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大常委会关于贯彻执行禁毒法情况调研报告
人大常委会关于贯彻执行禁毒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州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由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为组长,法工委参加的调查组在州禁毒办副主任**等人的陪同下,于5月4日至6月18日对全州各级人民政府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这
次调查主要是采取听取汇报、深入戒毒所、部分基层乡镇和社区调查、召开法院、检察院、政法委、禁毒办、防艾办、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查组在听取各县市政府、**开发区管委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情况汇报的同时,先后还到州县市戒毒所、梁河县的九保乡、盈江县的弄璋乡、芒拱村民小组、陇川县的章凤镇、新城社区、瑞丽市的勐卯镇、兴安社区、卡南村民小组、畹町开发区、潞西市的风平镇等进行了调查,并征求了州、县市法院、检察院、政法委、禁毒办、防艾办、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意见。整个调查活动力求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通过调查,调查组认为:一年来,全州各级人民政府认真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遏制了毒品违法犯罪,为**州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学习宣传贯彻执行情况。全州各级人民政府始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宣传置于重要位置,为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温家宝总理到**视察对禁毒工作的指示精神,积极组织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及州委赵金书记提出的“大力加强禁毒宣传,再掀禁毒人民战争新高潮”的指示精神,全州各级人民政府从抓好宣传入手,大力开展禁毒工作,为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的深入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制定方案,明确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颁布后,全州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宣传普及工作,州禁毒办联合州委宣传部、州司法局、州教育局制定下发了《**州开展宣传实施方案》、《**州开展〈禁毒法〉宣传月暨“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宣传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对宣传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全州各县市、各级各部门也制定了相应方案,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宣传活动在全州顺利开展。二是各部门积极参与。州卫生监督支队在禁毒防艾挂钩点举办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妇联发动全州基层妇女在边远山区、受毒品危害严重地区大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宣传;教育部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作为对在校学生禁毒预防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司法部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宣传列入“五.五”普法规划;工会组织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宣传与“职工拒绝毒品零计划”相结合;**团结报开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宣传月暨‘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专栏”;**电视台制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宣传内容字幕,每天在**新闻播出前、后滚动播出;州广播电台“行风热线”、“交通立交桥”栏目,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专题节目,现场解答听众疑问;移动、联通、电信利用手机短信向用户发送《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公益短信40万条;盈江县利用县城广场大屏幕连续15天滚动播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宣传口号;瑞丽市在市电视台开辟《边陲警示》栏目,专门播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陇川县主要领导在县电视台发表电视讲话,并制作宣传标语滚动播出;全州各县市、各级各部门都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宣传活动。
一年来,全州累计开展大型宣传活动82场次;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培训班48期,2820人;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宣传布标1600余条;张贴标语3430余条;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书籍2万余本,发放宣传资料86万余份,受教育人数达98万余人次。全州共召开各种大小禁防工作会议2271次,参会人员达112090人次;利用节庆集日开展禁防宣传260次,受教育61806人次,发放各种宣传材料16种66842份,张贴刷写宣传标语2031条;入户走访群众32732户,受教育群众达11万余人次;播放禁防宣传片325场次,制作了《民兵参与禁防》、《妇女参与禁防》、《众志成城、禁防守土》、《雷公山下的无毒乡》、《校园禁防谱新篇》、《全面打响禁防人民战争—纪实》、《防范新型毒品的危害》、《防范新型毒品》等禁毒防艾专题片,在电视台播放。制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展板一套共12块,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发到各乡镇、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在抓好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注重加强中小学生的禁防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禁防知识竞赛,主题班会,拒绝毒品、健康成长绘画,观看展览等活动,让禁毒防艾知识讲座进课堂。在前三年禁毒人民战争
取得显著成效基础上,全州继续从各级各部门抽调2046名干部职工组成579支工作队进驻社区、村社开展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
(二)打击和治理情况。一年来,共对5727名吸毒人员进行强制隔离戒毒,现在所吸毒人员5674人。已建立吸毒人员“三卡”11896份,录入吸毒人员动态管控信息25186条。共对273名吸毒人员实行社区
戒毒,对617名吸毒人员实行社区康复。共查获毒品刑事案件943起,缴获毒品964.738千克(其中:海洛因487.689千克,冰毒102.59千克,鸦片373.667千克,大麻0.792千克),抓获犯罪嫌疑人948名,缴获毒资517.29万元;破获易制毒化学品刑事案件8件,缴获易制毒化学品4.7805吨,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
二、存在问题
禁毒斗争虽然取得成果,但只是阶段性的,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仍然繁重,工作困难重重,形势十分严峻,主要问题是:
(一)《禁毒法》规定太原则,难以操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吸毒成瘾的标准由卫生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规定,但现在具体规定还没有出台。对初次被查获的部分吸毒人员,因无吸毒成瘾表现或其症状不明显,本人不交待已吸毒成瘾,对其是否做出责令社区戒毒的决定时难于把握。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对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但如何认定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由何部门来出具认定成瘾严重的结论?特别是初次被查获的吸毒人员,如何认定其吸毒是否成瘾严重?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规范。对其是否做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时难于把握。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一年后,经诊断评估,再决定是否继续强戒。《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已实施一年,一大批戒毒人员马上面临着评估问题,而评估问题又直接关系到去与留,但评估办法至今未制定,如何解决这批人强戒合法性问题迫在眉睫,**州面对着5000多人的群体,如不及时研究对策,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禁毒国际合作审批权限要求过严,脱离**实际。《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经国务院公安部门批准,边境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与有关国家或者地区的执法机关开展执法合作。对于毒情形势严峻的**州而言,每年与缅甸政府、地方特区政府执法机关开展的禁毒国际执法合作多达数十次,如果每次都要通过公安部审批,很多时候将会错失良机,如抓捕毒枭、毒贩,时间极为紧迫,机会稍纵即逝,等到上报审批下来早已延误了战机,对开展禁毒斗争不利。
(三)对外国人、国籍不明的吸毒人员处罚不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对外国人、国籍不明的吸毒人员处罚措施,而**州由于地处边境,外国人、国籍不明人员在州内吸毒问题十分突出,这部分人往往以贩养吸,对我州危害巨大,由于境外对这些人管理不严,抓获遣送出境后,不久又会回到我境内。而且外国人、国籍不明人员吸毒信息无法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只能靠手工操作,其违法犯罪信息无法实现共享,难于实施管控。
(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开展难度大。一是由于**财力不足,而全州吸毒人员基数较大,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相对较大,各级财政难以承受。二是全州社区管理工作起步晚、建设滞后,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没有禁毒专职干部,工作条件差、经费少,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三是部分领导对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工作推进缓慢。
