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科学报》中国本土种子企业的突围之路(精选)
《中国科学报》中国本土种子企业的突围之路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报
种业是一个触及中国农业发展命脉的产业,企业则是种业发展的主体。在外资企业的强势进入和市场冲击下,我国本土种子企业该如何突围?
我国自2000年颁布《种子法》以来,种业开始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种子市场的逐步开放,全球种业前十强的跨国集团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市场,面对外资种业巨头的蚕食,本土种业堪忧。
据不完全统计,外国种子已经控制中国市场70%的种子来源,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本土种子企业的前十强在国内所占市场份额仅为13%。
种业是一个触及中国农业发展命脉的产业,企业则是种业发展的主体。在外资企业的强势进入和市场冲击下,我国本土种子企业该如何突围?
种子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
进口种子能够占据中国种业市场的半壁江山,凭借的就是合格的种子质量。同样的品种,国外生产的种子一粒几十元或是上百元,我国生产的种子一袋几元或几十元。而农民们在尝试了不理想的种子后,宁可花大价钱也愿意买那些数粒的外国种子。
“这就是产品终端质量的差距。”中国农业大学种子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华说,“我们要注重如何把优良的品种生产出优质的种子,而企业现在恰恰缺少这种观念。”
王建华认为,种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品种的问题,种子质量才是种业竞争的关键。这一点,大北农集团副总裁宋维平表示赞同,他认为,培育成一个好品种只是完成了种业技术创新的40%,而对于商业化育种来说,大量的工作还是集中在种子的生产过程中。
种子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从育种材料到商业化产品,这之间要经历若干环节,而我国种子企业在生产种子的环节上能力有所偏差,企业往往只重视种子的发芽率,却忽视了种子的纯度、活力、生命力、健康性等多项指标,这也是造成国产种子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早在2011年10月27日,农业部办公厅就曾下发《关于2011年春季种子市场联动抽查结果和2010年冬季种子企业监督抽查品种纯度结果的通报》,通报结果显示,全国种子企业春季抽查不合格率高达14.9%,在不合格产品名单中,银荃高科、登海种业、敦煌种业、神农大丰等种业上市公司赫然在列。
面对众多国内企业种子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生产、加工是种子公司发展经营的基础,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规范的操作管理流程、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种子加工质量的关键。企业要确保生产出质量合格的种子,就得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标准,全套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对种子生产、加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科技创新突破种业掣肘
“当然,我国本土种子企业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有差距也是客观的事实。”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战略投资部副总张涛表示,国外发展种业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而我们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真正将种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差距必然存在,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知道差距在哪儿。
跨国公司的种业发展,普遍具有全球战略、创新引领、产品输出的典型特征,他们能够集成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研发中心的技术优势及国家的优惠政策,组成种业科技创新组织体系,以此来引领种业科技创新前沿。
张涛认为,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种子企业明显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有些落后。宋维平也认为,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援引《农业农村农民》杂志早前报道,目前拥有研发创新能力的国内种子企业不到总数的1.5%,绝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一般在其销售额的1%,有的企业1%还不到,低于国际公认的“死亡线”。而在研发投入上,跨国公司一般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有的高达15%~20%。
另外,中国具有潜力巨大的种业市场,数据显示,未来10年全球的种业市场份额有500亿~800亿美元,其中中国的种业占有80亿美元,是世界第二大市场。
拥有市场就拥有驱动种业创新的巨大空间,宋维平表示,企业需要贴近市场,本身就能够围绕产业发展的规律加强品种的选育,如果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能够培养强大,使企业在技术研发上不断获益,那必然就能推进中国种业的发展。
宋维平认为,种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主要针对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研发型企业和生产制种类企业三大类,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不仅品种的优良性能够成功转化,品种的不足和缺陷企业也能够得到弥补。
“先锋公司的玉米品种“先育335”本身够厉害,厉害的是推出“先育335”背后的平台能力。”宋维平说,先锋、孟山都等种业巨头之所以能够将种业发展强大,就是因为它们背后有强大的研发技术团队遍布全球。
“如果我国种子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解决,那我们国家种业发展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宋维平说。
提高产业集中度
原隆平高科总裁刘石在其博客中指出一个现象,国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科研机构在育种目标设置、育种战略、育种计划、信息、育种资源等方面各自为战,互不交流,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刘石估计,这样的组织形式造成的社会资源的浪费在70%以上。这也是我国虽然有大约10万人专业从事各种作物的育种工作,但是育出高水平品种的数量却寥寥无几的重要原因之一。
宋维平也表示,科研机构在育种过程中对于关键性的仪器设备、工程设备浪费比较大。200万元甚至400万元一台的育种设备,某个科研单位购买后,可能真正的利用率才10%。
因此,商业化育种必须具备信息和育种资源共享的机制,对于公益性材料的种质资源、大型仪器设备等资源有必要进行共享。
另外,宋维平还提出,中国种业要想做强做大,国家首先要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同时还要积极培育研发型企业。
前不久,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也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整合种业资源,培育一批具有重大作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打造现代种业集团。
承德裕丰种业项目总监张建光表示,基地的建设是他们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因为目前土地都是由农户单独管理,基地落实十分困难。如果国家能够实行土地流转政策,土地由国家或公司承包,进行公司化管理,机械化作业,那对基地的建设和种子质量都会有保障。
第二篇:浅谈中国本土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浅谈中国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中国本土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舞台上一支坚强力量,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在面对今天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特别是由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现有企业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建设适应性强、具有自身特色和持续生命力,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的新型本土民企文化,最终推动我国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和内容
