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票据中介调查报告范文
票据中介调查报告:票据中介伴随票据市场的发展已存在多年。近几年来,随着票据市场波动的加剧,票据中介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大,出现了专业化、公司化经营的机构。同时,票据中介业务规模也发生明显改变,业务量迅速增大,对银行、企业及票据市场已产生了较大影响,亟需引起关注并予以规范。
一、票据中介的最新情况
(一)票据中介向大型化、公司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票据市场出现了大型化、公司化的票据中介,其规模、人员素质和业务量已经远超过我们所熟知的“票据掮客”。这些中介大多注册为某贸易公司或者投资管理公司,部分担保告公司化的票据中介,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一般规模不大,人员数在20——30人左右。其中以上海普投资管理公司规模最大。2010年末,该公司人数多达300余人,已在全国各地建立20多家网点。人员多来源于银行,大多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票据业务从业经验以及较强的专业背景。
(二)票据中介业务量大幅增加
目前票据中介在票据市场上的参与程度较高,据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估计,通过中介的直贴量的40%,通过中介的转帖业务量约占全部转帖量的20%。而部分银行反映,以上数据还是保守估计,由于目前农信社是直贴业务的主体,而农信社主要依靠中介跨区域收票,因此估计通过中介直贴业务量约占全部直贴量的60%以上。2010年,该公司全部交易量为
1.5万亿元,同比增长130%;而同期工行票据营业部全部交易量累计为8743.59亿元,同比下降43.12%。2011年3月10日这一天,该公司仅为企业提供直贴的业务量就超过10亿元,创单日历史最高水平。
(三)各类银行和企业广泛与票据中介开展业务
与中介合作的银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签订咨询顾问协议的银行,简称协议银行;另一类是未签订协议银行,简称交易银行。协议银行与中介关系更为密切,需向中介付费;而交易银行是协议银行交易对手,不向中介付费,但能通过中介买入或卖出票据。据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统计,2010年该公司与16家协议银行(主要为东北、内蒙古、河南、湖南和广东等地的农信社和地方法人机构),与470家交易银行(含大型银行、股份制等各类银行分支机构)开展了业务。
2010年,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累计拥有企业客户7411家,同比增加2442家,增长49%;其中大中型企业客户4916家,同比增长68%。部分大中型企业贴现量年累计达20亿
元以上。企业客户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原等经济发达地区。
二、票据中介运作模式
目前市场上的票据中介运作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参与票据交易,赚取买卖 利差;另一类是提供票据买卖信息,收取手续费和佣金。
模式一:直接参与票据买卖,赚取买卖利差
据了解,这种模式是目前票据中介经营的主流模式,市场上多数中介以上述模式运作,约占全部中介的90%以上。这种模式下,票据中介不仅给银行介绍票源,还直接参与票据的买卖。具体操作方式是:票据中介先注册空壳公司,将从企业买入票据背书到空壳公司,然后制造贸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以空壳公司的名义到银行贴现,获取资金,扣除利差或手续费后把余款打入持票企业账户。
模式二:提供票据买卖信息和交易撮合,收取手续费或佣金
这种模式是去年以来市场上出现的一种新的票据中介运作模式,该模式下,票据中介不直接参与票据交易,只是提供交易信息以及交易撮合等服务,范围覆盖直贴和转帖业务。经
了解,此业务模式主要是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的运作模式,此外,部分担保公司也提供类似服务,但交易量相对较少,对市场的影响有限。
(一)收集、发布交易信息,撮合交易
上述业务模式下,中介的作用主要是收集、发布交易信息,撮合交易。以上海普兰 投资管理公司为例,该公司每日通过各地网点收集全国主要区域企业和银行(一般能分别达到200家以上)次日的各类业务品种、各种交易期限、各类票面金额的买入和卖出信息,并与下午5点交易结束时通过内部短信报价平台合作银行和合作企业发布,当晚10点再接收各银行和各企业次日拟交易的信息,并将交易信息进行汇集和配对,撮合协议银行完成交易。如果当晚接收的协议银行买入需求与市场卖出需求不匹配时,该公司还需在次日上午帮助协议银行调高或调低利率,以促成交易。
(二)直贴和转帖业务运作模式
1.直贴业务盈利模式
直贴业务模式下,中介需要帮助与其签订协议的直贴银行(简称协议银行)完成先向企业收票(直贴),再向银行卖票(转帖)的全业务流程,以赚取买卖利差。具体操作如下:
一是帮助企业在直贴协议银行开立账户并向企业收票。由于直贴协议银行在异地开立银行账户。具体业务发生时,中介再与直贴协议银行共同上门服务。手续完成后,直贴协议银行会将款项直接打入企业上述账户。
二是帮助直贴协议银行将来的票据当日转卖给大中型银行。直贴协议银行收票后并不持有票据,而是由中介当天转卖给大中型银行。具体操作中,中介主要帮助直贴协议银行跑量,即不断在市场上收票、卖票、再收票、再卖票。单笔业务利差相对较薄,一般在10——15个BP左右,而同期市场上直贴与转帖间的利差可能超过30个BP以上。虽然单笔利差不高,但是于票据买卖均于当天完成,不占用直贴协议银行资金和规模,因此总体收益较高。
需要指出的是,具体业务中,中介是倒过来操作的,即中介是依据转帖现需方(市场上票据资金和规模最终提供方)的交易需求,帮助直贴协议银行到市场向企业收票的。
2.转帖业务运作规模
转帖业务模式下,中介主要依据与其签订协议的转帖银行(简称转帖协议银行)的资金和规模情况整个交易链,以帮助转帖协议银行达成交易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转帖现业务具体有资金和信贷业务双重属性,中介为协议银行撮合交易时,一般将一笔业务拆成多笔业务进行交易。如果某转帖协议银行有资金无规模,中介就安排该银行买入返售票据;如果某转帖协议银行有规模无资金,就安排将票据卖断给该银行;如果某转帖协议银行能做托收,就安排票据到期前由该银行买回;如果某转帖协议银行既没资金又贸易规模,就安排该银行作为“搭桥行”。
例如:某转帖协议银行A有5000万元可用资金而没有信贷规模,而市场只有F银行需要卖断5000万元票据。上述情况下,中介为A银行安排买入返售交易,即在市场寻找有规模的交易对手B银行,安排B银行以买断方式从银行F买入该笔票据,然后再以卖出回购方式卖出给A银行。如果在银行A与银行B或者银行B与银行F之间没有授信不能直接进行交易时,中介还为其找来“搭桥行”C和D。此外,如果银行B不愿意在票据到期进行托收,这样还需要在B银行和F银行之间寻找银行E,安排银行E以买断+双卖断的方式将票据先从银行F买入,再卖断给银行B。这样,中介就将协议银行A买入返售的业务需求与市场上F银行卖断的业务供给相对接,满足了A银行交易需求。而上述交易链中,协议银行A为核心,B、C、D、E、F都是为配合A银行完成交易的,中介一般将会收益安排在A银行实现,以便向A银行收取交易佣金。
三、票据中介的利弊分析
模式一:通过注册空壳公司、伪造贸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进行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贴现业务,既违反相关法律,也扰乱票据市场,应坚决禁止。2010年9月无锡市检察院提取公诉的王斌就属于上述情况。对于王斌案,江苏省检察院认为,由于资金支付结算是客户与银行间双向行为,王斌利用空壳公司贴现资金并支付给持票人,实际上充当了银行角色,构成了非法经营罪。因此无锡市检察院最终判处王斌非法经营罪,这是全国首例因非法票据贴现被判刑的案例。
模式二:不直接参与票据交易,只是提供票据交易信息以及进行交易撮合服务,这在表面上不违反法律法规,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票据市场的发展,但是同时存在较大风险隐患。以下是对这类票据中介的利弊分析。
(一)有利影响
1.提供交易信息,给银行带来业务便利
由于人员、网点和专业的优势,中介信息较为集中,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银行、不同业务品种等同时报出50、60种交易价格,因此部分银行在人手和信息不足的情况下,会向中介询价,借助中介进行票据买卖。据了解,部分票据专营机构在特定时点急需买入或卖出大量票据时,也会借助中介完成交易。而一些协议银行,更是借助中介获取了较高业务收益。因为借助中介,协议银行可以采取当天买入、当天卖出的流量交易规模,赚取比传统持有票据到期更高的收益。
2.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给企业带来融资便利