(五)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戒毒人员管理难。根据《禁毒法》第44条第二款的规定:“对患有传染病的戒毒人员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隔离、治疗措施。”对这部分人员如果采取隔离关押,又违背了“四免一关怀”的政策,歧视艾滋病人员;如不采取隔离关押,可能会造成戒毒学员间的相互感染。
(六)收集证据定性难。一是在认定“主观明知”的问题上,很难获取确定的证据;二是对吸毒人员携带少量毒品难定罪。在查缉中如毒品数量不大,涉案嫌疑人是吸毒人员,又无其它证据的,一般只是将其定性为非法持有毒品;三是零星贩毒难定性。在侦办零星贩毒案件中,往往涉及犯罪嫌疑人口供、物证及旁证,但由于涉案毒品较少,无法进行称量(如卡苦由于助燃物成分数量各不相同,难以提纯鉴定),加上交易过程都是单独进行,难有其他旁证材料证明,所以难以提请逮捕和移送起诉。四是吸毒行为取证难,被查获涉嫌吸毒的人员多数为一人躲藏着吸食,无吸毒工具、无毒品,旁证或其它证据难以收集。五是吸毒成瘾判断难,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证据不易收集。在处理这些吸毒人员时,部分案件仅凭吸毒人员陈述和尿检结果,就对其采取了行政处罚和强制隔离戒毒的措施,这一部分案件因证据不充分,案件经不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的考验。
三、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禁毒宣传力度,使毒品危害家喻户晓。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培训,让更多的领导认识到禁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深化对毒情的认识,了解戒毒工作的新规定和新模式。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依托和发挥各基层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广泛利用农村文化活动室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禁毒宣传活动,通过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禁毒斗争的意识进一步提升,远离毒品,建设美好家园、构建和谐社会信心不断增强。
(二)坚持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康复)并重。积极采取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等多种方式,多管齐下,确保打击成效扩大、收戒力度增强、新增幅度稳降、社会危害减轻;着力做好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试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新方法,为明年全面铺开奠定基础;对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给予人力和经费保障。
(三)开展群防群治,建立健全帮教体系。继续组织进村入社工作队,深入开展禁毒防艾工作。建立禁毒群防群治网络,加强对吸毒人员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管理,减少和杜绝漏管失控现象;建立健全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机制,继续加大对吸毒人员劳动技能培训力度,解决吸毒人员自食其力问题,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减少抵触情绪;认真落实对吸毒人员的帮教责任,不断提高戒断巩固率,降低失控漏管率。
(四)坚持禁毒严打不松懈。公安机关要重拳出击,进一步调整完善“三道防线”查缉网络,加大重点地区和重要交通要道的毒品查缉力度,严厉打击零星贩毒;继续采取强有力措施,对毒品危害严重的村寨、社区坚决进行强有力整治,对吸毒人员进行强收强戒,对吸毒危害严重乡镇、村寨,实施定点打击、重点治理。
(五)尽快组织修改完善《云南省**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禁毒条例》。原有的《云南省**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禁毒条例》,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并且很多内容与《云南省禁毒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相抵触,现在我们在开展禁毒工作中又碰到许多需要补充完善和变通的内容,因此,请相关部门尽快拿出修改完善《云南省**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禁毒条例》的意见。
(六)继续推进禁毒国际合作,帮助境外罂粟替代发展。继续加强与缅甸地方区域性的禁毒合作,适时组织开展阶段性、局部性和区域性的联合扫毒行动,严厉打击境内外毒枭、毒贩,在减少境外毒品种植、生产、贩运上下功夫。积极帮助境外罂粟替代发展,把替代种植与“走出去”战略相结合,动员组织一批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发展罂粟替代种植,并从农业替代向工业、交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转变。
委员反映问题:
1、收戒的数字政府和人大调查的不同;
2、以人为本,吸毒人员收戒期间,家里老人病亡应该给回家看望。
3、对零星贩毒的当做“小菜园”,抓了放,放了抓;
4、加大宣传力度。
5、加大严打态势。
6、加大国际禁毒合作力度;
7、积极向上争取经费。
第二篇:人大常委会关于贯彻执行禁毒法情况调研报告二
人大常委会关于贯彻执行禁毒法情况调研报告二
市人大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在我市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净化社会治安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湘潭,根据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计划,8月27日、28日,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符咏梅,副主任颜集成、万启林带队,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牵头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对全市实施《禁毒法》、开展禁毒工作情况进行了集中检查,检查组既集中听取汇报,又分组赴县(市、区),实地视察了易俗河、昆仑桥、城正街、中山路、下摄司、文建社区等6个基层派出所、社区和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与下摄司一名成功戒毒人员进行交流。为了解基层禁毒工作,在常委会执法检查前,市人大内司委深入到花石镇等7个基层派出所和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开展了前期调查,并对吸贩毒人员情况作了统计分析。现将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市认真贯彻执行《禁毒法》,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建立健全了禁毒机构,初步形成了禁毒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禁毒的决定》,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禁毒法》。按照中央和省里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早在1992年市公安局就成立了禁毒大队,现已升格为支队。1997年,我市针对毒品危害的形势,市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大会主席团通过了《关于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议案》,并督促市人民政府认真办理落实。市和县(市、区)两级人民政府都成立了由市、县(市、区)长担任主任的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由最初的几个部门扩展到现在的20余个,并层层签订了禁毒责任状,对管辖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从起,我市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禁毒人民战争,市委、市政府为此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潭市发〔〕第10号文件),对全市禁毒工作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高规格、大规模的会议研究、布置禁毒工作,从组织、机构、人员、经费方面尽力保障禁毒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市被评为全省治理特殊群体贩毒专项行动的先进单位,韶山市被评为“无毒县市区”,岳塘区、雨湖区也在三年禁毒战争中先后获得先进集体称号,一批禁毒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在省里获得表彰。
2、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禁毒宣传,让禁毒工作深入基层和民心。
三年多来,我市通过新闻媒体、上街宣传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禁毒工作氛围。围绕今年6月1日实施的《禁毒法》,我市相继开展了禁毒知识竞赛、全市中学生禁毒法知识演讲比赛和“平安奥运、无毒奥运”等系列活动,在新闻媒体的积极参与下,利用“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期间开展了《禁毒法》的集中宣传活动,重点对(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在校学生、娱乐场所业主等进行了禁毒法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日益严重的毒品危害的认识,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3、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取得明显成效。
从200*年开始的为期三年的人民禁毒战争,我市禁毒工作尤其是打击毒品犯罪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738起,其中百克以上大案31起,打掉贩毒团伙23个118人,抓获犯罪嫌疑人424人(其中刑拘261人,逮捕276人);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逮捕180案294人,批准逮捕172案276人,受理公安机关移送起诉198案341人,审查决定起诉153件260人;全市两级法院共审理涉毒一审案件152件,涉案250人,其中判处死刑(含死缓)25人,无期徒刑21人,十年以上徒刑39人。三年的禁毒人民战争,有力地惩处了制、贩毒犯罪。同时三年来共计强制戒毒1218人,劳教戒毒360人,自愿戒毒390人,使吸食传统毒品一度上升较快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4、县(市、区)政府和基层派出所、社区为禁毒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
三年来,湘潭县共破获各类涉毒案件149件,查处涉毒人员332人,查处涉毒娱乐场所13家,停业整顿8家,取缔1家,查处吸毒人员100多人,“蓝天行动”中县公安局获得全市第一;召开全县易涉毒场所业主禁毒培训会议;确定了禁毒重点整治地区,有重点地开展禁毒工作,对乡镇、农村的管控基本到位,尽管绝大多数吸毒人员是外流、外出在异地沾上毒品染上毒
