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尚福林银行综合经营要三项风险隔离
尚福林:银行综合经营要三项风险隔离
2013年09月16日做到机构隔离、业务隔离和退出隔离;金融创新应遵循“栅栏”原则 尚福林:进一步深化银行业改革
银监会:上半年银行业实现风险控制预定目标
【财新网】在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后,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如何走向纵深?公司治理、金融创新、综合经营等或将成为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在银行业协会的一次讲话中,系统阐述了对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深化银行业改革的监管思路和基本理念。尚福林在上述讲话中表示,要通过三项风险隔离,稳妥开展综合化经营。
尚福林直言,国际实践表明,综合化经营是把“双刃剑”,可能带来服务能力、整体效益和竞争力提高的好处,也可能带来风险传染性、复杂性、破坏性加大等问题。
为此,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在发展综合经营过程中,做到机构隔离、业务隔离和退出隔离。
所谓机构隔离,是指通过设立独资或绝对控股子公司的形式,强化与子公司的机构隔离。明确对子公司的责任底线,锁定风险责任上限。赋予子公司独立发展空间,鼓励其独立参与市场竞争,且与子公司之间管理职务不得兼任。
在业务隔离方面,银监会强调,要与子公司之间按照市场原则进行交易,相关业务标准、价格和收费不得优于独立第三方,并定期审查、定期披露,防止不规范业务往来和利益输送引发风险传染。
退出隔离,则包括业绩和风险两大维度。一是在一定时期内,如果子公司的资本回报率和资产回报率达不到所在行业平均水平,商业银行要主动退出,防止子公司经营不善影响银行整体盈利能力。二是如果子公司发生重大风险事件,集团应严格明晰其风险责任界限,避免风险兜底,防止风险蔓延引发更大的问题。
在备受市场关注的金融创新方面,尚福林提出应遵循“栅栏”原则,审慎推进金融产品创新。
监管当局倡导金融机构根据不同业务类型,进行创新管理。对信贷业务的创新,要“严格按信贷标准管理,且不能附加不合理条件,不能违规乱收费。”要“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态化发展,加快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但风险必须真实转移,对留存风险必须相应计提资本和拨备”。
对理财业务,银监会则表示,可建立专营机制,按照相应标准对资金募集、投放、风险等进行严格管理,主要赚取管理费,严禁利润分成,严禁风险兜底,严禁“脱实向虚”。对于代理业务,尚福林明确,要做好与信贷、理财、投资等业务的“栅栏”隔离,严禁“飞单”销售,严格收费管理,严防责任关联和风险兜底。
而在有价证券投资业务创新方面,银监会要求严格设限。尚福林坦承,有价证券投资业务本质上,是银行为管理流动性或缓释风险,在证券市场上购买组合投资产品,并承担市场风险、赚取价差收益。此类业务极易放大风险,必须严格设定自营交易种类和限额,并在限定范围内重点投向资本占用少、流动性强的证券品种。■
第二篇:尚福林:证券行业要坚持合规经营创新发展
尚福林:证券行业要坚持合规经营创新发展.txt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尚福林:证券行业要坚持合规经营创新发展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公告日期 2011-06-27 作者--
⊙记者 马婧妤 ○编辑 朱贤佳
中国证券业协会第五次会员大会于6月23日至24日在京举行。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会上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证券行业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紧紧抓住并利用好机遇,准确把握资本市场中介服务这一基本定位,始终坚持合规经营,强化社会责任,坚定不移地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此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五届协会理事会及新一届协会领导班子,陈共炎当选新一届协会会长,会上还聘任了相关专业委员会负责人。
尚福林要求,新一届协会要积极履行“自律、服务、传导”的职责,团结和带领广大会员,进一步拓展自律和服务空间,提高协会工作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强市场调研,提高协会工作的指导性和前瞻性;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协会工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进一步引领行业创新,提高协会工作的专业性和创造性。
尚福林指出,中国证券业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召开以来的五年,是我国资本市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重大发展突破、发生转折性变化的五年。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和发展突破,各类证券经营机构总体上都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证券行业整体面貌发生了重大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规范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改革创新的机制更加健全,稳健经营的态势更加巩固,服务全局的作用更加突出。
当前,我国证券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深化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改革创新,更好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做出了明确部署,这对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对证券行业找准定位、明确任务、实现创新发展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社会各界的新期待,证券行业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紧紧抓住并用好机遇,自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准确把握资本市场中介服务这一基本定位,始终坚持合规经营,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坚定不移地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尚福林说,今年是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20周年。20年来,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中国证券业协会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对自身定位、功能、作用的认识日益清晰和明确,为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尚福林表示,中国证券业协会是我国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重要的全国性自律组织,在促进市场监管和服务行业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创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和发挥证券业协会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完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需要协会进一步归位尽责。要进一步理顺自律管理和行政监管的关系,发挥自律监管的作用,强化行业自我约束、相互制衡,让市场约束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其次,提高资本市场监管效率,要求进一步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强化传导职能,完善传导机制,改进传导方式,切实发挥监管部门与行业的沟通平台作用。