据企业反映,直接到银行贴现需2——4天才能收到款项,而通过中介,一般只需要半天就能收到贴现款项,这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中介的贴现利率市场上贴现利率一般低30个BP以上,这直接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但值得注意的是,中介贴现利率低主要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中介主要帮助协议银行跑量,单笔业务差相对较薄;二是中介利用各地对营业税管理上的差异进行套利(具体见下述分析)。
3.提高票据交易效率,有助于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的形成一方面,票据中介不断向企业和银行询价、报价、撮合交易,并在不同业务品种、不同区域市场、不同金融机构间进行套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票据市场参与主体,活跃了票据市场各项业务,提高了票据市场交易效率。另一方面,票据中介帮助银行异地收票、提供跨区域票据流转信息,这使得不同区域票据市场的信息更加透明,买卖双方信息更加对称,有助于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的形成。
(二)不利影响
1.部分业务操作不规范,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一是中介与农信社等中小金融机构签订直贴合作协议后,以不同机构的名义在异地大量收票。机构派人携带印章常驻中介办公,或随中介各地游走,有关收票的具体交易对手、交易价格、交易金额和交易期限等均由中介说了算,机构仅负责验票、打款等业务操作。可以说,中介“承包”了多家机构的收票业务,这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操作风险隐患。
二是转帖现交易一般涉及多家银行,而且交易在同一天内完成,出现了“过桥行”不走资金,而直接签协议、做账的现象,这不利于银行风险控制。
三是中介为银行提供转帖现服务时,有时安排银行进行双买断业务操作。这违反了票据转卖时不得安排显性或隐性回购条款的规定
2.利用监管上的差异进行套利
一是利用各地对营业税管理上的差异进行套利。因为商业银行一般按照全额贴现利息收入缴纳营业税,而与中介签订协议的银行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其采用净贴现利息收入缴税,因此经营成本明显低于商业银行。
二是中介利用农信社会计科目管理的不规范进行套利。2009年以来,农信社为严格按照
银监会要求执行新会计准则,其还存在票据卖出回购消减信贷规模的情况。因此,中介安排转帖交易时,一般将信贷规模隐藏至农信社。这造成了我国票据余额大幅下降的假象,降低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规模二的存在对票据市场发展的影响利弊参半。但规模二能够在市场上生存并得以发展,说明其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票据市场的客观要求。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制度规范,趋利避害,规范票据中介经营行为,促进票据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四、政策建议
(一)减少监管差异,消除中介套利空间
票据中介的盈利空间很大程度取决于监管差异的套利。因此,建立有关部门尽快规范农村金融机构会计科目设置、规范地方性金融税收管理,加强对票据业务的管理,消除中介的套利空间,促成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
(二)规范票据中介经营行为
目前票据市场上,票据中介;良莠不齐,给票据市场带来较大风险。建议出台票据中介管理办法或监管要求,规范票据中介经营行为。禁止中介直接买卖或通过注册空壳公司买卖票据,禁止帮助银行逃避信贷规模调控,禁止以银行名义从事票据经营活动等行为。并努力将提供票据买卖信息和交易撮合的中介培育成合法、合规经营的票据经纪公司,提高票据市场的活跃和交易效率。同时,加强中小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风险。
(三)建立票据交易平台,提高票据交易效率和信息透明化程度
近年来票据中介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对票据交易信息及交易效率的迫切需求。因此,建议加快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基础上建立银行票据交易平台,为银行提供实时交易信息以及交易撮合交易,提高票据交易效率和信息透明化程度,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
第二篇:票据中介公司介绍
票据中介公司介绍
近年来,民间票据贴现业务迅猛发展,民间票据市场成为正规票据市场之外的重要补充。在这过程中,民间票据中介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银行内票据专营机构发展还不壮大,导致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另一方面,现实的局限和市场的需求两者之间的矛盾又导致了民间票据中介机构的大量存在,这类机构的存在便利了票据的流通、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了我国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但是法律的空白使得他们的存在有着巨大的风险,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一、我国民间票据中介机构概述
票据中介机构是指办理票据贴现、转让、交易及代理业务的票据专营机构,如票据承兑所、票据贴现所和票据交易所等。实践中的票据中介机构不仅包括票据承兑、贴现机构,还包括为票据买卖双方撮合交易的经纪人,在融资性票据发达的市场中,甚至还包括为商业票据发行进行评级的专业评级机构以及信用担保机构。而民间票据中介机构,是指在票据市场中利用自身信息优势,通过介绍需要资金的待贴现企业和银行完成交易并赚取佣金的民间组织和个人。在实践中票据中介机构不仅有名为“投资管理公司”、“咨询公司”的机构性中介,也有单个自然人为主体的个人中介,而他们所从事的业务主要是针对票据贴现的经纪 业务和买卖票据的自营业务。其中票据经纪业务不涉及票据中介机构的资金介入,对票据市场起到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和润滑作用,是合法并值得鼓励的行为;而自营业务则参与到票据交易当中,通过低买高卖赚取差价,在现实中这些票据中介机构往往通过包装不合规票据从而帮助企业融资。按照现行的《票据法》规定,票据交易必须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和债权债务关系,所以规范的民间票据中介机构的行为不应参与票据买卖及交易,而只能提供票据咨询及经纪等业务,主要是撮合市场双方进行交易。
民间票据中介机构,作为市场统一的行动团体,在交易信息的汇总、处理,活跃票据市场,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和合理性以及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存在,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很好地解决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且可以充当流通性中介,发挥做市商的作用。但是,当前民间票据中介机构中,除了少数像普兰投资那样取得了金融服务公司的牌照外,大多数是以“投资有限公司”或“咨询公司”的名义存在于监管的灰色地带,由于缺乏风险分散机制的设计,通过票据形成的资金链极易断裂。实践中也时常有伪造的票据经由民间票据中介机构之手,进入到市场中流通,甚至进入银行等系统,造成了风险的转嫁,危及国家的金融稳定与安全。
二、民间票据中介机构存在的原因
按照央行统计,2012年金融机构累计贴现(直贴、转贴)金额达31.6万亿,2013年上半年为22.4万亿元,目前行业估计,这些贴现交易中,由民间票据公司撮合的占比超过30%。民间票据中介机构一直处于法律监管的灰色地带但又大量存在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句话:现实的局限和市场的需求。
(一)现行《票据法》封杀了融资性票据的生存空间
与一般银行贷款相比,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获取资金具有的成本低、速度快等特点,是企业获取短期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最新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2012年商业汇票承兑余额为8.3万亿,占同期短期贷款比例超30%。企业短期贷款票据化趋势较为明显。然而,现行的《票据法》第十条把“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作为产生票据的基础关系,这一规定从法律层面上封杀了融资性票据存在的空间。企业出于降低融资成本的考量,往往倾向于编造贸易背景、骗取银行贴现资金。民间票据中介机构往往利用其在银行熟稔的人脉关系,通过伪造增值税发票等形式,对票据进行形式上包装,帮助企业获取银行贴现资金或者直接为企业提供贴现服务。