瘾的,但吸毒人员在本地的滋生扩散还是控制在较小幅度的。湘乡市在曾经被省里挂牌批评禁毒工作后,化压力为工作动力,不但健全了禁毒机构,还增加禁毒机构编制,加大经费投入,三年里开展“阳光行动”、“蓝天行动”、“清零行动”,破获涉毒刑事案件106起,禁毒宣传也开展得有声有色。雨湖区开展“吸毒人员集中收戒行动”,查处涉毒治安案件56起,并依
托“黄丝带”帮教工程,发挥基层帮教组织的积极作用,对吸毒人员结对子帮教。岳塘区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打击的高压态势,破获涉毒案件619起,抓获吸毒人员776人,并以预防新型毒品为重点内容,以娱乐场所为重点区域,加强对娱乐场所高危人群的重点预防管理,共清查涉毒娱乐场所36家,处罚吸毒人员137人次,积极开展社区戒毒(康复)试点,取得较好成效。我市公安机关禁毒支队(大队)克服人手少、经费少、工作量大、破案难度大的种种困难,长期奋斗在禁毒第一线,为我市的禁毒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
二、我市吸贩毒人员的现状及形势分析
目前,我市现在册吸毒人员2569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万分之9.2,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之下,暂时还不算毒品的“重灾区”。但按照国际惯例,我市的隐性吸毒人员应该是登记注册的五倍,即12845人,每年需要的毒资大约在1-2亿元,吸食传统毒品的2303人,吸食新型毒品的266人。与吸毒人员情况比较,吸食传统毒品的人员基本得到控制,但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数呈20%甚至50%的比例增长,并从城区扩大到乡镇、农村。从我们开展的调查和对吸贩毒人员情况的统计分析看,吸贩毒人员已经遍布全市(韶山除外)所有的社区、乡镇,几乎没有无毒的“净土”了。女性吸毒人员呈20%的比例增长,新型毒品在青少年、富有人群甚至公务人员中有蔓延趋势。毒品主要自外省、市流入,不少是直接从广东和云南进货的。多年来,全市禁毒工作不断强化,打击涉毒犯罪力度加大,但毒品来源不断,毒品种类增多,涉毒人群和毒害地域明显扩张。
当前全市的毒品形势仍然较严重,是不容乐观的,主要表现在:一是毒品泛滥呈现多样性。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基本得到扼制,但“麻古”、“摇头丸”、“k粉”、“冰毒”等新型毒品迅速蔓延增长,近几年我市新增的吸毒人员中,大多数都是吸食新型毒品,吸毒场所由歌厅等娱乐场所向宾馆、旅店、茶楼等休闲场所延伸,群吸案件增多,手段更为隐蔽,打击的难度增大,同时由于高达90%的复吸率,使得吸毒人群形成了“参军容易退伍难”的现象,吸毒人数难以下降。二是涉毒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吸食新型毒品者绝大多数是青少年。据统计,目前在册吸毒人群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1391人,占总数的54.1%,最小的吸毒人员年仅13岁。女性吸毒人员以年均20%的比例增加,据易俗河派出所统计:该所辖区共有在册吸毒人员71名,其中女性14人,占20%,女性吸毒人数为6名,为9名,增加至14人,每年增幅都在50%以上。此外,外出务工人员沾染毒品人数呈快速递增,且因其流动性大,管控难以到位。三是毒品向农村乡镇快速蔓延。湘潭县22个乡镇都有涉毒人员,最偏远的青山桥镇在册吸毒人员有10人,花石镇有15名涉毒人员,既有吸食毒品的,也有贩卖的,还有以贩养吸的,全县有5个乡镇为毒品泛滥的严重地区。四是为逃避打击,吞食异物、故意致残、患有严重疾病的吸贩毒人员不断增多,因得不到打击处理,负面影响大。全市在册的特殊吸贩毒人员共计140余人,其中患艾滋病3人,吞食异物人员121人,以身体病残为掩护进行吸贩毒、“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活动,不少吸毒人员为筹集毒资,胆大妄为进行偷、抢、扒等犯罪活动,被司法机关抓获后无法收监羁押和强戒,打击处理不能到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社区戒毒还存在各种困难,实施效果差。按《禁毒法》要求,取消劳教戒毒后,很大的戒毒任务落在社区戒毒上,但由于社区人员、经费、场所、专业性都跟不上,全市的社区戒毒几乎是句空话,同时创建“无毒社区”也没有实实在在的措施,仅停留在宣传口号上。
2、我市特殊吸贩毒人员得不到有力打击,他们以吞食异物、故意自残等手段逃避打击,他们也成为盗窃电动车、摩托车、入室盗窃的“主力军”,公安机关也只能抓了放,放了抓,给打击吸贩毒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老百姓意见较大。
3、全市禁毒的警力缺乏,经费、装备保障不了禁毒工作需要。全市现有戒毒警力54名,其中市本级25名,五县(市、区)29名,人少事繁,与所承担戒毒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列入财政预算的禁毒专项经费仅30万元,禁毒宣传及悬挂大型公益广告牌、社区戒毒(康复)、特殊贩毒人群手术、治疗和强制隔离戒毒的所需经费缺乏;市戒毒所场地狭小,收容量仅200余人,按我市在册吸毒人员2500余人算,也仅能收容不到十分之一,显然适应不了禁毒法实施后废除劳教戒毒,实施强制隔离戒毒且周期延长的现实需要。
4、禁毒委成员单位协调配合不够,合力不足。有的成员单位对禁毒工作还不够重视,协调配合不紧密,有的单位对所应履行责任任务都不清楚,简单应付了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禁毒工作力度。
四、几点建议
1、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细化工作责任考核。市禁毒委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和解决全市禁毒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对全市禁毒工作的领导、指导、协调作用;要建立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指标细化的禁毒工作考评机制,并纳入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各成员单位要依法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如对娱乐、休闲场所的禁毒管理,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要依法对其强化管理,必要时可联合执法,以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
2、建议市政府拨付专项经费(约40万元)解决特殊吸贩毒人员的打击和管控,以防禁毒打击和管控“盲区”的长期存在。建议分三年解决我市140名吞食异物、艾滋病、严重疾病吸毒人员的强制手术、强制管理的难题。
3、建议进一步充实警力,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针对当前毒情形势严峻的状况,适当增加全市禁毒警力,加强对禁毒干警的业务培训,增强禁毒队伍的战斗力;二是逐年加大对禁毒工作的财政经费投入,把禁毒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保证强戒人员的生活费与医疗费;三是为适应当前毒品犯罪的新特点,要加强技术装备建设,提高侦破能力;四是鉴于强制隔离戒毒人数大量增加,戒毒周期由原来的六个月延长到三年,要科学整合与完善我市监管羁押场所,即把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和市司法局劳教所的干警(70多名)、场所(新搬迁到九华)、设施合理整合,解决戒毒场所扩容强戒、特殊人群强制管理的问题,以适应禁毒法实施后我市戒毒工作的实际需要。
4、进一步加大打击处理力度。要始终保持对毒品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加大缉毒破案力度,切断毒品源头;把依法打击涉毒犯罪与吸毒强戒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打击效果;把打、防、控、管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特别是要加强对患有艾滋病的吸贩毒人员的强制监管,防止他们流于社会危害社会安全。
5、建议选择重点社区、重点区域开展社区戒毒的试点工作。每个县(市、区)可先选择2个社区作为戒毒(康复)试点,两级财政配套专项费用,以摸索社区戒毒在我市推行的经验和作法,再逐年推广。同时建议禁毒宣传要采取符合当地实际的方式进乡镇、进村组,以预防和控制毒品向农村蔓延的趋势。
第三篇:贯彻执行残疾人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贯彻执行残疾人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调研
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本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我市贯彻执行残疾人“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为此,泽州第三代表小组在组长贾龙斌的带领下,对我市近年来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残联、泽州县残联关于贯彻执行残疾人“一法一条例”情况汇报,组织召开了相关部门座谈会,走访了两家福利企业,视察了两家康复医院和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一家特殊教育学校和部分无障碍设施,与企业负责人和残疾人代表及义工代表进行座谈,广泛征求社会各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成效
我市共有各类残疾人128721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5.83%。其中:农村残疾人96850人,占比75%;城镇残疾人31871人,占比25%。视力残疾13259人,占比10%;听力残疾27212人,占比21%;言语残疾2407人,占比2%;肢体残疾48785人,占比38%;智力残疾7235人,占比5%;精神残疾7424人,占比6%;多重残疾22396人,占比17%。目前,已为68150名残疾人办理了残疾证,占比53%。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重要指标,把残疾人事业充分融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中,以残疾人“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为依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残疾人康复教育、扶贫救助、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较好地改善了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条件,维护了残疾人权益,残疾人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促进了全市残疾人事
业的新发展。
(一)政府重视,组织保障有力。一是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xx市“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以及《关于贯彻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办法》《xx市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实施细则》《xx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文件;此外,还创建了“全国白内障元障碍市”,将29项残疾人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将六大类重性精神病病种全部纳入慢性病门诊报销范围。出台了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的政策等。通过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贯彻实施好残疾人“一法一条例”,做好全市残疾人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二是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制作展板,开展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残疾人“一法一条例”,努力扩大社会知晓面,起到了较好导向性作用;
