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税收票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1
关于税收票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税收票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务人员业务不熟,票证的领发、使用和填写等环节都有不规范的操作,有的单位票证超时缴销或票证作废手续不完备,这样便降低了税收工作的严密性,有时存在多征与少征税款现象;
(二)税票与发票分开装订,不便于查找和检查。
有些地方的税票与发票分开装订,单独检查税票或发票都很难发现问题,而且要比对一笔业务涉及的税票和发票时,就发现比较难查找。
(三)“征管查三分离”,使得工作中存在空档,不利于事前监控。
按照现行的地税征管模式是“征管查三分离”,征收部门对查账征收的企业不征收企业所得税;管理部门没精力对每户查账征收企业进行检查,每年的汇算清缴大部分是企业自行汇缴,一些查账征收的企业领取的发票是否都计入收入申报税款不能确定;稽查部门对一些重点行业进行日常稽查,对一些重点企业进行专项检查,检查面也有限,所以容易造成一些企业未缴或少缴税而地税部门未发现的情况。
(四)地税系统信息化水平制约了票证管理水平。由于地税系统信息化水平还不是很高,税银库联网还未全面推广,使得征收员每天都要打印汇总票证,增加了工作
量,降低了工作效率;目前地税系统广泛使用的POS刷卡业务到账时间比较慢,影响了税票的汇总时间;网上申报业务,由于开始推广使用认证程序,纳税人还不熟悉操作,再加上不能通过网上传送申报表和财务报表、不能自行打印税票,使得网上申报业务受限,实际上纳税人每个月还要到地税局来送资料和打印电子票证。
二、加强税收票证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票证管理工作,加强票证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一是选好配强票证管理人员。强化票证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就是选好配强票证管理人员,根据实际需求,选派有责任心、高素质的人员,进行专职管理;二是定期开展票证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票证管理水平。结合票证工作人员的分布情况,由票证主管部门对税收票证管理、使用、填开人员组织统一培训,培训方式可采取由前任票证管理人员以老带新,开展传、帮、带等措施,加强对票证管理基础知识及岗位技能培训,确保票证管理质量的持续提高;三是加强学习,熟悉相关法规政策,增强票证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干部素质。要认识到树立地税良好形象、保证税款正常入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规定操作,认真仔细地开展工作。
(二)加强票证管理,加大工作中的检查和考核力度。
加强日常审核和检查。要求征收人员每天解缴税款,整理查核自己领用、填开、空白的各种票证、做到“日清日结”;在装订整理票证时税票与开具的发票同行,便于核对。加强票证存放和票证印章管理。严格执行票证库房保管“三专六防”的规定,做到税收票证专人、专库、专柜保管,并落实防盗、防火、防潮、防虫蛀、防鼠咬和防丢失“六防”要求。加强税收票证印章的管理,建立税收票证印章管理档案,全面反映税收票证章、戳保管、使用情况。
加强票证缴销环节的监管。充分发挥票证三级审核的作用,尤其要加强对作废票证的审核工作。结报税款、缴销时间和填写格式都要符合规定,并准确无误。作废票证要全份保存,并有“作废”标记或字样,按月上缴,不准私自撕毁。票证管理人员对当期缴销的票证填用数、作废数查核无误后,规范登记《票款结报手册》;月末终了后,由票证管理人员核对所属结存实际库存数、库存票号码和票证分类出纳账、票款结报手册领取时记载是否一致;年末终了后,由票证管理人员按照票证缴销的程序进行归档,对归档留存的各种票证的存根联和报查联、填用作废的全份票证、帐簿、报表及各种票证资料归档;缴销票证时发现票证跳号、缺号、涂改等,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向领导报告,真正做到:层层把关、层层落实。
(三)坚持票证审核,加强监督机制,实行违规行为责
任追究制度。
全面实行征收人员自审、互审,并成立税收立票证审核领导小组,由县局分管领导、办税厅主任、票证管理人员、纪检监察部门人员组成的审核体系,在税收票证检查中,执行盘点、抽查和清查制度。对审核中发现的差错,及时填制《票证审核(检查)处理通知单》,通知所属征收单位或征收人员办理退补税款事宜。通过抓关键环节的落实,及时查找票证管理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并加以改进,防患于未然。建立票证目标考核制度和配套的惩罚措施,对票证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具体的考核标准,并做到敢追究、真追究。对于票证违规行为,严格按照规定,查明责任,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存在混库、积压、挪用税款等问题,要严格处罚,决不姑息迁就。
(四)重视税务系统信息化进程的推进。
加快推广税库银联网的全面使用,推进互联网办税的实现,提高税务申报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税收成本。另外,建议在网上报税系统中,增加报送报表功能,以满足税收业务中的实际需求,真正方便纳税人。
第二篇:税收票证管理实施办法
税收票证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税收票证管理工作,保证国家税收收入的安全完整,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适应税收信息化发展需要,根据•税收票证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8号公布,以下简称•办法‣)第六十一条规定,结合我省税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青海省各级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代征人和税收票证印制企业(印制、)使用、管理税收票证,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税收票证,是指•办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之内容,同时还包括•税务代保管资金专用收据‣、•车辆购臵税完税证明‣和•当场处罚罚款收据‣。
第四条
税务机关、代征人征收税款时应当开具税收票证。通过横向联网电子缴税系统完成税款的缴纳或者退还后,纳税人需要纸质税收票证的,税务机关应当予以开具。
