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社会团体管理暂行办法[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16:0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社会团体管理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业和信息化部社会团体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篇:工业和信息化部社会团体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社会团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工信厅人【2010】3号

部管各社会团体:

为进一步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部社会团体管理,规范办事程序,推动社团自身建设和发展,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我们制定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社会团体管理暂行办法》。现将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社会团体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部社会团体(简称“部管社团”)的管理,发挥部管社团在国家工业、通信业、信息化领域中的积极作用,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部管社团是指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协会、商会、联合会等。

第三条部管社团要围绕国家工业、通信业、信息化领域的发展,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支撑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内部管理,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积极推进自身建设和行业发展。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四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部管社团实行“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人事教育司负责部管社团的归口管理和综合协调工作。指导、监督社团依据章程开展活动,推动部管社团的规范发展;负责部管社团及其分支(代表)机构的筹备申请和成立、变更、注销登记前的审查工作及社团年检、换届的审查;负责部管社团人事(理事长、副理事长、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法人和分支机构负责人)任职资格审查。

财务司负责指导、监督部管社团按照有关财务规定、制度进行财务工作。

产业政策司负责发挥部管社团的作用,推动社团有关业务工作的开展;负责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社团承担部分行业管理基础性工作。

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负责部管社团的有关外事管理及港澳台事务管理工作。

直属机关党委负责指导在京部管社团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驻部纪检组监察局负责指导部管社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其他相关司局根据职能指导部管社团重要研讨会、展会等业务活动的开展;负责指导、监督社团公开出版物的有关工作。

第三章社团成立登记、变更和注销

第五条 社团成立。应符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要求,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查同意后,由发起人(或发起单位)向民政部申请筹备。

经民政部批准筹备之日起6个月内,发起人(或发起单位)召开成立大会,通过章程,产生执行机构、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等。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查同意后,发起人(或发起单位)向民政部申请成立登记。

社团登记并取得《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后,30日之内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

第六条分支(代表)机构的设立。提交拟成立分支(代表)机构的名称、业务范围、场所和拟任主要负责人等相关资料,经人事教育司会同相关司局审查同意后,由社团向民政部申请登记。

部管社团设立异地分支(代表)机构还需提交拟设地社团登记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分支(代表)机构住所产权证明或使用权证明。

部管社团兴办与宗旨、业务相关的实体,应经人事教育司会同相关司局审查同意后,依照有关规定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手续。部管社团不得接受社会有关实体的挂靠。

第七条社团及分支(代表)机构事项的变更。

部管社团名称、业务主管单位变更时,须提交变更申请和《社会团体变更登记表》,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查同意后,到民政部办理备案手续。

部管社团章程、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住所等事项变更时,提交变更申请和《社会团体变更登记表》,经人事教育司会同相关司局审查后,到民政部办理备案手续。社团法人变更前,须提交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任期内财务审计报告。

部管社团分支(代表)机构名称、业务范围、主要负责人、住所等事项发生变更时,须提交变更申请和《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变更登记表》,人事教育司会同相关司局审核后到民政部办理相关手续。

第八条注销登记。部管社团办理注销登记应在人事教育司、财务司等司局的指导下,完成清算工作。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查同意后到民政部办理注销手续。

部管社团撤销其所属分支(代表)机构的,经人事教育司会同相关司局审查同意后,到民政部办理注销手续。

部管社团分支机构连续三年未开展实质性业务工作的,应办理注销。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九条 换届工作。部管社团应按照章程的届期规定如期进行换届,换届大会前,向人事教育司提交换届申请报告,包括换届准备情况、新任负责人候选人名单、章程变更说明、财务审计报告等相关文件,人事教育司会同相关司局进行审查后批复。

批复同意换届后,部管社团召开新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会后向人事教育司提交换届报告及相关材料,经人事教育司审核后,社团到民政部办理换届备案登记。

部管社团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人事教育司审核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一年,并应在批准期限内完成换届。

第十条负责人管理。部管社团及分支(代表)机构负责人任职年龄不得超过70岁,任职期限不得超过两届。

在职公务员原则上不得兼任社团领导职务(含分支机构负责人)。因特殊情况确需在社团中兼任领导职务的,应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审批。

