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及对策5篇

时间:2019-05-14 23:2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及对策》。

第一篇:论文-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及对策

目 录

一、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一)信用风险

(二)利率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

(四)操作风险

二、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银行风险管理现状(综合描述)

(一)风险管理的理念不深入

(二)尚未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

(三)风险识别和管理手段落后

(四)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

(五)奖罚激励机制不完善

三、防范风险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一)防范信用风险

(二)防范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三)防范操作风险

(四)构建全面风险防控体系

内 容 摘 要

银行风险是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资产和预期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地防范与化解风险,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重点从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及对策。

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及对策

商业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借贷和结算业务为主的高负债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银行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机会的可能性。由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扩散性的特点,一旦银行经营风险转化成现实损失,不仅会导致银行破产,而且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因此,正确认识商业银行风险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对商业银行而言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金融环境和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可将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

一、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一)信用风险

当今,“信用”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经济生活的新“瓶颈”。诚信原则是每个金融行业都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银行又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借贷为主的企业,因此,自商业银行产生以,来信用风险就是最为关注的风险。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的资产规模不断壮大,伴随之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无疑也在不断的增长,但风险控制水平和管理能力远低于资产的扩张,使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有扩大隐患。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现状严重,具体表现为贷款结构失衡,贷款比重过高且投向集中,出现风险集中趋势;资产结构过于单一,以企业贷款为主,负债结构以存款为主,居民存款占比上升;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不合理,存短贷长现象严重等。

其次,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中依然存在许多误区,这表现在:(1)大量的“桌上放款人”仅仅以贷款审查流程是否合规,资料手续是否完备为审批标准,而忽略对借款人的实地调查;(2)过分迷信大客户,大项目,尤其是有政府背景的项目,忽略风险的动态变化,从而盲目扩大贷款规模,引发恶性循环;(3)片面理解发展化解风险的手段,通过扩大贷款规模来缓解和延缓风险。忽略贷款市场的有效需求而进行过度贷款投放和对客户的竞争,使贷款审查降低了信用标准,也使贷款风险管理人员对贷后实际管理能力下降,增大了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近

贷资产结构的同时,也掩盖和延缓了风险暴露。

三是商业银行的收益结构和业务扩张模式决定了信用风险在整个银行风险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是存贷利差,业务扩张模式主要是存贷款的急速膨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对陌生的客户群体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现有风险管理水平和体制下,信用风险会进一步增大。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优质客户的流失、存款的减少会加大我国商业银行的提现风险,陌生的客户群体增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难度。在外商的冲击下.商业银行的贷款客户经营状况的恶化也将增加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而且,在开放的世界市场中,新增的各种经营风险最终均表现为信用风险。

(二)利率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利率风险管理是被动的、简单的管理。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相比,我国的利率风险更多地表现为体制性风险,国家利率政策的调整是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在利率管制下,管理当局赋予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主要是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和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并不要求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做出有效的规避。因此,商业银行主要关注信贷和流动性风险,缺乏对利率风险的有效管理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客观上放大了风险。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工具缺乏,尤其缺乏衍生金融工具等有效转移风险的手段。衍生金融产品的缺乏明显地制约了中国金融风险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量化管理落后。量化管理和模型化是西方发达国家银行风险管理在技术上的重要发展趋势。中国目前在风险量化管理方面还非常薄弱,大致还停留在资产负债指标管理和头寸匹配管理的水平上,而对于在风险价值、信用计量和持续期等概念还并不能熟练使用。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构成严峻考验。近两年利率的波动充分暴露出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期限存在严重的存短贷长现象,资产负债期限以及负债和资产的利率敏感性不匹配现象严重;(2)在利率放开初期,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会有缩小的趋势;(3)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收益率曲线的变化更为频繁,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出现反转(如在商业扩张阶段,由于货币政策的逆向短期操作,短期利率贷款的重新定价利率与短期存款利率的利差就会大幅度降)。(4)利率的变化使得商业银行面临选择权风险,具体表现为流动性和再投资风险。因此,在利率上升或下降时,商业银行都会面临客户在不同程度上的选择权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市场/产品流动性风险和现金流/资金风险。前者是指由于市场交易不足而无法按照当前的市场价值进行交易所造成的损失。后者是指现金流不能满足债务支出的需求.这种情况往往迫使商业银行提前清算.从而使账面上的潜在损失转化为实际损失,甚至导致机构破产。流动性风险可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它是其他风险在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方面的综合体现。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始终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

从目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看,体现为供给大于需求,流动性充足,但在其背后亦隐含着流动性危机。主要体现在:

(1)高流动性靠存款的超长增长所支撑,且存款中主动性负债不足。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通过主动负债扩大资金来源的渠道非常有限,对客户存款的期限、金额、利率都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负债的总量结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和客户结构无法有效优化并与资产合理匹配。存款的超长增长保证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使得监管者和经营者都普遍认为当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已没有问题,从而放松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关注,把目光都放在资产业务的拓展上。然而,由于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受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影响非常明显,一旦外界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存款增长趋势放缓,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将立刻显现,从而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流动性危机。

(2)资产的变现能力不足以保持足够的流动性。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经营理念不断深入,对盈利性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信贷资产和债券资产的投资力度,市场总体资金的充裕度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平均期限搭不当,或者商业银行收益随着利率的下降及贷款增长的停滞而下降,都可能引起流动性问题。从目前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来看.资产形式较单一,变现能力较差的信贷资产占比大,流动性明显不足.而由于不良贷款比重仍然较高,使得信贷资产缺乏变现的环境和基础,进一步加剧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问题。即使债券资产流动性较强,但目前商业银行受交

期银行间市场资金受中央银行收缩货币信贷政策的影响由宽松逐步变为紧张。

(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可以分为由外部客观原因和由内部工作人员的行为造成的损失。随着商业银行机构规模扩大化、金融产品多样化和复杂化,商业银行业务对计算机为代表的IT技术的高度依赖性和金融业及金融市场全球化的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使得外部条件更加复杂和难以控制,因此可能造成的外在操作风险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严重的后果。然而,银行经营以人为本,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也应以加强内部操作风险控制为基础。

导致商业银行内部员工行为失当的原因,有的是主观恶意,有的是主观善意。近年来,商业银行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管理办法对业务流程加以整合,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提高监测水平,通过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实施问责制等措施使商业银行的外在操作风险和主观恶意行为风险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对主观善意行为风险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实际上,主观善意行为的发生频率和对银行造成的损失可能更大。由于银行对主观善意行为疏于防范,缺乏应有的事前预警、事中监测和事后分析评估和处理机制,使得银行对主观善意行为的发生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远低于对主观恶意行为的认识,而且责任人也因处罚较轻而缺乏应有的警惕,使得主观善意行为的发生频率和对银行造成的损失远大于主观恶意行为风险。其次,主观恶意行为风险往往是以主观善意行为为条件。近年来,银行出现一些经济案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些基层负责人或客户经理以提高服务效率、方便客户为借口,使一些规章制度流于形式,管理上出现漏洞,给一些犯罪分子以履行职务或服务客户为名、行经济犯罪之实提供了方便。最后,主观善意行为造成的损失具有隐形性。例如,为提高短期收益,一些银行的债券投资部门在低利率时期增加债券投资.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在缺乏避险手段情况下就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利率风险。

二、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重大金融案件频发就是明显的例证。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给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如果正确认识这些不足和差距,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一些不该发生的风险就可以避免,风

(一)风险管理的理念不深入

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起步相对较晚,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防范意识从高级管理层到基层网点的普通职工呈现逐级递减趋势,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从总行到基层行呈现逐级弱化趋势,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不到位;过分追求业务指标,忽视风险管理,再加上政策、市场或传统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使得我国众多商业银行不得不将利润的增长点更多地放在贷款业务上。同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和企业对银行资金的旺盛需求使得银行信贷扩张。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基层银行领导经营指导思想不正确,重贷款客户的抢夺轻贷款质量的管理,不严格执行信贷管理规章制度,导致降低标准发放贷款,形成信贷风险„„均体现出风险管理理念的缺乏。