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税款时,纳税人要求扣缴义务人开具税收票证的,扣缴义务人应当予以开具。第五条 税收票证的基本要素包括:税收票证号码、征收单位名称、开具日期、纳税人名称、纳税人识别号、税种(费、基金、罚没款)、金额、所属时期等。
第六条 纸质税收票证的基本联次包括收据联、存根联、报查联。收据联交纳税人作完税凭证;存根联由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代征代售人留存;报查联由税务机关做会计凭证或备查。
第七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积极推广以横向联网电子缴税系统为依托的数据电文税收票证的使用工作。
第八条 本办法所称用票人,是指领取、开具各类税收票证的税务机关人员,以及扣缴义务人、代征代售人,自行填开税收票证的纳税人。
第二章 税收票证管理岗位和职责
第九条 省级税务机关税收票证主管部门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办法‣,结合全省实际,制定本省税收票证管理实施办法及有关规定,并监督税收票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
(二)负责省级权限范围内的税收票证及相关凭证的印制和领发、保管以及销毁工作。
--2--
(三)组织、指导、具体实施税收票证信息化工作。
(四)组织开展全省税收票证检查工作。
(五)组织开展全省范围内税收票证管理工作经验交流。
(六)负责全省税收票证业务培训工作。
(七)其他税收票证管理工作。
第十条 市、州级税务机关税收票证主管部门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办法‣、•税收票证管理实施办法‣以及相关制度,负责制定本级税收票证管理相关制度,监督税收票证各项管理制度在本地区的实施情况。
(二)负责本地区税收票证的领发存、损失核销、销毁等管理和核算工作,并按期编制税收票证报表。
(三)根据规定刻制税收票证专用章戳。
(四)组织本地区税收票证检查工作,及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督促整改,并报省局备案。
(五)负责本地区税收票证业务培训工作。
(六)组织开展本地区税收票证管理工作经验交流。
(七)负责本级票证库房的安全管理工作。
(八)其他税收票证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县(区)级税务机关票证主管部门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办法‣、•税收票证管理实施办法‣以及市、州级税务机关制定的相关税收票证管理办法、制度。
--3--
(二)负责税收票证的领发、保管、开具、作废、结报缴销、停用、交回、损失核销、移交、核算、归档、审核、检查、销毁等工作。
(三)指导和监督所属征收用票部门正确填用和及时结报缴销票证,并对用票部门结报缴销的票证进行审核。指导扣缴义务人、代征代售人、自行填开税收票证的纳税人税收票证管理工作。
(四)定期上报税收票证报表。
(五)定期开展税收票证的自查和检查工作。
(六)负责税收票证的盘点和票证库房的安全管理工作。
(七)其他税收票证管理工作。
税收票证管理工作由各级税务机关收入核算部门负责,各级收入核算部门应配备专职票证管理人员;征收分局、税务所、办税服务厅应设臵税收票证管理岗位,由税收会计负责税收票证的管理工作;税收票证管理岗位和税收票证开具岗位应当分设,不得一人多岗。扣缴义务人、代征代售人、自行填开税收票证的纳税人应当由专人负责税收票证的管理工作。
•车辆购臵税完税证明‣由各级税务机关税政部门负责。第十二条 扣缴义务人和代征代售人在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代征税款以及代售印花税票过程中应当做好税收票证的管理工作。其职责包括:
--4--
(一)妥善保管从税务机关领取的税收票证,并按照税务机关要求建立、报送和保管税收票证账簿及有关资料;
(二)为纳税人开具并交付税收票证;
(三)按时解缴税款、结报缴销税收票证;
(四)自觉接受主管税务机关检查、指导;
(五)其他税收票证管理工作。
第三章 税收票证种类
第十三条
税收票证包括税收缴款书、税收收入退还书、税收完税证明、印花税专用税收票证、出口货物劳务专用税收票证以及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税收票证。
(一)税收缴款书。是纳税人据以缴纳税款,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以及代征人据以征收、汇总税款的税收票证。具体包括:•税收缴款书(银行经收专用)‣、•税收缴款书(税务收现专用)‣、•税收缴款书(代扣代收专用)‣、•税收电子缴款书‣。
(二)税收收入退还书。是税务机关依法为纳税人从国库办理退税时使用的税收票证。具体包括:•税收收入退还书‣和•税收收入电子退还书‣。
(三)出口货物劳务专用税收票证。是由税务机关开具,专门用于纳税人缴纳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消费税或者证明该纳税
--5--人再销售给其他出口企业的货物已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纸质税收票证。具体包括:•税收缴款书(出口货物劳务专用)‣和•出口货物完税分割单‣。
(四)税收完税证明。是税务机关为证明纳税人已经缴纳税款或者已经退还纳税人税款而开具的纸质税收票证;仅用于证明纳税人已完税,不得用于收取现金税款。具体包括:•完税证明(表格式)‣和•完税证明(文书式)‣两种。
(五)印花税专用税收票证。税务机关或印花税票代售人在征收印花税时向纳税人交付、开具的纸质税收票证。包括:印花税票和•印花税票销售凭证‣两种。
(六)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税收票证。•税务代保管资金专用收据‣、•车辆购臵税完税证明‣和当场处罚罚款收据视同税收票证管理。
第十四条 根据•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结合我省税收征收管理情况,暂不印制•税收缴款书(税务收现专用)‣固定金额票面的票据。
第四章 税收票证领发
第十五条 各级税务机关领用税收票证应事先向上级税务机关提出领用税收票证需求。办理领发手续时,领、发双方人员--6--对所领发票证的种类、数量和号码共同清点,核对无误后填开•税收票证领发单‣一式两联(或通过综合征管系统打印•税收票证领发单‣),相互签字确认,双方各执一联,并作为登记税收票证账簿的原始凭证。同时通过综合征管系统完成相关操作,实现税收票证电子信息的领发。
用票人领用票证时,一律使用•税收票证结报缴销手册‣,由领、发双方人员共同清点领发票证的种类、数量和号码,并相互签字确认。同时通过综合征管系统完成相关操作,实现税收票证电子信息的领发。
第十六条 税收票证的运输,应有专人押运,确保安全。
第五章 税收票证保管
第十七条 各级税务机关和用票人应当妥善保管纸质税收票证及税收票证专用章戳。