第三,加强和创新证券领域的社会管理,需要进一步强化协会的服务定位。要坚持把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作为各项工作的核心,继续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全面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会员单位牢固树立“客户利益至上”的经营理念,认真履行受托义务,自觉维护和提升行业诚实守信的整体社会形象,为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在总结讲话中指出,20年发展的事实证明,中国证券业是有强盛生命力的,是有自我纠错和不断发展能力的,是能够为国家崛起而不懈探索并勇于奉献的。当前,中国证券业的发展处在一个重要的关键期。全行业只有保持清醒头脑,抓住机遇,才有可能将发展机遇、发展愿望、发展能力最大限度地转变为发展成果。而把握发展机遇,需要行业和协会奋发有为、归位尽责。归位尽责是行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到证券行业,是指行业自律、公司自我约束、恪尽中介机构职责的能力和效应。新一届协会要贯彻落实尚主席讲话要求,扎实工作,推动协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国证券业协会新当选会长陈共炎表示,新一届协会将继续秉承“自律、服务、传导”的职责定位,坚持“以服务为基础、以自律为核心、以发展为目的”,不断深化和拓展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品质,充分发挥协会在证券领域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着重提高自律规则的执行效力,加强自律管理力度,实现协会“归位尽责”。充分依靠会员,转变工作机制,提高自身素质,把握历史机遇,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此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国证券业协会第五次会员大会工作报告》、《中国证券业协会监事会工作报告》、《中国证券业协会章程》、《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和《中国证券业协会咨询委员会设立议案》等会议文件。选举产生了第五届协会理事会及新一届协会领导班子,并聘任了相关专业委员会负责人。
证监会主席助理吴利军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证券资信评级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会员单位的代表,沪、深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各地方证券业协会等特别会员单位的代表共计360余人出席大会。中国证监会各部门及派出机构,民政部、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期货业协会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
第三篇:论银行经营中的风险
论银行经营中的风险
摘要:
银行经营风险的成因具有多源性,表现结果具有唯一性,存在具有隐蔽性,暴露具有滞后性,控制风险也带有短期利益的牺牲性。本文就银行经营风险的分类和特点、我国银行经营的现状以及银行经营风险的控制策略和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银行经营;风险;控制
银行经营的本质是风险的承担与管理,随着现代银行业的发展,当前金融界已经普遍认识到,银行经营应当将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并重,在实现银行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必须保证能够有效地控制操作风险,从而减少经济损失。只有重视风险管理,遵循审慎经营的原则,才能使银行树立长期稳健经营的理念。为了获取盈利而管理风险的能力,已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频频发生大案要案,不仅经济损失严重,而且社会影响极大,就是由于没能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只是一味片面地追求规模扩张和过度地追求短期利益,以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何正确地认识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并且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银行经营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我国银行业刻不容缓的难题。
一、银行经营风险的分类
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等等。
所谓信用风险,就是指银行在其运营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和客户的资信状况、信用道德问题,而引发的潜在的资产风险和损失隐患。信用风险包含了国家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客户信用风险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既有由于不可抗力如政策变更、社会环境变化等客观原因而导致的风险,也有由于对客户资信状况、信用水平了解程度不够等主观原因而导致的风险。对于由上述客观因素造成的信用风险,具有不可预见性,较难防范;而对于上述主观因素造成的信用风险,则是可以预见和进行防范的。要降低这些信用风险,除了需要全社会有一个良好的道德信用环境以外,主要还必须要求银行内部有一套完整的信用评估体系,能够对希望获取银行资金的客户提供必要的评估。
所谓法律风险,就是指银行在其运营过程中由于不符合法律规定而造成法律合同或经营行为的瑕疵,从而引发的风险。由此可以看出法律风险主要是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预见和进行防范的。一般可以通过专业的法律人员来审慎起草和审查法律性文件、并参与重大业务谈判等控制手段,对银行经营中的法律风险点加以制约和预防。
所谓操作风险,就是指银行在其运营过程中,由于内部员工因操作失误、疏忽或没有按照规定流程来进行操作等等,而造成损失或可能导致潜在损失的风险。它是由银行内部人员的操作和业务系统等因素所导致的操作风险,是由于不完善或已经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损失的风险。除了外部事件如监管者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导致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是银行可以进行控制和防范的风险,这就要求银行加强对员工日常操作的培训。
所谓道德风险,就是指银行在其运营过程中,其内部员工由于不良动机或道德败坏,从而引发的风险。由于银行业的经营对象为货币,决定了银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其从业人员被诱惑和犯罪的机会要多得多,再加上一些利欲熏心的人会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来拉拢、腐蚀和引诱银行的工作人员,从而进行内外勾结共同作案,或者以高额的回报为诱饵,来促使银行的领导干部和员工挺而走险。这种风险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盗窃现金、信贷乱投乱放等等。
二、银行经营风险的特点
1、具体性。不同类型的银行经营风险具有各自具体的特性,即便是同种类型的银行经营风险,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无法采用单一的方法来进行准确的识别和计量。由于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因素不仅存在于银行的业务操作中,还和我国社会各界乃至国际社会都息息相关,并且又涵盖了银行的所有业务,虽然某些风险因素之间有关联,但是单个风险因素与其造成的损失之间并不存在可以进行定量和界定的数量关系。
2、分散性。银行经营中的风险管理覆盖面极广,既包括了发生频率较高、造成损失相对较低的员工日常业务小错误,同时又包括了发生频率低、但造成损失相对较高的外部大金额欺诈、内部大规模舞弊、自然灾害等,而且各种类型的风险还存在相互交叠的现象。因此,采用单一的方法来协调解决所有的银行经营风险是根本不可能的,同时,希望依靠单一的部门来完成银行经营风险管理任务