(二)中小企业票据融资需求催生了民间票据中介机构的发展
由于中小企业在银行的授信额度很少甚至没有,取得贷款比较困难,银行承兑汇票的流通性基于承兑行信誉,与出票企业信用关联度不高,通过票据融资,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企业出于降低融资成本的需求,也倾向于用票据融资替代短期贷款。但是正规金融机构业务流程较为繁杂,不能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票据贴现需求。民间票据中介机构的存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或是利用自己庞大的营销网络为企业找到贴现银行,或是直接利用自有资金为企业办理贴现。他们的存在极大的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现行票据贴现审核流程影响了票据的流通性
票据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支付结算功能,通过银行的承兑,加大了票据的信用等级,促进了票据的流通性。然而在现行票据流转过程中,银行出于风险防范和经营成本的考虑,往往消极对待小额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的贴现业务,加之银行贴现业务的审批流程较长,对贴现申请企业会有较多的要求。漫长的审批流程使得有急切资金需求的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因此更倾向与票据中介机构合作,依靠其搭建的营销网络和客户资源获取贴现资金,满足短期资金周转需求。
(四)中小金融机构迫切需要发展票据业务
当前,诸多中小金融机构都面临比较严格的存贷比的考核压力,银行承兑汇票的诸多特性使之成为银行调控存贷比的重要工具。一方面,银行可以在一级市场通过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收取保证金存款,增加本行的存款金额;同时,贴现、转贴现票据是纳入贷款限额管理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票据业务买卖调节本行的存贷比;而且票据业务具有良好的盈利效能,且风险较低,诸多因素使得中小金融机构都迫切发展票据业务。但是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因数的制约,中小金融机构不具备与大型商业银行竞争的能力。银行追求盈利的冲动和经营考核的双重压力迫使中小金融机构与民间票据中介机构合作,这也在客观上为民间票据中介机构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
三、我国民间票据中介运作模式介绍
民间票据中介机构之所以能够在不被监管当局认可的情况下长期存在并逐渐发展壮大,除了现行票据制度安排未能有效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为民间票据中介机构留有生存空间之外,其自身独特的商业模式也为其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业务运作模式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票据中介运作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参与票据交易,赚取买卖利差;另一类是提供票据买卖信息,收取手续费和佣金。
模式一:直接参与票据买卖,赚取买卖利差
这种模式是目前票据中介经营的主流模式,市场上多数中介以上述模式运作,约占全部中介的90%以上。这种模式下,票据中介不仅给银行介绍票源,还直接参与票据的买卖。具体操作流程如下:票据中介先注册空壳公司,在银行开立账户,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空壳公司,将从企业买入的票据背书到空壳公司,然后伪造虚假的商品交易合同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以空壳公司的名义到银行办理贴现。获取贴现资金后,扣除利差或手续费后把余款打入持票企业账户。
模式二:提供票据买卖信息和交易撮合,收取手续费或佣金
这种模式以“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为代表,在该模式下,票据中介不直接参与票据交易,只是提供交易信息以及交易撮合等服务,范围覆盖直贴和转贴现业务。在该业务模式下,票据中介的作用主要是收集、发布交易信息,撮合交易。以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为例,该公司每日通过各地网点收集全国主要区域企业和银行次日的各类业务品种、各种交易期限、各类票面金额的买入和卖出信息,并在下午5点交易结束时通过内部短信报价平台向合作银行和合作企业发布,并将交易信息进行汇集和配对,撮合协议银行完成交易。如果当晚接受的协议银行买入需求与市场上卖出需求不匹配,该公司还需要在次日上午帮助协议银行调高或调低交易利率,以促成交易。
直贴业务盈利模式
直贴业务模式下,中介需要帮助与其签订协议的直贴银行(简称直贴协议银行)完成先向企业收票(直贴),再向银行卖票(转贴)的全业务流程,以赚取买卖利差。具体操作如下:
一是帮助企业在直贴协议银行开立账户并向企业收票。由于直贴协议银行在异地,中介一般会代替企业在异地开立银行账户。具体业务发生时,中介再与直贴协议银行共同上门服务。手续完成后,直贴协议银行会将款项直接打入企业上述账户。
二是帮助直贴协议银行将收来的票据当日转卖给大中型银行。直贴协议银行收票后并不持有票据,而是由中介当天转给大中型银行。具体操作中,中介主要通过帮助直贴协议银行做大交易量获取利润,即不断在市场上收票、卖票、再收票、再卖票。单笔业务利差相对较薄,一般在10-15BP左右,而同期市场上直贴与转帖的利差可能超过30个BP以上。虽然单笔业务利差不高,但由于票据买卖均于当天完成,不占用直贴协议银行资金和规模,因此总体收益较高。需要指出的是,具体业务中,中介是反向操作的,即中介是根据转贴现需求方的交易需求,帮助直贴协议银行到市场向企业收票的。
转贴现业务运作模式
转贴现业务模式下,中介主要根据与其签订协议的转贴现银行(简称转贴现协议银行)的资金和规模情况提供整个交易链,以帮助转贴现协议银行达成交易目的。具体操作如下:转贴现业务具有资金和信贷业务双重属性,中介为协议银行撮合交易时,一般将一笔业务拆成多笔业务进行交易。
如果某转贴现协议银行有资金无规模,中介就安排该银行办理买入返售业务; 如果某转贴现协议银行有规模无资金,就安排将票据卖断给该银行。如果某转贴协议银行能做托收,就安排票据到期前由该银行买回; 如果某转贴协议银行既没资金又没规模,就安排该银行作为“搭桥行”。例如:某转贴协议银行A有5000万元可用资金而没有信贷规模,而市场上只有F银行需要卖断5000万元票据。上述情况下,中介为A银行安排买入返售交易,即在市场上寻找有规模的交易对手B银行,安排B银行以买断方式从银行F买入该笔票据,然后再以卖出回购方式卖出给A银行。如果在银行A与银行B或者银行B与银行F之间没有授信不能直接进行交易时,中介还为其找来“搭桥行”C和D。此外,如果银行B不愿意在票据到期进行托收,这样还需在B银行和F银行之间寻找银行E,安排银行E以买断+双卖断的方式将票据先从银行F买入,再卖断给银行B。这样,中介就将协议银行A买入返售的业务需求与市场上F银行卖断的业务供给相对接,满足了A银行交易需求。而上述交易链中,协议银行A为核心,B、C、D、E、F都是为配合A银行完成交易的,中介一般会将收益安排在A银行实现,以便向A银行收取交易佣金。
(二)业务运作特点
注重业务链条营销,有效提升客户粘性
传统商业银行在经营票据业务过程中往往都有清晰的业务定位,有些银行专注于直贴市场、有些银行专注于转贴现市场,有些银行以持有票据赚取利息收入为主、而有些银行则以赚取交易利差为主。在传统的票据业务链条中,由于直贴银行需要为票据流通环节留有一定的利差空间,这就导致其直贴利率较二级市场转贴现利率要有一定价差。而“大型票据公司”在业务营销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覆盖全业务流程的链条式营销模式,暨在安排协议银行为企业办理直贴的同时,会在市场中找到相匹配的出口。一笔票据从直贴行到最终的托收行“大型票据公司”都会为合作机构安排好。这样一来减少了票据在银行间市场流通的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可以以低于银行的直贴价格争夺直贴票源;二来提高了合作银行对其的依赖度,由于民间票据中介机构能够有效整合各类银行的业务资源,提高了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便利性。
注重潜在客户的深度挖掘
传统票据市场,商业银行无论从风险控制还是业务模式角度都未给民间票据中介机构留有生存空间。但是民间票据中介机构巧妙的发现了与农商行、农信社的合作机会。一方面,作为我国金融机构中的独特群体,大量存在的农信社、农商行有着非常富余的资金来开展票据业务;另一方面,大多涉农机构受制于存贷比控制、贷款渠道投放限制等因素,往往亟需为资金找到有效投放途径。但是农商行、农信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受制于业务能力、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自行开展票据业务与大型商业银行竞争难度较大。所以在业务起步初期往往会选择与业务模式已比较成熟的民间票据中介机构合作提升自身业务效率。