社团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他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十一条年度检查。部管社团年检前需将年审材料报人事教育司,经人事教育司会同财务司等相关司局初审后,统一报民政部。

人事教育司年初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上公布当年应换届社团、年检社团名单,年末公布社团换届和年检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十二条党建工作。部管社团应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凡专职及驻会工作人员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应成立党的基层组织,自觉接受上一级党组织领导。

第十三条 财务管理。部管社团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和会计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财务核算制度,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财会人员,加强经费收支和资产管理。部管社团须合法取得活动经费和收入。

部管社团应对各分支(代表)机构和内设部门的财务进行严格管理,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第五章业务管理

第十四条 部管社团的重大事项应当及时向人事教育司及相关司局报告。重大事项包

括: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部管社团工作的重要批示;举办的在行业内有重要影响的国内外会议、活动等;重大违规违纪问题等。

每年年底前,部管社团向人事教育司报送年度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总结须包括所有分支(代表)机构当年业务开展情况,下一年度工作安排须包括分支(代表)机构增撤计划等。

第十五条部管社团开展活动,拟冠以“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支持单位、主办单位等情况的,应在活动前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批;不得冠以“工业和信息化部××司(局)”作为支持单位、主办单位。

第十六条 社团开展业务活动和对外宣传应当使用登记注册的名称全称,不得冠以“工业和信息化部”字样。

第十七条 社团应加强对分支(代表)机构的管理。分支机构对外联络和开展活动时,名称应当使用注册登记的全称,业务活动要符合社团章程的规定,其财务、资产应当纳入社团统一管理。

第十八条社团应当加强对所办公开出版物及内部刊物的管理。

第六章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部管基金会等其他社团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行。

第二篇: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文号】工信部财[2009]532号 【发布日期】2009-11-25 【生效日期】2009-11-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工信部财[2009]532号)

为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工业和信息化部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试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国务院法制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现已印发。

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经济责任,是指法定代表人因其所任职务而对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国有资产管理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

第四条 法定代表人离开所任职岗位,应当依法接受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工作需要,经济责任审计也可以在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进行。

第五条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当作为任免、奖惩被审计法定代表人的依据。

第六条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所需的机构、人员、经费应当予以保证,经费列入财务预算。

第二章 组织与管理

第七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以下简称人事教育司)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工作,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委托。

第八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以下简称财务司)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工作,根据工作委托,对被审计法定代表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第九条 部内有关部门根据责任分工,对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线索,依法依规进行追究和处理。

第十条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有计划地进行。人事教育司、财务司根据工作需要研究确定审计计划。

第三章 内容与要求

第十一条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单位的事业发展和经营发展情况;

(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执行情况;

(三)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资产管理情况;

(四)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五)对外投资的管理和效益情况;

(六)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内部管理控制情况;

(七)被审计法定代表人遵守有关廉政规定情况;

(八)其他与被审计法定代表人履行经济责任相关的情况。

第十二条 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一)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组织结构、资本结构、重要资产产权证明、重要投资合同、贷款合同目录、主管部门有关政策的批准文件等;

(二)单位的管理情况,包括单位内部决策程序以及执行情况、内控制度以及执行情况等;

(三)任职期间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统计资料、单位外部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等;

(四)任职期间单位重大事项,包括重大投资决策、重大诉讼、重大资产损失等;

(五)任职期间单位各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

(六)任职期间的决策机构办公会会议纪要以及纪录;

(七)其他经济监督部门对本单位检查后提出的工作报告和处理意见;

(八)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三条 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须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签字确认。

第十四条 审计工作需向其他部门或单位调查核实有关情况的,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五条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审计的依据、方法、内容和范围;

(三)任期期间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资产管理状况;

(四)对外投资管理以及收益情况;

(五)任期内存在的主要经济问题;

(六)审计评价;

(七)审计意见或建议;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四章 步骤与程序

第十六条 人事教育司依据经济责任审计计划,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委托,明确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起止时间,原则上审计起止时间不超过五年。