更是不可能的。
3、复杂性。不同类型的银行经营风险的表现方式存在差异,同种类型不同领域的银行经营风险也不尽相同。而引起银行经营风险的因素更是极其复杂,如业务的复杂性、银行经营渠道的拓展、客户的资信、自然灾害以及国家政策的协调等都可能引起银行经营风险,这些风险也常常带有鲜明的个案特征。
4、隐蔽性。银行经营风险常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但更多时候,银行经营风险是作为一种产生损失的隐患而存在,由于大部分隐患的暴露都非常滞后,而做好风险控制又需要极大的成本,并且有时还有牺牲一些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致使一些银行经营风险往往容易被银行的经营者们忽视。
5、不可预见性。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自然灾害、事故、国家政策调整等客观因素引起的风险具有不可预见性,难以进行防范。
三、我国银行经营的现状
1、内控合规管理基础薄弱。目前我国银行普遍存在内控合规管理体系的建设进展缓慢、整体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虽然基本上都建立了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但是大都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在内控措施的执行方面也缺乏一贯的合规性,未能形成真正的内控合规文化。员工也普遍缺乏主动合规和自觉合规的意识,仍然存在着靠信任代替管理、靠习惯代替制度、靠情面代替纪律等现象和弊端。甚至有的员工缺乏诚信与正直的道德行为观念,不能做到有效的自律和他律;有的员工对领导的指示盲目服从,而对规章制度却熟视无睹,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员工对工作中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一知半解乃至根本不了解,无意中致使违规操作在不断地延续。
2、规章制度不严谨、执行力不够。目前我国银行大都规章制度众多,但是其中有些制度在制定时缺乏对合理性、协调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进行充分地论证,本身就存在缺漏;有些制度的内容不协调、不配套,致使员工在业务操作中感到难以适从;有些制度的规定不明确或根本不切实际,难以满足基层的操作需要;还有些制度与外部的衔接不及时,没有根据外部法律法规的变化进行同步调整。同时还有规出多门的现象,形成规章制度间的制约,使得操作人员有章难循。而一些新业务的制度制定也严重滞后,未能跟上业务的发展与客户需求的变化,形成了制度的盲点,使得操作人员无章可循。而且,我国银行普遍存在规章
制度执行力不够的问题,许多部门和人员甚至把制度当成摆设,越权操作、违规经营等行为时有发生。
3、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目前我国银行的风险控制仍然大都以以“人控”为主,片面地依赖员工自身的道德约束力,没有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程序和系统的“机控”作用。于是,一旦有员工出现了道德风险,就难以及时地对其做出应对和防范,造成了很多损失。另外,目前我国银行的内控手段也比较单一,偏重事后的监督检查,而缺乏事前预防和事中介入的手段有效途径,往往只是在问题暴露以后想方设法堵塞漏洞或进行惩处,结果造成问题常抓常有、案件屡查屡犯的现象,可谓是收效甚微。
4、风险控制机制欠缺。目前我国银行的风险控制缺乏总体规划,而控制措施又比较分散,从而难以形成控制合力。我国的银行在长期的内控管理中逐渐形成了三个监管层次。第一个监管层次是一线会计监督复核人员的监督复核;第二个监管层次是上一级对口部门的监督检查;第三个监管层次是银行内部审计机构的稽核检查。表面上看起来层层监督,井然有序,实际效果却恰恰相反,由于风险控制机制架构不健全,部门互为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没有形成,缺乏独立性、客观性和强制性,很难起到实质性作用,甚至在少数部门还出现了“自己监督自己、自己审查自己”的现象。而且,由于风险控制水平在我国大多数银行机构的绩效考核中权重较低,难以对经营者形成有效的强制约束力。
5、奖惩失衡。目前我国银行基本都开始认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对于风险控制的问题每年都要搞不少大大小小的检查,但结果往往是检查不断、提出的整改意见不断,而违规违法案件也同样不断。归根到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奖惩失衡,激励机制不健全,责任追究也不到位。经营者往往对于一些风险苗头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重短期轻长效、重前台轻后台、重业务拓展轻风险防范,这就使得银行经营风险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我国银行目前大都缺乏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措施,发现风险和问题的人员往往得不得重视,甚至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从而导致了员工相互监督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对于违规违纪的部门和责任人的处理又过于宽松,往往是以罚代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用人情代替制度,从而使得违规违纪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并且还助长了违规人员的侥幸心理,严重影响了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使风险控制制度的约束
力大幅度减弱,致使许多风险和隐患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地解决,并导致了一些违法案件的查而复生、纠而重犯的现象。
四、银行经营风险的控制策略
1、规避风险策略
规避风险,是指考虑到银行经营风险的存在及发生的可能性,从而采取措施来预先回避风险因素、或主动拒绝和放弃实施某些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方案或业务。其优点是积极预防,并且简单易行;但其缺点是在规避了风险的同时,也一并放弃了获利的机会。在银行的经营过程中,规避风险首先要做好事前的调查和分析工作,对业务或客户等做出合理的评估,从而避免遭到损失。其次,注意将银行的存贷比例管理和流动性管理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第三,在项目的审查过程中,应当坚持审贷分离的原则。第四,应当加强对风险因素的监控,对于可能产生损失的业务提前采取措施,从而避免风险的形成。
2、分散风险策略
分散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将风险分散到性质和特点各不相同、彼此相对独立、关联度较小业务品种上,一旦由于主客观因素造成某项业务出现了风险时,其他业务能够不受影响或影响极小,从而将风险锁定在银行经营的可承受范围内。分散风险策略的运用将提高银行经营风险的管理水平,其优点是将风险分散,从而提升了银行的全面风险控制能力;其缺点是将不利于专业经营。要做好分散风险,对于银行的全局控制要求较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对银行经营的各项内容进行及时的评估更新,将银行的经营内容、各项业务的额度、各个地域的拓展等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避免发生风险时对银行的经营造成较大的、无法承受的影响。
3、补偿风险策略
补偿风险,是指银行在对风险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风险损失采取现实的补偿措施。补偿风险策略在传统的银行业务中主要用于不良贷款的风险覆盖。做好补偿风险重点要做到对抵押物及抵押收益等得出正确合理的评估,其次,提取一定额度的准备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金、坏帐准备金等,也是做好补偿风险的有效手段,其提取的额度应当能够覆盖风险。
4、抑制风险策略
抑制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加强关注对风险因素的变化,当出现风险爆发的征兆或着是风险实际发生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风险,至少防止风险的恶化,或者尽量地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执行抑制风险策略,同样要做好评估工作,当认为某项业务存在较大的风险或隐患时,可以采用放弃经营该项业务的方式或者经营该项业务时追加抵押收益的方式,从而有效的化解风险和隐患。