按照一般性的定义,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决策者的经营管理哲学、企业使命、思维方式、核心价值、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作风和管理理念等,是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个企业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为方式的融和统一,是企业内生动力的重要基础。
一般来讲,企业文化包含三个同心圆,内层圆是企业的精神文化,包括企业内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中间圆为企业的制度文化,这包括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外圆为企业的物质文化。
从企业务实致用的角度,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六点:
导向功能: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两点:一是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
约束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凝聚功能: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企业文化给员工多重需要的满足,并能对各种不合理的需要用它的软约束来调节。
品牌功能:企业文化和企业经济实力是构成企业品牌形象的两大基本要素,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品牌展示一个企业的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经济实力和企业文化内涵的综合体现。评估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如何,主要看企业的规模、效益、资本积累、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等。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发展战略、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企业道德观及其行为规范。品牌的价值是时间的积累,也是企业文化的积累,是企业长期经营与管理积累的价值所在。因此,中国民营企业要建设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就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业务发展,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
二、中国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近些年来,中国的本土企业,不论是大型或超大型的国有企业,还是江浙的中小企业,企业文化的建设都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很不好完成的任务,什么是企业文化呢?看不见摸不着。一个组织很难将自己的文化提炼出来,一旦提炼出来仿佛又不准确,苍白的语言文字表达经常词不达意,错失掉了最精髓的东西。很多公司的文化表述,看上去像是诗人发兴致的吟唱,对仗工整辞藻华丽,表面光鲜,却没有对一个组织的,对一个具体组织的深刻理解。还有一些公司的文化表述是拿来做样子的,大量国有企业的文化表现出了同质性,“敬业、高效、奉献、爱国、创新„„”,国家的风向是什么,企业就跟风似的表述什么,往往是某个领导的灵机一动突出个重点,文化随着领导任期动。
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企业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而是
一种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的形成过程。虽然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乏成功的案例,但是仍属起步阶段。由于中国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历史较短,受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家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民营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中国民营企业的波动乃至短命现象,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
(一)民营企业文化中存在老板意识,表现为人治化
由于民营企业的家族管理特征比较突出,在不少企业中,企业文化也表现出人治文化倾向,即凭个人的好恶、人情关系来管理。口头承诺和约定俗成的习俗在企业的运行起着很大的作用,只看中企业规范中无形的软性的方面,而忽视了其有形性的硬性的方面,使生产经营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规章制度名存实亡。并且,由于企业文化没有形成制度,往往会因领导者的更换而改变,使企业文化建设短期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老板意志就是企业的绝对意志,几乎没有人能对他的决定产生影响,从而产生了企业经营的巨人症、霸王症、冲击500强的豪言吹牛症,这种唯老板意志导致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难以提升。广东东莞合俊玩具厂的破产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家全球最大的玩具代加工企业热衷于资本运作,—方面受客户订单的驱使一味扩大产能、收购雅田玩具厂等企业,—方面盲目投资福建银矿等非关联产业,最终导致战略失控和资金链断裂。
(二)许多民营企业文化用亲情代替规则
不少民营企业,其经营管理层由复杂的血缘关系构成,这就违背了管理大师杜拉客所言的:家庭企业要想生存和保持有效运作,在高层管理人员中,无论有多少家族成员,也无论他们多么出色,也至少需要一位非家族成员。民营企业老板认为,血浓于水,亲戚是自己人靠得住,他们参与管理效率高因而看重血缘的理念占上风。企业内注重乡亲、熟人、朋友,这样在经营管理上,虽然降低了代理成本,但规则难以令行禁止,使管理具有非理性和落后性,阻碍经营管理的问题长期存在。
(三)民营企业文化具有浓郁的唯功利性
虽然这一点不包括所有民营企业,但可以从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中找到。许多民营企业老板,就是通过抓住机遇,骤然发家的,因而在他们眼中,企业的目标就是盈利,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利润最大化,这种唯功利性的价值观,对企业的最初成长是有利的。老板疯狂的工作,能很快聚合资源,使企业的目标变得简单而易于操作,员工形成吃苦耐劳,快干多干的作风,企业的原始积累迅速形成。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什么赚钱做什么成为这些企业的通病,他们的企业文化也随着业务的转变而突然转化,致使企业文化不稳定,不能形成向心力、凝聚力。企业也不能完成其肩负的社会责任,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正如松下幸之助说过“认清职工身为企业人的责任,追求进步,促进社会大众的福利,致力于社会文化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从单一追求利润转移到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上。利润只是社会对企业贡献的恰当回报。企业进一步发展,必须调动社会资源,离开了社会的支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是不可能的。企业家必须重新思考企业的使命、宗旨、目标,对它们形成坚定不移的看法,宣之于社会和员工,用以指导经营管理,赋予企业以灵魂,使企业得到公众的认同和支持,调动员工地创造性和积极性,以实现社会责任最大化为目标,这就是克服功利性文化的关键。近几年来,中国本土频频爆发的食品安全危机,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作为企业文化部分的价值观的缺失。
三、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发展提升的对策
民营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互相割离、盲目发展、自生自灭,缺少协调机制等众多缺陷,都需要通过整合的手段,逐步克服。这种整合包括企业整体文化的整合、企业协调机制的整合、联合机制的整合、市场与流通机制的整合等。对企业内部来说,首先是企业文化的整合。当然,这种整合不是盲目地以他人企业文化为蓝本完全改变现有企业文化,而是根据企业现
实情况,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整合出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规程来,并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加以调整和提升。对于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企业创业者的优良传统制度创建长远的企业精神
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大多是白手起家,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勇于开拓,能吃苦耐劳,克勤克俭,为了使这种价值观念和创业精神成为企业一境界代代员工的自觉行为,不至于因创业者的日后退出而消失,民营企业有必要将这些价值观和精神内化为企业精神,成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企业文化,成为一种制度,一种规划。海尔集团张瑞敏说要“冬泳”,要在“冬天”保持自己一定的体力和活力,通过锻炼来保持自己足够的能量,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动保持企业在冬天的核心竞争力。