第十七条 财务司接受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委托后,组成审计组,制定审计方案,确定审计重点,配置审计资源。

第十八条 财务司应当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前3个工作日,向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可以在召开进点会议时送达。

第十九条 财务司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当会同人事教育司组织召开有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有关人员参加的进点会议。被审计法定代表人应当在会议上报告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第二十条 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过程中,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有关信息系统以及电子数据,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

第二十一条 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遇有重大问题可以提请被审计单位有关部门协助,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第二十二条 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存在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财务司报告。

第二十三条 经济责任现场审计工作完成后,审计组应当及时向财务司提交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报送财务司前应当书面征求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的意见。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应当在收到审计报告初稿后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为无异议。

审计组应当将审计报告连同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财务司。

第二十四条 财务司在对审计报告、被审计法人代表经济责任履职报告、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对审计报告提出的书面反馈意见进行审议和研究的基础上,向人事教育司提交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并将报告送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

被审计法定代表人对审计结果有异议的,可向有关部门申诉。

第五章 审计评价与责任界定

第二十五条 审计评价应当以审计查证或认可的事实、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标准等为依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方面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经营效果,以及遵守法律法规、国家政策情况,作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第二十六条 责任界定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界定,包括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直接责任,是指法定代表人对其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一)直接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

(二)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

(三)失职、渎职行为;

(四)其他应当承担直接责任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主管责任,是指除直接责任外,法定代表人对其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领导责任,是指除直接责任外,法定代表人对其非直接主管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审计人员依法独立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不得打击报复。

第三十一条 审计人员对在审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被审计法定代表人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的商业秘密和被审计法定代表人的个人隐私,负有保密的义务。

第三十二条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本办法规定的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外的其他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可由有关部门或者其所任职单位参照本办法的规定组织实施。

第三十三条 部主管的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财务司和人事教育司依据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工信部财[2009]72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工作,依据财政部《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8]4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执行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各类部属事业单位。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国有资产处置,是指部属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注销产权的行为。

第四条 国有资产处置范围包括:闲置资产,报废、淘汰资产,产权或使用权转移的资产,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以及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处置的其他资产。按资产性质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五条 国有资产处置方式包括: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第二章 国有资产处置要求

第六条 国有资产处置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

第七条 对未达到最低使用年限的国有资产,原则上不得进行处置。国有资产最低使用年限的要求:通用办公设备使用年限为6年;车辆使用年限为10年;办公家具使用年限为15年。其他资产最低使用年限原则上参照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执行(详见附表1)。

第八条 国有资产出售、出让和转让,应当通过产权交易机构(目前仅限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家产权交易机构)、证券交易系统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三章 国有资产处置审批权限

第九条 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账面原值)在800万元以下的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由部进行审批。

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账面原值)在800万元以上(含800万元)的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由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第十条 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的审批权限如下:

(一)国有资产在部属事业单位之间、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之间、以及事业单位对企业的无偿调拨(划转),按800万元的规定限额审批。

(二)对跨部门、跨级次(中央单位与地方单位)的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事项,一律报财政部审批。

第十一条 各单位申报国有资产处置事项,属部审批权限范围以上的,申请材料应提交一式二份。

对在部审批权限范围以内的国有资产报废、报损处置事项,部于每年3月、6月、9月和11月集中进行审核批复。其他的资产处置事项不受审批时间限制。

第四章 国有资产处置程序

第十二条 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如下:

国有资产占有单位提出资产处置申请→报部审批(审批限额以上的由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对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由单位组织资产评估→资产评估结果报部(或财政部)备案→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公开处置→处置收入上缴或纳入单位预算管理→处置结果报部备案。

第十三条 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获得批准之后,对资产出售、出让、转让和置换等需进行资产评估的事项,有关单位应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对处置资产进行评估。部属单位的评估结果报财政部备案,部属单位的下属各级单位评估结果报部备案。

第十四条 单位按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后,需进行资产评估项目备案。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需提交如下材料:(一)单位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的申请;(二)国有资产评估报告书;(三)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一式三份);(四)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五条 资产进行出售、出让、转让和置换等处置时,当意向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90%时,出让方需与产权交易机构商讨确认交易价格,并按审批权限报部门或财政部重新确认后,再进行交易。