(二)尚未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心主要集中在对资产风险的重组、转化、清收、处置等事后管理上,而对风险资产的事前、事中的防范控制做得不够。各个业务部门对各自业务的风险状况分头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目标和风险信息沟通;风险管理部门对于分散在各个部门的风险管理并未起到检查和督导作用;不良贷款边清边冒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风险识别和管理手段落后

国外商业银行事前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较为完善,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达到了对风险管理全过程的全面监督和控制。而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没有专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风险管理长期以来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分析,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科学性不够,对于早期风险的防范仍是一片空白。

(四)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能适应银行审慎经营和银行业监管的需要。银行内部缺乏一个统一完整的内部控制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不少制度规定有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现象。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长期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严格、有效的内控管理,审贷分离不够严格,风险责任不明晰。另外银行会计、储蓄、出纳、信用证、承兑贴现等这些业务的操作环节内控管理不到位,执行制度不力等问题促使这些业

(五)奖罚激励机制不完善

一切好的内控制度与方法最终还是要由人去执行,否则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效用。一些银行机构的风险管理中,只是规定、要求员工在中要做什么,而没有将风险管理的结果与员工收益挂钩,没有引入奖罚激励机制,难免个人会消极对待,出现风险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这将导致风险的蓄积扩大

三、防范风险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风险防范的根本策略在于制度防范为主、技术防范为辅,二者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制度防范的要点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恢复和加强市场约束、监管约束、银行同业协会约束与银行内部构成的由外到内的风险防范体系。主要工作为:(1)进行产权制度改革;(2)提高风险识别和管理手段;(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推行奖罚激励机制不断完善;(4)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监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技术防范的要点在于与制度防范相结合,通过风险防范手段的改进,建立不完全信息下的风险机制,在具体风险的管理上,应在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策略。

(一)防范信用风险

防范信用风险要在加强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等工作的基础上,重点作好:(1)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银行信用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模型,这样既可减少信用风险,又可以提高银行利润。(2)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贷款等资产业务的流程控制,明确责任和利益的关系。(3)建立并完善信用风险监测信息系统,建立客户基础数据库和开发客户跟踪系统,实现信用风险的动态化管理。(4)通过对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进行对比,选择适时退出策略,以实现最佳的资产配置效果。(5)利用新兴工具和技术来减少和控制信用风险,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主要利用贷款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来达到提前收回债券和转移信用风险的目的,实现风险结合管理。

(二)防范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1)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对资金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对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建立资金统一的管理和操作平台,实现流动性、利率风险管理与信用风险管理的适度分离,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在资金配置过程中建立起完备的经济、金融信息网络系统和风险监控预警系统,强化各种风险的量化分析,补充自有资本金,增强抵御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能力。(2)健全独立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监管的控制部门,直接对银行董事会或行长负责.制定明确的利率风险管理及监控规程.划分利率授权权限和责任。合理确定内、外部利率。通过确定反映市场变化并兼顾各部门利益的内部利率.引导资金向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集中.降低总体风险,实现全行战略发展意图。同时与其他部门协调合作,建立以安全为前提、以效益为中心的外部利率确定体系。(3)创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产品。一是根据国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进行衍生产品的基础工作;二是开发和运用主动负债或提高资产流动性的产品,改善资产负债组合,如发行次级债券,尝试创造连接不同市场的产品,将存款与债券市场、存款与货币市场收益挂钩,如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存款等。待条件具备后适时推出远期利率合约等产品。通过研究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资金交易,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消除全行的风险敞口,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

(三)防范操作风险

(1)建设内部风险控制文化。操作风险存在于银行的正常业务活动中,银行只有建立操作风险管理与稳健的营运控制文化,使高级管理层以高标准严格要求各级管理者,操作风险管理才会有效。营造风险控制文化是指全体员工在从事业务活动时遵守统一的行为规范,所有存在重大操作风险的单位员工都清晰了解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对风险的敏感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2)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操作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否。对操作风险的防范关键是对行为人的控制.提高行为人的业务素质。在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同时。改变业务硬约束,人员软约束的状况.实行三分离制度:(1)管理与操作的分离;(2)银行与客户分离;(3)程序设计与业务操作分离。

(四)构建全面风险防控体系

由于我国宏观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和国内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及其应用的滞后,在国际上发达国家银行业中已经应用成熟的一些数理性的风险管理方法要吸收应用到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中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因此,我国银行业目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建立完善、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培养银行业风险文化,同时加强风险管理理论和应用的基础性研究,逐步建立起高效、科学、定量分析的风险监控和度量的模型体系。

参 考 文 献

1、曹凤歧,《货币金融管理学》2008年10月

2、张金清,《金融风险管理》2009年6月

3、邹春艳,《中国上市银行收入结构、盈利成长及其效应分析

》,《金融经济》 2011年第22期

4、刘桂平,《论当前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农村金融研究》2012年02期

5、何凤,《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初探》,《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第2期

6、刘继兵 林馥玲,《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时代金融》2009年第1期

第二篇:论银行经营中的风险

论银行经营中的风险

摘要:

银行经营风险的成因具有多源性,表现结果具有唯一性,存在具有隐蔽性,暴露具有滞后性,控制风险也带有短期利益的牺牲性。本文就银行经营风险的分类和特点、我国银行经营的现状以及银行经营风险的控制策略和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银行经营;风险;控制

银行经营的本质是风险的承担与管理,随着现代银行业的发展,当前金融界已经普遍认识到,银行经营应当将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并重,在实现银行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必须保证能够有效地控制操作风险,从而减少经济损失。只有重视风险管理,遵循审慎经营的原则,才能使银行树立长期稳健经营的理念。为了获取盈利而管理风险的能力,已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频频发生大案要案,不仅经济损失严重,而且社会影响极大,就是由于没能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只是一味片面地追求规模扩张和过度地追求短期利益,以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何正确地认识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并且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银行经营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我国银行业刻不容缓的难题。

一、银行经营风险的分类

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等等。

所谓信用风险,就是指银行在其运营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和客户的资信状况、信用道德问题,而引发的潜在的资产风险和损失隐患。信用风险包含了国家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客户信用风险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既有由于不可抗力如政策变更、社会环境变化等客观原因而导致的风险,也有由于对客户资信状况、信用水平了解程度不够等主观原因而导致的风险。对于由上述客观因素造成的信用风险,具有不可预见性,较难防范;而对于上述主观因素造成的信用风险,则是可以预见和进行防范的。要降低这些信用风险,除了需要全社会有一个良好的道德信用环境以外,主要还必须要求银行内部有一套完整的信用评估体系,能够对希望获取银行资金的客户提供必要的评估。

所谓法律风险,就是指银行在其运营过程中由于不符合法律规定而造成法律合同或经营行为的瑕疵,从而引发的风险。由此可以看出法律风险主要是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预见和进行防范的。一般可以通过专业的法律人员来审慎起草和审查法律性文件、并参与重大业务谈判等控制手段,对银行经营中的法律风险点加以制约和预防。

所谓操作风险,就是指银行在其运营过程中,由于内部员工因操作失误、疏忽或没有按照规定流程来进行操作等等,而造成损失或可能导致潜在损失的风险。它是由银行内部人员的操作和业务系统等因素所导致的操作风险,是由于不完善或已经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损失的风险。除了外部事件如监管者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导致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是银行可以进行控制和防范的风险,这就要求银行加强对员工日常操作的培训。