打造民间票据直贴市场做市商
“大型票据公司”实行的分散营销、统一决策的业务管理模式,公司在全国设有业务网点,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经济城市。每天上午公司总部都会将当天的业务报价信息通过内部交易平台发送给每个业务网点,各网点的业务员再将报价信息统一报送给客户。当天下午,各网点业务员再将搜集到的本区域的交易信息通过内部交流平台上报给总部业务部,总部根据各网点提供的交易信息匹配撮合交易,敲定交易细节。公司这种标准化的报价流程、业务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公司的市场营销效率。
通过技术处理实现票据资产的标准化
银行承兑汇票由于属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这给票据资产在二级市场流通转让过程中带来了障碍。“大型票据公司”利用自身票源充足的优势,按品种、分期限对票据进行分类,实现了票据资产形式上的标准化,有效提升了票据资产的流动性。
建立多层次客户营销体系,提升公司市场影响力
“大型票据公司”通过邀请相关权威人士赴公司调研和召开票据业务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公司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得到持续提升。合理利用监管政策,加强新产品研发;
民间票据中介机构的存在一直以来不被监管当局所认可,其业务模式也屡遭质疑,被认为是我国票据市场案件频发的元凶。但是“大型票据公司”敏锐的发掘了撮合交易这一新的业务模式,一改传统票据中介机构通过买卖票据赚取利差的盈利模式。这种业务模式一是拓宽了机构的生存空间,由于大部分金融机构都有明确规定不能与票据中介发生业务往来,如果票据公司自己持有票据再转卖赚取点差的模式将大大减小其交易对手的范围,其自身业务量也必然受到影响。但是票据公司通过协议银行帮其办理贴现的业务极大的扩大了其交易对手,自身的生存空间也进一步拓宽。二是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公司本身仅充当交易撮合者的角色,有利于充分利用银行的资金优势,扩大业务体量。
大力倡导融资性票据,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票据法》明确规定了金融机构开展票据业务必须遵循真实贸易背景,即票据的签发和转让需要当事人之间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受制于《票据法》的规定,商业银行在办理票据贴现业务往往需要对贸易背景进行严格审查,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融资需求。民间票据中介机构准确找到市场定位,利用其在银行熟稔的人脉关系,通过伪造增值税发票等形式,对票据进行形式上包装,帮助企业获取银行贴现资金或者直接为企业提供贴现服务。
五、民间票据中介机构的利弊分析
(一)有利因素分析
1.提供交易信息,给银行带来业务便利
由于人员、网点和专业的优势,中介信息较为集中,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银行、不同期限、不同业务品种等同时报出50、60种交易价格,因此部分银行在人手和信息不足的情况下,会向中介询价,借助中介进行票据买卖。据了解,部分经营票据业务的商业银行在特定时点急需买入或卖出大量票据时,也会借助中介完成交易。而一些协议银行,更是借助中介获得了较高的收益。因为借助中介,协议银行可以采取当天买入、当天卖出的流量交易模式,赚取比传统持有票据到期更高的收益。
2.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给企业带来融资便利
根据现行业务流程,企业直接到银行办理贴现需要2--4天才能收到款项,而通过中介,一般只需要半天就能收到贴现款项,这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中介的贴现利率比市场上贴现利率一般低30个BP以上,这直接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但值得注意的是,中介贴现利率低主要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介主要通过帮助协议银行做大交易量获取收益,单笔业务利差相对较薄。但是虽然单笔业务利差不高,但由于票据买卖均于当天完成,不占用直贴协议银行资金和规模,因此总体收益较高。二是中介利用了各地营业税管理上的差异进行套利。商业银行一般按照全额贴现利息收入缴纳营业税,而与中介签订协议的银行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其采用净贴现利息收入缴税,因此经营成本明显低于商业银行。
3.提高了票据交易效率,有利于全国一体化票据市场的形成
一方面,票据中介不断向企业和银行询价、报价、撮合交易,并在不同业务品种、不同区域市场、不同金融机构间进行套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票据市场各项业务,提高了票据市场交易效率。另一方面,票据中介帮助银行异地收票、提供跨区域票据流转信息,这使得不同区域票据市场间的信息更加透明,买卖双方信息更加对称,有助于全国一体化票据市场的形成。
(二)不利因素分析
1.部分业务操作不规范,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一是中介与农信社等中小金融机构签订直贴业务合作协议后,以不同机构的名义在异地大量收票。机构派人携带印章常驻中介办公,或随中介各地游走,有关收票的具体交易对手、交易价格、交易金额和交易期限等均由中介说了算,机构仅负责验票、打款等业务操作。可以说,中介“承包”了多家机构的票据业务,这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操作风险隐患。二是转贴现交易一般涉及多家银行,而且交易在同一天内完成,出现了“过桥行”不走资金,而直接签协议、做账的现象,这不利于银行风险控制。
2.利用监管上的差异进行套利,影响宏观调控有效性
一是利用各地对营业税管理上的差异进行套利。因为商业银行一般按照全额贴现利息收入缴纳营业税,而与中介签订协议的银行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其采用净贴现利息收入缴税,因此经营成本明显低于商业银行。二是中介利用农信社会计科目管理的不规范进行套利。2009年以来,农信社为严格按照银监会要求执行新会计准则,其还存在票据卖出回购消减信贷规模的情况。因此,中介安排转贴现交易时,一般将信贷规模隐藏至农信社。这造成了我国票据余额大幅度下降的假象,降低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民间票据中介的存在对票据市场发展的影响利弊参半。但民间票据中介能够在市场上生存并得以发展,说明其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票据市场的客观需要,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第三篇:票据中介业务解析
票据中介业务解析
2014-04-12周密金融
(上海国信证券投行徐先生推荐武汉某新三板挂牌水处理公司招聘“财务总监”一职,详情请在平台内点击“小服务”招聘栏目查看)
票据中介伴随票据市场的发展已存在多年。近几年来,随着票据市场波动的加剧,票据中介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大,出现了专业化、公司化经营的机构。
一、票据中介的最新情况
(一)票据中介向大型化、公司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票据市场出现了大型化、公司化的票据中介,其规模、人员素质和业务量已经远超过我们所熟知的“票据掮客”。这些中介大多注册为某贸易公司或投资管理公司,部分担保公司也从事了票据中介业务。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约有几十家公司化的票据中介,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一般规模不大,人员数在20-30人左右。其中以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规模最大。该公司人数多达300余人,已在全国各地建立20多家网点。人员多来源于银行,大多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票据业务从业经验以及较强的专业背景。
(二)票据中介业务量大幅增加
目前票据中介在票据市场上的参与程度较高,据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估计,通过中介的直贴业务量约占全部直贴量的40%,通过中介的转贴业务量约占全部转贴量的20%。而部分银行反映,以上数据还是保守估计,由于目前农信社是直贴业务的主体,而农信社主要依靠中介跨区域收票,因此估计通过中介的直贴业务量约占全部直贴量的60%以上。该公司全部交易量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130%;而同期工行票据营业部全部交易量累计为8743.59 亿元,同比下降43.12%。