第十六条 国有资产处置结果应报部备案(一)对批准的国有资产处置事项,各单位应在收到批复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所批国有资产的处置工作,并将处置结果报部备案。(二)国有资产处置结果备案应提交如下材料:

1、处置国有资产的基本情况(对未处置资产说明原因);

2、处置国有资产的发票或收据复印件。

第十七条 各单位收到国有资产处置批复文件后,应将批复复印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备案,并接受财政专员办的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批复及有关资产处置备案文件是财政部安排部属事业单位有关资产配置预算项目的参考依据,各单位应当依据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产权变动登记等相关手续,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章 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管理

第十九条 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是指在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等处置国有资产过程中获得的收入。包括出售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保险理赔收入、转让土地使用权收益等。

第二十条 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在扣除相关税金、评估费、拍卖佣金等费用后,应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和财政国库收缴管理的有关规定上缴中央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应上缴的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在取得收入后2个工作日内,全额上缴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第二十一条 应上缴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包括:(一)出售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等;

(二)科技成果转化(转让)收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9]29号)的有关规定,在扣除奖励资金后的剩余部分;(三)土地使用权转让收益;(四)利用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在出售、出让、转让后收入形式转变为现金的,在扣除投资收益、税金、评估费等相关费用后的剩余部分。

第二十二条 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按以下方式上缴:

(一)已开设中央财政汇缴专户的部属单位,处置收入直接缴入其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二)未开设中央财政汇缴专户的部属单位,按下列不同情况进行上缴:

1、没有下属预算单位的二级预算单位,处置收入直接缴入部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2、有下属预算单位的二级预算单位,处置收入直接缴入财政部为其开设的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3、三级及三级以下预算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直接缴入其主管的二级预算单位的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第六章 单位内部审批

第二十三条 国有资产处置应由本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进行审核鉴定,提出处置意见后,再按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第二十四条 国有资产处置内部审批流程如下:

(一)资产使用部门首先提出资产处置申请;

(二)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其掌握的有关资产管理信息,对拟处置资产的使用状况、使用年限、账面价值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资产处置的初步意见;

(三)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的初步意见,查对有关明细账和有效凭证,提出资产处置的有关意见;

(四)技术部门从技术角度,对资产的安全性、可用性、损耗程度等方面进行技术测评,根据测评结果,提出资产处置的有关意见;

(五)资产管理部门综合财务部门、技术部门提出的意见以及相关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最终处理意见,再按照资产处置审批权限报送审批。

第七章 申请国有资产处置需提交的材料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申请国有资产处置应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提交材料是复印件的需加盖单位公章。

第二十六条 申请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无偿调拨(划转)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详见附表2);

(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

(四)因单位撤销、合并、分立而移交资产的,需提供撤销、合并、分立的批文;

(五)拟无偿调拨(划转)国有资产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价等清单;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七条 申请国有资产对外捐赠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对外捐赠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捐赠报告,包括:捐赠事由、途径、方式、责任人、资产构成及其数额、交接程序等;

(四)捐赠单位出具的捐赠事项对本单位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影响的分析报告,使用货币资金对外捐赠的,应提供货币资金的来源说明等;

(五)单位决定捐赠事项的有关文件;

(六)能够证明捐赠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及产权证明等凭据的复印件;

(七)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八条 申请国有资产(不含车辆)出售、出让、转让应提交以下材料:(一)单位国有资产出售、出让、转让的申请文件;(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三)国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四)出售、出让、转让方案,包括资产的基本情况,处置原因、方式等;(五)出售、出让、转让合同草案。属于股权转让的,还需提交股权转让可行性研究报告;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九条 申请车辆处置(出售、报废)应提交如下材料:(一)单位车辆处置的申请文件;(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三)车辆原始价值有效凭证复印件;(四)固定资产卡片和车辆行驶证复印件;(五)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十条 申请国有资产置换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置换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

(四)对方单位拟用于置换资产的基本情况说明、是否已被设置为担保物等;