(二)民营企业家要以身作则,提升个人的素养
企业家是企业的带头人,在文化建设中起着创造者、培育者、指导者、示范者、激励者的角色。企业家的文化素质类型,决定着企业文化的类型,而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定位,是企业家精神气质、思想境界的体现。这就要求企业家要勇于超越自我,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努力提高自身文化和专业水平。特别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传统家族体制下形成的相抵触的旧观念和价值取向。这些旧观念和价值取向如得不到修正、整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就难以顺利地进行。这就要求企业家必须在企业中倡导和推行符合市场需要的、支持变革的新观念和新的行为方式,形成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企业文化。为此,企业家要使自己具备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文化素质和正确的经营思想,然后才能在员工中加以倡导和推行;在倡导和推行新观念和行为方式时,企业家不能单纯凭自己作为企业领导者所拥有的法定权和强制权,主要地要靠自身的影响力,靠自身所具有的人格力量、知识专长、经营能力、优良作风、领导艺术以及对新的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躬身垂范,去持久地影响和带动员工,使员工看到这种新观念和行为方式能给企业带来发展,给员工个人带来更大利益。
(三)发挥领导者个人权威与完善的管理制度相结合民营企业主凭借其过硬的业务素质、勤奋吃苦精神及“家”的亲情协助,在企业中树立起至高无上的权威,其作为家族式企业的领导核心,拥有无穷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但任何一个组织,仅靠权威、情感管理是不够的,没有法制的基础,企业无法建立秩序。所谓企业法制,就是要通过设计完善企业内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制度,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使其与家族式的管理相辅相成,协调运作。民营企业还应从传统的垂直式、职能式的管理结构,向以“团队”为核心的扁平式管理机构发展。
(四)培养家族接班人与聘用外来专业人才相结合民营企业要突破发展的“瓶颈”,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要广纳贤士,诚招贤才。日本由于较早地发现了家族企业的这个弊端而迅速地得到改进,使日本诞生了许多百年老字号企业。近几年海外华人企业发展状况表明,家族企业走现代化管理不一定要以家族退出对企业的控制为前提,即家族企业与专业化管理有机结合,这就是加强家族企业接班人的培养,使其接受专业管理的教育和训练,这种依赖本身的权威性,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创新,排除阻力。这方面李嘉诚着力培养并启用两儿子李泽钜、李泽楷就是典型的例子。李嘉诚对其两儿子从小就悉心培养,两儿子少年时就跟随他与商人谈生意、列席董事会旁听,让他们在商业气氛中受到熏陶,也了解公司运作情况,后来还送两儿子到美国留学,吸取先进的商业管理知识。两兄弟学成回港,不负父望,独当一面。大儿子李泽钜跟随李嘉诚身边,现已是长江实业的总经理,小儿子李泽楷则独自创业,成功收购了香港电讯。李嘉城对儿子的培养直至后来的交班、同时从外面雇佣专业管理人才的做法,对我国民营老总如何培养新一代接班人、搞好企业管理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当然,当家族成员不能胜任时,则应大胆启用
雇员和非家族成员。特别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更应在培养家族优秀人才的同时,积极聘用外来专业人才,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五)实行人本管理
纵观多年来私营企业的管理实践,大多数私营业主仅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思想阶段,将人看成是单独的“经济人”,片面强调金钱的刺激作用,这种传统的“经济人”的行为假设,已远远不能适应民营企业的发展。人是“社会人”、“文化人”,是各种社会关系复杂的结合体。人的需求是丰富的,仅仅靠单一的物质刺激已达不到应有的刺激效果。2001年初,家电业界爆出一则新闻:创维集团副总、中国区域销售总部总经理陆强华率百人营销军团集体离开创维,转而致力于高路华集团。无独有偶,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更是走人频频,这多少反映出民营企业用人之道存在的某些缺陷和不足。企业的人才是“流”还是“留”,这与企业的经营环境密切相关。一些民营企业主在用人时往往出现三副面孔:引进人才之初不惜许以重金,并委以重任;使用过程中放手放权却不放心,背后设钳制、搞防范;业绩做大时,老板出于种种担心,又将其“架空”。此情形无疑挫伤了优秀人才的积极性,也动摇了人才长期效力于企业的信心。外聘人才在企业里只是一种雇佣而非合作伙伴关系。对于外聘人才来说,固然看中那笔体现价值且有面子的薪水,但他们更注重企业软环境的优势,更在乎自己在企业中发挥能力的自由度和空间感。企业高层人才在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不仅要有物质条件作保证,而且更需要来自精神方面的支持。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先行。这已是企业实现经济腾飞的必要和先决条件,是每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共识。我们不能说,缺少文化力量源泉的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不能成功,但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文化力量源泉的企业会缺少企业持久发展的动力。因而注定不会可持续的发展,注定不能够成为做大、做强、做久的“百年老店”。在金融危机下,民营企业对自身企业文化的提升,有利于为企业创造凝聚力,有利于其营造发展的环境,保证民营企业得以可持续地、健康地发展。
第三篇:中国八大本土广告公司
中国八大本土广告公司
不可否认,广告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中国广告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的广告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而这其中自然就涌现出了一批领军企业,由于本人对于广告行业一直深感兴趣同时对国内最顶级的几家广告公司也有一些了解,在此本人根据近几年来各大广告公司的发展以及为行业所作出的贡献,统计出了中国国内八家本土最强的广告公司,无论从规模、服务项目、荣誉等来讲这八家广告公司在各自的领域与行业里都是具备标志性的。
1、“三十而立”,广东省广告
用“三十而立”称呼省广别有一番意味。79年成立至今,历经30年发展,稳健而有魄力。92年应对外资引入;05年迎接中国广告市场完全开放;08年创建股份制有限公司;10年股票上市。一次又一次激烈的搏杀,逐步树立了省广在本土广告业当家长子的地位。如今的省广正值三十壮年,作为中国广告业的扛旗者,如何把这个家做大做强,如何像戴书华所说,通过创新再造一个省广,我们会拭目以待。
主要客户:春兰集团、日本青芥辣、广州蓝月亮、广东农村信用合作社、兴业银行、南宁卷烟厂、海天味业、广东联通、汇景新城、华南新城、酒鬼酒等。
领军人:戴书华,省广董事长,为人比较低调,获2008广东省十大经济风云人物提名奖。
2、“风云外交家”,上海广告
上海是全世界文化交流、碰撞的中心。虽然上个世纪,上海以屈辱的方式接受世界文化的交融。但如今,任何人都不得不为世博会而感叹、注目。就在这个文化交融的大漩涡,诞生了上广这个结构独特的“外交家”。上广早在1962年成立,曾独家代理全国所有进出口广告业务,雀巢咖啡的那句“味道好极了”被一代人深深的牢记。2003年,上广改制成一家融汇本土、欧美、日本三方资源的中外合资广告公司。这个调和、搅拌各个文化的“外交家”必将成为中国本土营销传播业的领跑者。
主要客户:现代汽车、大众汽车、中国电信、国家电网、GP超霸电池、《申江导报》、生命保险、浦发银行、皇家加勒比游轮等。
领军人:郭丽娟,上广董事长,当选2008年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3、“节目主持人”,昌荣传播机构
11年CCTV十佳代理公司,5年央视代理冠军,08年买断上海东方卫视,09年与众多电视台深度合作与。昌荣传播正是靠发现媒体资源、整合媒体资源、创新媒体资源而牢牢地握紧了麦克风。昌荣打得就是创新整合传播的棋子,在这方面,真没有人能比得过他。2010年,昌荣又独家买断了CCTV的“今日说法”、“咏乐汇”、“消费主张”以及“第一时间”的经营资源,“节目主持人”这个称号,真是在适合不过了。
主要客户:中国邮政、中国人寿、中国电信、NEC、统一、珍奥、承德露璐、科龙电器、济南轻骑、伊利等。
领军人:党郃,昌荣传播创始人,现任昌荣传播总裁,北京市青联常委,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4、“热血青年”,三人行广告有限公司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是这样理解三人行广告的。从他们“九宁愿,九不可”的价值观就可以看出,诚实正直、虚心负责是他们最大的特点。三人行成立于1997年,团队高学历、年青化,其张扬的锐气和极具时代感的创意都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三人行只做央视广告代理,并且业绩不俗,连续10年央视十佳代理排名前二。有明确的目的性,有追求伟大成功的意念,有勇于放低姿态的谦虚,有解决问题的才华,这些活力四射的特征,不正像一位有所作为的“热血青年”吗?