(三)各类银行和企业广泛与票据中介开展业务
与中介合作的银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签订咨询顾问协议的银行,简称协议银行;另一类是未签订协议的银行,简称交易银行。协议银行与中介关系更为密切,需向中介付费;而交易银行是协议银行的交易对手,不向中介付费,但能通过中介买入或卖出票据。据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统计,该公司与16家协议银行(主要为东北、内蒙古、河南、湖南和广东等地的农信社和地方法人机构),与470家交易银行(含大型银行、股份制等各类银行分支机构)开展了业务。
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累计拥有企业客户7411家,同比增加2442家,增长49%;其中大中型企业客户4916家,同比增长68%。部分大中型企业贴现量年累计达20亿元以上。企业客户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原等经济发达地区。
二、票据中介运作模式
目前市场上的票据中介运作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参与票据交易,赚取买卖利差;另一类是提供票据买卖信息,收取手续费和佣金。
模式一:直接参与票据买卖,赚取买卖利差
据了解,这种模式是目前票据中介经营的主流模式,市场上多数中介以上述模式运作,约占全部中介的90%以上。这种模式下,票据中介不仅给银行介绍票源,还直接参与票据的买卖。具体操作方式是:票据中介先注册空壳公司,将从企业买入的票据背书到空壳公司,然后制造贸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以空壳公司的名义到银行办理贴现,获取资金,扣除利差或手续费后把余款打入持票企业账户。
模式二:提供票据买卖信息和交易撮合,收取手续费或佣金
这种模式是去年以来市场上出现的一种新的票据中介运作模式,该模式下,票据中介不直接参与票据交易,只是提供交易信息以及交易撮合等服务,范围覆盖直贴和转贴业务。经了解,此业务模式主要是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的运作模式,此外,部分担保公司也提供类似服务,但交易量相对较少,对市场的影响有限。
(一)收集、发布交易信息,撮合交易
上述业务模式下,中介的作用主要是收集、发布交易信息,撮合交易。以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为例,该公司每日通过各地网点收集全国主要区域企业和银行(一般能分别达到200家以上)次日的各类业务品种、各种交易期限、各类票面金额的买入和卖出信息,并于下午5点交易结束时通过内部短信报价平台向合作银行和合作企业发布,当晚10点前再接收各银行和各企业次日拟交易的信息,并将交易信息进行汇集和配对,撮合协议银行完成交易。如果当晚接收的协议银行买入需求与市场上卖出需求不匹配时,该公司还需在次日上午帮助协议银行调高或调低交易利率,以促成交易。
(二)直贴和转贴业务运作模式
1.直贴业务盈利模式
直贴业务模式下,中介需帮助与其签订协议的直贴银行(简称直贴协议银行)完成先向企业收票(直贴),再向银行卖票(转贴)的全业务流程,以赚取买卖利差。具体操作如下:
一是帮助企业在直贴协议银行开立账户并向企业收票。由于直贴协议银行在异地,中介一般会代替企业在异地开立银行账户。具体业务发生时,中介再与直贴协议银行共同上门服务。手续完成后,直贴协议银行会将款项直接打入企业上述账户。
二是帮助直贴协议银行将收来的票据当日转卖给大中型银行。直贴协议银行收票后并不持有票据,而是由中介当天转卖给大中型银行。具体操作中,中介主要帮助直贴协议银行跑量,即不断在市场上收票、卖票、再收票、再卖票。单笔业务利差相对较簿,一般在10-15个BP左右,而同期市场上直贴与转贴间的利差可能超过30个BP以上。虽然单笔业务利差不高,但由于票据买卖均于当天完成,不占用直贴协议银行资金和规模,因此总体收益较高。
需要指出的是,具体业务中,中介是倒过来操作的,即中介是根据转贴现需求方(市场上票据资金和规模最终提供方)的交易需求,帮助直贴协议银行到市场向企业收票的。
2.转贴业务运作模式
转贴业务模式下,中介主要根据与其签订协议的转贴银行(简称转贴协议银行)的资金和规模情况提供整个交易链,以帮助转贴协议银行达成交易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转贴现业务具体有资金和信贷业务双重属性,中介为协议银行撮合交易时,一般将一笔业务拆成多笔业务进行交易。如果某转贴协议银行有资金无规模,中介就安排该银行买入返售票据;如果某转贴协议银行有规模无资金,就安排将票据卖断给该银行;如果某转贴协议银行能做托收,就安排票据到期前由该银行买回;如果某转贴协议银行既没资金又没规模,就安排该银行作为“搭桥行”。
例如:某转贴协议银行A有5000万元可用资金而没有信贷规模,而市场上只有F银行需要卖断5000万元票据。上述情况下,中介为A银行安排买入返售交易,即在市场上寻找有规模的交易对手B银行,安排B银行以买断方式从银行F买入该笔票据,然后再以卖出回购方式卖出给A银行。如果在银行A与银行B或者银行B与银行F之间没有授信不能直接进行交易时,中介还为其找来“搭桥行”C和D。
此外,如果银行B不愿意在票据到期进行托收,这样还需在B银行和F银行之间寻找银行E,安排银行E以买断+双卖断的方式将票据先从银行F买入,再卖断给银行B。这样,中介就将协议银行A买入返售的业务需求与市场上F银行卖断的业务供给相对接,满足了A银行交易需求。而上述交易链中,协议银行A为核心,B、C、D、E、F都是为配合A银行完成交易的,中介一般会将收益安排在A银行实现,以便向A银行收取交易佣金。
三、票据中介的利弊分析
模式一:通过注册空壳公司、伪造贸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进行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贴现业务,既违反相关法律,也扰乱票据市场,应坚决禁止。无锡市检察院提取公诉的王斌案就属于上述情况。对于王斌案,江苏省检察院认为,由于资金支付结算是客户与银行间的双向行为,王斌利用空壳公司贴现资金并支付给持票人,实际上充当了银行角色,构成了非法经营罪。因此无锡市检察院最终判处王斌非法经营罪,这是全国首例因非法票据贴现被判刑的案例。
模式二:不直接参与票据交易,只是提供票据交易信息以及进行交易撮合等服务,这在表面上不违反法律法规,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票据市场的发展,但同时存在较大风险隐患。以下是对这类票据中介的利弊分析。
(一)有利影响
1.提供交易信息,给银行带来业务便利
由于人员、网点和专业的优势,中介信息较为集中,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银行、不同期限、不同业务品种等同时报出50、60种交易价格,因此部分银行在人手和信息不足的情况下,会向中介询价,借助中介进行票据买卖。
据了解,部分票据专营机构在特定时点急需买入或卖出大量票据时,也会借助中介完成交易。而一些协议银行,更是借助中介获得了较高业务收益。因为借助中介,协议银行可以采取当天买入、当天卖出的流量交易模式,赚取比传统持有票据到期更高的收益。
2.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给企业带来融资便利
据企业反映,直接到银行贴现需2-4天才能收到款项,而通过中介,一般只需要半天就能收到贴现款项,这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中介的贴现利率比市场上贴现利率一般低30个BP以上,这直接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但值得注意的是,中介贴现利率低主要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中介主要帮助协议银行跑量,单笔业务利差相对较簿;二是中介利用了各地对营业税管理上的差异进行套利(具体见下述分析)。
3.提高票据交易效率,有助于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的形成
一方面,票据中介不断向企业和银行询价、报价、撮合交易,并在不同业务品种、不同区域市场、不同金融机构间进行套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票据市场参与主体,活跃了票据市场各项业务,提高了票据市场交易效率。另一方面,票据中介帮助银行异地收票、提供跨区域票据流转信息,这使得不同区域票据市场间的信息更加透明,买卖双方信息更加对称,有助于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的形成。
(二)不利影响
1.部分业务操作不规范,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一是中介与农信社等中小金融机构签订直贴业务合作协议后,以不同机构的名义在异地大量收票。机构派人携带印章常驻中介办公,或随中介各地游走,有关收票的具体交易对手、交易价格、交易金额和交易期限等均由中介说了算,机构仅负责验票、打款等业务操作。可以说,中介“承包”了多家机构的收票业务,这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操作风险隐患。
二是转贴现交易一般涉及多家银行,而且交易在同一天内完成,出现了 “过桥行”不走资金,而直接签协议、做账的现象,这不利于银行风险控制。