(五)双方草签的置换协议;

(六)对方单位的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七)单位近期的财务报告;

(八)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十一条 申请国有资产报废、报损应提交如下材料:(一)单位国有资产报废、报损的申请文件;(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三)国有资产报废、报损价值清单(附数据盘)(详见附表3);(四)能够证明盘亏、毁损以及非正常损失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计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盘点表及产权证明等凭据的复印件;

(五)非正常损失责任事故的鉴定文件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文件;(六)因房屋拆除等原因需办理资产核销手续的,需提交相关部门的房屋拆除批复文件、建设项目拆建立项文件、双方签定的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七)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十二条 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抵押)发生损失,申请损失处置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对外投资、担保(抵押)损失处置申请文件;(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三)被投资单位的清算审计报告及注销文件;

(四)债权或股权凭证、形成呆坏帐的情况说明和具有法定依据的证明材料;(五)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提交相关法律文书;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十三条 申请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应提交如下材料:(一)单位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的申请文件;(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三)债务人已被依法宣告破产、撤销、关闭,用债务人清算财产清偿后仍不能弥补损失的,需提供宣告破产的民事裁定书以及财产清算报告、注销工商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的证明、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关闭的文件;(四)债务人死亡或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的,需提供其财产或遗产不足清偿的法律文件;(五)涉及诉讼的,需提供判决裁定申报单位败诉的法院生效判决书或裁定书,或虽胜诉但因无法执行被裁定终止执行的法律文件。

第八章 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部对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情况进行监督,可定期或不定期对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第三十五条 部属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按规定程序申报,擅自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置;

(二)串通作弊、暗箱操作,压价处置国有资产;

(三)截留资产处置收入;

(四)其他造成单位资产损失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 部、所属事业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应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不适用于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所办全资和控股企业。

第三十八条 对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国有资产处置,相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制度的规定,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防止失、泄密问题的发生。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附1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表 附2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附3国有资产报废、报损价值清单

附1:

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表

一、通用设备部分

通用设备分类

1.机械设备

2.动力设备

3.传导设备

4.运输设备

5.自动化控制及仪器仪表

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设备

电子计算机

通用测试仪器设备

6.工业炉窑

7.工具及其他生产用具

8.非生产用设备及器具

设备工具

电视机、复印机、文字处理机

二、专用设备部分

专用设备分类

9.冶金工业专用设备

10.电力工业专用设备

发电及供热设备

折旧年限 6~12年8~12年4~10年7~12年7~13年9~14年 折旧年限 9~15年 10~14年

11~18年

15~28年

18~22年

5~8年

12~20年

输电线路

30~35年

配电线路

14~16年

变电配电设备

18~22年

核能发电设备

20~25年

11.机械工业专用设备

8~12年

12.石油工业专用设备

8~14年

13.化工、医药工业专用设备

14.电子仪表电讯工业专用设备

15.建材工业专用设备

16.纺织、轻工专用设备

17.矿山、煤炭及森工专用设备

18.造船工业专用设备

19.核工业专用设备

20.公用事业企业专用设备

自来水

燃气

三、房屋、建筑物部分

房屋、建筑物分类

21.房屋

生产用房

受腐蚀生产用房

受强腐蚀生产用房

非生产用房

简易房

22.建筑物

水电站大坝

其他建筑物

7~14年

5~10年

6~12年

8~14年

7~15年 15~22年 20~25年 15~25年 16~25年

折旧年限 30~40年 20~25年 10~15年 35~45年

8~10年 45~55年 15~25年

第四篇: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工业和信息化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甘肃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甘财办„2014‟22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是指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部门预算,专门用于促进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管理遵循“公开透明、突出重点、科学论证、统筹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确保专项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高效。

第四条 专项资金由省工信委、省财政厅按照职责分工共同管理,分别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省工信委负责制定专项资金安排方案、确定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和重点,组织项目申报、评审,编制并下达专项资金项目计划,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统计、监督检查、效能评价;

(二)省财政厅根据专项资金项目计划下达专项资金,办理专项资金拨付手续,会同省工信委对专项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