主要客户:中国银行、中国人寿、三金药业、养生堂、农夫山泉、光明乳业、喜之郎、金龙鱼、王老吉、中兴通讯、喔喔奶糖、海天酱油、浪奇、乐百氏等二十多个品牌等
领军人:胡栋龙,三人行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毕业,CEIBS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EMBA。
5、“霸者之风”,大贺传媒
大贺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广告集团之一,在全国拥有46个分支机构,业务范围遍及全国各地,营业收入位居中国广告传播业第二位。“大贺中国,传播世界”的旗号透露着稳重、霸气,其户外广告整合方案、影视制作、电子显示媒体、数码印刷、广告工程等,经过十年稳健发展,领跑中国户外广告业。2003年,大贺在中国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2008年,大贺集团成功承揽了奥运会景观装饰工程、奥运配套项目北京西站标识工程、上海南站等重大项目的创意、设计、施工,尽显霸主风范。
主要客户:统一、韩国双龙、MOTO、西门子、虎豹、中国电信、中国石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平安保险、沃尔玛、耐克等。
领军人:贺超兵,大贺集团创始人,中国传播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中国首届十大广告经理人之一,中国广告业30年十大突出贡献人物之一,本土广告国际化自住运动的倡导者。现任中国广告协会副会长、中广协户外广告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
6、“地产达人”今久传播
听到今久,大家的第一个反应,一定是他们做地产全案太厉害了!今久可以说是北京本土最早涉猎地产的广告公司,15年来,已经逐渐成长为本土最具实力的广告公司之一。在网络上随便搜一搜,就不难发现很多人都想了解今久做广告成功的关键在哪里?个人认为,今久的成功与他们一直坚守的实效性广告有着必然的直接关系。其实只有抓住产品的本质,把品牌推广和销售业绩放在第一位才是王道。今久用自己的多个成功案例,向广告界证明了应该如何去做真正意义上的实效广告。
主要客户:中粮祥云、公园1872、星河湾、盘龙谷、孔雀城、领秀新硅谷、绿地盘龙谷、天津星耀五洲、四季上东、中意人寿等
领军人:赵宏伟,今久控股集团副总、今久广告总经理。
7、“居家杀手”北京未来广告
每晚八点,当你看完新闻联播以后,会拿起遥控器选择什么频道?热爱体育的男人看一场痛快的足球,感情细腻的女人品一部动人的电视剧。而全国大多数地区,体育或影视剧频道收视率最高的莫过于CCTV-5和CCTV-8了。恰好,作为中央电视台所属的全资广告公司,北京未来就掌握着CCTV-5以及CCTV-8的资源。不用过于繁杂的运作方式,只是体育赛事和影视剧,就可以掌握全国最大的媒体受众,真可谓是“居家杀手”。
主要客户:宝洁、诺基亚等数十家国际知名品牌;海尔、娃哈哈等数百家国内知名企业; 领军人:张勇,北京未来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央电视台先进个人,获2008年中国十大广告人物称号。
8、“网络狂人”,广东平成广告
平成广告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境内历届获得艾菲实效广告大奖(国内惟一按国际标准评选)最多的广告公司。创新是平成最大的特色,他致力于发现消费者的认知范围,改写消费者的认知途径。“互联网不是第五媒体,而是超媒体”这个观点可以说是平成创新之路的核心。这个“网络狂人”提出的进入“inter-media”混媒集成传播、率先提供互联数字与非数字传播等策略势必影响深远。
主要客户:波导、喜之郎、优乐美、鹰牌、静心、华龙日清、华侨城、上汽通用五菱、海尔、贵州醇、金正、意可贴、奥克斯等。
第四篇:中国十大本土广告语
中国十大本土广告语
作者:穆峰 日期:2006-12-11 人气值: 字体:[大] [中] [小]
一 中华立领柒牌男装: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
此乃一语惊天下,的确不同凡响,足见叶茂中这厮被冠名为“鬼才”是名不虚传。一流的广告创意,再加上功夫皇帝李连杰的精彩演绎,此语红遍大江南北也不足为奇。许多叶茂中似的狼人更是以此为座右铭,时时谨记,刻刻提醒,做男人不狠怎么玩命。
;二五谷道场:非油炸,更健康
广告中陈宝国断然推开递过
来的油炸方便面并斩钉截铁到:“我不吃油炸食品,非油炸,更健康”。此次五谷道场挟“健康、绿色”这张
王牌继养生堂之后向整个行业叫板。当年,养生堂发动水战,停止生产纯净水,只生产天然水,被以娃哈哈为首的纯净水行业群攻。宗庆后气愤的说道:“养生堂搞的是一次不正当竞争的市场策划,而不是成功的营销策划”。
这次五谷道场的这个擦边球打的显然比养生堂高明的多,因为油炸食品早已被联合国定为21世纪的垃圾食品。他手里的论据更充足,更有力。而养生堂当年是 “还没有最后结论”的 “科学实验”却匆匆忙忙将之推向全国3亿少年儿童,以期实现“科学普及”的 “美好愿望”。从五谷道场的市场表现来看,“概念二分定天下”已初战成功。用著名营销管理专家路长全先生的话说就是五谷道场“把对手逼向一侧,找一个规避竞争的方法,切割市场”。三 蒙牛晚上好奶:晚上喝得奶
杰克.特劳特在另一本关于定位的著作《22条永恒的营销法则》中曾建议到:“领导法则显然是营销法则中首要的一条。你如果不是行业的领导者,那就建立一个你能在其中成为领导者的新的产品类别。” 蒙牛把握住了这条法则,通过场合定位,把奶定位为晚上喝的奶,和对手区别开来,创造了一种消费概念,引导了一场消费行为,填补了消费者晚上乳品消费的心智空白,成为了晚上乳品消费的市场领导者。要问:晚上喝的奶,早上不能喝吗?答曰:废话。这只是心里暗示,目的在于挖出自己独有的卖点,有别于对手。同时晚上好奶定位的成功还在于,品牌名称直接传达了定位概念。
其实早在上世纪欧洲市场,一种叫“After eight”的全新巧克力薄荷薄饼,通过“八点以后做什么?” 找到了消费者心智中的空白,并明确无误地告诉消费者可以在放松的晚餐后或相应的场合享受这种薄饼。定位的成功使“After eight”在1987年创造了在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0.6亿法郎的业绩。
蒙牛晚上好奶的成功也启发了对手,这不伊犁推出了“伊犁早餐奶”。四 好劲道骨汤面:骨汤加好面,营养不忽悠
这两年,超女泛滥,流行成灾,害得男女老少整天竟搞了“拇指运动”。这也难怪,“超女”为大众提供了“娱乐体验,互动参与”的掌权平台。“超女” 的冲击也冲到了营销界,“娱乐营销”、“体验营销”、“草根营销”等概念层出不穷。当然和消费者面对面的广告肯定也不甘落后,擎起“娱乐大旗”,将“幽默进行到底”。