5、转移风险策略
转移风险,是指银行采用用合法的业务手段和交易方式,将风险尽可能地转移出去。比如说,在银行经营的业务中加入第三方担保人,从而将银行自己承担的风险部分转嫁给了担保人;或者对银行经营的业务中的抵押物进行保险,从而将银行承担的风险部分转移到保险公司;或者通过套期保值等交易方式,将价格波动的风险转移给其他风险投资者。
五、银行经营风险的控制措施
1、建设风险控制管理体系
银行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应当按照风险管理全覆盖的原则进行建设。风险控制管理组织结构的设置,应当使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求渗透到银行的各个部门的各个操作环节中去;同时,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参与风险控制管理,每一位员工既是风险控制管理的对象,也是风险控制管理的执行者;并且,每一项业务从开始到结束都应当受到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的制约。
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设置,应当按照风险控制的要求,保证机构高效精简、权利职责明晰、反映渠道通畅、风险控制有效。加强银行的纵、横向流程化管理,确保部门的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同时前中后台分离,各部门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制衡,并实现信息共享,从而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风险产生。
银行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应能有效地收集、识别和评估风险。首先要将收集风险信息的责任落实到有关的职能部门或机构,从而保证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风险控制管理相关的内部信息以及外部信息。在此基础上,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手段,对收集的初始风险信息、各项业务的重要流程等进行风险辨识、分析和评价,从而实现对银行经营风险的准确识别和评估。
银行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还应能持续地跟踪监测风险,并准确地评估风险可能对银行经营产生的影响,并及时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其中,不仅包括对立法动态和监管变化的持续关注,跟踪法律法规的最新发展,正确解读法律法规的精神,还包括对银行经营活动中风险存在或发生的可能性,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根据银行经营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纠正建议或弥补措施。
2、加强会计基础建设
加强会计基础建设,是对银行经营风险既治标又治本的有效措施。虽然银行经营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风险,但是其中最大、最根本的风险还是资产的质量低下和经营亏损。要保全银行资产、防范经营风险,除了健全银行的规章制度、健全经营业务的操作规程和规范、健全监督检查机制等等,还要更新会计观念,让银行会计人员树立起符合银行经营和防范风险要求的责任观念、风险观念和法律观念,从而自觉地纠正会计行为偏差,使得会计人员能够自觉地防范风险、改进管理。
加强银行会计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求银行的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重视会计工作对于防范风险的重要作用,并给予足够的支持。其次是要加强对银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纪政纪等方面的思想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的规章制度,从而防范道德风险。而且还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增强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地发现问题,防范风险。
3、强化内部审计
银行内部审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银行经营管理的必然要求。内审文化的核心就是以多角度、多层面地防范风险。银行内审,不是为了发现多少问题,或者处理多少人,而是为了能够有效地化解和消除风险;不是为了公布损失的天文数字,或者求证小数点后几位数的真实性,而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挖掘隐藏的风险隐患,避免预期损失,挽救当期损失。
如果银行的内部审计技术和审计工具还一直停留在原始状态,从而无法充分地利用信息对业务进行跟踪审查,那么内部审计的结论只能沦为事后诸葛。在如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电子化、现代化、智能化程度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银行必须注重内审程序的开发,并通过先进的手段来确保审计成果的真实可靠性,从而能够快速及时地将其传递给决策层,并指导执行层,达到防范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一个符合银行内部审计的管理机制,是评价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成果、保证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这种内部审计的管理机制,应当以被审出问题的质量、被审对象在被审后产生的风险、以及该风险造成的损失等来作为考核标准。也就是要对被审对象的现实效应与长期效应进行通盘考虑,最终将考核期、风险等级、损失程度等与内部审计人员挂钩,使机制真正发挥作用,有效地进行风险防范。
4、把握法律手段
目前许多银行都有一整套相对成形的风险识别和控制制度,而法律工作正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银行应当由专业的法律人员把好法律关,从而防范法律风险。法律人员不仅要加强学习,全面把握并深刻理解现行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出台不久的法律法规,还要不断了解银行业务的发展,掌握最新的银行业务政策和原则,并在业务部门充分掌握了客户资信状况的基础上,对法律风险点进行科学地分析并提出合理规避的建议。
另外,诉讼工作作为法律工作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对银行经营风险进行事后弥补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如果做好了非诉讼法律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诉讼案件的产生,同时也可以在案件发生之后提供有利的法律支持,而诉讼法律工作则是在无法妥善地解决纠纷时,采取法律规定的程序来尽量避免或减少损失的方法。参考文献:
[1] 邓永谋.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会计防范与控制[J].广东科技.2008(24).[2] 肖宪芝.加强内部审计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经营风险[J].贵州农村金融.2007(06).
[3] 吴志坚.融资租赁对银行经营的创新意义及其风险控制 [D].吉林大学.2007.[4] 郝龙芹.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管理控制的看法[J].科技信息.2009(20).
[5] 王泽.中国农业银行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研究 [D].西南财经大学.2009.
[6] 李杰.试述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及如何利用法律手段进行控制和防范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8).