(二)残疾人就业状况得到改善。积极完善残疾人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状况,xx年——xx年,共投入资金550万元。共安置了867名残疾人就业,举办各类残疾人培训班52期,培训各类残疾人2524次,举办16期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400余个,180名残疾人求职者与用工单位达成就业意向。“一店三基地”安置残疾人就业卓有成效,这一工作被省残联领导肯定并在全省进行了推广,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全省领先,xx市残疾人职业教育中心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
(三)政府投入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强化。xx年——xx年总计投入彩票公益金1290万元,为53433名重度残疾人发放补贴金
3055.42万元,开展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共帮扶550户、帮扶资金165万元,实施了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项目,对全市6333名贫困残疾人进行了救助,救助资金200万元,实施了“特困”重度残疾人托养救助项目,为4310名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发放补贴资金425万元,实施了“阳光家园计划”为全市1441名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人发放托养补贴200余万元;xx年——xx年,对187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和残疾人大学生每人发放3000元的助学金,共计71.4万元。并于xx年、2018年两年将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列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四)强化服务,增强了残疾人生活满意度。建立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管理系统》做到残疾人信息网上查阅、残疾人状况网上统计、残疾人项目网上审批,让数据多跑路,让残疾人少跑腿。出台了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实施了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依托“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保障残疾人获得方便快捷的法律援助帮助。同时,为残疾人进行各种优质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极好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全市有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人大代表3人,政协委员10名,积极推进残疾人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及社会事务。同时,组织开展举办残疾人文化周、曲艺表演、书法、绘画等各类残疾人文体活动,极大丰富了残疾人精神文化活动。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残疾人保障法的贯彻实施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需引起重视。
(一)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仍需增强。一是对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
教育还不够到位,社会上歧视、慢待、不重视残疾人现象时有发生,有些部门、单位、宁愿缴纳残疾人保障金也不接受残疾人安置就业;二是对残疾人优惠政策的宣传缺乏广度和深度,一些残疾人特别是农村的残疾人,对有关残疾人的法律和政策了解不够,多数家庭不愿把有残疾的家人送去鉴定;三是在调研中发现,有不少干部群众对这部法律了解不够,对残疾人、残疾人事业的认识仍然只是传统的同情和怜悯,不能做到自觉依法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有的部门和单位对发展残疾人事业认识不到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
(二)残疾人服务基础设施明显不足。从调研情况来看,特别是市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相对落后,仅500余平方米的场所,承担着残疾人康复训练、矫正手术、辅助器具适配与服务、残疾人就业指导及职业技能与实用技术培训等各项残疾人工作;整体设施简陋、规模小、功能缺、布局散、服务设施已远远落后于周边兄弟城市,服务设施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的需求。服务设施落后已成为制约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最大短板,同时专业人才比较缺乏,难以满足残疾人类别化、个体化的需求;基础数据和服务标准体系还不完备。信息化、科技应用和基础研究仍待加强,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工作力度不大。如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较低,仅在城区部分主要人行道上铺设了盲道和坡道,有的还很不规范,标准较低;各类主要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到位,为残疾人服务的功能比较弱。
(三)残疾人就业有关法律规定未能有效落实。残疾人就业率低、失业率高、就业不稳定,在劳动力市场中残疾人总是处于边缘化的存在。一方面由于就业机会不均等,社会歧视以及无障碍设备欠缺等原
因,绝大多数残疾人并不能像健全劳动者一样在劳动力市场上自主择业;另一方面,社会上长期形成的残障观念,使得残疾人不能够正确、客观地看待自己,导致许多人参与社会活动、参加就业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残疾人受教育水平较低,其自身能力欠缺,自身综合素质状况也相对较弱,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很快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即使有单位提供就业岗位,可能由于残疾人达不到职位要求而无法安置,很多情况下,双方都会过分看重“是否就业”结果。对残疾人的就业过程和质量考虑不够,安置就业过程中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收入来源问题,但很多工作并未给残疾人带来乐趣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反而常常成为一种负担,难以使他们实现体面就业。
(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政策扶持方面有待加强。残疾人医疗保障水平不够高;残疾人本身的生活状况就处在社会水平线以下,一旦生病,生活就是雪上加霜。现有的普通医疗保险对他们来说也只是车水杯薪,而因身体限制条件,残疾人无法购买意外险、大病险、养老险等各种保险,精神残疾或智力残疾或重度残疾的残疾人,一旦父母离世了,他们的生活无法保障。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和特困重度残疾人补贴救助标准相对较低,残疾人社会保障救助面还不宽,仍有处在低保标准边缘的残疾人难以获得有效的救助,我市出台了残疾人免费坐公交车政策,但是许多残疾人在农村乘坐公交车仍然不能享受免费政策。
(五)残疾人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一是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比较偏低,特别是盲、聋、智力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普遍较低,多重障碍、自闭症及脑瘫等中重度残疾儿童入学还存在很大困难。二是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存在不少问题,许多地方缺乏政策支
持,随班就读教师普遍缺乏特教专业知识和技能。三是许多地方对特殊教育支持力度不够,特殊教育学校及师资配置不足。一些特教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有的地方特教津贴落实不好,教师积极性受到影响。四是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不能满足需求,存在投入不足、基础建设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低、专业设置单一等问题。
此外,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还有: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能享受的优惠扶助措施还比较少,希望从政府层面制定更多的残疾人特惠政策;许多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管理滞后,有的新建筑物不按照无障碍设施规范建设,旧的建筑物未列入无障碍改造计划,不少地方无障碍设施缺乏有效管理,残疾人难以走出家门,阻碍了他们对社会的参与;在出行、就业、就医、接受教育等方面歧视残疾人和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等等。
三、进一步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对残疾人事业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有关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教育,提高对残疾人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在推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建立残疾人事业经费投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残工委各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推动把残疾人事业纳入相关单位事业领域,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制定措施,保证落实。出台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事业。要在全社会普及“平等、参与、共享”的理
念,尊重残疾人,消除对残疾人一切形式的歧视,为残族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条件。二是进一步鼓励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主流媒体、冈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建设、助残日、残疾预防日等重大节日的集中宣传等形式,加强对党和国家有关残疾人方针政策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思想认识和认知程度,营造全社会主动关心、帮助、支持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提高残疾人保障救助水平。一是救助对象还需扩大。近年来,工伤致残、交通事故致残、自闭症等残疾人数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精神疾病的残疾人,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目前,我区的救助对象仅仅停留在持证残疾人,而持证残疾人仅占残疾人总数53%左右,多数残疾人未列入社会救助的范围。二是救助标准还需提高。现行的低保救助标准,是根据日常生活基本开支设定的,但残疾人与健全人相比,除了日常基本开支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支出,仅靠低保仍无法维持。一些精神残疾人等需要定期服药,因就医难、用药贵而放弃治疗的现象也有较大程度存在。三适当提高残疾人的护理补贴和特困重度残疾人补贴。四由政府统一协调,建立精神残疾,智力残疾及重度残疾人的终身照顾体系,进一步解决他们的父母一旦离世,生活无法保障的问题。