这个广告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广告主角范伟先后在《卖拐》、《买车》、《功夫》和赵本山搭台共唱了一系列的忽悠戏,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想起范伟,就会想起哪个“资深上当者老范”,他会“凭多年上当经验对你是否被忽悠作出明确判断”。他俨然成了“打忽悠专家” 了。由他幽默发布“骨汤加好面,营养不忽悠”,倒也实在。五 白家肥肠粉:记忆中的味道
成都有个著名的白家高记肥肠粉小吃,历史悠久,品位纯真,美名远扬。白家方便粉丝厉害,深谙“借船出海”之道,利用白家高记已有的品牌资产巧妙地注册了“食用淀粉及其制品”的白家商标,既与白家高记注册的餐馆类商标井水犯不了河水,又白捡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广告更是不忘品牌联想,让消费者自己去和白家高记挂钩——“有一种记忆永远难以忘记,有一种情感永远难以改变,白家肥肠粉记忆中的味道”。诸位看官,还不鼓掌,穆华林这顽童要和你急了。要问白家方便粉丝为何这般厉害,知道老板陈朝晖的,便会明白一二:广告人出生,同行。六 奥康皮鞋:梦想是走出来的
《正大宗艺》开启了“冠名”之门,正大集团也尝到了第一个吃螃蟹的甜头,之后冠名之潮涌动。2005年,蒙牛冠名“超女”,更是开启了冠名新时代。
《奥康梦想剧场》是比较成功的冠名之作。冠名之初,谁会料想到毕福剑“老来俏”,会那么火。节目的收视率节节攀高。而且奥康皮鞋广告也和“梦想”打成一片——“成功自有规则,规则是用来打破的;成功来自梦想,梦想加行动,梦想是走出来的,奥康皮鞋。”
广告传播本质的核心问题是减少重复次数,以便降低购买媒体的成本。奥康对冠名权的利用也够彻底的,和节目紧紧捆绑,使受众对品牌的记忆和认知更深刻。这样钱花到了实处,广告成本自然降到了最低程度。七 联想手机:自由联想,快乐共享
1988年,郭为等一群年轻人苦思冥想,给联想电脑弄出了“世界如果没有联想,人类将会怎样”的广告。广告中“联想”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想像的本意,又暗含企业英豪式的凌云壮志。
“自由联想,快乐共享”,也是一语双关,不过多了些柔情和亲和力。当然“快乐”也不是随便说的,有真实的利益支撑。“联想手机的快乐来自细节之处给用户带来最强烈的体验”,联想移动总经理刘志军就此问题如实说。
八 利郎商务男装:简约不简单
利郎定位“商务休闲男装”,杀出 “男装红海”,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 “蓝海”。其品牌主打高端商务人士,通过 “简约不简单”的品牌风格诉求,潜入了目标顾客的心智,成功自不在话下。
广告形象上,利郎发现了颇具内涵、稳重而不张扬的陈道明,由其演绎利郎品牌精神再合适不过了。九 中国移动全球通:相信自己,我能
全球通是移动为商务人士量身定做的精英群体品牌。2004年,移动正式推出“我能”理念,代替以往的“专家品质,信赖全球通”口号,代表了全球通营销重点的战略转移:从 “物本”的产品服务转变为“人本”的客户体验。
“我能”,是社会主流精英成功的“精神基础”,全球通以此切入目标顾客的心智,不失为高明之举。在其广告传播中,也刻意深化这一主题,如“刘翔篇”:他从起跑到跨栏,用自己的成功经历激励目标受众,“相信我专心去做,谁都有机会拿自己的冠军。我是刘翔,每个人都是刘翔。相信自己,我能。”
十 统一鲜橙多:多喝多漂亮 “多喝多漂亮”是什么? USP!
USP的意思是独特的销售主张,通俗的说法叫卖点。美国达彼思广告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率先提出,后泛滥于广告界。根据达彼思董事长罗瑟先生的阐述:USP具有的特点是你的广告应该给消费者陈述一个主张——购买你的产品会得到这种具体的好处。这种主张还必须是独有的,是竞争者不会或者不能提出的。更重要的是这种主张还得打动你的目标受众,也就是吸引顾客使用你的产品。照此分析统一鲜橙多的USP是成功的:首先,鲜橙能保养肌肤,补充水分,让皮肤柔嫩光滑富有弹性,这是生活常识。“多喝多漂亮”有了具体的支撑;其次,市场上是统一最先提出“橙计美容”概念,早于汇源果鲜美;再次,是否吸引顾客使用,看一下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发布的2005年果汁饮料市场的占有率——统一以21.82%的份额高居榜首便可得知。
第五篇:中国本土品牌战略现况
中国本土品牌战略现况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7-31 11:43共人浏览[大] [中] [小]
概述:中国品牌发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但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深刻的。在某种程度上,如果不能用战略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并进行深层、系统的思考,那么这些问题将阻碍中国企业在资本积累初步完成后,所需要的以品牌战略为导向的企业经营。本文主要从系统学品牌构建角度分析中国本土品牌现况。
前言
纵览中国品牌在战略管理与经营上的问题,就会发现与国内外优秀品牌的差距。一般来看,国际上优秀品牌的战略管理具备以下的基本特征:
(一)连续分布上,呈现远虚近实的可持续性分布。
(二)统帅性上,内容丰而宽,广而不虚,遵循市场营销发展规律曲线。
(三)战策上,慎而不失创新突破。
(四)结构上,思想为魂,战术、策略有机结合,呈现系统科学性。
(五)运作上,泰山法则结合创新,沉实有新。遵循战略思想指导,面对实际而十分灵活、富于弹性。谋求合理的速度、规模、利润、结构。
(六)哲学逻辑上,强调内在的严谨性和系统性。
综上对比中国本土品牌,本文具体从以下几点分析品牌现状,并做一简要分析构成原因,并在文末试图提出一些建议供企业或者品牌研究人士参考交流讨论。
一、中国本土品牌战略的八大问题
(一)品牌管理地位不明。也就是企业确立以品牌为战略性管理还是以品牌为企业战略管理两条思路发展的主线不明晰。如由此而引出企业整体形象、企业专业形象、企业品牌形象概念模糊混淆,品牌发展地位不明确。国内有大部分企业的营销广告表现就可以看出这点。之所以有些品牌成功了,一方面是因为整个市场尚处在成长的初期,几乎所有的市场进入的门槛都很低,在大量的品牌尚处在蒙昧状态情况下,任何小的进步与改进都可以形成先进效应,就像改革开放之初富起来的人致富的秘诀一样。另一方面,一些品牌凭着直感或是十分朴素的道理运作品牌,先发展再整合的逻辑几乎成了掘得市场第一桶金的胜出者共同的行为。