县以上税务机关应当设臵具备安全条件的税收票证专用库房,基层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代征代售人和自行填开税收票证的纳税人应当配备税收票证保险专用箱(柜)。
第十八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按月盘库,发现账实不符的,及时查明原因,并报上级税务机关。
--7--
(一)直接管理用票人的税务机关税收票证管理人员对用票人所存票证,应当结合票款结报与•税收票证结报缴销手册‣进行清点核对。
(二)各级税务机关应当按月对本级库存税收票证进行盘点,核对账簿结存数。
第十九条 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收票证管理人员、用票人发生调动,扣缴义务人和代征人终止税款征收业务,纳税人停止自行填开税收票证时,必须将所经管的票证、章戳、账簿等核算资料交接清楚,登记造册,交接双方共同签字,同时在综合征管系统中完成票证交接相关模块的操作。并经本级税务机关部门负责人审查核准后,才能离岗。
第二十条 各级税务机关对已填用的票证和作废的票证,应当按月整理、装订,连同票证账簿和票证报表按规定归档保存。
第二十一条 税收票证账、簿、册、报表、移交清册、销毁清册等的保管期限为5年,作为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为15年。
第六章 税收票证使用
第二十二条 各级用票人使用票证前,应当先检查票证的字号、联次、品质等,合格后方可使用。如发现问题,应当按原领用程序逐级上缴。同时要核对综合征管系统中税收票证与纸质票--8--证的信息是否一致,对信息有误的需要逐级提交处理,各类信息一致时方可填开。
第二十三条 税收票证应当分纳税人开具;同一份税收票证上,税种(费、基金、罚没款)、税目、预算科目、预算级次、所属时期不同的,应当分行填列。
第二十四条 税收票证栏目内容应当填写齐全、清晰、真实、规范,不得漏填、简写、省略、涂改、挖补、编造;多联式税收票证应当一次全份开具。
第二十五条 税收票证应当专票专用,先领先用,顺序填开。用票人领取多本同一种税收票证时,应当从其最小的号码开始填用,按票证号码大小顺序逐本、逐号填开,不得跳本、跳号使用,不得几本同种票证同时使用。
第二十六条 税收收入退还书应当由县以上税务机关税收会计开具,纸质•税收收入退还书‣经同级税务机关局领导签发,•税收收入电子退还书‣经复核岗人员复核授权后方可向国库传递或发送。
税收收入退还书开具人员不得同时从事退库专用章保管或•税收收入电子退还书‣复核授权工作。
第二十七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代征代售人通过横向联网电子缴税系统划缴税款到国库(经收处)后或收到从国库退还
--9--的税款后,需要取得税收票证的,可以开具税收完税证明(表格式)。
第二十八条 •办法‣第十七条第四款对纳税人特定期间缴税及退税情况出具证明的,使用•税收完税证明‣(文书式)。纳税人需要向其他部门提供其在某一连续期间内的缴税及退税情况的,由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核实后开具,也可通过网上办税系统自行填开,但不得作为纳税人记账、抵扣的凭证。
(一)开具本完税证明时,必须确保纳税人缴、退税信息全面、准确、完整。具体填开项目应包括以下内容:
1.税种; 2.征收品目; 3.税款所属期; 4.入(退)库日期; 5.实缴(退)金额;
6.原征(退)税凭证种类及凭证号(原已开具纸质税收票证的注明印刷税票号码,使用财税库银电子缴税的且纳税人还未换开纸质票证的填写电子税票号码)。
(二)在开具税收完税证明的特定期间内,纳税人既有缴税情况又有退税情况的,应当同时分别填写缴税、退税情况或者按照税款所属期分税种汇总填写缴税、退税情况。
(三)填开证明时注明纳税人用途。
--10--
(四)证明内容填列完毕,应有结束标识(例如,“本页以下内容为空”或“以上情况,特此证明”)。
第二十九条 •办法‣第二十六条征税专用章、退库专用章、印花税收讫专用章按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制定的式样和字体刻制,字号为14磅,由各市、州税务局统一刻制,章戳颜色统一规定为红色。同时由各市、州级税务机关留底归档。
第七章 税收票证销毁
第三十条 税收票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销毁:
(一)保管到期的已填用税收票证存根联和报查联,账、簿、册、报表、移交清册、销毁清册等。
(二)全包全本印制质量不合格的。
(三)已经停用的。
(四)损毁和损失追回的。
(五)印发税务机关规定销毁的。
(六)需要销毁的税收票证专用章戳。
第三十一条 未填用的•税收缴款书(出口货物劳务专用)‣、•出口货物完税分割单‣、印花税票需要销毁的,应当逐级上缴省级税务机关销毁。
--11--未填用的视同现金管理的税收票证需要销毁的,应当逐级上缴市、州级税务机关销毁。
其他税收票证、账簿和税收票证资料需要销毁的,应当由税收票证主管人员清点并编制销毁清册,报县级或市级税务机关批准销毁。
税收票证专用章戳需要销毁的,应当由负责刻制章戳的市、州税务机关在章戳备案的公安机关进行注销销毁。
第三十二条 负责税收票证销毁的税务机关应当清点税收票证并编制销毁清册,填制•税收票证销毁申请审批单‣,由两人以上监督销毁。
税收票证因“停用”或“全包、全本印制质量不合格”需要销毁的,应当填制•税收票证停用和批量作废申请单‣,逐级上报有权机关审批后销毁。
市、州级税务机关负责销毁的,销毁清册除自行留存外同时报省级税务机关备案。
县级税务机关负责销毁的,由市、州级税务机关组成监销小组现场监销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字,销毁清册除县级税务机关自行留存外,需报送市、州级税务机关一份,由市、州级税务机关备案。
第八章 税收票证损失核销
--12--
第三十三条 因自然灾害和非人为因素造成税收票证损失的,应当及时组织清点核查。经清查未丢失仅发生毁损的,报经有权核销的税务机关核实批准后,对毁损残票予以核销。
第三十四条 视同现金管理的未开具税收票证(含未销售印花税票)丢失、被盗、被抢的,应当查明损失税收票证的字号和数量,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报告上级或所属税务机关。经查不能追回的税收票证,应当及时在办税场所和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上公告后予以核销。
受损单位为扣缴义务人、代征人、自行填开税收票证的纳税人或税收票证印制企业的,应当向发放税收票证或委托印制的税务机关报告,由税务机关按前款规定办理。
第三十五条 税收票证的损失核销,按照以下规定办理:
(一)核销税收票证时,应当提供的材料包括:损失税收票证税务机关的正式报告;当事人的说明材料及登报申明材料。
(二)•税收缴款书(出口货物劳务专用)‣、•出口货物完税分割单‣和印花税票发生损失的,由省级税务机关审批核销;视同现金管理的税收票证损失的,由市、州级税务机关审批核销;其他各种税收票证损失的,由县(区)级税务机关审批核销。