(三)积极采取措施,切实保障残疾人就业权利。就业是民生之本。应把残疾人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残疾人就业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实现残疾人稳定就业如一是大力开展适合市场需求、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不断加强残疾人
实用技能培训工作,丰富培训内容,更好地适应各类残疾人就业的需要。二是认真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通过开发适宜残疾人就业岗位等措施,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平等就业。凡有适宜残疾人工作的岗位应招收残疾人就业,而不能以缴纳就业保障金代替安排残疾人就业。完善残疾人就业奖励制度,对于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给予奖励和扶持。三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带头执行法律,研究确定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四是加大对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等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的管理和扶持力度。五是要认真执行残疾人就业的扶持优惠政策,鼓励残疾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实现自立、自强。对从事个体经营和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的同时,积极帮助解决生产和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六是关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使用范围,各地普遍反映应作适当调整。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因此应当重点用于残疾人就业培训、职业教育、补贴社会保险、扶持残疾人创业和灵活就业等,而不能以就业保障金替代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
(四)加强残疾人教育,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创造条件。教育是残疾人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途径。要采取切实措施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一是要进一步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在全面落实“两免一补”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残学生的特殊需要,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普通义务教育学校要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提供必要的条件。二是大力促进农村、山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发展,不断改善特教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特教津贴,完善特教教师职称评定标准。三是对重度残疾儿童逐步做到“送教上门”服务,提高残疾儿童受教
育率,逐步达到健全儿童水平。四是加强学前特殊教育的探索实践,积极发展学前特殊教育。五是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鼓励特教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弥补特教学校自身条件不足,不断拓宽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的渠道。
(五)提升医疗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重视和加强残疾预防工作。要进一步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各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根据财力和基金承受能力,适当增加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康复项目。尽快实现医疗保险报销和大病救助等政策的有效衔接,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支付仍有困难的,应由民政部门给予救助。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卫生室的康复服务功能,全面开展社区康复服务,使残疾人能够就近、方便地接受康复服务。重点抓好0—6岁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在残疾儿童0-6岁的最佳康复时期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确保0-6岁残疾儿童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延误康复时机。切实抓好重性精神病人的医疗康复,研究制定重性精神病门诊治疗性基本药物免费制度,完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住院补贴制度,保障重性精神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康复。在残疾预防方面,应高度重视出生缺陷的预防工作。广泛开展以社区为基础、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工作,各级卫生、计生、残联、妇联等单位应当协同配合,完善残疾预防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早期筛查、早期预防、早期干预工作,降低残疾发生率。针对危害面广、可预防的致残因素,重点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公众残疾预防意识。
(六)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残疾人工作的宗旨是不断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这也是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最基础的条件。一是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做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与需求调查,及时更新数据库,不断提高数据质量。继续实施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特困”重度残疾人供养补贴、彩票公益金助学、阳光家园计划等一系列助残惠残项目,加快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步伐,进一步织牢织密残疾人底线民生网,切实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二是加强残疾康复服务。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要求,以省市政府民生实事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为抓手,以残疾儿童和建档立卡残疾人为重点,深入开展残疾人基本医疗康复、基本辅助器具适配、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和其他基本康复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两个全覆盖。三是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为残疾人平雏参与社会生活提供基本条件。要严格执行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将无障碍设施建设納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新建城镇道路、建筑物等,必须建设规范的无障碍设施,并与建设项目同时建设、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对缺少无障碍设施的。要按照标准加快改造,为残疾人出行提供便捷条件。四是要按照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中残联《关于印发“十三五”社会服务兜底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xx}2848号)提出的“省、市、县三级政府要在2020年以前全部建成康复医疗、托养和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基本服务设施全覆盖”和国家、省《”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提出的“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到2020年要达到80%以上”的要求,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面向一流、高标准起步,特别是加快启动市级康
复机构建设,努力建成市级康复机构为龙头、县级康复中心为骨干、社区康复站为依托的康复服务网络,为残疾人提供精准、优质、高效、便利的康复服务。
第四篇:禁毒调研报告
寒假禁毒调研报告
第二学期的学习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同时我也迎来了第二次社会的机会,但是回到家里却不是自己想的那样能到一线禁毒部门去实习,只能服从领导的安排,来到了基层派出所进行实习,但是我同样感到欣喜并珍惜这次基层实习的机会,并且在完成领导给布置的任务的同时我也借助公安内网和相关渠道积极的了解着与禁毒相关的情报与信息,并让自己更加不虚此行。通过派出所的实习我了解到,派出所日常的工作中基本涉及不到毒品案件,大多是一些民事纠纷和治安案件,而我自己对禁毒工作和禁毒相关信息又懂之甚少,所以大多都需要自己通过网络来了解,下面就是我通过自己的理解和网络浏览来获取的一些对禁毒工作的相关报告。
禁毒局四处:《关于2012年11月份全国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工作情况的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禁毒委员会办公室:11月份全国公安机关查处和收戒治疗吸毒人员数均大幅提升,排查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强,有力保障了十八大期间禁毒领域的安全稳定。全国发现登记有吸毒行为人员3.6万人次,其中新发现吸毒人员1.78万人次,占49.2%,复吸人员
1.86万人次,占50.8%。截止11月底,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达206.9万名,其中滥用阿片类毒品人员126.3万名,占61.1%,滥用合成毒品人员77.8万名,占37.6%;纳入动态管控人员131.9万名,占63.8%。主要情况如下:
一、查获吸毒人员数环比上升7.8%。11月份,全国公安机关共查获吸毒人员33519人次,比上月增加2438人次,增幅为
7.8%,全国查获吸毒人数占登记面吸毒人数的2.0%。从地区看,查获人数前十的是广东、广西、浙江、江苏、四川、湖北、云南、贵州、上海、湖南;查处率居前十位的是广西、西藏、宁夏、天津、黑龙江、广东、上海、河南、河北、内蒙古。从查处人员类型看,新发现人员15078人次,占45.0%;复吸人员18441人次,占55.0%。从查获来源看,通过巡逻盘查、群众举报、情报提供查获28167人次,占84%;通过预警信息查获5352人次,占16%,环比上升124.8%。从查获原因看,因吸毒行为被查获29501人次,占88%;因脱失被查获4018人次,占12%,环比上升147%。通过以上数据我可以看出2012年11月,一、份吸毒人员持续增长。
二、是复吸率二是复吸率居高不下居高不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教育工作亟待加强。多年来尽管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但主要偏重于在禁毒日等特定时段营造社会氛围,存在深度和广度不够、直观形象不够、震撼力不够的问题,群众对毒品的认知非常肤浅,宣传教育在预防毒品违法犯罪中的作用尚
未充分发挥。
(二)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还比较薄弱。禁毒法为适应禁毒形势发展需要,将以往“公安缉毒为主,强制戒毒为主”的工作策略调整为“打击与预防并施,强戒与居家自戒、社区监督戒并存,维持替代治疗和必要援助并举”,基层禁毒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向乡镇街道和社区转移,提出了社区禁毒和社区康复新禁毒模式。但我市的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还比较粗放,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组织领导力度、重视程度不够,社区禁毒专干大部分“专”不起来,对专干的管理和考核不规范,专干的工作还没有真正落实在“防”与“禁”上,只限于建档立卡之类的事务,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成效不明显。
(三)帮助吸毒人群巩固戒毒成果和回归社会的措施不够。社区康复是禁毒法规定的一种帮助戒毒人员巩固戒毒成果和逐渐融入社会的措施,是对戒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期满后的一种过渡性安排。我市的情况是,强制戒毒期满后几乎处于放任状态,大部分人员出所后立即流向社会,由于缺乏劳动技能不能及时实现就业,或在寻求就业和社会交往中遭受歧视而丧失信心,导致在较短时间内又重新回到原来的交际圈子再次染毒,这是复吸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由于在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期间,对路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必要的就业救助、维持治疗救助、生活救助等没有跟上,部分人员又选择外出,使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处于失控状态。有的吸毒人员在家庭的帮助下有戒毒决心,拟接受美沙酮维
持治疗,但美沙酮门诊全市只有一个,离市区较远的人员尤其市东部片区人员,如果每日往返或在城区租房,费用上承受不起,无法实现戒断目标。在戒毒所接受戒毒的人员也希望通过美沙酮替代过度实现戒毒,但目前还没有提供这些帮助。
几点建议
(一)全面深化禁毒宣传教育。按照禁毒法关于“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四禁并举”的工作方针,深入抓好全民禁毒教育工作,认真策划宣传方式和宣传手段,着力解决好宣传教育深度、广度、直观度、形象度、震撼力和常态化的问题。要利用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高和高中教育普及率较高的机会,通过剖析典型案例、集中观看电教片、毕业之前参观强制戒毒所、18岁成年纪念宣誓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对机关、事业单位新招聘人员,要开展专题禁毒教育,使每个人在走向社会前筑牢防毒禁毒的防线,真正发挥宣传教育的预防作用。
(二)保持对毒品违法犯罪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不松懈。在当前形势下,必须保持对毒品违法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严惩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向社会公众传递政府禁毒的信心和决心。只要是涉及我市的毒品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坚决予以打击,用最强硬的手段,最严厉的措施震慑犯罪分子,教育其他群众。要对历年来国家公职人员涉毒情况进行清理,提出具体的处理措施,用以严肃纪律,教育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全市禁毒工作
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
(三)完善禁毒专干组织管理措施。要认真研究当前禁毒专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组织管理形式,使专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分类管理吸毒人员。对毒瘾较重并多次复吸或以贩养吸的,以强制隔离戒毒或劳动教养为主,让这个群体不留在社会面,尽量减轻社会治安压力。对毒瘾较轻,本人和家人都具有戒断决心的这个群体,以责令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为主,积极探索和拓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新途径,凡具有劳动能力和有工作愿望的,尝试选择一家企业,将他们安置在某个车间或某个班组,让他们有事可做并获得劳动报酬,同时,对他们进行集中管理、集中教育、集中开展心理干预,既缓解他们的生计压力,又帮助他们重树信心,逐渐融入社会。对配合政府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的企业,应制定并兑现相应的优惠政策。此项工作可先行试点。
(五)延伸美沙酮维持治疗服务。根据禁毒工作需要,建议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延伸服务,在东部片区开设一个服务点,解决东部片区相关人员就近接受维持治疗的问题;将城区美沙酮门诊延伸到戒毒所,解决部分人员“干戒”效果不好的问题。
(六)加大强制隔离戒毒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毒情仍在持续发展,建议尽早规划市戒毒所扩容问题,确保强制戒毒正
常开展。要重视并尽快解决戒毒所医疗保障和经费保障问题。
17日
2013年2月
第五篇:贯彻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情况报告
自《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以来,**县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宣传,积极贯彻落实,使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 帮您找文章]
一、基本情况
几年来,**县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学习、积极广泛宣传、大力贯彻实施,执法机关认真履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职责,侵害妇女权益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妇女的生存、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提高。
(一)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全力推进《妇女法》的实施。
**县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创建社会化妇女维权的工作机制,有关部门联手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特邀妇女陪审员制度、合议庭制度、妇女法律援助制度等,实现了维权工作的统一协调、统筹规划、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1、建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为加大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力度,**县成立了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妇联,由县委副书记任主任,一名副县长任副主任,成员单位由26个政府职能部门组成。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县妇女发展规纲要(2001-2010年)》要求,将《妇女法》赋予广大妇女的权益分解到各职能部门,把妇女发展目标细化到各个。各职能部门根据《规划》要求,结合各自的职责范围,制定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2、成立了**县妇女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为进一步方便服务广大妇女群众,于1999年成立了**县妇女法律咨询服务中心,成立以来,中心充分履行职责,认真为广大妇女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服务,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妇女法律宣传活动,认真为上访女性提供法律帮助,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
3、建立妇女法律援助制度。依托司法局**县法律援助中心专门建立妇女法律援助制度,为一些经济困难、老弱病残或特殊案件的女性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并减免收费,在县妇联设立了妇女法律援助站,几年来,共有138名妇女得到县法律援助机构的援助。
4、建立妇女陪审员制度。2001年5月,法院成立了法院特邀妇女陪审员制度,由政法委、司法局、县妇联以及杉城、朱口镇妇联等5个部门的人员组成,举办特邀妇女陪审员培训班,培训了有关陪审员的权利义务、法院审判程序、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业务知识,2005年对陪审员进行了调整。成立以来,陪审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能够认真履行职责,与法院审判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协商,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能进行认真分析,到目前,共有25人次陪审案件22起。
5、设立了家庭暴力报警点。为了进一步加大打击家庭暴力的力度,2003年县妇联与县公安局联合,在全县各乡镇挂牌成立了“家庭暴力报警点”,并公布报警点的电话号码,对家庭暴力案件做到及时出警,并负责教育和处置严重施暴者。这一系列举措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和家庭成员维护了权益,提供了有力帮助,同时也震慑了施暴者,打击了家庭中的违法犯罪,县公安局确定专人负责及时与县妇联沟通工作情况,指导、协调“家庭暴力报警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据统计,“家庭暴力报警点”自成立以来,全县共受理投诉案件98起。