所谓道德风险,就是指银行在其运营过程中,其内部员工由于不良动机或道德败坏,从而引发的风险。由于银行业的经营对象为货币,决定了银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其从业人员被诱惑和犯罪的机会要多得多,再加上一些利欲熏心的人会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来拉拢、腐蚀和引诱银行的工作人员,从而进行内外勾结共同作案,或者以高额的回报为诱饵,来促使银行的领导干部和员工挺而走险。这种风险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盗窃现金、信贷乱投乱放等等。

二、银行经营风险的特点

1、具体性。不同类型的银行经营风险具有各自具体的特性,即便是同种类型的银行经营风险,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无法采用单一的方法来进行准确的识别和计量。由于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因素不仅存在于银行的业务操作中,还和我国社会各界乃至国际社会都息息相关,并且又涵盖了银行的所有业务,虽然某些风险因素之间有关联,但是单个风险因素与其造成的损失之间并不存在可以进行定量和界定的数量关系。

2、分散性。银行经营中的风险管理覆盖面极广,既包括了发生频率较高、造成损失相对较低的员工日常业务小错误,同时又包括了发生频率低、但造成损失相对较高的外部大金额欺诈、内部大规模舞弊、自然灾害等,而且各种类型的风险还存在相互交叠的现象。因此,采用单一的方法来协调解决所有的银行经营风险是根本不可能的,同时,希望依靠单一的部门来完成银行经营风险管理任务

更是不可能的。

3、复杂性。不同类型的银行经营风险的表现方式存在差异,同种类型不同领域的银行经营风险也不尽相同。而引起银行经营风险的因素更是极其复杂,如业务的复杂性、银行经营渠道的拓展、客户的资信、自然灾害以及国家政策的协调等都可能引起银行经营风险,这些风险也常常带有鲜明的个案特征。

4、隐蔽性。银行经营风险常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但更多时候,银行经营风险是作为一种产生损失的隐患而存在,由于大部分隐患的暴露都非常滞后,而做好风险控制又需要极大的成本,并且有时还有牺牲一些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致使一些银行经营风险往往容易被银行的经营者们忽视。

5、不可预见性。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自然灾害、事故、国家政策调整等客观因素引起的风险具有不可预见性,难以进行防范。

三、我国银行经营的现状

1、内控合规管理基础薄弱。目前我国银行普遍存在内控合规管理体系的建设进展缓慢、整体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虽然基本上都建立了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但是大都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在内控措施的执行方面也缺乏一贯的合规性,未能形成真正的内控合规文化。员工也普遍缺乏主动合规和自觉合规的意识,仍然存在着靠信任代替管理、靠习惯代替制度、靠情面代替纪律等现象和弊端。甚至有的员工缺乏诚信与正直的道德行为观念,不能做到有效的自律和他律;有的员工对领导的指示盲目服从,而对规章制度却熟视无睹,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员工对工作中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一知半解乃至根本不了解,无意中致使违规操作在不断地延续。

2、规章制度不严谨、执行力不够。目前我国银行大都规章制度众多,但是其中有些制度在制定时缺乏对合理性、协调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进行充分地论证,本身就存在缺漏;有些制度的内容不协调、不配套,致使员工在业务操作中感到难以适从;有些制度的规定不明确或根本不切实际,难以满足基层的操作需要;还有些制度与外部的衔接不及时,没有根据外部法律法规的变化进行同步调整。同时还有规出多门的现象,形成规章制度间的制约,使得操作人员有章难循。而一些新业务的制度制定也严重滞后,未能跟上业务的发展与客户需求的变化,形成了制度的盲点,使得操作人员无章可循。而且,我国银行普遍存在规章

制度执行力不够的问题,许多部门和人员甚至把制度当成摆设,越权操作、违规经营等行为时有发生。

3、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目前我国银行的风险控制仍然大都以以“人控”为主,片面地依赖员工自身的道德约束力,没有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程序和系统的“机控”作用。于是,一旦有员工出现了道德风险,就难以及时地对其做出应对和防范,造成了很多损失。另外,目前我国银行的内控手段也比较单一,偏重事后的监督检查,而缺乏事前预防和事中介入的手段有效途径,往往只是在问题暴露以后想方设法堵塞漏洞或进行惩处,结果造成问题常抓常有、案件屡查屡犯的现象,可谓是收效甚微。

4、风险控制机制欠缺。目前我国银行的风险控制缺乏总体规划,而控制措施又比较分散,从而难以形成控制合力。我国的银行在长期的内控管理中逐渐形成了三个监管层次。第一个监管层次是一线会计监督复核人员的监督复核;第二个监管层次是上一级对口部门的监督检查;第三个监管层次是银行内部审计机构的稽核检查。表面上看起来层层监督,井然有序,实际效果却恰恰相反,由于风险控制机制架构不健全,部门互为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没有形成,缺乏独立性、客观性和强制性,很难起到实质性作用,甚至在少数部门还出现了“自己监督自己、自己审查自己”的现象。而且,由于风险控制水平在我国大多数银行机构的绩效考核中权重较低,难以对经营者形成有效的强制约束力。

5、奖惩失衡。目前我国银行基本都开始认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对于风险控制的问题每年都要搞不少大大小小的检查,但结果往往是检查不断、提出的整改意见不断,而违规违法案件也同样不断。归根到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奖惩失衡,激励机制不健全,责任追究也不到位。经营者往往对于一些风险苗头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重短期轻长效、重前台轻后台、重业务拓展轻风险防范,这就使得银行经营风险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我国银行目前大都缺乏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措施,发现风险和问题的人员往往得不得重视,甚至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从而导致了员工相互监督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对于违规违纪的部门和责任人的处理又过于宽松,往往是以罚代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用人情代替制度,从而使得违规违纪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并且还助长了违规人员的侥幸心理,严重影响了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使风险控制制度的约束

力大幅度减弱,致使许多风险和隐患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地解决,并导致了一些违法案件的查而复生、纠而重犯的现象。

四、银行经营风险的控制策略

1、规避风险策略

规避风险,是指考虑到银行经营风险的存在及发生的可能性,从而采取措施来预先回避风险因素、或主动拒绝和放弃实施某些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方案或业务。其优点是积极预防,并且简单易行;但其缺点是在规避了风险的同时,也一并放弃了获利的机会。在银行的经营过程中,规避风险首先要做好事前的调查和分析工作,对业务或客户等做出合理的评估,从而避免遭到损失。其次,注意将银行的存贷比例管理和流动性管理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第三,在项目的审查过程中,应当坚持审贷分离的原则。第四,应当加强对风险因素的监控,对于可能产生损失的业务提前采取措施,从而避免风险的形成。

2、分散风险策略

分散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将风险分散到性质和特点各不相同、彼此相对独立、关联度较小业务品种上,一旦由于主客观因素造成某项业务出现了风险时,其他业务能够不受影响或影响极小,从而将风险锁定在银行经营的可承受范围内。分散风险策略的运用将提高银行经营风险的管理水平,其优点是将风险分散,从而提升了银行的全面风险控制能力;其缺点是将不利于专业经营。要做好分散风险,对于银行的全局控制要求较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对银行经营的各项内容进行及时的评估更新,将银行的经营内容、各项业务的额度、各个地域的拓展等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避免发生风险时对银行的经营造成较大的、无法承受的影响。

3、补偿风险策略

补偿风险,是指银行在对风险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风险损失采取现实的补偿措施。补偿风险策略在传统的银行业务中主要用于不良贷款的风险覆盖。做好补偿风险重点要做到对抵押物及抵押收益等得出正确合理的评估,其次,提取一定额度的准备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金、坏帐准备金等,也是做好补偿风险的有效手段,其提取的额度应当能够覆盖风险。

4、抑制风险策略

抑制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加强关注对风险因素的变化,当出现风险爆发的征兆或着是风险实际发生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风险,至少防止风险的恶化,或者尽量地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执行抑制风险策略,同样要做好评估工作,当认为某项业务存在较大的风险或隐患时,可以采用放弃经营该项业务的方式或者经营该项业务时追加抵押收益的方式,从而有效的化解风险和隐患。