(三)核销应当在损失税收票证三个月后进行,核销情况同时报省税务机关备案。
--13--第三十六条 税收票证损失残票和损失后又追回的票证,应当封存保管,并按规定销毁,不得作废票处理。
第三十七条 税收票证专用章戳丢失、被盗、被抢的,受损税务机关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逐级报告负责刻制的税务机关。州、市级税务机关应及时向章戳备案的公安机关进行注销。
退库专用章丢失、被盗、被抢的,应当及时向当地国库部门报告。
重新刻制的税收票证专用章戳应当及时办理留底归档和国库预留印鉴手续。
第三十八条 纳税人遗失已完税税收票证需要税务机关另行提供的,应当登报声明原持有联次遗失并向税务机关提交申请;税款经核实确已缴纳入库或从国库退还的,税务机关应当为其开具税收完税证明或提供原完税税收票证复印件。开具•税收完税证明‣(表格式)的,应在税收完税证明上注明原税收票证(字号)遗失作废;提供复印件的,应加盖章戳并由经办人签章。
纳税人遗失已完税的•出口货物完税分割单‣•印花税票销售凭证‣,税务局机关只能提供原完税税收票证复印件;遗失印花税票的,税务机关不提供税收完税证明和复印件。
第九章 税收票证结报缴销
--14--
第三十九条 用票人与税收票证管理人员之间,基层税务机关与上级税务机关之间,应当办理税收票款结报缴销手续。
第四十条 税务机关税收票证开具人员、扣缴义务人、代征代售人办理结报缴销手续时,应当填制•税收票款结报缴销单‣,连同所收取的税款或税款汇总缴库的相关凭证•税收缴款书(银行经收专用)‣或税收完税证明(表格式),向税收票证管理人员办理税款的结算和税收票证的结报缴销,核对无误的,双方互相签章并登记•税收票证结报缴销手册‣;代征代售人和扣缴义务人还应当报送代征、代扣税款报告表,用于对代征代售、代扣代收税款的核算及手续费的支付管理。
税务机关印花税票销售人员、代售人向税收票证管理人员办理票款结报缴销时,应当持•印花税票销售凭证‣一并办理。
其他税收票证参照上款内容执行。
数据电文税收票证由综合征管系统自动生成•税收票款结报缴销单‣进行结报。
第四十一条 用票人应当按规定要求和规定期限(最长不超过10日),持已开具税收票证的存根联、报查联等联次,连同作废税收票证、需交回的税收票证及未开具的税收票证,以•税收票款结报缴销单‣向税收票证管理人员办理结报缴销手续。当面清点核对无误后,双方签章确认。
--15--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下税务机关按期(最长不超过1个月)凭•税收票款结报缴销单‣一式两份,连同税收票证向县级税务机关结报缴销,经县级税务机关核对无误后,在•税收票款结报缴销单‣上签章确认,双方各执一份。
第四十三条 自收现金税款的税务人员、扣缴义务人和代售人填用的各种•税收缴款书(税务收现专用)‣、•税收缴款书(代扣代收专用)‣、•税务代保管资金专用收据‣、当场处罚罚款收据,当地设有国库经收处的,应于当日或次日办理税款结报;当地未设国库经收处和代征人收取的税款,应按限期、限额办理税款结报,即: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天,额度最高不得超过20万元,并以期限或额度条件先满足之日为准。扣缴义务人应按税法规定的申报期限,持已填开的票证存根联、报查联(扣缴义务人还必须持代扣代收税款报告表)和作废停用、损失及未填用的票证,连同所收的税款和“票证结报手册”向发放票证的基层税务机关税收会计办理票款结报、票证销号和票证上交手续,结报人员和税收会计当面清点票证无误后,在手册上登记销号并相互签章。
第十章 税收票证核算
--16--第四十四条 税务机关税收票证开具人员、扣缴义务人、代征代售人等税收票证领用单位(人)应当按税收票证种类设臵•税收票证结报缴销手册‣,根据•税收票证领发单‣、•税收票款结报缴销单‣、•税收票证损失核销报告审批单‣等凭证逐笔登记。
第四十五条 基层税务机关应当按税务机关税收票证开具人员、扣缴义务人、代征代售人等税收票证领用单位(人)设臵•税收票证结报缴销手册‣,按税收票证种类设臵•税收票证分类出纳账‣,根据•税收票证领发单‣、•税收票款结报缴销单‣、•税收票证损失核销报告审批单‣、•税收票证停用和批量作废申请审批单‣、•税收票证账务更正通知单‣等凭证,对各种税收票证的领发、开具、开具作废、损失核销、停用和批量作废的数量、字轨和号码逐笔进行登记核算。
第四十六条 省、州(市)、县税务机关应当按税收票证种类、领用单位设臵•税收票证分类出纳账‣,根据•税收票证领发单‣、•税收票款结报缴销单‣、•税收票证损失核销报告审批单‣、•税收票证停用和批量作废申请审批单‣、•税收票证账务更正通知单‣等凭证,对各种税收票证的印制、领发、开具、开具作废、损失核销、停用和批量作废的数量、字轨和号码及时进行登记和核算,按月结账,按期编制•税收票证用存报表‣和•印花税票用存报表‣并报送上级税务机关。
--17--
第十一章 税收票证审核和检查
第四十七条 县级及其以下单位要落实税收票证检查制度。直接管理用票人的各级税务机关税收票证管理人员应按日对已结报缴销税收票证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税收票证管理的规范性进行检查。县级税务机关税收票证管理人员对其缴销的票证应当按月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做好检查记录。
第四十八条 县(区)级税务机关每季终了10日内要结合税收资金安全检查工作,对税收票证的领发、保管、填用、结报缴销、损失处理和核算等项工作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整改情况书面留存以备上级机关查验。各市、州税务机关要在每年的三季度(具体时间自定)安排上述检查工作,检查面要达到100%,并将检查工作报告报上级税务机关。省级税务机关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抽查,抽查面不少于30%,每三年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检查。
第十二章 责任追究
第四十九条 税务人员违反•办法‣和•税收票证管理实施办法‣的,应当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书面检查、诫--18--勉谈话或调整工作岗位处理;构成违纪的,依照法律法规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本办法开具税收票证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 代征人违反本办法的,由税务机关依据代征合同的约定及其他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第五十一条 非法印制、转借、倒卖、变造或者伪造税收票证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伪造、变造、买卖、盗窃、抢夺、毁灭税收票证专用章戳,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以布之日起施行。•青海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发布†税收票证管理实施办法‡的公告‣(青海省国家税务局公告2013年第4号)、•青海省国家税务局关于修订†青海省国家税务局税收票证管理实施办法‡的公告‣(青海省国家税务局2014年第4号)和•青海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税收票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青地税发„2013‟93号)同时废止。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负责解释。