6、健全信访办结制度。县妇联建立了信访责任考评制度、每月统计上报制度、定期回访制度等,并建立维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系,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各部门领导对及时解决处理好妇女来信来访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了妇女来信来访件的办结率。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几年来,**县各级妇联共处理各类信访案件487件,处理率达96%。
7、建立“法院妇女维权合议庭”。为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县法院成立了“妇女维权合议庭”,修订“**县人民法院妇女维权合议庭章程”,在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受案范围、办案规则等方面健全机制,明确对各类涉及妇女权益案件的审理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和监督,统一规定由“妇女维权合议庭”及时予以协调处理。
(二)广泛宣传、大造舆论,为《妇女法》的实施创造良好氛围。
几年来,县各部门结合“四五”普法,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一定成效。在宣传对象上,做到“三个面向”。面向社会,大力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教育,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面向执法主体,促进政府及有关司法、执法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更加明确在保障妇女权益工作中的的地位、作用和责任,推动形成国家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司法的良好氛围;面向妇联,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增强妇联组织依法履行职责的意识和能力。在宣传声势上,做到经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以“三八”节、“法制宣传周”、“148妇女维权宣传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周”等为契机,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咨询,发放宣传册、宣传单、张贴标语以及“送法下乡”等形式,使妇女法深入人心。2002年,利用《妇女法》颁布十周年之际,县妇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举办了《妇女法》知识讲座,开展了妇女法律咨询活动。召开《妇女法》颁布十周年座谈会,邀请县领导发表电视讲话。2005年,《妇女法》修改后,妇联、法院、司法局等部门组成宣讲团,深入全县10个乡镇巡回举办农村妇女《妇女法》知识培训班。县妇联与县电信局联合开展了首届“小灵通杯”妇女法律知识互动竞猜大赛活动,举办了新《妇女法》知识讲座,开展《妇女权益
保障法》知识竞答活动等,使妇女法深入人心。在宣传内容上,做到了普遍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县妇联以开展送法律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四进)宣传行动为抓手,几年来,联合有关部门深入全县各乡镇开展法律进农家活动,巡回举办妇女法律讲座,采取以案释法的形式向广大妇女讲解了《妇女权益保障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母婴保健法》、《婚姻法》等法律,重点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共有5000余名农村妇女听取了讲座。协调有关部门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在一中、三中、各乡镇中小学校举办法制讲座。计生部门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抓手,紧扣“关爱女孩行动”,大力开展生男生女顺其自然、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社会性别平等新型生育观;宣传有利于女孩和生育女孩的计生家庭的社会经济政策和保护妇女儿童等法律法规,制作了30余幅以关爱女孩、奖励扶助等为主要内容大型彩喷宣传画,努力营造一个关爱女孩、保护妇女权益的社会舆论氛围。法院通过巡回法庭,结合审判案件,对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进行了深入的宣传,主动到辖区农村、集镇、学校进行普法授课。几年来,全县开展妇女法律宣传活动126场,受教育面达95%。
(三)整体推进、狠抓落实,妇女生存发展环境得到全面提高。
目前,**县妇女的生存发展状况和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妇女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法律赋予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家庭生活中的平等权利进一步得到落实。
1、妇女的劳动权益得到保护。依法保障妇女获取平等经济权。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坚决禁止在招工、招聘中的性别歧视,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参与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分配权,保障多元化分配形式中的男女同工同酬。劳动部门每年都组织开展了贯彻实施禁止使用童工及女职工法规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再就业工作和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在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扩大,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县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大力促进妇女就业,积极落实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积极推进生育保险基金社会统筹,保障了女职工的劳动权益。县农办、县妇联积极协作,抓住“阳关工程”这一契机,从2004年起为下岗与失业妇女再就业制定免费培训计划,仅县妇联就培训四期213人,帮助166人转岗再就业;县残疾人联合会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自2000年开始,先后对残疾人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电脑、服装设计、家电维修、广告制做以及企业专项技能培训,2005年,残疾人就业人数为2505人,女性830人。2005年全县通过各种途径使603名下岗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为8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1%;全县国有企业100%落实了女职工享有经、孕、产、哺乳期等“四期”特殊保护、生育保障以及禁忌从事有毒有害、强体力劳动等女工劳动保护等有关规定;普遍实行女职工两年一次妇科病普查工作制度。2005年全县有100%的企业执行了女职工“四期劳动保护”规定,100%的企业执行了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禁忌劳动规定。
2、妇女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总人数达2.155万人,其中女性0.5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1.07万人,其中女性0.3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0.89万人,其中女性0.3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0.62万人,其中女性0.23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参加生育保险0.39万人,参保率达100%;2005年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0.3715万人,其中城镇0.1306万人,农村0.2409万人;2005年,我县机关、企事业从业人员达8165人,其中女性为2868人,占35%。2001-2005年来全县享受困难救助27500人次,其中妇女13640人次,占49.6%,接近一半;城乡享受低保3875户10515人,其中女性4500余人,占42%。五年来共为18140名妇女缓解了贫困。
3、妇女参与决策与管理社会事务有了突破性进展。我县按照中央干部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重视女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实现县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各配备1名女干部,乡级党政领导班子中至少配备1名女干部,并配备了1名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人数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干部495人,其中女性占46.3%。2005年,全县科级以上妇女领导干部人数达59人,从文化素质看,本科学历19人,大专学历35人,从年龄看,平均年龄38.2岁,其中35岁以下的15人;2005年,**县级政府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为100%,各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为12.4%,其中女干部占干部总数的36.3%。2005年我县共有县级及以上人大代表150人,其中女性代表37人,占代表总数的24.7%。全县共有各级政协委员101人,其中女性18人,占17.8%。我县还积极鼓励引导有参政议政能力的农村妇女树立参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意识,在2003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全县111个村共有选民75289人,其中女选民35623人,占选民总数的47.3%;村民代表2950人,其中女代表121人,基本达到每个村有1至2名妇女代表;村委会成员362人,其中女性46人;女性村党支部书记3人,村民小组长2人。城区6个社区居委会,共选出居委会成员30人,其中女成员24名,占成员总数的80%,6名主任均为女性。
4、妇女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男女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性别差异基本消除。2005年,全县小学适龄女童的净入学率达99.99%,小学6年巩固率达99.95%,初中女童毛入学率达100%,其中入学率均100%实现目标。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53%。高中阶段女生的教育规模扩大,2005年全县高中阶段教育女性毛入学率达81.4%,男女生入学率的差距基本保持稳定。妇女的文盲率下降较快,妇女受教育权益得到更好维护。县教育局加大扫除农村妇女文盲的工作力度,建立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1所,主要开展对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工作。使我县青壮年妇女识字率都有较大的提高。青壮年妇女识字率达到99%。