5、转移风险策略

转移风险,是指银行采用用合法的业务手段和交易方式,将风险尽可能地转移出去。比如说,在银行经营的业务中加入第三方担保人,从而将银行自己承担的风险部分转嫁给了担保人;或者对银行经营的业务中的抵押物进行保险,从而将银行承担的风险部分转移到保险公司;或者通过套期保值等交易方式,将价格波动的风险转移给其他风险投资者。

五、银行经营风险的控制措施

1、建设风险控制管理体系

银行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应当按照风险管理全覆盖的原则进行建设。风险控制管理组织结构的设置,应当使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求渗透到银行的各个部门的各个操作环节中去;同时,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参与风险控制管理,每一位员工既是风险控制管理的对象,也是风险控制管理的执行者;并且,每一项业务从开始到结束都应当受到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的制约。

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设置,应当按照风险控制的要求,保证机构高效精简、权利职责明晰、反映渠道通畅、风险控制有效。加强银行的纵、横向流程化管理,确保部门的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同时前中后台分离,各部门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制衡,并实现信息共享,从而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风险产生。

银行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应能有效地收集、识别和评估风险。首先要将收集风险信息的责任落实到有关的职能部门或机构,从而保证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风险控制管理相关的内部信息以及外部信息。在此基础上,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手段,对收集的初始风险信息、各项业务的重要流程等进行风险辨识、分析和评价,从而实现对银行经营风险的准确识别和评估。

银行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还应能持续地跟踪监测风险,并准确地评估风险可能对银行经营产生的影响,并及时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其中,不仅包括对立法动态和监管变化的持续关注,跟踪法律法规的最新发展,正确解读法律法规的精神,还包括对银行经营活动中风险存在或发生的可能性,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根据银行经营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纠正建议或弥补措施。

2、加强会计基础建设

加强会计基础建设,是对银行经营风险既治标又治本的有效措施。虽然银行经营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风险,但是其中最大、最根本的风险还是资产的质量低下和经营亏损。要保全银行资产、防范经营风险,除了健全银行的规章制度、健全经营业务的操作规程和规范、健全监督检查机制等等,还要更新会计观念,让银行会计人员树立起符合银行经营和防范风险要求的责任观念、风险观念和法律观念,从而自觉地纠正会计行为偏差,使得会计人员能够自觉地防范风险、改进管理。

加强银行会计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求银行的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重视会计工作对于防范风险的重要作用,并给予足够的支持。其次是要加强对银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纪政纪等方面的思想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的规章制度,从而防范道德风险。而且还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增强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地发现问题,防范风险。

3、强化内部审计

银行内部审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银行经营管理的必然要求。内审文化的核心就是以多角度、多层面地防范风险。银行内审,不是为了发现多少问题,或者处理多少人,而是为了能够有效地化解和消除风险;不是为了公布损失的天文数字,或者求证小数点后几位数的真实性,而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挖掘隐藏的风险隐患,避免预期损失,挽救当期损失。

如果银行的内部审计技术和审计工具还一直停留在原始状态,从而无法充分地利用信息对业务进行跟踪审查,那么内部审计的结论只能沦为事后诸葛。在如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电子化、现代化、智能化程度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银行必须注重内审程序的开发,并通过先进的手段来确保审计成果的真实可靠性,从而能够快速及时地将其传递给决策层,并指导执行层,达到防范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一个符合银行内部审计的管理机制,是评价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成果、保证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这种内部审计的管理机制,应当以被审出问题的质量、被审对象在被审后产生的风险、以及该风险造成的损失等来作为考核标准。也就是要对被审对象的现实效应与长期效应进行通盘考虑,最终将考核期、风险等级、损失程度等与内部审计人员挂钩,使机制真正发挥作用,有效地进行风险防范。

4、把握法律手段

目前许多银行都有一整套相对成形的风险识别和控制制度,而法律工作正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银行应当由专业的法律人员把好法律关,从而防范法律风险。法律人员不仅要加强学习,全面把握并深刻理解现行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出台不久的法律法规,还要不断了解银行业务的发展,掌握最新的银行业务政策和原则,并在业务部门充分掌握了客户资信状况的基础上,对法律风险点进行科学地分析并提出合理规避的建议。

另外,诉讼工作作为法律工作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对银行经营风险进行事后弥补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如果做好了非诉讼法律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诉讼案件的产生,同时也可以在案件发生之后提供有利的法律支持,而诉讼法律工作则是在无法妥善地解决纠纷时,采取法律规定的程序来尽量避免或减少损失的方法。参考文献:

[1] 邓永谋.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会计防范与控制[J].广东科技.2008(24).[2] 肖宪芝.加强内部审计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经营风险[J].贵州农村金融.2007(06).

[3] 吴志坚.融资租赁对银行经营的创新意义及其风险控制 [D].吉林大学.2007.[4] 郝龙芹.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管理控制的看法[J].科技信息.2009(20).

[5] 王泽.中国农业银行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研究 [D].西南财经大学.2009.

[6] 李杰.试述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及如何利用法律手段进行控制和防范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8).

第三篇:信用社(银行)经营及风险分析报告

信用社(银行)经营及风险分析报告

银行业监管局: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建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和风险分析报告制度的通知》(银监办通[今年]183号)要求,现将我社今年8月经营及风险状分析如下:

一、经营情况分析

1、负债情况分析。报告期负债总额00万元,比年初减少00万元,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本期归还借入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0万元;各项存款00万元,比年初增加00万元,其中活期存款00万元,比年初下降00万元,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高速公路工程完工后,各施工单位销户将资金撤走,另一方面我社对手续不全的帐户进行了清理,也使部分资金流失,储蓄存款00万元,比年初增加00万元,储蓄存款中活期储蓄存款00万元,比年初增加00万元,定期储蓄存款000比年初增加000万元,定期储蓄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例为0%,比年初的0%下降0.16%,从我社存款结构来看,资金来源稳定,存款利率没有浮动,资金成本也不高;同业存放款项余额

00

万元,比年初下降0万元,主要原因是上半年信用社发放贷款,基层信用社存放在联社的资金余额下降,同业拆入资金余额00万元,比年初增加0万元,主要原因是联社将支农再贷款分配给基层信用社而增加。

2、资产情况分析。报告期资产总额00万元,比年初增加00万元,增长0%,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信用社上半年发放贷款,信贷资产存量增加,各项贷款余额00万元,比年初增加00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00万元比年初增加00万元,我县是农业县,新增贷款主要面向农户投放的春耕生产资金,贷款期限均为一年及一年以内;非信贷资产00万元,比年初增加00万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联社将支农再贷款分配给基层信用社使调出调剂资金比年初增加00万元;报告期债券投资总额为00万元,比年初无增减变化,其中在金新投资两笔金额00万元,在证券投资0笔,00万元,在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存入资金00万元,并在证券交易所购买了010213记帐式国债00张(面值为00万元),购买国债的资金帐号为00证券帐户为00,该国债是2003年第13期记帐式国债,国债票面年利率为2.6%,发行日为2002年9月20日,到期日为2017年9月20日,由于债券市场波动较大,经我社研究后,认为现在回购该国债损失较大,暂时不宜收回,待该国债市场价值上升至100元时再收回,故一直未收回该国债,目前,该国债市面价值95元,如果国债市场价值一直低于票面价值,决定该国债在到期时一并收回。

3、经营业绩分析。报告期总收入00万元,其中贷款利息收入00万元,占总收入的0%,金融机构往来收入0万元,手续费收入0万元,各项支出0万元,其中利息支出0万元(按1年期含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分档次计提存款利息0万元),金融机构往来支出0万元,营业费用0万元,其他营业支出0万元,今年0月实现利润0万元,比同期增加0万元,盈利增加的主要原因:

1、今年贷款发放量大,贷款利息收入比上年同期多0万元;

2、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比上年同期多0万元。

二、风险状况分析

1、风险状况总体评价。对hh联社来说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上,不良贷款占比和不良贷款余额依然呈上升势态,联社现行内控规章制度(联社自行制定和上级制定)基本完善,能覆盖经营管理的主要领域和重要环节;建立了内部稽核审计机制,但目前稽核力量与业务发展不相匹配,因此对有效开展稽核工作有一定影响,因此要加强稽核队伍和检查力度。

2、信用风险分析。各项贷款余额0万元,按贷款四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0万元,比年初下降479万元,剔除票据置换的不良贷款0万元后,实际上升0万元,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0%,今年8月末hh县农村信用联社辖内十大客户大额贷款余额为0万元,占全部贷款的0%,占资本总额的0%,最大一户贷款比例为0%,从上述情况来看我社在大额贷款管理上存在较大风险,同时十大户中hh建材有限公司贷款余额0万元,是一家县属龙头企业,从事水泥生产企业,经营有效益,目前该公司正在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但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主要领导者还贷意识较差,其中0万元已形成呆滞,已拖欠0个季度的贷款利息,信用社已将该企业起诉到法院,案件正在审理之中,该笔贷款存在巨大风险。hh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贷款余额0万元,目前该公司已处于停业状态,该公司在我社贷款时将商城的底商做抵押,现我社正与法院协商确定一个市场能够接受的价格,然后依法变卖处理,收回贷款本息;不良贷款十大户余额为0万元,欠息金额0万元;贷款收回前十大户金额0万元均为养殖贷款,其中转贷金额0万元,收回现金0万元。

3、操作风险分析。近几年信用社未发生案件,现行内控规章制度(联社自行制定和上级制定)基本完善,能覆盖经营管理的主要领域和重要环节,关键是内控制度的执行,因此要加强稽核检查的频度和力度。

4、拨备提取及风险抵补情况分析。信用社本期风险资产总额为0万元,按1%计提应提0万元,实际提取呆帐准备金0万,少提0万元,按呆滞贷款0万元的0%应计提专项准备0万元,信用社实际计提0万元,多计提0万元,两项合计信用社少提拨备0万元;信用社资本充足率为13.53%,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2.43%分别比年初下降3.56%和2.66%,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31%和1.69%,从上述指标来看信用社经营健康发展稳定;信用社能够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信用社财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及要求使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保持稳定,并呈不断上升趋势。

6、重点风险提示。截止今年8月31日,全辖不良贷款余额0万元,不良贷款比年初下降0万元,不良贷款占比0%;其中逾期贷款余额0万元,比年初减少0万元,呆滞贷款余额0万元,比年初减少0万元,不良贷款总体下降。但是如果加上票据置换的不良贷款0万元,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为0%,因此加强信贷管理对我社来说尤其重要。

三、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隐患

1、农村信用社地处农村、结算手段落后、存贷规模小、资本金有限、抗风险能力低。

2、不良贷款占比高,占比为各项贷款的12.14%。

3、电子化建设步伐发展缓慢,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5、制度建设不完整、不规范。信用社没有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岗位操作以及内控制度,没有相对独立的内控部门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实施必要的再监督,内控管理松懈,自我约束能力差,给那些不法之徒进行金融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下一报告期业务经营及风险状况变化趋势预测和监管措施及建议 根据hh县农业经济的规律和特点,下一期业务经营将进一步好转,风险将得到有效化解。监管措施及建议

hh信用社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贷款信贷资产质量问题,因此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大资产盘活力度,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一是强对不良贷款的清收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清收不良贷款管理机构,明确专职人员建立工作责任制,并且组织落实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对2001年以后发放贷款一律实行责任清收,并与责任人利益挂钩终身追究责任,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二是分解落实不良贷款压缩指标任务,严肃指标考核,考核不良贷款占比和贷款回收率二项指标,有力地防范了虚假清收行为。三是根据借款人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分类处置,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一户一策进行清收。特别是运用法律手段清收时,要及时、准确、合理地选择诉讼对象,切实提高胜诉率和案件执行率,消除“只赢官司,不赢钱”的被动局面。四是灵活运用清收政策合理进行物质奖励,调动全员清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切实加强对抵押贷款管理,按照《合同法》、《担保法》等条款,根据抵押不动产的实际占用情况仔细审查、严格把关、完备手续、绝对不留任何法律“空档”,确保不动产权(物)抵押贷款合规合法、真实有效,使之真正成为实现贷款质量根本好转、防范信贷风险、加强信贷管理、提高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六是重视和加强对贷款超诉讼时效的管理,认真分析研究防止贷款超诉讼时效措施,坚决杜绝因管理不善和人为因素造成贷款超诉讼时效,牢牢把握债权的主动权。

2、继续狠抓案件专项治理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加强风险防范,控制各类案件发生。

3、做好旺季工作,下大力气吸储、清贷、收息,促使各项业务稳健发展,确保全年经营目标圆满实现。

第四篇:物业管理经营七个风险点及防范对策

物业管理经营七个风险点及防范对策

物业管理的经营风险来源于诸多方面。调查问卷显示,风险主要集中表现为招投标风险、接管风险、装修期风险、日常管理期风险、合同续约风险和顾问项目拓展风险。

一、招投标风险管理

1、风险分析

物业管理公司普遍认为,在招投标中,风险主要为报价背离成本和困难准备不足。对在新建物业委托中价位过低的原因调查中,有47%的物业管理公司认为是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或不规范和过分追求市场占有率的结果,26%的物业管理公司认为受到当地政府指导价的影响。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客观上有物业管理公司的投标准备周期短,运营环境熟悉不够,主观上为物业管理公司自身有贪多心理,对预期判断过分乐观。由于对所接管物业的区域和服务的特殊性没有深入地研究、分析,往往按自己的固有模式进行测算,与实际存在很大的偏差;在对老(旧)物业项目投标前,物业管理公司没有认真了解业主的服务需求和期望,制定适宜的服务方案,没有分析前一任物业管理公司退出的真实原因,在实施时很容易重蹈覆辙。

2、防范对策投标新建物业时,物业管理公司要充分准备,准确进行财务预算,不要过度竞争,造成日后的被动,不盲目追求高市场占有率,要步步为营,保证运营好每个项目,在当地政府指导价的指导下,合理报价;在投标老物业项目前,要与原来的业主委员会、业主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真实的需求,明确任务,认真核算成本和收益,不要承诺自己做不到的服务,要量力而行、合理报价。

二、新建物业项目接管期存在的风险管理

1、风险分析在接管新建物业项目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如和开发商的父子或其他渊源关系,或者没有充分意识到交接的重要性,使交接工作不细致,为后续的物业管理服务埋下隐患。在我们的调查中,这个阶段主要有以下几大风险:A、新建物业存在设计隐患风险:有56%的接管项目存在车位使用问题,50%以上的接管项目存在装修障碍。有37%的物业管理公司的风险是由周边服务设施不配套引起的。B、与开发建设单位交接风险:在和开发商配合中,有55%的物业管理公司的主要风险是资料交接不完整;有48%的物业管理公司在和开发建设单位交接房屋时,未认真检查质量问题;有39%的物业管理公司未将检查到的质量问题详细罗列,并要求开发单位相关负责人在清单上签字;有26%的物业管理公司则未向开发建设单位索取本小区相关建材配件的供应商名单和详细情况。C、签订《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时的风险:有40%的物业管理公司存在管理服务区域及区域内的人身财产的界定不清的风险;有27%的物业管理公司在管理费的性质上存在误导式描述;有26%的物业管理公司对停车场使用关系的性质定性不清。