第四篇:信用社(银行)经营及风险分析报告
信用社(银行)经营及风险分析报告
银行业监管局: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建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和风险分析报告制度的通知》(银监办通[今年]183号)要求,现将我社今年8月经营及风险状分析如下:
一、经营情况分析
1、负债情况分析。报告期负债总额00万元,比年初减少00万元,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本期归还借入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0万元;各项存款00万元,比年初增加00万元,其中活期存款00万元,比年初下降00万元,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高速公路工程完工后,各施工单位销户将资金撤走,另一方面我社对手续不全的帐户进行了清理,也使部分资金流失,储蓄存款00万元,比年初增加00万元,储蓄存款中活期储蓄存款00万元,比年初增加00万元,定期储蓄存款000比年初增加000万元,定期储蓄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例为0%,比年初的0%下降0.16%,从我社存款结构来看,资金来源稳定,存款利率没有浮动,资金成本也不高;同业存放款项余额
00
万元,比年初下降0万元,主要原因是上半年信用社发放贷款,基层信用社存放在联社的资金余额下降,同业拆入资金余额00万元,比年初增加0万元,主要原因是联社将支农再贷款分配给基层信用社而增加。
2、资产情况分析。报告期资产总额00万元,比年初增加00万元,增长0%,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信用社上半年发放贷款,信贷资产存量增加,各项贷款余额00万元,比年初增加00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00万元比年初增加00万元,我县是农业县,新增贷款主要面向农户投放的春耕生产资金,贷款期限均为一年及一年以内;非信贷资产00万元,比年初增加00万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联社将支农再贷款分配给基层信用社使调出调剂资金比年初增加00万元;报告期债券投资总额为00万元,比年初无增减变化,其中在金新投资两笔金额00万元,在证券投资0笔,00万元,在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存入资金00万元,并在证券交易所购买了010213记帐式国债00张(面值为00万元),购买国债的资金帐号为00证券帐户为00,该国债是2003年第13期记帐式国债,国债票面年利率为2.6%,发行日为2002年9月20日,到期日为2017年9月20日,由于债券市场波动较大,经我社研究后,认为现在回购该国债损失较大,暂时不宜收回,待该国债市场价值上升至100元时再收回,故一直未收回该国债,目前,该国债市面价值95元,如果国债市场价值一直低于票面价值,决定该国债在到期时一并收回。
3、经营业绩分析。报告期总收入00万元,其中贷款利息收入00万元,占总收入的0%,金融机构往来收入0万元,手续费收入0万元,各项支出0万元,其中利息支出0万元(按1年期含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分档次计提存款利息0万元),金融机构往来支出0万元,营业费用0万元,其他营业支出0万元,今年0月实现利润0万元,比同期增加0万元,盈利增加的主要原因:
1、今年贷款发放量大,贷款利息收入比上年同期多0万元;
2、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比上年同期多0万元。
二、风险状况分析
1、风险状况总体评价。对hh联社来说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上,不良贷款占比和不良贷款余额依然呈上升势态,联社现行内控规章制度(联社自行制定和上级制定)基本完善,能覆盖经营管理的主要领域和重要环节;建立了内部稽核审计机制,但目前稽核力量与业务发展不相匹配,因此对有效开展稽核工作有一定影响,因此要加强稽核队伍和检查力度。
2、信用风险分析。各项贷款余额0万元,按贷款四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0万元,比年初下降479万元,剔除票据置换的不良贷款0万元后,实际上升0万元,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0%,今年8月末hh县农村信用联社辖内十大客户大额贷款余额为0万元,占全部贷款的0%,占资本总额的0%,最大一户贷款比例为0%,从上述情况来看我社在大额贷款管理上存在较大风险,同时十大户中hh建材有限公司贷款余额0万元,是一家县属龙头企业,从事水泥生产企业,经营有效益,目前该公司正在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但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主要领导者还贷意识较差,其中0万元已形成呆滞,已拖欠0个季度的贷款利息,信用社已将该企业起诉到法院,案件正在审理之中,该笔贷款存在巨大风险。hh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贷款余额0万元,目前该公司已处于停业状态,该公司在我社贷款时将商城的底商做抵押,现我社正与法院协商确定一个市场能够接受的价格,然后依法变卖处理,收回贷款本息;不良贷款十大户余额为0万元,欠息金额0万元;贷款收回前十大户金额0万元均为养殖贷款,其中转贷金额0万元,收回现金0万元。
3、操作风险分析。近几年信用社未发生案件,现行内控规章制度(联社自行制定和上级制定)基本完善,能覆盖经营管理的主要领域和重要环节,关键是内控制度的执行,因此要加强稽核检查的频度和力度。
4、拨备提取及风险抵补情况分析。信用社本期风险资产总额为0万元,按1%计提应提0万元,实际提取呆帐准备金0万,少提0万元,按呆滞贷款0万元的0%应计提专项准备0万元,信用社实际计提0万元,多计提0万元,两项合计信用社少提拨备0万元;信用社资本充足率为13.53%,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2.43%分别比年初下降3.56%和2.66%,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31%和1.69%,从上述指标来看信用社经营健康发展稳定;信用社能够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信用社财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及要求使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保持稳定,并呈不断上升趋势。
6、重点风险提示。截止今年8月31日,全辖不良贷款余额0万元,不良贷款比年初下降0万元,不良贷款占比0%;其中逾期贷款余额0万元,比年初减少0万元,呆滞贷款余额0万元,比年初减少0万元,不良贷款总体下降。但是如果加上票据置换的不良贷款0万元,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为0%,因此加强信贷管理对我社来说尤其重要。
三、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隐患
1、农村信用社地处农村、结算手段落后、存贷规模小、资本金有限、抗风险能力低。
2、不良贷款占比高,占比为各项贷款的12.14%。
3、电子化建设步伐发展缓慢,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5、制度建设不完整、不规范。信用社没有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岗位操作以及内控制度,没有相对独立的内控部门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实施必要的再监督,内控管理松懈,自我约束能力差,给那些不法之徒进行金融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下一报告期业务经营及风险状况变化趋势预测和监管措施及建议 根据hh县农业经济的规律和特点,下一期业务经营将进一步好转,风险将得到有效化解。监管措施及建议