--19--
第三篇:税收票证管理岗位职责
A岗
1、在处长和分管副处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负责贯彻总局税收票证管理办法,制定全系统税收票证管理实施办法;
3、负责拟定票证管理工作目标、工作计划;
4、负责汇总、审核全系统税收票证需用量,及时传递给票证所,并向总局报送税收票证需求报告和税收票证年报工作;
5、负责权限范围内税收票证的设计、印制和领发工作的监督检查;
6、负责指导、检查基层税收票证使用、审核和管理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7、负责全系统税收票证章戳的备案和监督管理工作;
8、负责全系统损失、停用税收票证的缴销和管理工作;
9、负责全系统保管到期税收票证的核销工作。
10、负责协助做好全系统税收票证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11、负责完成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B岗
非税收入管理或其他岗位人员不在岗时,负责其各项工作。
第四篇:浅谈税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税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税收分析是税收理论和税收工作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一个效能工具。税收分析的目的就是分析税收与经济的适应度,通过税收分析,能够准确判断税收收入形势、及时发现日常征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推进税收征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程。对反映和检验税收征管的质量与效率、反馈和监督税收法律政策执行情况、保障国家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税收分析既是组织收入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加强征管、监控税源变化、评估税收与经济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方式。目前,税收分析总体上看还处于初级阶段,效果还不太理想,和新时期税收与经济的发展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一、目前税收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县级局存在对税收分析工作重视不够,相关部门参与分析不够的现象,税收分析仅限于由计会岗位人员独立完成撰写任务。
(一)税收管理人员参与税收分析的意识不够造成分析依据不充分。税收管理员工作在税收征管的最前沿,能够充分掌握所管辖的各行业、各部门的税源变化,但往往税收管理员或是没有深入实际调查,或是懒与动笔,或是敷衍应付,不能够为计会部门提供详尽的分析、预测的可靠依据,而计会岗位人员对税源管理又不熟悉,与实际业务联系很少,造成税收分析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的现状。
(二)税收分析中“就数字论数字”现象不能揭示内在规律。有些税收分析通常是大量的数据堆砌,却缺乏产生这些数字的充分理由。这样的税收分析不能揭示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内在的主要矛盾及问题,不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弱化了税收的预测、指导作用。
(三)税收分析“八股文”定式的存在影响税收分析的质量。现阶段的税收分析由于思维定式的影响,存在公式化模式分析的误区,束缚了税收分析人员的创新意识,使税收分析不够深入、角度不新、内容没有深度、千篇一律,不能够准确分析出增、减收入的深层次的原因,不能充分反映某一时期税收征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四)税收分析中“以偏概全”影响分析质量。以个别、典型实例为根据来说明税收问题的整体状况。比如:典型的情况是在说明本地税源不足时,只举出某重点税源企业,今年税源比上年减收多少,就得出结论 “本地税源严重萎缩,难以完成本年的收入任务”。等到年底超额完成收入任务时,转而又列举其他企业增收原因来说明“经济税源的发展是今年税收收入超收的根本原因”。这种只顾眼前,以偏概全,而导致前后逻辑混乱。
(五)税收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税收分析要求分析人员不仅要精通计会知识,而且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很强的经济理论知识、税收业务知识、计算机知识水平,还要对事物有一定的敏感性、创新性和前瞻性,而我们的计划分析人员在其中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有所欠缺。
二、提高税收分析质量的几点建议
针对实际税收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单位领导要提高对税收分析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单位一把手要提高对税收分析的认识,更新观念,积极组织,加强调度。税收分析是为决策服务的,如果决策者不重视,就失去了搞税收分析工作的实际意义。从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看,经济运行越来越复杂,变化越来越快,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强,仅靠经验已无法正确认识经济的特性。在当今经济转轨、变革时代,税收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充分发挥税收专业技术人员对经济问题和税收问题的认识成果,决策者就可以实现更科学地决策。