2、防范对策在新建物业项目的接管中,物业管理公司必须提前介入开发商的建设中,对物业存在的日后物管服务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装修障碍、车位规划等,及早沟通,尽量完善;无法早期介入的,要注意认真检查质量、分清责任,督促开发商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索取本小区相关设备、建材配件的供应商名单和详细情况,为以后的服务做好准备。交接资料要收集完整,包括开发商对业主的一些承诺资料。熟悉国家的相关法规、地方相继出台的配套文件,特别要清楚法律法规对开发建设单位有哪些强制性的要求,理顺与开发商、业主、业主委员会,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等的法律关系,依法维护物业管理各方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依法规范物业管理行为。

三、在老(旧)物业项目的接管中风险管理

1、风险分析在老(旧)物业项目的接管中,面临的业主委员会方面的风险中,有45%的物业管理公司认为其面对的业主委员会成熟程度低;43%的物业管理公司认为其面对的业主委员会在业主中不具代表性。有60%的新进物业管理公司存在着物业管理费难收、物业经费不足的历史遗留问题;有46%的物业管理公司存在业主经济承受能力弱和消费意识不够的风险。

2、防范对策物业管理公司在接管老(旧)物业项目时,不要急于求成,要对业主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事先对收费难的症结进行了解、分析,对物业经营的条件心中有数,根据业主群的经济状况,制定适宜的服务项目;与业主委员会共同学习《物业管理条例》和相关地区性法律法规,获得业主委员会的支持;在正式进入前要宣传公司的一些服务理念和措施,征求业主的意见,最大可能地和业主达成共识,为正式进入铺平道路。

四、装修期风险管理在新建物业项目管理中,装修期出现的问题比较集中和突出,也是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冲突最多的环节。对装修期的风险管理可以避免对物业的损害,可以规范装修行为,为以后的物业管理服务打好基础。

1、风险分析A、有53%的物业管理公司碰到了商铺的排烟、排污、噪声和散热没有得到充分考虑,没有得到有关部门批准或业主同意的问题;B、有41%的物管公司遇到有防水要求的房间防水层在装修过程中被破坏,未按规定重新做,并进行闭水试验的情况;C、有36%的物业管理公司存在未对装修期间隐蔽工程进行巡视检查记录、对特别事件的完整详实记录;D、有27%的物业管理公司碰到未经特别审批,业主对进户线主线进行改动,或超出相应负荷,或未持有电工上岗证人员进行室内电线的重新布线操作的问题。

2、防范对策根据物业构造的具体情况,特别是针对商铺和主要物业的物理距离、依存关系,在招商说明中要明确商铺的排烟、排污、噪声和散热等规定,避免出现问题后陷入被动。对物业装修期的管理规定要详细,如电梯的保护;水电改造注意事项的规定;煤气、太阳能、宽带、天线的安装规定和说明;对垃圾清运的时间、费用等,要告知每一个业主,并安排专人监督和管理,对重要的隐蔽装修工程要进行详实的记录,包括材料、图纸、施工单位等信息。积极配合业主的装修活动,提供电梯保护、垃圾清运等服务,协调业主间出现的装修纠纷,通过调整装修监管费用,鼓励更多的业主尽量同期完成装修工程,避免物业区长期处于装修状态。

五、日常管理期风险管理

1、风险分析A、随着汽车的保有量快速增长,有66%的物业管理公司存在车辆管理方面的风险;B、49%的物业管理公司在人员物品出入的严格控制和处理事情的灵活性方面存在问题;C、有35%的物业管理公司存在进行保洁、维修等作业时的安全问题;D、有33%的物业管理公司熟练人员的流动性过大;E、有28%的物业管理公司由于服务内容和标准没有明确,造成投诉。

2、防范对策车辆管理可以按政府新近出台的车位管理办法执行,有效避免纠纷;物管的保安人员要熟悉业主的情况,以人为本,尽量减少对业主生活的干扰;采用一定的监控技术手段,注重证据保存;严格控制陌生人和一些重要物品的出入;对于非常规的保洁、大型设备的维修保养问题,一定要进行服务外包,请专业的公司来完成,避免出现安全问题。注重树立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注重员工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实现“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减少企业熟练人员的流动性,稳定物管服务的水准。对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要公示,要让业主正确了解物管相关服务的流程、服务标准、收费项目,出现问题要及时沟通、解决,避免造成投诉。

六、合同续约风险管理

1、风险分析A、有50%的物业管理公司对下一阶段的盈利能力缺乏预测;B、有32%的物业管理公司在合同续约时已经出现了和业主委员会合作关系变坏的情况;C、有26%的物业管理公司过度考虑品牌维持,不考虑利润。

2、防范对策物业管理公司对下一阶段的盈利能力预测主要是对物业配套商铺部分的增值能力判断,其受区域规划和发展的影响力非常大;其次是物业管理费用的提高能力,这部分要受政府的指导价限制,第三就是物业管理增值服务能力,要分析能开展哪些行之有效的创新服务。目前物业管理还是一个微利行业,只要物业管理企业能保证微利即可以续约。物业管理还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共享服务资源、提供创新服务等方式来获取一定的回报。如果出现与业主委员会合作关系变坏的情况,要具体分析原因,多作自我检讨,请相关政府部门协调解决,看能否改善关系;如果不能有效改善,就不要再签约了,避免出现更大的麻烦。对于过度考虑品牌维持,不考虑利润的做法,要根据公司的长远规划和目标来综合确定,要量力而行,切忌一意孤行,造成更多损失,甚至影响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七、顾问项目拓展的风险管理有63%的物业管理管公司认为主要是没有足够的优秀管理人员储备和精力,去进行顾问项目的拓展。笔者认为物业管理公司平时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服务任务,同时要注重培养员工,提升他们的技能和管理水平,为今后公司的发展储备人才,为不断扩展业务、利用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做准备。结束语物业管理公司的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求物业管理公司重视风险、主动地认识风险,有效地控制和防范风险,保障物业管理服务正常进行。随着物业管理服务内涵、服务形式的变化,物业管理公司的经营风险相应地发生着变化,物业管理公司的风险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风险防范能力,以提高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

第五篇:风险及对策

一、经营的风险及对策

(一)原燃料供应和价格上涨的风险及对策

本次增发及收购完成后,公司作为一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主要包括:铁矿石、焦炭等。2003 年,本公司备考汇总原燃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55.61%。近年来,我国钢铁生产规模迅速发展,导致钢铁行业所需的主要原燃料的供应日趋紧张,市场价格持续上涨。这将对本公司原燃料供应稳定性造成潜在的风险,并可能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

1、为保证原燃料供给的稳定,本公司将采取以下措施:

在铁矿石供应方面,武钢集团已经与国外主要的供应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包括与澳大利亚BHP 公司合作投资开矿;与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公司、巴西CVRD 公司达成铁矿石长期供货协议;南非ISCOR 公司、ASSOM 公司签定了五年的供货协议等。在未来几年内,该等措施可保证本公司每年不少于1,400万吨铁矿石的进口量;同时,武钢集团所属矿山每年还将向本公司保证400 万吨的铁矿石供应量。

在焦炭供应方面,武钢集团炼焦系统的生产能力基本能够满足炼铁系统的需求。未来几年内,武钢集团还将通过改建焦炉、添置配套设备等手段改善生产条件,满足本公司产能扩张后的焦炭需求。同时,武钢集团还与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城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煤炭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保证焦炭生产的原料供应。

2、针对原燃料价格上涨的风险,本公司将采取以下措施:

本公司将继续加强与原有战略伙伴的关系,针对原燃料供应紧张的局面,根据市场情况,与主要供应商的协议价格一年一定,降低价格波动的风险。

本公司还将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不断降低吨钢综合能耗,降低原燃料在成本中的比重。随着烟煤喷吹一、二期工程竣工达产,吨铁入炉焦比和吨钢综合能耗可进一步降低,从而减轻原燃料价格上涨对公司生产成本造成的压力。