hh信用社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贷款信贷资产质量问题,因此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大资产盘活力度,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一是强对不良贷款的清收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清收不良贷款管理机构,明确专职人员建立工作责任制,并且组织落实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对2001年以后发放贷款一律实行责任清收,并与责任人利益挂钩终身追究责任,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二是分解落实不良贷款压缩指标任务,严肃指标考核,考核不良贷款占比和贷款回收率二项指标,有力地防范了虚假清收行为。三是根据借款人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分类处置,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一户一策进行清收。特别是运用法律手段清收时,要及时、准确、合理地选择诉讼对象,切实提高胜诉率和案件执行率,消除“只赢官司,不赢钱”的被动局面。四是灵活运用清收政策合理进行物质奖励,调动全员清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切实加强对抵押贷款管理,按照《合同法》、《担保法》等条款,根据抵押不动产的实际占用情况仔细审查、严格把关、完备手续、绝对不留任何法律“空档”,确保不动产权(物)抵押贷款合规合法、真实有效,使之真正成为实现贷款质量根本好转、防范信贷风险、加强信贷管理、提高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六是重视和加强对贷款超诉讼时效的管理,认真分析研究防止贷款超诉讼时效措施,坚决杜绝因管理不善和人为因素造成贷款超诉讼时效,牢牢把握债权的主动权。
2、继续狠抓案件专项治理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加强风险防范,控制各类案件发生。
3、做好旺季工作,下大力气吸储、清贷、收息,促使各项业务稳健发展,确保全年经营目标圆满实现。
第五篇:银行综合管理风险监管情况报告
XX行综合管理和风险监管报告
市银监局:
今年以来,我行认真按照上级行和市银监局监管工作要求,狠抓各项制度落实,不断加大内控监管力度、切实把风险防范作为业务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与业务经营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不但防范了各类风险的发生,而且促进了业务经营的持续稳定发展。现将我行2006年综合经营管理和风险监管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一年来的总体经营情况
一是各项存款持续稳定增长,市场占有份额再创新高。截止12月末,全行各项存款余额达362825万元,比年初增加82670万元,同比多增21986万元,完成省分行下达净增计划的187.9%。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46447万元,净增58040万元,同比多增18739万元;对公存款余额116378万元,净增24630万元,同比多增3247万元。
二是贷款投放重点突出,营销工作初见成效。各项贷款余额133005万元,比年初增加8934万元,同比多增6131万元;其中:重点类贷款比年初增加12800万元,引导类贷款比年初减少180万元,自主类贷款比年初减少6489万元。
三是财务收支双线增长,盈利能力明显增强。截止12月底,我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819万元,同比增收265万元,完成省、分行下达计划的其中:银行卡手续费收入404万元,同比增收175万元,保险代理手续费收入156万元,同比少收4万元,其它中间业务收入259万元,同比增收94万元,完成省分行下达计划的96.3%。12月底,全行实现账面利润盈余2394万元,同比增盈1078万元,分别完成省、市分行下达计划的138.6%和113.4%。
四是综合内控管理和防范、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年初我行按照省分行工作总体部署和市银监局要求,通过大力开展“会计基础管理规范年”、“信贷基础管理规范年”、“自律监管规范年”、“合规文化教育活动年”、及“反冼钱”等活动,使我行内控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规操作、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一年来全行末发生各类经济和责任性刑事案件。
二、贷款五级分类变化及不良贷款清收情况。
(一)贷款五级分类变化情况:截止2006年12月底,各项贷款余额133005万元,其中五级分类不良贷款56125万元,占比42.20%,余额和占比分别比年初下降2584万元和5.12个百分点,完成省分行下达下降计划4500万元的57.42%。按照不良形态划分分别为:次级贷款352万元,比年初下降133万元;可疑贷款27864万元,比年初下降2023万元;损失贷款27909万元,比年初下降428万元。
(二)新发放贷款质量情况:2004年以来我行新发放贷款95118万元,其中形成不良贷款286万元,占新发放贷款的0.3%;2005年以来我行新发放贷款60991万元,其中形成不良贷款0.29万元,占新发放贷款的0.00005%;2006年以来我行新发放贷款35541万元,未形成不良。
(三)、非信贷不良资产清收管理情况。12月末,我行非信贷资产余额241855万元。其中,正常类241266万元、关注类141万元、次级类59万元、可疑类215.6万元、损失类218万元。非信贷不良资产余额合计492.6万元,较年初减少13853万元,占比为0.2%,较年初下降了9.49个百分点。2006年累计处置抵债资产283万元,占省分行下达年处置计划的141.5%,实现变现收入130万元,变现率为45.94%;通过汇报争取上级行弥补以前亏损挂账13,753万元,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当年非信贷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目标。
(四)不良贷款产生的内外部因素。我行不良贷款按贷款类别划分主要集中在政策性扶贫贷款上,约占全行不良贷款的95%以上。形成不良的原因很复杂,即有历史和政策性原因造成的,也有内部管理上的问题。从不良贷款产生的外部因素分析看,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历史和政策性因素造成了我行不良贷款的大量积沉。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末形成,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在此历史背景下,江宁作为全省扶贫的重点地区,我行承担了90%以上的国家扶贫贷款发放任务,这些贷款的发放政策性很强,主要由各级政府下达指令性计划,并严格要求按期集中进行投放,这为我行贷款到期后的清收管理埋下了诸多隐患。二是社会信用环境制约了清收工作的开展。由于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个别地方宁可保一家效益不高的企业,也不愿看到银行动用法律工具清收一家大户企业不良贷款,从而也导致了银行清收大户企业贷款难的窘态状况,加剧了个别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三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依然较低,这也是造成不良贷款的另一个客观主要原因。从不良贷款产生的内部因素上分析:一是在信贷管理制度的落实上还不是很实。二是信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清收人员与大量的不良贷款,特别是“散小差”贷款比例极不相称。目前,全行包括风险管理岗位人员在内,仅有清收队员110余名,与40多万户“散小差”贷款相比,比例为110人/3637户,也就是说,每个清收队员要承担3637户不良贷款的清收任务,谈何容易?