第五条 各市州工信委是专项项目的管理责任主体,要对项目申报材料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跟踪做好项目专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竣工验收、达产达标等监管。省工信委、省财政厅是专项资金的监督责任主体,建立完善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做到“花钱必问效、低效必问责”。

第二章 资金使用方向及分配方式

第六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以下方向:

(一)工业发展“六大行动计划”(包括新材料及现代高载能产业、装备制造产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二)陇药产业发展;

(三)信息化产业发展及数字城市建设;

(四)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

(五)军民结合产业发展;

(六)技术创新;

(七)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八)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的重点工作(包括项目监管、规划、承接产业转移招商活动、展览等与项目投资有关的工作);

(九)省工信委、省环保厅等5部门发布《甘肃省工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南(2014版)》之外的项目。

(十)省工信委、省财政厅确定的其他项目。

第七条 专项资金支持方式包括: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基金)、保费补助、贷款贴息、补助、事后奖补等。

第八条 本办法第六条(五)、(六)、(七)、(八)采用补助、事后奖补等支持方式;其他可采用资本投入(产业投资基金)、保费补助、贷款贴息、补助、事后奖补等支持方式。对同一项目原则上只采用一种支持方式。第九条 专项资金项目支持额度。采取贴息方式的,原则上按不高于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银行贷款同期基准利率给予利息补贴;采取补助方式的,原则上按不高于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8%给予补贴;对技术创新、信息技术服务项目支持比例可适当放宽;对单个项目的支持额度一般不超过500万元。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落地项目,省政府批转的区域重大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向兰州新区转移升级重点项目、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等,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提交委务会专题研究确定,进一步提高支持比例及限额,一次支持额度可突破500万元。

第十条 单个项目支持资金原则上一次性安排。

第三章 资金申请、审核及下达

第十一条 省工信委根据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制定专项资金安排方案,明确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方向、支持方式、工作程序、企业申报条件、申报材料要求等,及时发布项目申报信息,建立公开、公正的申报、审核、决策机制。

第十二条 各市州、中央在甘企业、省属企业要严格按照专项资金支持方向组织申报项目,并在项目选择中注意发挥本地区的特色和比较优势。

第十三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项目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必须符合专项资金支持的具体方向和要求;

(二)必须按有关规定,经工信部和省、市(州)、县(区)工信委(局)、有相应管理权限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核准或备案;

(三)固定资产投资原则上不低于2000万元(技术创新、两化融合技术改造、军民结合产业、数字城市建设等项目除外),对贫困地区可适当放宽;

(四)采用工艺技术先进可靠,知识产权归属明晰;

(五)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符合规划、土地、环保、节能、安全等要求;

(六)符合国家、省固定资产投资有关法律法规。

第十四条 申报项目单位要编制并上报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申报“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除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可由申请单位自行编制或委托国内相应资质的咨询、设计单位编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和近3年财务状况;

(二)项目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建设背景、建设内容、技术工艺、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以及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三)项目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五条

报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时,应附以下文件、资料:

(一)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

(二)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新建、迁建项目);

(三)有新增建设用地的项目,须有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四)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

(五)申请贴息的项目须出具省级银行贷款合同;

(六)按照规定需要进行能评的项目,须出具有相应资质节能评估机构的能评报告及批复文件;

(七)根据有关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资料;

(八)项目业主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九)市州工信委审核意见。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程序。专项资金项目一般按照属地化原则,采取逐级申报程序。由项目单位向当地工信部门提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经审核同意后报市州工信委,市州工信委在筛选、审核和综合平衡后,统一上报省工信委。原则上不得越级提交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中央在甘企业、省属企业(单位)可直接向省工信委报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第十七条 省工信委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处室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初审、筛选。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初审、筛选:

(一)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要件是否齐全并符合要求;

(二)项目是否符合当年专项资金支持方向;

(三)项目是否符合产业规划布局要求;

(四)项目单位是否具备项目实施能力;

(五)项目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

(六)项目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合理性;