(二)关联交易的风险及对策

本次增发前,公司向武钢集团采购热轧卷作为生产的原料。增发及收购完成后,本公司仍然与武钢集团存在一定的关联交易,主要包括:原燃料采购、产成品销售、综合服务、土地使用权租赁等方面。2003年,本公司备考汇总向武钢集团采购铁矿石、焦炭等原燃料总金额为448,348.77万元,占原燃料采购总金额的37.06%;向武钢集团销售的产成品总金额为459,121.42万元,占产成品销售总金额的19.12%。如以上关联交易的价格不公允,将可能损害本公司利益。

针对该风险,本公司将采取以下措施:

1、签署协议规范关联交易

本公司在设立之时,就已经与武钢集团签署一系列关联交易的协议,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制定关联交易条款,以最大限度保护本公司利益。

本次收购完成后,由于公司业务边界的变化,公司与武钢集团在原有关联交易协议的基础上,重新签署了《主要原、燃、辅料供应协议》和《<综合服务协议>之补充协议》。上述关联交易活动遵循商业原则, 以国家规定的价格、市场价格、第三者价格、实际成本或成本加成为定价依据。(具体的定价原则详见第七节“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

2、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关联交易

本公司已经严格按照《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范意见》、《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关联交易的决策程序和制度。

首先,《公司章程》中不但规定了关联股东的回避和表决程序,同时还规定了关联董事对于相关议案的回避和表决程序。

其次,公司董事会现聘请了5名独立董事,并且专门设立了审计委员会。该审计委员会三名委员中有两位独立董事,委员会主任由为独立董事的会计专业人士担任。独立审计委员会对关联交易的公允性将予以严格的审查。

再次,公司将一如既往地对关联交易事项进行及时、准确的披露。

3、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关联交易

本公司还将采取相应措施切实保证进一步降低关联交易。(具体内容详见第七节“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

(三)汇率的风险及对策

2003 年,本公司及拟收购钢铁主业进口铁矿石及设备用汇28,742.19 万美元。2003 年竣工投产的二热轧生产线使用了305 亿日元的日本协力基金贷款。收购完成后,随着本公司的发展,其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等外汇业务还将不断扩大。因此,汇率波动直接影响本公司的进口成本和出口收入,并使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产生汇兑损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公司的盈利水平。

针对以上风险,本公司将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坚持全过程动态风险控制。在公司的决策层和管理人员中,树立风险管理和防范意识,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制定规避风险的措施。

其次,灵活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控制汇率风险。根据市场利率和汇率的变化,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不断优化外债结构,将外债风险和成本控制在最低范围。

第三,借助专业力量。本公司拟聘请风险管理顾问,及时捕捉市场信息、获得规避风险的建议,并以之为依据制订最佳的风险管理方案。

(四)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及对策

本公司及拟收购钢铁主业的生产技术已经过多年的研究及市场应用,其核心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市场化、产业化和经营规模化等方面已较为成熟。本公司运用的技术需要集体协作完成,并建立有完备的技术资料档案,对核心人员的依赖程度较小。收购完成后,本公司的产品结构得以丰富,拥有许多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产品品种。但是,公司目前的产品品种仍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要,尤其在宽厚热连轧板、汽车板和硅钢片方面还需进一步开发新产品。在新产品开发、试制方面可能存在失败、研制成本过高的风险。

本公司及拟收购钢铁主业一贯重视研发的投入,通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品开发体系。本公司还与国内大专院校、中国科学院、钢铁研究总院等数十家著名科研院所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定期及不定期邀请国外专家来公司进行技术交流,或外派技术人员到钢铁技术先进国家进行培训。针对该风险,本公司还将采取以下措施:

公司技术质量部负责研究开发工作,拥有一批具备多年钢铁行业研发经验的专业人员。公司还将通过进一步创造良好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

本公司还将与武钢集团技术中心继续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该技术中心是国家首批认定的40 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之一,其研发水平及装备水平在国内钢铁行业处于领先地位。1996 年以来,该技术中心累计科研成果获奖326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8 项。与武钢技术中心良好的合作,能够增强本公司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能力,提高公司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优势。

二、市场风险及对策

(一)钢材价格波动的风险及对策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国家宏观调控的变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对钢材市场的供求关系将产生很大影响。虽然近几年我国钢材生产与消费增长较快,但市场对钢材的需求仍可能呈现波动状况。另外,国内钢材市场对具有周期性的国际钢材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在不断增加。因此,钢材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可能会对本公司的产品销售及盈利水平产生影响。

针对以上风险,公司将利用此次增发融资收购武钢集团的钢铁主业,丰富产品结构:产品将由原有冷轧及涂镀板、冷轧硅钢片2 个产品大类、约200 个品种,增加到7 个产品大类、500 多个品种。本公司抗周期性风险能力得以大幅度增强。

增发及收购完成后,本公司还将采取以下措施,消化该不利因素:首先,将坚持“精品名牌”战略,将根据钢铁市场以及相关行业的变化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和产品规格,努力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以发现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其次,采取更加严格的内部成本控制制度,努力开展技术创新,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来降低经济周期对公司盈利的不利影响;最后,将根据钢铁产品市场的周期增加经营弹性、合理地安排技术

改造与生产的时间,减少周期性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二)行业竞争风险及对策

由于受世界经济转暖,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影响,国内钢材价格从2002年上半年开始上涨。针对钢铁业利润丰厚的市场现状,国内资本对钢铁行业的投资大幅度增长。另外,一些世界知名钢铁企业已经将中国定位成其主攻市场,并纷纷进入中国投资建厂。钢铁行业新一轮的竞争日益激烈,本公司可能在未来承受较大的同行业企业的竞争挑战。

增发及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成为一家年产钢铁各900 万吨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实现了钢铁生产工艺流程的完整和一体化经营。随着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的逐步释放,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针对该风险,本公司还将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将充分发挥技术装备优势,对主体生产装备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本公司目前大部分装备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同时,公司还在投资新建二热轧二期、第二冷轧厂、第二硅钢厂等一批代表目前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上述工程竣工后,公司的主体装备将与国际一流钢铁企业相媲美。

其次,将充分发挥现有产品“薄、专、特、精”的特点,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的方针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优先生产国内短缺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以发挥本公司在国内同行业中独特的竞争优势、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降低行业竞争风险。

(三)对相关行业依赖的风险及对策

本公司及拟收购钢铁主业的产品广泛用于汽车制造、造船、石油管道、家用电器、机械制造、建筑及能源工业等领域。近年来汽车制造、房地产、机械制造等行业对钢材的需求强劲,使本公司及拟收购钢铁主业收益颇大。如果上述行业的市场状况发生不利变化,将影响本公司拟收购钢铁主业产品的销售。针对以上风险,增发及收购完成后,本公司将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继续依托武钢集团与中石化、东风汽车公司等主要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沿用武钢集团与上述客户签订的“适时供货协议”等形式的长期供货合同,消化下游行业周期的不利影响;第二,跟踪大型工程、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开辟工程用钢市场;第三,建立钢材剪切配送中心,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第四,积极跟踪市场对钢材的需求变化,超前规划,开发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开拓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市场;最后,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高X65 管线钢、82B 高速线材等“双高”产品的出口比例,避免国内的市场变化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政策风险及对策

(一)产业政策的风险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生产和消费国。2003 年,我国钢产量突破2.2 亿吨,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年产钢超过2 亿吨的国家。但是,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也出现了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的现象,生产能力过剩,铁矿资源不足,结构性矛盾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促进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国务院有关部门将修订钢铁工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变化可能将给本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认为:本公司的发展战略符合国家产业规划的导向,产业政策的调整不但不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还将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