三是中介为银行提供转贴现服务时,有时安排银行进行双买断业务操作,这违反了票据转卖时不得安排显性或隐性回购条款的规定。
2.利用监管上的差异进行套利
一是利用各地对营业税管理上的差异进行套利。因为商业银行一般按照全额贴现利息收入缴纳营业税,而与中介签订协议的银行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其采用净贴现利息收入缴税,因此经营成本明显低于商业银行。
二是中介利用农信社会计科目管理的不规范进行套利。农信社未严格按照银监会要求执行新会计准则,其还存在票据卖出回购消减信贷规模的情况。因此,中介安排转贴现交易时,一般将信贷规模隐藏至农信社。这造成了我国票据余额大幅下降的假象,降低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模式二的存在对票据市场发展的影响利弊参半。但模式二能够在市场上生存并得以发展,说明其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票据市场的客观需要,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制度规范,趋利避害,规范票据中介经营行为,促进票据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 李成业 刘彦生
第四篇:票据中介新业务模式需引起关注
票据中介新业务模式需引起关注
票据中介伴随票据市场的发展已存在多年。近几年来,随着票据市场波动的加剧,票据中介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大,出现了专业化、公司化经营的机构。同时,票据中介业务模式也发生明显改变,业务量迅速增长,对银行、企业及票据市场各项业务已产生了较大影响,亟需引起关注并予以规范。
一、票据中介的最新情况
(一)票据中介向大型化、公司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票据市场出现了大型化、公司化的票据中介,其规模、人员素质和业务量已经远超过我们所熟知的“票据掮客”。这些中介大多注册为某贸易公司或投资管理公司,部分担保公司也从事了票据中介业务。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约有几十家公司化的票据中介,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一般规模不大,人员数在20-30人左右。其中以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规模最大。2010年末,该公司人数多达300余人,已在全国各地建立20多家网点。人员多来源于银行,大多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票据业务从业经验以及较强的专业背景。
(二)票据中介业务量大幅增加
目前票据中介在票据市场上的参与程度较高,据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估计,通过中介的直贴业务量约占全部直贴量的40%,通过中介的转贴业务量约占全部转贴量的20%。而部分银行反映,以上数据还是保守估计,由于目前农信社是直贴业务的主体,而农信社主要依靠中介跨区域收票,因此估计通过中介的直贴业务量约占全部直贴量的60%以上。2010年,该公司全部交易量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130%;而同期工行票据营业部全部交易量累计为8743.59 亿元,同比下降43.12%。2011年3月10日这一天,该公司仅为企业提供直贴的业务量就超过40亿元,创单日历史最高水平。
(三)各类银行和企业广泛与票据中介开展业务
与中介合作的银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签订咨询顾问协议的银行,简称协议银行;另一类是未签订协议的银行,简称交易银行。协议银行与中介关系更为密切,需向中介付费;而交易银行是协议银行的交易对手,不向中介付费,但能通过中介买入或卖出票据。据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统计,2010年该公司与16家协议银行(主要为东北、内蒙古、河南、湖南和广东等地的农信社和地方法人机构),与470家交易银行(含大型银行、股份制等各类银行分支机构)开展了业务。
2010年,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累计拥有企业客户7411家,同比增加2442家,增长49%;其中大中型企业客户4916家,同比增长68%。部分大中型企业贴现量年累计达20亿元以上。企业客户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原等经济发达地区。
二、票据中介运作模式
目前市场上的票据中介运作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参与票据交易,赚取买卖利差;另一类是提供票据买卖信息,收取手续费和佣金。
模式一:直接参与票据买卖,赚取买卖利差
据了解,这种模式是目前票据中介经营的主流模式,市场上多数中介以上述模式运作,约占全部中介的90%以上。这种模式下,票据中介不仅给银行介绍票源,还直接参与票据的买卖。具体操作方式是:票据中介先注册空壳公司,将从企业买入的票据背书到空壳公司,然后制造贸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以空壳公司的名义到银行办理贴现,获取资金,扣除利差或手续费后把余款打入持票企业账户。
模式二:提供票据买卖信息和交易撮合,收取手续费或佣金
这种模式是去年以来市场上出现的一种新的票据中介运作模式,该模式下,票据中介不直接参与票据交易,只是提供交易信息以及交易撮合等服务,范围覆盖直贴和转贴业务。经了解,此业务模式主要是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的运作模式,此外,部分担保公司也提供类似服务,但交易量相对较少,对市场的影响有限。
(一)收集、发布交易信息,撮合交易
上述业务模式下,中介的作用主要是收集、发布交易信息,撮合交易。以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为例,该公司每日通过各地网点收集全国主要区域企业和银行(一般能分别达到200家以上)次日的各类业务品种、各种交易期限、各类票面金额的买入和卖出信息,并于下午5点交易结束时通过内部短信报价平台向合作银行和合作企业发布,当晚10前再接收各银行和各企业次日拟交易的信息,并将交易信息进行汇集和配对,撮合协议银行完成交易。如果当晚接收的协议银行买入需求与市场上卖出需求不匹配时,该公司还需在次日上午帮助协议银行调高或调低交易利率,以促成交易。
(二)直贴和转贴业务运作模式
1.直贴业务盈利模式
直贴业务模式下,中介需帮助与其签订协议的直贴银行(简称直贴协议银行)完成先向企业收票(直贴),再向银行卖票(转贴)的全业务流程,以赚取买卖利差。具体操作如下:
一是帮助企业在直贴协议银行开立账户并向企业收票。由于直贴协议银行在异地,中介一般会代替企业在异地开立银行账户。具体业务发生时,中介再与直贴协议银行共同上门服务。手续完成后,直贴协议银行会将款项直接打入企业上述账户。
二是帮助直贴协议银行将收来的票据当日转卖给大中型银行。直贴协议银行收票后并不持有票据,而是由中介当天转卖给大中型银行。具体操作中,中介主要帮助直贴协议银行跑量,即不断在市场上收票、卖票、再收票、再卖票。单笔业务利差相对较簿,一般在10-15个BP左右,而同期市场上直贴与转贴间的利差可能超过30个BP以上。虽然单笔业务利差不高,但由于票据买卖均于当天完成,不占用直贴协议银行资金和规模,因此总体收益较高。
需要指出的是,具体业务中,中介是倒过来操作的,即中介是根据转贴现需求方(市场上票据资金和规模最终提供方)的交易需求,帮助直贴协议银行到市场向企业收票的。
2.转贴业务运作模式
转贴业务模式下,中介主要根据与其签订协议的转贴银行(简称转贴协议银行)的资金和规模情况提供整个交易链,以帮助转贴协议银行达成交易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转贴现业务具体有资金和信贷业务双重属性,中介为协议银行撮合交易时,一般将一笔业务拆成多笔业务进行交易。如果某转贴协议银行有资金无规模,中介就安排该银行买入返售票据;如果某转贴协议银行有规模无资金,就安排将票据卖断给该银行;如果某转贴协议银行能做托收,就安排票据到期前由该银行买回;如果某转贴协议银行既没资金又没规模,就安排该银行作为“搭桥行”。
例如:某转贴协议银行A有5000万元可用资金而没有信贷规模,而市场上只有F银行需要卖断5000万元票据。上述情况下,中介为A银行安排买入返售交易,即在市场上寻找有规模的交易对手B银行,安排B银行以买断方式从银行F买入该笔票据,然后再以卖出回购方式卖出给A银行。如果在银行A与银行B或者银行B与银行F之间没有授信不能直接进行交易时,中介还为其找来“搭桥行”C和D。此外,如果银行B不愿意在票据到期进行托收,这样还需在B银行和F银行之间寻找银行E,安排银行E以买断+双卖断的方式将票据先从银行F买入,再卖断给银行B。这样,中介就将协议银行A买入返售的业务需求与市场上F银行卖断的业务供给相对接,满足了A银行交易需求。而上述交易链中,协议银行A为核心,B、C、D、E、F都是为配合A银行完成交易的,中介一般会将收益安排在A银行实现,以便向A银行收取交易佣金。
三、票据中介的利弊分析