(七)项目建设资金方案及各项建设条件是否落实。第十八条 对初审、筛选通过的备选项目,经省工信委分管副主任审核后,由省工信委政策法规与产业投资处组织专家进行竞争性评审。评审内容为:

(一)项目是否符合当年专项资金支持方向;

(二)项目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三)项目单位的经营能力和工程建设管理能力;

(四)项目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五)增加就业、节能减排和其他社会效益;

(六)项目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七)审核项目投资方案;

(八)规定的其他要求。

专家评审组对每个项目评审内容,按照竞争性评审、打分排序的方法,择优选取项目。

第十九条 省工信委规划发展处会同各专项资金管理处室,根据专家评审打分排序选取项目,编制专项资金项目计划草案。编制专项资金项目计划草案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同一企业在一个内原则上只安排一个项目,不得重复安排。当年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国家明确要求配套的,可以申报省级预算专项项目;

(二)对以前专项资金支持过的项目,项目单位未按计划开工或出现其它影响项目未按计划进度建设的情况,对该项目单位不再安排新的专项资金项目;

(三)整合安排专项资金。对通过专家评审的项目,按照规定的支持比例,足额安排专项资金,直至用完当年部门预算资金额度为止。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项目计划草案报省工信委分管副主任初核、主任审核,提交省工信委委务会审定后,形成专项资金项目计划。

第二十一条 经省工信委委务会研究通过的专项资金项目计划,任何个人不得随意改动。如确有必要调整,须经省工信委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处室提出调整意见、政策法规与产业投资处组织专家评审、规划发展处综合平衡,提交下一次省工信委委务会研究确定。

第二十二条 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经省工信委委务会研究通过、由省工信委主任或授权分管副主任审签后予以下达。

第二十三条 实行项目公示制度。专项资金项目计划下达前,在省工信委门户网站公示(依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不适合公开的项目、事项除外),接受社会各方监督,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对有异议的项目,由省工信委监察室会同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处室核实后,提出是否下达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意见。

第二十四条 省财政厅根据省工信委下达的专项资金计划,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要求,及时下达专项资金。

第二十五条 对已下达专项资金计划的项目,如专家评审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提出调整意见,省工信委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处室应及时通知该项目的核准或备案机关,按照专家评审意见,调整项目有关核准或备案内容。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专项资金项目实行项目单位责任制,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确立企业(单位)投资主体地位。项目单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负责项目的筹划、筹资、建设、运营等,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账务处理,严格按照规定使用专项资金,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稽查、审计和检查。按照市州工信、财政部门的要求,定期上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定期或不定期反馈项目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第二十七条 项目单位要按照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和项目核准或备案内容组织实施,加强工程施工、资金使用、财务管理,不得擅自改变项目建设内容和目标。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重大变化(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建设地点发生重大调整,项目总投资调整幅度超过10%以上的),不能按规定的实施期限完成确定的建设内容,项目单位应及时向项目原核准或备案机关报告情况,说明原因,提出调整建议。对确需作重大调整或撤销的项目,项目原核准或备案机关应核实情况,做出调整、撤销原核准或备案的审核意见,并按原申报程序报送省工信委,省工信委商省财政厅对已下达或已拨付的专项资金作出收回、调整或保留的处理意见。对收回的专项资金,由省工信委商省财政厅另行安排。

第二十八条 对因不可抗力、不可预见的原因,致使项目不宜继续实施的,市州工信委应及时核实情况并报告省工信委,由省工信委商省财政厅视具体情况采用停止拨付资金、暂停拨付资金、限期整改、收回资金、核销等方式进行处理。

第二十九条 各市州工信委负责对本辖区项目的实施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各市州财政局、财政直管县财政局要按照投资计划安排,拨付并监督使用专项资金。中央及省属企业(单位)项目实施和专项资金拨付、使用,由省工信委、省财政厅负责管理。

第三十条 强化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各市州工信委应加强对项目资金到位、使用和项目进展情况的监管,并于每年3月底前向省工信委、省财政厅报送上专项资金项目总结报告,包括项目明细、资金到位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度、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等。