(二)尽快建立“计会搭台、税政、征管参与、操作实施、计算机保障”的税源监控组织体系。税收管理员要养成人人写税收分析的习惯,省局在新《税收业务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税收分析来源于税收管理员,税收管理员应定期把自己分管行业、分管地段所辖业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税源变化情况、重大特殊因素等进行逐一详尽分析,尤其重点税源要重点分析;建立税收收入分析例会制度,由主管计会的副局长主持召开,计会、管理、税政、征管、征收、信息中心等业务部门参加;每月定期召开税收分析例会,各管理部门将税收管理员上报的分析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及时、准确的反馈分行业分税种在组织收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横向分析和收入预测,计会部门充分发挥综合分析的优势,综合各管理部门的分析和预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改变计会部门原有的单独分析形式,形成纵横交错的综合计划分析体系,提高税收分析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税收分析要有理有据、分析透彻。注意产生增减变化的各个因素,要把税收分析与一系列影响因素联系起来,逐层次、逐环节、逐项目地进行科学、系统、综合的分析,从而保证税收计划分析的可靠性、准确性。例如:营业税是邢台县局的主体税种,建筑业是营业税的一个主要税源,并且增势强劲。在分析增长原因时,只分析今年是邢台县的项目建设年,新上项目多少,而忽视了对新上项目资金来源的连锁分析,就不能达到对经济现象更深层次的分析,应该进一步从新上项目的投资增加引起银行贷款增加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分析出贷款促进了建筑项目的增加,建筑项目的增加促进了建筑营业税的增长,而银行贷款的增加又促使金融业的营业税增加,建筑业营业税的增长又拉动了钢铁行业的经济效益的增长。只有把各个因素联系起来分析,层层深入,才能揭示组织收入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税收分析要有创造性思维。这种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表现为一个“新”字。分析角度要新,要充分利用人的思维创造性,多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方法要新,这就要求税收分析人员必须掌握运用多种科学分析方法,做到分析深入、认识深刻、内容丰富。在分析过程中一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扩大信息量,要积极与本地统计部门、本地行业主管部门联系,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本地区经济和行业经济信息。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对上述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从微观、宏观、横向、纵向等多个方面对税收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描述、对比和分析。
(五)加大税收分析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质。税收分析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和领导科学决策密切相连。一是推行“税收分析员+税收管理员”运行模式,对税收管理员加强税收分析知识的辅导,使每个基层人员既是管理员又是分析员;二是选拔数理统计、财税经济等专业人才充实到分析队伍中来;三是采取多种形式从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宏观经济认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工作深度研究等方面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四是加大对税收分析人员的培训力度,包括分析方法、写作知识、经济常识、微机知识、税收政策以及法律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培训。
浅谈如何搞好税收分析
税收分析是税收管理人员和各级领导进行税收管理和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税收分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各级领导在工作中的决策作用和监督作用,这更求税收分析人员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提出高质量的税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下面就如何搞好税收分析谈几点建议。
一、税收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1、税收分析的内容。根据税收分析的目的、要求不同,发挥作用和效益不同,以及涉及的广泛程度,税收分析的内容包括:一是分析税收收入进度和收入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二是分析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三是分析税收征管工作的深度、广度和工作质量以及纳税人的纳税态度和依法纳税程度。四是分析税源增减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
2、税收分析的方法。税收分析中比较普遍采用的基本方法有:一是对比分析法。将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计算相对数,用以揭示经济现象的相对水平、发展程度、内部结构与比例关系。二是平均分析法。将同一性质的某类指标数据综合平均,计算平均数,用以反映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和总体情况。三是动态分析法。将某类指标按照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研究税收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水平。四是因素分析法。计算某类指标对总量指标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大小,便于抓住主要问题。五是相关分析法。计算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类指标的相对值,了解其相互关系,如产值与税收收入的关系。
二、目前税收分析方面存在主要问题。