模式一:通过注册空壳公司、伪造贸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进行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贴现业务,既违反相关法律,也扰乱票据市场,应坚决禁止。2010年9月无锡市检察院提取公诉的王斌案就属于上述情况。对于王斌案,江苏省检察院认为,由于资金支付结算是客户与银行间的双向行为,王斌利用空壳公司贴现资金并支付给持票人,实际上充当了银行角色,构成了非法经营罪。因此无锡市检察院最终判处王斌非法经营罪,这是全国首例因非法票据贴现被判刑的案例。
模式二:不直接参与票据交易,只是提供票据交易信息以及进行交易撮合等服务,这在表面上不违反法律法规,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票据市场的发展,但同时存在较大风险隐患。以下是对这类票据中介的利弊分析。
(一)有利影响
1.提供交易信息,给银行带来业务便利
由于人员、网点和专业的优势,中介信息较为集中,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银行、不同期限、不同业务品种等同时报出50、60种交易价格,因此部分银行在人手和信息不足的情况下,会向中介询价,借助中介进行票据买卖。据了解,部分票据专营机构在特定时点急需买入或卖出大量票据时,也会借助中介完成交易。而一些协议银行,更是借助中介获得了较高业务收益。因为借助中介,协议银行可以采取当天买入、当天卖出的流量交易模式,赚取比传统持有票据到期更高的收益。
2.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给企业带来融资便利
据企业反映,直接到银行贴现需2-4天才能收到款项,而通过中介,一般只需要半天就能收到贴现款项,这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中介的贴现利率比市场上贴现利率一般低30个BP以上,这直接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但值得注意的是,中介贴现利率低主要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中介主要帮助协议银行跑量,单笔业务利差相对较簿;二是中介利用了各地对营业税管理上的差异进行套利(具体见下述分析)。
3.提高票据交易效率,有助于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的形成 一方面,票据中介不断向企业和银行询价、报价、撮合交易,并在不同业务品种、不同区域市场、不同金融机构间进行套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票据市场参与主体,活跃了票据市场各项业务,提高了票据市场交易效率。另一方面,票据中介帮助银行异地收票、提供跨区域票据流转信息,这使得不同区域票据市场间的信息更加透明,买卖双方信息更加对称,有助于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的形成。
(二)不利影响
1.部分业务操作不规范,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一是中介与农信社等中小金融机构签订直贴业务合作协议后,以不同机构的名义在异地大量收票。机构派人携带印章常驻中介办公,或随中介各地游走,有关收票的具体交易对手、交易价格、交易金额和交易期限等均由中介说了算,机构仅负责验票、打款等业务操作。可以说,中介“承包”了多家机构的收票业务,这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操作风险隐患。
二是转贴现交易一般涉及多家银行,而且交易在同一天内完成,出现了 “过桥行”不走资金,而直接签协议、做账的现象,这不利于银行风险控制。
三是中介为银行提供转贴现服务时,有时安排银行进行双买断业务操作,这违反了票据转卖时不得安排显性或隐性回购条款的规定。
2.利用监管上的差异进行套利
一是利用各地对营业税管理上的差异进行套利。因为商业银行一般按照全额贴现利息收入缴纳营业税,而与中介签订协议的银行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其采用净贴现利息收入缴税,因此经营成本明显低于商业银行。
二是中介利用农信社会计科目管理的不规范进行套利。2009年以来,农信社未严格按照银监会要求执行新会计准则,其还存在票据卖出回购消减信贷规模的情况。因此,中介安排转贴现交易时,一般将信贷规模隐藏至农信社。这造成了我国票据余额大幅下降的假象,降低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模式二的存在对票据市场发展的影响利弊参半。但模式二能够在市场上生存并得以发展,说明其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票据市场的客观需要,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制度规范,趋利避害,规范票据中介经营行为,促进票据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四、政策建议
(一)减少监管差异,消除中介套利空间
票据中介的盈利空间很大程度取决于监管差异的套利。因此,建立有关部门尽快规范农村金融机构会计科目设置、规范地方性金融机构税收管理,加强对票据业务的管理,消除中介的套利空间,促进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
(二)规范票据中介经营行为
目前票据市场上,票据中介良莠不齐,给票据市场带来较大风险。建议出台票据中介管理办法或监管要求,规范票据中介经营行为。禁止中介直接买卖或通过注册空壳公司买卖票据,禁止帮助银行逃避信贷规模调控,禁止以银行名义从事票据经营活动等行为。并努力将提供票据买卖信息和交易撮合的中介培育成合法、合规经营的票据经纪公司,提高票据市场的活跃度和交易效率。同时,加强中小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的监管,督促其完善业务流程,加强风险控制,防范票据业务风险。
(三)建立票据交易平台,提高票据交易效率和信息透明化程度近年来票据中介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对票据交易信息及交易效率的迫切需求。因此,建议加快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基础上建立银行票据交易平台,为银行提供实时交易信息以及撮合交易,提高票据交易效率和信息透明化程度,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
第五篇:关于房产中介的市场调查报告
关于房产中介的调查报告
住房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行业迅速崛起并备受关注,而房产中介在在房地产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采取偶遇法对所遇到的房产中介公司进行结构式访谈获取基本资料,并进一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调查背景
基本情况
咸阳博大房产服务有限公司(博大二手房超市)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金200万元,公司下设立5个分公司,分别位于乐育北路、新兴南路、渭阳西路(本次调查的分店)、玉泉路、联盟三路中段,是咸阳地区规模比较大的房产中介公司,其硬件设施齐全,自动化办公,并提供看房免费直通车。博大房产公司是省市管理部门资质认定并备案的房产中介机构,在市场运做三年多来,他们以“诚信 进取 互动 发展”的经营方针,以搭建全面、方便的二手房信息和交换平台为宗旨,力求成为连接咸阳二手房供需双方的纽带。
业务流程及收费标准
博大二手房超市办理二手房(商品房、安居房、经济适用房、公房上市)的买卖,主要的业务可归结为租房、售房、按揭贷款。其主要流程及收费标准如下:1)租房:免费登记——免费查阅资料——看房前交诚信押金100——专车免费看房——成交后签合同退还押金收月租50%。2)售房:免费登记免费查阅资料——交诚信押金100——专车免费看房——签订合同交定金房款10%——按合同交付全款;退还押金——双方各付佣金房款总价0.5%——对交易房屋评估0.5%对交易房屋公证200元——交易所对房屋审批交易费6元/㎡——契税征收房款总价1.5%——房地管理局办证工本费92元。3)按揭贷款:免费咨询——本人提供有关资料——对房屋进行评估0.5%——保险公司强制保险——银行初审房地局办理其他证——银行审批发放贷款
其它相关基本信息
咸阳城市化水平低,房地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时期,而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商品房潜在的购买者中,有51.22%的购房者会考虑二手房,而二手房的“地段优”、“交通便利”、“总价低”、“商业圈成熟”等众多优势使其逐渐占据了市场的主力地位。但是由于最近经济危机的影响,虽然市场房源量有所增加,但成交量并未上涨,二手房交易的不活跃使咸阳关门停业的中介机构比比皆是,只有“博大”“宏大”等规模较大的连锁中介艰难中维持业务。
二 房产中介在二手房交易中的作用
