伟、形象典型、主题突出、鲜明。
讨论、交流(2)《欧米艾尔》
[讨论内容] 请从社会、自然、艺术的角度来比较是“美”是“丑”,罗丹是如何使我们感到“艺术美”的?
[引导分析]
社会的角度——出卖肉体的妓女——是“美”还是“丑”? 自然的角度——风烛残年、浑身皱纹等——是“美”还是“丑”?
本课所说的“美术形象”或“艺术形象”已经不是指某种具体美术类型中的特定形象,更不是指像具象艺术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等可辨形象,而是包括了三种美术类型在内的美术作品所塑造出的“美术”的形象,是美术作品整体形象的体现,即存在于整个美术作品之中。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就存在于这种整体的美术形象之中。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等同现实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艺术美又称第二自然。是相对自然美来说的。
向日葵就像太阳,那浓烈的黄色调是光和热的象征,是内心翻腾的感情烈火的写照,但同时也似乎寓意着一种苦难,一种深重的苦难。曾经看过《梵高传》。传记里的梵高给我的印象有点神经质,有点悲情色彩。他狂热地爱着生命,也一直非常热爱这个世界。但是最终,穷困潦倒的生活,对亲人的歉疚,内心深处的折磨,灵魂的孤独与无助使得他选择了离开。他背叛了他所挚爱的向日葵,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遗憾与怀念。堪称梵高的化身的《向日葵》仅由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梵高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爱情,因此具有特殊意义。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
2、“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是从潘天寿的作品《雄视》开始讲解什么是和形式美的,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这里先简单解释了什么“形式”,然后具体说明构成形式的三个主要方面:
1).美术的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所形成的形态变化; 2).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3).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主要就来自于此。
师生互动:欣赏图片,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用数学、物理、化学等手法相结合来处理美术作品所带来的美感。
总结:现实生活→提取对象→艺术处理→艺术美+形式美→艺术作品+鉴赏水平=成功的艺术作品。我们学习美术的目的是培养审美素养。
欣赏、讨论、交流
赏析:卢浮宫三宝:《蒙娜丽莎》、《胜利女神》、《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小测试:《蒙娜丽莎》
[提问]观察生活,发现自己身边的美,说说它们符合哪些形式美的法则? 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被这样的一个问题所困惑:“学生在准专业学习阶段,教师如何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我在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喜悦,感受到了自己在与新课程一同发展,教师是新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本节课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来开展教学。有亮点也有不足之处。亮点:
1、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关注学生生活,开发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如:应用审美知识,欣赏校园和月亮湾的景观。
2、在教学中充分突出学科的鲜明的品性(情感性),让学生体验作品独特的艺术风貌,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感觉力和判断力。
3、设计“学生学习自我反思及教师建议表”内容,有利于学生自我改进学习,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反思教学和改进教学,从而体现“以学论教”的评价观念。
不足之处:
1、本节课的设计是开放性(加强美术与生活的联系)的,但在教学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预设性过强,学生不太习惯提出个人感兴趣的问题,在后来的几节课中,很少出现“意外”,虽然学生们都参与了各科活动,但课堂气氛仍不够活跃。
2、在教学过程中(赏析作品时),注重体现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等方面的引导,但对美术作品的技巧性提及不多。
3、在学生反馈的意见中,提到欣赏的作品太少,不利于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新课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一个平台,我会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
第五篇:判断句子是否是同位语的几个办法
同位语是用来对名词(或代词)作进一步的解释,它可以是单词、短语或从句。同位语从句是名词从句的一种,置于某些名词之后如:fact,doubt,idea,news,hope,indication,decision,possibility,assumption,suggestion,question,and so on。这种从句通常由that引导,也可用what,why,whether,when等引导。在阅读时,要注意同位语与本位语分割的现象。同位语从句属于名词性从句,大多由从属连词that引导,常常跟在fact, idea, opinion, news, hope, belief等名词后面。同位语从句一般用来解释或说明这些名词的具体含义或内容,在逻辑上表现为同位关系。例如:
They are familiar with the opinion that all matter consists of atoms.他们很熟悉这一观点,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1、从先行词来看
同位语从句与名词之间在逻辑上是“主语+be+表语”的关系。该名词是需要做特殊说明的抽象名词。例如:
They were delighted at the news that their team had won.当听到他们的球队赢了的消息时,他们欣喜若狂。
2、从引导词来看
引导词that在同位语从句中是连词,只起连接作用,无具体词义,that不可省略;that在定语从句中是关系代词,它在从句中充当一定成分---主语或宾语,有具体词意,作宾语时还可以省略。试比较:
The factory(that)we visited yesterday is a chemical one.我们昨天参观的那家工厂是化工厂。(that在从句中作宾语,所以此句是宾语从句)
The news that he will leave for Shanghai is true.他将要去上海的消息是真的。(that只起连接从句的作用,所以此句是同谓语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