(二)品牌谱体系不清。已经构建了的所谓在做品牌的企业,品牌体系还是不清,包括中国移动通信这样大的公司,那个消费者能很好的第一时间识别出旗下品牌区别,和对她下属的其他品牌的了解?清晰的能描述出天天都在用的移动服务其品牌感知是什么?如果将战略比作一棵树,那么主体就是战略的主干,体系则是品牌的架构与脉络。这种状况的表现主要有:一是内容性的,包括了品牌的产品、产业结构体系;二是过程性的,包括品牌生存发展的阶段性把握与效益增长点、支柱即所谓现金牛、明星、瘦狗问题产品的成长及组合;三是观念性的,即非大即小,非热即冷,非全即专,非高即低的难以把握,这是十分关键的定向、定位性问题。由于观念总与品牌的、社会的、技术的、人才与支持的状况不能匹配,结果就是浪费。
(三)有品无魂。即品牌战略思想十分单薄,品牌地位初步确定下来的企业却在实施以品牌为导向的营销中实践几乎为零,仍然是以产品销售方式在销售和耕种市场。没形成思想的纵深和结构上的纵深,虽然能占风气之先或具有抢占先机,敢于也能够喝得下头啖汤的灵性秉赋。如国内某较著名的水产品品牌,本来十分难得地占据了广告领域的三大山头之一即理性山头,然而不知近来何故,却要跳到感性山头上去凑热闹,既丢失了自己的成功,甘为牛后,又自我损毁自己的品牌形象与已成市场定势与消费者心理定势。从战略本身来分析,一是思想的火花只是火花,未能形成思想体系,二是这种火花与具体的结构性内容不相配套,难以与具体的承载体融合起来,说得残酷一点,这样的战略就像荒野上的星星鬼火,形不成燎原之势。
(四)有术无略。这种现象反映了实施层面的浅薄。即战略的内容构成上,多的是营销广告技巧,少的是智慧做底蕴的韬略。观察一下市场就会明白,不论是痛遭贬斥的价格战、广告战,或是曾经的形象战、公关战,以及已经形成的品牌战、概念战,即将形成的文化战,甚至有多少大品牌也是以小作坊式思想运作品牌的实质。其中对于诸种手段的战略整合作用完全让位于一时一事的眼前利益。因此,作为一种顺理成章的畸形就是品牌规模与生存战略的不匹配性构造的只能是大品牌的尴尬,它多少有些彪形大汉过家家的扭曲。
(五)缺乏良性结构。刘伟雄学者“BICC品牌”理论值得重视,其已经指出品牌诉求和战略上不应该只是“技术”性品牌,其组合要素有多种,具体怎样组合需结合企业实际。仿佛其品牌技术不精、产品质量诉求时没有ISO9001就仿佛不是品牌。没有整体思路,归根究底就是没有品牌发展延展性思路和整体体系。纵观全行业来看,中国是从“世界工厂”发展起来的,这本身没有错,高层经营者多以技术性为主,或者是经营决策者由家族继承,说难听点,其人根本无经营策略可倚,就只有靠在技术的中层组织实施杆子上支撑起品牌的战略性框架结构。邓肯在品牌实施整合中其实很早就已经指出实施品牌时候整合时“企业组织”中的整合也是十大要素之一,落实到中国本土企业,这个情况不容忽视。松下幸之助对此曾十分形象地说,品牌靠技术与管理两个轮子才能发展,其作用构成为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联结这两个轮子的轴就是人才,而管理的轮子则兼具导向的职能。这是一种良性的结构。
(六)名存实亡。这种情况与前述几种情况的不同在于企业已经请国际咨询公司或者由企业高层市场营销职业经理人构建有企业自身品牌体系,基本上有一套思想鲜明、思路明晰、内容详实的战略规划系统,但由于以下三种情况而导致名存实亡这种现象。首先,由于品牌战略的实施组织架构贯彻思路不彻底,其次企业人事的更迭而将战略置之高阁,甚至换届新人另起炉灶,以显示其职业经理人的“专业性魅力”。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思想“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品牌运行中的翻版,全盘否定实际强调的是企业短期利益而非关注品牌良性发展利益。这种追求自己的风格而置品牌发展的系统性、传承性、有价值的资产积淀等于不顾的部分职业经理人作风属于人为地割裂品牌发展的造山运动,当然承受其害的是那些靠品牌生活的企业和品牌最终拥有者——品牌利益相关者。其次,受制于变相的绩效管理受制于人的职业经理人在企业从自身利益考虑而过于务实,不敢实时创新。明茨伯格在管理战略学中指出,职业经理人实时实施战略转型和突破才是战略的本质没有贯彻落实到中国市场现况中。第三是企业主随意而为。在中国民营企业阵营中,不能忽视民营企业家自身的成长经理和工作作风对企业品牌战略的落实作用。在曾咨询服务过的一家年产值10多亿的大型民营企业品牌之中曾发现这样的事实,几经探讨确定的总体发展思路及其战略性措施,由于企业资本金链条暂时困难原因,就把整个品牌战略束之高阁。而放弃了原已启动的战略车轮,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是咨询公司战略咨询者的悲哀,也是中国本土企业品牌的悲哀。
(七)整合不力。这点是指品牌塑造中整合品牌代理商。目前很多企业仍然用猴子掰棒子式的战略思想,导演着一系列没有内在联系的、说变就变的战术性行为。高层实施品牌的管理人员没有真正合理的整合品牌塑造代理商,而过于依赖于某些品牌策划机构或者咨询机构。而实际上这些战术的范畴,学要企业建立以品牌为导向的整合经理人执行战略,之所以称之为一种战略现象,一是比较普遍,二是没有定力,三是没有定势,部分企业跟在时尚的屁股后面瞎转悠。盲目崇拜品牌咨询机构或者传媒策略公司,某些西方广告公关公司的品牌管理思想。
(八)企业历史导致肤浅。即如果把每个品牌的名字抹去,则各品牌的战略几乎不用修改就可以彼此互换使用。产品属性相同的品牌自然不足为怪,就是不同属性产品的品牌,其战略思想、手段、方式等也如出一辙。千人一面的战略自然是不会有什么生命力的,从学术的角度甚至可以质疑大多数品牌的实力和整合能力。而造成这一因素是没有彻底了解品牌的实质,企业领导者自身素质太差。笔者曾服务过的某企业市场总监接棒者是其创始人的某血缘亲戚,而后者是国外某著名大学学电子工程留学硕士,但接手总监职位时其人在国内市场实战经验还不满1年。国内企业总体构成格局决定大多数品牌文化本质肤浅。
二、从系统学角度初探现状的原因
从更深、更广的层面来分析,或者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分析造就这些现状、误区差距的原因应置放到更大的背景上去考察才不至于偏狭。因为市场营销在中国还不完善和具有特殊性,我们不赞同一味批评中国家族式企业和失败民营企业家,这些都是综合因素造成的,应该广泛的从系统学角度分析其背景,应该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为等层面。
首先是社会历史。辨证看待中国的土地上几千年的农业经济和中庸文化流演,造就的是浓重的重农抑商风,在此背景上品牌生存的游戏规则自然难以建立。观念的、意识的、物资的、人才的、技术的、装备的等等的微薄与传统思想中的概念以及当时的政治要求、国际环境交织成品牌的生存舞台,可以这样说,品牌的出生就是一种非市场竞争自然的产物,那么品牌应有的几乎一切特征都属于舶来品,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或者就是先天的残疾是可以理解和属于正常的,没必要因市场上死亡一个品牌就杞人忧天,畏缩不前,甚至被吓到,一蹶不振。改革开放后以来某些行业走的是市场经济的迅猛爆破式发展,社会的继承性也难以一下子抹去传统的作用能力。连品牌的出现都不是正常的,品牌的战略又何谈正常的确定、形成、发展、实施、调整呢?