1、个别分析人员在进行税收分析时,不能深刻理解分析的意义,仅是为了应付工作凑篇幅,写出的分析没有深度、没有参考价值,成为一张废纸。
2、税收分析人员素质较低不能合理使用数字材料,一方面是收集整理不完备,急急忙忙写分析,造成事实与数字不相符,文章空话多,无实际内容。二是个别人有个材料不会用,仅是数字间的叠列,数字间的对比,没有深层次了解事物的本质。
3、信息不灵通,反馈滞后,利用率偏低。税收分析人员大多不能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经常闭门造车,对基层实际情况不能及时掌握,写出的分析失去使用价值。
4、综合性分析和多方案预测少。税收分析人员缺少掌握本地区经济情况的本领,仅能对个别税种、个别行业发生的情况进行简要分析,没有综合性分析和对当时经济形势进行多方案的分析预测少。
5、人员流动、新人员多,造成税收分析人员素质高低不齐。由于近几年人员交流和流动,使的税收分析人员新人增多,岗前培训不够及时,使的分析水平不高,失去分析应有的作用。
三、提高税收分析人员素质和提高税收分析质量应采取的措施
1、进行一步加强税收分析的领导,提高税收分析人员对税收分析作用和意义的认识。明确开展税收分析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税收分析人员学习和实践的自觉性,激发税收分析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造性。更好做好税收分析工作。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税收分析人员业务素质,确保税收分析质量。近几年对税收分析人员培训搞的较少。下一步应加强税收分析人员业务培训,使每个税收分析人员都能尽快掌握税收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技术,提高税收分析人员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便更好的发挥税收分析的整体功能,开创税收分析工作新局面。
3、积极组织税收分析人员进行税收分析工作交流和成果评比,更好的拓宽税收分析人员的思路,提高分析质量,为领导了解情况、决策工作、指导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4、税收分析人员,要想获得更多的信息,写好税收分析,要做到一下几点:一是要经常深入基层征收一线,直接了解基层征收中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税企之间的征纳关系,从而发现“热点”、“难点”和“新生事物”,有利写好分析。二是经常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等情况,从中发现问题。也是写好税收分析的重要环节。三是加强横向联系。经常到有关综合部门走访,如:计委、财政、工商、建委、统计局、银行等单位,取得较多的综合信息,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四是要经常研究税收统计、会计等报表数据,从数据的变化中发现各经济类型、各税种收入的结构,及税收收入的增减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高分析质量。五是要了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经常阅读报刊杂志,尽可能多地了解宏观和微观方面、国家和地方的一些经济信息和税收信息,使税收分析发挥最大作用。
四、税收分析中应注意的事项
1、税收分析要有快速的时效性。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采集、掌握和占有大量、系统、丰富的税收信息材料,紧密围绕税收中心工作,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及时反映税收管理中的各种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依据。否则,拖拖拉拉,迟写迟发,就会变成“马后炮”、“雨后伞”失去作用,时过境迁,就会贬值,甚至失去参考价值。
2、税收分析要有高度的准确性。一是税收分析人员要实事求地反映客观实际,做到数字准确、情况真实、观点正确,资料可靠,对数据和情况的分析,要提炼出问题,制定措施,文字的表达也都必须准确无误,有据可查。二是税收分析人员,对分析的项目和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因为税收分析不是税收活动的复制品,更不是大量有关数据的叠加,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及时准确全面收集掌握各方面的工作动态和有关政策信息,尤其要特别注意税收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要及时向领导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3、税收分析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注意密切联系实际,结合税收经济形势,配合全局重点工作,敏锐地抓住经济税源运行和税务工作中出现的“重点”、“热点”、“焦点”和“疑点”进行综合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4、税收分析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税收分析工作是一种认识活动,是从概念形成判断,再从判断进行推理,并由此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一篇好的税收分析应该做到:既有数据,又有分析;既能提出问题,又有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那么这就是一篇较好的税收分析。
第五篇:浅谈当前税收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当前税收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的税收实践来看,税收执法还不尽人意,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我国税收法规的贯彻实施和依法治税的进程。依法治税要求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按照税收法律、法规严格进行征收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在对国家履行职责义务的同时,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但在现实税收执法中,依法治税原则的贯彻落实却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干扰。