为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全县共有17616名农村妇女接受了农业新技术培训,组织近100名农村妇女参加了省、市妇联组织的各种农业技术培训,有356名农村妇女参加农函大、农广校培训学习,229名农村妇女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14名获农民助理技师职称,农村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
5、妇女的卫生保健有了明显提高。第一,孕产妇系统保健得以巩固和发展。2005年我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14%,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孕产妇死亡率为零;2005年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72.13%;产检率为89.04%。第二,妇女疾病患病率有所下降。全县推行两年一次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妇女病的患病率有所下降。2005年妇科病患病率为24.82%。第三,积极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县逐步实现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使育龄妇女得到及时、安全、高效、简便、经济的避孕方法,全县育龄群众享受免费技术服务率、术后和药具随访服务率、执行节育手术知情同意签字率均达100%;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村(居)达100%;长效节育率86.32%。第四,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了女童期营养保健与心理行为保健、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以及婚育保健等服务,对妇女预期寿命的提高发挥了有效作用。第五,加大宣传,提高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晓率。县卫生行政部门利用广播、电视、专栏、讲座、咨询等形式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培训班,提高广大群众和医疗服务人员对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预防着手,抑制其增长速度。据统计报告,2005年对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晓率为23.32%,五年来累计报告艾滋病人数共3人,其中女性1人;累计报告性病人数共69人,其中女性32人。
6、妇女的法律保护日益增强。县公安、政法、司法等部门充分发挥其部门的职能作用,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和打击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有力地打击侵害妇女儿童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治安管理力度,把侵害妇女儿童人身安全的强奸、拐卖人口等暴力侵害妇女儿童的违法犯罪活动,作为“严打”惩治的重点。两年来无发生拐卖妇女儿童案件,公安部门破获强奸案2件,受理重婚案件2件,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4人,拘留家庭暴力犯罪人1人,罚款2人,治安处罚卖淫嫖娼人员20余人,收容卖淫妇女8人,送劳动教养4人,受理遗弃案件1件,刑事拘留1人。有效地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变革中的利益调整和重新分配,使一些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这些矛盾首先反映到妇女这个弱势群体。这些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等各个领域,使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工作范围更广、难度更大,主要表现在:
1、婚姻家庭矛盾是困扰广大妇女的主要问题。在妇联的来信来访中近80%的涉及婚姻家庭,大多数妇女当面临离婚、第三者插足、家庭暴力时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家庭暴力案件还是占较大比重。
2、妇女的政治权利仍然是维权的薄弱环节。当前,妇女在参与国家和事务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障碍,与男性有较大差距。主要是还没有真正做到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使女性的政治权利无形之中被削弱,参与民主监督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机会减少,在机构改革中妇女参政比例有所下降,各级妇女干部的配备使用是按有关要求目标配备使用,相对于男干部的提拔使用,女干部还处于弱势,尽管现在越来越重视妇女干部的培养使用,但力度还远远不够。在女干部中还普遍存在副职多正职少,虚职多实职少,主管群团工作多,主管经济工作少的状况。交流力度不够,在县直机关女领导干部交流工作中,今年基本上都没有得到交流,受部分女领导年龄大的原因,许多女领导都退居二线,导致我县政府部门没有一名女正职领导。
3、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就业难是当前难以避免的社会问题。由于女职工下岗人数持续增加,低技术职位劳动力供大于求,社区的能力有限,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不很完善,致使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十分困难。
4、男女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现象依然不容忽视。我县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5.3,部分乡镇的性别比更是严重失调,性别比呈攀升趋势。
5、对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晓率仍很低。2005年为23.32%,比2000年虽上升18.17个百分点,但仍不乐观。
6、流动妇女人口权益保障很难落实。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流动人口明显增多,整体而言,流动人口的文化素质和经济收入偏低,卫生保健与计划生育意识薄弱。政府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措施明显滞后,特别是女性的社会福利、卫生保健、教育培训、法律援助等服务同当地居民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三、今后工作打算及建议
妇女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维护妇女权益,需要各个部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协调联动,密切合作。要解决上述存在问题,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深入宣传教育。将《妇女权益保障法》纳入“五五”普法规划之中,与相关的法律结合起来,组织系统地普法学习,并列为
干部培训的内容。广泛深入宣传维护妇女的权益的系列法律法规,重点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婚姻法》,帮助广大群众增强法制意识,自觉批评和抵制危害妇女权益的行为,尤其要帮助广大妇女群众学法,了解法律赋予她们的基本的权益,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对危害妇女权益的典型案例,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予以曝光。对拐卖和收买妇女、卖淫嫖娼、重婚等社会丑恶现象,公检法司等部门要加大专项斗争打击力度,严惩违法分子。
2、拓宽妇女的就业渠道和劳动保护工作。积极制定和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大力推动妇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女性就业竞争能力,为女性到各行各业就业创造条件。同时,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落实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范围,增加社会保障的受益人群,缩小因企业性质不同而造成的两性在享受社会保障水平上的差距;重点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劳动保健保障法律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成立女职工劳动监察队伍,预防和及时纠正各种侵害妇女劳动权益的行为。
3、加大健康宣传教育力度。尤其是对农村、贫困山区妇女,要提高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定期开展妇女病普查和妇科常见病的防治工作,降低妇女病患病率。在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流动人口的卫生保健工作;加强性病、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建立健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为育龄夫妇提供生殖保健和避孕节育技术服务,控制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4、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妇女干部的培养教育和选拔工作。制定培养选拔妇女干部的有关政策,坚持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妇女干部;对具备条件的女干部大胆安排到正职岗位;特别优秀的破格提拔,提高妇女参政比例。
5、严厉打击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于暴力残害、拐卖妇女的犯罪案件,公安司法机关要予以高度重视,加大打击力度,集中警力,解救被害妇女。对于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要坚决查禁取缔,加强综合治理。对于舞厅、桑拿浴、发廊等行业场所,要加强经常性的治安管理。对组织、介绍、容留色情和卖淫嫖娼的单位和人员,一定要从严惩处。人民法院审理婚姻、继承等案件,要依法维护妇女的权益。
6、要重视“148”法律服务中心、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妇女援助站工作。发挥其妇女维权的阵地作用,加大人员和经费投入,改善工作条件,确保正常运转。
7、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和高素质的法律援助队伍。大部分受虐妇女要请法律援助律师帮助自己打官司,但是很多妇女往往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多数受虐妇女在家庭中和在社会上都是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知识层次不高,经济收入较低,而且相当一部分几乎没有收入来源,最重要的还是离婚住房问题不能解决。因此,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法律援助律师队伍,对于维护受虐妇女合法权益至关重要。要防治家庭暴力,就必须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机构和人民法院司法救助的职能作用。对于受虐妇女的离婚诉讼请求,一方面人民法院可通过实行救助制度,为她们减免诉讼费用,使她们打得起官司,保障权利救济程序得以顺利实现;另一方面,法律援助机构对于符合受援条件的受害妇女,要及时提供援助,以保障其实体权利得到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