其次是经济。大一统的经济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似乎让日渐成长的品牌失去了应有的市场野性、生存活力、生存动力——那种犹如笼中的虎仔即使长成大虎后由于自然的生存能力被襁褓所屏障,因而难以有百兽之王的雄风,徒有形体的强大而没有内涵的生存本能,使品牌的生存能力十分的虚弱,并且不断的蜕化。很多的品牌虽然形体庞大,在市场中就好像襁褓中的巨婴一样,面对市场的千姿百态而无所适从。生物界的竞争生存可以促进物种进化的现象在社会活动、经济活动时常得到影现。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一对冤家,麦当劳、肯德基这一对对手,GM、福特这一对老冤家,奔驰、大众、奥迪等等数不胜数的竞争中成功的持续下去的品牌靠着竞争的压力、生存的压力而励精图治,结果是自己的生命得以不断延伸。第三是政治。对于新中国来讲,品牌承受的更多的是政治性任务。一是当时历经100多年战乱频仍的民族生存探索,使得物质条件极其稀薄,如何利用仅有的可动用资源建设一个由农业国向工业国发展的国家,不论从那种角度都决定了高度计划的必然性,另一方面翻身求解放的政治热情不断加强着这种政治特征。所以,自品牌一出生就成了国家机关的车间或者是附属物。在信息化程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革命热情、政治热情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催化着品牌发展的进程,但经济的规律决定政治不能也不应成为品牌生存的全部。同时,弹性的计划机制在人的、行政的惰性表面化后不可遏制的表现出僵化病、官僚病,它们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因此,对于品牌这样的社会经济细胞的活力不可避免的起到抑止甚至窒息作用。因此,在品牌之中,强调得更重要的是政治而非经济效益、经济效率这“两效”。一个多姿多彩的经济结构在单一层面的政治结构中难免削足适履的别扭。这不是政治的错,而是在执行过程中刚性地,甚至是机械地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开展政治活动,使曾经发挥过很大威力的政治被肢解、阉割得面目全非,但还要贴上政治的标签。也就是说,纯而又纯的政治要求不仅抑制甚至扼杀了经济的生命力,也在一定程序上抑制甚至扼杀了自己的生命力。
第四是文化。即传统中国的人文精神、新中国的人文精神、市场经济中的人文精神在经济现代化的对接中扭曲畸变。一方面三重的人文精神难以让人适从,自然显出对于品牌家精神的抑制,使品牌经营者们的创新意识黯然神伤。或者说由于不能够识别老逐祖宗遗留给我们的遗产而是我们舍本追末,捡起西方已经开始遗弃的东西当宝贝使用;另一方面则是传统儒文化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大放异彩,即儒文化圈日益显示出影响世界的巨大能量时。可以这样说,中国文化的核质对于经济的作用当然是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这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孤芳自赏。因为,一方面是华人商圈,或者大而化之说儒文化圈的影响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日益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西方社会在纷纷地到中国古老文化中寻找自己得以持续的核动力资源。那么,对于中国经济中品牌及品牌家的表现,多是提出了怎样使用和开发传统文化资源,使之具有越来越强的经济促进作用。
第五是人。作为载体,在任何时候人都是决定性的因素,特别是在人群中的那些精英分子。而中华民族有着勤劳、智慧、传统性三大基本特征。如果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生存能力的强劲,那么,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靠着自己祖宗遗传给自己的勤劳因子贡献给这个世界的就不仅仅是那些物质财富,因为他们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证明了自己民族的伟大。而“智慧长在中国人的脑袋里”作为对中国人的褒扬,不仅说明老子、孔子、孙子、墨子们为代表的世界级思想大家在造就中国人智慧的同时也把他们自己的精神成果让这个世界共享,我们有必要自豪中国人的思想与活动影响了这个世界的发展。考察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或者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这样说,中国人对于传统的克隆能力、保持能力是世界各民族难以比拟的。这也是中国文化绵延几千年不断的原因。
当然问题的症结不在这样的议论上,而是中国人的思想深处有着更多的思辩特征和变易性,或者说是更具“开放性”。当我们沉浸于“一成不变必亡,变通翻新必活”的经典总结时,“变通翻新”的招牌下放大的劣根性在规范的藩篱失去效力的情况下不时历史性的泛滥一回。制定建设、战略思想等需要传承性来保持发展的连续性,就像工人培植的一棵树,需要不断的养护、看护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西方人是这样的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制度与品牌发展的,但我们则是不断的摧毁、重来,在低水平的重复中浪费着、糟踏着很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资源。我们似乎一直在用两组平行线武装着我们的民族,一组平行是用悟性建构的鞭辟入里的深刻总结线和在运行当中忘记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意义这样一条线;另一组平行线是传统与反传统。在这样的矛盾中我们否定着一切又肯定着一切,由此获得发展的动力与阻力,机遇与挑战。以上是大的前提性原因,从微观上探讨中国品牌战略问题的成因,才是更具实际意义的。作为一种归纳,这些原因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体系不健全,认识不清。没有完善的思想体系当然难以企望有什么卓而不群的行为和系统性的战略结构与布局。当规模、速度、市场达到一定状态后,由于没有系统思想的指导、制导,就会出现发展的瓶劲或者是极限的约束,以至于在失去思想照耀的情况下,品牌的行为只有误打误撞的碰大运,这样的行为显然离失败已经不远了。作为普遍的问题,经营者思想的支离破碎与肤浅决定了中国品牌的各种问题,而经营者思想的生产与传播也太多的带有了“三随性”。
(二)思想境界不高。没有高境界的思想观念,也不会有惊世骇俗的业绩。所以说,思想境界越高生存品质就越高。一个只想着满足有吃有穿、小富即安的人当然不能驾驭一个海尔,一个GE,一个微软。问题不在于口号喊得响不响,而是口号下面的行为与口号的匹配程度,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经营者这些年没少喊豪言壮语,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到“进入世界500强”,像是一个轮回一样,口号的增长水平远高于业绩的增长水平。“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说明口号的调子再高,并不能证明自己的思想境界就高起来了。
(三)运行素质。管理上有一种现象是哪怕是不合于某种理论的管理行为,只要坚持下去,也能求得正果。这可能是执行着的就是正确的一个说明,内在上是盗亦有道,每一个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条件,也就必然地要有合于他自己的行为方式。如果去干削足适履的事情,只能是危害品牌。问题常常是面对运行中的问题,品牌不能遵循战略思想的要旨,进行机断处置。