第三十一条 项目建设内容和目标完成后,项目单位应及时做好竣工验收准备工作,并向同级工信部门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工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及时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项目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保管项目档案和竣工验收资料。

第三十二条 省工信委商省财政厅对项目开展效能评价工作,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安排项目的重要参考。

第三十三条 省工信委、省财政厅严格遵照有关规定组织项目,认真执行责任考核和问责制度,积极配合审计、监察部门的工作,并主动接受社会、群众监督。

第三十四条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对截留、挪用、虚报专项资金等违法行为,擅自改变项目内容和目标等违规行为,追回专项资金,项目实施单位三年内不得申请专项资金。同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财政扶持项目监督检查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第三十五条 省纪委监察厅驻省工信委纪检组监察室对专项资金项目安排加强监督,负责项目申报、审核、评审等工作中有关投诉举报的查处。

第三十六条 对稽查、审计、监察、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违规行为,省工信委责令市州工信委、中央企业及省属企业(单位)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可采取核减、停止拨付、收回专项资金,以及在一定时期内不再受理其申报项目等措施进行处罚。根据情节,提请或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企业“黑名单”制度,对提供虚假资料、信息,承诺不兑现等失信单位,要列入“黑名单”进行重点监控。

第三十八条 各级工信、财政部门和相关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廉政纪律,对违规审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等行为,根据情节,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各市州工信委可根据自身情况,参照本办法,自行制定本辖区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或管理细则,原则上要减少环节、提高效率、管住管好。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省工信委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1年。《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级预算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甘工信发„2014‟32号)、《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级预算专项资金贴息办法》(甘工信发„2014‟520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该规划在总结“十一五”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确定了8项重点任务,并从规划布局、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规划的发布实施,将促进我国民用爆炸物品行业稳步发展。

《规划》指出,“十一五”是民爆行业发展较快的五年。在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能源及资源性工业品的需求持续旺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加大的拉动下,民爆行业产能逐步释放,结构不断优化,安全水平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效益明显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基础。表现在:

行业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信息化建设和技术进步步伐加快、法规标准体系日趋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成效显著、质量监管不断加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中介组织服务作用逐步增强。

同时,《规划》提出了民爆行业存在的问题:结构调整尚有较大空间、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安全生产问题依然存在、市场化程度亟待提高。

《规划》指出,“十二五”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民爆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民爆行业作为我国工业体系中的基础性产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使命。“十二五”期间,全国民爆行业将面临几种形势:工业转型升级将引导民爆行业健康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拉动民爆行业市场需求增长,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民爆行业产能布局调整,一体化模式成为民爆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倡导绿色发展和强化社会公共安全对民爆行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规划强调,民爆企业要认真总结分析,结合当前形势,贯彻基本原则,落实保障措施,积极推动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和谐稳定发展。

下载工业和信息化部社会团体管理暂行办法[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业和信息化部社会团体管理暂行办法[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机构

    工业和信息化部 1. 科技技术创新和产学研 2. 运行监测协调 3. 节能与综合利用 4. 信息安全技术 5. 原材料工业 6. 装备工业司 7. 消费品工业 8. 电子信息技术 9. 软件服务业 10. 通信......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2018年度)全国秋季巡回招聘会 为促进高层次人才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

    《社会团体年度检查暂行办法》

    《社会团体年度检查暂行办法》 来源:民间组织管理处 时间:2012-7-20 0:00:00 关于印发《社会团体年度检查暂行办法》的通知 民社发【1996】10号 1996年5月14日 各省、自治区、......

    社会团体年度检查暂行办法

    社会团体年度检查暂行办法 社会团体年度检查暂行办法 (1996年4月24日民政部部务会议通过)第一条 为促使社会团体健康发展,加强对社会团体的管理,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五篇范例)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更新日期:2011-8-26 【字体:小 大】 2011年8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工信部原[2011]406号 根据《水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工信部原[2011]406号 根据《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工原〔2010〕第127号)规定,为规范准入公告管理,便于社会监督符合水......

    某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教育社会团体管理暂行办法

    某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教育社会团体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某市教育局(以下简称市教育局)下属教育社会团体管理,保障社团有序开展活动,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