首先,增发及收购完成后,本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冷轧硅钢生产企业,最大的商品热轧板卷供应商,也是国内最大的冷轧及涂镀板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覆盖了冶金行业“十五”规划中13 项重点品种中的12 种。目前,公司正在新建二冷轧、二硅钢等项目以扩大产能,进一步发展高附加值的市场短缺品种。公司的发展战略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中“鼓励增加高附加值短缺钢材的供给能力”、“提高我国钢铁工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整体竞争力”的产业政策导向。

其次,依据《关于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钢铁行业的市场准入管理将更加严格,限制发展能力已经过剩、质量低劣、污染严重品种的生产。这将抑制钢铁工业低水平盲目扩张的势头,有利于避免市场的过度竞争,并缓解钢铁行业上游原燃料供应短缺的紧张局面。

(二)环保因素的风险及对策

钢铁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有害物质,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并且,若国家环保法律和法规对环境保护有更严格的要求,可能使本公司为满足更加严格的标准而增加环保费用。针对该风险,本公司及拟收购钢铁主业遵守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颁布的环保法规和条例,按国家要求配备了相应的环保设施,建立了一整套控制排污制度,以处理废料并防止污染环境的意外事故发生。本公司及拟收购钢铁主业前三年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正常,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本公司及拟收购钢铁主业每一项新建或技改项目对环保都经过论证,并以符合国家有关环保的标准设计,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较大的新建或技改项目都经有关环保部门验收,做到从源头把关,减少环保政策调整带来的风险。其中,一炼钢厂平炉改转炉工程荣获中国首届环境保护百佳工程称号。2003 年武钢集团(包括本公司及拟收购钢铁主业)被评为冶金行业环保先进企业。

收购后,本公司还将进一步完善排污控制制度,提高环保工作人员素质,加大对环保投入,采取技术改造及引进先进技术等措施不断更新改造环保设施,防止污染环境的意外事故发生。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风险及对策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进口关税的减让使进口钢材的关税成本降低:本公司主要产品冷轧及涂镀板的进口平均关税已经于2002 年降低到位至4.5%;其他与公司主要产品对应的进口产品的平均关税税率和基准税率将进一步降低。同时,随着取消进口配额,2005 年前取消进口钢材专营权,非关税壁垒将逐渐消弭。以上政策变化可能导致钢材进口增加,加剧国内钢材市场的竞争。

针对以上风险,本公司及拟收购钢铁主业通过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优化品种结构,从而使本公司产品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和市场竞争力,以应对国外钢铁企业的竞争。

此外,公司将加强对现行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的研究,充分利用WTO 的规则,通过推进反倾销、反补贴、进口保障等措施,保障自身的利益。本公司联合其他钢铁企业申请的对进口冷轧板卷反倾销案,目前已经胜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于2004 年1 月13 日发布有关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俄罗斯、韩国、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四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冷轧板卷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从2003 年9 月23 日起计算,有效期5 年。冷轧及涂镀板是公司的主要产品,该措施对公司的经营具有积极的影响。

四、其他风险及对策

(一)大股东控制风险及对策

武钢集团是本公司控股股东,本次新股发行后,其仍将保持对本公司的控股地位。武钢集团可以控制公司董事会主要人选和影响公司重大的经营决策(如投资方向、股利分配政策等重要事项)。本公司的经营活动可能会因为武钢集团的控制而受到影响。

针对以上风险,本公司将一如既往地严格按照“三公”原则,采取下列措施切实维护非控股股东利益:首先,本公司设立之时,就与武钢集团签定了《重组协议》和《土地租赁协议》等相关协议,清晰地界定了两者在人员、资产、业务方面的关系。武钢集团一直认真履行该等协议,从未发生过干预本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

其次,建立规范运作的法人治理结构。本公司已经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规范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确保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独立性。

第三,本公司已经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聘请了5 名外部独立董事。并建立起了独立董事任负责人的审计委员会。

(二)管理风险及对策

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的基本情况将发生重大改变。从资产规模而言:2003年12 月31 日,本公司备考汇总的总资产规模是本公司自身的3.30 倍。从生产工序而言,收购前公司仅拥有钢铁业务最后端的冷轧工序,收购后本公司将拥有炼铁、炼钢、热轧、冷轧等一整套钢铁生产工艺流程。公司资产规模和业务的迅速扩张,将可能给公司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如果收购后本公司不能成功地整合资源,则可能给公司造成损失。

针对以上风险,公司认为:本次收购过程中,与拟收购钢铁主业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及人员将一并进入本公司,各流程工序生产经营将保持正常的运转;此外,在本公司设立以前,公司目前的资产与拟收购钢铁主业原属于同一经营实体,在设立后多年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本次收购只是公司与武钢集团间钢铁主业的存量调整,收购本身不会对合并双方日常的生产经营发生不利影响。

收购完成后,本公司还将针对自身业务的变化,认真研究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管理架构,尽最大努力发挥本次收购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为股东创造价值。

(三)融资风险及对策

钢铁行业作为基础原材料产业,同时又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的特点。本公司的此次收购和以后进行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和新项目建设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公司融资的能力取决于公司的财务状况、政府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宏观经济形势等多项因素。如果由于某项原因,公司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将影响公司的发展。

针对以上风险,公司认为:本公司资产结构优化,财务状况优良、稳健,融资的能力较强。本公司正在新建的第二冷轧薄板厂项目已经纳入2003 年国债专项资金计划。另外,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发改工业[2003]551 号),中国工商银行已就新建第二冷轧薄板厂项目出具了42 亿元的贷款承诺函。

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还将根据金融市场形势,利用自身良好的信誉和稳健的财务结构,灵活选择融资工具,以获得较低成本的融资,满足未来的资金需求。

(四)股市风险及对策

本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市场瞬息万变,投资收益与风险共存。本次收购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公司基本面的变化将影响公司股票的价格。另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国家重大经济政策的调整、本公司经营状况、投资者心理变化等种种因素,都会对股票市场的价格带来影响。为此,本公司提醒投资者,须正视股价波动及今后股市中可能涉及的风险。

针对以上风险,本公司认为: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提高上市公司素质是降低股市风险的有效途径。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将把股东利益最大化和不断提高盈利水平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良好的业绩给广大股民带来丰厚回报。

下载论文-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及对策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及对策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力信息网络风险实施对策论文[范文大全]

    摘要:现代企业的运营离不开现代化的信息网络,信息网络的安全可靠是企业运转的重要保障,企业信息网络管理的质量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而电力企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其信息网络......

    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论文(含五篇)

    摘 要: 银行国际化经营是当今世界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近几年来中国逐步解除金融政策壁垒,逐步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外资银行不断进入国内市场开展业务的同时......

    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对策分析

    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对策分析 1、强化风险意识,健全机制,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企业的决策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程序,由单个人或集体做出的,个人的阅历、决断力、分析甄别能......

    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论文

    文章 关键词:银行承兑汇票 风险 防范一、银行承兑汇票的含义 银行承兑汇票首先是一种约定,它是由作为中介者的银行,在一定时期内,以其自身的银行信用为担保,在收取一定手续费的基......

    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论文

    摘要:银行承兑汇票的潜在风险性和客观性是由其作为企业的货币性实物资产而存在的,因此要严格执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从引发票据风险的根源上进行监控,并积极规避银行承兑汇票流......

    我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银行经营业务范围及产品进一步多样化和复杂化,操作风险的破坏力和影响力愈发显现,对其研究和管理迫在眉睫。目前,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不完善的......

    银行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2010-07-20 清华领导力培训赵静琳近年来,随着金融服务的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和发展,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变得更为复杂。在我......

    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模版]

    浅谈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随着我国票据业务的迅速发展,承兑、贴现、转贴现规模成倍增加。有效改善了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增强了盈利能力,促进了经营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