(四)法人治理机制的空置。传统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制度一朝法的流毒在浮躁的经济空气、经济行为中找到了温床。置品牌这个连续性作业、系统性运行的机体于不顾,要的是个人的个性张扬,从而要风头,否定一切。关键是没有资本的资本家,少有资本的资本家的行为得到有效的监控,绝对的权力就是绝对腐败。失去监控的权力就是为所欲为。因为觉悟与良心在欲望的深渊中只是十分微弱的声音。在此背景下,品牌的战略当然不成为战略。只是一种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成怎么捏。作为奇怪的景象是品牌经营在大喊无权的同时,却囤积了政府下放的诸多权力。加上业绩出来后内部无人敢忤拂,外部当作骄子对待,在赞扬的飘乎中自己失去自我控制的警戒而为所欲为。形成“状况差时无人管,状况好时无人敢管”的现象。不仅品牌经营者,就是政府之中,这种状态同样存在。不受约束的权力在招摇过市中行使的是个性,权力的私有化放大权力的作用从而严重的垢害品牌的生存。
(五)战略的依据性问题。中品牌不重视四个调查是十分突出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市场中没有调查连生存权都不会存在的。对于这样的规则或原则,人们不是不知道,相反个个都像学富五车的理论家,可是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依据一是来自于国家文件或是上级指示精神,二是来自于顶头上司或自己的再生、再造之人,三是来自于领导的拍脑门。从中不难看出官本位的权力大于经济规律。
(六)谁在制订战略。品牌的战略本由经营者构想,由具体的人员去细化。但是实际中的情况是决策者一句话,具体人员寻找理论依据进行图解,或者是由具体的几个一般工作人员包办,等制备好文本之后最终由决策层开会研究研究。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说明战略形成过程中的错位,即经营者沉埋于事务堆中难以自拔,不去或不能去给自己倒出一些静下心来的时间进行战略思考,而是只能穷于应付日常事务的处理,揽小权于怀地过把瘾,此外甚至连想一想的反思机会都很难得。那么,还会有什么东西来解释?决策者不决策,使决策权在起作用的时候起的只是表决时的举举手,画个圈,这是该方面的最现实的注脚。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技术不仅指传统的产品生产技术,还包括有战略制定技术、管理技术、市场运作技术等软技术的东西。——中国市场的成长的速度已经远大于品牌成长的速度,本质的问题不在于某一项技术的长足进步,而是各种资源与技术的组合能力。作为市场中一个有机的品牌系统,战略的导演作用已是十分明显的摆在品牌面前,就看能否将它的作用发挥出来了!
三、提升我国企业品牌竞争力
从战略角度来看,企业必须具备战略意识,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在打造企业品牌,实施品牌战略,这对企业是根本性的;同时,要有品牌战略的制度组织安排。一个没有现代企业制度组织的企业,不可能谈得上实施品牌战略。要把品牌当作企业战略建设的根本,夯实信用基础;要找好着力点,因企业而宜。但有两点须注意,即企业的研究力和企业的服务力;这是企业发展的理性和应有的形象,否则,企业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具体可以从如下着手:
(一)转变观念,树立名牌意识。企业要真正意识到品牌不仅仅代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和商业信用,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更是企业服务相关者的体现。
(二)重点突破,合理创新。品牌的树立以核心竞争力为支柱,要靠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来完成。核心竞争力反映在企业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环节。我国企业受资金、技术、人才各方面条件限制,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面出击,而应该集中自身优势,如完善的销售网络、对国情的深刻了解等,集中加大对优势环节的投入,以创新来保持与发展核心竞争力,进而为品牌经营打好基础。运用波特战略指导品牌建设,合理应用是根本,灵活应用是关键。
(三)持续强化,方式创新。持续强化市场营销意识,树立市场和营销本质认识思想,是企业创名牌中的重要一环。国外一些知名企业都具有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营销经验,而我国在这方面可说起步较晚,财力也有限。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的企业在营销方面有优势,而市场统筹意识相反还很落后。因此,要以品牌合理定位为起点,研究适合国情的营销手段,持续提高品牌知名度,不骄不躁,形成品牌经营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良好互动关系。
(四)动态调整培育核心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品牌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经济环境、竞争对手状况、企业发展战略不断进行调整,以保持企业竞争优势与品牌形象。同时,还有核心竞争力与品牌的保护问题。一个组织要成长,就必须变成学习型组织,专攻核心专长,然后以核心专长直接指向最终用户,不断创新以抓紧最终顾客,而这些创新都必须有法律上的保护,否则不被竞争对手模仿就是一句空话。
(五)采用多种竞争手段
我国企业目前大多处于成长阶段,品牌实力较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但根据行业、市场和企业资源状况,趋利避害,消除不利影响,不失为明智选择。
(1)利用品牌背书效应。与具有知名品牌的境外公司合作生产,借壳上市。如将我国生产的皮夹克运至意大利进行最后加工,皮夹克成品出口时标注“意大利”品牌,可获高额利润。当时机成熟时,再推出我们自己的品牌。
(2)资本先行。如山东某家具企业收购美国一破产家具企业,该品牌顺利进入美国市场。利用国外现有品牌或公司,消除其对本地品牌或公司的威胁。
(3)品牌定位挂钩策略。如市场上,“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是主要饮料品牌,具有很好的口感和形象,我国企业推出“非常可乐”,将自己产品与国外可乐联系起来,可以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联想,制造购买冲动,树立良好形象。
(4)重新界定企业整体品牌形象,避免在同类产品竞争中发生冲突。如可以借鉴日本最大化妆品公司资生堂的经营模式,强调自己是护肤产品从而避免了法国化妆品(香水)公司的围攻。
(5)利用名人为品牌担保,加强品牌宣传。可参考美国耐克公司雇用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为其运动服装在欧洲市场作宣传的营销模式。
(6)加强品牌联合。用两个或多个品牌(如健力宝和中国女排)有效地组成协作联盟,提高自己品牌的社会接受力,效果比单独走出去好得多。
(7)重视品牌营销广告创意,以达到品牌轰动效应和强大冲击力。“白加黑”药片的营销创意,“海尔”集团树立“售后服务”第一策略的广告创意,都是树立成功知名品牌的例子。
(8)利用中国特殊市场,勇敢实现企业品牌延伸。属于多角化经营,多品牌策略范畴,诸如顶益食品企业,在高收入层次目标市场采用“康师傅”品牌,在低收入层次目标市场采用“福满多”品牌。娃哈哈的品牌延伸,其考虑的是企业整体品牌符合中国特殊市场环境,不拘役于理论学科,有效地实现了产业品牌延伸,满足了不同市场需求,扩大了品牌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