(五)、不良贷款清收的主要措施:一是早安排、早部署、早主动、早见效,确保了不良贷款“双降”目标的实现。针对我行不良贷款占比高、清收难度大的实际,我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不良贷款清降工作,并于上年11月末就层层分解下达了2006年第一季度不良资产质量管进计划和清收处置计划,为不良贷款的清收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继续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市县行班子成员包片挂点清收、分管领导直接参与清收管理。市分行在年初年中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不良贷款占比50%以上的XX行和、XX、XX、XX县支行“一把手”把主要精力放在清收管理上,分管副行长全职抓清收,按季向市分行汇报清收处置进展情况。市分行领导还率先垂范抓清收。我行班子4名成员挂点十大不良贷款客户清收,涉及不良贷款本息5020万元,到10月底己实现货币收回1065万元,带动和促进了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三是突出清收重点,坚持“抓大、收中、不放小”的清收策略。全行充分利用ABIS、CMS两大系统拆包的机会核对、补登《清收花名册》,采取专职人员拉网式清收、竞标承包清收、清收人员就地招聘村社干部帮收,委托信用社及公检法人员清收,抢抓地方政府兑付退耕还林资金的机遇促收等方法措施,因地制宜,各取所长,向“散小差”贷款要效益。另外,全行坚持把清收重点放在去年新准入不良贷款、2000年以来新放贷款形成的不良和改制企业不良贷款及表外利息上,严控了新增不良贷款的发生。四是加强当年临到期贷款的提前预警和清收,防止了正常和关注类贷款脱变为不良,并从消化存量和控制增量两个方面监控贷款质量的变化,确保了新增贷款质量。五是充分发挥机制创新优势,资源配置向资产管理倾斜。进一步完善了清收考核激励机制,激发了全员参与清收的积极性。市、县(区)支行逐步完善了《IA农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考核管理办法》,对清收人员全面推行“基本工资+提成”的薪酬分配办法,实行万元含量工资制,有效地激发了清收员工积极性,实现了不良贷款清收由“要我清收”向“我要清收”的转变;资源配置向清收管理工作倾斜。今年,市分行筹集100万元专项费用分别按清收不良贷款本金的1%、表外利息的5%与各经营行清收进度挂钩兑现,并适当提高县(区)支行分管副行长的工资兑现比例,对当年全面完成清收管理任务的分管副行长按行长工资总额的85%兑现工资,资产质量指标欠账的依率扣减。六是主动介入、积极渗透,努力在清收改制企业贷款本息上挖潜力、求突破、要进度。为了防范新一轮企业改制过程中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发生,自年初开始我行就要求各县(区)支行要逐户逐笔落实维权工作责任制,密切关注和洞察企业改制动态,具体分析、充分把握维权机遇,有效防范了个别企业逃债行为。同时,我行还加大依法催收,强制清收力度,并按照诉必胜、胜必果的审慎原则依法起诉了一批,申请执结了一批,对贷户起到了震摄作用,使清收进度明显加快。七是进一步加强资产质量监管工作。首先,市分行实行按月监测分析,按季度对资产质量指标进度差的行实行问责制、一对一谈话制和《资产质量指标提示函》制度。今年以来,已累计实施一对一谈话或问责的6个支行涉及行长和主管行长15人(次),下发《资产质量指标提示函》7份。同时按照市银监分局的要求对9个重点监管行进行重点监测,对全行十大贷款客户和十大不良贷款客户实行直接监管,对市、县行班子成员挂点清收处置情况进行定期监测评比通报。其次,对2001年以来新发放贷款形成的不良全面进行了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对清理核查出的233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通报批评和责任清收,对其中58人实施经济处罚;对违规、越权发放信用贷款的6名审批主责任人分别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三、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一)、加强学习教育,集中开展了“十项”活动,全面提高全员合规文化意识。认真开展了规章制度学习教育、会计基础管理规范年、信贷管理规范年、自律监管规范年、合规文化学习教育、商业贿赂专项治理、案件专项治理“回头看”、反洗钱、防范案件专题教育、内控管理上台阶等十项活动。深入学习了《中国XX银行XX分行案件防范和查处十项规定》、“三个指引”、《中国XX银行会计基本制度》、《中国XX银行信贷管理基本制度》、《中国XX银行XX分行安全保卫工作要害部位重点环节风险点及防范规程(暂行)》、银监会提出的操作风险防范13 条要求等规章制度,使每位员工熟悉和掌握了各项业务、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增强了全员的合规文化意识,自觉做到严守制度,合规操作。
(二)、狠抓基本制度落实,强化了操作层面的风险监控力度。一是建立和完善柜员操作质量考核制度。各县(区)支行均按岗位设置配齐了柜员,并在考核柜员业务量、现金收付量、柜面服务质量的同时,将柜员操作质量纳入考核内容,与柜员绩效考核挂钩。二是落实了事后监督制度,把事后监督作为会计基础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完善了会计事后监督体系和规范运作。三是认真落实了会计主管制度,并严禁会计主管办理前台业务,保证了会计主管专职履行职责。四是落实了营业网点负责人“十亲自”制度。五是落实了财会监管员制度。各县支行财会监管员每季度都能对辖属机构监管的内容深入检查一遍,市分行财会监管员,每半年对支行财会监管员和部门的履行职责情况、以及支行营业室进行了全面检查,且检查面达到了100%。六是落实了信贷管理基本制度和贷后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了信贷风险的发生。七是落实了干部交流、基层网点负责人轮岗轮换及强制休假制度和柜员岗位责任制和定期轮岗制度。八是落实了员工日常行为排查制度。定期对员工特别是重要岗位员工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排查。对涉足赌博、经商办企业、兼职或从事第二职业、投资股票、社会交往复杂、日常消费与收入明显不符、劳动纪律散漫的员工高度关注,对发现苗头问题的员工该谈话的谈话,该调整岗位的调整了岗位,及早消除了隐患。九是落实了安全保卫各项制度。全面落实金库钥匙、保险柜钥匙“双线平行交接”、枪弹分离等规定。并组织开展了守押人员行为排查和技能测试。同时,我行还落实了反洗钱各项制度,对大额交易及时向市银监局按月定期报送了反冼钱报告和报表。
(三)、落实了部门职责,全面提高了自律监管水平。市县行业务主管部门严格按照《中国XX银行业务部门自律监管指导原则》和本部门《自律监管实施细则》,认真开展了自律监管工作,切实提高了自律监管的质量和效果。自律监管工作中,市县两级行分管领导把主管部门履行自律监管职责作为加强内控、防范案件的一项重要工作,经常督促检查,抓细抓实,使我行自律监管工作水平有较大提高。
(四)、组织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我行根据省分行和银监局有关精神,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印发了《中国农业银行IA分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案件专项治理“回头看”检查和重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行长XX任组长,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行长XX任副组长,办公室、财务会计、信贷、公司业务、机构业务、个人业务、资产风险、法律、人事、监察、保卫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市分行对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各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逐一进行了分解,落实了责任,突出了工作重点。同时,我行及时转发了省分行《关于切实做好案件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转发总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中国XX银行甘肃XX行案件防范和查处十项规定〉的通知》、《中国XX银行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对各县支行提出了严格的贯彻落实意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了银监会提出的操作风险防范13 条要求,对号入座,让全员熟悉自已在操作中应遵守的制度,在案件防范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