一、税收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计划管理与推进“依法治税”之间的矛盾
目前制定税收计划任务的主要依据是上年税收完成数和计划预计的经济增长速度。税收计划指标的确定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与客观经济发展情况和税源变化很难保持协调和一致。
(二)“地方政策”代替税收法律的问题严重
新的经济形势下,一些地方政府从本地区的利益出发,往往超越法律的权限,对税收执法进行干扰,增加了税务机关的执法难度,妨碍了税收征管基本目标的实现,极大地干扰和阻碍了依法治税。
(三)税务机关执法存在的问题
税务机关执法中存在“重人治,轻法治”、“ 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的现象。越权、滥用权力与随意处置的现象同时存在。许多税务人员对各税种的税收政策法规掌握得很熟练,但对《税收征管法》的运用却相对生疏。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税法的刚性。
(四)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偷逃税普遍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实制度设计的缺陷和管理上的问题等诸因素影响,我国税源流失非常严重,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普遍较差,这种现象一旦在社会范围内形成示范效应,必然会使税务执法失去公平和公正。
二、税务执法问题的根源分析
(一)税务执法依据不完备
现行税制总体看来是基本符合我国国情的,但不合理的因素也不少。主要表现在:税收实体法中很多要素不确定,难以操作,使得税法优先权缺乏保障;税收程序法中有关规定不严密,税收执法中许多主要问题没有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税收法律与其它法律不衔接,影响了税收法律的实施效力。
(二)税务司法保障体系不健全,难以为税务执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税务司法保障体系是发挥国家司法力量的强制、威慑作用,严厉制裁破坏国家税收秩序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保证税务执法严肃性的重要方面。我国现行税务司法保障体系没有体现其保障
税务执法的基本功能,使得以罚代刑的现象普遍发生,打击力度不够,税务违法犯罪活动猖撅,降低了税务执法的水平和质量。
(三)征管力度不足,制约征管质量的内在因素较多
一是征管手段。现行《税收征管法》及《刑法》对保护依法征税作了不少规定,但是,确保税务机关强制征税的手段仍显不足,税务机关的征管条件也明显落后。
二是征管方式。税务机关仍在沿袭过去查账征收、双定征收的老方式,“账外经营”、“额外收入”大量存在,缺乏相应的控管措施。
三是征管模式。对现行的申报纳税、优化服务、集中征收、重点稽查、计算机监控模式的理解存在许多偏差,直接影响实际征管。
四是考核标准不完善。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的基本职能,因而从上到下的考核标准主要就是收入计划完成得如何。但它也必然导致税务机关以任务为中心,依率计征、照章纳税只能是纸上谈兵。
五是税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部分人员责任意识差,工作懒散。少数人员法纪观念淡薄,执法违法,知法犯法,经不起诱惑,为偷抗骗税开绿灯,甚至直接参与涉税犯罪。
(四)税收环境不够理想
一是纳税人对税收的认识严重淡化,不少人对税收的含义产生了曲解,纳税意识淡薄。
二是涉税犯罪得不到应有的追究,重案轻判或不判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法治环境难以维护依法治税,有时甚至削弱了依法治税。
三是少数地方行政领导干预税收执法,有的地方以发展经济为名,超越权限,擅自变通,强行要求税务机关执行。同时存在说情庇护的情况,致使该收税的收不上来,该查的案件不能依法查处。
三、解决税收执法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税收立法,健全税收法律体系
加强税收立法,健全税收法律体系是推进依法治税、治理税收流失的基础。建立以税收基本法为母法,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相配套的税收法律体系。加快地方税立法的步伐,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税收法律体系。
(二)提高全民纳税意识和护税观念
强化纳税人的义务观,通过广泛的税法宣传教育,促使广大纳税人树立新型纳税观念,为依法治税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起密切联系的协税护税网络,相关部门自觉依法代扣代缴,消费者主动索要发票,广大群众积极举报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和监督力量。
(三)改进征管,完善内部制约机制
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征管模式;改进征管手段和征管方式,加快各种税控机的研制、推广和运用;改进考核方式,建立完整的征管质量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强税务干部队伍法制和业务建设;强化税务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全面实行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
(四)完善机制,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一是将税收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及其对各部门的考核体系中。对地方行政领导在任期内自立章法,变通税收政策,截留税款,混淆级次的,应依法追究。对说情包庇纳税人的,实行登记制度,情节严重的给予必要的处分。对于干扰税收执法的,既要承担行政责任,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二是惩治司法腐败。对在税收上徇私枉法的司法人员予以严惩;对涉税案件该办不办,久拖不决,造成税收流失的,应追查相关人员责任;对银行等部门该协助扣款不履行义务的,除由其负责赔偿流失的税收外,还应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三是关注税法宣传。充分发挥宣传部门、教育部门、法制部门、新闻媒体的职能作用,使税法宣传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