任何公司的存在都要满足客户的需求,以达到公司的发展目标,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二手房交易客户中包含买主和卖主,他们对二手房交易最大的需求就是安全,而房产中介就是为他们提供一种省时,省钱,省心,放心的交易平台。其具体的作用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交易前的信息整合——交易中的促成调节——交易后的衍生服务。
第一,交易前。以前中介公司主要信息来源渠道就是通过门店的接待,当然也通过一定的报纸广告,那时候信息量相对来讲比较少,但是那时候每一个信息的有效性还是很强的,由于信息量比较少,因此无论买方还是卖方,如果单靠自己力量很难得到信息,中介通过门店把信息汇总起来,就能够有效的起到信息桥梁的作用。到了这几年,中介信息来源渠道已经变得非常广泛,从门店接待、媒体广告、网络、社区开发等等很多渠道都能够得到信息,在我所采访的博大房产公司,他们就不仅有自己各地段的门店还有自己的网站可以收集信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房产中介通过自己所收集的信息可以为广大买主或卖主提供一个较大的交流空间。
第二,交易中。刚才说到信息整合,很多客户都在置疑为什么给中介交代理费,他们认为就提供房源信息、客户信息,凭什么给那么多钱。其实除了信息整合之外,我认为中介公司存在的真正意义在于促成交易,登记、约看、议价、签约、过户、交割是整个流程,在每个环节背后中介公司从业人员起很大作用。先说登记,在客户看来,仅仅是把信息登记上,但是对房产中介来讲,如果真正想把这个信息有效利用的话,要做很多方面工作,比如要判断信息的真伪。其次约看时,跟客户、跟业主达成初步意向的方法,要考虑业主想买房的意愿有多强等等。最后是议价,现在都是透明交易,三方见面签约,三方见面签约之前中介公司仍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房源挂牌价与客户需求价和具体成交价之间的差距都需要中介公司进行调节,要想真正达成交易还是存在很大困难的。议价之后就是签约,现在,由于网上签约以及买卖规范文本的出现,使得签约比以前相对来讲要容易。但紧随之后的过户,交割等流程都需要中介公司中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来帮助客户完成,以避免遗留问题所带来的不便甚至法律纠纷。
第三,交易完成后,提供衍生服务,主要有三方面:一个是房款的交割,一个权证过户,再一个金融服务。在这三方面实现的过程中,房产中介利用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其所拥有的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资源及其良好的信誉可以为买卖双方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进一步分析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周围各种中介机构越来越多,几乎是随处可见,然而很多“黑中介”的丑闻却让广大群众对中介望而却步。我们认识的更多是在街道边那些关于房屋租赁信息的中介,仅仅一间小门面还有不懂专业知识的一人,试问怎能为客户提供一个安全的信息环境?在调查过程中有很多不规范的中介机构根本不接受我们的作业调查,现根据最后调查的规模较大的房产公司的配合,发现房产中介本身发展存在的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房地产中介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中介准入门槛低。根据不少业内人士的看法,在中国各地区从事房地产中介的机构中,存在着不少没有经过房地产主管部门审查的“黑”中介。没有相关方面从业证书,利用客户们求方便的心理,从中骗取钱财。并且行业监管存在很大漏洞,中介公司新老替换快,还有不少是无资格的“黑”中介。所以中介行业的直接主管部门难以掌握所有公司的底细,监管容易出现漏洞。
第二,人员素质及信誉偏低。据调查结果,咸阳博大房产分店中只有三名工作人员,主任、助理、经纪人各一名,但却只有经纪人是大专文平,其他两人均为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现实中则是从业人员多是没有房地产评估师和经纪人资格的,并不懂得房产的专业知识。小中介公司在相当程度上没有按照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行事,部分从业人员在销售中就是靠着隐瞒房产真实情况,欺骗购买方来认购房产。最近几年,随着咸阳市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市场的热度也在不断升温,消费者对二手房的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增大。但是就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虽然被采访者告诉我他们博大房产以诚信为理念,在遇到任何事件时都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决问题,所以至今没有一起经营纠纷,但具体的诚信理念如何落到实处却仍是很大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规范诚信服务意识,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的力度,引导市场建立有序的竞争秩序,成为了消费者、行业管理职能部门、房屋中介行业组织及经纪公司共同关注的问题。
第三,行业内不正当竟争现象。二手房跟一手房有一个最大差别,就是没有标准化产品,一手房十几套可能都一样,但是二手房有很大差别。所以部分中介机构随意制定了不仅严重背离正常业务而且低于成本价格的服务收费标准,极大的干扰了整个行业的市场秩序。而且又为在其他中介公司成功交易的逃单客户进行中介服务及过户、贷款业务,又严重损害了其他中介企业的合法利益。
第四,房产中介最头疼的“跳单”问题。在现实当中,我们往往关注房地产中介的失信和欺诈行为,而对买卖双方违反诚信方面关注的较少。但是跳单行为一直是困扰房地产中介的一大难题,客户屡屡出现随意砍价的现象非常普遍,其明确表示中介公司不满足其价格要求就要逃单,更有甚者连警告和砍价都嫌费事,直接逃单。而中介公司对此类客户的违法行为进行追究会十分棘手与无奈。客户经常要求中介公司对非房产中介职能范围内的交易保证,肆意延伸中介费收取的服务范围,由此引发的客户纠纷常常以中介公司被迫让利才得以解决,公司的正当权益会受到损害。
第五,交易缺乏信息共享规则。截止到目前为止,仍然只有少部分机构建立了统一的房源发布、信息共享、内部分工协作的业务管理体系,大部分机构停留在门店经营阶段,机构内部信息共享还没有实现,由于信息封闭带来的低效率,加上房地产经济机构本身的运作规范程度还很有限,因此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往往不能让交易双方感到满意。卖房人为了高价快速的售房,买房人为了尽快的实现置业,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同时选择委托多家中介公司,这样又进一步导致房源和客源具有很强的不确定因素,导致运行效率的低下,从而使信息封闭还限制了买卖双方成交价格的博弈,进一步影响了对交易体系的信任度。
四 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怎么进一步规范这个市场呢,我个人的认识有以下几点:
第一 抬高从业门槛,规范房产中介的运行。从行业资格认可上,先有一个门槛,然后再以此为起点,制定行业培训、提升上的一套完整体系,如果一旦从业人员在从业当中有任何的信用污点,他就有可能被要求退出这个行业,只有整个体系完善了,才能够真正提高整个行业水准。
第二 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倡导独家代理,实现快速交易。建立一个信息对称、有序竞争、成本合理、客户信任的交易与服务平台,有关的房源信息、业务能力以及企业和个人的违规记录都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通过这种信息平台,改变目前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使政府的管理更透明,企业的信息更准确,消费者更放心。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推行独家代理,可实现资源共享、佣金分享的局面,房地产经纪人接受客户委托之后在咱们的平台上发布房源,提出分工的条件,全市所有经纪人就能够共享这个房源信息,从而实现比较快速的交易,对买卖双方来说也是十分利好的一件事情。
第三 强化资金监管政策、保障资金安全,针对现在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加快资金监管的办事程序,把更大量资金纳入多资金监管的范围里。
第四 引导企业走规模化、网络化的经营。对企业来说,需要引导企业走规模化、网络化的经营途径,因为单纯依靠门店模式成本很大,随着市场的发展,更应该逐步走向网络化经营途径。
第五 中介机构的发展离不开“诚信”二字,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中介组织的种种误会都源于个体“黑”中介的不守信行为,只有真正把诚信的含义放到工作中,把诚信做到实处,才能为中介机构赢得口碑,才能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