(五)、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落实案件防范措施。开展了内控管理上台阶活动,制订了《中国XX银行XX分行内控管理上台阶活动实施方案》,市分行还成立了内控管理上台阶活动领导小组,在监察室下设了办公室。各县(区)支行也成立了相应机构,负责组织本行的内控管理上台阶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全行内控管理和案件防查工作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六)、全面落实《案件防范和查处十项规定》,进一步靠实各级领导责任。按照省分行《案件防范和查处十项规定》的要求,及时召开了案件防范专题会议,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XX同志与班子其它成员、市分行各部室负责人、各县(区)支行行长就加强内控、防范案件进行了谈话,并要求各行、各部门必须坚持从严治行的方针,把加强内控、防范案件作为一项长期而紧迫的工作,抓紧抓好。在此基础上,我行还于8月21日,召开了加强内控管理、案件防范分析会,深入分析了我行内控管理、案件防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要求市县行要自觉将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业绩观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一手抓业务经营,一手抓内部管理,切实将内控管理、案件防范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好银监会和总分行加强内控和案件防范的各项措施,防止了各类风险和案件的发生。
(七)、组织开展了两次综合大检查。2006年1月10日至3月25日,市分行抽调21人组成7个工作组,按照《中国XX银行IA分行案防范安全保卫大检查工作方案》,对全辖16个县(区)支行所辖的67个营业网点、36个设库单位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了全省操作风险大检查中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和员工行为排查、岗位轮换、枪支管理、金库值守、反洗钱等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发现问题156个。2006年6月15日至6月25日,市分行再次抽调18人组成13个工作组,对全辖16个县支行和25个营业网点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了3月份大检查发现问题的纠改情况。通过检查,各行对3月份案件防范、安全保卫大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比较重视,142个问题得到整改。同时,对个人贷款操作风险专项治理工作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存款、结算、票据、个人信贷、资产处置等重点业务和柜员身份认证、密码使用、离岗签退、授权、大额可疑交易报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内外部各种对账、日终现金核对、金库钥匙管理、库存现金管理、印鉴管理、守库押运、枪弹管理等重点环节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
(八)、加大了整改力度,突出整改重点,落实整改责任。市、县行业务主管部门对上半年自律监管检查和各类工作组检查发现的问题,向被检查单位提出了书面整改建议,逐项拿出了整改意见,并逐条贯彻落实,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的整改和纠正。同时,对发现的比较严重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经济处罚,共处罚126人,罚款14300元。
四、存在的问题。
(一)不良资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社会信用环境较差对抓降工作影响较大。当前在法制保障不力的情况下,借款人失信后得不到应有的制裁,于是赖账、失信、逃废债条成为一些贷款企业生存的法则。另外,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及各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贷款的一些做法,对我行清收处置不良贷款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二是企业改制最终悬空了银行贷款债权,相当一部分不良资产实际上变成了待处理(核销)损失资产。全市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于2003年11月28日全面启动,涉及我行贷款的改制企业113个结欠贷款(本金28078万元,利息11716万元)债权5亿元,其中破产的17个,涉及贷款9,401万元,利息8,204万元,仅追偿债权173万元,仅占破产企业贷款债权的0.98%。虽然全行上下竭尽全力申报债权、维护权益,但在改制潜规则的作用下,收效甚微。三是清收空间越来越狭窄,清收难度越来越大。2000年以来,我行大打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歼灭战、攻坚战,通过连续多年持续不断的清收,好收的己经收完了,剩余不良贷款均为难啃的硬骨头,使全行清收空间越来越窄;同时,难度大的投入多,产出少,甚至得不偿失,影响了一部分同志的清收积极性。四是非信贷不良资产中行社纠纷形成的挂账清收处置难。
(二)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各项制度还落得不是很实,个别人员违规操作的、屡查屡犯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个别网点负责人对内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一些员工警觉性不高,自我保护意识还不是很强。三是检查的内容还不是十分全面,检查的频次不高。四是内控综合管理的要求与当前我行员工的综合素质还有一定的差距,基层员工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特别是对政策、制度的理解能力、实践应用能力还不能做到很好的结合和应用。
(三)、综合业务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有效贷款营销进度缓慢与存款快速增长形成较大反差。资金营运效益较低的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全行的经营收益和持续有效发展。二是业务项目及行际间发展不平衡,不良贷款清收进度缓慢,压降形势非常严峻,信贷资产质量差的问题仍很突出。10月底,大部分县支行不良贷款净下降欠账较大。三是基础设施落后,市分行办公楼破损陈旧已成危房,西和支行无营业办公楼,与同业形象和业务发展形成反差较大,严重影响了我行的整体形象和社会声誉。
五、改进措施和对监管工作建议
(一)改进措施:一是继续开展“内控管理上台阶”活动,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抓好内外部各项检查中查出各类问题的整改,切实使我行的内控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进一步加大对信贷、结算、现金等重点业务的检查力度和操作层面的风险管控力度,严防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充分发挥市、县两级行部门自律监管职能作用,在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责,严格规范自身经营的基础上,切实发挥再监督作用,确保“三道防线”收到实效;整章建制,切实抓好各类案件防范工作,充分用运检查成果,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从制度上对违规违纪行为予以约束,杜绝各类经济和责任性刑事案件的发生。二是加快清收处置进度,努力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密切关注企业改制新动向,积极创新清收方式,逐户制定清收方案,靠实清收人员责任,综合运用清收政策和手段,积极抢收大额不良贷款;充分利用后两个多月务工农民返乡、大宗农副产品上市之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打好旺季“散小差”贷款清退“歼灭战”;继续加大考核力度,全面推行和完善清收不良贷款本息万元工资含量等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工资资源分配对清收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认真借鉴和推广市场化清收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充分运用市场化清收手段加快全行清收处置进度。三是靠实责任,完善机制,不断加强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坚决防止新增贷款发生不良,努力提高贷款收回“四率”(贷款到期收回率,贷款利息收回率等)。
(二)、对监管工作建议:加强对我行监管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加强区域间商业银行监管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建立监管信息反馈机制。加强对我行监管工作的培训,努力提高我行监管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